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准备
2020-03-17 幼儿入学准备 乐学版小学入学准备识字 幼儿学前入学准备识字儿歌(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上了大班之后,老师就开始教我们认字了,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的认字小儿歌,让这课堂变得很活跃,以下就让我们一起都来认识更多的识字小儿歌吧,小朋友你们都知道以下的是什么字吗?
黄二十一块田,八月金灿灿。稻谷黄又黄,丰收喜讯传。到天上乌云一吹跑,土地右边一把刀。秋天一到田野黄,拿起镰刀收水稻。堆土堆边像小主人,主人身上多一横。冬天堆个雪娃娃,娃娃长得多迷人。成好像万人上战场,戈像大刀佩身上。消灭敌人立功劳,成了英雄把名扬。鹅我鸟是白鹅,白鹅爱唱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文字站在走之里,这是一个什么字?我知道,我知道,这个字儿记心里。那那把小刀子,刀口两处缺。可以割青草,耳朵割不得。只张开嘴巴没有牙。分开双腿好像八。一只母鸡咯咯叫,八只小鸡叽叽喳。几儿字头顶一连起,改个名字叫做几。妈妈孩儿有几个?只有我这独生子。也他字没有人,驰字没有马。认字问老师,也问爸和妈。太大字写好了,一点放在下。写得太好啦。妈妈把我夸。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朋友看了以上的识字儿歌,你学会了几个字呢?若是有兴趣的话敬请关注我们
延伸阅读
入小学的标准(幼儿入学准备)
伴着清脆而熟悉的铃声,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不少的同学都会去收心来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克服假期综合症,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学准备知识吧!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入小学的标准(幼儿入学准备)”,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言:小孩子们的教育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入小学的这段时期家长们更是重视有佳,那么对于小孩子们上入学应该具备的能力家长们是否清楚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看看吧!
孩子能否入学关键看身心成熟度
上学是孩子人生的一件大事。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学校的任务是学习。
在义务教育的体制下,我国儿童的入学年龄都以生理年龄为标准,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单纯以生理年龄来判断孩子能否上学,其实是一刀切,上学不是比孩子的身体,而是身体加心理的成熟度。只考虑孩子生理年龄,不考虑心理水平是错误的。
孩子的身心成熟水平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胜任小学学习呢?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如何完成孩子心理上的顺利过渡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十余年,他的课题“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被列入北京“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教授将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分为八方面的能力,即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入园指导
成熟水平不同造成学习效果不同
如果孩子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知识,理解老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多一些。而老师的表扬又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孩子的评价,同时也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孩子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努力。
反之,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影响自身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学业不良,出现迟缓、多动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听讲不专心意味着起跑失败
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不够,会引起很多问题,本文只举一例。
孩子上学后,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听讲不专心,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注意力失调”。能否专心听讲,反映了孩子听觉注意的水平。怎么判断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否有“注意力失调”的问题呢?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如果别人的孩子能坐15分钟,你的孩子连10分钟都坐不住,就叫不会听讲。
不会听讲就意味着孩子学不懂知识,意味着孩子起跑失败。一个孩子上学,如同人生一次“起飞”。如果会听讲,起飞就成功。不会听讲,起飞就失败。起飞成功,一辈子都会轻松快乐地飞,否则只能痛苦地爬!
如果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的资深教师,会知道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边拍手边说“来来来,往这儿看。我们往黑板上看”;走到一个学生身边时,看到他在玩玩具,也不批评,只是扶一下他的脑袋,让他看黑板;或者是拍拍孩子的肩,还有就是突然喊某个孩子回答问题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课堂调控,把那些开小差的孩子再给拽回课堂的方法。
如果遇到一个刚参加工作,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的老师就惨了。老师说“同学们,懂了没有”,少数几个孩子会说“听懂了”,老师以为大家都会了。这样,教学就只是为少数孩子服务的。那些听讲不好,或者说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什么也没学到。入园须知
如何判断孩子会不会听讲
孩子会不会听讲,在小学阶段很好判断。当你和孩子说话时,小孩的眼睛看你一会儿,就不看了,这就叫神散了,六神无主。这种孩子在幼儿园里眼睛就不看人,不是到小学才这样的,往往是你面对面与他讲话,他会看你一眼,然后迅速回避他人眼神,转视其他,漫不经心。
本网站小编总结:聪明的小孩子不是靠溺爱就可以得到的,其多数的原因还是需要平时父母们的多锻炼,但愿以上的几点可以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子都能够顺利的入小学!
