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不能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教育的原则。打骂虽然暂时可以奏效,但打骂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家长朋友说得好:“孩子小时你打他,他没办法,等他长大了,他第一个要抱复的就是你。”再说,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完全可以不伤及他的自尊心。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尊重孩子。我们在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应注意:纠正的是不良行为,而不是不良的孩子。没有不良的孩子,只有不良的行为。

其次,不要用过激的言词。孩子在玩,不过来吃饭,可以说:“你干嘛呢?爸爸妈妈都在等你了,晚吃饭,菜饭都凉了,吃了会肚子疼”。不要说:“你再不来吃,就不给你吃了”(实际你是不会这样做的,何必这样说呢?)

第三,不要和孩子直接顶撞,直撞顶撞起来,双方都不好下台。

假设一个例子。问题是六一儿童节,天下过雨比较冷,明显不能穿短裙子,可是三岁半的丽丽偏要穿新买的短裙子去幼儿园。妈妈和她争执了几个回合后:

一种说法:

妈妈:“今天我就不让你穿短裙子去幼儿园。”

丽丽(一边哭、一边说):“我就要穿,偏穿。”妈妈:“我把你的花短裙撕了”(动手作撕状)。

丽丽:(躺在地上打滚):“我要穿!坏妈妈!”

结果是两方面都下不了台。

另一种说法:

妈妈:“今天天气冷,最好不要穿短裙子去幼儿园。”

丽丽(一边哭、一边说):“我就要穿,偏穿。”

妈妈:“这样吧,你穿上短裙子,下边再穿上条长裤,如果热了,把长裤脱了,不热,就不脱,好吗?”

丽丽(闭口,想了一想):“好,我要穿那条有小象的长裤。”ZJ09.cOm

结果是两方面都下了台。

相关知识

放养而非放任 科学育儿三原则


“放养”一度是种很火的教养方式。一般对这种方式的解释是:让孩子回归到更自然的成长环境中,给予孩子尽可能的自由,将选择权交给孩子,减少来自成人等外部世界的管束、催逼。是不是看起来很美?可是近几年却渐渐开始出现反对的声音,认为所谓的放养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那么到底要不要放养?怎么才能使科学育儿?

放养而非放任

“放养”并不是不教养,不是“放任”,不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自己做甩手掌柜,完全未实现父母应该起到的引导、支持孩子成长的功能。像野草一样长大的孩子固然是自由的,但却过了头。就像一棵植物一样,因为未经过必要的修剪,他们大多失去了本该成为栋梁的机会。

放开手,但给与孩子指导

可以放开手,让孩子们去玩,但是父母必须要负责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玩的素材。譬如对于孩子的跑、跳、爬、瞎折腾等,都不过多限制,提供给孩子广阔的玩的空间,但是若玩中能针对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刺激,就会让孩子在玩中吸收到更多营养,如促进认知、学会协作、体验到美育和心灵滋养等等。

这样科学玩大的孩子,无疑要比那种缺乏大人陪伴与引导、独自疯玩的孩子,发展得更充分,也更容易适应接下来的各种学习任务和挑战。

给孩子选择权并让其承担后果

可以不管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譬如吃饭、穿衣服、学习成绩高低、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体验,去做选择,并独自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

但是,有一点,父母必须要用心为孩子提供做选择的机会和范围。比如,不强迫孩子上兴趣班,也不强制孩子必须不能放弃某个特定的兴趣班,但是你却最好能够提供给孩子接触这些兴趣班、探索这些兴趣的机会。假如根本不曾接触过,那么连选择的权力都不曾得到,其实并不是自由,而是贫乏和局限,这会极大限制孩子们的发展可能。

给与自由,同时树立规则

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给他们表达的自由,但是必须要对他们的行为设立规矩。孩子必须要社会化,需要学会必要的行为规范,养成一套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因为在他们长大后,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要面对。也许你会说,我的孩子将来要出国,国外自由。那么你可知道,国外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其实有着更为系统的、有规划的、充满规则的成长环境?

无论将来做什么,我们必须要帮孩子习得适应现实环境的能力。要让孩子明白,有规矩的游戏才更好玩,有规矩的人才更自由。

既要给孩子玩的自由,又不能让孩子的探索沦为浪掷光阴的傻玩;既要允许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鼓励孩子自己做选择,又要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的、可靠的选项;既要在孩子哭闹、情绪失控的时候给以理解、包容,又能够从孩子的情绪中跳出来,给以孩子必要的引导,教会孩子纾解情绪的方法,以及正确的行为处事之道。

儿童早教:纠正不良行为也可以很温柔


儿童你将会觉得,当孩子做错事,父母就应当严苛教导,才可以帮他养成良好习惯。可是英国心理状态协会主席AlanE.Kazdin却依然坚持不懈,在改正“坏个人行为”的全过程中,一切处罚方式全是失效的,仅有让孩子持续反复“好个人行为”,另外获得父母有目的性的表扬才可以使他愈来愈“协作”。如何纠正不良行为?

