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那么早教对孩子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亲子教育爸爸必不可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房祖名吸毒事件终于落下帷幕,可是带给人们的反思却似乎刚刚开始。最近网络上关于“房祖名抱怨成龙不关心,3页道歉信内容曝光”又吵得沸沸扬扬,港媒报道说,“房祖名自小就与林凤娇生活,母子俩感情好,因此拘留期间最挂念她,决定提笔写信向母亲认错。房祖名在信中提到自己生于名人家,虽自幼生活无忧,成长时却对前途无计划,产生无形压力,父亲却毫不关心。”可见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在成长中的教育不可或缺。那么,在亲子关系中,爸爸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爸爸们要如何做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

一、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中国的《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纪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我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早教专家杨淼老师介绍说,爸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爸爸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积极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

父亲对孩子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规则教育

与孩子交往时,母亲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父亲则多是通过运动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也就是说,孩子会从父亲这里知道什么是规则,孩子会观察爸爸怎样面对出言不逊的人,怎样面对挫折、化解危机,然后进行模仿。

2.形成性别意识

父爱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而且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

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义,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

3.有利宝宝社会性发展

母亲的爱细腻、温柔,而父亲的爱表现为粗旷、豪放,两者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宝宝的感受也不同。他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社会的情感财富。有了父爱的宝宝,可获得正常的人格发展。

4.爸爸带孩子宝宝更聪明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5.父爱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wWw.Zj09.com

有研究显示:父亲对宝宝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宝宝,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宝宝,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6.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爸爸和宝宝游戏时,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宝宝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7.使宝宝具有创造性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8.给宝宝支持和信心

在宝宝心中,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包围着他的,但对于父亲,是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想起,父亲是心底最重的位置。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尤其是他们长大,对父亲越是如此,每逢重大的人生转折,他们更容易想起父亲,对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父亲如何陪伴孩子

爸爸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影响孩子呢。

1.孩子的学习生活要多参与

在0—3岁婴幼儿时期,爸爸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专心跟孩子玩。可以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等。要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关注。小学阶段,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初期,爸爸的作用最为关键。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多鼓励男孩的冒险精神和勇气。对女孩来说,爸爸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女孩今后的社交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父亲陪伴孩子要有耐心

爸爸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没有耐心,孩子一烦,爸爸就不愿意带了,还有些爸爸性格比较急躁,孩子不听话或者弄乱东西,爸爸就会大吼大叫甚者打骂孩子。所以爸爸应该先学习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逐步建立的,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解释、并且还要等等他们,当理解了孩子,爸爸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高。

三、在职爸爸的亲子时间

爸爸一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更多的精力会花费在工作上,那么爸爸们如何利用有限的亲子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7点:亲子晚餐

晚饭时间是很好的亲子时光,爸爸可以借此机会让宝宝说说今天幼儿园的趣事,老师表扬了宝宝什么。爸妈也可以尽情地聊天,尽管宝宝有时难以理解你们谈话的内容,但是让宝宝参与其中让宝宝有一种被当作“小大人”对待的受尊重感受。

2.7-8点半:户外活动

晚饭后,不要立刻和孩子窝在电视机前,可以带宝宝外出散步,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有助消化的同时也让宝宝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人。看着街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来来往往的人群,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一起聊天,看着宝宝们一起玩滑梯、荡秋千,既扩大了大人和宝宝的交际圈,也增长了知识,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三得。

3.8点半-9点:给宝宝洗个澡

锻炼了一身汗回来,最好就是洗个热水澡放松放松了。如果家中有浴缸,可以让宝宝泡泡澡,然后玩玩水枪或者小鸭子,增加洗澡的乐趣,还可以一起唱儿歌。

4.9点半-10点:睡前故事

睡觉故事由爸爸来进行,可以培养阅读习惯,更好地增进亲子感情哦!

扩展阅读

早教:入学前的安全教育不可少


孩子上到中小学后,他的主题活动范畴和時间必须比上幼稚园时大许多 ,触碰的事情也多许多 ,再加之中小学的教师一般不容易把过多地活力放到关心孩子的生活上,孩子校园内內外自由活动的机遇大大增加了,这时候也是孩子非常容易出現各种各样风险的情况下,针对将要念书的孩子而言,必需的安全知识教育不可或缺。安全教育怎么做?

