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和宝宝一起玩的一个小朋友名叫乐乐,比宝宝大三个月吧。乐乐说话口齿不清,乐乐妈妈想明年把他送幼儿园,可是又担心他说话不清楚,老师听不懂,会被小朋友们嘲笑和欺负。不知是不是“绊舌”,那我们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如何辨别“绊舌”吧。

究竟什么是绊舌?家长应该如何判断?对此,口腔科专家指出,绊舌在医学上叫舌系带过短。而舌系带是一种结缔组织,附着于舌腹中后部。张开口对镜子看,会看到舌下正中与口底之间那条纵行的系带,那就是舌系带。它对吐字发音和吞咽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的舌系带能使舌头灵活伸出口外,并能舔到人中穴位处或上卷舔上前牙。如果舌系带过短,舌尖不能上卷,或者前伸时舌尖部形成沟状或呈W形,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口腔活动,因此,孩子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孩子说话不清。

舌系带过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薄膜型,它是由双层黏膜折叠而成的,几乎无粘膜下结缔组织,呈半透明状,这种类型的舌系带过短舌头运动可能稍受限制,但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音,可以不用进行手术治疗;另一种类型是粗厚型的,即舌系带粗大、肥厚,中间结缔组织较多,舌头和口腔底部几乎粘连,这种类型的舌系带过短通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音,这种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过去,孩子只要出生都会“剪绊舌”,但这其实是错误的。首先,孩子刚出生口底发育不完全,有些孩子“剪绊舌”后,虽是小手术,但也需要进行麻药、缝针等,孩子太小承受能力较差。而过去新生儿“剪绊舌”,并不会缝针,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口底发育,伤口处粘愈合,绊舌反而会变得严重。而孩子2-3岁口腔发育逐渐成型,是最佳手术治疗时间。

因此,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发音和舌头是否能伸出来辨别孩子是否属于绊舌。而不是单从孩子的发音上来看,加上孩子学说话口齿不清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孩子两种情况都符合,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中国幼儿小编总结:孩子口吃不清会影响他的社交能力,也会让宝宝变得自卑,没有自信。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须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耽误了孩子,留下遗憾。如果不需要手术的,家长就要多陪孩子加强语言锻炼,努力让孩子改正过来。

精选阅读

学了这5招,防止宝宝幼儿园被欺负


宝宝入园之后,妈妈一定有很多担心吧?

其中最担心的一点,就是怕宝宝适应不了群体生活、不懂怎么和小伙伴相处。

有的妈妈会担心:“我家宝宝被人拿走了玩具只会原地大哭,万一被人欺负了怎么办?”有的妈妈担心:“我家宝宝不懂得怎么和别人沟通,想要什么总是直接去抢,小朋友都不和他玩怎么办?”

像妈妈们担心的一样,这些场景在宝宝刚入园的时候,还真挺常见——

镜头一:

冬冬正在和小熊过家家,忽然润润跑过来一把把小熊抢走了。冬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镜头二:

豆豆和悠悠都想玩小火车,为了让豆豆撒手,悠悠一把抓向了豆豆的脸,豆豆哭了起来……

镜头三:

童童玩电子琴,京京也很想玩,可不知道该怎么办。童童问他:“你也想玩吗?”京京点点头,童童说:“那我们轮流玩吧!”两个小朋友轮流玩的很开心。

“受气包”冬冬不敢为自己争取,很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豆豆虽然有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只会硬抢豆豆和悠悠都不懂怎么和别人沟通,如果碰到比自己还强大的,他们就只能吃亏了;京京已经有了一定的交往常识,知道不能直接拿,但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童童则是比较善于交往的宝宝,提出了轮流的方法,

这三个镜头里,妈妈是不是都看到了自家宝宝的影子,也都很喜欢那个有办法的童童?不难看出,如果宝宝懂得交往的方法、知道怎么解决问题,那么到了幼儿园就能避免很多冲突和矛盾。

那么宝妈们就要问了,怎么培养宝宝的交往能力呢?还有些宝妈说:感觉宝宝平时在小区里跟别的小朋友玩的还可以啊,为什么去了幼儿园还是不适应?

其实小区里一群宝宝看上去是在一起玩,但是他们并没有近距离、深入的接触,而且小区环境是变化的,宝宝随时会转移兴趣。

所以,数量不等于质量,如果没有深交,等于没有。

到底该怎么做?下面就给大家提供几个小妙招。

第一招

找个好朋友家里玩!

