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话故事
2020-04-07 孩子的童话故事 孩子刚入学的准备 孩子提前入学的准备孩子的屁股别乱打。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的理解早期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孩子的屁股别乱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摩雷?史特劳斯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调查了807位母亲,发现约44%的母亲都打过
孩子,体罚孩子的频率为每周平均两次;其中,24%的母亲每周打1次,14%为2次,10%为3次。由于日常语言中不使用“体罚”一词,“打屁股”就不仅指打屁股了,它还包括打手掌心、拧胳膊、揪耳朵等等,都是体罚的代名词。
体罚造成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为了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父母还是不要再打孩子屁股了。
扩展阅读
打孩子屁股影响孩子智商
孩子的屁股也是打不得的,打不巧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商的。
而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打屁股容易伤到孩子的肾脏
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这一差距是28分。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
事实上,对于平时打屁股之类比较轻的体罚,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同时,也有可能使孩子肾脏和身高受到影响。
而较早前已有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长期被体罚可能导致儿童脑萎缩。
研究发现,对于体罚时间超过三年的儿童,其大脑中与感情和决策能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内侧部分平均要比未受体罚者小19.1%,与注意力相关的扣带前回以及与认知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背外侧部分,分别要小16.9%和14.5%。
经常打孩子屁股的家长要注意了,以后可要改改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在早期教育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国有俗话“不打不成器”“黄荆棍下出好人”,说的都是棍棒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小的时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而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打孩童屁股或是其他的体罚方式,可能阻碍孩童智商发展。美国惩戒与家庭暴力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这一差距是28分。
研究人员因此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孩子都打不得。
事实上,对于平时打屁股之类比较轻的体罚,虽然不会直接造成肌肉、肢体的损伤,但是疼痛的感觉会通过神经中枢的传导,使大脑受到刺激。同时,也有可能使孩子肾脏和身高受到影响。
而较早前已有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长期被体罚可能导致儿童脑萎缩。研究发现,对于体罚时间超过三年的儿童,其大脑中与感情和决策能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内侧部分平均要比未受体罚者小19.1%,与注意力相关的扣带前回以及与认知力相关的额叶皮质区背外侧部分,分别要小16.9%和14.5%。
当孩子犯错时,更加需要父母的指导和纠正,而不能只是单纯的依赖打屁股来教育孩子,不要再打孩子屁股了。
宝宝红屁股怎么办 导致宝宝红屁股的原因有哪些?
1、尿布拆换不立即。
宝宝红屁股怎么办?为什么会?宝宝消化吸收快,代谢快。小宝宝每日大概要尿10-14次,每一次弄湿后,若沒有立即拆换婴儿尿布,就会导致宝宝屁股的肌肤长期在湿冷、炎热的自然环境中透气效果不佳,进而产生了尿布疹。
2、小屁屁清理不善。
如今一些初学者妈妈因为缺乏经验,沒有立即给宝宝的小屁屁做清理,一些妈妈则是清理过多,将宝宝小屁屁上的纯天然皮脂腺原膜毁坏了,导致一些病菌和污渍有机化学可趁。宝宝红屁屁怎么办?因此,爸妈帮宝宝清理要适当,清理过多或过少都是损害到宝宝柔嫩的小屁屁哦。
3、生理性腹泻或者母乳性腹泻。
一些宝宝因为乳糖不耐症或者各种原因导致拉肚子,此刻排泄物及尿里中的刺激性化学物质也会使小屁股泛红。宝宝红屁股怎么办?假如宝宝拉肚子,爸妈一定要搞好小屁屁的清理工作中。
4、皮肤过敏。
宝宝红屁屁怎么办?因为一些宝宝归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一些妈妈又给宝宝应用了带有较多化学纤维成份的尿布,或者常常应用一些带有刺激性成份的清洗液、湿纸巾等物件,导致宝宝小屁屁的过敏,这都是导致红屁股的缘故之一。
