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们似乎都对攀高非常感兴趣,饭桌、沙发的靠背、床上的栏杆,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都像大山一样充满着吸引力,诱惑着他们毫不犹豫地迈开自己的小脚丫。

美国卡罗莱纳州幼儿发展研究中心的社会学教授凯伦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正试图寻求冒险与挑战之间的平衡点。当然,在我们成人看来,攀高挑战不值得宝宝们如此义无反顾地去冒险,但15~18个月的宝宝就是热衷于这么做。

攀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体大肌肉动作,是宝宝大肌肉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个动作能够训练宝宝的身体协调性,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行走技能。

不要盲目阻止宝宝的攀高行为,只要在确保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大可放手让宝宝自由地练习这项重要技能。

为宝宝提供安全的攀高环境。

例如在柔软的底垫上放上沙发枕头或靠背,堆起一个一定高度的小山丘,让宝宝尽情地爬山。

为宝宝准备一个专用的登高矮凳。

在有成人在场看护的情况下,让宝宝自己踩上小板凳刷牙、洗手或者观察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他们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

尽可能将书橱和别的家具靠墙放置,尽管你会觉得宝宝根本不能够推倒它们。将厨上所有可能掉落的物品清除,以免宝宝想通过攀高去碰到它们。

限制宝宝能够够到的物品。zj09.com

将餐椅牢牢地放到桌子下,不要将烤箱与微波炉等物品放在宝宝触手可及或登上小椅子之后就能够拿到的地方。

不要将婴儿床上方的玩具固定得太高,以防宝宝爬上床的栏杆。如果宝宝还是总喜欢往栏杆上爬,那么是时候给他换一张没有栏杆的小床了。

毕竟,宝宝学会登高不是一件坏事。相信小家伙爬上你的腿后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你一定会感到无比欣喜。 摇篮育儿问答>>宝宝20个月喜欢攀高 家长如何教育?

相关知识

孩子学习新事物时家长应多鼓励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一旦自己的重要性得到别人的肯定,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探索陌生的世界,要学会很多原本不会的东西,需要战胜无数的困难;而能够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的,只有家长的肯定和鼓励。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开创自己成功的人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段的探索学习周围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总是充满了不满和指责。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新事物时,看不到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总是心急火燎地希望孩子一学就会,还要求做得完美无缺。

几天前,我在朋友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朋友六岁的女儿芳芳正在学习洗自己的袜子。

“天呐!你哪里是在洗袜子,根本就是在玩水嘛!”妈妈心急地把水龙头拧紧,“你知道吗?水费又涨了,还这么浪费水。”

芳芳噘起了嘴,本来以为帮妈妈洗袜子会得到表扬,现在没戏了。

“你看看你,洗什么嘛!洗了老半天,袜子还这么脏。多用一点肥皂粉,全部重新洗过。”芳芳不情愿地挤了一堆肥皂粉,弄得脸盆里都是泡沫。

“你在搞什么鬼呀!弄得全是泡泡,这样很难洗干净的。”

“我不洗了啦!”芳芳生气地大哭着,狠狠地把袜子摔回脸盆里。

六岁的芳芳第一次开始学做家务,她的本意是想帮妈妈的忙,显示自己的能力,当然也想得到妈妈的表扬。而妈妈的苛求与指责,却挫败了孩子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在传递着让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如此做的结果,可能使芳芳以后再也没兴趣去尝试做家务,再也不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新的事物,长此以往,甚至可能造就孩子自卑的人格。

反之,如果妈妈先肯定她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的良好动机,再耐心细致地教她洗袜子的方法,即使她一时做不好也积极鼓励;她从中就不仅学到了做家务的本领,也在家中得到了归属感,培养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心。以后她就会更积极主动地为家庭出力,锻炼出许多的能力,也培养了主动、积极、乐观、自信、负责、坚定等优秀的个人品质。

宝宝“反抗期”家长重引导


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指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他们的反抗期,正确地引导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正确人格的形成等。

第一反抗期:1-3岁

孩子总在说NO

邹小兵表示,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大概1-3岁,家长面临的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是很多家长都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想要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放开家长紧抓他们的手。

这个时期,家长应该怎么办呢?真正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又怕他们伤害自己,强硬地阻止,他们又会哭闹不安。

对此,邹小兵教授说,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要知道的世界。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做得好的时候,表扬他;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让孩子慢慢地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孩子就能够顺利地度过第一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12岁-17岁

心理反抗

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后,接下来就是青春期。邹小兵表示,第二反抗期是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同一感”的形成。所谓“自我同一感”,通俗地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例一:小A,就读高二,成绩很好,他知道将来要上大学,之后要当律师,成为一个很好的律师。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他有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将来要做什么、我是谁,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的例子,他的自我同一感也非常有利于以后的人格形成。

例二:小B,小A的同班同学,成绩很差,也从来不努力,但是他很有理想,将来的梦想是做联合国秘书长。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他想不到通过努力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给自己的目标又过于高、过于盲目,这个孩子缺乏“自我同一感”。

例三:小C,本身成绩也还好,同学关系各方面也不错,但是总是自信心不足,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比不过别人。

分析:这个孩子也属于缺乏“自我同一感”的类型,极度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法判断自己的价值,对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消极的影响。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感”,多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树立自信,尊重并且相信孩子。邹小兵教授指出,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第二反抗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形成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对他的一辈子都是非常有利的。

家长不恰当鼓励会使宝宝更自卑


家长不恰当鼓励会使宝宝更自卑

现在的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判断

儿子刚刚同小伙伴玩了回家却宣称:“我一点也不喜欢明明。”

错误回答:“不可以这么说,明明是个好孩子。”

