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就是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的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

这种“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他们的游戏也是以此为中心的。比如,玩沙子、和泥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用手拢起沙子,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沙子中加入水,拍成个球,就完全改变了沙子以前的形状。绘画,就是用蜡笔或马克笔把白色的画纸弄脏。把干净的纸弄脏,让纸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和和泥巴的游戏是一样的。而且,这样的活动,自己身上、周围环境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弄脏。手插入沙子里,手上就会沾满沙子;摸一下黏土,就会变得黏兮兮的;如果玩和泥巴,手上、脚上,甚至衣服上都会沾满泥巴。

孩子本身,对这种破坏性的活动非常喜欢,并欣然接受。但事实上,看到孩子玩泥巴时把衣服弄得一团脏,在墙壁上随意乱画等等行为,基本上没有一个妈妈不去斥责孩子的。因为妈妈们满脑子考虑的不是接受孩子们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扫卫生。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妈妈一见到孩子的手脚脏了,就用手帕一点一点地擦干净。对于这样的妈妈,我非常想大声疾呼:“你们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剥夺孩子们作为人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恐怕,这些妈妈是在不知道这种活动的深层意义的情况下,做出了以上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多么有洁癖的妈妈,在养育孩子期间,都需要宽容地想:“脏点儿,没什么的。”

与水和沙子相伴成长

日本古代有句谚语:不给小孩玩水和土,就会生出虫子来。这一方面可能是古人的经验,也可能是部分事实。但是,从孩子1岁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玩沙子和水,这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子(土)和水是小小孩最好的玩具。为什么水和沙子令孩子如此热爱呢?恐怕是因为大地和大海对于所有的生命就像母亲一样,所有的生命都是从水里诞生,扎根于大地而成长。所以,人的幼小生命大概是出于本能,需要沙子和水。人类的文化、文明也都是扎根于大地,发源于水边的。我觉得,孩子的文化活动也与此同出一辙,也是从水边开始的。

另外,人类用解放出来的双手,对大自然进行加工,使大自然发生变化,人类的文化、文明由此而被创造出来。作为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就能使之形状发生变化的自然素材——水和沙子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因此,特别是对于那些住在远离泥土的都市高层公寓里的孩子,我希望做妈妈的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公园,给他们创造机会去玩水和沙子,这和早中晚的一日三餐同样重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给他们提供精神上的营养。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脏东西,就给他们规定一个随便画的场所,穿上不怕弄脏的工作服,并且告诫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脏。

相关推荐

宝宝异想天开,不要反感要鼓励!


宝宝有时候在做白日梦吗?要善于发现宝宝讲话或者是行为中的想象力部分,建议家长不要对此表示反感,反而要加以鼓励。

爸爸妈妈有时会发现,小宝宝特别会想象:有时候,他会告诉你,他就是“解放军叔叔”;有时候他可能会告诉你他想和蓝猫一样去遨游太空呢!也许,你会忍不住要笑,也许你便否定他:“胡说八道!”

其实,如果发现宝宝有一些较夸张的想法,应该注意保护,千万不能横加批评,挫伤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谈起。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要给宝宝充分想象的空间,也许宝宝有的比喻并不恰当,但妈妈应予以适当的肯定。

月亮究竟像什么

有一天宝宝说:“好久没有看月亮了,想去阳台上看看月亮。”妈妈说很好,过了两分钟,宝宝兴奋地跑过来:“妈咪,今天的月亮很漂亮,像一只灯泡!”妈妈忍不住大笑,因为从来不曾有人将月亮比作灯泡。宝宝顿时愣在那里,他一定感到自己说了什么傻话。此时妈妈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为什么年幼的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象?古人比喻月亮像一个明晃晃的铜镜,现在的小孩到哪里去见这样的镜子?)妈妈应该立即丢下手边的事情,和宝宝一起来到阳台上,是啊,多漂亮的月亮,何必在乎它究竟像什么呢?成人就是因为常有的固定观念,对一些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妈妈今天对宝宝说,月亮根本不像灯泡,它是一面镜子,孩子可能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想象月亮是其它东西了。所以,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宝宝又去阳台上看月亮,同样兴奋地跑来告诉妈妈说月亮今天像个香蕉。妈妈这次微笑地点点头,说:“很好,今天的月亮弯弯的非常像香蕉。”也许,妈妈的心里从来不曾认为月亮与香蕉有何相像,但今天经宝宝这一说,哎,真的像呢!

