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自私的野猪
2019-12-31 童话故事自私的野猪 有关习惯的童话故事 卫生习惯的童话故事怎样纠正宝宝自私的习惯。
1、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用行动来告诉他们与人分享的好处,感受到给予和付出的快乐。比如家里吃苹果,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个人,一人一个苹果。并且当着孩子的面进行分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无论吃什么都与家人分享的习惯。
2、玩游戏克服自私心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游戏,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爸爸妈妈怎样爱护自己、医生怎样照顾病人等等。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便为他人着想。
3、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哭闹,就在他所有的要求面前百依百顺。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性的去满足,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4、鼓励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伙伴的,但是现在多数孩子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邻里之间交往过少等原因,许多孩子整日一个人,就缺少与别人打交道的机会,这种孤独的环境就会导致以自我中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父母要鼓励和指导孩子与伙伴们发展友谊,多参与人际交往,让孩子体会到关心他人并且会从中得到快乐的感觉。ZJ09.CoM
5、利用情景来教育孩子: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排一些场景,当事情按照父母设计的场景去发生时,孩子如果出现错误做法时,父母要及时给予纠正。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教导孩子应该如何关心别人,如果父母亲出现生病等情况时,孩子就会懂得如何去做。不但有助于训练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特性,还可以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6、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榜样。在平时的言行中,父母如果表现出对他人的帮助或热心、关心的态度,就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请父母牢记,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会替别人着想。
父母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不能做什么事情都只想到自己。要清楚,父母过度泛滥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别用自己的无私换来孩子的自私。
相关知识
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会说:“我从来不吃虾…….”;“我不喜欢胡萝卜……”;“我讨厌画画儿”;“我不会……”小小的人其实只不过三四岁年纪,但是却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所谓“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还会产生负面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改变这样的习惯,变“我不能”为“我能够”、“我可以”呢?
Part1:
菲儿不爱吃虾。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所有的虾都挑了出来。更夸张的是在喝紫菜虾皮汤的时候居然还把所有的小虾皮挑出来,最后因为虾皮太多实在不好挑,干脆连汤都不喝了。
与菲儿对话后了解到菲儿不吃虾的原因是她害怕虾,觉得虾长的怪怪的像虫子,虽然妈妈讲了很多虾有营养的道理,但菲儿还是缺少勇气不敢尝试。
弄清原因之后我们可以“鼓励”的方式,当着菲儿面让她看到妈妈手里拿着活虾,都没有被虾咬到,告诉她虾并不可怕,然后妈妈握着菲儿的小手让她去摸摸虾。接着当妈妈将虾做熟以后,让她闻一闻虾香喷喷的味道,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当着菲儿的面来吃虾,一边吃一边说虾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很好。鼓励菲儿和妈妈一起分吃一只虾,渐渐地增加数量。
通过不断的鼓励以及有步骤的尝试以后,菲儿现在很喜欢吃虾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打破了所谓的“从来不吃虾”的习惯,体会到了“我可以”“我能够”心理成长。
Part2:
游戏教室里,小朋友们都在玩给小熊穿新衣服的游戏,游戏盒里有很多木质的服装卡片,小朋友要挑出来镶嵌在小熊的身体上,所以不仅要挑漂亮的图案,还要选择判断服装的形状与小熊的身体是否对应。这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乐挑了一件蓝色的水手服和背带裤给小熊穿,却发现对应不上,按了几次还是不能放在空缺处,于是“叭”地一声,把手里的卡片远远地扔了出去,还大声说道:“哼,我不玩了。”又把桌子上的游戏材料全都扔到了地上,一个人气呼呼地跑到窗子边趴着栏杆向外看。
乐乐的问题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在失败中坚持。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乐乐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小熊的胳膊提着水桶呢,所以我们要帮他找一件短袖的衣服,这样就能直接穿进去了,对吗?”“你仔细看看小熊的腿有多长?你找的裤子也要这么长才行。”
重要的是告诉乐乐“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方法就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和失败其实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不能轻易放弃。
Part3:
天月是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男孩子,路路是比较内敛喜欢思考的女孩子,两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表现则大不相同。有一次,我在游戏室陪他们玩一个训练小朋友判断力的闯关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从多个图形组合关系中发现规律并推衍出符合条件的空缺图形。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对天月和路路就更有挑战了。天月初时兴趣很高、积极响应,随着游戏难度逐渐加深遇到了困难便发起了脾气。路路虽然也不能一下子找出答案,但是她总在尝试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观察并寻找图形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而天月则选择了大声哭喊来表示不满,“太难了,我不玩了!”“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陪在天月身边,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边哭边说:“这游戏太难了,我不会。”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告诉他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又指了指路路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并把他搂在怀里,“其实这个游戏我也不会。”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你也不会呢?”我趴在他耳边说:“因为在游戏开始前我没有仔细听安妮姐姐讲游戏规则,所以现在我不会。”天月安静了,想了想:“我刚刚也没有认真听,所以我也不会。”我说:“那咱们请路路再给咱们讲一讲?”他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于是我请路路来给天月讲解并做示范。两个小朋友,一个认真学,一个仔细教。这便是孩子们之间的“生生互动”。果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天月特别认真,积极的向路路询问不清楚的地方,顺利进入到后面的环节。
