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男孩子爱调皮捣蛋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许多的妈妈们往往分不清楚什么是游戏与真正的攻击行为,从而担心孩子会受一些不良游戏或是部分电视剧所产生所影响,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这个年纪男孩儿的妈妈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儿子为什么这么有攻击性?”我马上反问道:“你能描述一下你所说的‘攻击性’具体指什么吗?”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妈妈们所说的攻击行为其实都是一个4岁男孩儿正常的、活跃的、渴望展示力量的、冲动的、独立自主的游戏活动。然而,对一个焦虑的妈妈来说,她儿子的行为预示着他的游戏活动可能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攻击行为,她想要确认是否会这样。布伦达这样描述她4岁儿子亚瑟的游戏活动:

每个东西都变成了武器。我已经跟我的孩子们达成了协议:我们不能买玩具枪、刀剑,或者其他任何种类的武器,完毕。他们成长过程中基本上也没看过电视,可他们还是每天打打杀杀。每个男孩儿的家长都说,男孩儿就那样,这是正常的,他们甚至会朝他们喜爱的人射击。可这着实令我发疯。

她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年轻男性暴力犯罪发生率最高的国家,电视里面都是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担心视频游戏和电脑游戏产生的不良影响。没有哪个妈妈希望养育一个不会管理自己攻击性情绪的男孩儿,到了3岁半或者4岁,他们显然已经能够控制很多愤怒和有意的攻击行为了。同时,他们可能大多数时间都热衷于娱乐。你如何把那些“好的”活动跟那些“不好的”攻击行为区分开呢?这很难。让我们再回到布伦达,听一下她接着是怎么描述亚瑟的:亲子网

亚瑟—泼溅、冲撞、打碎东西的狠角色—我这样叫他。他一刻不停地活动。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惹人怜爱的孩子,可是同时,他就像安了开关一样,要么干劲十足地疯跑,要么躺下睡觉。他的眼睛一睁开,嘴就开始活动,然后立即起床跑出去。他不睡午觉。他简直就是小弟弟的典型代表—他喜欢跟姐姐们做对,他非常擅长这样。

布伦达想知道如何处理亚瑟过度活动的问题,其中一些活动似乎有攻击性,但是另一些可能没有。“一方面,我觉得他不知道拥抱和亲吻的区别,另一方面,他会跳上你的背,爬上你的身体,”她强调,“在他看来,这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她必须分辨出哪些是对姐姐们真正的攻击行为,比如打碎姐姐们的东西;哪些是假装的攻击行为,比如那些假装用枪射击的游戏。对男孩儿来说,哪些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攻击行为呢?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民族对“天生的”——也就是可接受的——男孩儿行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当我访问中东的国际学校时,他们告诉我,在小学课堂上也门男孩儿特别难以管束,因为他们的家庭认为有男子气概的男孩儿就应该是好动的、野性的,并且有点儿反叛的。所以当他们还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并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会有那么一批。相反,韩国和日本的家庭要求男孩儿对老师高度服从,并且有高度的自我控制。一位生活在巴黎的美国妈妈告诉我说,她在儿子3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第一天放学的时候她去接他,发现他跟其他孩子一起安静地坐在板凳上。当他看到她的时候,他没有像她所预期地那样跑向她,直到他看了看老师的脸,老师慢慢地点了一下头,默许之后,他才跑过来。“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位妈妈惊讶地说道。

美国的幼儿教师们对过多攻击行为的担心是有一些原因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到了4岁,与法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来到操场上以后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而且美国的男孩儿和女孩儿都显著缺少身体方面的情感表达。法国儿童会更多地互相拥抱和亲吻。研究者蒂芙妮·菲尔德(TiffanyField)认为,这是美国和法国父母养育孩子的不同方式造成的结果,特别是,法国父母比美国父母更多地抚摸孩子。

