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我们总是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孩子是不是适合在起跑线上领跑。

最近遇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来找我咨询“曾老师,明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现在要不要先给他学一学拼音、数学?”“我们家孩子现在还小,但是我想给他学点才艺,比如画画,跳舞,弹琴之类的,这样以后读书了之后,小孩子会更有竞争力,老师你觉得学点什么好啊?”“老师,我看别家小孩都学这个,学那个,又是上兴趣班,还学少儿英语,我担心我家孩子幼儿园里不给他学点东西,以后会不会比同龄孩子差呀?”······

中国家长素来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延续了自古以来的早学多学的传统。很多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落后,早早地就把孩子送进了各种学习班。

康康妈妈可谓这方面的典范,康康半岁时,妈妈开始带他上早教,1岁教康康背唐诗,2岁教康康认字,3岁时康康已经能从一数到一百,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进入幼儿园后,家里更是列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表,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先跟着DVD学幼儿数学,晚上要坚持识一到两个字,读一段儿歌或童话故事,每周要在一本田字格练习簿上写满一页字。周末还要接受情商训练、思维训练、画画、钢琴、网球、游泳等。进小学时,康康已经会认600多个生字,对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自如了。在1、2年级,康康的成绩确实很让爸妈骄傲,无论大考小考,一直是班级或年级第一,但进入3年级后,康康的成绩直线下降,跌至中上水平,无论爸妈怎么督促,成绩始终上不去。宝宝入园

与康康妈妈一样,很多家长热衷于让幼儿园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也热衷于晒自己培养孩子的“丰硕成果”。

我曾做过一个调查,小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他们大多都在幼儿园阶段上过珠心算、拼音、英语等。有的则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一门特长,如画画、音乐、舞蹈等等。而有些孩子甚至学过多项。家长一味“抢跑”,以期给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升学中抢占先机,为上一个好的学校增加筹码。

我曾经问过无数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超出他们本身能力的课程。有家长回答说:孩子自己喜欢!有的家长则是无奈的告诉我:如果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会跟不上进度,成绩不好拉全班后腿不仅被老师批评,还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会越来越低。与其因为这样被批评,还不如提前学好小学的知识呢!

或许就是因为家长过早的给孩子压力,导致现在厌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常常告诫家长,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尽情的玩,不要拔苗助长,死盯成绩。小学学习成绩好,不一定中学学习成绩好,很多小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到了中学学习都不能顶尖,相反,很多小学阶段成绩一般的孩子在中学突然冒出来。

但很多家长无法做到坦然面对这句话。他们觉得不管怎么样,学了总比没学好。事实真的如此吗?

本网站小编总结:可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未必是正确的,应当更具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给孩子定制合理的教育计划,让孩子正确的起跑超过一切。

精选阅读

"早教班"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现象:抱着孩子上早教班

一家早教机构的负责人介绍,早教班从一开始只针对2岁半到6岁的孩子,逐渐发展到刚出生的小婴儿也教,早教正逐渐呈现“初生儿化”。记者在南京某着名早教机构的0-1岁年龄段的班上看到,有的家长甚至一边喂奶一边上课。初生儿早教课程的热捧,使得各早教机构越来越在宣传噱头上花心思。打着各种旗号的“幼儿精英教育”逐渐流行起来,一两岁的孩子就学习双语交流,连儿童高尔夫、幼儿瑜伽、儿童美式橄榄球等“舶来品”也开始现身国内早教领域。

但这种精英教育真的能造就一个个的“小精英”吗?一位幼儿教育专家表示:“目前不少早教机构对家长有所误导,课程开发混乱,体能的锻炼、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的培养缺乏。”

原因:要赢在起跑线上

据了解,相比前几年对早教的“懵懂”与“怀疑”,现在,给3岁以下的宝宝报名上早教班已经越来越为年轻的家长所认可。这到底是何缘故?

