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父母不经意的谎言也许孩子们就会当真,因此许多的时候父母们的谎话反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那些谎是不应该说的吧!

变撒谎为讲故事

2岁的彤彤特别喜欢吃糖,看见棒棒糖问是什么,奶奶干脆告诉孙女:“那不是糖,是小锤子。”

这些谎言说着省事,无形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对事情的判断能力。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说一些谎言,但这些谎言首先要科学,其次要编些美丽的故事让孩子易于接受。类似于“棒棒糖是锤子”这种不科学的谎言是不能说的。

为了制止彤彤吃糖,奶奶可以讲个故事,“从前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漂亮的兔子,特别喜欢吃糖,吃了一个又一个,吃了一个又一个,哎哟哟,它叫了起来,原来啊,它的牙齿都没了……”

孩子天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在故事中把道理告诉他们是最好的,不要以为孩子小不能理解。早教网

这些谎不能说

家长对孩子撒谎大部分都是为了图省事,觉得谎言比讲道理更能有效、迅速地抑制孩子的一些想法、要求。教育不能省事,有些谎言不能说。以下三种谎言,无论是在孩子的情感上,还是认知上,都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1。情感型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哭得厉害,家长不应该心烦意乱随口就说:“你再哭,再哭,妈妈不要你了。”孩子会真的以为妈妈不想要他了。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2。吓唬型的谎言不能说

晚上9点了,可是宝宝还不睡觉。家长说:“赶快睡,再不睡,大鬼小鬼就来找你了。”此时,给孩子读几个故事可能比谎言来得更有效。

3。不科学的谎言不能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不知道,查好了资料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告诉孩子一些不科学的知识。

本网站小编总结:很多的时候父母不经意的谎言就会影响到孩子,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有的一些谎言是不可随便乱说的,希望家长们平时都能够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zj09.com小编推荐

别随意给孩子扣上“多动”


据统计,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2~10%,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患儿的智能接近正常或完全正常,但有不同程度的学习、行为、性格方面的异常。他们不仅自己坐立不安,调皮捣蛋,学习散漫,而且还妨碍同学,难为老师……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多动症与顽皮的差异?

小松的“多动症”?

自打小松入学后,妈妈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已念小学二年级的小松由于出现不写作业、上课打磕睡、成绩下降的情况,而被怀疑患有儿童多动症。

活泼好动又合群的小松自幼爱看课外读物、喜欢小动物,深得长辈的“宠爱”。还在幼儿园时,身为小小故事员和小红星艺术团演员的小松就获得不少的“特权”,老师经常把他喜欢的玩具发给他,将他爱吃的食品多分一点给他,他不爱在教室里玩,就让他到户外玩沙……

一年级入小学,开始因为他积极举手发言、朗读和背诵课文好,而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半个月后,他除了在看小人书、看电视、玩拼图游戏、下棋时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外,上课则出现与同桌讲话、做小动作,甚至当老师板书时,随便下座位到教室外去玩的状况。可看似不专心的小松却对课堂上的提问,大多数都能正确回答。好玩的小松平日放学总是先玩爽了才回家匆匆忙忙做作业,甚至要父母把他找回家才做作业。

在对小松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医生认为:小松意识清晰,主动接触好,口齿伶俐,问答切题,反应快,计算正确,知识面广。思维情感和感知觉无异常,整个30分钟就诊过程注意力集中,没有出现随便下座位走动的现象。韦氏智测结果智商为122,脑电图也正常。拿着医生的诊断书,小林夫妇一脸茫然:小松到底有没有多动症?

