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了解塑造孩子的性格要从小开始,还有就是要知道培养的重点,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孩子的性格问题就算是事半功倍了。下面所介绍的就是关于培养孩子性格的方面来了解一下吧。

·快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早教

·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早期教育

父母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父母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早教网

本网站小编总结 : 不说培养孩子的性格要从娃娃抓起吗?现在我们就是针对于婴儿设置的培养的个性,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的效果,希望家长可以加上合理的时间再加上合理的内容让结果变的更加完美。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注重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


能否上好课,除了各方面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外,更重要的就是在上课时我们所采取的各种办法和策略。对此,我们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集中注意。提高上课效能最重要的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路,才能进行透彻理解所必需的深加工。为此,只要上课铃一响,我们就应立即进人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同时,听课要抬头,眼睛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专心致志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这些都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与训练,对提高上课的效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训练,只要我们一上课就能够条件反射地进入一种积极、集中的状态,容不得松散,容不得想别的、干别的,这样的心态和反应,会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2.努力思考。上课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老师的讲解,而是学生与老师积极地交流与互动的过程。集中注意只是条件,积极思维才是目的。为此,我们要开动脑筋,认真体会老师所讲的一切,看看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讲,而不那样讲,等等,而且,不单要局限在对知识的理解上面,不能只重视结论性的东西,还应该把握住老师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这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3.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中,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是一个集听说读写等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为了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中,该朗读,该看演示,该动手做实验,该回答问题,该举手发言,该讨论,该做例题,都要积极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越是能深度地卷入到教学活动中,越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4.处理好听课与笔记之间的关系。上课,就免不了记笔记,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笔记更是课堂学习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还能与听讲彼此促进,相得益彰。但是,有些时候,两者也有发生冲突的时候,当两者出现冲突和干扰时,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也就是说,上课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我们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听的方面,通过听觉渠道感受信息、理解信息,记笔记只是一种辅助方法。因此,为了尽量减少记笔记给听课带来的干扰,应该记一些比较精要的东西,可记可不记的东西就不要去记。具体来说,笔记应该侧重如下方面:(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要点。(2)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3)教师所标明的易错点和易混点。(4)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补充的一些内容。(5)教师反复和特别强调的东西。另外,教师认为应该要记下来的东西,也应该记上。

5.妥善应对卡脖子问题,努力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上课时,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难以做到与老师完全合拍,难免在某些时候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和进度。当我们在遇到自己一时听不懂的问题时,切记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后去解决,以免影响下一步的听课。因为,课堂的各内容之间都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一环套一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中断听讲而去死抠某个问题,就会使课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等到你从这一问题中摘脱出来时,老师已经又讲到其他问题上去了,这样就会因一步掉队而步步被动,甚至造成整堂课都听不懂的严重后果。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

6.把握不同课程的上课特点,有针对性地听讲。一堂课45分钟完全做到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必须合理调整我们的精力和能量配置,做到有紧有松,有轻有重,如此才能使得整个听课的过程张弛有度,节奏鲜明,确保上课的过程能够达到整体上的高效能。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认识和了解各门课程的结构特点,熟练把握各种课型的章法和格式,了解不同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和讲课风格,看看一堂课究竟有着怎样的脉络和程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引入正题,采取了怎样的论述和论证方式,以及哪些是铺垫和花絮,哪些是实质和重点,出现在一节课中的哪个时段,占据多少时间等等。例如,外语的教学,是在对课文的系列讲述中传达着语言上的各种特殊规定及相关的知识点,呈辐射型和松散式,而数学、物理的讲述则是链条式的和严格推理性的;张老师讲课言简意赅,一般直接切入主题,李老师则要做许多铺垫,慢慢导人正题等等。另外,对于同一科目来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习阶段,上课的格式和特点也会不同,如上新课,复习旧课,讲习题,单元总结等,都会采取不同的讲课方式。所有这些信息,都是需要我们悉心把握的,如此,我们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和策略,应对不同的课程及课型,正确处理上课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灵活自如地驾驭整个课堂的学习,切实提高每堂课的效率。例如,当老师在做铺垫、在说故事、在讲简单的内容、在间隔停顿时,我们可以轻松一些,甚至可以回想一下上一回的内容;而在进入关键点、在归纳总结、在讲思路、在谈重要佐证、在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时,则全力以赴;在遇到自己预习时已经懂了的内容或非重要内容时.我们尽可以放松一些,而在遇到自己预习时弄不懂的部分,有疑惑的部分,重点内容,课本外的补充内容时,则应当高度注意,全力应对等等。

总之,上课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更是一个有着许多特点和优势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它关系着我们整个学习的成败,对我们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加以应对。上课的质量高,我们整体的学习效率便高,抓住了上课,便抓住了主要矛盾!

