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让孩子扫厕所?扫厕所是一种处罚,还是一种学习?对这个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家长的看法都不同,许多家长舍不得孩子扫厕所,出钱外包给清洁人员来打扫;也有家长认为,扫厕所可是一堂宝贵的生活教育,透过扫厕所的体验,能让孩子学会为他人服务,在使用上也会更珍惜,其中以日本人最重视“厕所学习”。

如同一般家庭的扫除工作有分日常扫除与大扫除,日本的“学校厕所研究会”在组织学生的日常扫除之外,还会定期安排更加周全的扫除工作,委托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特殊扫除工作。日本的“学校厕所研究会”由日本几家建材公司联手成立于1996年。成立的原因据说是,一般人家里或公共场所,多半注重厕所的改善,但公立学校的厕所,常被取笑是“脏、臭、暗、可怕、坏掉”的地方,使得许多孩子时常忍住便意,对健康与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日本学校常被作为灾难时的紧急住所,等于是灾民24小时的生活空间,如果遭遇灾难后,还要和烂厕所“朝夕相处”,岂非雪上加霜?因此不能轻忽大意、随便扫扫。

大人孩子齐上阵

扫厕所既是学校的重点工程,就不能马虎应对。日本学校会安排学生定期扫除,保持学校厕所最基本的清洁。更进阶的扫除工作,如取出固着的污垢和黄渍等,还会发动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频率基本维持在一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或者一学期一次都可以,只要维持地够干净就行。需要大人们帮忙的进阶扫除工作,不一定限于教职员,还可作为社区交流的一环,征集学生家长和学校附近的社区居民来参与,一起大手帮小手,和小朋友快乐地扫厕所。大体上,工作分配的原则为,小朋友负责低的地方,大人负责高的或危险的地方,各自使用适当的扫除工具、用品与清洁剂,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学校还会帮助联系附近的厕所清洁员,请教适当的建议。

扫厕所也得够专业

日本学校专门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洗厕工具,包括菜瓜布、陶瓷专用研磨剂与清洁剂,另外考虑到学生的身高,学校多配备了长柄型的工具,增加扫除范围,而在芳香剂、杀菌剂、防腐剂等清洁用品方面,也选择了对人体无害,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品项。分配到不同任务的孩子得选择对应的工具。小便斗、马桶、洗手台等的金属及其与陶瓷的连接部分,很容易生成或黑或黄的污渍,需要用菜瓜布沾清洁剂擦拭,或者用竹板、起子等工具磋磨,在狭隘处还得加强力道,才能让污垢脱落。小便斗底部的止臭盖(常为陶制或合成树脂制),很容易附着尿垢或污垢,每个月用刷子刷过一次是很重要的保养工作,放着不管会形成厕所臭气的来源……ZJ09.CoM

来帮手的大人也不能瞎帮一气。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高处的清洁,如气窗、位于高处的窗户、照明灯等都是大人们的任务。站在梯子上,接过站在地下的孩子递上来的刷子和抹布,壁砖有高的地方积了灰尘,在擦拭之后,还得再用纸巾,把墙面剩余的水分彻底吸干。整个过程都是大手加小手的协作。

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出马

日常扫除与定期扫除,难度仅限于学生或业余人士自己能做到的程度,但也有非得专家出马的时候,即“特殊扫除”,主要涵盖消灭恶臭的源头、消除顽垢、修复漏水,而不仅限于表面的干净漂亮。

专业人士的到来,除了进行“特殊扫除”,还得改善厕所环境,例如使用芳香剂解决厕所的恶臭方面,且一定要找出源头,在哪里、为什么发生都要搞清楚,如果源头是便器周围的尿液等,已经用了市面上的清洁剂还是无法去除,就得用各厂商的尿石除去剂,搭配专业的扫除方式来解决。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开放的,有的班级甚至带着学生到现场参观工作,学习怎么让厕所环境变得更好。