跨文化的研究表明,美国父母对男孩儿的养育方式可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我们很担心我们家男孩儿的攻击行为,可是同时我们却容忍大量的此类行为发生,从而无意之间对这种行为进行了鼓励。而且,我们不会花时间做一些平静的、和平的活动,例如,像法国家庭那样,经常关爱地抚摸,安静地阅读等。这种矛盾给男孩儿传达了一种困惑的信息,也让很多父母们困惑于到底哪些期待是合理的。

琳达·达尔是一位超过20年教龄的二年级老师。她提供了下面这个简明易懂的标准:

我知道男孩儿倾向于好动,但是在好动和居心不良之间,在好动和可憎之间都是有区别的。当他们讨人嫌的时候,应该给他们找点事儿做。你可以积累一些小事。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事情,这样你就不会再责备他们的孩子气和调皮了。但是,当他们把别人踩在脚下或者伤害到别人的时候,必须制止他们。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就得不到尊重。那些将会出现明显攻击行为的男孩儿倾向于在上幼儿园之后表现出这些行为;那些将会比较平和的男孩儿在上幼儿园时则倾向于能够更加自制。部分原因在于先天的气质类型不同,一些男孩儿就是喜欢打打杀杀,而另一些则就是淡定平和。然而,气质并不总能解释一切。发育成熟度、父母预期,加上家教风格,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大多数5岁男孩儿都能够控制他的冲动性和攻击性。从那些成功地把活跃的、有时候有点儿攻击性的小男孩儿培养成教养良好的大男孩儿的父母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亲子教育www.zj09.Com

首先,他们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的发展将会帮助他走向成熟。一个3岁的男孩儿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和反抗的欲望。当他们发怒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一点。成熟的自然过程表明,他到5岁的时候会成为一个平和的男孩儿,因为5岁男孩儿一般来说会更有自控能力。你不必歇斯底里地管教他。过度的暴力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第二,他们明白3.5~4岁的男孩儿是一个出色的运动者。他的绝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到欲望和展示自己的肌肉力量这种愿望驱使的,而不是受到愤怒驱使的。他想要跑、跳、踢、叫,他行动敏捷。他想要检验自己的平衡能力、新的肌肉力量,和不断提高的肢体协调能力。他想要通过冒险来证明自己有多“坚强”。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男孩儿行为。

第三,他们跟自己的儿子有良好的沟通,所以他们能够在儿子刚刚出现愤怒和沮丧情绪的时候就理解他,并在这些情绪发展到极端之前想办法安慰他。想要缓解一个4岁男孩儿的怒火可不像对付一个2岁男孩儿那样简单。可是,因为他有了更加复杂的语言能力,所以,他能告诉你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不爽。虽然他可能不喜欢你给他设定好的方案,但是他也不必再给你制造麻烦或者跟你打架了。他能告诉你原因。如果你能给儿子留一些时间来表达,同时真的注意倾听,那么,很多因愤怒而导致的危机最后都会平安无事。

最后,他们能够区分游戏和真正的暴力。拿着玩具枪和激光剑玩不是危险的攻击行为,这只是游戏。当男孩儿挥舞着塑料剑的时候,有人会受伤吗?当然不会。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你必须阻止男孩儿之间所有可能具有攻击性的游戏呢?不,因为此类的很多游戏都是所有男孩儿深爱的游戏。男孩儿在3~5岁左右开始形成社会性的群体,并形成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将成为男孩儿整个儿童时代和青少年时期游戏的特点。

本网站小编总结:其实很多的时候父母们的一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男孩子喜欢打逗是很正确的事情,只要父母与孩子能够交流好,小孩子就会健康的成长,希望父母们能够从以上的文章中参透更多的道理!

