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没有国界肤色种类之分,好的方法都是可以共享的,对于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每个国家都可以使用的,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教育孩子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呢,我们可以借鉴借鉴。

和他们一起玩耍

高桥博史是位兽医,有两个儿子。一天傍晚,高桥夫妇在家中将洗涤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让两个儿子站到澡盆中间,再用纱布将呼啦圈缠起来套住孩子。就在夫妻俩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间,夕阳下出现了一个犹如彩虹般绚烂的大泡泡,将孩子整个围在了里面!

欢呼雀跃的兄弟二人,马上将邻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请到家里来,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这个实验里,高桥夫妇让孩子们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时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不过,高桥博史说:“不必马上让他们学会这些知识。只要(父母)能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们自然会产生兴趣。有多大投入,就会有多大收获,即使这些实验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却有相当大的帮助。”早期教育

“家庭实验室”

现在,日本学校里理科课时有所减少,令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小学课本中那些有趣的实验,又往往会成为一些名牌中学的入学考试题目。怎么办呢?

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桥秀树干脆建了个“家庭实验室”,他经常在家中带着儿子一起做实验。父子俩拆过自行车,安装过小马达,每一次实验成功,他们都会无比兴奋。父子俩还曾按照儿子的课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加热烧瓶,等烧瓶里的水沸腾后盖上盖子,然后将烧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烧瓶里的水停止沸腾就马上用冷水从烧瓶顶上浇下来,看看烧瓶里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

课本里附有解释的正确答案是:水会再次沸腾。在试验中,当水再次沸腾的瞬间,高桥秀树看到了儿子脸上又惊又喜的表情。幼儿早教网

试着让孩子当家

家住静冈县藤枝市的大石寿美惠,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捉虫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过101只蝉。现在,她又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小女儿小香。小香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她不但能应付各种各样的昆虫,连捉蛇都不在话下。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叫出各种昆虫的名字,甚至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年龄。学校的生活课上,小香成了当之无愧的“小昆虫学家”和“小英雄”。

实际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社会科学的兴趣。

今年暑假期间,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让正在读小学6年级的儿子负责准备一周的午饭,而且还要负责采购。佑雁事先规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钱,并要求儿子只购买“国产食材”。

结果,佑雁的儿子在采购中发现,国产食品和进口食品价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帮助下,佑雁的儿子就此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了不少进出口贸易知识。

学习给爸爸写信

日本父母还十分注意培养与孩子的互信关系,并通过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大石寿美惠的大女儿明子,今年只有8岁,但她的书面表达能力却十分惊人,原因是她从幼儿园时起就开始记“亲子日记”。幼儿早教

大石说:“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纯属无心插柳。当初让她记日记,只是为了让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亲每次都用红色的笔给明子写回信。”

大石说,一开始,明子只会写诸如“爸爸不要再抽烟啦”这样很简单的句子。但久而久之,明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时,就能给爸爸写满满一张纸的信了。明子和爸爸近两年的“亲子日记”,竟有14本之多。早期教育

大石说,她的两个女儿“性格各异,应该因材施教,但都要100%地投入”。的确,正如日本知名教育学者、作家亲野智所言:“父母的投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本网站小编总结 :在日本家长们主要是崇尚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而是不是向我们这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小孩子,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容易长大的,可以让孩子成一个有能力的人,家长应该多多的注意一下。

扩展阅读

日本如何培养孩子坚强意志?


到了日本,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日本的家庭还是社会,都从小就培养子女自主、自立的精神。这一点在日本的学校教育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日本人有一种特殊的耐寒训练,中小学生冬天的校服依旧和夏天一样,一律短裤短裙。虽然光着两条小腿,但学生们仍然活跃在操场上,参加各种课间活动。从他们的脸上看,一点也不觉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场雪,父母都会带着儿女到户外洗冷水浴。当然,这与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将身体淋湿就行了。

时至今日,日本教育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让孩子们背着统一样式的书包、过马路排着整齐的队伍、冬季穿短裤短裙、雪中进行冷水浴……这些看上去是一件件小事,却对他们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一直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个刚刚学会举步走路的幼儿,也要背上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别人问为什么,父母回答道:“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盆子洗碗、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来挣得自己的学费。