一、幼儿园接送道上的安全知识要熟记。

无论是否有家长随同孩子幼儿园接送,留意道路交通安全全是很重要的。家长应当灵活运用道上的時间和机遇,给孩子解读交通出行安全知识:在街道社区道路上,要走人行横道或靠右边走;横穿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认清两侧的往来车子;会鉴别交通指示灯;不要在大街上或横穿马路时追跑玩耍;杜绝工程施工施工工地等。安全教育怎么做?

小孩子的观念孩子气,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欠缺必需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欠缺防范意识的能力,这时候家长一定要来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和方式 ,例如不独立走陌生的夜路;最好是和小伙伴们结伴而行;走在路上如果遇见不认识的人时,可以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要你的东西”,“我不认识你,我不会跟你走”,不随意告知路人自身的家庭背景和家庭住址;假如要帮助他人能够应用更有效的方式 ,例如给路人强调警员的方位。要教孩子了解用110电話警报,会向周边人给予帮助、发生意外时向信任的人寻求帮助的紧急方式 。

二、在校内要自身学好保护自己

孩子校园内内有一定的時间能够自由支配。他能够去体育场玩,能够和其他小伙伴们玩,而孩子求知欲强、行動易欲望、欠缺必需的安全性工作经验的特性将会会造成 一些风险。例如孩子玩大中型器材时不知天高地厚,和他人玩一些危险游戏。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留意保护自己,了解自身人体的什么位置非常要维护好,了解在楼梯道里不追跑玩耍。安全教育怎么做?

三、独自在家时要安全提示

安全教育怎么做?数据信息显示信息:在我国少年儿童意外事故的致死率在逐渐提升,已变成少年儿童身亡和伤残的关键缘故之一,在其中近一半少年儿童出现意外意外事故产生在家里。因此家长要不断劝诫孩子什么东西是没办法随意动的,例如电插头、燃气灶、电开水器、火机、小刀等,确立告知孩子不可以爬开着的窗子、不可以玩闭气的手机游戏。另外,在有家长随同下,由家长逐渐交到孩子应用各种各样专用工具的专业技能和方式 ,降低孩子的求知欲。

爸妈不可做的“蠢事情”(秋季亲子教育)


前言:虽然说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都很上心,但是如果“劲”用不对地方,那也只能是白费力气,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之中爸妈很容易做的一些“蠢”事情吧,但愿以后不要在犯了!

一棵草、土生野长,也有它的风采;要是落到不会种养的人手里,却要枯死。一个孩子要是降生到不懂教育的父母家里,就会生出麻烦,甚至是被毁掉前途的悲剧。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一些观念上的错误,因为如果你是错的,你越努力,就会越糟。

第一:忽视榜样的力量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比如,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对他大声喝斥,而在事后又感到很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坏榜样。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无意之间却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还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是说父母本希望教导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自己无意的举动却使希望化为了泡影。亲子网

第二:照书本培养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象柳树需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每个孩子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决定教育的方法。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孩子独特的学习优势。千万别将孩子的学习优势当成了缺陷而将它给磨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他原有的灵性,孩子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将消失殆尽,能够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都算很幸运了。

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把握好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主要有:

1、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把父母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2、教育孩子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不能贪功冒进。

3、只能顺应孩子的发展,而绝不能拔苗助长。

4、开发儿童的天赋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绝对不是只有一种或几种。

第三:当孩子的面说谎

不说谎其实不是件容易事!生活中充满了无数小麻烦,多少次为了逃避社交麻烦,电话铃响了,爸爸对妈妈说:“就说我不在”;多少次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多少次我们向孩子展示谎言的便利,可是我们却要求孩子要坦率。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这正常么?生活中,谎言也不尽然都是负面的,也存在着各种各样具有正面效益的谎言。偶尔善意或者虚伪的话语,保护那些敏感人的感情,这也是说话或者生活的技巧。这点,孩子们很快就学以致用了。相反的,尽量避免那些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谎话,别忘了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第四:父母意见矛盾