顽皮并不完全是“多动”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杜亚松教授认为: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不应随意给正常顽皮儿童戴上“儿童多动症”的帽子。

多动症儿童具有多动、冲动和注意力集中困难3大主要症状,他们的活动常无目的性,有始无终,杂乱无章,动作笨拙,自我控制力极差;行为冲动,不分场合,不顾后果;应该集中注意力的场合无法保持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即使是对有兴趣的活动也是如此。

而顽皮儿童虽然贪玩、调皮,但有好奇心、上进心;虽有注意力分散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仍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尤其是对感兴趣的事,更是专心致志;动作协调灵活,反应敏捷;喜欢文体活动,且能遵守规则;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能听从老师父母的教育。因此,如果注意因材施教,合理教育,那么他们虽然顽皮,但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他们比安静听话的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法

杜教授认为,形成儿童顽皮好动的原因有多种,故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心理干预。

原因1:气质因素

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气质,气质不同表现不同,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的气质类型,有助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关键词:因材施教

由于气质差异而引起的好动,父母、老师虽不应强求他在上课时一动不动,但要有意识地训练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他的耐心。应使他认识到他的不规范行为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所以要努力克制。但课余时间,要鼓励他多参加游戏活动,将多余的能量释放出来。

原因2:入学前准备不充分

孩子入学前后,生活有了重大变化,入学前的孩子主要的活动是游戏,而入学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班、队、学校的集体活动。入学前缺乏严格的集体生活和遵守纪律的锻炼,入学后要适应集体生活,遵守纪律。因此入学准备不充分,就会造成儿童入学过渡时的困难,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心理干预关键词:补上入学前准备

培养时间观念,按时作息;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如自己整理书包,随天气冷热自己增减衣帽;懂得交通规则,自己过马路;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要求有始有终,按时完成任务,以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学会尊重小朋友,尊重老师,与同伴发生纠纷时,启发他们自己分清是非,以培养他们是非判断、礼貌待人的能力。

原因3:教育因素

天真活泼的孩子往往惹人喜爱,一些小问题也容易被人忽略或原谅,但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再进行纠正就比较困难,如果父母教育意见不统一,就更难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当教育困难时,父母、老师又常怀疑他们患有多动症,要求药物治疗,于是一个“多动症儿童”被制造出来了。解决问题的责任交给了医生,父母、老师和孩子本身的能动性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可能越变越复杂了。

妈妈那时欺骗了你


妈妈们也许都对孩子说过善意的谎言,但也许这只是为了让宝宝不那么伤心或沮丧。宝宝的好性格要从小培养,下面我们来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

妈妈得承认,当时,真的骗过你,有时是为了让你不任性地哭闹,有时是为了让你开心地笑,有时是为了让我们相处得更好。如果以爱为名义的欺骗,宝贝,是不是你都可以原谅我?

妈妈没有走路去看你

——宝琳妈妈

还是在你1岁半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太忙,没法照顾好你,只能让奶奶接你回老家住一段时间。这是我们第一次分开,一想到要和你离别,妈妈的心里真的很难过。你被奶奶接走的那一天,我躲在房里悄悄哭了,最担心的还是到了夜晚,你缠着奶奶找妈妈怎么办。

果然,到了夜晚,已经11点了,你哭得让奶奶没辙,只好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在电话里能够安慰你。可是,你一直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不管我怎么说,你仍在沙发上抱着电话不肯去睡。妈妈在电话里已哭成泪人,我向你许诺,妈妈马上就出发去接你,不过天太晚没车,妈妈只能走路来。听了这句话,你才放下电话,让奶奶抱着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在你回奶奶家的3个月时间里,每次在电话里,你都要问妈妈走到哪里了?你知道妈妈正在接你回去的路上,你不再每晚哭闹着找妈妈,你乖乖地吃饭,去和新的小伙伴玩。奶奶每次向我说起你越来越乖时,妈妈却还是觉得有些伤心,宝贝,你那么相信妈妈的谎言,而我却以爱的名义欺骗了你。