家长的风格关系的孩子的性格


不知道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家长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呢,家长可以更具下面的方法了解到,自己属于那种类型的家长,看自己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哪些影响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 权威型

·父母的特点:

关心孩子,倾听孩子,对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应,给孩子贴心的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幼儿教育

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一个人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不是从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绪出发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贯的。

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对他提出这些要求,同时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

·家庭的气氛:

父母和孩子很亲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觉得父母可亲可敬,信赖父母,对父母的教育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发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幼儿教育

◎ 专制型

·父母的特点:

对孩子控制得很严,并且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会严厉地惩罚孩子。

与权威型父母相比,他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孩子几乎无法独立选择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不关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发展:

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为上的两面性,而且焦虑、退缩、不满、对人缺乏信任,同时也缺乏自信,心情不开朗,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和攻击行为。

◎ 纵容型

·父母的特点:

无条件地爱和接受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坚持让孩子做到,大有尽量让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幼儿教育

·孩子的发展:

由于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该不该做、做得对不对。

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里的“小皇帝”,但是内心常常焦虑不安,而且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进取心和探索精神。

◎ 忽略型

·父母的特点: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关心孩子,也不对孩子提要求。

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孩子的发展:

产生很多行为问题,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

小贴士

判断父母的养育风格可以依据两个标准:一是父母是否关爱孩子,二是父母对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关爱孩子,又对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权威型(或称民主型)父母;

对孩子缺乏关爱,但严格要求的是专制型父母;早期教育

关爱孩子,但对孩子没有要求的是纵容型父母;

对孩子既无关爱,也无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养育风格理论得到了很有力的证实,但是,人们也发现,当它走进东方文化时,却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中国家庭强调孩子孝敬父母、父母严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划分到专制型中。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给孩子适当的行为规范,也要给孩子温暖和关爱,保持家庭和睦。这更接近权威型的养育风格,而不同于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苛求和支配。早教网

本网站小编总结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和关怀。这是属于一成不变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的带给孩子的影响避免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乐乐非常倔强,小小年纪就主意很大。在他半岁前,我与他进行过多次正面交锋,结果都是我败下阵来。总结教训,我认识到对待孩子要有策略,也认识到培养孩子明是非、肯合作的重要性。

朋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来玩,小家伙有个癖好-摔东西,只要她的小手够得着的东西,抓起就往地上扔,然后开心地“咯咯”笑个不停。大人们则忙不迭地抢在她前面保护易碎品。小家伙天真烂漫,无可厚非。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能让他这么任性。现在我的儿子乐乐已经16个月,每次带他出去聚会,朋友们总是赞叹不已。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说:乐乐真的很懂事。我真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欣慰,因为我这个做老爸的努力有了结果。

策略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策略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策略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策略5: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策略6:适当地给孩子一点 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策略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策略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美国一心理学家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的研究表明,这些人智力优良多与他们从小树立起的三种性格品质有关:

第一、不畏挫折的坚持力;

第二、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第三、对自己坚定的自信心。

其实,这三条都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具有这些坚强的性格品质,对弥补能力之不足及对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独立性一般表现有两种:

一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能够自己洗脸,会收拾玩具,不催促也会做所规定的事情,如按时起床上学、做作业等。

二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的积极性,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有勇气做自己相信的事情,做错了也敢于承认。

儿童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坚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后天的培养,至迟应该在3岁时就开始实施,并从小处着眼。首先父母可以先观察。比如,从孩子玩积木游戏中,就可以发现有不同的性格。有些儿童能够自己想出各种玩法,不断变换不同的模型,玩完后还自觉地地收拾积木;有些儿童却只会按父母的要求玩,搭好一种模型后就不知如何玩下去,经常还要父母帮忙。这反映了孩子在独立性方面的性格差异。