快乐学(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孩子长了大班之后,学习的任务也随着加重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呢?这就需要妈妈的帮忙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篇来自思维二班的日志吧,看看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吧!
幼儿升入大班后,教学内容中新增了拼音和数学。为了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和老师一起配合完成以下内容:1、幼儿回到家后,请家长及时帮助幼儿复习白天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2、对于拼音,家长在监督幼儿书写是否正确的同时,也要请幼儿张开嘴巴大声的读出来,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发音,为以后字的拼读做准备。家长可以请幼儿玩“我拼你找”或“字母宝宝在哪里”(家长说出一个字母请幼儿找也可幼儿说字母家长找)的游戏,增加幼儿的兴趣。(拼音字母的读法及书写顺序在黄皮拼音书上都有体现)3、数学现已进行数的分解和合成,请家长多帮幼儿进行练习。为了不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家长可以在一些小游戏中帮幼儿进行复习。(如:请幼儿帮忙发碗筷、跳台阶等游戏,增加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兴趣。)4如果家长在帮助幼儿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家长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本网站小编总结:小孩子们往往还没有什么定力,若是学习繁多的话往往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学会让孩子在快乐中去完成作业,但愿家长们都能够多支持孩子,敬请关注我们吧!
变化(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小朋友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的小情绪,但是当熟悉了幼儿园之后,多半的孩子都会喜欢上幼儿园,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贺贺妈妈的日志吧,看看贺贺小朋友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吧!
2011年9月1日,贺贺小朋友正式上幼儿园了。在这之前,我们一直与她沟通新幼儿园的好!新幼儿园的特别!新幼儿园老师像妈妈!贺贺听了非常高兴,对新的环境充满期待!前两天因为发烧没有去,等去后的前两天她也是哭,我就告诉她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的事情是上幼儿园,妈妈和爸爸是上班,哭也要去,不哭也要去。贺贺记住了,每天去幼儿园的路上嘴里说着“哭也要去,不哭也要去”!我鼓励她真了不起!虽说不高兴但还是坚持着上了一周,从此,她渡过了第一阶段,慢慢地开始喜欢幼儿园了。路上也高兴的说儿歌,唱小曲了。老师辛苦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初到陌生的环境之中,都有一定的适应期,因此在初入园的几段时间里,家长们要多鼓励孩子,要知道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敬请关注我们吧!
白云(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儿歌读起来,让人感觉朗朗上口,许多的小孩子们也都比较喜欢读儿歌,所以家长们要想让孩子多认字,与其让孩子枯燥无味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不如教会其简单的儿歌吧!
小白羊,小白羊。
漫步蓝色小山上。
风儿停一停,
你们歇一歇。
风儿轻轻吹,
你们慢慢跑。
小白羊,小白羊,
你们要去哪里?
这是一首轻盈,诗意,充满梦幻感的儿歌,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唤起孩子的美感,激发他们美妙的想象。
在舒适温馨的氛围里,让孩子闭上眼睛,用轻柔的声调在孩子耳边朗诵儿歌。
在景色优美的户外,和你的孩子一边观察天空中云彩飘动的样子,一边朗诵这首儿歌。
在分享这首儿歌后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云彩像什么。
本网站小编总结: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的想象其中的画面,不仅仅可以开展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可以使其记忆的更加深刻,因此家长们不防多学习几首简单的儿歌来教给孩子吧!
不可错过的识字好时机(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教宝宝认字是一项家庭中的大问题,也是大难题,小宝宝们的注意力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天天把孩子固定在课本前面,其实认字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样小孩子们才能学习的更快,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看下吧!