妈妈想了很多办法结束工作,提前去接你回家了,快到家之前,我打了电话告诉你,妈妈终于走过来了,你马上就能看到妈妈了。你马上就跑到门外等着,一看到我出现,就摇摇晃晃地扑向了我怀里。妈妈让骗局有了快乐的收尾,可是,妈妈以后再也不会去骗你了,因为,那真让妈妈内疚,也让你尝了3个月等待的滋味。

小鱼儿没有去天堂

——小羊妈妈

当你早上起床后,发现你养的小鱼儿不见了时,你蹲在鱼缸旁边开始哭,吵着要小鱼。妈妈知道你把它当小鲤鱼泡泡,同它做好朋友,陪着它玩,给它换水,喂食物,可是它却死了。好朋友不见了,你一定会很伤心。妈妈怎么能随意说一句,小鱼儿死了,重新买一条就是了。妈妈不愿意你小小年纪就尝到和好朋友生离死别的滋味,哪怕它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儿。

于是,我骗你,昨天晚上,小鱼儿游啊游,游到天堂去了,那里有许多它的朋友,也许要很长时间它才会回来。你止住泪水,问我,天堂里有水吗?有它喜欢的鱼食吗?我很肯定地告诉你,一定会有的。

“小鱼儿去了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就成了你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当隔壁的小哥哥很认真地告诉你,你妈妈是在骗你,去天堂就代表死了,可能早就被你妈妈扔垃圾桶里去了。你回家问我时,小鱼儿是不是真去了天堂。还是被扔到了垃圾桶里。如果真的被扔进垃圾桶里,它太可怜了。看着你严肃的小脸蛋,妈妈决定带你去看小鱼儿去天堂的地方,我把你带到小花园,在一株花丛下,我指着那里,告诉你,小鱼儿是从这里去天堂的。也许妈妈再一次骗了你,可是,妈妈想,在你年幼的生命里,学会接受美好的别离。

牛奶没被小魔仙喝掉

——果果妈妈

已经是第四天了,你怎么也不肯再喝牛奶,原因很简单,妈妈曾骗你,你的牛奶被小魔仙喝掉了。现在,妈妈还是勇敢地向你承认错误吧,妈妈真的骗了你。那天我带你去吃过鸡腿汉堡后,你回来又吵着喝牛奶,妈妈担心你肠胃受不了,只好骗你牛奶被小魔仙喝掉了。小魔仙是你最喜欢的动画里的人物,你那天很高兴小魔仙能来我们家喝牛奶,所以很乖地没再吵着喝牛奶,妈妈也松了口气,还为自己的想像力有点得意呢。

可是,第二天,你却再也不肯喝牛奶了,你不断地问我,小魔仙还会什么时候来我们家,他如果再来,会给你带礼物吗?你说要把牛奶留给小魔仙喝,你不断地问我关于小魔仙的问题,而妈妈不知道是该继续骗你还是要对你讲实话,这是妈妈没想到的难题,也不知道怎么去说服你喝牛奶,原来,骗小孩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好吧,妈妈还是准备很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小魔仙并没来我们家,是妈妈骗了你。你很失望地哭了,妈妈这次好好解释了为什么那天不让你喝牛奶的原因,你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你很快就原谅了妈妈,又开始喝你爱喝的牛奶,妈妈也决定,也许以后告诉你实情比要骗你要更好。

那场没有你的旅行

——雯雯妈

妈妈好不容易争取到一次免费旅行的机会,心里很高兴,但让我为难的是,到时怎么跟你说再见,怎么让你在没有妈妈在身边的几天,让你不会哭着找妈妈。每天,妈妈去上班时,你总会依依不舍地和妈妈告别,以前你曾试过用嚎啕大哭来阻止妈妈上班,可是没有一次得逞,你也终于知道,妈妈每天必须上班。说过再见后,你就会开始玩自己的玩具,和外婆一起度过一天。这次旅行,我只能骗你妈妈的工作需要好几天才能做完,到时可能回不了家。