宝宝天生爱“涂鸦”

有一个4岁的宝宝一直喜欢妈妈留长发,妈妈剪了短发,他为此还生气,所以他每次画妈妈时总是长发(因为在宝宝心里,长发的妈妈最美丽)。妈妈见了总是笑笑,从来不纠正他,妈妈认为这是宝宝的合理想象。瞧瞧,宝宝画的“妈妈打电脑”,妈妈的长发是不是很漂亮?

还有一个宝宝,喜欢“异想天开”,看看他画的老鼠真的可以吃掉猫。为什么不呢?说不定哪一天猫真的落后到要被老鼠追赶的地步。

也许厌烦了四四方方千篇一律的电脑,这位宝宝自己动手设计了他喜欢的电脑——青蛙,青蛙的肚子就是显示屏。很漂亮!

参与是想象的基础

我们常说,要给宝贝提供丰富的环境。其目的也就是要让孩子多想象、多参与。现在宝宝的生活环境,只是在既定、有限的物体中作选择,只是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成果,几乎没有参与生产创造的过程。这对宝宝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是一种限制。人所面对的天地是无限的,它的原始面貌很粗糙,难以直接为人所用。人的生产与创造能力,使这些物体变成精美可用。对孩子来说,这样由无到有的生产创造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再只停留于在有限的物体中选择,这将会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宝宝多参与,是放飞其想象的基础。

趣味想象题

1、买上五六种水果,让宝宝自己做水果拼盘,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说不定能得最佳创意奖呢!

2、今天让宝宝做世界的主人(当然是他自己的小世界),由宝宝设计自己房间的布置,爸爸妈妈必须听宝宝指挥,看看宝宝是否有设计方面的天分。换一种家具的摆法,换一种思维,或许能触动你的灵感。

3、买一块价廉的布料,由宝宝自己动手裁剪,世界超模穿上会不会得奖?

4、少买电动玩具,多买一些手动玩具,并且最好母子一起动脑自己设计玩具。给宝宝一个可乐瓶和三小时,看看能变出什么诱人的新型超级玩具。

5、给宝宝讲一个故事,让他动动小脑筋,设计两个不同的结局。

6、星期天,妈妈做一次懒人,宝宝安排吃什么菜,喝什么汤(必须是家里从来没有这么搭配过的),想象一下是不是很美味?

7、问问宝宝,如果从今以后全是白天或全是黑夜,你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生活?

宝宝处在害羞期 父母要多加鼓励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原本大大方方的宝宝,却突然在外人面前变的唯唯诺诺,不敢说话,甚至还要躲在家长的身后。有些家长还会认为孩子怎么变的不如小时候了,变得没有礼貌了。其实宝宝正处于害羞期,他们的改变是正常的。

对于宝宝来说,害羞是种高级情感,一般始于18个月时,进入2-3岁,随着自我意识萌发与发展,宝宝们会出现害羞情绪。但每个宝宝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宝宝与大人在一起的时候害羞,与小朋友们在一起时自在;有些宝宝是见到小朋友们的时候会觉得害羞,但喜欢与自己的家长在一起。这是因为害羞与宝宝的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同时也与后天的环境熏陶关系密切。

这个年龄的宝宝,开始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环境、新朋友,自身也可以分辨出熟悉或陌生,在这个年龄出现害羞也是正常的。容易害羞的宝宝,通常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被认同。

家长一定要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当发觉宝宝试图表达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扬,让宝宝勇于继续向前,能够更好的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当我们发现宝宝想参与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时,最好的办法是用言语或行动给予指点,帮助宝宝克服害羞,帮助宝宝学会与人交往。