宝宝长大了,许多父母心急地帮宝宝准备很多认字教材,希望宝宝可以因此说得更快、懂得更多字甚至常会以“认识很多字”“会读书”作为孩子成就的指标。其实,孩子发展有一定的成熟期,父母只要掌握契机善加利用,宝宝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潜能。宝宝认人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认字的好时机,因为孩子在认人时,已开始将人的脸型图象化,所以认字的时候,孩子也是先将字体图象化,再慢慢将认字具体化。父母带孩子外出时,不妨可以从生活教育做起,例如慢慢地教孩子认识生活当中的事物,让孩子先有观念之后,再利用字卡或其他故事书,将图象具体化,进而连结到平面字的认识。其实很难明确去界定孩子认字的最佳时机,因为每个孩子成熟度发展不一,所接触的环境也不一样。有些父母较重视孩子的发展状况,在家里给孩子的刺激较多。例如父母习惯为孩子说床边故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听、说、读、写的水平就比同龄的孩子稍强。因此,建议父母善加利用孩子的发展,简单地从生活当中落实孩子认字的机会。父母是学习的引导者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提早让宝宝学习认字,忽视孩子的反应,强迫教孩子认字,致使孩子产生下列不良反应:1、孩子提早对认字失去兴趣。2、孩子有学习压力,认为认字是给父母交代的一种学习方式。3、父母期望过高,若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期望出现偏差时,会影响亲子关系。4、父母本身引导教学方法与态度错误,以致孩子学习到错误的方式。学习方法对孩子适合不适合,很难当时察觉出来,因为学习文字是为了沟通,为了认识文字的美感与意义,若是强迫孩子记忆一些字,他可能不懂得其中意义,也会忽略文字背后的涵养与精神。有些孩子甚至变成了死读书,不会融会贯通、不会思考,只会为了应付父母而强记下来。所以,学习认字常有两极的表现,有可能因为适度刺激形成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另一方面,没有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造成孩子的反抗性。总而言之,关键还是在父母身上。通常孩子是跟着父母学习的,父母是否可以敏感地掌握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考虑到孩子的发展成熟度等,都是影响孩子学习效果的关键。学习认字的重点
学习过程有一定的程序,父母教孩子认字时,最好先以图画书为主,不要急着买认字卡及辅助认字教材,因为文字是有了语言后才产生的,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之后,孩子才会进一步想认识故事中的文字。例如,父母可以先引导孩子认识故事的内容,或是句子对话的意境,有些孩子听多了甚至还会念出整段故事;然后再慢慢地教孩子接触故事的文字,如此一来,孩子学习效果会更好。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才能达到自然学习以及事半功倍的效果。找出孩子喜欢的故事书或是图画本念给孩子听,比拿着认字卡或注音符号强迫孩子学习来得重要。选购书籍的注意事项父母在选购故事书时,建议自己先读一遍,检查文法、语意上是否有不通顺之处,尤其错字很多的故事书必须避免。此外,书籍的印刷要清楚精美、颜色鲜艳、字体必须大一点,字数也不可太多,不妨随着孩子的阅读能力,再逐渐增加字数较多的故事书籍与种类。父母选购故事书时,最好根据孩子的兴趣或是学习状况来决定书籍种类。不要盲目地追求经典、名牌,孩子若是对恐龙类或昆虫类的书籍有兴趣,就应该先以此类书籍为主,再慢慢地帮孩子增加其他种类。这样,孩子对书产生了兴趣,就会对文字产生兴趣,进而,孩子就会自己选择想要看的书籍。文字只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工具,除了教孩子认字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实现价值观的传递,例如,父母可以顺势教导孩子对书的爱护与收拾习惯,也可以通过书内的意境,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单纯学习认字更有意义。教孩子学习认字的好方法父母不妨选择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先介绍书的大标题,从左到右用手指给孩子看,先解释标题的意思,再介绍内容,从文章介绍句子,再从句子解释单字,当孩子对某一词句不懂时,就会主动发问,此时父母可以趁机解释给孩子听。例如孩子对“爱心”两字不懂时,父母解释之余,除了教孩子认识“爱心”两字之外,也可以让孩子认识“爱心”的意义与观念。这样充满多元而广泛的解释,孩子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从单字、句子的意思反推整个故事情节,无形中就进行了思考、连接与逻辑的训练,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父母替孩子念故事书时,每天只需花十分钟,每天念一小段情节即可,如果孩子要求每天听同一段故事,父母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听下一段,让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唯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认字的能力与可塑性才会增加。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有三个老师,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同辈、另一个则是幼儿期的老师。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刺激,学习就会加速。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孩子学习认字读书时,父母最好跟着读,这是父母必须先做到的原则,因为父母可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对象。要教育孩子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恒心、毅力。父母与孩子共处时,当孩子对电视的对话或书本的词句提出疑问,父母的态度必须和缓,不要显得不耐烦或是敷衍应付。父母若能从小细节做起,敏感地从孩子的发展状况去加强,久而久之,孩子认字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会增强,自然而然就能发展出属于孩子的潜能。要孩子比别人聪明就是这么简单。因此,父母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免适得其反!从简单的方法做起有一名小朋友,三岁就会自己主动看书阅读,老师调查发现孩子的父母有念床头故事的习惯,每天,妈妈将故事书的文字逐字逐句地念给孩子听,从不间断,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地从了解故事的内容,到最后自己可以念故事给父母听。孩子没有学过注音符号,但他已经能主动地看故事书。5岁大时,甚至已经能读“哈里波特”的小说了。本网站小编总结:孩子是否爱看书,爱认字,许多的时候还要看父母的引导,因此希望家长们都能够从此篇文章中找出适合自己家宝宝的认字方法,这对于小宝宝今后的成长很重要!