相对于一些想借早教班给孩子找玩伴的家长,更多的家长则是出于“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或“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的攀比心理。在外企工作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她和老公都是白领,收入不低,“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参加了早教班,我不能让女儿落后于其他小孩,便也给她报了。”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管向群教授认为,“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家长带孩子上“早教班”的时候,多少带了些功利的思想。因此,对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中所谓的“起跑线”,现在家长普遍认识片面。“起跑线”应该指孩子的个性、品格、习惯等多方面,并不仅仅指智力开发,相反,如果过早地就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压力,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他们的身心成长反而不利。

专家:家庭教育最重要

专家表示,早期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家长的观念、态度、方法,将对孩子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心态不能带有功利色彩,“揠苗助长”式的过度早教只会对孩子产生反作用。

淮阴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江应中教授指出,在早期教育中,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如何给孩子做好早期阶段的家庭教育才是家长们所真正应该做的。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他们以人格上的示范,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从育人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起点。

在入园前打造“独立宝宝”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一些长得健康结实的孩子却要爸爸妈妈抱着上幼儿园:一等到进餐,爸爸妈妈自觉当起“保姆”的角色,跟着孩子喂食。我们会发现2岁左右的宝宝凡事都想自己来,爸爸妈妈不妨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上幼儿园对宝宝来说是一个新阶段,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顺利生活的基础。

在入园前打造“独立宝宝”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弊端

弊端之一:剥夺了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让宝宝完全生活在“全自动”的生活环境中,宝宝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会挫伤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一个缺乏进取心的人。

弊端之二:害怕面对问题和新情况,会形成不良的个性。

宝宝长期在爸爸妈妈呵护的“温室”中成长,一旦脱离成人的怀抱,会显得手足无措,郁郁寡欢,对新问题和新情境缺乏应变能力。长此以往,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变成一个懦弱、消极的人。

三步打造独立宝宝

生活自理能力对宝宝而言是从依赖到独立的一个过程,也是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家长应逐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一、顺应宝宝的发展顺序,为宝宝创设独立学习的机会。

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顺序,并给于宝宝适当的训练,这样宝宝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失去兴致。例如:一岁的宝宝会自己站了,可以让宝宝试着洗手。一岁半的宝宝可以试着自己吃饭。两岁的宝宝可以尝试如厕、脱袜子、刷牙等等,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宝宝的小肌肉的发展,又增强了宝宝独立意识的发展。

二、多赏识宝宝,让宝宝的做事态度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由于宝宝的小肌肉还处在发育期,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较差,所以每当宝宝独立完成任何小事,爸爸妈妈不要吝啬您们的表扬和鼓励,因为您的支持和鼓励是宝宝继续独立做事的动力。爸爸妈妈也应重视宝宝此时出现的每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要求和行为,加以鼓励和提供实现的条件。例如:宝宝看到您在剥毛豆,兴冲冲地跑过来。这时您可以提供一个塑料小碗和小凳子,事先将毛豆的壳拨开一小半,让宝宝在自已动手剥豆中充分体验成功地快乐。千万别害怕孩子要打碎碗或担心孩子不会剥,或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不让孩子剥,这样宝宝因为你的拒绝和责骂而扼杀宝宝独立意识的萌芽。恰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爸爸妈妈的引导贵在持之以恒。

爸爸妈妈再让宝宝独立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示范要求要清楚且形象生动,这样可以方便宝宝模仿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宝宝坚持天天这样做,把它当作一种习惯,这样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得很快。例如: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作“成长记录”,完成什么事情,让宝宝自己在记录上打勾或贴五角星,以此激励宝宝的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小编点评

上幼儿园之前帮宝宝锻炼自理,过起集体生活来会很容易适应,不仅有利于宝宝的成长,也为父母减了不少烦恼。那么快行动起来,入园前打造好一个“独立宝宝”吧。

让焦虑的心情不要影响孩子的入园情绪(宝宝入园)


引言:暑假的日子一天天的掠过,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的假期也过去了一半。当我们回忆起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日子,是多么的开心啊,你看那山间的小草如此的茂盛,路边的野花格外的芳香,我们那么的无忧无虑,我真希望这个暑假一直继续下去。然而我就要上幼儿园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适合幼儿园里的生活。