作为培养交往能力的第一步,我们要帮助宝宝找一个性情相似的小伙伴,这样两个人才能玩起来。如果性情相差太大,宝宝们一上来就充满冲突,很难玩到一起。

选好小伙伴以后,可以带宝宝到他家去做客,或者请他到家中来玩。

一来,交往的对象很明确;二来,交往的时间有保障;第三,宝贝们的互动有各种玩具、食品支持,也会交往得很深入。

搭积木、小火车、扮家家,这些都是2-3岁宝宝非常喜欢的,也可以两三个人一起玩的。入园前和小伙伴多玩几次,宝宝会产生愉快的交往体验,有助于他进入幼儿园之后的同伴交往。

第二招

交往“金句”记心头

2-3岁宝宝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不会先想“我该怎么做才能和他一起玩”,第一反应总是“我也要玩”,于是就直接上去拿。

所以帮助宝宝做交往准备就很重要,比如:“可以一起玩吗”、“给我玩一下好吗”。

简单的礼貌用语会让宝宝得到更多的认可,比如“谢谢!”、“请”等等。

爸爸妈妈还要提醒宝宝,和别人讲话时候要看着别人眼睛、不是盯着想要的东西,才有礼貌哦!

第三招

大声说出我不要!

最让妈妈担心的,还是怕宝宝被欺负吧?这就要求爸爸妈妈在日常教会宝宝勇敢说“不”。

只有日常多交流、多讨论,宝宝才会知道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克服胆怯的心理。

我们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别人争抢你的东西,可以说“请你等一等,我一会儿再给你玩”;遇到比较霸道的孩子,还可以教宝宝大声说:“你不要抢”,鼓励他不要害怕。

事实证明,在幼儿园里越是不敢胆小的宝宝,越容易成为欺负的对象;敢于大声说出来“不可以、不行”的孩子,更容易在小伙伴中建立自己的地位。

第四招

巧用绘本,学到好方法

绘本可以通过优美的画面、温情的故事,让宝宝感受到和朋友相处是很愉快、也很有趣的事。

交往题材的绘本有很多,在“40天入园准备计划”中,我们经过精心挑选,推荐了《我好担心》这个绘本,这本书非常符合即将入园的宝宝心理。

绘本中的小莉对上幼儿园充满各种担心,没想到进入幼儿园遇到了同样胆小、害羞的另一个小朋友,结果两个人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这个故事能缓解宝宝对交往的担心,宝宝也会期待和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入园后,他就懂得怎么借鉴书中两个小伙伴相处和游戏的方法,慢慢找到玩得来的好朋友。

第五招

管住手,张开口

这一招是针对平时比较大胆,动作比语言发展要快的宝宝,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抢玩具的豆豆和悠悠。

发生争抢的宝宝内心是受伤的,因为他会觉得我没有什么错啊!

所以,第一步,接受他的情绪,让他知道你懂他。比如“妈妈知道你很想玩那个玩具,对吗?但是别人不给,你很着急也很生气”;第二步,等宝宝情绪平复一下之后,启发他换位思考,给予宝宝初步的移情能力:“如果别人也来拿你的玩具,什么都不说,你有什么感觉?”第三步,重申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什么?如果别人想玩你的东西,你可以说什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步加深宝宝对交往策略的认识,帮助宝宝管住手、张开口。

此外,如果宝宝已经表现出了攻击性,爸爸妈妈就要反思下家庭教育中的方法咯——比如,你是否经常跟宝宝说“别人打你,你也打回去”、“这个桌子不好,碰到我们了,打它!”

再如有些家长信奉“不打改不了”的育儿观念;或者家庭成员之间平时总是吵吵嚷嚷、推推搡搡,这些都会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

只有改变家庭中人际交往的氛围,才能给宝宝树立一个好榜样。否则宝宝入园后,会因为不懂适宜的表达,交往屡屡受挫,宝宝也会非常伤心和难过,所以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没吃亏就万事大吉了。

宝宝在幼儿园被欺负,吃亏了该怎么办?


