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节拍,要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首先要特别注意节奏感的训练,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学唱歌、舞蹈、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那么如何去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呢?

音乐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儿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妈妈的腹内聆听妈妈的心跳声,均匀和谐的心跳和呼吸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为胎儿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环境。人与生俱来就有音乐的天赋,都喜爱音乐并渴望创造音乐。 音乐智能是指觉察、辨别、表现、表达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半长和音色的敏感性。通常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如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都具有较高的音乐-节奏智能。这种智能在幼儿很小的时候就可能显现出来,表现为:喜欢倾听各种声音,包括人的嗓音、环境中的声音以及音乐;当情绪不好时,音乐能够帮助他缓和情绪;听到某种音乐时表现得很兴奋、很激动,可能会随着手舞足蹈;喜欢唱歌,并能很快学会新歌曲等。 节拍是音乐的脉搏,任何音乐都有节拍,要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首先要特别注意节奏感的训练,这对幼儿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学唱歌、舞蹈、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那么如何去指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拍呢­ 首先,让宝宝发现和寻找节奏。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充满不同的音乐和节拍。让宝宝去听家里闹钟的声响,妈妈在一边同时说嘀嗒、嘀嗒、嘀嗒;妈妈自己拍手,边拍边说啪、啪、啪;让宝宝用小听筒听心脏跳动声,他就能发现心脏在咚、咚、咚响。家长可进一步引导幼儿去寻找各种不同的节拍。如有的幼儿找到笛笛笛笛的喇叭声,有的找到嗵嗵的打桩声,有的找到哒哒哒哒的机枪声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用耳朵去探寻各种不同节拍的能力。 其次,让宝宝边听音乐边打节拍。一般地讲,较小的宝宝都先会摇动物体发出响声,以后才逐渐会敲打物体。在摇动物体的过程中,宝宝最早的节奏感已经产生。家长可引导他用转手、拍手的形式来随着音乐节拍摇动。宝宝通过手部动作的练习,发展了节奏感和听觉的敏锐性,大概到了一岁,就可让他们跟着音乐打节拍,也可训练他跺跺脚、拍拍手,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听觉,培养思维能力与手脚动作协调的能力。 最后,让宝宝置身于音乐节拍的世界中,用多种方式感受节拍。宝宝在运用乐器打节奏中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也能运用打击乐器来表达某种情绪,从而发展其创造能力。家长可提供幼儿一些小乐器,或自制小乐器,并与宝宝一起配合打节拍,这对宝宝学习节拍,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促进。

相关推荐

怎样让宝宝学会宽容呢?


幼儿园如何培养?

首先,教师会为幼儿创设尊重、赏识的环境,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从而学会尊重、赏识、宽容别人。比如:每个班上都有一个展示全体幼儿作品的地方,老师会引导全班幼儿评价、欣赏每一件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学会欣赏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环境,和谐美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那么,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幼儿小小的心灵中就会埋下善良的种子,渐渐养成宽容的美德。

第二,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和人的多样性,能够正确对待和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幼儿园里各种教育活动大多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教师会将一些浅显的道理、知识融入其中,如:在课上提问时,老师会对幼儿不同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让幼儿展示各自的强项,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从而赏识、尊重他人。幼儿园里教师会提供给幼儿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请语言能力强的幼儿给小朋友讲故事,请组织能力强的幼儿带领小朋友玩游戏。幼儿自己也会自发地显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强的幼儿会主动帮助同伴穿衣、叠被;领悟能力强的幼儿会把老师教的本领传授给别的小朋友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优点、强项,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儿“犯错”的契机,使幼儿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的道理,培养幼儿的宽容心。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难免会有过失,这时,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循循善诱,不仅使犯错误的幼儿改正错误,同时也诱导其他幼儿正确对待同伴的错误,学会原谅、容忍同伴的过失。

第五,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对待别人的错误。幼儿园非常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有一定的规范。教师得体的举止,宽容大度的生活态度对身边的幼儿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样配合教育?

第一,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友爱,互相宽容,不争不抢,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逐步形成宽容、忍让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从小受到不良影响,将会影响他今后的与人相处。

第二,家长给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如果心胸狭窄,总是为一点小事争执不休或得理不让人,孩子怎会学会宽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才会重现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纠纷,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时,家长一定要冷静,要先搞清事情的缘由,再与对方家长、老师协商解决,切不可冲动地责骂对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没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头去“还击”对方。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静处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一生影响极大。

第四,用儿歌、图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宽容。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相关内容的连环画、图片等给幼儿看,还可把生活中的理解、关心、友爱、宽容等内容的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使孩子知道宽容是一种美德。

第五,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宽容的品性不是听出来、说出来的,而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会发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在赞扬同伴的优点时,会感受到同伴的喜悦;在原谅同伴的缺点时,会体验到宽容的快乐。当然,这些心理活动,孩子往往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能够感受到的。

怎样让孩子更快学会说话


让孩子快点学会说话,你可以这样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进行听说话的训练

儿童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对于幼儿来说要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时说着你正在做的事,如:你在洗衣服,可对孩子说:“妈妈给爸爸洗衣服。”你在看书,可以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吃苹果,你说:“宝宝在吃苹果,好吃吗?”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说:“宝宝在玩积木,真乖。”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儿童与成人交往时,在最初自发发音的基础上和视、听、触的过程中,通过生活活动和游戏,就会模仿成人的语调和语调,也就是学会了说话。

在训练孩子听话能力的时候,父母可适时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对孩子说话,有助于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这对幼儿初期的语言发展很有好处。父母说话时务必做到发音准确、清楚,因为孩子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和发音特点,以后是很难改正的,要让他们从小就规范化地使用语言,为将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语言