无论夫妻双方交流得多么好,要想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没有一点分歧似乎不太可能。只是这些分歧应该尽可能少一些,而且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因为这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1、情绪不稳:年龄小一点的孩子会有情绪不稳的情况产生,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的训练。

2、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就会像墙头草一样无所适从,不知该听爸爸的话,还是该遵守妈妈的规定,或是只好选择听从声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3、有罪恶感:有些孩子还会因此有罪恶感,他们可能会认为爸妈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负担,影响性格发育。

4、造成阴影:更严重的孩子会产生内心的焦虑、不安全感,他们害怕看到爸妈吵架的样子,甚至在心中产生阴影,到成年后也难以抹平,对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极影响。

因教养态度不同而产生冲突,对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伤害,这一点父母心里都很明白,可又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其实解决的方法不难,当夫妻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要先私下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协调出双方都满意的教养方法,然后再以一致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在达成一致共识的过程中,夫妻都应该学着倾听对方说话,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要试着去为对方着想,各执己见往往看不到问题所在。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发掘问题,解决彼此的分歧。

在某些情况下,父母之间有不同的教养观本就是因为夫妻关系差所引起。所以,一定要敞开心胸,心平气和地听听另一半的声音,反省和调适一下夫妻关系,学习在互相包容中找到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这样才能共同商讨出一套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法则,对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发展都会有深远的影响。

第五:批评式的比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父母用熟悉的同学或同龄儿童的优良表现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诸如"你看看你的同桌"、"邻居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之类的话整天充斥在孩子的耳朵里,作为一种教育策略,这样的提法如果父母引导得法,可能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伙伴作为正面榜样会对自己的孩子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但相当多的家长出于严重的攀比心理,忽视孩子的个性差异,孩子往往成为模式化教育的牺牲品。

有研究显示,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随便比较,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相当普遍。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

但是,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或者总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有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父母盲目地、笼统地攀比,实际上既是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的表现,也没认真研究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就一味地羡慕别家孩子,斥责自家孩子,只能导致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没信心。

第六:随意批评

人们在产生负面情绪后,会向比自己弱势的一方去发泄,弱势的会向更加弱势的一方去发泄。造成恶劣情绪的连锁反应,最后的那个环节便成为受伤害最严重的对象。这个原理就叫做“踢猫效应”。它提醒我们,不要把个人的负面情绪带到与别人的关系中,否则,会产生一系列连锁的负面反应。很多家长放任自己的恶劣情绪泛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经常处于被抛弃,被忽略,被恐吓,被羞辱,被压抑的状态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忧伤,孤独与无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就会形成怯懦、自卑、固执、狭隘、崇尚暴力的负面性格。面对年幼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成了你不良情绪的“垃圾桶”。

第七: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大多数成人眼里,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其实这是个错觉,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烦恼和情绪,有情感需求,比如情感的满足,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宣泄,等等。

因为这种错觉,做家长的在家教过程中便经常陷入两种误区:

一是给孩子保姆式的爱,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做好一切,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另外一种则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特长培养上而忽略其他。

经常听到一两岁孩子的妈妈们抱怨:“我这个孩子特别粘人!真烦死了!”综合起来,“粘人”的“症状”不外乎以下几种:

1.只要妈妈在,就不跟别人,缠着妈妈。

2.经常希望妈妈抱。亲子教育

3.不愿意自己玩儿或者做任何事情,总是要妈妈陪着。

不少妈妈问,孩子这个“坏毛病”该怎样才能改掉?她们特别急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恨不得孩子一下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情,不要总牵扯大人的精力。

也许大家都会认为宝宝情感是比较大以后才会有的,以前的某些医学研究也说宝宝在3岁时才开始有自我意识,也就是3岁才开始有一些情绪需要,之前的都是低等反应,就像个小动物一样。但是,近期在专家们的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很多婴儿期的孩子就已经有了一些高级的情绪发生。比如还在母乳期的孩子,看到妈妈在给别的婴儿喂奶,这个孩子就开始哭闹起来,实际是他产生了嫉妒这种情感。

