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孩子们由于年龄还太小,因此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难免不懂得如何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小实例,详细的了解下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安抚自己的小情绪吧!

制止发脾气:教儿女怎样安抚自己并使自己冷静下来

在我脑子里,我想象有很多卡片帮助我理清思路,但是在我生气时就好像所有的卡片都搞乱了,我找不到需要的那张。

贾森,7岁

八岁的扎卡里和四岁的本坐在长方形饭桌的两头玩“足球”。实际上他们的球是一小块三角皮子,玩足球就是用手指头把皮子从桌子的一头弹向另一头。如果从桌子一头弹一下皮子,使它落在桌子另一头的垫子上,就得一分。一开始两个都很快乐和放松。但过了一会儿,本累了。对于四岁的男孩,用手准确弹皮子并不容易,他的“球”开始从桌子旁边掉下去。他的身体变得紧张,他直着坐在椅子上,在“球”掉下去时声音也提高了。“你是不是感到受挫了?”我问他。他转向我,对我的问题吃了一惊,但什么也没说。“你想不想停下?”我继续说。“不想。”他很坚决地拒绝了。“你想不想歇一下?”我问。他停下来再看看我,但仍不肯停下。我又说:“当我看见你在椅子上坐直,并提高了嗓门,我想你是感到受挫了。当一个人有这种感觉时,如果他歇一下,再接着玩,就会感觉好得多。你认为要是歇一下,会不会感觉好一些?”

这回他松了一口气说:“好吧!”然后从椅子上跳下来。

“你是怎么做的?”他的母亲很想知道,“每次玩游戏本总是发脾气!”

教会儿童识别自己的感受,并在被感受支配以前安慰自己使自己平静下来是制止发脾气的关键。学会怎样安慰自己并使自己平静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生技能。掌握这种技能,需要很多年的练习。即使作为成人,我们仍然在学习,这一课从童年就开始了,这意味着当你有了子女,你就是他们的老师。

本网站小编总结: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与办事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做为家长就要从小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敬请关注更多的育儿小知识吧!

zj09.com小编推荐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呢?(中秋节亲子入园指导)


前言:交往能力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及追求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现在许多的父母都很注重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父母不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们的这种能力,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网站小编总结:如何才能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对于宝宝们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而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正好可以有效的锻炼孩子们的这种能力,希望家长们平时能够多锻炼吧!

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父母们都想要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因此商场里挤满了为孩子挑选礼物的家长,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节日礼物才是最好、最有意义的呢?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用身体暖着小羊;白天吃草,把小羊带在身边;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泪下,扑通跪倒在地。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以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羊羔跪乳”。早教网

连小羊羔都知道感恩,何况人类乎!然而,不知道是因为现在的大人太过于忙碌,停不下脚步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还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过娇嫩,被娇宠得根本不知道还要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被忽视了。儿童节又快到了,广州有家长表示,因为没空陪伴在孩子左右而感到愧疚,甚至在儿童节当天准备送高达万元的礼物给孩子,而孩子却仍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自然也谈不上有对父母的感恩回报之念。

每到儿童节,家长都为如何陪孩子玩而伤透脑筋,儿童公园一下子变得人满为患,商场里挤满了为孩子买节日礼物的家长,大人们都想着在这一天,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以弥补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亏欠。但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究竟是什么呢?

本报的一项调查显示,28%的父母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到1小时,33%的孩子最亲近的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儿童节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项中,72%的人认为是“陪孩子玩一天”。说老实话,这样的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其实,正因为父母平时陪孩子玩的时间太少,很多大人才觉得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孩子玩一天”。

孩子需要大人陪吗?当然需要。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父母多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有利于其青少年期、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减少他们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不过,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愿意花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减少了,很多父母把孩子交给了幼儿园、电视及网络游戏。合肥一名14岁少年因讨要上网费不成刺死奶奶,广州一名16岁少女向母亲要钱买iPad电脑,被拒绝后竟然打骂起来,被母亲意外闷死。这些悲剧提醒人们:把孩子交给网络是多么危险和愚蠢!