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利,要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老师只是单纯地说教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老师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小朋友们看看,某某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老师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老师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们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说话。

采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小朋友玩得很脏也不愿洗,那么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宝宝的小手在说:“我早上多干净啊,可是现在这么脏,我真难过。”宝宝的小脸蛋在说:“我好难受啊,我希望我很快就能变得香喷喷的。”小脚丫也在说:“我也很伤心,我多想舒舒服服休息一会呀。”宝宝自己决定先洗哪个地方呢?孩子听了之后,不仅非常乐意洗,洗完后还会说:“我的小脸蛋香喷喷的,我的小手变干净了,我的小脚丫真舒服呀!”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应该采取相应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否则会使孩子的语言水平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育儿知识:怎样让宝宝学会穿衣?


一、由简入难,由浅入深

1、育儿知识百科全书:一般来说,“脱”比“穿”非常容易,穿套头衫的上衣外套会比穿开襟的上衣外套非常容易,穿比具体服装码数大一点的衣服或鞋也会很容易。育儿知识大全因而,先让宝宝学习培训脱衣服,学习培训配戴简易的衣服,如围围脖、戴帽。

2、妈妈示范性,逐层开展。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说到妈妈先做示范性,让宝宝掌握穿衣服的次序;还可以先将衣服调节到非常容易穿的部位,再交到宝宝自身穿上。若碰到不易穿好的地区,妈妈再给与提醒或立即的协助。

3、依顺宝宝的搭配,给与不一样的具体指导。育儿知识大全说到相较为开衫毛衣,脱套头衫的难度系数较为高,因此,脱衣服前帮宝宝解除将会勾住他颈部或手腕子的扣子,教育他胳膊先从衣袖里抽离出来,再用两手从衣服里边顶开衣领,随后将衣服脱掉。

二、基础方式和方法

1、脱裤衩。让宝宝两手拉着裤腰两边,往前一低头,沿着把牛仔裤子拖到屁股下边,随后坐着来,把两腿从裤筒里脱出去就可以。

2、穿上衣外套(开襟)。衣服的前襟靠外,两手提住领口的两边,从头顶向后一披,把衣服蒙在身上,再将手伸进袖子。

3、扣扣子。先把两边门襟两端对齐,从最下边的扣子系起,以防移位。

4、育儿知识百科全书讲到识别衣服的前后左右。教宝宝穿衣服很关键的副本就是说让宝宝辨别前后左右。第一次穿新衣服时,让宝宝学好观查:“你看看,小熊宝宝在前边”,或是在牛仔裤子、衬衣的前边做个标记,让宝宝学习培训辨别衣服裤子的前后左右,对他说穿裤时,要将前边朝上穿进来,衬衣或毛线衣则是将后边朝上套进穿。渐渐地,宝宝就会降低前后左右穿错乱或倾斜的情况了。

三、运用儿歌或布娃娃帮宝宝学脱穿衣服

依靠育儿知识大全儿歌学习培训。2岁多的宝宝逻辑思维实际、形象化、品牌形象,若你立即对他说脱穿衣服的方式,宝宝没办法了解,而最易读通俗易懂的儿歌则具备立即具体指导的功效。

1、强烈推荐儿歌

《叠衣歌》:关闭店,关闭店,抱一抱臂,抱一抱臂,弯低头,弯低头,我的衣服叠起来了。

《穿衣服歌》:抓衣领,建房子,小耗子,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屋。

《脱光衣服歌》:缩缩头,拖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拖出你的小衣袖。

2、依靠“布娃娃”或小玩具训练

当宝宝有想自身穿衣服的兴趣爱好时,能够他会从给布娃娃穿衣服刚开始,那样即能让宝宝搞清楚穿衣服的流程,也可以塑造他的自学能力。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四、多多的激励

塑造信心是协助宝宝获得成功的主要一环。每每宝宝获得一个小小发展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与夸奖和激励,使宝宝确信自身有工作能力。另外,你可以有充足的细心等候宝宝学好,谨记不必由于宝宝脱穿衣服慢或不容易而大包大揽。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感官教育和社会性发展、智力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所以,我选择能够促进人的身体健康的音乐教育作为研究课题。

主要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音乐是听觉艺术,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滴答滴答;上楼时,嗵嗵嗵嗵,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感知完节奏,我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四拍、三拍,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告诉他们这是几拍,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听或者一边拍手一边唱。这些都是幼儿在有音乐伴奏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只是引导就行了。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让幼儿认识二拍时,可以让他们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雪花飘》、《小燕子》等。认知三拍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

除了用身体表现,我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并判断这些音是清脆还是浑厚、是长音还是短音,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练习合奏。

以上这些内容孩子们都熟练到一定程度后,我又让幼儿自己试着创编节奏。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我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天的生活中,如早上欣赏优美的乐曲,不仅陶冶了情操,还能提神,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迎接新一天的到来。早上喝完水和课间休息时,放一段轻松活泼的童谣,让幼儿随之做优美的律动,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了动作。久而久之,孩子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如在音乐教育活动《到全国各地去旅行》中,孩子们一会儿骑上小车去游览天安门,一会儿在草原上快马加鞭,一会儿又在长城上挥汗如雨。在《看大海》中,孩子们一会儿划船学习海军,一会儿又下网捕鱼。在《冬天》中,孩子们一会儿是狂风怒吼,一会儿是雪花纷飞,一会儿是热火朝天地堆雪人,一会儿又抒情地载歌载舞。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身体去表现音乐,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