在学习培训溫柔地改正不良行为前,请先讨论一下什么叫“不溫柔”,并不是批评,更并不是惩罚,但他们一样能够 被归入“变向处罚”一类,更非常值得大家警醒的是,下边二种方式全是常常应用并为父母所赞叹的。如何纠正不良行为?儿童

变向处罚,没损害也没实际效果

面壁思过

让孩子犯错误后理智一下的确有益处,最少它不容易像处罚那般产生不良反应,但在摆正孩子的个人行为层面,没什么进展。父母应当在孩子心态恢复后,告诉他为何抢他人物品换句话说粗话是不太好的个人行为。但即便那时候孩子懂了这一大道理,下一次遇到相近状况时,他還是非常容易犯错误。因而,给孩子生产制造机遇,使他主要表现出协作和诚信的一面,并立即夸赞他才算是最压根的解决方案。

使他担负不良影响

让孩子对自身的个人行为不良影响承担责任看起来十分有效,但实质上它依然是一种处罚,无法改正不良行为。

看到孩子在墙上涂鸦,你一定会气疯的,但这时候并并不是来教他“爱干净整洁”的大道理的最佳时机。恰当的作法应该是马上劝阻毁坏个人行为,随后告诉他错在哪儿,但别寄希望于他能听得懂这一大道理。关键所在,等过几天孩子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带著他一起在紙上绘画。以后夸他说道:“真像个大孩子了,能在紙上绘制那么漂亮的画。你可以再画一张吗?我们能够 把它贴在墙壁。”

溫柔的改正:激励和赞扬,让孩子记牢“好个人行为”

为何赞扬更合理

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让孩子协作的唯一方式是毫无疑问他的好个人行为,遭受毫无疑问后,孩子一般会想要重复这类个人行为。例如,假如你要塑造孩子共享的质量,在他拿给朋友自身深爱的玩具时,一定不必抠门你的赞美之词,“可以把你最爱的小熊宝宝给媛媛玩,实在太大气了!”渐渐地,和盆友交流会变成他的一种习惯性。反过来,如果你逼迫他与他人共享玩具时,或许他那时候会妥协,但下一次遇到一样的事儿,他依然会回绝。如何纠正不良行为?儿童

夸赞的方法

应用浮夸的语调夸赞他。或许你能感觉那样很蠢,但是从预期效果看来,“你棒极了”比“真棒”的确更合理。

有目的性地表扬。常用地夸“简直好孩子”比不上再加一句:“孩子你真听话,都是自身整理玩具了。”

肢体接触。给孩子一个相拥或接吻也很重要。

奖赏。在加强好个人行为的前好多个礼拜,能够 服务承诺给他们一些奖赏,这不是以便更改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加强父母对孩子好个人行为的毫无疑问。

不用过多表扬。如果你发觉孩子早已非常少犯某一错,逐渐培养了顺理成章的相互配合习惯性时,你也就能够 渐渐地降低这类表扬了。

孩子不乖,也可以表扬?

1.不停地闹,不肯去学校……

运用手机游戏,给他们造就训练“好个人行为”的机遇。例如在他不管怎样不愿外出的情况下,你能转移话题,给他们设计方案个小小“圈套”:“小山坡,大家今日来玩个新游戏介绍!尽管这仅仅一个游戏,但假如依照我的话去做,你今天就能获得一个大红花哦,你准备好了吗?记牢哦,我们便是玩个游戏。

小山坡,先穿上你的鞋。”假如他相互配合你,那麼一定要得出表扬。“你要说没尝试过这个游戏呢,是不是你在没拿钱呀?要不然如何穿得那麼快!”那样不断好多个连击,使他养成好习惯以后,即便不告诉他它是手机游戏,他也会比之前更相互配合。父母刚开始做这一实验前,内心都是敲鼓:“这能有什么用?孩子大会上这一当吗?”但是绝大多数人到试着了几回以后,都是意外惊喜地见到转变。

2.办事有头无尾……

地面上满是玩具,你让孩子学着自身整理一下。但是他刚把三个小孩从地面上捡起,放进沙发上,转头又刚开始看动画了。此刻大家依然应当表扬他。不过是另一种方法:“丫丫太棒了!不一会儿时间就收好啦三个玩具呢。嗯……但是,宝贝,下一次假如可以把这五个玩具都放好那么就更强了。”这并并不是对孩子的蒙骗,大家务必打心里了解到良好的习惯的塑造是个由浅入深的全过程。要是每一次比得上以往进一原地踏步,总有一天能做到终极目标。