相关知识

小孩子攻击性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孩子攻击性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孩子攻击性强怎么回事?小孩子攻击性强是受刺激了吗?下面看看儿童攻击产生的原因分析。

儿童攻击产生的原因经研究主要有下面几大类原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20世纪70年代有报道染色体异常和47XYY和47XXY与反社会、攻击性有关。爸妈反社会、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更多表现为攻击性。

2、气质:儿童的气质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早期表现为养育困难气质的儿童,后期出现问题行为偏高。当然,在养育过程中,不排除难于养护的儿童爸妈负面情绪的介入,使得儿童攻击性行为加重。

3、激素作用:动物界里大多雄性更具有攻击性,人类也是如此,攻击性高发的男童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往往偏高。研究表明,高睾酮水平的男性儿童比较容易不耐烦、易激惹,出现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倾向增加。

4、孕期情绪:母亲怀孕期间情绪不好,有各种疾病、早产、异常分娩与儿童易激惹、攻击性行为有显著的相关。

5、感觉统合失调:前庭、本体觉、触觉失调儿童易出现情绪烦恼、易激惹和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

1、性格特点: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脾气多急躁,易被激怒,自尊较低,缺乏自信,内向退缩,过敏性,情绪性等人格特征。

2、需求不满足:对于正常需要长期压抑得不到满足,造成心理挫折时而产生弥漫性焦虑和攻击性行为,这包括儿童自我发展、亲密、少受限制等等的需求。

3、情商水平:心理缺乏“解读和觉察”他人心里活动,如隐喻、无恶意的玩笑、幽默、表情、情感活动等容易产生急躁、易激惹、攻击性行为。

4、自我意识:自尊水平、自我评价低,常被忽略,被负性评价包围的儿童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5、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内心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的儿童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爸妈婚姻不和、家庭暴力、爸妈离异、爸妈有犯罪史、社会经济状况等。

2、养育方式:爸妈的养育方式是专制、放任、民主还是溺爱的会对儿童造成不同的影响,专制、溺爱和放任的均有可能容易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特别是溺爱,爸妈容易以不正常的爱剥夺孩子成长的心灵需要,,容易对儿童不当需求的放纵、不良行为的负强化,包括攻击性行为的放纵和负强化。

3、社会因素: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中宣传的暴力容易让儿童模仿,特别是儿童常看的动画片、漫画书集极容易让孩子模仿暴力和攻击行为。

4、朋辈影响:儿童容易受同伴和长辈的影响,如果同伴或者长辈有攻击性行为则容易跟随同化,并模仿学习攻击性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们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后在替代性基础上发生直接经验那里来的。

5、“标签”作用:儿童一旦有数次反叛、攻击性行为,容易被人形成定势看法,给这类儿童贴上标签,这种看法,标签容易使周围的人对这类儿童的过失行为、攻击行为敏感和关注,也容易负性强化他们重复发生攻击行为。

有研究表明:3岁爱打架的幼儿,5岁还是爱打架。6到10岁身体和言语攻击数量能很好的预示10-14岁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攻击性的预测对男孩女孩均适用。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长达22年长期跟踪攻击性方面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候的攻击记录能有效的预测成年期(30岁)的攻击行为,如犯罪行为、夫妻不和、自我报告身体性攻击。另一项研究也发现,10岁时爱发脾气的,攻击性强的,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长大以后与同事相处关系比较紧张。

孩子攻击行为的规律方式


攻击性发展的一些规律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儿童的最早的攻击性行为在两岁末开始表现出来。有人观察了成对做游戏的20-23个月的婴儿,记录下所有冲突情节,发现这些学步儿童为了和同伴争抢东西,可能会发生扭斗(如他们争执说“这是我的”;“明明已经有汽车了”等等)。争端发生时,他们还会威胁和逼迫同伴,迫使同伴退让。这表明20-23个月的婴儿已出现了早期的工具性攻击行为。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了攻击行为发展的如下年龄特点:

1.非指向性的发脾气行为在学前期逐渐减少,四岁后已不常见。而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期呈上升趋势,四岁达到顶峰;

2.三岁以后幼儿对同伴攻击自己之后的报复性反攻击反应明显增加;

3.激发攻击行为的因素在不同年龄各有不同,2-3岁幼儿往往在家长和成人发泄暴力后出现攻击性行为;年龄更大的儿童多在与同伴冲突后发生攻击行为;

4.攻击行为的方式也随年龄而变化。2-3岁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他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托儿所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年长儿童仍然会为争夺某样东西而发生攻击性行为,但攻击性的增长比例大多表现为故意攻击,主要目的是伤害别人。