每年入园第一天,新生班的场面可用哭声震天形容。宝宝入园,有的孩子虽然入园第一天表现不错,但没过几天便用不吃饭、不睡觉来“抗议”,有的甚至做梦也念叨“要回家”。一些家长于心不忍,第二天就帮孩子请病假,后来就变成隔三差五请假,结果别的孩子已适应幼儿园生活,他的孩子还哭闹。此种情况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出现的原因,南京路第一幼儿园园长助理刘明英、市北区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于海泓、崂山实验幼儿园教研部主任刘英三位专家表示,是因为家长和孩子在入园前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避免出现这一状况的办法,一是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向往,二是提前到幼儿园去参观。 刘明英和刘英均表示,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所了解,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可以用愉悦的语调告诉他,“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你下个月也要上幼儿园了,你可真棒啊,妈妈可真是高兴啊。宝宝入园,幼儿园里有好多好玩的玩具,有好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还有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爱你的老师们,他们会教你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妈妈每天都会送你过去,到了下班时,再把你接回来。”刘明英说。提前告诉宝宝这些,让他明白妈妈送他去上幼儿园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而不是将他放在一个地方不管了。另外,如果小区里有和他熟识的孩子也要上幼儿园,可以告诉他,你的小伙伴儿也要去上幼儿园了,你们又可以在一起玩儿了。同时,刘英还提醒各位父母,千万不要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孩子,比如跟他说“在幼儿园可就有人管你了;在幼儿园可不如在家好;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再不怎样,我就不去接你了。”这样会让孩子对老师和幼儿园在心理上抗拒和恐惧。

本网站小编: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宝宝入园后,各位家长一定要充分相信孩子,孩子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同时要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

不要让孩子过早入园


不要让孩子过早入园

让孩子们越早接触教育越好,目前许多的家长们都认为,育儿专家指出,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可取,孩子们过早的入园反而很有可能使他们没有安全感,反而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2岁童心理承受力差较难适应入园转变

从幼儿教育专家的角度来看,判断孩子何时入园合适,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具体细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家长们都希望把孩子早早送来幼儿园,又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上学晚呢?所以要细分孩子的入园年龄是不可能的事。”

园长表示,绝大部分家长都只想让孩子早入园,早受教育,很少考虑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心理承受能力够不够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到幼儿园以后受关注和照顾少了,常常会觉得不安和痛苦。而2岁的幼儿心理发育不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而且不懂调节情绪,不能像成人那样逃避痛苦、平复心情,就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缺乏安全感、不敢与陌生人交往等。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还可能有心理疾病。”

为慎重起见,一些幼儿园在每年入园报名后都会组织面试、家访、亲子活动日等等,由此了解孩子和其家庭的育儿情况。“孩子起码要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并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如果孩子不会说‘我想干什么’、‘我喜欢什么’,吃饭要喂,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建议还是不要太早入园。”

入园前要多准备培养孩子集体生活兴趣

尽管孩子不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父母却坚持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会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诸多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也会得到纠正。孩子入园之前应提早两个月做准备,以便良好过渡。

为了让孩子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入园前的亲子班。从刚开始陪孩子玩一个小时,慢慢减为半个小时,直至完全不用家长陪着,让孩子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家长应多称赞幼儿园和幼儿园的老师,当孩子喜欢上幼儿园,自然就能开心待下来。多带孩子参加集体聚会,并不断强化“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开心”,促使孩子对同龄朋友和集体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入园须知

孩子们入园后经常容易生病,孩子出生后第一次离开家庭,面对陌生环境,心理波动肯定表现为身体疾病。“新生入园焦虑是正常表现,是孩子心理第一次经受锻炼。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表现得更为关心、照顾,要让孩子了解上幼儿园是应该做的,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正常。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担心,会加重孩子焦虑的程度。”吴冬梅还不主张孩子春季入园,因为这个季节容易生病,在幼儿园很难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护理。

随着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已经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但是想要孩子们接受早的教育也要更多的考虑孩子们自身条件,希望家长们都能够慎重做决定!

春季入园到底要不要?


46万一平的天价学区房着实给小编震惊不小,发自内心感慨“豪~~表走~~我要和你做朋友~”,开开玩笑啦。讲真,有娃的家长都知道,“择校”问题一直是所有家长的必修课之一,不仅仅是小学,幼儿园的竞争也是头破血流!据悉,好一点的幼儿园往往都需要提前一年报名,甚至需要连夜排队。据不完全统计,尽管幼儿园正式招收新生是在秋季,但是还有约1/3的宝宝选在春季(3月)入园。那么春季入园PK秋季入园哪个更合适?乍暖还寒的季节,妈妈和小朋友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困惑:春季入园,入还是不入?