想一想小宝宝走路的全过程吧!当他摇摆慌慌撞入你的怀中时,你毫无疑问会激励他:“小宝宝学好行走了!”,而不容易说:“不行不行,哪里有那么晃晃悠悠行走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是一样的全过程,一切一点发展都值得你的夸赞。

改正的方法和期限

父母让孩子“聪明”的方法尤为重要。如果你用宁静、文明礼貌的語言对他提出要求时,孩子协作的概率更大。另外,你最好得出确立的命令,而不是应用反诘,要不然他会感觉自身彻底有挑选不做的支配权,例如“去刷牙漱口吧!”比“是否该去刷牙漱口了?”更合理。

每一个孩子的状况不一样,因而更改不良习惯所花销的時间也不一样。可是父母能够 试着着持续几日夸赞孩子的某类个人行为,这能够 给你训练方法的运用,而它的实际效果也更显著。如果你造就有利因素让孩子持续5次乖乖吃饭,而且立即给与了表扬,你能发觉他确实在发展。在你拥有一个取得成功的实例以后,你能发觉更改孩子的第二个、第三个不良习惯早已游刃有余了。

TIPS:说白了的“坏个人行为”、“好个人行为”全是相对来说的,“坏个人行为”不意味着孩子毁灭性很强,更不表明他在社会道德上存有什么问题,或许这仅仅由于大家在沟通交流上出現了一些难题,但是采用一些方法减轻矛盾還是必须的,下边便是适用“溫柔改正”的个人行为方法:

犟嘴

回绝新食材

叫他用餐没反应

对老人不尊

摔坏物品

不愿共享

无端闹脾气

对同年龄人不友善

偷窃

说脏话

“坏个人行为改正”之我讲

表扬确实能处理全部难题吗?别的方式就应当严防吗?下边三位父母也是有自身的观点。

佳4岁之前,大家非常少批评她,4岁之后会批评但毫无疑问不容易处罚。批评她缺陷的另外也会表扬一下她的优势。从预期效果上看来,表扬确实能让她做得更强,假如批评过多,她会愈来愈不懂事。自然因为我会注重一点批评的方式,“比之前也是有一些发展,但母亲希望你之后能更强”那样的批评,小孩子更容易认可。

实际上有时候小孩子犯错误,并不是他的原意,成年人也是有情绪不好的情况下,我有时候发无名火,闺女还挺了解,了解我心情郁闷,那大家为什么不可以在孩子心情郁闷的情况下也了解一下他呢?有时我认为孩子胸怀比大人。

嘟嘟嘟嘟假如控制不住自身的心态,闹脾气摔东西,我毫无疑问会批评他,告诉他哪不对。孩子有不良习惯很一切正常,可是我强调他的不良习惯也很一切正常。并且我认为批评是务必的,尽管对孩子而言激励更关键。但他一旦有好的更改就需要立即激励。此外,实际上优劣、是是非非的规范没办法定义,除开安全隐患之外,别的事儿必须实际难题深入分析。例如有的家中喜爱乱一点,有的家中喜爱干净整洁一点,拿干净整洁家中的规范规定杂乱家中的孩子显而易见不适合。

如何纠正不良行为?我认为让孩子对自身的个人行为承担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条件就是你要事前告诉他,那样干了以后会有哪些不良影响。例如我要求,来到进餐时间务必停用手上的手机游戏,但孩子一直不听,我也想到个方法,我告诉他,到点了你能不想吃饭,但一旦错过这一時间,就沒有饭吃完。在推行的全过程中,尽管有几回不断,但最后結果是他的确培养了和大伙儿一起按时吃饭的习惯性。

警惕危害孩子视力的不良行为


不少婴幼儿都喜欢看电视,他们的父母也会认为,通过动画片开始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除此之外,很多家长用闪光灯给婴儿拍照,专家认为,这些行为会损伤孩子的视力。眼睛的健康和后天的学能发展关系密切,视力不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平衡能力及直观的判断力。

典型案例

婴儿看电视损伤视力

囡囡从6个月开始就喜欢看电视,只要看到电视画面就会停止哭闹。不少像囡囡这样的婴儿父母认为,给孩子看电视可以提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但儿童健康专家提出,看电视合适的距离应为2米以外,这个距离对1岁以内的婴儿是不甚适应的。婴儿视力的距离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近到远,3个月前的婴儿只能看到放置在他眼前的玩具和物品,以后逐渐发展到可以注视1米左右的物体,以及更远处的活动着的物体。因此,小婴儿不可能看到2米以外电视画面;同时电视图像总要比实物显得模糊,加之播放的电视图像有颤动,质量差的电视播放图像效果更差。这样,婴儿看电视会增加眼睛的疲劳度,从而降低视力。