定期扫除与特殊扫除的人文意义

从定期扫除中大人与小孩不同的分工,到各个分工中清楚明确的做事方法,隐然可见一个工作分配合理、各司其职的健康社会。这不是一个弱者负担大、强者负担小的病态社会,学生们可以通过一线了解,认识到组织中的工作伦理,并学会与他人进行协作。而就“特殊扫除”而言,专业人士经常会打出“和过往的扫除工作不同”的招牌吸引客户——学校,目的就是维护和突显其工作的专业性,无形中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上各个行业各有其专业性,社会中分工合作的任何环节都值得尊敬。道在屎溺、厕所有理,日本学校厕所研究会,又一次给我们重要的生活教育。

相关推荐

日本如何培养孩子坚强意志?


到了日本,让人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日本的家庭还是社会,都从小就培养子女自主、自立的精神。这一点在日本的学校教育里表现得非常明显。

日本人有一种特殊的耐寒训练,中小学生冬天的校服依旧和夏天一样,一律短裤短裙。虽然光着两条小腿,但学生们仍然活跃在操场上,参加各种课间活动。从他们的脸上看,一点也不觉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场雪,父母都会带着儿女到户外洗冷水浴。当然,这与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将身体淋湿就行了。

时至今日,日本教育界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让孩子们背着统一样式的书包、过马路排着整齐的队伍、冬季穿短裤短裙、雪中进行冷水浴……这些看上去是一件件小事,却对他们意志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父母一直灌输给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个刚刚学会举步走路的幼儿,也要背上一个小包。打开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别人问为什么,父母回答道:“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去外边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盆子洗碗、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来挣得自己的学费。

为培养孩子意志力,日本一所学校甚至别出心裁,给小学生们吃“忆苦饭”。虽然孩子面对在当年艰苦岁月里大人们食用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3天,但校方、老师、在场的父母毫不动摇,决不迁就。到了第4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终于咽下了这顿特别的饭菜,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培养孩子坚强品质的方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残忍,但仍然对孩子的坚强品质的塑造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看待双语教育


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家长如果能在此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

这个时期孩子学习外语不必像成人一样要经过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用双语表达意思。这在成人往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现在,不少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都已注意利用这一时期在教孩子母语的同时,再教孩子一门外语,也说是所谓的双语教育。

应该说这是一种育儿的好方式。但是,还要注意的是,正由于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不确切的语法或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孩子也会“全盘接受”,并可能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所以,如果要教,一定要准确,这应该是双语教育的一项原则。

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只有少数高收费的幼儿园中聘请有“外籍教师”,大多数的双语教育还是由家长和学过外语的教师担任的,不准确也就难免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既学好双语,又掌握准确呢?

有一个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为孩子选一套适合儿童收看的录像教材。最初,家长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将之生活化。比如,要教孩子学习苹果,家长就可以拿一个苹果递给孩子,对孩子说:“给你一个(苹果),这苹果就用外语单词。然后,家长可就此词多方面提问,如(苹果)好吃吗?(苹果)核扔到哪儿呀?等等,如此有意地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效果往往不错。当孩子对教材中某一课的内容不再陌生时,就可以让孩子看电视了。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地边看边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家长就不必再在母语中夹外语单词而是直接用外语短句与孩子交流了。此时,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外语动画片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乐趣。采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可使孩子学习双语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也会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法。

当然,如果连这些条件也不具备,就不必急于让孩子学习双语。

专家解密:如何看待宝宝“性早熟”


我家儿子四岁,上幼儿园中班。表达能力超强,真是超强,我都担心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太早熟了,例如:儿子:妈妈,我在幼儿园听XX的话(一个小女孩)。我问:为什么?儿子:她(那个小女孩)喜欢我。我长大了会跟她结婚的。妈妈:你不是以前说要跟妈妈结婚的吗?儿子:我不跟你结婚了,你都结过婚了。你没结婚怎么会生出来我呢?但动手能力较差,自理能力不强,上课不大专心,特别爱在课堂上讲话。特别粘妈妈,不愿意跟爸爸玩,在家里只要一看不到我,就会叫我,如果叫了三声我还没应他,就会哭。综上所述,问题如下:1、做为爸爸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以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2、上课不专心的孩子我们应如何引导他?3、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父母如何培养他的安全感?