如果发现孩子处处都依赖父母或长辈,一有困难就要父母为他解决,甚至稍遭挫折就在大人面前撒娇,要求补偿。作为父母,应该多教孩子如何去做,一旦孩子做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做得不对,也要充分给予鼓励。这点对培养孩子坚韧性格非常重要。

孩子撒谎家长要恰当教育


在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故事会上,家长陈德文给大家讲述了他纠正儿子撒谎的一个真实故事。

暑假里,他带儿子到乡下老家度假,那天在院子里乘凉,儿子与在一旁玩耍的邻居的孩子说:“我家有三辆小轿车,爸爸开的是奔驰车,妈妈开的是宝马车,舅舅开的是奥迪车,他们经常在校门口同时来接我。”邻居的孩子听了睁大眼睛说:“真的,太棒了!你经常坐谁的车?”儿子说:“当然是坐爸爸的车,他的车又长又宽又豪华,开起来很威风。”邻居的孩子说:“那你这次来是坐谁的车?”儿子说:“这次来没有坐轿车,因为乡下路不好,车开不进来,只好停在自己家的车库里。”

老陈不听则已,一听吓了一跳。自己家根本没有车,可儿子却胡编乱造出三辆车来,而且还都是名车。老陈理解儿子的心情,因为平时儿子经常在他面前讲起同学每天有车接送的事。儿子期望家里有车,他把愿望和空想联系起来,所以就凭空编造出自己家里有三辆小轿车的谎言来。儿子的愿望是美好的,如果有了三辆小轿车,大家就会轮流接送他。

老陈学过心理学,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主客观未分化心理”。儿子的愿望可以理解,但这毕竟是在撒谎,撒谎是品质问题,必须予以纠正。

老陈当时没有直接戳穿儿子的谎言,而是在晚饭后,把儿子拉到一旁聊天。他对儿子开玩笑地说:“儿子呀,我们家如果有一辆小轿车,那该有多好啊,我们来的时候就不用挤公交车了,回去的时候也不需要去等车,你上下学我还可以去接送你。”老陈在说这话的时候,观察到儿子的小脸蛋霎时绯红了起来。老陈知道儿子已经听出他话中的意思了。‘

于是,老陈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希望我们家有小轿车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家还没有小轿车,你竟然对邻居的小朋友说有三辆小轿车,这就不对了,这是在撒谎。”儿子知道自己说了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为了教育儿子不再说谎,老陈就给儿子讲了《华盛顿小时侯不说谎》的故事,教育儿子要做诚实的人。

我很欣赏老陈对儿子的坦城教育,撒谎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行为,家长以尊重、坦城、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撒谎,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纠正了孩子的撒谎言行,培养了孩子的诚实品质。

同时,我也很欣赏老陈对儿子的适时教育,知道孩子在撒谎,不当场揭穿,而让孩子在觉悟之后再予以纠正。这种平等、民主的坦城教育法和因地、因时的适时教育法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

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撒谎时,先要冷静思考,想一想孩子撒谎的心理原因,再想办法来制止孩子撒谎。

独立的孩子要怎么培养


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对于其将来的成长很重要,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们都缺少之这一方面的具体方法,其实想要培养孩子这一方面的能力也很重要,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第一式: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幼儿园,而红色的东西虽然家中有,却需要花时间寻找,而时间对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紧迫,你是否会立即帮孩子寻找?

对策:如果此时你能启发孩子,譬如“你的红帽子也是红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色的?”

提示:当孩子掌握了这种方法,平时你还可以加大难度,让他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1分钟内列举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这些有趣的练习可以让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会惊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寻找办法。早教网

第二式:解围不如学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他向你求助,为了不让孩子受到老师责怪,你是否会帮他编个理由来应付呢?

对策:你不妨对孩子说:我们应立个规矩,不许找借口,你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接下来,你不妨找找孩子无法完成作业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组织、安排能力,还是其他。从根本上停止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应,势必会造成孩子有问题就等着你来为他解决。平时你可以给他一本日历,让他记下活动时间,或者用即时贴记下时间安排,以便随时提醒。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图画作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权衡利弊

为了周日的家庭出游计划,你们已有较长时间的安排,却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学盛情的邀请,让他前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对此,孩子不免有些为难,希望父母为他拿个主意,你是否会当机立断呢?