妈妈郑重其事地和你说起这件事时,你嘟着小嘴巴,眼泪又满满地在你眼眶里盛着,每次妈妈认真地和你谈事时,你都会这样,或许小小的你也知道任性哭闹已经无济于事,只能默默接受。妈妈真高兴你没有马上无理哭闹,而你懂事的模样又叫妈妈心酸。妈妈以前和你说过太多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妈妈因为工作离家三天,你虽然难过,还是勇敢地接受了。

去旅行的3天里,妈妈也忍住了没打电话给你,妈妈怕你在电话里哭,也怕自己会哭,在旅途中,我曾遇过和你年纪相仿的宝宝,他们的爸爸妈妈带着她一起旅行,这让我更想你。

旅行很愉快,可是却要骗你才能成行,这是旅行唯一不够完美的地方,下次旅行,我一定要带上你,那次旅行小骗局,让我们都忘了,好吗?

TIPS

1.不要骗孩子,“骗孩子”虽然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获得你想达到的目的,但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2.如果因为骗宝宝出现不良后果,要找机会对宝宝解释前因后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早纠正。

编辑/lulu

当父母教育孩子时不可有的四种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因为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就注定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学校交给的是知识和理论,实践中父母才是孩子的标杆。儿童学习和模仿父母是天性之一,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我们的行为以及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威胁

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收买

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

3.保证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作保证。父母也不要保证以证明自己的话可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

4.讽刺

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的方法,当然在人们的认识中也有误区。有的家长初为父母,还没有做好教育孩子的准备,所以要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来避免在教育中出现错误,之后可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摸索出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法。

用孩子的方式和他阅读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读心理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这主要表现为: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材料,而幼儿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成人阅读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幼儿阅读则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成人阅读的目的是从材料中获得有用东西,而幼儿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成人在阅读过程中,材料的内容不断地变化,而幼儿更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已经熟悉了的内容;成人喜欢阅读能够对自己发展有启发作用的读物,而幼儿喜欢具有人性化、拟人化的童话故事。

您知道了幼儿与成人的阅读差异后,在给孩子挑选读物的时候,心里是不是有了底?

一、帮助孩子挑选读物

给孩子挑选幼儿读物的诀窍就是满足孩子的阅读心理,您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挑选孩子爱看的读物

孩子常常会对读物有自己的要求,他们的需要一般也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里放的“天线宝宝”,那么他在书店里看到“天线宝宝”的书,也会因为喜欢而缠着父母买。只要这类读物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年龄段,您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

2.选购能让孩子学到某方面能力的读物

不少父母对孩子的阅读是有要求的。如果您想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能够培养这种能力的书,教孩子阅读,让他们从中受益。

例如,3岁左右的孩子常对顺口的句子感兴趣,您也想培养孩子的口头语言能力,那就不妨选择一些诗词、儿歌来让孩子阅读。

3.购买画面生动的读物

现在市场上的幼儿读物琳琅满目,在挑选的时候,您要翻阅读物的画面和内容是否生动、活泼,特别是色彩和画面的印刷要清晰、真实。读物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那些夸张、奇特、拟人化、趣味性的读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4.选择能让孩子建立科学观念的读物

为孩子选择内容科学的读物,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起关于周围世界的科学观念。这些科学观念包括:

①科学的生活常识。如根据地域的不同特点,北方的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冬天为什么下雪?”;南方的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阅读明白“夏天为什么雨水多?”