网友霖宝宝:

霖宝宝今年9月两岁半,春季上托班,如果到明年2月3岁,上托班插班。我想问问春季入园好,还是秋季入园好。我听到有两种论调,所以很犹豫。一种是:春季入园,只有个别新生,老师会特别关照,另一种是:春季入园别的小朋友都适应了,宝宝不适应,会有一种孤立的感觉。

网友小雅雅妈妈:

这个问题正是我关心的,如果9月份上幼儿园,女儿小了点,如果明年春节上幼儿园倒是正好3岁,可我们这里的幼儿园学位紧,每年的3、4月份就得报名申请学位,如果晚了,又怕报不上,好多公立的幼儿园没有小小班(托班),要3岁才能报名,真愁啊!

网友们的经验:

赞同派

网友zerolin:

如果体质不错建议春季入园,不存在心理或学习跟不上的问题。春季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和保育员可以特别关照你的孩子,因为别的宝宝都已经不哭闹了,这是幼儿园老师告诉我的;而且对宝宝的心理影响还更好,不会发生一堆小宝宝哭看别人哭跟着哭的现象!

网友fsting:

春季入园好。我儿子刚在春节后插班到小小班,根本不存在什么孤立的感觉,以前我也象你这样想,怕他没有朋友,怕他会孤独。但其实不是的。我每天带孩子上学,看见那些小朋友们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不会跟任何人打招呼,但当老师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就会象一群小鸭子般一起玩,很正常的样子。根本分不清哪个新生,哪个旧生。而且插班的好处是其他人都适应了,孩子模仿能力强,很容易就适应了,而且老师也会特别照顾你。

反对派

网友皓皓妈:

孩子2岁半,其实9月份入托可能好一点。因为到了春季,因为温差等问题,孩子可能更加容易生病。

网友adayy:

9月份再去,以前我家亲戚小孩因尿裤子不敢告诉老师而生病一个月,所以还是九月天气较热时去好。

辩明优劣,入园早准备

学前教育专家分析认为,家长让孩子提早“春季入园”,能够缩短孩子正式入园初期的不适应阶段,更快进入集体学习生活。

春季入园的优点:春季入园,其他小朋友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不再手忙脚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为数不多的插班新生。另外,孩子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只要哭闹的小朋友不多,新生就会产生大家都如此,我也该这样的想法,有助于宝宝消除入园之初的分离焦虑,缩短孩子初入园后哭闹过度期,提早进入集体生活。

春季入园的缺点:春寒料峭的天气本就忽冷忽热,再加上新生心理方面的不适应,感冒就可能成为家常便饭。另外,新入园的宝宝很容易因心理问题及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而导致频繁尿裤,而这个季节衣着较厚,由此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当然,不过,如果父母考虑周全、准备充分,春季入园的缺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有针对性地打理入园物品

准备好换洗衣物

除身上穿的衣服外,备用1件上衣、2套裤子(包括贴身保暖裤与罩裤)、两双袜子,绣好名字放在小书包里)。另外,可以准备1件薄厚适度的外套马甲交由保育员保管,在孩子外出活动时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与厚重的外套相比,马甲既起到保暖的作用,又不影响孩子奔跑、攀爬等活动,是这个季节入园必备的物品之一。

小提示:孩子入园的最初一段时间,因为陌生的环境引发的紧张情绪,很可能会导致频繁的尿裤子,父母要为孩子多带几套内衣裤及袜子以备更换。最好在每件衣裤上都绣上名字。

鞋子:因气温尚低还不能为孩子准备单鞋,但也要尽量避免选择厚重的鞋子。鞋子的选择应当以轻便、合脚、软底、不用系鞋带为原则。刚入园的孩子经常会出现相互穿错鞋子的事情,所以为孩子准备一双特征明显的鞋子也是非常必要的。

小提示:可以用透明胶条把写有宝宝姓名住址及联系电话的字条帖在鞋梆的位置。以防与其它小朋友的鞋子弄混。

预防感冒

入园,对孩子来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离开熟悉的家,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蓦然转为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产生的不安,难以习惯等等孩子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紧张感。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情绪影响更大。情绪紧张焦虑的情绪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感冒病菌自然就容易趁虚而入。

