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也是近几年才在中国特别流行的,但是由于中国的一些传统,很多爸爸妈妈在进行早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误区的。下面我们就看看怎么走出那些影响最严重的误区吧!

1、走出过度宠爱的误区

很多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见不得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甚至发现孩子的脸如果被幼儿园的小朋友挠了,会让孩子直接恼回去。

家长这样的爱孩子真的是对他好么?孩子长大之后真的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么?真的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么?虽然父母的爱心固然是好的,但是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带来怎样不好的后果: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理解的爱,一种理智的爱。要对孩子爱的适当,在爱中也要有教育,教育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走出不良氛围的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家庭的环境却不利于孩子成长。比如说,闹家患、打离婚;整天都沉浸在工作里,对孩子不管不问;这些做法都是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的。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超出人们想象的。很多孩子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并不全是决定的作用,而是他每天都在注意生活中大人的一举一动,对于爸爸妈妈的一切他都想模仿。父母的一颦一笑,都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会从这之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慢慢的准建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念和行为习惯。

亲子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这个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做的很好,孩子自然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健康的成长。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延伸阅读

早教咨询:怎样才能走出特长教育带来的误区?


现如今,很多家长都非常推崇特长教育,想要自己的宝宝有一技之长。这种考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不一定符合孩子的自身发展特点。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认识,对于孩子,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应该根据孩子自己的心理特点为孩子选择特长教育。同时家长一定不要喧宾夺主,儿童教育的内包括品德教育、知识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等多个部分,特长教育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只是一种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

特长教育需要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校的教育不同,特长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所以不能让特长教育占据孩子的自由活动空间和时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松紧张弛有度。

如何选择特长教育?

目标——制定目标要根据宝宝自身发展情况,不能盲目。在宝宝能够接受的难度范围内,逐步递进。

兴趣——把兴趣作为特长教育的出发点,任何学习都应该与和宝宝的年龄特征相结合。“好玩”是宝宝学习的开始。要细心呵护宝宝的兴趣,不要磨灭宝宝主动学习的源头。

态度——家长要经常鼓励、支持、肯定宝宝,和宝宝一起,找出症结,分析问题,一起面对遇到的困难。

2岁起由兴趣选特长,开发孩子的潜能

宝宝2岁左右的时候,就应该扩展孩子的眼界,在认知方面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可以通过和家长参加亲子互动等活动,逐步开发孩子的潜能。尤其要注重孩子的肢体协调、口语表达、表现能力、乐感等方面的开发。老师通过专业的角度,家长则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转移共同发现孩子的兴趣倾向。比如有些孩子拿起笔就要画画,并且能够按自己的想象搭配各种色彩,还有些孩子喜欢听音乐,并且节奏感很好。通过这些表现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兴趣所在。

不要期望孩子成为艺术家

有关专家表示,从四岁开始,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学习一些特长。为孩子选择特长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兴趣,而不是不经过孩子的同意,盲目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虽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心态,但是不要把你的期望变成给孩子的压力,梦想让他们成为音乐家、美术家、舞蹈家……而是通过特长教育,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艺术情操。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特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符合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不要把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同时要把特长教育当做培养孩子艺术气质的一种方式,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丧失兴趣,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孩子进行特长教育的时候,不要剥夺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不要让特长教育成为他们的负担,以免产生逆反的心理。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早教知识:正确早教,避免误区


现在家长都知道“早教”这个当下社会的热词。那么早教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叫孩子些什么呢?还有,孩子的不同阶段是不是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早教呢?由于许多错误的理解和认识,早教的道路很容易走进误区,影响孩子正常的接受教育。所以,那什么是正确的早教呢?在早期孩子的成长阶段怎么早教呢?专家指出,2-6岁的孩子的思维成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都不同,要避开误区,正确早教。

2岁前后的探索阶段

正确早教、宝宝在2岁前后身心发育的都不成熟,这个阶段主要是锻炼孩子的五感,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感觉来认识事物,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误区、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生怕孩子会摔跤、会碰着,时时刻刻跟在身边 ,宝宝要拿什么东西都送到宝宝手里,这样宝宝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好了,抹杀了宝宝的发展空间,使宝宝对新事物的探索失去兴趣。

3岁前后的表现阶段

正确早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表现欲也逐渐增强,同时也需要家长给予认可,这时,家长要鼓励宝宝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出来,自己理所能力的事情让宝宝自己完成,锻炼的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误区、宝宝到了这个年龄,很多家长都会让宝宝背古诗,学英文等,只限制于这一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使孩子其他认知方面得不到发展,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4-5岁前后的理解阶段

正确早教、这是宝宝的身心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时一些问题自己都能给自己答案。这时家长要注意,要让宝宝从以前对五感的锻炼转移到认知和思考能力上的锻炼。让宝宝能动静结合,对一些以前不感兴趣的食物也要有一定的认识,逐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误区、现在的孩子多少也能懂事了,有时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做,甚至闹脾气,这时很多家长就会放任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引导孩子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学龄前一年内的逻辑阶段