幼儿入园技巧指导(幼儿入学准备)
前言:为什么有的小宝宝喜欢上幼儿园,而有的小宝宝却很反抗呢?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也许是家长们的错误教育出了问题,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入园指导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入园须知
本网站小编总结:进入幼儿园,孩子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此时此刻正是需要家长们扶持的时候,因此平时在家的时候,父母们要多给予孩子灌输幼儿园积极的一面,让孩子们不对幼儿园产生偏见!
幼儿打架之后(幼儿入学准备)
引言:幼儿园里的小孩子多了,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与争执,如果你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你会应该处理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下幼儿打架之后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不同结果吧!
案例一
三个中班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儿,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对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入园指导
案例二
迈克想建造一座城堡,斯图想为玩具卡车修条路。贝利觉得这两个想法都不错。最后,迈克和贝利开始建城堡,斯图准备修一条长长的路。迈克对贝利说:“给我一块长积木。”贝利从地毯上拿起一块积木递给迈克。斯图叫道:“那块积木是我用来修路的。”说完,从迈克手里夺回了积木。于是,迈克用脚踢翻斯图搭建的道路,还要打斯图。这时,老师介入了:“这儿发生什么事了?”斯图说:“迈克弄坏了我的‘路’,他教贝利拿我的积木。”迈克辩道:“那不是你的积木。”斯图说:“我先拿到的。”迈克抓住积木不肯放,坚定地说:“可我需要它。”老师把这两个男孩分开,说:“迈克,你能用语言告斯图你想要什么,而不是用争夺的方式吗?”迈克回答:“我告诉他我想要这块积木。”老师又问:“那他说什么了?他告诉过你为什么他不给你吗?”斯图马上说:“因为今天我是第一个拿到这块积木的。”老师又对斯图说:“当迈克把积木从你身边拿走时,你感觉如何?你告诉过他那样做使你生气了吗?”斯图说:“我要发疯了。”老师表示理解:“是啊,要发疯了。当你感到愤怒时,除了抢夺积木,是否还能用其他的方式?告诉我,你可以怎样做7”斯图委屈地说:“我确实已经和他讲过了。”迈克有些激动:“没有,你没有!你只是抢它……”斯图申辩道:“我没有。”此时老师插话了:“等一会儿。一个一个地说,否则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迈克,当斯图拿走积木时,你是不是想打他?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用语言而不是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况且,你们俩还是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打架的。你们俩为什么不相互说声‘对不起’,然后,你们就可以一起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了。看,像这样。斯图,你可以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是的,就是这样。”
在这两个案例中,两位教师都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而且都是通过提问介入的,但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前面那位中国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后面那位美国教师调解的问话则指向双方幼儿,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座有道路环绕的城堡”,还提示幼儿采用“把两块稍短一点的积木连在一起”的变通方式来解决问题,继续游戏。入园须知
不难发现,两位教师的教育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观念:案例一中的教师关注的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案例二中的教师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体现了她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幼儿打架不一定全是坏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本网站小编总结:幼儿老师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的关系着孩子们的性格及时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马虎不得,在此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关注此篇文章,学会正确的处理小孩子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