你只是不希望孩子对他人过分地指责,或许事实上明明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孩子,也或者你同明明的妈妈是好友,你希望两个孩子相处愉快。不过在这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喜欢”别人是不对的,这等于是轻易地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正确做法:认识到你的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孩子总有他的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他:“那你今天过得不开心喽?明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你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孩子。

告诉孩子同小朋友们相处,要掌握一个基本的交往原则:先判断一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万一发生了不愉快可以试试有没有改善的办法,如果相处得不好,实在没法达成一致,断交也行。正确地教给孩子这一课,对他将来的社交一定大有好处。

不要简单地说你是最棒的

6岁的孩子告诉你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

错误回答:“你是最棒的。”

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而且,孩子同小伙伴一比较,发现“玲玲跑得比我快”,“露露唱歌比我好”。她渐渐发觉她并不是样样都比别人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盲目夸大地表扬孩子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令孩子不自信。只有恰当的符合事实的表扬和鼓励才会真正对孩子有益。

正确做法: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现在的父母大多十分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爸爸妈妈们是否意识到,鼓励性的言语说得不恰当也可能破坏了孩子的自信心呢。这里我们列举了几种听起来没错,但实际上对孩子成长不利的鼓励之辞,希望引起爸爸妈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宝宝自卑3-6岁性格心理

不需要详细解释父母为何吵架

父母大吵的时候,让5岁的孩子听到了,做妈妈的想对孩子作一番解释。

错误回答:“我想让你知道,爸爸妈妈今天下午吵些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年代,我们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得太多了。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如果知道了争吵的来龙去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没错,听到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孩子会害怕、不快,但是把大人之间的事全盘托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担忧。在他们的小脑瓜里,觉得生活像他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混乱、易碎,你们夫妇或许觉得激烈的争吵不过是漫长的婚姻道路上的一点小波折小点缀,孩子却马上会跳到最坏的状态:我们的家要散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

正确做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刚才火气都太大了,这跟他没关系。因为,听到父母在大吵,孩子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争吵是不是我引起的?爸爸妈妈还会和好吗?

然后,在孩子面前同你的配偶来个简单的拥抱或是说句调侃的话,这样孩子才会放心,觉得警报解除了。

全盘肯定会让孩子不自信

5岁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同伴嘲笑她有个大蒜鼻子。

错误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妈妈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告诉她无论她长得什么模样,妈妈一样爱她。但是这其实等于告诉孩子她担心的东西是真的。事实上,二、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注意自己的长相了。到了五、六岁,他们会同别人比较,然后,会抱怨:“我的腿太粗了。”“我是不是太矮啊?”你告诉他:“你这样子就很好看啊。”可能令他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他会用你告诉他的标准去看周围的人。他也可能觉得你不理解他的伤心,会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哪里长的不好看,先问问他,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可以同他讨论,看看能不能帮他。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同伴高大,可以告诉他各人有各人漂亮的地方,如果真的想高大一点,可以鼓励他多去打打篮球,学习游泳。当然,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抱怨我们实在无能为力,在那种情形下,你可以对他的不快表示理解,千万不要置之不理。

幼儿早教:父母应采取引导方法教宝宝


幼儿宝宝撒谎的全过程便是宝宝想像与写作的全过程,这对塑造宝宝的创造力与想像力充分发挥着不能小看的功效。父母应采取什么方法教宝宝?

一、用选用科学研究的教育方式,摆脱粗鲁看待宝宝

当宝宝犯错误,为躲避惩罚而撒谎的情况下,妈妈不必如临大敌似地看待她们。那样不但会给宝宝导致挺大的精神压力,也起不上立即见效更改宝宝撒谎个人行为的实际效果,反过来还将会让宝宝更为依靠撒谎来躲避惩罚。父母应采取什么方法教宝宝?幼儿

聪慧的妈妈能够 利用宝宝的此次不正确做些其他文章内容,既让她们搞清楚自身的不正确,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个人行为开发设计宝宝的智商。例如,妈妈能够 直接了当地强调宝宝的不正确,柔和地提示宝宝之后不重犯一样的不正确,随后再给他提出要求:你能根据其他方法填补自身的错误做法,并可免于处罚,例如编一个自身想像的小故事等。

二、给宝宝出示一个挽救计划方案并实施意见的机遇

假如察觉自己的宝宝有习惯性的撒谎个人行为,妈妈一定要坚信宝宝会纠正错误,并可给宝宝出示一个构想挽救计划方案并实施意见的机遇。那样,既能够 让宝宝反省,另外也可根据给子宝宝想方设法挽救计划方案的机遇,让她们勤于思考自身解决困难,培养自身对自身的错误做法承担的习惯性。父母应采取什么方法教宝宝?幼儿

例如,宝宝拿了其他小孩子的玩具回家了,妈妈能够 让宝宝自身思索,应当采用哪些的方法来填补自身的不正确?聪慧的宝宝将会会想到许多 计划方案,如把玩具归还别人并致歉;把玩具归还别人的另外,把自己的玩具出借别人玩;把玩具先归还别人,随后再与别人商议,说动小孩子把玩具出借自身玩一会儿等。假如宝宝搞不懂计划方案,妈妈能够 给宝宝一些提醒:“假如别的小孩子的玩具被你取走了,她会很难过,你怎么办她才不容易伤心呢?”

父母应采取什么方法教宝宝?实际上,擅于编造谎言的宝宝具备极强的想像力。会撒谎的宝宝比不容易撒谎的宝宝想像力高得多。因而针对撒谎的宝宝,爸爸妈妈惟一必须做的便是采用适度的方法恰当地正确引导宝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