专家说:1、关于亲子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通情达理,同情才能达理。先和宝宝建立舒适的交流状态。另外还要注意到和宝宝交流的表情、语气等等。

2、关于上课不专心,可以和他谈话,了解他不专心、好动的原因。是不是不喜欢这位老师、是不是刚上课前玩的游戏还没有玩完,心里惦记着。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如对老师有意见,也可以把他的意见婉转地对老师谈,改变师生关系;如老是惦记着上课前的游戏,则应该和他讲道理,上课时一定要好好上课,下课后再玩。

3、关于安全感的建立。孩子怎样和妈妈建立起情感和信任关系,安全的依恋呢?

第一,皮肤接触。

即对孩子的拥抱爱抚,孩子一出生后,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是通过触觉,所以母乳喂养的孩子容易和妈妈建立起这种健康的情感,另外就是给孩子做抚触。不能老是给孩子裹的紧紧的,妈妈要光肌肤的抱着孩子,把爱和情感传递给孩子。经常给孩子做按摩。再者是通过语言和持续的关注,及时的给孩子以正确的回应。和孩子说话时要充满爱意的看着孩子,即使很乖不哭不闹的孩子在1,2个月时也要常常拥抱亲吻孩子,告诉孩子你爱他,永远爱他。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就是因为孩子很乖,常常很少抱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长期这样,容易形成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回避。

第二,妈妈们要常用心的去体会孩子,观察孩子,了解了孩子后,就能及时的给孩子正确的回应。

心理学家也发现证实了及时和正确给孩子回应的人最容易和孩子建立起依恋。不会说话的孩子用哭来表达他的需求,但是哭声背后是有不同的原因的。妈妈要能懂得辨别孩子的哭声,饿了给孩子喂奶,无聊了陪孩子玩。孩子也就能建立起对妈妈的依赖。

第三,常常逗孩子玩和笑也是母子亲情建立的重要方式。

做各种游戏逗孩子笑。3个月的孩子就应该常常笑出声。

第四,表达对孩子的爱。

抱孩子四处走动认物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到新的环境时,即使孩子很专注的看周围,也要常和孩子进行目光交流。更要经常看着孩子在心里告诉他你有多爱他。再小的婴儿也懂得爱需要爱,妈妈要常常能感觉到非常爱孩子,舍不得离开他一小会儿。照顾他给他喂奶都是一种幸福,真正觉得孩子特别可爱。不是在孩子生病时心疼才是爱,这种爱意是每个善良的人都会感觉到的,如果只有这时才感觉到,那妈妈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就有问题了。而且爱是要表现出来的,妈妈要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爱,常夸宝宝,批评孩子对孩子厌烦不能使宝宝感受到爱。更不能对宝宝说,如果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之类的话。爱孩子是无条件不需回报的。对孩子态度要始终如一,不能在心情好时爱死了,情绪不好时冷淡孩子更不能发泄在孩子身上。

第五,制定规则有规律的生活来帮孩子建立起依恋。

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依恋这个规律需要妈妈帮他建立,言语和行为的不统一都会使孩子矛盾迷惑。家人也不能开玩笑说,妈妈不要宝宝了之类的话。孩子4,5个月或更大后,更离不开妈妈,需要有人陪伴有人一起玩。妈妈和其他亲人们应该很早就让孩子规律的生活。让孩子知道这个规律,大人们做事吃饭,劳动工作时,他要自己玩自己学习。当然前提是大人们要有规律的生活,告诉孩子几点就属于和他一起的时间,大人守承诺,孩子也会自然的接受这个事实,在大人们吃饭时他自己玩,大人们干活时,他也自己玩着等着妈妈结束工作。【】

最近宝宝睡觉时总是要求两腿分开趴在我的胳膊上并且来回摩擦下体,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性早熟啊?她白天从不这样,只是晚上睡觉时才会这样?