另外,托幼机构的集体生活中,2、3个老师要照顾十几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样周到,而且在最初的阶段老师也不十分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习惯,照料时稍有疏忽,孩子就容易着凉感冒,这就是新入园的宝宝容易生病的原因。

父母都很害怕孩子生病感冒。可是,他们采取的预防手段多半是给孩子多穿衣,里三层外三层的。事实上刚好相反,很多孩子的感冒恰恰是给大人捂出来的。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而且孩子本身都好动,穿得太多,很容易出汗,汗湿了衣服,凉凉的贴在身上,就容易受寒着凉。另外,穿衣太多、穿脱不方便也给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增添了感冒的几率。

春季入园的新生父母应该注意

随时添减衣服

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给宝宝添减衣物。建议家长在入园初期给宝宝准备一件贴身小马甲,避免睡觉时因为盖不好被子而着凉,引发感冒。

讲究卫生勤洗手

进幼儿园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这是不少父母常常忽略的一个原因。感冒的宝宝抹了鼻涕,手上沾染了病毒或者病菌,再和其他宝宝一起玩同一个玩具就这样,宝宝们相互传染着。因此严防病从口入,饭前一定要洗手。

增加户外运动

户外活动给孩子增加锻炼的机会,户外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温冷水洗脸

可以增加孩子对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饮食疗法

多喝鸡汤(鸡汤富含蛋白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且本身能帮助白血细胞增强抵抗病毒(菌)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幼儿园“抢跑”到底累了谁?


学拼音识汉字,学英语练珠心算,四五岁的稚嫩小儿上起了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每天回家后还要做个把小时的家庭作业;同时,在业余时间,还要掌握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技能……这种现象,如今在长沙市的一些幼儿园中随处可见。除了部分家长、老师表示理解与认同外,更多的人表示反对。专家认为,让本该天真烂漫的幼儿过早地背上课业负担,无异于拔苗助长。

“我的孩子这个学期才上幼儿园大班,可每天回来都有算术、拼音等一大堆作业,每天做作业都要花三四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家住天心区大托铺的朱女士致电本报,说为了减轻孩子负担,她不得不为孩子三次转园。

三次转园只因作业多

身为小学老师的朱女士告诉记者,今年9月,她将5岁的孩子转入天心区某小区幼儿园大班。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白天要在幼儿园上拼音、数学、珠心算等小学课程,回家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要做,如抄写拼音、汉字,做简单的算术题等。每天晚上,小孩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动辄个把小时。

“作业不做完,老师会批评的。”朱女士有时候心疼孩子,劝其出去玩会,可孩子却如此回答。

两个月后,朱女士不得不给孩子换了一家幼儿园,但情况仍旧差不多,一些学习课程甚至接近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为了让孩子有个轻松的成长环境,她不得不第三次给孩子转园。这次,她宁可选择离家较远的一家幼儿园,因为经过多方了解,那所幼儿园相对注重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最主要的是从不布置家庭作业。

多方推动幼儿园“小学化”

本该唱唱跳跳的孩子为何提前背起沉甸甸的书包?在记者采访到的数十家幼儿园中,80%以上表示开设了与小学教育接轨的诸多学习课程,如拼音、汉字、算术、英语等。在几家幼儿园内,记者看到,黑板上还写着为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默写汉语拼音字母”。河西溁湾路附近一家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竟然坐在分开的课桌椅上听课,团团坐的幼儿园气氛荡然无存,俨然就是一个小学校的景象。

“提前熟悉小学课程,可以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教学氛围,我们这里毕业的小朋友上小学后成绩都不错,家长对此很有好评。”黄兴北路某幼儿园负责招生的老师颇有些得意。她特别介绍说,她所在幼儿园内大班使用的整合教材包含了英语、识字、数学、拼音等课程,其实就是等同于小学的教材,而且寒暑假都有针对学前儿童开设的辅导班。

某幼儿园负责人表示,其实也有不少家长的想法与朱女士不一样,他们怕孩子进小学会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在选择幼儿园时功利色彩明显:哪所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指识字、英语等)多,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而一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也在招生中特别强调“双语”、“艺术”、“与小学接轨”等特色。

