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是在一个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和先天的气质也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发起脾气来比别的孩子大的缘故了。

发脾气往往在一岁末就开始了,高峰在两到三岁,一直可以延续到四到五岁以后就会好多了,孩子会发脾气,但他们并不“坏”,他们正在做着他们这个年龄要做的事。

发脾气从发展上来说是“合理”的,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没有(或很少有)孩子没有发过脾气的。

为什么会发脾气呢?有许多原因,比如:

1、受了挫折。他这个年龄有一种强烈的想自立、想“掌握”一些事情的愿望常常被大人或自己有限的能力所阻碍,因此要发泄;

2、很想表达情感、愿望和需要,但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而哭闹比他说的话要响亮得多,于是就哭闹;

3、对自己的行为不会控制,成人对他说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他也试图“听话”,但控制不了,往往就会哭闹,甚至说:我就要,你别管我!

4、饿了、疲倦了、兴奋了、太寂寞了都会发脾气;

5、有时给他太多的选择,这也行、那也行,他不知道选什么好,也会闹;

6、在生病期间,家长特殊对待,病好了,特殊对待取消了,但在他头脑中并没有取消,也会闹;

7、亲子性格不协调,如果父母亲是外向的、大方的,而孩子是安静的、害羞的,父母想把他们推向自己的样子,也可能使孩子发脾气。

对待发脾气没有灵丹妙药,这里提几个方法,可以减轻发脾气的强度。

1、千万保持冷静。发火的父母会使孩子更加发火。你不能失去理智,与事无补;

2、可以不给予理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他看看,没有指望控制你了,会安静下来;

3、估计他可能饿了,累了,要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

4、分散注意力,忽然提出一个新的事情,要他和你一块儿干,他就会忘记发脾气的事。

5、要立一点“规矩”,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常常和他说说,当然不是一说他就会跟着做了,但逐渐他会懂的,这就为他分清对错,知道怎么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讲话要平静、温和,这表示你能控制自己,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

7、表示同情,比如他在发烧,又想到院子里玩,你不让他去,他发脾气了。这时你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并且找出平时收藏起来的玩具让他玩。这时他发脾气不是无理取闹;

8、在他发大脾气时,可抱紧他,这可以给他安慰,让他愤怒,重新控制自己;

9、对发脾气时乱摔东西、在地上打滚的孩子要严格制止,要注意安全,要保护他,椅子角、硬地板往往会使孩子受伤;

10、不要在他发脾气的时候和他理论,他一定听不进去,等事情过去了,他有一个好心情时,可以和他谈谈,这样效果会好。

11、当他表现了一点控制自己的能力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表扬,比如本来他发脾气时要扔东西,这回虽然发了脾气,但没有扔东西,应该表扬他。

延伸阅读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


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种原因是3~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有了“独立”的愿望。要自己干一些事情,萌生了自我意识,对于大人的包办代替和一味的摆布开始感到反感,他要“反抗”大人的操纵,试着自己去独立地解决一些事情。但由于能力有取,社会知识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常常容易弄巧成拙,当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他就会着急,发脾气。

另一种原因是大人强迫他去做某件事情,他不愿接受,但大人坚持要他照办,于是就用发脾气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的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只要孩子一发脾气,便会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天长日久,孩子揣摸透了大人的心理,便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满足自己的要求。

要帮助孩子克服爱发脾气的毛病,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减少或者避免造成孩子发脾气的机会。如对于由第一种原因造成的,家长应大胆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解决一些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对于由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家长就要注意不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吸引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向他说明,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道理,或者是用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暂时忘掉自己的要求。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大人还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对孩子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一谈他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家长要有原则性,不能因为孩子发脾气就放弃自己的正确想法,对孩子又哄又抱,顺着孩子的意志来做,这样只会助长他任性的坏毛病。家长坚持原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切忌因此而大发脾气,使孩子更加急躁,这样不仅矛盾得不到解决,而且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脾气越发越大。家长应耐住性子,循序渐进,慢慢帮助孩子改掉发脾气的坏习惯。

谈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


有一次我到商场去买东西,看到一个小女孩两腿乱蹬、双手乱舞,躺在地上大哭大叫,在她的身边却没有任何人。我担心这孩子是走丢了,便走到她身边把她抱了起来,问她爸爸、妈妈在哪里。这个时候,小女孩的爸爸急忙走了过来。他告诉我说,小女孩又在公共场所乱发脾气,所以他假装不要她了,偷偷地藏在一边,希望孩子能够自己止住哭声。我跟他说,你这一招啊,一般都不会管用,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而且还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因为在美国把孩子留在公共场所而不加监护,说不定会被人告上法庭,得个“忽视罪”呢。

不过话说回来,大概每一个家长都曾经遇到过类似的尴尬事。带孩子去商场,孩子看上了一个玩具,听说妈妈不给自己买,孩子立刻躺在地上大声哭闹,招来过路人的侧目;带孩子去参加小伙伴的生日聚会,孩子因为对分给自己的一份蛋糕不满意而大发脾气,搅得宾主不安;或者是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刚刚把菜点好,孩子就大吵大闹要回家,怎么哄也哄不好。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网上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有些家长出点子说,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理他(她);也有人建议,要打,不打就不成才;还有人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他(她)买什么好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其实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还有很多更有效、也更合适的解决办法。有家长曾经问我,孩子为什么要发脾气呢?他(她)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个毛病?