专家说:妈妈的着急能理解,但是这种情况,家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及一些干扰行为可能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会提高,让孩子知道这是隐私行为,孩子自然会自己学会控制,如果她需要时间,家长一定不要着急,给她成长的时间。

另外,重复的语言会变成催眠式的暗示,家长最好不要再跟孩子强调不能在某些公共场合有这样的行为,孩子会在潜意识里把这个行为和这些场合联系在一起而禁不住想起。

所以,最好是家长先放轻松,不要给孩子压力,相信孩子,把自控的能力教给孩子,告诉她妈妈相信她不需要这个行为也会很快乐,妈妈知道她需要时间,妈妈相信她,妈妈希望她也能相信自己!【】

最近发现宝宝多了一个动作,凡是抱着他的时候,尤其是哄他睡觉时,就喜欢把手伸到大人胸前摸着。真是好气又好笑!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和外婆抱时发现有这种情况,爸爸抱的时候偶尔也有。已经断奶了。

专家说:这个实在不用大惊小怪,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会有好奇心当熟悉了自己的身体以后他会很好奇大人的身体,所以就会有这样的动作,不用特意纠正和强调,保持平常对待就可以了,也可以问问宝宝“你看什么呢?你找什么呢”有宝藏吗?等等之类的问题,看看孩子如何反应,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孩子的朋友和引导者,而不是以成人的眼光判断孩子的行为的对错,很多行为不用判断对错,而是要学会了解和引导与沟通解决。【】

宝宝常常玩小鸡鸡咋办,是什原因?

专家说:是不是在这之前有家长或老人的一些行为强化了孩子的这个动作呀?比如有的老人会逗宝宝说给某某揪个鸡鸡吃之类的,这样使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您要一点点的去引导宝宝,您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很容易被转移,比如可以让孩子的生活更丰富一些,有时间多陪宝宝玩一些游戏、玩具,让他的手不闲着,或者可以给他读读儿歌等,还可以多带宝宝走出家门,让宝宝多见识一些东西,宝宝的好奇心是很强的,见了许多新东西,他就没有闲暇去做这个动作了。只要及时改正就不会对以后有什么影响的。【】

我家宝宝最近老是摸自己的小鸡鸡,该怎么办?

专家说:孩子摸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是他的权利,不可以为此打骂孩子,也不可以吓唬孩子会得病。因为人天生就会探索,儿童首先探索的是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会在可以摸自己的脚,而不可以摸自己的鸡鸡!

孩子这个年龄摸自己的鸡鸡是在探索生殖器的感觉。【】

宝宝睡觉后小鸡鸡总是硬着的,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说:男孩在婴儿的时期就可以有勃起(阴茎变硬),这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自己说痛,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想表达阴茎的变化,用了“痛”,但并不表示真的“痛”;二是阴茎的龟头处有无红肿的表现,如果有,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到医院检查治疗。

儿子今年6岁,晚上做爱被孩子看见怎么办?

专家说:做爱最好不要让孩子看见,因为她对于这种行为还很不理解,会因为好奇而产生许多幻想。已经被孩子撞见了一回,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绝对不会对这位六岁多的孩子有心理影响,你放心好了,但这种情况不能有多次。孩子对于父母的性行为问题,我想讲几点:1、6岁以上的孩子对性可能有一点矇眬的概念,父母做爱要回避。2、做爱时一定要单独、锁门。如果和孩子睡一个屋,一定要确知孩子是睡着了再行动。3、孩子问时,不要主动去解释。4、如果孩子以为你们是在打架,因而很害怕,应该乘机解释你们不是在打架,而是友好,到此为止,让他不去害怕。5、切忌解释过多,愈解释就愈深,孩子就愈不懂,也就会更多地问,反而愈说愈糊涂。6、由于文化传统的习惯,父母亲过分亲昵的行为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免得因为不理解而有问题。【】

如何看待宝宝的“性动作”


孩子的性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长的盲区,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性教育,因此平时很有可能会采取一些错误的方法,以下就让我们来正确的认识下如何看待宝宝的“性动作”吧!