5.从表面上看,儿童的攻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但敌意性攻击随年龄增长却越来越多。原因是年长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角色承担能力使他们能推断别人的意图,一旦确信别人是要伤害他们时,便予以报复。

6.在对攻击性意图的认识上,3-5岁儿童已能认识到有意图的伤害比偶然的无意侵害更坏,但与年长儿童相比,他们不能有效地判明行动者的敌意意图。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园、二年级和四年级儿童判别一个孩子推倒同伴搭的积木塔的意图是偶然的还是敌意性的破坏,或是亲善行为(如为了打扫房间)。

结果显示,能正确判断行动者真实意图的幼儿园儿童还不到一半(42%)。二年级儿童判断正确者达到57%,四年级儿童达到72%。

7.攻击性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特性。研究表表明,3岁时爱打架的幼儿,5岁时仍然爱打架。6-10岁时的身体和言语攻击的数量能很好地预示10-14岁时的打架、嘲笑、戏弄别人、与同伴争斗的倾向性。而且这种攻击性的稳定性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适用。心理学家对600多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成年期(30岁)的攻击性(如犯罪行为,夫妻不和,自我报告的身体性攻击)。另一项研究发现不论男孩还是女孩,10岁时爱发脾气、攻击性强的,长大成人后大多与同事关系紧张。

8.虽然男性和女性的攻击性都具有稳定性,但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攻击性。世界各国一百多个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不仅在身体性攻击方面,而且在言语性攻击方面也高于女性。

总之,小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父母要懂得一些常识知识用正确的手段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举止。

小孩子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发烧怎么办?


小孩子发烧怎么办?小朋友经常发烧关键是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并未健全,非常容易发烧或是出現吃药退热后体温又快速回暖的状况。

身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整神经中枢,功效如同冷气机的温度设置,一切正常的那时候,婴幼儿设置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婴幼儿肛温大概在37.5℃,左右变化1℃上下。成人和很大少年儿童口温大概36.8℃,左右变化0.5℃。

小孩晚上发烧怎么办?假如设置温度提升,比如身体感柒病源,造成白血球反映,造成“热素”,就会刺激性下视丘的体温调整神经中枢,当设置温度被调至39℃时,身体藉着全身肌肉发抖收拢产热,或是降低流汗热管散热,将体温提高到39℃才行。因此发高烧前,将会会发寒哆嗦,再忽然发高烧,造成一些病菌内毒素,这种情况非常显著。

很多父母也观查到,小孩非常容易在晚间发烧。小孩晚上发烧怎么办?这由于婴幼儿身体含水量占比较成人高,要是轻微少水就危害热管散热,非常容易发高烧。小孩得病的那时候,精力越差,睡得久。晚间长期不进餐多喝水,体温自然上升。

1、非病症要素:

宝宝体温非常容易受外在环境危害:温度过高(中署)、衣服裤子穿过多、水分摄入不足、水分外流(出汗、拉肚子)、屋子气体不商品流通、运动过量前后左右、一些独特药品功效,其他如预防注射也将会造成发高烧。若体温展现不平稳情况,则应考虑到病症的概率。

2、病症要素:

(1)低于3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性感染最普遍(如A型链球菌感染);其他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受感柒或中耳炎也会造成发高烧。最比较严重的感柒病症是败血病。因此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来大夫查验,以初期确诊、初期医治。0元领专业情感分析!10s快速预约

(2)超过3月的婴幼儿发高烧

最普遍的是发烧感冒、中耳炎、泌尿系感染。中耳炎一般 是因发烧感冒的病菌或病毒感染由耳咽管往上感柒到中耳,除开比较严重的中耳炎能够看见脓流进耳朵里面以外,绝大部分是没法从表面见到异常情况。

如何教育胆小孩子大胆玩?


有的妈妈就做得非常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带着孩子大胆的玩起来。看下面这个妈妈是如何做到的吧: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玩中的乾坤:

1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2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

3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总之,孩子只有在家长的鼓励之下才会不断鼓起心中的勇气,变得大胆起来,自信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