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怎么样
2021-06-19 胎教怎么样 胎教仪怎么样 怎么样胎教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
爱发脾气的孩子是怎么样养成的?别总抱怨孩子脾气不好,家长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发现我家孩子脾气不好,孩子总是发脾气。我问了一句话,你或者宝宝爸爸是不是也是容易发脾气,后来她说是的,她自己也总是脾气不好。
我们发现,孩子是复印件,而家长是原件,如果发现孩子身上某个问题,首先可以反思的就是自己是不是这样。如果孩子容易发脾气,通常家长里面一定有一个也是容易发脾气的,要不就是妈妈要不就是爸爸,如果不是爸妈带的,爷爷奶奶带的,那么也有可能是爷爷奶奶。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情绪不好,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孩子看样学样,同时,你的情绪带给了孩子,孩子无法排解,自然也只能通过发脾气这样的方式,或则有些孩子一直活在害怕里面,越来越胆子小。
首先妈妈方面,自己会发脾气,一定是自己先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
给予妈妈以下几个建议
1、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先深吸气,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发脾气,转到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看到孩子写作业慢会发脾气,自己的感受是生气,无助,需求其实是,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能以后更好,孩子好了,自己也能更轻松。
等到自己能够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后,就会发现脾气已经下来很多了。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接纳。
2、也有很多的平时处理情绪的方法
比如自己可以用深吸气深呼气的方法,比如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去做饭,听歌,听音乐。比如用运动的方式。比如用倾述的方式,在妈妈群唠叨一些,和亲朋好友倾述一下,等等都是你处理情绪的好方法。ZJ09.cOM
第二个方面,妈妈有这样的情况,除了调节情绪之后,还可以找一些工具或者方法处理时间
比如,经常会对孩子啰嗦发脾气是孩子不好好做作业。那么不需要多和孩子啰嗦,就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给他自己时间选择去做作业就可以。有时候,让孩子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自己做事,反而更好过于家长盯着让孩子做事。
只有自己改变了,孩子才能去改变。
孩子发脾气,先教他去识别他的情绪,比如买几张情绪脸谱,孩子不知道表达就指出来他是哪个情绪,然后再教孩子排解情绪的方法,逐步进行就可以了。
编辑推荐
孩子发脾气原因是什么
孩子爱哭闹、发脾气、不听话,最大的原因是这个!很多家长都在求助,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孩子的脾气渐渐好好起来。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我们先来看看,父母们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①立刻妥协和满足
有些父母属于“孩子一哭闹就马上物质满足”的类型,一看到孩子哭,就马上妥协了,并哄孩子说:“你别哭了,我马上再给你买一罐。”
然而,这个方法在当时也许很见效,孩子也许会马上停止哭闹。然而,如此一味满足,很容易养出一味索取、且无法等待的小孩。
当孩子习得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会越来越喜欢发脾气,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而等他们长大,走上社会,很容易受挫。
②冷处理
不少父母会选择这种应对方式。他们以为,不管孩子,把孩子搁一边不管他,等他哭够了,事情就自然解决了。
其实不然。冷处理很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被抛弃的。这对于孩子的安全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认为:“坏情绪是不好的”“我是不可以说‘不’的”……他们要么会更紧地黏住父母,害怕被抛弃;要么变得失望、冷淡,开始日渐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
③否认和惩罚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因此生气地说:“碎了不是一样能吃吗?你这是无理取闹!”如果孩子继续哭闹,他们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愤怒地直接采用惩罚的方式,迫使孩子改变主意。
类似的还有孩子不肯睡觉时经常发生的亲子冲突。然而,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那就是孩子也学会了你的暴怒。
下一次他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时候,会继续撒泼,哭闹,发脾气,尖着嗓门大喊大叫,等等。
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一些孩子,脾气就属于这种比较难搞的、很容易发怒的类型,这个比例大概能占到整个人群的10%左右。这些孩子,他们往往会有一个脾气大的父母,或者脾气大的祖父母。
④一味说教
有些父母,很擅长跟孩子讲道理,想要诱改孩子的想法。
“这么晚了,外面的商店也都关门了,我们买不到完整的新饼干了。你已经3岁了,要懂事了,妈妈一会儿还要给你洗澡,哄你睡觉……你现在就把这块饼干吃了吧……”
情绪起来的孩子,压根儿就听不进去道理,脾气还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觉得很累。而有些父母更会认为“我都苦口婆心跟你讲了这么多,你还不听话,你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啊。”
然后,亲子冲突升级,最后用暴力制服而告终。
类似的场景我们还经常在孩子打疫苗时看到,比如:
一个孩子轮到扎针的时候,就开始哇哇地哭,死活不肯上前。
然后,他的妈妈就说:“不疼的,不疼的,宝贝。”
护士也说:“一点儿都不疼,真的。”
可小男孩仍然赖在地上。
他爸爸有些生气了,吼道:“你怎么这么胆小?不就是扎一下吗?!至于这样吗?”