当然我们总是期待着宝宝能够自然大方地与陌生人打招呼,其实,这一点对于正处于害羞期的宝宝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不如我们先以身作则,给宝宝做个表率吧!比如我们自己先大方地与对方打个招呼,然后再静静地等待宝宝的表现,如果宝宝仍然害羞,那也不用着急,更不应当着孩子的面,与对方说,"这宝宝,没礼貌"或者“怎么这么胆小,没出息”之类的话。可以当作什么事情都也没有发生一样,在事后,不经意的时候和宝宝说:“我知道宝宝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只是刚才有一点害羞,是不是,不过没关系,我们仍然都喜欢你。”

而当宝宝鼓足勇气开始自我突破时,比如用很小的声音向对方文豪,则更需要细心的家长给予及时的表扬,这样的积极反馈可以鼓励宝宝更多次的大胆文豪,主动地进行社交活动。

探索期的宝宝要多鼓励少制止


探索期的宝宝要多鼓励少制止

宝宝快1岁了,他已经学会爬,并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你会发现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凡是手可以够得着的东西,他都要拿过来,能拧的拧,能撕的撕,还要放到嘴里尝一尝。他会把餐巾纸一张一张地抽出来,把花掐断,把鱼缸的小鱼捞出来,把书撕坏,按电视机的按钮,牵拉电话线,捅电源插孔……家长越是阻拦,他越要去试。宝宝喜欢探索的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他不停地触摸各种东西,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懂得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促进了记忆的发展。因此,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面教宝宝认知事物,多鼓励,尽量避免使用禁止语。

调查显示,亚洲的父母最多每天会对孩子说数百个“不”(不要动、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调皮等)。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但是这些不绝于耳的“不、不、不”,会切断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会使孩子变得呆头呆脑。在这个应该获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时期里,“不行”、“不能”这样的话,比任何东西更能毁坏孩子的素质,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识中的一部分,对孩子产生长久的抑制作用。这类词的使用,应该仅限于孩子的行为会给他自己带来危险或者会对他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游戏。

一个安全又可以让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很必要的。当孩子想用剪刀时,父母应该一边教他,一边在旁边看护;对于有危险的事情,可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如当孩子去动热水瓶时,家长可溅一点点热水在他手上,给他一些感性认识,或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诫宝宝;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将剪刀、热水瓶、药品等放在孩子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宝宝误服的东西锁起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让宝宝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思考的本领,发展他的认知能力。

春节外出宝宝吵着要东西怎么办


宝宝思维剖析

孩子认为,糖果很好吃,所以想多吃一点,他并不知道吃太多糖果的不良后果,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才会出现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任性情形。他认为,只要再吵一下,大人就会答应。

专家说法

孩子总在父母无法控制脾气的时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遵守指令,因为他们知道再这样下去就会招来严重后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父母若误以为只要大声怒斥就是制服孩子最好的法宝,也是大错特错的。面对吵闹的孩子,你该做的是用好言好语的方式,如果孩子依旧不当一回事,才可以用其他手段让孩子服从,如让他罚站,用轻一点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明白他这样的行为是错的。

爸爸妈妈应当这样说

1糖果一天只能吃几个,吃多了牙齿会痛的。(说明反对原因)

2你乖乖坐着,想想你这样对不对。(罚坐对精力旺盛的孩子特别痛苦,会让他们真的认真去想自己的错)

3妈妈拿别的给你吃,这不可以吃太多。(用其他事物代替)

4你今天已经吃过了,不可以再要,不然明天就没有吃的了。(理性分析后果)

5(将孩子带离现场)我们去玩玩具好不好?(分散孩子注意力)

爸爸妈妈不该这样说

1吃那么多干嘛,不准!(避免过度使用权威)

2(直接拿走)不可以,你吃太多了。(避免直接否定,任其哭闹)

3(一见孩子哭就投降)好好好,给你给你。(避免让他用某行为强迫大人得逞)

4(当场打孩子)跟你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还要吵!(避免用直接打骂)

5你继续哭啊,我绝对不会买给你!(避免径自走开不理会)

小编出招:

掌握称赞与责骂孩子的艺术比直接打骂来解决问题要来的有效且实际。身为父母,你可能会很忙碌,也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是不要把你的情绪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你温和的一句话、一个笑容,在孩子眼里,就是一缕阳光。

与宝宝一起快乐的逛庙会、过新年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