正确早教、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会在学校接触各种形式的教育,这时要让孩子全面发展,不能偏科。一些艺术课能陶冶孩子的情操,锻炼孩子的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误区、孩子上学了,家长往往最注重的还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有时什么埋没了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得不到全面发展。

亲子早教网早教网(www.zj09.com)提醒您:在宝宝2岁开始到上学小学的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们也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科学的早教,避免误区,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早教知识大全:怎样识别早教技能培养陷阱


早教作为一行新兴起的行业,以早期培养宝宝智力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很多早教机构完全是为商业利益考虑,真正起到早教技能培养的专业机构没有多少,这样不专业的技能培养,很容易陷入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误区。因为孩子长期接受这种不科学的培养模式,对早教会产生利的影响,还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后果,那么怎样识别早教技能培养陷阱呢?

0-6岁的孩子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是孩子成长中的三大要素,智能培养是一种习得知识的综合思维能力。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有目的、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智能培养。而技能培养,是单纯强调知识灌输,或单一学科的思维技巧,功利方面比较明显,这样违背了培养孩子智能发展的初衷。

智能培养,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因为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父母对孩子活动的参与程度,对孩子以后智商和学业成绩有很大联系。一个家庭有脾气暴躁的父亲或性情冷漠的母亲,都会可能养育出一个身心不健康的孩子或多动症儿童。有良好家庭关系,其家庭成员热情,喜欢交流,渴望与孩子在一起;他们对事物的解释清晰而准确,给孩子提出的任务多样化,经常鼓励孩子,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符合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

除了家庭教育外,如今早教市场的课程也是五花八门,课程缺乏内在体系性和综合性。而科学的早教方法,强调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种平衡发展的模式,科学的早教,不但将智能的三大要素融入课程,同时还能培养体能和心理的发展。正确的早教应该是老师带领孩子在故事、游戏、艺术间游走玩味,帮助孩子记忆和重复有趣的情节,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思维做自己喜欢做的游戏,并由此获得信心。这才是科学启蒙,是智慧之源。

无论是家庭中父母自己进行早教育,还是到早教机构中心对孩子进行培养,都需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培养方法,以培养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为重点,早教方法得当,这样才能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孩子。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早教是当前最热门的一个教育话题,各种早教机构、早教方式零零种种,父母们应接不暇。方式科学的早期教育确实能让孩子出类拔萃,优人一等。生活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各种“小神童”和“小天才”的案例。

正是因为早教有这样的“神奇功效”,让许多父母不再用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孩子,认识教育。“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现在父母们在早教中容易就犯的3种急功近利心理。

忌“求早”——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希望。正因为一些父母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就“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

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训练教育是目前不少家庭还没有完意识到的教育误区。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急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训练:出生2、3个月就训练孩子练习走路;2、3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4、5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

更有一些父母执意主张提早孩子的入学年龄,由此也引发了育儿网上妈妈们关于早读书是否好的讨论。

专家分析:“求早”未必好

针对父母们在早教中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感忧虑。他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

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也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

专家解语:

教育孩子的关键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适时教育。

忌“求快”——“拔苗助长”危害大

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小树苗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样,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

小时侯,我们会笑话成语故事中那个为了求快而去“拔苗”的农夫的愚蠢。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也许也会像那个农夫一样因为盼望自己的“麦苗”快快长大,而去做拔苗的动作。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一些父母便设计了"宏伟的"教育计划:婴儿期故意让孩子哭,训练孩子的肺活量;3、4岁就强迫他们弹琴、学画、学书法……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快速打造成出一个“小神童”和“小天才”。

专家分析:“求快”出于父母的功利心理

早教中父母出现的“求快”心理很多半是出于害怕孩子落后和成人的功利心理。在父母中,尤其是在城市父母中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攀比心理。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家的宝贝也要跟着学,并且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标准。

不同的孩子有他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父母们一味地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专家解语: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切不可求之过急、过早,需平和心态,理性看待。

忌“求全忧”——世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教育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当然是父母们心目中的最高目标。可是,事情总有愿违的时候,在成长路上孩子难免失败和错误。当他们表现出这不好,那不好时,性急的父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哀,这种悲哀进而上升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样样做到最好。

专家分析:“求全优”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

想想我们自身吧,不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孩子样样都是最出色的,包含着父母一种非理性的教育心态。

上个世纪末,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醒我们:孩子生下来就并非全优。一些智能天生会比较出色,也有一些智能会比其他人逊色。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能框架各不相同,8种智能有长有短正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专家解语:

培养孩子“全优”不太现实,不如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早教不是生产天才和神童万能法。养育聪明宝宝的关键还是要从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出发,了解孩子的优势,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