为培养孩子意志力,日本一所学校甚至别出心裁,给小学生们吃“忆苦饭”。虽然孩子面对在当年艰苦岁月里大人们食用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3天,但校方、老师、在场的父母毫不动摇,决不迁就。到了第4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终于咽下了这顿特别的饭菜,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培养孩子坚强品质的方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仍然对孩子的坚强品质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日本人如何看待孩子扫厕所


要不要让孩子扫厕所?扫厕所是一种处罚,还是一种学习?对这个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家长的看法都不同,许多家长舍不得孩子扫厕所,出钱外包给清洁人员来打扫;也有家长认为,扫厕所可是一堂宝贵的生活教育,透过扫厕所的体验,能让孩子学会为他人服务,在使用上也会更珍惜,其中以日本人最重视“厕所学习”。

如同一般家庭的扫除工作有分日常扫除与大扫除,日本的“学校厕所研究会”在组织学生的日常扫除之外,还会定期安排更加周全的扫除工作,委托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特殊扫除工作。日本的“学校厕所研究会”由日本几家建材公司联手成立于1996年。成立的原因据说是,一般人家里或公共场所,多半注重厕所的改善,但公立学校的厕所,常被取笑是“脏、臭、暗、可怕、坏掉”的地方,使得许多孩子时常忍住便意,对健康与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日本学校常被作为灾难时的紧急住所,等于是灾民24小时的生活空间,如果遭遇灾难后,还要和烂厕所“朝夕相处”,岂非雪上加霜?因此不能轻忽大意、随便扫扫。

大人孩子齐上阵

扫厕所既是学校的重点工程,就不能马虎应对。日本学校会安排学生定期扫除,保持学校厕所最基本的清洁。更进阶的扫除工作,如取出固着的污垢和黄渍等,还会发动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频率基本维持在一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或者一学期一次都可以,只要维持地够干净就行。需要大人们帮忙的进阶扫除工作,不一定限于教职员,还可作为社区交流的一环,征集学生家长和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来参与,一起大手帮小手,和小朋友快乐地扫厕所。大体上,工作分配的原则为,小朋友负责低的地方,大人负责高的或危险的地方,各自使用适当的扫除工具、用品与清洁剂,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学校还会帮助联系附近的厕所清洁员,请教适当的建议。

扫厕所也得够专业

日本学校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洗厕工具,包括菜瓜布、陶瓷专用研磨剂与清洁剂,另外考虑到学生的身高,学校多配备了长柄型的工具,增加扫除范围,而在芳香剂、杀菌剂、防腐剂等清洁用品方面,也选择了对人体无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品项。分配到不同任务的孩子得选择对应的工具。小便斗、马桶、洗手台等的金属及其与陶瓷的连接部分,很容易生成或黑或黄的污渍,需要用菜瓜布沾清洁剂擦拭,或者用竹板、起子等工具磋磨,在狭隘处还得加强力道,才能让污垢脱落。小便斗底部的止臭盖(常为陶制或合成树脂制),很容易附着尿垢或污垢,每个月用刷子刷过一次是很重要的保养工作,放着不管会形成厕所臭气的来源……

来帮手的大人也不能瞎帮一气。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高处的清洁,如气窗、位于高处的窗户、照明灯等都是大人们的任务。站在梯子上,接过站在地下的孩子递上来的刷子和抹布,壁砖有高的地方积了灰尘,在擦拭之后,还得再用纸巾,把墙面剩余的水分彻底吸干。整个过程都是大手加小手的协作。

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出马

日常扫除与定期扫除,难度仅限于学生或业余人士自己能做到的程度,但也有非得专家出马的时候,即“特殊扫除”,主要涵盖消灭恶臭的源头、消除顽垢、修复漏水,而不仅限于表面的干净漂亮。

专业人士的到来,除了进行“特殊扫除”,还得改善厕所环境,例如使用芳香剂解决厕所的恶臭方面,且一定要找出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发生都要搞清楚,如果源头是便器周围的尿液等,已经用了市面上的清洁剂还是无法去除,就得用各厂商的尿石除去剂,搭配专业的扫除方式来解决。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开放的,有的班级甚至带着学生到现场参观工作,学习怎么让厕所环境变得更好。

定期扫除与特殊扫除的人文意义

从定期扫除中大人与小孩不同的分工,到各个分工中清楚明确的做事方法,隐然可见一个工作分配合理、各司其职的健康社会。这不是一个弱者负担大、强者负担小的病态社会,学生们可以通过一线了解,认识到组织中的工作伦理,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协作。而就“特殊扫除”而言,专业人士经常会打出“和过往的扫除工作不同”的招牌吸引客户——学校,目的就是维护和突显其工作的专业性,无形中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上各个行业各有其专业性,社会中分工合作的任何环节都值得尊敬。道在屎溺、厕所有理,日本学校厕所研究会,又一次给我们重要的生活教育。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