其实呢,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发脾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孩子生气了,和高兴、害怕、难过一样,生气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感受,是不学就会、人皆有之的,可不是什么毛病。要知道生气是我们人类一个很重要的交流工具,当一个人很明确地表达出他(她)的气愤、或者愤怒的时候,他(她)实际上是在向自己周围的人们发出寻求帮助的信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从心理学的意义上来说,不会生气的人,他(她)的心理发展倒是有可能不正常呢。

能够引起孩子们生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属于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气恼,可想而知,是所有的孩子们都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体验。当孩子们要不断适应周围环境中出现的新刺激、学习新技能、要满足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当他们面对着每一天的新挑战、新任务,再加上父母亲有意无意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可能总是从容应对、不急不恼。要知道学习如何调试自己的情绪来面对困难,这件事本身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呢。

孩子们经常体验的另外一种气恼,常常是由于人际关系问题而造成的。通常是当孩子感受到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待遇、没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东西、别人对自己说话不算话、或者是被人取笑、侮辱、压制、欺负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总而言之,生气通常是孩子对使自己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作出的反应。正因为生气这种情绪感受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正常的心理体验,当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首先应当做的是寻找孩子发脾气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越小,自我控制能力越低,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也越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通过哭闹等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其实,除了生气以外,能够引起孩子哭闹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累了、饿了、有病了、害怕了等等。但是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孩子也会用类似于发脾气的行为方式来表达。遗憾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后果通常是别人、特别是成年人注意的焦点;而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或者是孩子通过这些行为要表达的信息,却常常被忽略了。所以说当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帮助孩子明白自己情绪体验背后的原因也很重要,同样的行为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体验,相同的情绪体验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行为来表达,这都是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内容。每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没有睡午觉、一定是累了;或者妈妈没有给你买这个玩具,所以你不高兴了;家长经常这样给孩子做解释以后,孩子就能够学会根据情境和场合,来判断自己为什么会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并且学着用语言来描述了。

当孩子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以后,家长还应该教孩子用相应的、合适的行为,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孩子、特别是还不太会讲话的孩子,发脾气、哭闹的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学会用其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该适时、冷静地作出反应,而不要反过来对孩子大发脾气、或者责打、责骂。因为父母的斥责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无形中给孩子做出消极的榜样、无意中强化了孩子的坏脾气。

当然了,在处理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也不应该轻易地妥协、退让,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因为一旦开了这样的先例,以后孩子一旦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情,就会乱发脾气。形成了习惯,可就不好改了。

如何对待发脾气的孩子?


宝宝的具体表现:要什么给什么、什么都由他决定、不达目的不罢休。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方法:不能孩子一哭就软下来、说到做到、谁说得对就谁说了算(包括宝宝)。此时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对不合理要求不妥协;对宝宝的哭闹行为通过不理、不看、不理会他的行动等冷处理的方法来转移目标;等孩子态度转变后,再讲道理。

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爸爸妈妈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由此让孩子知道,如何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专家提醒:对于宝宝的坏脾气要不要罚?要!

对宝宝的处罚要把握时机,对宝宝的错误要“立即”予以指出并进行改正;区别故意、无意,结合教育(“玩火”);执行处罚时,家庭成员一致,不可分红脸、白脸;不羞辱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逆反及自卑心理;当然对待宝宝,爸爸妈妈不能只罚,做对了要奖。

宝宝发脾气的原因


宝宝不是一出生就会发脾气的。

最早,他会有痛苦的情绪反应,那些让他不愉快的体验会引起他的痛苦。随着他的长大,不愉快体验就可能引起他别的情绪:除了痛苦外,还可能有愤怒,或者伤心。出现这种分化的时间大概在宝宝两个月以后。

如果注意观察可能会发现,很多宝宝从几个月以后到第二年里,会表现得“脾气见长”:让他生气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他的脾气也好像越来越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和单纯的痛苦不一样,发脾气或愤怒,是和人的预期、期望落空,或者我们平时说的“挫折”相联系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宝宝的“脾气见长”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的有意识行为发展了,懂得对事情做出估计或预期、知道如何控制事情的发生,而一旦事情出乎他的预期或控制,或者有人或者事情阻碍他,甚至只要认出阻碍他的人或者事情,他就可能发脾气。所以,有意识行为的发展也可能以脾气的增长为伴。

比如说,当宝宝已经知道,他发出哭声的时候会有人来照顾他,但是这次他哭以后却没有人理他,此时他的哭声可能会有变化,从原来单纯的痛苦呼唤变成怒号。宝宝喜爱的玩具被拿走,或者想把几个积木摞起来却总不成功,甚至他不想尿尿时你偏要他尿,都可能让他大发脾气。

和其他情绪一样,发脾气或者愤怒,也有适应性的意义。

愤怒是一种能量,处在愤怒中的人,力量和意愿往往也会增强。比如宝宝想掀开一个盖子却总也打不开时,他可能会发怒,并用更大的力气去和盖子较劲。也许,这个困难或者障碍就因此被克服了。

发脾气也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信号,它告诉宝宝的照顾者:我有难处,有痛苦!我需要你帮忙,很需要!快点来,我等不及了了!这往往能有效地牵动爸爸妈妈来应答宝宝。

但是,发脾气时调动身体的能量,要通过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来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如果愤怒情绪持续时间长,得不到有效缓解,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爸爸妈妈识别宝宝的愤怒,了解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并且给宝宝适当的帮助,或者用转移注意力、拥抱宝宝等方法来缓解宝宝的愤怒情绪,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对宝宝以后学习控制情绪、形成良好性格有所帮助。

成长中的宝宝,能力正在发展,但在他的能力发展和他对自己的能力预期之间,往往会存在一个落差,致使他期望做的事情做不成功,这常会成为宝宝发脾气的重要原因。因此,引导宝宝,包括对他提出适当的能力要求,帮助他通过小步子逐渐提高能力,让他经常有胜任和能驾驭的感觉,都对宝宝的情绪健康有重要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