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的建立需要热情的鼓励,需要宽容的耐心,需要精心的指导。

“过去我总是数落孩子的缺点,这个游戏让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她的自信心。”大成实验学校首次为家长们开办了体验式心理培训,一个“盲人走路”的游戏让许多家长看到了“打骂”之外的教育之道。

201班顾欣恬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自信心不够,为此他阅读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书籍,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可是效果都不理想。但是培训中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游戏却给了他强烈的震撼:“这个游戏使我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是一种忐忑不安的状态,因为他不知道前方的路会发生什么,他最需要是家长给以鼓励支持和指导帮助,才能满怀信心地往前走,但我以前却做的却恰恰相反。”

这个“神奇”的游戏操作简单:家长学员按单双号分成AB两组,A组带眼罩,B组指引A组走路。第一阶段:一个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手牵手,可以语言提示;第二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可以用动作提示,但不能使用语言提示;第三阶段:一人带眼罩行走,另一人与你保持一定距离,只能使用语言提示。然后A组B组交换角色。

培训师靳家骊老师说:游戏的潜台词就是,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信任的建立需要热情的鼓励,需要宽容的耐心,需要精心的指导。

教育孩子,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认可和鼓励,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不要再打骂孩子了。

延伸阅读

用亲子沟通的教育方式代替打骂教育


孩子们调皮捣蛋,父母有时在气头上就会打骂孩子,这样做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使得亲子间的关系也会因此而变的紧张。沟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很好办法,在教育孩子时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善于和孩子沟通的父母也会从孩子的表现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

打孩子的不良结果:

1.会伤害自尊心,迫使孩子学会说谎

2.长期打骂导致孩子暴躁性格,成人后会重复暴力

3.对怀有父母忌恨报复心理,更会让父母丧失在孩子心中威信。

4.造成厌学,性格孤僻,人格畸形

5.遇到困难易采取错误方式来解决问题。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脾气倔强可能还是父母你给孩子的。耍赖是孩子用来控制你们的一种手段,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不良互动形态。建议妈妈尝试用语言沟通的形式来向互相表达需求。

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

1.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cool父母。2.让孩子崇拜你。3.和孩子保有一样的兴趣。4.绝不罗索追纠个没完。5.选择相信,即使他说谎也要耐心等待他内疚地告诉你他做错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中国有句俗话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传统的教育方式打骂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社会在进步,孩子接触到的世界也不一样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也没有古代孝义的概念,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太适合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了。

家庭教育必看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成分,但是许多的父母们常常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往往会犯一些教育上的误区,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但愿父母们不要在犯类似的错误了!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早教网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6.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

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8.不要纵容孩子过分

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年-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

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9.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早期教育

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10.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

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本网站小编总结: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重视和加强孩子良好道德方面的培养,将其健康的人格培养做为家庭的教育中心,希望父母们都能够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敬请多关注此方面的知识吧!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数据,说的是孩子在0-6岁期间,超过90%的时间是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由此可见家庭早教的重要性了。而最近看到一则官方的新闻,说的是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也很有感触。虽然不少家长担心这样的“禁书令”实施以后,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但小编认为这一决策真的可谓是政府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进步的一步。

幼儿教育,家庭是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指的是以家庭亲缘关系为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它不应该只是知识方法单向的理性的传授,而更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互动的、生活化的、感性的交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儿童的早期教育看作是重中之重,且极力推崇家庭教育。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付给教育机构,忽略了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禁书令让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失去了内容支撑,让家长的育儿需求难以被满足,从而将引发家长们重新审视家庭教育。可以说,它可能会间接地促使一部分幼儿教育重心“回归”家庭。

家庭教育需要助手

专业的家庭教育必须强调“科学与系统”。所谓科学,便是要尊重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孩子进行身心合一的教育。而系统则指的是家庭教育不能仅是局部的、片面的,而应该根据能力分类,多方面展开,所谓能力分类,便是将能力分成语言、逻辑、情商、音乐、绘画、体能等多个方面。这便让很多家长犯难了,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如何“科学”和“系统”这便需要通过专门的学习和专业的工具来弥补。

在知识学习上,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庭早教书籍、杂志等读物来补充,了解实用的早教信息和技巧,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捕捉儿童敏感期》等专著,同时,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书籍或音像制品,让他们自娱自乐或和他们一起阅读观看,帮助构建孩子们最初的世界观;同时,益智玩具、专业早教设备则可以在孩子的娱乐时间,对孩子的心智进行启迪,如套杯、拼图、七巧板等。而像小天才早教机这类的含有具体内容的早教产品,则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学习基本的知识,缓解今后入园或小学的不适应。

功利心理是家庭教育大忌

正如前文所说,家庭教育主打感情牌,是互动的、交流性质的,通过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强化,实现父母对孩子行为、观念的影响与启迪,因此,盲目追求教育效果、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要不得。

家庭教育现状忧思


据一项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家庭存在对子女教养不当的问题。这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专家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3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

家庭教育是为人父母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节衣缩食,早出晚归,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但效果不明显,收获很小。专家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不当,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人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生、养、教都是自发的、本能的,各有一套办法,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据统计,那些主动了解和学习过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父母还不足1%。

根据测试结果,专家认为目前家长的教育类型可以分为以下4类。

过分保护型

这部分家长占30%左右。

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有的中学生到了高中都不会削苹果。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过分干涉型

这类家庭也占30%左右。

如果说过分保护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孩子不敢超越父母的认识,局限孩子的思维,使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思想被禁锢,没有灵气,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严厉惩罚型

这类家长占7%-10%。

这种教育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对孩子严格要求完全正当,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严厉惩罚型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孩子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温暖理解民主型

这部分家长也占30%左右。

专家曾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温暖理解型的。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民主式的家长也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

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在生活上物质上对孩子照顾很多,也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自己很少买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书去读,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地与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