日本电视中有两项经常性的比赛。一项是让一个母亲给4岁的孩子3000日元,让孩子一个人进入商业街,去寻找和购买三样指定的物品,并限时三分钟返回。这对一个幼儿的智力、语言和勇气是极大的挑战。孩子不仅要记住母亲要他采购的三样东西,而且还要同各种商店店员及行人打交道。

另一项是让一个6岁的儿童自己去10公里外的一个亲戚家,母亲则化妆成一个陌生人看着这个孩子如何找路人指路,如何干渴难耐,如何疲惫不堪。悄悄跟随的母亲每每心疼得流下泪来,但决不会帮孩子一把。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当寒冬来的时候,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发给每位家长一份表格。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填在表格上,并盖章表示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孩子持表格到校,由班主任检验盖章,这才参加晨跑。(52探索的博客)

日本孩子如何将沙子改造为创意学习工具


在日本,针对孩子的免费公园遍布各地,即使再简陋也少不了这四样游具:沙堆、滑梯、单杠和秋千。孩子们想要痛快玩耍的时候会先奔向滑梯或秋千,想要安静的时候就会选择沙堆。 幼儿园里也一定有沙堆,老师除了教育孩子们在玩耍时绝对不可以扬沙、工具用完以后要及时收拾,此外就任由孩子们自由的玩耍。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看到她们和同伴们一起在沙堆上忙碌,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热闹的蚁群。

不到3岁的小孩子拿着小水桶跌跌撞撞去取水,孩子们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研究泥和水的比例,做出圆滚滚的沙球,堆出各种形状,挖出陷阱,用不同形状的塑料玩具做成各种造型……

即使把制服和鞋子弄得脏兮兮,妈妈们也不会生气。孩子们对手中沙子的专注和热爱,丝毫不亚于艺术家对其作品的热情。我家孩子每次都要求我把她们精心制作的沙球带回家,这可难住了我,只得给沙球拍了照,老师又出来带她们去把沙球藏到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这才高高兴兴地跟着我回家。

孩子天生爱玩沙土,我以前的家附近没有公园,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去这么重要的乐趣,邻居爷爷奶奶中有的给孙子买来专用的沙子,有的从河边运来沙子送给孙子,家里的塑料容器和洗衣粉用的勺子都成了玩沙子的最好工具。

他们还向我传授经验,说海里的沙子有盐分,要洗过以后再给孩子玩。后来偶尔看到现在日本天皇夫妇的育儿方法,其中提到了他们送给皇太子1岁生日的礼物,就是天皇夫妇在铺有草坪的院子里亲自用铁锨挖的一个50厘米左右的沙堆。这个沙堆还被铺上塑料席子,作为皇太子的小游泳池使用。

日本的孩子还能在大人的允许下放肆地玩泥。我以前住的地方周围有很多水田,当地农民每年夏天都给孩子们提供一次痛快玩泥的机会,孩子们只穿着最少的衣服,忘情地在泥里滚啊跑啊。

有些幼儿园和保育所还会给孩子们玩泥的机会。上次老公去冲绳参观某保育所的时候,正赶上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泥里痛快淋漓地玩耍,之后挨个去冲凉水澡,洗净身体和头发再换上干净衣服。在这样丰富的自然环境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一定是很健康的。

有鉴于此,我经常带孩子去海边,和孩子一起感受沙子带来的乐趣。和孩子试着认真地用沙子建筑一个造型,把没有形状的沙子塑成形状的过程是很需要想象力的,每次都是孩子教我玩,我反而成了打下手的,帮忙运运沙子,递递工具。

日本还有专门的沙雕比赛,吸引优秀的沙雕艺术家们在沙滩上安营扎寨,精心制作他们的作品。艺术家们的创意题材十分自由,既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有实际存在的城堡等自然建筑,沙雕本来就是最需要发挥想象力的艺术。每一幅作品下都有这样一个标牌,介绍作品及其作家。创作过程和最终成果在偌大的沙滩上尽显无遗,许多爸爸妈妈就把孩子带过来欣赏,和艺术家们交流创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