问题1:放任孩子看电视

目前,婴幼儿父母非常重视宝宝的智力发育,但对视觉健康,以及眼睛和学能发展的密切关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蒋卓勤教授指出,不久前,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和惠氏联合进行了“婴幼儿父母视觉健康和学能发展知识调查”。调查发现,多数父母放任孩子看电视,并通过给孩子看碟片的方式进行早期教育。

提醒:其实,即使有好动画片要让婴儿看,也只能在2米以外的位置上看几分钟,并且不要每天看。

问题2:吃什么可以补什么

还有不少父母认为,只要补充胡萝卜素和吃鱼眼睛即可保护视力。但专家提出,视力一旦受损,是无法因食品而改变的。鱼眼睛虽然含有营养素,但营养素的含量不高,难以达到补眼作用。

提醒:0-4岁是宝宝眼睛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要注意保护宝宝眼睛的发育,对于宝宝视觉健康而言,叶黄素、维生素A、DHA、AA等都是有益于宝宝眼睛健康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

问题3:照相闪光灯易伤眼

大部分父母对婴幼儿眼睛发育知识不够了解。虽然四成以上的父母认为紫外线和电视电脑辐射会对孩子眼睛健康产生危害,但只有少数父母了解蓝光会对孩子眼睛健康有害。

提醒: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晶状体相对清澈,无法有效过滤光线,眼睛更容易受损。紫外线和红外线通常都会被角膜和晶状体吸收,一般不会接触视网膜;可见光中的高能量可见光——蓝光,则会接触到视网膜,加速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氧化,过量照射甚至损伤视觉细胞。

强烈的日光、闪光灯、红外式浴霸的灯光等不能直射婴幼儿眼睛,不让婴幼儿在过强灯光下睡觉。建议外出晒太阳时,给孩子戴好太阳帽或背对阳光。

护眼知识

鲜艳色彩有助宝宝视力

从婴幼儿出生8至12周开始,便应与宝宝做眼神接触;宝宝除在初生时接受过简单的视力检查外,应从6个月大开始接受定期的专业视力检查;3-4岁时进行视力检查,以后至少每两年检查一次(或者根据卫生保健人员建议检查);眼睛是婴幼儿的学能发展之窗。尤其是对于0-4岁的婴幼儿,在其生长发育以及学能发展的过程中,外界信息90%是通过眼睛获得、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动作、语言的发展,还关系到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发展。建议父母平时在家,可以用鲜艳色彩物体和图形刺激宝宝的视觉,对眼睛发育也会有所帮助。

警惕: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警惕: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有时父母会发现:积极的、正向的行为可能孩子学不会,但是一些“坏榜样”的行为孩子马上就学会了,这可怎么办?

调查:

“坏榜样”的十大不良行为有位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路人,请他们分别谈论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成人不良行为对儿童造成影响的事情。经过调查发现,大致可以归纳为十大行为。

一、违法跨越隔离带。

二、随意将杂物抛到车外或者从阳台将垃圾抛到楼下。

三、相互攀比。

四、践踏草坪,攀折花木。

五、说脏话。

六、乘坐公交车不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等特殊人群让座。

七、对老人不礼貌,发脾气,甚至打骂老人。

八、取笑身体残疾或者有缺陷的人。

九、在医院、图书馆、剧场大声喧哗、接听电话。

十、将公共物品据为己有。

针对以上情况,对家庭教育的六点建议:

一、对孩子少用否定句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使用“你不要……”、“不能……”、“不准……”之类的否定句。其实,家长这样每强调一次不能干的负面行为时,反而会加深孩子对这件不该干的事情的印象和兴趣。

二、引导孩子从事健康活动

姚明说过他学打球是防止变坏,还有人说爱音乐的孩子不会学坏,所以,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鼓励他多参加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艺术类活动如学音乐、学书法绘画等,还可以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提高孩子的心智。

三、让孩子从小就感受规则

做人基本的美德如尊老爱幼、有公德心,以及基本的生活规则如交通常识等等可以融入家长平日的言传身教之中,最好能够习惯成自然,从小就将这些生活中的美德和规则牢记心里,逐渐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

四、尽可能远离暴力和色情

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环境和接触到的各类事物而形成的,从而,他们自身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是处一个不断形成和改变的过程中。在这敏感而关键的人生阶段,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有助于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五、帮助孩子提高自制力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没有成人那么强,所以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比如一些孩子上网成瘾就是一个例子。家长可以通过一些鼓励的办法和使孩子分心等技巧,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关爱

也许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但是向孩子表达关爱和信任的方式有多种,应注意的是不要变成溺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