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会为自己的宝宝安排胎教,一般来说营养支持、合理运动、适当的音乐欣赏就是有效的胎教,胎教有利于促进准爸妈和宝宝的关系,你知道有哪些关于胎教的知识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如何纠正孩子不良习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很多宝宝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宠惯,造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一、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孩子生活与学习的哪些方面有重要影响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2、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

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已习惯成自然,但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孩子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对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无良策。我们只有意识到孩子所表现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对孩子今后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有多么重要的负面影响,才能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决心采取行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是正常现象,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不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使情况恶化。正确的矫正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对待第一次

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孩子某种不良行为的第一次出现而没有认真对待。我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上街第一次哭着要买糖,第一次打小朋友或拿别人东西,我都非常严肃地先告诉他这样不对,同时给予小小惩戒,比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抱着他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后二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出现三次、四次的可能性更少,甚至不会再出现。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总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确实困难重重。下面再介绍几个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孩子不良行为的矫正。

2、及时惩罚

不良行为一旦出现必须立即施以惩罚,千万不要采用有些家长的口头威胁“等你爸(或其他人)回来收拾你”。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只能了解眼前的直接后果,不能想象更不能顾及将来的可能结果。

相信家长一定经常发现此年龄段的孩子哭的同时转眼就笑,更不用说一个漫长白天之后他怎能记得爸爸(或其他人)回家批评他的原因,而且家长自己往往也已经忘记了应该责罚孩子。及时惩罚孩子的作用在于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错误行为被责罚的,他也才明白应该改正什么错误?

3、冷处理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比如孩子有骂人现象,一旦他脏话出口就应采取罚站并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单独处于房间的角落,使他更深刻地体验到不被人理睬的孤独难受滋味,当然之前先告诉他为什么罚他。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不了解合适的冷处理的时间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

应该是年龄几岁就罚几分钟,比如孩子三岁就应只罚站三分钟并在此期间周围人不理睬他的任何举动。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与体验孤独的滋味,又没有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哭着往我怀里扑不认罚怎么办?”,很好办,家长在告诉他为什么之后,只要闭起眼睛不理他,到应该的时间,效果是一样的。粗暴的打骂反而可能使孩子也具有暴力倾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4、教给孩子合适的行为标准

大多数家长认为责罚过孩子就完事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的行为都是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矫正的极有效的方法是,责罚之后教给孩子合适的满足自己欲望的方法。

比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或幼儿园的玩具回家,不用说那些不予处理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不好的影响,很多家长也是简单批评一句“不能拿别人东西”。

这种情况下责罚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明天把它还回去。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经过别人同意,玩一会以后要还给人家。”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再出现错误的行为。

5、抓住重点,持之以恒

这是非常重要并不能忽视的。听过家长如此抱怨吗?“才批评过你,又忘了,没长记性啊!”这样说倒的确是歪打正着。事过就忘,哭过就笑正是学前儿童的特点。况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行为的形成非一日之果,自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矫正。

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应先针对最不能忍受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反复责罚以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不应该一会为孩子骂人、一会为孩子不写作业而不停地批评他,孩子会无所适从的。

扩展阅读

宝宝的坏习惯如何纠正?养成容易,纠正难!


孩子的坏习惯养成容易、纠正难!

下面是一位宝妈的真实经验,看她是如何看待、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

前一阵,我第一次和宝宝因为看动画片的问题起了冲突,她大哭大闹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以她哭睡着了而收场。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了一次,那天我实在受不了发了火。

这两个月我忙于自己的事务没怎么管女儿,疏忽了她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个月,我就意识到自己的忙碌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些影响。

比如,我回到家太累,她粘着我陪她画画或讲故事的时候,很多次我几乎睡着了。

家人担心我太累,把她抱走看会儿动画片,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她养成了看电视的习惯。

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坏习惯养成容易,可是想戒掉,太难了!

