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用行动来告诉他们与人分享的好处,感受到给予和付出的快乐。比如家里吃苹果,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个人,一人一个苹果。并且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分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无论吃什么都与家人分享的习惯。

2、玩游戏克服自私心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游戏,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怎样爱护自己、医生怎样照顾病人等等。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为他人着想。

3、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闹,就在他所有的要求面前百依百顺。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性的去满足,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4、鼓励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现在多数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过少等原因,许多孩子整日一个人,就缺少与别人打交道的机会,这种孤独的环境就会导致以自我中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伙伴们发展友谊,多参与人际交往,让孩子体会到关心他人并且会从中得到快乐的感觉。

5、利用情景来教育孩子: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排一些场景,当事情按照父母设计的场景去发生时,孩子如果出现错误做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纠正。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关心别人,如果父母亲出现生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做。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还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6、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榜样。在平时的言行中,父母如果表现出对他人的帮助或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请父母牢记,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父母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不能做什么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要清楚,父母过度泛滥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别用自己的无私换来孩子的自私。

延伸阅读

幼儿早教:宝宝打人的习惯怎样纠正


宝宝打人的习惯性如何改正

1、立规矩。

幼儿这并并不是一两天就合理的,但早立早好。对他说打人不太好,母亲讨厌打人的孩子,不断地讲,实际地讲,会出现实际效果。宝宝打人的习惯怎样纠正?

2、防止自身出重拳出击,不必给他们效仿的“楷模”。

3、激励他讲出打人的缘故。

或许他说不清,成年人要协助他表述清晰,随后帮他剖析。例如:有的小孩子取走他玩的乐高积木,他要不回家,就打小孩子。这时候打人能够 和他一起有礼貌地为小孩子表明,请他还回家。宝宝打人的习惯怎样纠正?幼儿

4、关注他的病苦,疲惫,挨饿,尽可能替他处理好。

5、提升他的工作能力。

因为能力较差,做不太好一件事,例如:拼图图片拼不了、踢足球踢禁止等。这时候能够 协助他搞好这种事儿。并在之后着意训炼。他工作能力强了,事儿搞好了,开心了,信心强了,也就不容易去打人了。

6、提升信心。

常常留意夸奖他好的个人行为,提升他的信心,使他觉得深爱,被留意,这就好了。 宝宝打人家长怎样如理最先,家长要接受孩子的社交媒体窘境,从心开始对宝宝竭尽所能的考虑到权威专家罗文浩觉得,“许多情况下,成人通常误会了孩子的全球。”“少年儿童的社交能力并不是代表着他务必文质彬彬、见谁叫谁、礼让协作、沒有冲突,少年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趋势也不是一蹴而就,大家来教他,他便会了,一劳永逸了。

社交能力是在持续的感受和训练中慢慢开发设计的。不管成年人還是少年儿童,社交能力的基本技能便是认同别人存有、感受别人心态、接受别人个人行为,这种都必须大家累积很多的工作经验才可以练出。”次之,家长要接受孩子中间的社交媒体“冲突”小巫说:“应对孩子中间的冲突,家长们通常倍感头疼。宝宝打人的习惯怎样纠正?幼儿

由于大家由小到大都被潜移默化了那样一个核心理念:冲突是坏事儿。大家沒有创建起优良的心理状态疆界,一旦起冲突,就代表着关联裂开,因此大家一向防止冲突、抑制冲突。因而大家也无法接纳孩子中间产生冲突。但是大家也许能够 从生物界学得一些物品:狮子有说有笑的情况下,狮子座爸爸和妈妈都懒懒地躺在一边,没理无论不干预。

由于他们了解,假如自身以成年人的能量替孩子们化解矛盾,尽管可以获得一时的友谊与平静,却阻碍了幼狮存活方法的开发设计过程。玩耍是在为幼狮成年人做准备。”其次,家长要耳闻目睹学文明礼貌在孩子眼前,家长要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性社交媒体场所的礼数,例如碰面问好、提出分手道再见了等。

平常在家里,亲人中间要留意应用文明行为語言,如“劳驾”“感谢”“抱歉”“没事儿”“别客气”这些。孩子速即的思维,会将这类文明礼貌内在,今后条件成熟,他自己提前准备比较好的时候,会当然融进个人行为之中。最终,家长要由浅入深地教會宝宝要懂共享让孩子共享以前,一定要征询孩子的愿意。

宝宝打人的习惯怎样纠正?假如孩子不同意,则重视孩子的意向,告知另一方“抱歉,他不同意”。切勿家长来定,以便显示信息大气而替孩子作主,把小玩具交到别人,或是命令孩子“一起去玩”。在家里,让孩子分辨每一个人的使用权,未经审批同意,不可以随便滚动爸爸妈妈的个人用品;在外面,取得别人小玩具以前,一定要征求另一方愿意。

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


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会说:“我从来不吃虾…….”;“我不喜欢胡萝卜……”;“我讨厌画画儿”;“我不会……”小小的人其实只不过三四岁年纪,但是却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所谓“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还会产生负面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改变这样的习惯,变“我不能”为“我能够”、“我可以”呢?