②科学的道德观念。如见到长辈要问好;别人帮助自己要说谢谢,等等。

③科学的生活习惯。如饭前要洗手;吃饭不要说笑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画册、小故事中体现,对孩子来说,除了阅读的乐趣,还能从这些读物中学到许多生活常识。

二、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

幼儿的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您不妨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可大有裨益。

1.提问阅读法

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如读《小红帽》时,边读边给孩子指,这就是小红帽,这是小红帽提的蓝子,这是大灰狼。然后,每翻一页书,让孩子指出画面中出现了什么人物。

2.角色扮演法

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

如读《小红帽》这篇故事时,孩子可以扮演小红帽,妈妈扮演妈妈和奶奶;爸爸则扮演大灰狼。然后根据画面上出现的角色,每个人说出各自角色所说的话。

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

3.重复阅读法

有些材料的阅读,如儿歌,诗词,经典故事等,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父母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其实是背)出相关的内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主要是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即我也能读书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孩子正确“读”了书中的内容,父母应及时鼓掌给予表扬。

4.想象阅读法

当父母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

例如,在读《白雪公主》这篇故事时,最后的结尾是“王子与白雪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而王后变得非常丑陋”。这时可以让孩子从两个方面展开想象。一是让孩子想象王子和白雪公主是如何幸福地生活着;二是让孩子想象王后变丑陋后的生活,并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想象阅读法是培养孩子创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比思维更重要。”

孩子的自然观察能力不可少


神奇的大自然中有着许多的奥妙知识,但是随着我国电子产品的越来越丰富,许多的孩子平时接触都喜欢玩电子产品,从而走近大自然的机会就比较的少了,以下就来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身然观察力吧!

自然观察智能使宝宝变得聪明伶俐

宝宝是自然之子,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对宝宝来说都是新颖的、好奇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直至整个幼年,宝宝都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大自然,从中发展的就是自然观察智能。这是以一种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或非生命形式为特殊观察对象的智能,主要指敏感地分辨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能力,探索和把握自然物的内在规律以及对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它在发明家(如爱迪生)、生物学家(如达尔文)、物理学家(如牛顿)、化学家、地理学家、博物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以及园林园艺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最初,人类靠这种能力从大自然中获得了生存资源,现在,人类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水平更高了,这促进人与自然之间走向更加和谐的关系。宝宝是人类之子,他的自然观察智能对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然观察智能使宝宝的眼睛更加善于捕捉,双手更加善于探索,心灵更加善于感悟,思维更加善于创新,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使宝宝成为聪明伶俐的自然观察爱好者。

培养宝宝自然观察智能的方法

调动宝宝的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成人的观察主要是用眼睛去观看,但是观察的含义远不止这一点,应该理解为用眼、耳、鼻、舌、手、脚等全身多种感官去看、听、嗅、尝、操作周围的事物,对于宝宝尤其如此。宝宝刚出生的时候,主要靠嘴巴观察自然,所以宝宝喜欢抓着物品就往嘴里塞,从中感知事物的软硬、酸甜等特性。家长不要责怪宝宝不讲卫生,而是为宝宝的嘴巴探索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如果有些东西比较脏,家长就温和地给他讲道理,并引导他用手捏一捏或团一团,用脚踩一踩或踢一踢等其他身体方式,满足宝宝渴望观察了解自然的需要。早教网

为宝宝提供适当的观察工具。

直接用身体器官观察大自然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发明了放大镜和望远镜以扩大眼睛的功能,发明听诊器以扩大耳朵的功能,发明遥控器和各种容器以扩展手的功能,发明车轮和各种交通工具以扩展脚的功能。可见,在适当的时候,家长为宝宝提供适当的观察工具,才能更好地支持和鼓励宝宝的观察欲望。例如,当宝宝观察水池中的鱼,想近距离地看鱼又够不着鱼的时候,家长可以拿来小渔网帮助宝宝,观察结束以后引导宝宝说:“谢谢小渔网,是你帮助了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宝宝认识到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工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宝宝对于大自然是人类朋友的感恩之心。

广泛地浏览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

人类的观察分为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两种,有意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周围环境、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三岁前的宝宝还不易做到这一点,他以无意观察为主,笼统地感知周围事物是什么或者怎么样,但这些感性认识的积累对他以后形成逻辑思维水平比较高的自然观察智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家长不但要带宝宝了解高速公路、高楼大厦和汽车飞机,还要了解乡间小路、村落农舍和溪流泉水。不要以为宝宝记不住或者不懂事,观察是思维的窗户,他的眼界有多宽,体验有多深,以后他的思维空间就有多大。