节假日别打乱孩子作息时间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假日别打乱孩子作息时间”,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我们身边,记者同样发现了这样一位“专家”妈妈,她不热衷于教女儿识字、背唐诗,也不关心女儿认识多少英文单词,她最关心的是女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按时睡觉等等”是孩子迟早会做的事情时,她却把它们当作教育女儿的头等大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今,六岁半的美美在妈妈的引导下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自己的书包自己收拾;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会物归原处;脱下的鞋子永远都摆放得很整齐;每天晚上九点半准时睡觉;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此外,她还负责给家里的花浇水,吃饭时帮大人拿碗筷,并吃干净碗里的饭。美美还是个特别懂礼貌的孩子,见到幼儿园的老师,包括门卫和保安,小区的电梯工,她都会主动问好,这让美美很受大家的欢迎。
美美的妈妈谢影是一名图书编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专业,专业的背景让她对教育女儿有着更科学、更符合孩子成长的理念。谢影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恰恰是习惯:行为习惯,思考习惯,处事习惯。而对于一名幼儿来说,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习惯,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等,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也让孩子有了责任意识。
到点睡觉:提前十分钟提醒
美美通常是九点洗漱,九点半上床睡觉。节假日也一样,父母从来不会因为是节假日而打乱她的作息时间。“家长希望孩子八点半睡觉,不能到八点半的时候才让他去睡觉,孩子肯定会不高兴。一般我会提前十分钟提醒美美,给她一个过渡的时间,再提醒时她就会去洗脸刷牙,上床睡觉。”
收拾玩具:很小开始培养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小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长在后面跟着收拾,层里弄得很乱,家长也很累,边收拾边说,你怎么回事儿,我刚收拾完了,你又弄得乱七八糟。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从收拾自己的玩具开始,看过的书要物归原处,这就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看似很简单,但是对孩子要求很高的。他要知道东西应该摆在哪里,归位后摆放整齐,这对孩子来说是个挑战。当他完成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是会有成就感和喜悦感的。
主动问好:大人先做示范
礼貌对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有的孩子很愿意和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就不愿意或者不会,弄得家长觉得没有面子。其实大人可以先做很好的示范,见了别人主动问好,大人先做到了,孩子慢慢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见到老师见到客人就会打招呼。礼貌习惯对孩子来讲,是他能够在群体生活当中,包括在幼儿园和将来的学校环境当中,让同伴和老师更快地接纳他的一个好的途径。
拒绝自私:从分享食物开始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会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有的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比较霸道自私,其实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有分享的意识,比如说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吃一口,或者是先给爷爷奶奶一口,从分享食品分享玩具开始,到日后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当中学会合作,同时在他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谢影和女儿每次出门的时候,女儿的东西从来都是自己拿,如果看到妈妈手上拎着很多东西,美美还会主动帮妈妈分担一些。谢影认为,什么事情从小的时候做很重要,当孩子能够用双手或是一只手拿住东西的时候,家长带他出去玩儿,他提出想带玩具,家长可以说,好,你自己去拿。
家长要学会示弱
培养孩子的习惯,家长是需要技巧的,要选择一种孩子喜欢的,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你生硬地和孩子说你去干什么什么,你不许干什么什么是不行的。“比如想让孩子养成劳动的好习惯,家长就要示弱,有时我会对她说,美美,你看这个东西怎么办啊,妈妈弄不了,你帮帮妈妈。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开始孩子会做不好,美美自己吃饭时,会把饭粒洒得到处都是,但我会坚持让她吃完,美美开始总洗不干净袜子,很多时候我都得帮她重新洗,但是当时我都会让她挂起来。我们培养的是孩子独立干活的习惯,而不必在乎做的是否符合标准。”
美美妈妈说两句
一开始不要给孩子的任务太多,如果这段时间想养成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那这一段时间对她来讲,比如说这一周,你只要求孩子好好吃饭,孩子做成了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能要求孩子洗手、穿鞋、穿衣服还要整理物品,对孩子来讲,会有受挫的感觉,就会反抗。
家长选择的习惯一定是孩子能够达到的。不能在孩子三岁的时候让他学会系鞋带,孩子肯定做不到,什么年龄培养什么习惯。
家长要做好示范和榜样,你让孩子把物品物归原处,那你就不能乱放东西。你今天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你始终都这么要求,不能昨天要求饭前洗手,今天因为饿了就可以不洗了,那这个习惯就会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