现在她往沙发上一坐要看《小猪佩奇》,如果不同意,就是一阵哭闹。

前两天,我会用其他方式转移她的注意力,时间久了,这个方法也不起作用,我彻底败下阵来。

她的执拗和哭闹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宝爸妈不陪伴孩子,却希望他/她与你亲近、乖巧听话、不犯错误?你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贬低了陪伴的作用。

孩子第一次出现习惯上的问题的时候,你没有发现或你压根就不知道。

不知道孩子迷恋电视,只是因为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你不知道孩子喜欢玩游戏,只是因为没有人陪她在自然中追逐。

老人带孩子,宠溺孩子很正常。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安全大过天,不哭不闹就好。看一会儿电视算什么呢?我们帮忙带孩子,已经减轻了儿女的负担,还要怎样?”

孩子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她顺着抚养人的抚养习惯慢慢地建立自己的习惯。

如何改掉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宝爸妈觉察到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去责怪孩子,也不要责怪照顾孩子的老人。

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永远是父母。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责任人也是父母。

针对这次看电视事件,我是怎么做的?

孩子出现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与其去责怪孩子,批评孩子不懂事,不如静下心来,用心陪伴孩子,反省自己在生活中哪个环节没有做好。

比如,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会突然想要看电视,我发现有几次自己低头看手机里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开始嚷着要看电视。

当我意识到自己看手机的行为会影响她的时候,我开始关闭我的网络。把她抱到怀里,然后对她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大部分情况下,她会选择听故事。

有一次她坚持要看,我打开了电视,然后跟她约定好时间,如果时间到了,她要自己关电视。

这天以后,我刻意减少在她面前看手机的行为,每天安排好活动内容,比如出门散步,在家里搭积木、画画、讲故事,或和我一起择菜。

更多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

越是在孩子容易和你呛着来的时候,越是要多陪伴孩子。

心理学上认为,争吵和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沟通不足。这条原则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上,亲密的亲子关系建立在足够陪伴的基础之上。

当然,宝宝的行为习惯可以慢慢改变,只要宝爸妈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减少孩子强化坏习惯的可能

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宝爸妈不要强加指责,首先忍住怒火,然后反思自己缺席了他/她哪一部分生活。

比如,孩子喜欢吃糖,什么时候第一次吃糖?为什么每天要吃糖?这些问题可以和抚养孩子的老人在唠家常中详细了解,但记住,不要责怪老人。

了解了孩子的生活日程,宝爸妈可以尽量规避他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不去收银台有棒棒糖的超市,改去菜市场或公园。

给孩子和自己缓冲的时间

孩子用多久养成坏习惯,大概就需要多久去改掉这个坏习惯。

不可能今天你说不能吃糖,孩子今天就乖乖地不吃糖。一个成年人尚且很难戒掉自己的坏习惯,更何况孩子。

给孩子留有改掉不良行为习惯的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

孩子有个体差异,有些孩子不需要太长时间就会改变坏的行为习惯。

如果宝爸妈急功近利,每一次都苛求孩子立刻改正,他/她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做一个自律爸爸/妈妈

宝爸妈要自律,这样去要求孩子,他才会更信服。

试想如果宝爸妈无时无刻不在看手机,却要求孩子不能看电视,他/她会怎么想?

宝爸妈是电子产品的奴隶,无形中也在培养着一个小小的电子产品的奴隶。

如果宝爸妈放下手机,养成吃完饭散步、聊天的习惯,孩子一定不会说:“不想出门,我要看电视!”

如果孩子宁可看电视也不愿意跟宝爸妈散步、聊天,宝爸妈要反思:多久没有好好陪孩子,多久没有听过他的喜怒哀乐。

爱和耐心可以化解隔阂

对一个桀骜不驯、难搞的孩子来说,需要的不是强权的压制,而是用爱和耐心来化解与宝爸妈之间的隔阂。

强权和暴力不过是在一步步塑造一个更加暴躁、更加压抑的孩子,唯有爱可以融化孩子的叛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好习惯和戒除坏习惯,都需要宝爸妈的耐心陪伴、正确引导和多次尝试。

责骂和发火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也是最毁孩子的教育方式。

宝宝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好好陪伴他,以后的路他会自己走,爸妈陪他的时间也就这十几年。

如果这十几年没有处理好,以后漫漫的几十年,你和他都有无尽的痛苦。那个时候再回头,还来得及吗?