孩子早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于,这一部分的缺失会导致孩子长大会后的性格缺陷。

第八:威吓孩子

虽然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体罚、恐吓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说,小孩就同小树,总要时常剪剪枝。此话乍听有理,但孩子毕竟不同于小树,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着很易受伤害的小小身躯。所以,威吓虽然可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却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恐吓孩子不仅能出现上述不良后果,还不一定能收到“教训”的目的,所以,当父母的要切记,不要打骂孩子。

第九:过度干涉孩子生活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也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步。儿童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父母处处担心孩子出乱子,这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所继承,所仿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是很难立足的。过度干涉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暴烈和软弱混合为一体的孩子,这种孩子在社会上别人骑在他头上,也会一声不吭、忍气吞声;可是在家里却称王称霸,拿父母当出气筒。

而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十:溺爱孩子

有的家长认为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更多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而且这样宝宝才会很快乐很幸福。但也有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爱可以很多很多,但是方式要选择正确,如果把方方面面照顾周到、无微不至包办到底当成是爱,那就会成为溺爱,孩子反而没有幸福感。

被溺爱的宝宝更难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幸福和快乐通常是和满足、感恩等积极情感如影相随,家长无原则的满足、迁就,会让宝宝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他不需要去感激任何人,甚至还可能任性、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等。当他开始进入幼儿园生活,弱点就暴露无遗,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不管是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这样的宝宝。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一个曾经以为自己是小皇帝的孩子,一旦陷入巨大的落差中,就会陷入痛苦中,严重的心理就会留下不正常的种子。

而且这种教养环境出来的孩子不是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冷漠自私,专横跋扈,更甚者脾气暴躁,喜欢打闹,长大后难以成功和得到幸福。这是因为如果孩子从小备受家人的宠爱,就会形成这样的意识:“我是家里的中心,全家人都围着我转是应该的。”这些孩子在外面不知道关心他人,而在家里也不知道心疼父母,他们的冷漠自私让父母感到特别寒心。殊不知,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这一切都是家长自己患了“关怀强迫症”的结果。

“关怀强迫症”就是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关怀,当别人特别依赖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满足,觉到自己有价值。家长就是这样为宝宝提供不必要的关心,宝宝应该做的不让宝宝做,表面上是因为爱宝宝,其实实质上是因为需要宝宝对自己的依赖。这一点,很多家长可能都没有意识到。

不说谎其实不是件容易事!生活中充满了无数小麻烦,多少次为了逃避社交麻烦,电话铃响了,爸爸对妈妈说:“就说我不在”;多少次对孩子的承诺没有兑现;多少次我们向孩子展示谎言的便利,可是我们却要求孩子要坦率。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这正常么?生活中,谎言也不尽然都是负面的,也存在着各种各样具有正面效益的谎言。偶尔善意或者虚伪的话语,保护那些敏感人的感情,这也是说话或者生活的技巧。这点,孩子们很快就学以致用了。相反的,尽量避免那些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谎话,别忘了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本网站小编总结:许多的父母们都感觉到了,越是小心的教育往往越是感到力不从心,有时还往往会因为一些教育的偏差而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希望年轻的父母多注意了!