“哎呀,这孩子怎么没事就喜欢来摸妈妈的乳房啊!男生不好这么色吧!”“真晕!一不注意就把我的裙子给掀开了,有时还跑去掀别人的裙子,弄得我好尴尬!”2岁左右的宝宝常会出现喜欢摸妈妈的大腿、摸妈妈的乳房等动作,其实这些“性动作”是宝宝的大脑在告诉我们:他的“性意识成长关键期”到了!如果在这段时期,家长肤浅地把孩子成长的“性动作”贴上“耍流氓、好色”的标签,或用“打手”来制止,则会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则会造成性别扭曲或易性癖(同性恋)。早教网

性文化不等于性!

0-3岁是培养性别认同和性角色认同的重要阶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幼儿期,它凝聚成为潜意识的主要成分,并打下以后一切性的发展的基础和方向。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通过跟家庭成员的互动来探索和认知性别及性角色的。父母是孩子性启蒙教育最好的老师,在这个时期能从父母处得到“性帮助”和“性体验”,孩子的性心理则会在健康中成长和发育。而由于现在关于传播“两性方面”信息的媒介多、量也大,所以从小接受健康的性启蒙教育则尤为重要。年轻的家长们更需要跟孩子一起来学“性”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幼儿性发展中出现的敏感行为,避免让幼儿在性发展的过程中心灵受到伤害或扭曲,当今社会同性恋人数的增多已经在警示我们要重视“性取向”的心理扭曲。

“性意识成长关键期”的幼儿获得性满足的途径大体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自体享乐,以获得快感。即在自己身上寻找性对象,如吸吮大拇指、触摸小鸡鸡(阴茎)或阴唇、喜欢被人抚摸身体、有的甚至会夹紧大腿进行摩擦或跨坐在椅子扶手上来回移动等等。

第二种是通过探索他人身体以获得快感。如摸玩并亲吻妈妈的乳房、看见光滑的大腿会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摸、开始关注他人的身体(老想跟着爸爸、妈妈上厕所,对妈妈的内衣产生兴趣)等等。这些敏感行为都属于幼儿在经历“性意识成长关键期”中对性器官、性别的探索行为,简称“性动作”。但“掀裙子”不属于性动作的范畴,宝宝之所以对掀裙子感兴趣,主要是对裙子的结构好奇,而不是对裙子里的身体部位好奇,这也是为什么大多孩子都喜欢在妈妈的裙子里玩藏猫猫游戏的原因。

因此每一个性动作背后都有产生动机的性心理:

1.对母亲的依恋产生对女性特征的探索;

2.认知能力的发展开始产生对性别特征的初级探索;

3.无意识的接触带来快感后,发展为有意识。就是孩子在小便时,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性器官;而在无意识的触碰时,发现它(小鸡鸡)会变硬,还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快感;女孩则发现摸摸自己尿尿的地方会有特殊的感觉,正因为这些感觉便引起了宝宝对性的兴趣和好奇。早期教育

总而言之,这些性动作跟成长有关,跟“好色”无关,而这个“性”确切地说是“性别”,所以,切勿以成人的标准来给孩子贴标签!

本网站小编总结:对于小孩子,家长们勿要早早的给孩子贴上一些“色狼”“不要脸”等等损害宝宝人格的标签,其实许多的时候家长们都误解了孩子,但愿以上的文章可以使家长们清楚的了解性教育的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