我通过这次电视事件意识到了陪伴需要持续性,不能今天忙就不管,下次不忙再拼命管。

孩子不会因为你的忙碌而停止成长,他/她每天都在改变,他/她的行为习惯在慢慢养成。

宝爸妈们,不要因为忙碌而塑造了一个问题宝宝,不要因为忙碌而疏忽孩子的成长。

早教知识: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


相信很多准爸爸准妈妈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宝宝,在这时胎教就很重要了,胎教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叫做营养胎教,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等的发育,关于胎教的知识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早教知识: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宝宝阶段的宝宝宝宝吃手,是一种一切正常的状况,伴随着年纪的提高,这类个人行为会渐渐地降低直至沒有。可是,一些小孩的宝宝吃手个人行为却一直维持下去,让爸爸妈妈极其担忧,万一培养了习惯,改不掉可该怎么办?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

1、留意日常保洁

假如宝宝吃手指是由于考虑其生理需求,爸爸妈妈不用生性多疑,只必须留意玩具的清理和手指头的环境卫生,也就是要常常清理玩具和宝宝的双手。因此,爸爸妈妈要自小让宝宝培养爱清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发觉欠佳习惯要随时随地提示,爸爸妈妈自身还要言传身教,让宝宝有好的效仿目标。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

2、出示感官刺激

爸爸妈妈应在婴儿阶段就需要留意宝宝的发展趋势,如尽量在宝宝出世时奶水养育,使宝宝获得非常好的口腔内部工作经验。或出示一些代替品如奶瓶奶嘴或别的无毒性大玩具,让宝宝去“吃”,以丰富多彩宝宝的口腔内部工作经验。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也要给孩子出示多种的玩具或教学工具,让宝宝用力玩,用感观的触碰视、听、嗅味蕾的工作经验来丰富多彩宝宝的日常生活视线。

3、给与理想化环境

理想化的成才环境应该是使环境单纯性稳定的,使宝宝心态稳定、非常容易专心致志的环境。常常搬新家会给宝宝产生不安定感,因此爸爸妈妈最好是不必常常搬新家,变化环境,那样才可以使小孩获得稳定身心健康的环境。

4、多多的守候宝宝

宝宝害怕是由于没有安全感,而宝宝的归属感关键来源于爸爸妈妈,因此,虽然如今许多 爸爸妈妈都务必工作,您還是应当多运用下班了或假期多守候宝宝。能够 运用帮宝宝冼澡和睡觉前分享生活、讲故事等给与宝宝亲子活动的机遇。

5、理论详细语句

宝宝吃手指是由于害怕而没法说出来,假如爸爸妈妈教他将心里的害怕说出来,或许他就不容易“吃”手指头了。因此,父母要教會宝宝说详细的语句,让他学好把心里的害怕用语言表达能力出去。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

6、宝宝急事可做

要想让宝宝改正“吃”手指头的坏习惯,最好是的方法是让他两手不空,充分运用他的创造力,让他急事可做。那样就能在不经意间中,让他遗忘这一习惯,改正这一问题。

7、和小伙伴齐勤奋

告知你的孩子,许多 小孩子小的时候都喜爱嘬手指头,乃至爸爸妈妈钟头也会那样做,但这仅仅一段时间,非常少许多人像他这么大还喜欢吃手。另外爸爸妈妈也了解不许宝宝吃手有时候较为不舒服,并且改正一种习惯对很多人 而言都不易,因此大家要一起努力,让嘴和小指说bye-bye。

8、搞好反面正确引导

不断絮叨、段子或是威协小孩再吃手指就需要如何这些,都并不是恰当的作法,那样做的結果会让小孩更想嘬手。不如这样告诉他:“你嘬手指头的模样如同一个小宝宝,但是你早已那么变大,我并不想要他人笑你還是个小宝宝。”

如何轻松纠正孩子爱吃手习惯?在改正宝宝宝宝吃手习惯的全过程中,爸爸妈妈的心态要和蔼可亲,語言姿势要柔和,以关怀激励主导,不必高声训斥、责骂宝宝,当宝宝有发展时,要立即地给与夸奖。

你家孩子有这几种坏习惯吗?该如何纠正?