然而,一味地苛求父母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也不太现实,这年头谁都感到“亚历山大”,敢于辞掉工作专门在家陪孩子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父母都要奔波忙碌。因而,我们也无须为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而过于内疚,但作为父母必须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学会感恩,比向孩子传递“亏欠感”,显然更重要。一个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父母的孩子,不能称得上是个好孩子。

中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名言。孩子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养成健康的人格,才能成长为懂得感恩的人。因而,让孩子学会感恩,而不是无限地满足其索取的欲望,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佳节日礼物。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多数的孩子往往直懂得从别人那里索取爱,却不懂得去回报、去感恩,这都是平时父母们的教育方式不正确所致的,希望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明白送给孩子什么礼物最合适!

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秋季亲子专题)


前言:小孩子行为暴力,这很是让家长们担心,但是很少有父母们考虑孩子为什么会有暴力的倾向,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有关孩子暴力的幕后真相吧,这对于小宝宝的未来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假象一:不会使用正确的肢体动作

镜头:午饭时间,小朋友都坐在桌子边上等着用餐,乐乐突然用力搂过身边小米的脖子,紧紧地把他的头靠在自己胸前。不知所措的小米吓得大声哭起来,乐乐有点困惑了,于是又用力把小米从胸前推开,小米被他这么一折腾,哭得更厉害了。乐乐看着小米,眼神茫然又不知所措。

解读:2~3岁的宝宝对自己的身体动作力度的觉察力和控制力还比较差,因此人们常说:宝宝打人,没轻没重。乐乐对同伴的“暴力行为”似乎毫无来由,其实他只是想向小米表示一种喜爱的心情,可是他过于激烈的动作,让阳阳产生了误解和害怕。

怎么帮孩子:

父母注意正确示范:宝宝对自己动作的认知是通过父母以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因此父母要注意:要时时对宝宝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回馈,当宝宝用力过猛打疼你时,你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宝宝把妈妈打疼了,妈妈觉得好痛。”同时给他示范恰当的表示好感的方法:“宝宝,如果你喜欢妈妈、喜欢小朋友就轻轻地摸一摸。”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懂得如何正确地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小朋友交往了。亲子网

坚持一贯原则:你要尽可能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暴力行为”。你用同样的方法,能建立一套被孩子认识和接受的规则。最终他会明白,只要自己做错了事,就得付出代价——这是他学习控制自己行为的第一步。即使孩子是在公共场合做了让你尴尬的事情,你也要坚持这些规则。大多数家长都会理解你的处境,毕竟大家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但如果有人对你侧目而视,或者说“你怎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之类的话,不要过多理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此种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否定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告诉孩子这样的表现及其危害,使孩子意识到这样是不受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向榜样学习的决心,从而减少孩子的“暴力”行为。

代币法:这种方法对孩子也很有吸引力。如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不骂人就发一个三角形,不打人就发一个圆形,几个三角形或几个圆形可以换一个五角星,累积到一定的五角星,就能换一个小奖品,如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一次出游的机会……让孩子慢慢改掉打人等不恰当的行为。

假象二:不能有效地使用语言沟通

镜头:老师带小朋友到游戏室玩。牧牧看中了一个小汽车,刚要去拿,被妞妞抢先拿到了,牧牧走上上去一把夺了过来。看到有许多小朋友在骑车,牧牧也感到十分新奇,跃跃欲试。环顾一下四周,没有空闲的小车了,于是牧牧跟在一个小男孩车子后面跑了一会儿,小男孩停下车好奇地打量他,牧牧站住也看看他,突然伸出手,一把把他推下车自己骑了上去。小男孩哭着从地上爬起来,用脚踢牧牧。

解读:牧牧的语言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迟缓,据他妈妈说,牧牧几个月前才刚刚开口说话。当自己有需求时,牧牧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直接付诸于行动:用动作替代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妞妞拿了他看中的小汽车,他不会用语言来解释他也想玩,于是上前一把夺了过来;看到别的孩子在骑车,他也无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愿望,只好一把把别的孩子拉下来,语言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孩子“直接动手”。

怎么帮孩子:

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父母整天与宝宝在一起,对宝宝的需求最为敏感,在他没有语言表述之前就能对他的愿望有所了解并予以满足。可是当宝宝进入幼儿园后,他与同伴交往更多地要依赖于语言。2~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减少由此造成的“暴力”行为。同时,由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往往会更多地依赖肢体语言来与同伴交往,父母也要强化孩子习得正确的肢体语言。亲子教育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孩子的行为毁坏了别人的东西或弄得一团糟,他就应该帮忙整理好。如可以让他把打坏的玩具粘好,或整理好自己生气时扔得到处都是的积木、物品等。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惩罚,要让他知道这是暴力行为带来的必然后果,任何人弄坏东西都得这么办。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要说“对不起”,要为错误付出代价。孩子起初也许不情愿,但最终他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转移注意:这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很容易出现暴力行为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等以转移其注意。这些活动需要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他会很快忘记刚才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到眼前进行的活动上来。

强化法:作为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其中包括情感。给孩子以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成为正负强化物来强化他们的行为。比如孩子对别人友好,家长可以表示赞赏,让他体验到愉快;孩子攻击别人,家长则设法使他感到不愉快,改正以后则再消除不愉快的体验。这里的要点是使孩子能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种方法也叫“情感矫正”,可以帮孩子逐渐建立规范的行为。

假象三:还不到与人分享的阶段

镜头:小朋友们都坐在小椅子上玩桌面游戏,有的在开汽车,有的正在搭积木。奇奇手里正拿着一辆小汽车,他一个人玩了一会儿,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手里的车也很棒,就一把夺了过来。老师走过来劝说:“不可以,每个小朋友玩一辆小汽车。”奇奇只好放下手中的小汽车,转过身去,他又从临桌的小女孩手里抢过积木。

解读:2~3岁的宝宝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小朋友玩时,宝宝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宝宝甚至会抓咬别人。此时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是“分享”,既然没有分享的意识,自然就不会出现分享的行为了。

奇奇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大人围着他转,他从小缺乏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也缺乏分享意识。到了幼儿园后,他对幼儿园里的玩具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于是就出现了频繁的抢夺行为。

怎么帮孩子:

培养分享意识:父母在家要有意识地教育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并在家庭中利用、创设机会让宝宝发展分享行为:如在餐桌上,让宝宝为家人分食物;在小区的草坪上,带上宝宝的玩具让他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随着宝宝集体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宝宝的不当行为会越来越少。

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不要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注意他,同时,要尽量关注他表现好的时候。如孩子把秋千让给另一个一直等在旁边的孩子,这时要告诉孩子你为他感到骄傲。让孩子明白,自我控制和解决冲突,比把别人推得老远更让人高兴,带来的结果也更好。在冰箱上或孩子卧室里贴一个特别的日历,当孩子努力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时,就给他贴上一张彩色贴画,作为奖励。

迅速做出反应:当你看到孩子开始出现攻击行为时,尽量立刻做出反应。在孩子做错了事情时,立刻让他知道。可以把他带走,暂时隔离,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三四分钟就够了。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联系起来,明白如果自己打人或咬人,就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无论你有多生气,尽量不要对孩子喊叫或打他,或者说他是个坏孩子。因为这只会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动口或动手去攻击别人,而不能让他改正自己的行为。所以,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镇静地把孩子拉开,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及时和孩子谈谈:等孩子冷静下来,你要心平气和地跟他说说刚才发生的事情,最好是在孩子心情平静但还没忘记整件事之前,就及时和他谈谈,理想的时间是在事情发生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告诉孩子有时候生气是很自然的,但不应该推人、打人、踢人或咬人。告诉他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发泄愤怒:找个球踢、用拳头打枕头、找大人调解。

本网站小编总结:许多的时候宝宝的暴力行为只是一种“假象”,他们只是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心与关怀,因此做为家长不要盲目的责骂孩子的暴力行为,而要先搞清楚小孩子们的动机再做出相关的教育!

如何看待孩子们间的搂抱


对于宝宝之间搂抱一类的亲昵动作,妈妈的恰当做法是,肯定孩子善良的意愿,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我知道,嘟嘟和悦悦是最要好的朋友,而且希望一直好下去,不过好朋友手拉手一起玩就可以了。其实,只要心里想着对方,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那才是真的‘友好’呢!想想看,小朋友之间抱来抱去是不是容易摔跤?亲来亲去也不太卫生,很多传染病就是这么传播的,所以,嘟嘟和悦悦、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要那样做了。”

CASE:乔乔又“爱”上别人了5岁帆帆从幼儿园一出来就伤心地说:“乔乔又‘爱’上别人了!我今天约她一起画鹦鹉,她不愿意,还说她喜欢丁丁了—班里的另一个男孩子。可是,昨天她还说永远跟我好呢,我们长大了一起出国、上同一所大学,然后结婚。怎么今天她就改主意了?她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帆帆还紧张地问妈妈:“怎样才能让乔乔重新和我好呢?”