当孩子遇到难题失去耐心发脾气的时候,很有可能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而采取的偏激的解决方式。这时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单纯地讲道理,要让他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他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的有利益于帮助他进步。
——摘自《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纠正宝宝奢侈浪费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父母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纠正宝宝奢侈浪费的习惯,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纵容宝宝奢侈浪费的原因
1、弥补自己儿时的物质贫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经济能力,于是尽力给宝宝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质条件,以弥补自身的遗憾。这类父母对小时候体验到的饥寒刻骨铭心,发誓不让自己的宝宝冻着、饿着。结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鱼虾不吃。
2、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售货员面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当着外人哭闹,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二是怕售货员笑话自己小气,对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闹的胁迫下买下昂贵又不实用的玩具或不合适的零食。
3、工作忙碌,以物质礼物弥补亲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心里感到惭愧,于是会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籍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4、父母本人以奢侈为荣
父母本人喜欢奢侈、从众、爱炫耀:即使工作不忙,路不远,也要用轿车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甚至怕丢人,没有轿车,让孩子的爸爸借车,或开公车接送孩子;平时购物不节制,在孩子面前购物一掷千金,给孩子购买物品不顾实际需要,见到喜欢的就买;平时在家,会在宝宝面前交流一些大把花钱,无度消费有理的思想,以之为荣。宝宝耳濡目染,视奢侈为自然。
纠正宝宝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
(1)告诉孩子节俭是一种美德;让孩子懂得金钱是父母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尊重父母就应当爱惜父母为他所买的任何东西,而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让孩子懂得养成节俭的习惯将对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2)让孩子感到并非想要什么随时就能够得到。其实,如果孩子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满足,这是养成孩子奢侈习惯,孩子是不会产生珍惜的心理的。所以得到的越容易,浪费的就越多。
(3)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满足孩子的要求。就像吃饭一样,饥饿的时候,吃起来才香,而饱腹之时,即使山珍海味,也食之无味。因此,只有孩子产生强烈的愿望且这一愿望是非常合理的时候,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才是必须和适当的。
用“60秒”纠正宝宝坏习惯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用“60秒”纠正宝宝坏习惯”,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0-10秒: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10-20秒: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20-30秒: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30-40秒: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意,这个后果不是惩罚,是事情的直接后果。孩子越小,语言越少,让孩子能明白,如“我们不在墙上画画,应该画在纸上”等。
40-50秒:承担后果
惩罚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劝告后依然屡次犯错时才可以适当为之。另外,让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如他打了其他小朋友,就会承担没人跟他玩的后果。
50-60秒:强化结果
教育孩子要坚持一致性。如果父母无法履行诺言,并总是吓唬孩子,如“你再也吃不到饼干了”或“一个月不许玩”,这只能让孩子伤心,到最后降低自己的权威。父母的自我约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榜样。
怎样纠正宝宝的“依赖物”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让宝宝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全面协调的发展。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怎样纠正宝宝的“依赖物””,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友:我儿子在一岁的时候,他大姑给买了一个很丑的玩具,我们叫他玉米人,我儿子特别喜欢,每天睡觉都要由玉米人陪伴才能睡的香甜,有时睡觉甚至可以不要妈妈陪,但是必须由玉米人陪伴才能安然入睡。现在儿子已经三岁了,对玉米人的依赖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白天除了玩汽车以外,就是抱着他,并且添了毛病,在玩的时候爱咬下嘴唇,睡觉也咬。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一是玉米人对孩子的心理特别是对男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无坏的影响,什么时候不让他玩玉米人比较合适?二是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怎样,如何能够制止?
茅于燕回答:
一、孩子要玉米人陪伴他睡觉,是寻求安全感。一般来说,从五六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小学都会有这个问题,而且愈晚纠正愈困难。
三四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听懂成人讲话的意思了,所以最好从现在起就有意识地纠正这个行为。如不纠正,这种依赖性会使孩子远离成人的教育与关怀,对他的心理发展不利。
纠正的方法可以是:
1、对他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不用玉米人陪了,妈妈给你讲好听的故事,你听了故事,就会睡着了”。
2、也可以和他一起为玉米人找个“家”(盒子),让他睡到自己家里去。当孩子看到玉米人有个“家”,会放心地让它走了,也就是不玩它了。
3、可以让孩子把玉米人带到有孩子的邻居或朋友家去,征得他的同意,让他把玉米人送给别的小朋友,他很可能以后就不要了。
4、和他一起给玉米人洗澡,玉米人湿淋淋地,他可能就不要它了。当玉米人快干的时候,再把它打湿,让他比较长时间不能抱玉米人,慢慢地也就离开玉米人了。
总之,要让孩子知道玉米人有一个好的去处(给它一个“家”);同时由于身体情况(比如湿淋淋的),无法接近它等等,而不再要它了。当然,去掉了它,还要用新的内容充实他的生活,否则他还可能忘不了它。这种新的内容可以是讲故事、做拼图、玩游戏、到户外的游乐场去玩滑梯、荡秋千、坐游船等。生活丰富了,他对玉米人也会淡忘了。
二、咬嘴唇对牙齿发育是否有影响,最好请教牙科医生。从儿童教育方面来说,当然最好不要有这种习惯,否则影响形象,人家会不喜欢看他。
而且牙科医生的话,孩子更能听下去。所以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事先和牙科医生打好招呼,就让他说对牙齿发育有影响),是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