孩子有这几种习惯需要改吗?该如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为什么现在诸如孩子反叛父母的新闻事件不绝于耳?

究其根源,无非是孩子从小就有着一些坏习惯,而家长又未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最终酿成了一桩桩悲剧惨案,家长们注意了,发现孩子又坏习惯,一定要及时纠正,不要天真地认为只是一个小毛病而已,长大就好了,若不纠正,有得后悔一辈子。下面来分析孩子常见的几个坏习惯和解决的对策。

坏习惯一:

总是打断父母说话,甚至顶撞父母。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说话,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父母说话时打断对话,或者是顶撞父母,而父母却一再纵容孩子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孩子以后为人处世必定是处处咄咄逼人,不让一分一毫,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要世界围着他转。

解决对策:

让孩子坐在父母对面,稍微严肃的告诉孩子他的做法是错误的,并且要求他承诺要改掉这个坏习惯,最后温柔地和他讲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让他理解父母的做法。

坏习惯二:

对父母的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当父母提出孩子不喜欢或者是不想执行的要求任务时,孩子会假装没有收到来自父母的信息,长此以往,孩子不会去仔细听从父母的话,只会等待你消息的发出却不理睬。有这种坏习惯的孩子,如果没有及时改正的话,就会养成恶习,不尊重父母和其他人的想法,变得叛逆,听不进一句好言相劝,一意孤行,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

解决对策:

父母不要“隔空传话”,要求孩子站在面前或者是父母站到孩子面前,一字一句清晰地表达清楚要求任务,而且给孩子规定好完成的期限,明确地告诉他你还要检验任务完成的效果,但是绝不能大声的宣布你的要求,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你这是命令,要学会用“帮忙,请”这些礼貌用语,孩子完成后及时夸奖孩子。

坏习惯三:

孩子对父母说谎,。为什么很多孩子长大后总是习惯于用美丽的谎言去掩饰自己呢?一个原因是,孩子说谎,父母不以为然,任之随之,另一个原因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也说谎,所以孩子也学会了用谎言代替内心的真实想法。

解决对策:

首先决不允许孩子说谎,在孩子说谎时悄悄地跟他讲明你已经知道真相,让他自己说出实话,表示理解他说谎的原因,并且要求他承诺绝对不能再说谎。最后是父母要信守诺言,不能欺骗孩子,说出的话要履行,不能给孩子树立坏的榜样。

你家孩子有这三种坏习惯吗?

有的话父母们可以借鉴以上的解决对策来纠正孩子的坏习惯,还没有发现孩子有这三种坏习惯的父母,也要警惕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切不可耽误了孩子一生,让自己后悔一辈子。

9-10月宝宝这个不良习惯,让妈妈烦透了,其实是聪明表现


你要不停捡来捡去,好心烦有没有;吃个饭开始用手抓来抓去,满脸满饭桌都是,一顿饭下来全身全脸都脏啦,还要清洗。

这个时候妈妈不要责怪宝宝,主要是宝宝到了一定月龄,宝宝手脚,大脑协调能力发育结果,说明宝宝发育良好,开始探索周围世界,表示好奇,正是宝宝高智力,聪明表现。这个时候不要打扰宝宝,随他去,不要吵他,会阻碍宝宝智力发育的。

面对宝宝出现这样情况该怎办?给宝宝准备耐摔东西妈妈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积木,毛绒玩具,小皮球这类玩具。这样宝宝摔时候不会损害,也不会让宝宝手指受伤,宝宝玩起来也会比较感兴趣。但是妈妈要注意宝宝,不要让宝宝往嘴里塞。