婴儿智力开发 5大感官刺激不可少


如今的爸爸妈妈都讲究早教,虽然对于婴儿期的宝宝,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是这些淘气宝贝已经悄悄的对这个世界有了诸多的好奇与记忆。如何对婴儿进行早教?如何对婴儿智力开发?爸爸妈妈可以从5大感官刺激开始。1. 婴儿的视觉刺激虽然刚出生的宝宝对彩色世界并不敏感,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黑白灰。这是由于,婴儿的视觉发育是最缓慢的,但是视觉却是对人的心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0-6岁的宝宝来说,由于视力还未发育完全,他们可以感受到光影,但是却看不清晰。爸爸妈妈可以购买一些黑白对比强烈的卡片或玩具,距离在20-35cm左右,来给予宝宝视觉刺激。6-12月后的宝宝,已经有了颜色的认知,这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用颜色鲜艳或对比强烈的玩具和卡片来替换黑白色的了。2. 婴儿的听觉刺激宝宝出生后,已经对声音有了定向能力。他们更喜欢妈妈轻柔的声音。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多多的在宝宝耳边说话,让宝宝沉浸在他们喜欢的声音中。3. 婴儿的触觉刺激给宝宝包个蜡烛包是很多爸爸妈妈担心宝宝受伤的一个方法,其实这样对宝宝的触觉刺激是非常不利的。爸爸妈妈应该在保证宝宝非常安全的情况下,解放宝宝的四肢,让他们充分接触外界事物。爸爸妈妈可以用不同材质的玩具才刺激宝宝的触觉,比如毛绒玩具、木制玩具、金属玩具等。4. 婴儿的嗅觉刺激新生儿在经过几天的母乳喂养后,就已经能够通过嗅觉,感受到妈妈的味道了。一切富有妈妈味道的物品,对于宝宝来说,都十分具有亲切力。适当对宝宝增加一些不同气味的刺激,能够增强宝宝对气味的分辨能力。5. 婴儿的味觉刺激宝宝出生后第二天就会有味觉了,他们不喜欢酸、苦、咸的味道,只对甜味感兴趣。但是由于宝宝的身体系统发育不完全,不可以给宝宝过早增加乳类外的其他食品,但是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尝试接触不同味道,刺激宝宝的味觉。您还可以浏览我们的《婴儿便秘怎么办 两大类辅食助缓解》与《婴儿睡觉不踏实 怎样用音乐来辅助宝宝睡眠》 ,了解更多宝宝护理方面的小知识。

早教相关知识:幼儿涂鸦家长的引导不可少


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在一个时期爱上涂鸦的,这样也是他们对于画画有兴趣的表现,涂鸦对于孩子是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的,所以幼儿的涂鸦行为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

一般2-3岁的幼儿就会开始涂鸦了,这个时候的幼儿爱拿所能接触到的一些工具,像是铅笔、蜡笔还有粉笔、钢笔等等,甚至一些树枝以及木根等,然后以此为工具在他们觉得能作画的材料上:像是纸、书、或者是墙、地板,然后在上面又涂又画,而每当看到自己所涂画出来的一些斑点、条块等等的图形,幼儿会有很大的高兴和满足。不过也有一些小班的幼儿会有拿着笔却不知道要怎么画的情况出现,幼儿的涂鸦行为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家长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

首先在绘画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自信心要引导增加

在幼儿的绘画游戏中,家长要随时的观察幼儿情绪上的变化,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哪怕只有一点的进步和闪光点都是要及时的表扬、鼓励,而如果孩子遇到困难觉得无从下笔的时候,就要细心的引导他来大胆作画,激发幼儿积极的参与,然后引导想象与创造。

绘画形式应该多种,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对于幼儿,如果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只用一种形式作画,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生厌,对于作画失去了兴趣。而幼儿的涂鸦行为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结合,像是什么棉签画、吹画、水彩画之类的;也可以在同一张作品的绘画中,结合多种形式来作用;另外,也可以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这种手工与绘画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一个乐趣,是幼儿很喜爱的方法。并且,幼儿还可以通过捏泥、折纸还有粘贴等一些手工活动中来感知物体,对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这些物体是很有帮助的。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大胆作画

对于一些小班的幼儿,可以不要求他能画出来什么,而是多鼓励他拿起作画工具,只要他能在在纸上涂鸦就可以了,可台让孩子根据自已的意愿感受,去自由的发挥,他说画出来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主要是让他们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幼儿的涂鸦行为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要引导幼儿主动去参与并在过程中掌握绘画的一些技能

3岁的孩子作画基本上还是处于涂鸦的表现期,所以对于枯燥、单一的临摹并不会感觉到兴趣,因此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采取这样一些游戏绘画形式:

还可以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可以根据当地的环境与季节的变化,引导幼儿去观察所在的环境,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然后鼓励幼儿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大自然用绘画表现出来。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对于孩子各主面的成长培养,做为家长的都是应该懂得如何去引导的,以上就是幼儿的涂鸦行为家长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的介绍。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