小男孩顿时哭得更大声了:明明打针会疼的,可却没有一个大人能理解。
这种否认孩子内心感受的说教,只会加重孩子的无助感,强化了孩子的糟糕体验,对于解决孩子内心承受着的情绪负担,毫无助益。
其实,应对孩子的发脾气,以上的做法都是没有效果的。那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先共情,再引导。
孩子脾气大,遗传因素只占了一部分,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我们说,当孩子需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去对抗父母的时候,一定是他们心理有需要、有情绪没被看见,没被满足。
我们需要找到这个脾气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譬如说,那个饼干碎成两半非要妈妈赔的宝宝,她其实正处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如果妈妈不能理解和接纳这一点,而是一味物质满足或批评等,那么孩子的心理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
这时候,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比如,妈妈故作神秘地说:“嘘,你听,两块小饼干在说话。”
显然,宝宝的好奇心被激发了起来,于是停止了哭泣,问道:“它们在说什么?”
妈妈又假装听了听,然后对她说:“它们说,我们没有坏,不过得赶快把我们吃到肚子里哦,这样我们就能在一起了。”
宝宝一听,赶紧拿起两块饼干,风卷残云般地吃到肚子里,然后问:“它们在一起了吗?”
妈妈又将耳朵凑到宝宝的小肚子上听了听,然后说:“在一起了。”孩子开心地笑了。
说到这里,有些宝妈可能会说,她对一些共情句式虽然非常熟悉,而且每次也都会对宝宝这么说,但是宝宝就是不吃这一套,每次共情都以失败告终。
的确,共情听起来容易,但是真正洞察到孩子脾气背后的需求,填补好那几个省略号,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你只是用这个句型造句,却不能真正理解和接纳孩子,那也只会陷入形式主义。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引导
孩子乱发脾气时,家长这两种反应只能让情况更糟,聪明家长这样做。如果你不想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那这两种行为一定不要有。
反应一:孩子乱发脾气,家长发更大的脾气
如果孩子乱发脾气,家长回以更大的暴脾气,那很显然,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彼此都在气头上,不仅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甚至还会让情况更糟糕。首先,彼此都在不理智的情绪支配下,做出的行为多半也是不理智的。
其次,孩子已经生气发脾气了,如果家长做出同样的行为,孩子只会更加生气,太生气对孩子的身心伤害也是很大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和家长之间养成了有点事就彼此争吵的习惯,时间长了亲子关系也会岌岌可危。
所以说,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回以同样的暴脾气,这种反应是万万不可取的,尤其是希望解决问题,并且希望孩子改掉爱胡乱发脾气的坏习惯时,这种行为更是不可取的。
反应二:孩子乱发脾气,家长却视而不见
孩子乱发脾气时,如果家长“视而不见”,直接忽视孩子,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很多孩子之所以爱发脾气就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可是家长却选择不管不问,无疑,孩子的内心只会更挣扎、更痛苦,情况严重的,甚至孩子的安全感、心理健康都会受到威胁。
有的孩子之所以会胡乱发脾气,就是因为他们调整不好自己的情绪,希望家长可以介入,对自己多一些关心和安慰,如果家长视而不见,其实对孩子是更严重的另一番伤害。所以说孩子胡乱发脾气时,家长视而不见也是很糟糕的一种行为。
聪明家长选择这样做
聪明家长在孩子胡乱发脾气的时候,会先给孩子几分钟时间冷静,也让自己静下来,然后询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倾听孩子的想法,认可孩子的想法,同时说出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发脾气对解决问题没有一点帮助。如果真想解决问题,那就别胡乱发脾气,好好和家长说。总之,一定要合理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正确的看待乱发脾气这件事,并且尽早改正,这样才明智。
针对孩子胡乱发脾气这件事,家长首先自己要正确看待,然后用理智的行为去引导教育孩子,这样对解决问题才会真正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