宝贝的心里话:乔乔画画好,还能在钢琴上弹出好听的曲子,我可羡慕了;还有,她爱帮助别的小朋友,我觉得她真像小天使。

解读宝贝:孩子往往因为羡慕一个小朋友的才艺、羡慕小朋友身上的一些长处或者是好人缘儿,而希望永远跟这个自己心目中“很棒”的小朋友友好。比如“很棒”的乔乔对帆帆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另外,孩子还有一种心理:我“爱”乔乔,乔乔很棒,我也很棒。

妈妈可以这样做

(一)给孩子情感支持

假如宝宝的“初恋”一帆风顺,其实是件值得父母们高兴的事,这意味着小家伙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了。然而,孩子的“爱情”有可能一开始就遭到拒绝,他喜欢的那个小朋友根本就不想和他“结婚”;或者移情别恋、抑或摇摆不定、左右为难。

如果宝宝向你倾诉“失恋”的痛苦,你是直白地告诉孩子,“你们之间过家家式的感情游戏本来就不会长久”,还是担心孩子会为友谊伤透了心,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试图替他改变一切?实际上,此刻你的冷静态度对他会更有帮助,你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事的感受,给他一点点安慰和同情:“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也会伤心的。你现在需要妈妈做什么呢?”让孩子觉得,在他“最痛苦”、最需要精神支持的时候,你是他的依靠。

(二)说出你的点子

妈妈不妨给他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你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呢,你可以和他们玩呀。”或者“她不是羡慕你搭积木好吗,你在这上加把劲儿,先不找她,说不定过两天你建起一座漂亮的立交桥,她就会乖乖地来找你了。”

(三)孩子的办法也精彩

启发孩子自己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是妈妈们智慧的做法,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逆境商、增强自信心。给孩子一个思路、一个暗示,然后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处理,他们的做法或许会让你耳目一新。帆帆最后就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和丁丁竞争的办法:“咱们两个谁先能连续拍球达到200个,谁就和乔乔结婚。”—那段时间,乔乔最崇拜的偶像就是班里的拍球冠军。

总而言之,无论是宝宝明确地告诉你“我爱上某个小朋友了、舍不得和他分开”;还是把“老公”、“老婆”挂在嘴上,他们这样做有着充分的心理依据。四五岁的孩子热衷于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他可能是背着小书包要去“上学”,“操纵”一套玩具、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也可能是要和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结婚”。

孩子之所以使用“结婚”、“爱”一类比较刺激的字眼儿,或者女孩穿上漂亮的纱裙一本正经地同“心仪”的男孩举行个“婚礼”,是因为他(她)听身边的大人们这么说过、做过,或从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画面,这种模仿,实际上是孩子们试图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他们之间直白地“言爱”,或者干脆有一些搂搂抱抱的亲昵举动,充其量也只能被归为“过家家”游戏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与青春期后出现的“异性相吸”有本质上的区别,更与性、与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毫无关联。孩子的这些行为无非是传达一个信息:你的宝宝渴望和另一个孩子建立一种很纯真的友情。如同孩子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如玩具、卡通书等感到好奇、产生兴趣一样,“童年爱情”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自生自灭。

应该让孩子们独睡吗?


让宝宝们独自睡觉可更好的锻炼孩子们的独立性,但是也有家长们认为让孩子独自睡觉不安全,那么小宝宝究竟应不应该独睡呢?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不同家长们的不同观点吧!