过早灌输致孩子厌学

“我一拿出拼音卡片,还没教呢,很多学生嚷嚷说‘这些我早就会了’。”河西望月湖二小的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学生发音并不准,老师矫正起来很困难。她了解到,班里的几十位新生,来自多个幼儿园,很多学生在入小学前就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

该老师表示,实际上,过早过多的灌输,只会导致孩子的“知识消化不良”。许多孩子过早处在机械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想像力,到上小学时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小学新生应具备的能力却十分缺乏,这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现在很多刚入学的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连书包都不会整理,每次都要父母帮忙;有的课堂上纪律意识弱,老是随意走动。

专家称拔苗助长不可取

“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学习的兴趣以及拥有一个身心愉快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成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表示,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不应该全面否定,但总的来说,孩子该学什么,必须根据年龄特点,要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施教。在竞争激烈的应试教育下,家长逼迫孩子在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繁重的学习负担,这种社会行为的“提前化”,对幼儿的心理成长及生活技能的培训是一种伤害,实际上是违背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这种“拔苗助长”不可取。他呼吁幼儿园教育,要重在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人态度,这种“隐形教育”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得多。

跑得快与跑得久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幼儿园的孩子还不能算是学生,但他们也遭遇了“减负”问题。当前,长沙不少幼儿园,为满足一些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纷纷提前介入小学课程。难以想像,一个读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晚上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有个把小时。这是一位因为幼儿园作业多、已为孩子转了三次园的家长所说的事实。

有意思的是,这位家长是个小学老师。作为一位有着专业教师身份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说比别人高明多少,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我以为,她为自己的孩子连续转园,是绝不可以用“爱子心切”、“怕孩子吃苦”等原因来解释的。

有一个生活事例,可能很多人都曾体验或者看见过,那就是体育赛场上的万米长跑。一个选手参加比赛,如果一开始就发力快跑,往往是中途就力尽退场了。孩子求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跑得快,固然能让家长开怀,但能笑到最后,恐怕还是要跑得久。违背孩子身心发育规律,过早进行知识“灌输”,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专家的研究,其实践都已证明是弊大有利。希望广大家长和幼儿园做出更加理性的思考。

怎样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心情(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有妈妈求助,说宝宝自从上的幼儿园之后就常常心情不佳,这让大多数的家长们很无奈,以下就让我一起来看看宝宝们的幼儿心情是怎样的吧,但愿父母们都能够相办法消除孩子们的不良心情!

如何知道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呢?

西方国家幼儿家长经常为幼儿园做义工。有专家就建议家长:每月只需花一个小时在孩子班里义务做点事情,就能看到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同时也能有机会看到老师对班级的管理,了解孩子与同伴的关系: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入园指导

出于我国现状,家长可通过询问孩子有关幼儿园的问题了解孩子对幼儿园的感觉。美国专家建议:“关键是沟通交流,甚至是与那些很难较长时间专注于交谈的学前儿童。”既然孩子不能主动表达他的感觉,家长就可以询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班里谁是你最好的朋友?今天在课堂上制作了什么?……如果你的孩子拒绝回答这些问题,或在谈到幼儿园的事情时紧张不安,就可能出现问题了。

家长应该保持和老师的联系。老师每周有五天的时间和你的孩子共处。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忽然不高兴或与同伴关系出现了问题,老师肯定比家长先发现并了解得更多。

孩子在幼儿园不开心时有一些常见的警告信号,如:去幼儿园之前肚子疼或腹泻。如果这种情况偶然发生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反复发生,你的孩子就可能正为幼儿园的某些事情担心。

紧张:表现为一些反常的举止,如敲指、吮指、拽头发、尿床等。

沉默:表现为当你提及老师、幼儿的同伴或与幼儿园有关的事情时,孩子会停止谈论或变得紧张。

厌倦:表现为对幼儿园失去兴趣,不再想去幼儿园。入园须知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应试着与宝宝谈谈找出原因。

本网站小编总结:由于受语言水平的限制,幼儿阶段的小宝宝不知道如何向家长们表示在幼儿园的不开心,久而久知,若是父母们也看不出来,往往很容易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们了解宝宝上幼儿园的心情很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