不要捡回来给宝宝宝宝把自己玩去扔出去时候,不要给他捡回来。要让宝宝在妈妈视线内,让宝宝自由玩耍。这样宝宝就会爬向自己玩具,可以自己探索世界,玩累了,玩厌倦时候,宝宝自然就不愿意扔东西了。妈妈要是捡来给宝宝,宝宝就会不断扔来扔去,还会阻碍宝宝探索。

注意宝宝情绪妈妈要注意宝宝情绪,如果宝宝扔东西时候表现出不高兴情绪,可能是要引起妈妈注意,需要一个人一起玩。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陪陪宝宝,等到玩的开心时候再让宝宝自己玩,这样会让宝宝获得足够安全感,有助于成长和发育的。

孩子7种必须纠正的行为习惯


1、假装听不见父母说话

当你提醒孩子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自己洗脸刷牙时,他是不是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仍然像没听见一样呢?如果是,那么父母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些信息传递出来的是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的漠视与无所谓。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提示,本意是让孩子主动去做,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如果孩子长期漠视父母的话,而父母却一味纵容,那么你的孩子将来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走到孩子面前,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并让孩子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如果孩子不听话,则告诉他后果是什么,并且说到做到。比如节日将不能得到礼物;周末不能出去玩等。孩子的行为多是父母身上的反射,因此,父母也应做到及时回应孩子的要求,以身作则。

2、无视规则

小的时候无视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不会遵守社会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则,比如,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物品要归放原处、按时作息等。如果孩子从小就无礼视规则,比如玩游戏时,别的小朋友都可以按游戏规则玩,而你的孩子却只会在其中捣乱;再比如玩完游戏后,有的孩子可以将玩具放回原位,有的却弄得满屋狼藉。

其实,在孩子2岁以后家长就可以给其制定规则了。

家长立的规则一定要合理,并且在孩子能做到的范围。同时应注意不要大声呵斥孩子,逐步引导,并且一旦制定规则后就应坚决实施,不要轻易更改。孩子形成一个好的规则意识后,便可以举一反三,在做其他的事情上也不会无视规则。

延伸阅读→什么时候给孩子立规矩最管用?

3、不尊重他人

或许,你会认为孩子与长辈说话时翻白眼、傲慢无理是在耍小性子,但是傲慢的举止反衬出来的却是孩子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些父母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或者归为“叛逆”,而置之不理。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孩子周围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和同学融洽相处。

父母的正确做法应是明确和孩子提出来:你这样的说话方式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会让人讨厌,你这样会失去朋友等。必要时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惩罚,让孩子记住教训。

4、说谎

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一些孩子:明明不会叠被子,却当着小朋友的面说自己早上叠了被子;明明没有玩过某样玩具却说自己曾经玩过;明明在家里没有刷牙,却和老师说刷过牙了。当孩子有这样说谎或夸大事实的行为出现时,父母应开始警惕了,但也不必过于忧心。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经常会出现混淆概念的现象,这时候父母不要过早地给孩子下结论。多听少说,是最好的方法。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说谎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能够公正的处理,都会让孩子用说谎的方式来逃避父母的责骂。

其实,孩子说谎并不是一种好的品德习惯。说谎只是给父母们敲响了警钟,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父母应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方式,并和孩子多沟通,切记动手打骂,否则可能会让孩子的情况越来越糟糕。

5、嫉妒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6岁的果果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天,妈妈的同事带着2岁的儿子到果果家玩,果果妈妈很喜欢小宝宝,一直抱着小宝宝逗弄。这时,果果突然摔坏了自己的杯子,然后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把妈妈和同事弄得非常尴尬。

果果的行为是因为嫉妒妈妈抱着小弟弟而忽略了她。其实孩子的嫉妒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孩子会和小伙伴比玩具、比衣服、比学习成绩、比老师的夸奖等。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当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再买个玩具小车,XX的小车比我的好看。如果此时妈妈同意并支持孩子,那就是助长了孩子的嫉妒行为;反之,如果拒绝并告诉孩子:不是别人有的东西你就一定要拥有,你的玩具也有很多小朋友羡慕,要珍惜自己的玩具。这样的教育可能就从此杜绝了孩子攀比、嫉妒的行为。