幼儿园里宝宝吃亏了,该怎么办?与华仔妈妈比,小璐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总是教育女儿谦让,但是没想到女儿胆子越来越小,特别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负,只知道哭。宝宝吃亏了,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华仔身体不好,看起来比较弱小,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欢欺负他,华仔妈妈跟老师谈了很多次,但是华仔还是屡次战败而归,请求妈妈援军出动,华仔妈妈 总是会找到人家家里去大闹一场,这时华仔才会甘心。与华仔妈妈比,小璐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总是教育女儿谦让,但是没想到女儿胆子越来越小,特别是遇到男 孩子的欺负,只知道哭。宝宝吃亏了,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吃亏到底是不是福?

“吃亏”是一道社交题

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但是这只是人生需要面 对的一道“难题”。宝宝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处理这类问题的行为模式。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帮助宝宝很好地面对“吃亏”这道试题。

答题者应该是宝宝自己

网友“山下清一轩”认为,孩子小时候吃亏并不是什么坏事。Sam从小性格很温和,就没有看到过他主动和别人争嘴打架。幼儿园时代,经常看到 Sam被邻家孩子追得满院子狂奔。从幼儿园回家,经常脸上、脖子上、手背上带着些许伤痕回来,但他从来都说没关系,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问起是谁干的,他的 小脸上会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说的神情,几次以后我们也不再问了。

起初我们认为他是有些懦弱,可到上小学以后发现,这是他的生存智慧。首先,因为他不主动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经常 碰到一些同学的家长说起来,让他们家孩子和Sam一起玩,真的很放心。听到这样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有自己的应对策略。细细思量,的确,Sam这 样比较温和的孩子,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不去惹麻烦,远离让他感到有危险可能的环境,这不是一种智慧吗?

“吃小亏”有价值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 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 “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吃亏”有底线

“吃亏未必是福”。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亏”了。

贝贝和妮妮闹矛盾。一天贝贝和妈妈在小区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妮妮的妈妈、姥姥、姥爷全都围住贝贝训斥,可怜的贝贝吓得哇哇大哭。贝贝妈 生气了,对方的做法已经对女儿造成了伤害,已经不是吃点小亏的问题,贝贝妈严肃地对对方说:“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她们自己解决,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 资格训斥我的女儿!”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妈妈在!妈妈知道你从来都是一个好孩子!他们训斥你是不讲理的。妈妈相信你,即使有错误也会改 正好!”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你一定要给脆弱的宝宝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幼儿园没病的孩子“被吃药”


北京市通州新天地幼儿园的180个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被园方统一安排吃了2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其间,有孩子出现过敏症状。有家长发帖,质疑园方私自用药。对此园方解释称,感冒药为中国儿基会优卡丹儿童健康基金公益捐赠,考虑到春季天气变化大,因此给孩子服药以预防感冒。

是药三分毒。基于常识判断,幼儿园给所有孩子服用感冒药以预防感冒,有违医药卫生的常理。幼儿园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预防感冒原本有很多措施。反过来讲,如果幼儿园没有这么一批“优卡丹”,会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感冒药来预防感冒吗?

尽管“优卡丹”是非处方药,但是其成分对特殊的个体产生过敏反应是客观存在,如何用、由谁来用,这些显然超出幼儿园职责本身。如果幼儿园只是把“优卡丹”给了患感冒的孩子服用,我们有理由认为是关爱孩子的一种行为。但是,背离了用药安全原则、缺少了专业的指导,把“优卡丹”当成“糖豆”,让幼儿分食,恐怕不是关爱那么简单了。

这批“优卡丹”如何到了幼儿园;幼儿园接受这批“优卡丹”是否有附加条件等,都有待释疑。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药品作为特殊产品,在公益性捐赠过程中,必须经由医生嘱咐后转给特殊的对象,或者交给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这是确保用药安全的一条根本原则。“优卡丹”能通过公益捐赠渠道流入幼儿园,不能不说是捐赠管理上的漏洞与隐患。

同时,作为成熟的企业,建立专门的儿童健康基金,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只要这些产品用得其所,并不能否认企业做公益的美好初衷。倘若,只是拿产品尤其是药品来捐赠,理应更慎重,限定的范围更小、更具体,比如在公益性药品包装上列入免费的标识,并且将药品捐赠给基层的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由这些机构指导免费提供给特殊群体,而不是捐给幼儿园让其盲目使用。