【妈咪观点】

妈咪:鲁小鱼

我家的小阿豆自从生下来就一直跟着我们睡,中间想过跟她分床,可她就是不愿离开。因为每天晚上,我们三个人在一起讲故事、玩游戏、开玩笑确实很开心,如果活宝走了还真没这么热闹!现在她都十岁了,活泼、可爱、聪明、独立。学习很好,还天天做些小生意赚取零花钱。比较起来她根本没有不分床人们所担心的那些事:独立性差、娇气等等,反而非常强悍、自立,很有主见,鬼主意多得让我都咂舌,长大了一准是一个说一不二的野蛮女友型的麻辣美眉,与她老妈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跟孩子分不分床,无所谓。

妈咪:无香百合

宝宝看到焕然一新的儿童房,开心地问我:“这是我的房间吗?我好喜欢啊。”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接着就是用上暗示的力量。一个周末,我当着宝宝的面装模作样地对孩子他爸说:“你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最勇敢呢?是敢一个人睡觉的孩子!啊呀,我听说我同事的孩子五岁就已经一个人睡了呢!”宝宝一听,马上就叫:“我也敢一个睡!”哈哈,他中计了!第一晚,儿子独睡,紧张的反倒是我,辗转反侧,不时倾听隔壁的动静。没想到,宝宝睡得还挺香。早上,我亲着他红扑扑的小脸,夸张地表扬他:“我们的宝宝真是小勇士,太厉害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骄傲!”儿子得意地大叫:“明天我还要一个人睡!”

妈咪:菟丝花

很害羞啊,我家儿子现在还一直“霸占”在我们的床上。其实,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给他分床。可是每次一提,小家伙就哭鼻子抹眼泪的抗拒:“我还小,等我娶了媳妇我就不跟你们睡了。”甚至,为了中和我们彼此的“愿望”,人家也是大费脑细胞:“妈妈,要不你把灯罩上钻几个孔,拴几根绳,吊张床在上面,我就睡上面吧。”——这是一个在他看来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照顾了我们给他分床的意愿,也照顾了小人儿独睡的胆小。

【专家劝诫】:

分床不要超过3岁

一方面,3岁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时期,安排孩子独睡,对于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这种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另一方面,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因此,3岁之前分床是顺水推舟,而到4—5岁时,再分就挺难了。越到大越难,如果强行分床,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于让宝宝们独立睡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反而让许多的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其实是否让孩子们独立睡觉,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表现,多问问孩子的意见,也许你就是得到答案噢!

学会让孩子自己打扫“战场”(圣诞节亲子专题)


前言:现在的小孩子都是有“前手没有后手”,意思就是说只知道往外摆放东西,却不知道自己收拾,这让工作繁忙的父母很是烦恼,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己打扫“战场”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见识下吧!

妈妈困惑:

我的女儿从两岁半开始学画,孩子还小,画好画坏,我和老公从未有过奢求。可是我们必须忍受她作画之后满屋一片惨不忍的狼藉,日复一日,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

每次都是我去打扫战场,她破坏只需要10分钟,可是要让屋里恢复到原貌最少需要半个小时!女儿最初画简笔时善后工作还算简单,随着她逐步升级到国画,我开始的时候还是乐滋滋的,可是后来就越发感觉到这任务的艰巨了!而且女儿“工作”时还有个特点,她不在自己屋里,而是在客厅,基本上是客厅有多大,她的“战场”就有多大。我猜,她的灵感可能来自于中央三台的宣传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此广阔的战场、如此繁杂的工作,让每天上班回来还要做饭、操持家务的我实在不堪重负,其实主要是心理作用,一个字——烦!亲子网

为此,我什么招都用过了:数落老公,唠叨他不帮我做家务,家里变得火药味十足;给女儿做思想政治工作,让她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但是女儿却会软声相求“这是最后一次”,或者戴上耳机告诉我们她要学外语了,有两次画未完成就干脆一扭头径直回到自己屋里,只剩下我和老公干瞪眼没办法。直到这一次,我平生第一次打了女儿!看到女儿憋红了的小脸和含在眼眶的泪珠儿,我的心也疼了起来。可我嘴里和手里却不会含糊,只要她不求饶……

其实这事说大不大,但对我来说却不算小事,我该怎么办?