根据资源的不同使观察有所侧重。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值得观察的,但是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方便观察的大自然资源和方便父母指导的自然知识是有限的,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资源的不同使观察有所侧重。如果附近有花园,就挖掘植物的观察智能价值,如果附近有动物园,就挖掘动物的观察智能价值。林奈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被誉为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与有所侧重的早期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林奈的父亲对园艺非常爱好,这对林奈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从父亲那里知道了很多植物,并采集植物标本,他的植物观察智能得到深度开发,最终促进他在植物学研究中取得巨大的成绩。

提高“破烂和垃圾”的智能发展价值。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宝宝把石子、树枝、树叶、木棍、盒子、瓶子等“破烂和垃圾”当成宝物,堆积在家里,乱糟糟的,让爱整洁的家长看着就窝心。实际上,宝宝并不是在添乱,关键是家长要帮助宝宝变废为宝,并养成玩后收拾的好习惯。如果在盒子上面挖两个门,再在盒子下面安装四个瓶盖做成的车轮,那么家长和宝宝就一起对盒子这种自然物进行了智能加工,并摆在显眼的位置展示出来,一段时间之后,自制汽车变脏了,就与宝宝商量是否要撤下来?如果舍不得的话,是否可以重新做一个干净的汽车调换它?如果宝宝用石子摆成各种图形,不方便保存,家长可以用相机拍下来,作为宝宝的作品收藏起来。这样,这些零散的自然物就发挥了更大的智能开发价值。早期教育

让宝宝充分享受他能驾驭的自然观察对象。

宝宝的年龄幼小,纵然他对世间万物都有兴趣,但是他能充分驾驭的观察对象还是有限的,这些可能是大部分家长曾经享受过的自然物,我们要让宝宝充分体验其中的观察乐趣。一类是水、土、沙、泥等无固定形状的自然材料,宝宝可以用眼、手、脚和身体去自由操纵,极大地激发他的探索欲望;一类是天空、云彩、风、雨、雪、阴、晴等宏观自然现象,他虽然不可操作,但是大自然的力量使他的各种感官能够得到充分的体验,家长可以再加强主动引导,让他有意识地观察和感受;还有一类是蚂蚁、昆虫、小鸟、小鸡等小动物和花花草草等小植物,宝宝能近距离地接触它们,密切地关注地它们的成长与变化,如果家长想培养宝宝的细致观察能力,可以定期为这些动植物拍照片,然后回顾它们的生命历程,宝宝的长时记忆能力和观察理解能力一定得到良好的训练。

按照不同点、相同点、相似点的顺序提高观察水平。

宝宝的自然观察能力有一个自然发展顺序,首先能较好地把握事物之间的不同点,然后是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最后是相似点,因为相似点实际上反映事物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观察与思维水平相对比较高一点。因此,家长要尊重宝宝的自然规律去观察和引导他,有意识地让宝宝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加深宝宝对自然事物的印象,提高比较分类能力。宝宝一开始说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可能他还没有习惯这样的观察与思维方式,时间久了,他就会接受家长的引导,观察思考的主动性就逐渐提高了。

本网站小编总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值得小孩子们学习的地方,并且走近大自然呼吸下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愿家长们平时都能够更多的关注下有关对孩子大自然的教育!