公益事业重在有益,规范引导、审慎运作,有力的制度机制不可或缺。

幼儿园老师打骂孩子被解聘


针对大兴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大兴一幼”)两老师打学生事件,大兴区教委昨日做出处理:打学生老师解聘,幼儿园做书面检查,向孩子及家长道歉。被打孩子已两日未上课,家长表示接受处理结果。

日前,大兴一幼两名女老师拧拽、踢踹、打骂一名学生,被人拍下视频发到网上。

教师被认定体罚学生

昨日下午,大兴区教委通报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事件处理经过及结果。

大兴区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马先生称,11月23日,一段疑似大兴一幼教师体罚幼儿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区教委随即展开调查,经查情况属实。

马先生介绍,体罚事件发生在11月12日上午9点45分左右,在吃加餐时间,该园中一班幼儿张某和寇某发生冲突,张某抓伤寇某脸部。教师李某和杨某获知此事后,随即将张某和寇某带到睡眠室,询问处理此事,要求张某向寇某赔礼道歉,但张某不认错也不道歉。两教师情急之下,对张某进行了体罚。

园长负领导监督责任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说,事发后大兴区教委成立调查组。教委认为,两位当事老师,处理幼儿矛盾纠纷过程中情绪激动,方法简单粗暴,有明显体罚和侮辱幼儿行为,对幼儿造成身心伤害,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恶劣。

大兴区教委认定,两位当事教师虽属个体行为,同时也暴露出大兴一幼,在园所管理、教师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园长、副园长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和监督责任。

昨日,大兴区教委责令大兴一幼解除与两位当事教师聘用合同;责令大兴一幼向区教委做出书面检查;同时责令当事教师,向受体罚幼儿及家长赔礼道歉。

马先生介绍,区教委还会将此事件,在全区教育系统通报批评,对其他相关责任人将依据相关法规处理。

教委副主任马先生介绍,受体罚孩子身体并无大碍,但已有两日暂停上学。

据知情人士透露,孩子家长是无意间在网上视频中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当即联系到幼儿园园长,园长从外地赶回北京处理此事。目前,园方和老师已登门道歉。据了解,昨日大兴区教委也向孩子家长通报了处理结果,孩子家长表示接受。

幼儿园受到欺负怎么解决(幼儿入园指导)


前言: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负一直以来都是让家长们感到很无奈的问题,他们常常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去鼓励孩子反抗还是忍受,以下就让我们结合几个实例来详细的了解下吧,看看如何才能解决宝宝在幼儿园不被欺负吧!

孩子4岁半了,在幼儿园小班,和其他孩子相比,入园非常顺利,一点也没有哭闹,只有一次,接他时晚了几分钟,看到别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接走时哭了。

一个月以后,孩子突然开始不愿意入园,而且非常爱掉眼泪。孩子属于特别乖的那种,基本上没有大声哭闹过,有了委屈会掉眼泪,会哽咽着说话。

问过做幼儿教师的朋友,说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告诉他必须去。

按照朋友说的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生病,几乎每个月一次,每个月至少一个星期去不了幼儿园(以前他很少生病),再送去的时候,感觉孩子明显不愿意,说还想生病。

春天来了,带孩子去公园玩,见到孩子班的一个小朋友,才无意中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孩子欺负。入园指导

孩子很知道谦让,如果有别的孩子和他抢玩具,他总是撒开手,自己则去玩别的。从没有见过他和别的孩子争过玩具,也没有见过他动手打别的孩子,看见过别的孩子向他动手,他总是怯怯站着,从不知道躲闪,打疼了叫妈妈。一次被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抓破了脸,一年多了,肤色也没有恢复正常,而那个攻击性很强的孩子后来被妈妈们看到就躲,也一直没有别的玩伴。

原以为孩子争执是很正常的事,总有一天他会学会面对,最起码学会躲开,结果并非如此。

问孩子别人打他怎么办,孩子说:“我告诉老师了,可是老师没有批评他。他再打我我不和他玩。”按说孩子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可问题是打人的孩子继续打人,被打的孩子继续被打。向妈妈们请教,不太熟悉的孩子妈妈说的方法就是躲开、告诉老师或者不和打人的孩子玩;相熟的妈妈们观点也相当一致,就是一定要学会还手。一位妈妈说得更甚:“我直接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不还手,回家后我再打你。所以孩子从不吃亏,也锻炼了孩子的好胜心。”