爸爸答案:

妻子为此生平第一次打了女儿,倔强的女儿差不多整整一天没有和我们说一句话,但是晚上,我正要喘口气时,一切又重来,她继续“冲杀在前”,妻子继续打扫战场……一直比较娇宠女儿的我也实在无法继续忍受了。一个周五的晚上,在我的“谆谆诱导”下,妻子破天荒地坐在电视机前,视眼前七零八落的“战场”如无物而稳如泰山。女儿惊诧地望着她的母亲,眼神从不解到愤怒到乞求,眼看妻子坐不住了,我咳嗽了一声,对女儿说:“火斤火斤,我和你妈出去买些东西,大约要半小时才能回来,你一个人在家,别害怕。”我壮志决绝地拉起一步一回头的妻子出了家门。什么买东西,哪有晚上9点半还开的超市,我们就在楼下站了大约60分钟。期间妻子的手机响了7次,5次是家里的电话号码,没接。一次是我父母的,一次是她父母的,接了,原来是女儿搬来的救兵。谢天谢地,老人支持我们的做法,只是叮嘱我们别让孩子睡得太晚,因为明天上午还有画画课。

“是啊,她明天还有课呢!”妻子明显准备缴械了,为什么要挑今晚,就因为她明天要上画画课,要是换一天,我们的计策还不灵了呢!女儿难道明天会空手去上课吗?

一个小时后,我们轻手轻脚打开房门,发现女儿蜷曲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作画的“战场”已被打扫,我和妻子非常非常惊讶地发现,虽然这是女儿第一次收拾自己的“战场”,但干净和归整的程度决不亚于她的母亲。

第二天晚上,当女儿的“工作”快要接近尾声时,我又拉着妻子走了出去。这次时间没有那么长,也没有电话的打扰,我们打开门,女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客厅里甚至看不到爆发过战斗的痕迹。

第三个晚上,当我准备再次拉着妻子出门时,女儿突然抬起头:“你们以后不用再躲出去了,我画完画后会自己收拾好的。”

爸爸提示:

每个超过30岁的为人父为人母者,都恐怕有过大致类似的想法:决不让自己幼时吃过的苦让孩子再吃一遍。可是,我们要扪心自问,在竭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童年时,我们是不是也忘记了将70年代人最引以为豪的自立精神传给他们。

我们在剥夺孩子的自由时,也肯定忽视了对他们自立精神的培养。我在俄罗斯留学期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男孩儿吃力地提着又重又大的行包,亦步亦趋跟在两手空空的母亲后面。我小心翼翼地和妻子提起,妻子的回答耐人寻味,“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那样的母亲会被别人骂。”的确,我从来没有在我生活的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里见过“被别人骂的母亲”,可能想想都是罪过。亲子教育

可能我们连想都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个哪怕最微小的能让他们学会自立的空间,当然,我也绝对不会有让女儿替我扛行李包的打算,她肯我也不肯,可是她可以尝试一个几岁的孩子能做而且该做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其实也许都是一个让宝宝成长的机会!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父母就是太过于勤快了,常言说的好,妈妈懒了,孩子就会变的很勤快,但若是妈妈太过于勤快那么小孩子就很懒了,所以说若是想要培养一个勤快的宝宝,妈妈就要平时表现的懒一些!

情景活动让孩子们获得更深体验


3-6岁的幼儿喜欢模仿和重复对新奇事物感兴趣,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他们的记忆和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的接触中进行的,他们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基于这些特点,我以情景性为原则开展小熊过生日的活动。

一、以生日情景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

小班孩子喜欢玩娃娃家、过生日的游戏,但由于他们正处于不会自我控制的前规则阶段,生活经验还比较贫乏,所以一些最简单的习惯也未养成。有一次娃娃家里孩子们将撕的面条撒满一地,由此我产生利用过生日的情景游戏让孩子们锻炼撕的小肌肉技能。在活动中,孩子们跟着我兴高采烈地走到小熊家,走到门口按上门铃,用给小熊送礼物的游戏将孩子撕下的好吃东西送到小熊的嘴中,渐渐地孩子知道了如何撕的技能、撕后礼物的摆放以及简单的礼貌用语等。可见情景性可以给孩子直接的体验,形成稳定的概念。

二、以创设情景化的环境让孩子置身于整个活动中

小班孩子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并不能要求孩子学会什么,而应该创设情景化的环境,使孩子在模拟体验中,在群体模仿中获得相关的经验。如通过创设小熊家的场景,孩子们在做做、喂喂、送送的过程中,大小肌肉得到锻炼,也满足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实践使我感受到情景性原则在小班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有了情景性,孩子们获得了更深的体验,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所有活动都更加易被幼儿接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