对策:你应该帮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是怎么样?而你不去参加别人的生日聚会,同学又会怎么想?告诉他,每个决定都会有有利和不利的两面。

提示: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你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将带来的后果,学会自己权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经常练习做决定,那么,长大后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就能应付自如。

第四式:从失败中站起来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参加非常感兴趣的球队选拔赛,却被淘汰而没有录取,当他伤心地对你说:我以后发誓再也不会参加这项活动时,你会如何帮助他呢?

对策:不妨告诉他,你非常理解他现在的感受,但是没有必要落选就放弃这项运动,没有人是完美的,有时总会出错,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没有做得更好,才导致这次失败,只要想办法做好,还是有机会的。

提示: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是帮助他们自立的重要环节。平时可以给他讲讲你以前犯的小错误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后应鼓励孩子在同伴面前,敢于将自己的不足说出来,学会自己为自己打气。早期教育

第五式:与同伴协商问题

当孩子为看电视的某个频道,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

对策: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提示他们可以采用扔硬币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决定结果。

提示:没有什么办法比让孩子自己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更好。而父母的责任,只是在于提示他们协商时注意各自的行为。在他们互不相让时引导他们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们变得独立,家长们就应该掌握一些有关锻炼孩子独立性的方法,只有多锻炼了小孩子们才会得出充分的锻炼,若是你对这一方面了解的不多,那就敬请多关注吧!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有办法


早教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家长对于这些应该是很熟悉不过了,家长可以参考一下面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受益匪浅的。

父母不经意的“错误”

为了安全起见,限制孩子活动的自由;为了训练孩子乖巧听话,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错了事,过于严厉地批评他;当着众人的面否定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责备他;表扬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对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等。

体弱多病

长期体弱多病的孩子总是被疾病困扰着,许多游戏和快乐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参与,孩子会很有挫败感。因此,加强营养保健、生活照顾、锻炼身体,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乐观的基本保证。

据悉,对于孩子来说,与乐观相关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依赖想象力和对未来的展望,忍受眼前的不适应;听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劝告,调整自己的需要……

专家表示,这些心理素质在4岁左右逐渐健全,4岁是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最佳时期,建议家长从12个方面培养:

1、提供具有适度挑战的游戏

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选择难易适度的游戏,注意难度不要跨度太大。例如有一种游戏是“钓鱼”,是用磁铁相吸的原理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先观察孩子能够钓着鱼的基数,然后鼓励孩子每次多钓出一两条鱼,或者渐渐加长鱼线的长度,让孩子耐心地对付晃动摇摆的鱼线,可以让孩子对自己说:“我一定能钓好多鱼。”自信和乐观便在与“鱼”的较量中建立了。

2、训练应对挫折的技能

很多情况下孩子是因缺乏经验和技能而失望、泄气,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即可,当然这里不包括太“专业化”的专门技能训练,而是指孩子平常遇到的生活、游戏和社交等普通技能,因为单项技能训练并不能让孩子应对复杂多变的困境。早期教育

3、不训斥孩子多鼓励支持

看到孩子因遭遇困难而沮丧,父母往往会要么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要么完全迁就孩子放弃努力,有的父母则厉声批评孩子甚至体罚,这两种极端行为都使孩子无法形成自信和乐观。正确的做法是提供鼓励的话语和一点点的技术支持,鼓励孩子坚持到底,体验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4、不向孩子宣泄“垃圾情绪”

有的父母在外面受了“窝囊气”,回来便对孩子发“无名火”。这种情况特别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因为孩子会把父母的恼火归咎为自己的错误,但他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于是只好全盘否定自己。长久下去容易让孩子自责、退缩,并蔓延为隐约却牢固的消极心理氛围,淹没孩子乐观的笑容。因此,父母在遭遇困难时能否乐观面对,对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至关重要。

5、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幼儿早教

6、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7、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8、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幼儿教育网

9、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10、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11、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12、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想见,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本网站小编总结 : 家长对于上面所介绍的内容家长有哪些认识呢,家长可以根据上面的介绍而产生一些新的灵感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需要一些新的认识的,让家长再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进一步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重要意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