6、打断父母谈话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孩子自己玩得好好的,一旦你的电话响起,他理会立即扑过来和你抢电话听,或者不停地叫“妈妈、妈妈”。还有一些孩子总是打断父母或客人的谈话,“妈妈,过来”,“妈妈,看看我的新作品”“妈妈,你们别说了”。

孩子之所以会打断父母谈话,可能是因为好奇、想在大人面前好好表现、不想自己独自玩等,也有可能孩子自我意识很强的时候,他还不太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感受。然而,无论是哪种原因,如果无限制地纵容孩子打断你的谈话,则会让孩子变得不为他人着想,不能忍受挫败。

因此,父母在找出原因、理解孩子的同时,也不要放任不管。父母可以在打电话或和朋友交谈之前就和孩子约定: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大人谈话,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等。

7、攻击性行为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文文今年3岁半了,在与别的小朋友玩时会经常发生咬人、打人的现象。妈妈为此打过文文很多次,可是文文似乎越打越不听话。现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区里,都没有小朋友愿意和文文一起玩了。文文的父母为此也非常苦恼。

对于有攻击性的孩子来说,打骂的教育方式是最不可取的。孩子的模仿力很强,实际上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都是从周围的生活环境如家长、同伴、电视等中模仿而来的。如果父母以暴制暴,只会加深孩子的错误认识,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变得越来越严重。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孩子,这样可能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

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先应该问清楚事情的原委,耐心地与孩子交流,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孩子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暑假,一张图表帮孩子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暑假到了,许多家长又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但青榄君认为花这么多时间、精力送孩子们去补习班,还不如利用这个时间集中纠正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惯。今天就分享一个方法,怎样只用一张图表就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成也暑假,败也暑假。暑假利用的好,孩子能养成很多好习惯;相反,则会滋长很多坏习惯。

怎么让孩子在暑假自己管好自己,进而纠正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今天同大家分享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同孩子签个“图表协议”。

1什么情况下要“签约”?

一纸合约,能让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到TA的进步——不论进步是大还是小。具体而言,以下3种情况适合“签约”:

(1)当你想纠正孩子的某个问题行为时。比如整天睡懒觉、沉迷看电视、不肯做作业、吃太多零食等。

(2)当孩子自己心里有个愿望时。比如看完某部电视剧、学习一门文艺特长等。

(3)当你希望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时。比如看完一套书籍,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等。

通常,家长可以把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自己的愿望结合起来。打个比方,如果儿子想打篮球(他的愿望),就必须每天30分钟课外阅读(你的希望),二者配套同步实施。(如下图所示)

2如何跟孩子“签约”

“签约”需要注意3个方面:

(1)清楚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或需要完成的任务;

(2)说明孩子可能得到或失去的特权、物品等;

(3)标明协议的有效期。

最好能签署图表式约定。对孩子来说,图表更直观,一些小元素,如标记或星号,能让协议更生动有趣(如下图所示),并清楚地显示孩子一步步接近目标的过程。孩子完成目标,成了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

在签协议时,要提前告诉孩子你的期望,并对孩子说清这样或那样做会有什么好处或坏处。例如:“你每天铺床并且洗碗,就可以吃零食和骑自行车。”

协议可以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时刻看到。

3四招让孩子不“违约”

少说“不”,多说“可以”

要说“你做完功课后,可以出去玩”,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做完功课,就不能出去玩”。两个说法虽然意思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更大。

每天指出进步,孩子进步更快

每天都要指出孩子的进步,并鼓励TA继续坚持。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家长一定要兑现承诺,并大力表扬孩子。

目标明确,更易衡量

相比“每天晚上努力学习”,“每天晚上按时完成作业”更容易测量;“每天做一件家务”比“更有责任心”明确得多。说出明确目标,可以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目标要合理

第一次使用图表或书面协议的时候,家长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合理,孩子才不会令你失望。

不良习惯的童话故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