Part1:

菲儿不爱吃虾。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所有的虾都挑了出来。更夸张的是在喝紫菜虾皮汤的时候居然还把所有的小虾皮挑出来,最后因为虾皮太多实在不好挑,干脆连汤都不喝了。

与菲儿对话后了解到菲儿不吃虾的原因是她害怕虾,觉得虾长的怪怪的像虫子,虽然妈妈讲了很多虾有营养的道理,但菲儿还是缺少勇气不敢尝试。

弄清原因之后我们可以“鼓励”的方式,当着菲儿面让她看到妈妈手里拿着活虾,都没有被虾咬到,告诉她虾并不可怕,然后妈妈握着菲儿的小手让她去摸摸虾。接着当妈妈将虾做熟以后,让她闻一闻虾香喷喷的味道,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当着菲儿的面来吃虾,一边吃一边说虾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很好。鼓励菲儿和妈妈一起分吃一只虾,渐渐地增加数量。

通过不断的鼓励以及有步骤的尝试以后,菲儿现在很喜欢吃虾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打破了所谓的“从来不吃虾”的习惯,体会到了“我可以”“我能够”心理成长。

Part2:

游戏教室里,小朋友们都在玩给小熊穿新衣服的游戏,游戏盒里有很多木质的服装卡片,小朋友要挑出来镶嵌在小熊的身体上,所以不仅要挑漂亮的图案,还要选择判断服装的形状与小熊的身体是否对应。这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乐挑了一件蓝色的水手服和背带裤给小熊穿,却发现对应不上,按了几次还是不能放在空缺处,于是“叭”地一声,把手里的卡片远远地扔了出去,还大声说道:“哼,我不玩了。”又把桌子上的游戏材料全都扔到了地上,一个人气呼呼地跑到窗子边趴着栏杆向外看。

乐乐的问题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在失败中坚持。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乐乐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小熊的胳膊提着水桶呢,所以我们要帮他找一件短袖的衣服,这样就能直接穿进去了,对吗?”“你仔细看看小熊的腿有多长?你找的裤子也要这么长才行。”

重要的是告诉乐乐“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方法就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和失败其实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不能轻易放弃。

Part3:

天月是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男孩子,路路是比较内敛喜欢思考的女孩子,两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表现则大不相同。有一次,我在游戏室陪他们玩一个训练小朋友判断力的闯关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从多个图形组合关系中发现规律并推衍出符合条件的空缺图形。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对天月和路路就更有挑战了。天月初时兴趣很高、积极响应,随着游戏难度逐渐加深遇到了困难便发起了脾气。路路虽然也不能一下子找出答案,但是她总在尝试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观察并寻找图形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而天月则选择了大声哭喊来表示不满,“太难了,我不玩了!”“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陪在天月身边,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边哭边说:“这游戏太难了,我不会。”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告诉他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又指了指路路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并把他搂在怀里,“其实这个游戏我也不会。”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你也不会呢?”我趴在他耳边说:“因为在游戏开始前我没有仔细听安妮姐姐讲游戏规则,所以现在我不会。”天月安静了,想了想:“我刚刚也没有认真听,所以我也不会。”我说:“那咱们请路路再给咱们讲一讲?”他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于是我请路路来给天月讲解并做示范。两个小朋友,一个认真学,一个仔细教。这便是孩子们之间的“生生互动”。果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天月特别认真,积极的向路路询问不清楚的地方,顺利进入到后面的环节。

当孩子遇到难题失去耐心发脾气的时候,很有可能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而采取的偏激的解决方式。这时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单纯地讲道理,要让他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他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的有利益于帮助他进步。

——摘自《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怎样纠正宝宝的“依赖物”


友:我儿子在一岁的时候,他大姑给买了一个很丑的玩具,我们叫他玉米人,我儿子特别喜欢,每天睡觉都要由玉米人陪伴才能睡的香甜,有时睡觉甚至可以不要妈妈陪,但是必须由玉米人陪伴才能安然入睡。现在儿子已经三岁了,对玉米人的依赖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白天除了玩汽车以外,就是抱着他,并且添了毛病,在玩的时候爱咬下嘴唇,睡觉也咬。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玉米人对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对男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无坏的影响,什么时候不让他玩玉米人比较合适?二是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怎样,如何能够制止?

茅于燕回答:

一、孩子要玉米人陪伴他睡觉,是寻求安全感。一般来说,从五六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小学都会有这个问题,而且愈晚纠正愈困难。

三四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听懂成人讲话的意思了,所以最好从现在起就有意识地纠正这个行为。如不纠正,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远离成人的教育与关怀,对他的心理发展不利。

纠正的方法可以是:

1、对他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用玉米人陪了,妈妈给你讲好听的故事,你听了故事,就会睡着了”。

2、也可以和他一起为玉米人找个“家”(盒子),让他睡到自己家里去。当孩子看到玉米人有个“家”,会放心地让它走了,也就是不玩它了。

3、可以让孩子把玉米人带到有孩子的邻居或朋友家去,征得他的同意,让他把玉米人送给别的小朋友,他很可能以后就不要了。

4、和他一起给玉米人洗澡,玉米人湿淋淋地,他可能就不要它了。当玉米人快干的时候,再把它打湿,让他比较长时间不能抱玉米人,慢慢地也就离开玉米人了。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玉米人有一个好的去处(给它一个“家”);同时由于身体情况(比如湿淋淋的),无法接近它等等,而不再要它了。当然,去掉了它,还要用新的内容充实他的生活,否则他还可能忘不了它。这种新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做拼图、玩游戏、到户外的游乐场去玩滑梯、荡秋千、坐游船等。生活丰富了,他对玉米人也会淡忘了。

二、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是否有影响,最好请教牙科医生。从儿童教育方面来说,当然最好不要有这种习惯,否则影响形象,人家会不喜欢看他。

而且牙科医生的话,孩子更能听下去。所以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事先和牙科医生打好招呼,就让他说对牙齿发育有影响),是最佳方法。

怎样教育孩子不自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

如果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

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不自私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首先,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我为主的心理任其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的便”的教养方式。其次,家长还应懂得自私自利的孩子,其性格是不稳定的,很难有较高的智商。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