于是也告诉孩子别人再打你你要还手,你还手了他就不敢打你了。开始几天,孩子每天还是会说谁谁打他了,告诉老师了,老师没批评他,问他为什么不还手,孩子就是一副怯怯的样子。又过了几天,孩子说:“我还手了,他还打我。”

没有一个妈妈听说孩子被欺负不心疼的,本想告诉孩子继续还手的,可又担心如果真的教会孩子还手了,不知道会不会出来一个先动手打人的孩子。

很多人说,让孩子还手,就是让孩子相互伤害。老师一般是不提倡被打的孩子还手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让事态尽快平息,如果被打的孩子不还手,那么一般比较好管理,也不容易闹出大事。入园须知

可是,对于孩子呢?有的孩子一直喜欢欺负人,专门找那种不反抗的孩子欺负着玩。这样的孩子,当然是不喜欢人家还手打他。可是,长此下去,他又会被娇惯到什么地步?

本网站小编总结:现在的家中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宝,其中不乏有一些孩子平时被父母娇纵惯了,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是小霸王,尤其爱欺负弱小,对于这类的小朋友,老师要及时的采取制止的措施!

孩子在幼儿园内受伤园方尽职可不担责


孩子在幼儿园内受伤谁负责?园方尽职可不担责!根据法律规定,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而壮壮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承担责任,因此若幼儿园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尽到教育、 管理职责的,则承担2万元的赔偿责任。

李先生问:我朋友赵某的儿子刚满3岁,一天在幼儿园玩滑梯时,被同班小朋友壮壮推倒,摔伤了头部,共花去医药费3万元。事故发生时,幼儿园立即将孩子送往医院并支付了1万元的医疗费用,请问对于剩下的2万元谁来的承担?

雄志律师事务所关长军解答:根据法律规定,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 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而壮壮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承担责任,因此若幼儿园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则承担 2万元的赔偿责任。

如何让孩子开开心心上幼儿园?


每逢幼儿新入托,!”“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奶奶。”“让我出去,我要找妈妈,我要回家。”这种“大合唱”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孩子没哭,旁边的妈妈、奶奶却忍不住哭了起来,感觉孩子入托像虐待了孩子一般。孩子入托真的是不喜欢幼儿园吗,家长的安抚对孩子是好是坏,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不是对帮助孩子缩短入托的“哭闹”期有效呢?

入托场景一:“宝贝,这就是你的幼儿园,我们一起去找找你的教室吧!你的老师和小朋友都等着你呢。还有啊,见面要跟老师说你好,要多喝水,不能和小朋友打架……”妈妈一边“拖”着孩子往教室走,一边嘱咐着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眼睛里的茫然和丝丝的怯意。家长的过分不信任是否加重了孩子的不安心理,是否给孩子一种沉重的入托心情?

点评

幼儿入园前一般整天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同样,家长也会出现“分离焦虑”现象。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往往家长会表现得更严重一些,这些不安会潜移默化的传染给孩子,从而让孩子的入托更加困难。上面这位家长其实就是典型的焦虑反应,她的这些想法应该平时多灌输而不是现场教育,现场教育往往会增加孩子的不安,进而产生抵触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把动员工作做在入托之前,提前让孩子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的。”另外,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有入托前的适应阶段,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向孩子强化幼儿园是快乐、好玩的地方,是好孩子游戏的乐园。

入托场景二:家长在幼儿园门口互相沟通:宝贝刚上幼儿园,天天早上哭着不肯去,甚至夜里从睡梦中哭醒。每天早上送到门口,总哭得一塌糊涂。可老师说,妈妈刚一走,宝贝就好了。这到底是老师在安慰家长,还是小宝贝是个超级小演员?在父母走后孩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稳定下来,老师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吗?

点评

这种情况在宝宝入托初期是经常可以碰到,父母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肯定心情是复杂的,又心疼宝贝又苦恼孩子多久才可以适应!宝贝夜里从睡梦中哭醒,这种情况表现了孩子内心的一种极度不安全感,那么不安全的感觉孩子是不会象成人一样用自己的意志或者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的,那么孩子只有依赖于父母或者亲人,只有用大声的哭叫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在这个时候又处理不当的话又会给孩子的心理有留下一种伤痕,甚至于会潜在的影响到宝宝的性格。所以,父母一定要和老师之间充分的沟通好,多向老师请教如何帮助宝宝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以及怎么样和老师配合,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成长让孩子独立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