不可以大声说话的孩子


在幼儿园的孩子开始接触学前教育,但是在家庭早教中,孩子已经开始接触早教。当孩子被送进幼儿园的一刻,我们的家庭计划就搁置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孩子还是要回家和家长在一起的,这样的机会正确的教育孩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一学期已过去一个月,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基本和以往一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新学期,我更加注重了在幼儿园营造阅读的气氛。 每天有三个时间段,孩子们都被要求在图书室,至于孩子们看不看书:是闲逛,是坐在别人旁边看其他孩子看书,还是自己看书,我从来不予强求,当然还有一点规则“不可以大声说话”。 开始的时候,大班的孩子在图书室闲荡的较多,也比较吵闹,如今一个月过去,欣喜地看见孩子们都慢慢习惯自己找书看书了。 常有学前班的孩子为大班的孩子朗读,当然学前班的天与轩也常为学前班的孩子朗读故事。 仍然,大班的华与朋比其他孩子慢了一步,在阅读时间没法静下来看绘本,华就像管家,他的精力都有帮老师维护秩序,不断地向老师报告其他孩子的各种问题,而当别的孩子都在看书的时候,他却基本上在图书室走来走去。

大、中、小班年龄小,每天主要是朗读诗歌,学前班每天都有一节固定的故事课,由我前一个晚上挑选好一个故事为孩子朗读。因为故事的不同,孩子们有时会非常认真,也有不喜欢的故事时会不时询问故事什么时候讲完以便结束去室外自由活动。 无论故事多么好听,这个阶段的孩子最爱还是自由活动。 但孩子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对于他们的自由活动时的创意是有帮助的。早教网

个人以为,这个阶段的故事的挑选应该主要以有趣孩子爱听为主要原则。 如果一开始就想着在故事上承担过多的教育意义,只会适得其反,那样只会破坏孩子们喜欢听故事的天性。 即便是纯粹只是有趣的故事,也是有许多意义:会激发孩子们的想象,会引起孩子们或多或少的思考,而且有趣的故事会让孩子们会更愿意准备听下一次的故事。

因为目前阶段是以让孩子对故事产生好感,因此,在故事课时老师的提问也只是检查孩子们听故事是否专心的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或是一些孩子们的一些主观想法的问题,当然也会时不时提一些考察孩子们思考能力或理解能力的问题,不过,我从来不对孩子们说他们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只是重要一遍孩子们的回答,表示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的认真关注。 可能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如果孩子回答错了,一直错下去不成了吗? 这种故事的问题,与数学中的1+1=2不同,并没有那样铁板钉钉的标准答案。

本网站小编总结:家庭早教应该贯穿上幼儿园期间,每个家长都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和教育。

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不可取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4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

所以,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也是对一生发展最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自发地去学。所以,不让孩子提前学识字和数学,绝不是“不学无术”的放养!

科学家们研究和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客观的条件下,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践得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婴儿,手指某个文字或是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需要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我们不否认有神童的存在,在这里不是探讨神童的话题,而是针对大多数普通孩子的正常发展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但是,过早的智力开发和抽象知识学习,真的就能让孩子具备领先的优势吗?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作用呢?

一、过早的抽象学习,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叫毛毛(化名)的孩子,2岁就学习了数学和文字。毛毛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总是停留在数学符号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车上和广告牌上的数字和站名,在小区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和数字,几乎不去关注其他的事情。在毛毛画的画中,只有数字,没有其他的内容。在本应运用感觉器官充分体验真实世界的时候,他的思维却过早地被抽象符号束缚住了。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整体的思维体系,在前几年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孩子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学习的兴趣高、效果好。

二、过早学习抽象知识,还会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有的妈妈觉得:“快乐学知识与符合孩子天性的玩耍并不矛盾啊,两方面都重视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到对立面呢?”。虽然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提前学习,除了前面说的弊端,还会给孩子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1、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正常的孩子也会常常得病,比如感冒,这是孩子建立自身免疫力的一个过程,但是,孩子会很快痊愈,而且病愈之后会更加强壮。然而,相比之下,智力开发过早的孩子,由于内在能量被大量消耗,会更加容易感染疾病,身体素质更差,心理上也更加脆弱。

2、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3、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从而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由此可见:超前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不要对您的宝宝拔苗助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