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发脾气和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候父母的处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起来。那么孩子发脾气不听话怎么处理?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爱发脾气、不听话”,这话简直是很多家长的心声了。

对于孩子撒泼打滚,很多父母都会失去耐心。一时捉急,就扬起手来就打孩子的屁股。其实,打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也无助于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孩子的情绪自己大部分是控制不住的,这与他们大脑发育未成熟有关。

而对父母的要求说“不”,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渴望摆脱依赖的表现。

管住情绪,

给孩子做选择题

1.减少情绪化的冲动行为。

孩子为了表达对自己的反对意见,有时候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撒泼打滚,大人一看到这情景就容易被激怒。新闻报道中父母生气打伤孩子的例子屡见不鲜。

情绪化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成为沟通的障碍。

怒火中烧时,大人要懂得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先冷静下来,再教育孩子。

可以教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比如:“因为.....,所以你现在很不高兴。”接纳孩子的情绪后,再跟孩子说道理。

2.给孩子做选择,他会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而更愿意去做这件事。

就成人之间的沟通来看,命令的语气很难获得良性的沟通体验,更何况对一个刚刚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孩子。

所以,用“不可以”、“不允许”这样的语气,往往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而让孩子做选择,可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比如孩子回到家后满头大汗,作为家长当然是希望她立刻洗头洗澡,但他当时满脑子想着的,可能是刚买来的新书或玩具,如果你硬拽着他去洗澡,他一定会哭闹半天。

那么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给孩子一些选项,比如:“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先看会儿书,过10分钟后再去洗澡?”

父母共同努力,

养出“懂事”的孩子

1.教育上达成共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环境造就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如果孩子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挚关爱和高质量陪伴,就会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易养成易怒的性格。

2.事先和孩子约定规则。

比如孩子出门常常贪玩不肯回家。父母可以在出门前就定好规则:“5点前要回家”等,告诉他可以做什么,什么时候要做哪些事。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达成共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只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失去明确的是非观,甚至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恶习。

3.明确奖惩,进行行为塑造。

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与孩子讨价还价现场。

比如明明约定好只能打20分钟游戏,过了时间孩子还要玩20分钟。撒娇不成,就叫喊、撒泼,最终父母招架不住,说“好吧,真拿你没办法!”,孩子获胜。

心太“软”的父母,容易向孩子妥协。而无原则、无底线的爱,只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更不听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是理性、秩序的象征,教会孩子社会规则的角色。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奥巴马允许女儿们拥有iPad、照相机、电脑,但是不能违反学校规定带着手机上学;哪怕在白宫,她们也必须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生活中,可以这样对孩子进行行为塑造:

和孩子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制定清晰简单有效的规则和奖惩办法;对孩子的积极行为予以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并讲清楚为什么;奖惩不应拖延或者随意取消。

扩展阅读

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最大的原因是是什么?有的宝妈抱怨大一点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好带,太调皮捣蛋,管不着,但是又非常担心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九点钟,淘气姐(我四岁的女儿)就睡着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睡觉还有点早,闲来无事打开手机,这刚打开,闺蜜就有一条信息发过来了:“明天有时间吗?带淘气姐来我家玩吧。”

我给她回:“你是打算请我们娘俩吃大餐吗?”

“对对对,来我就请,我儿子天天不听话,让你家淘气姐来给他做做榜样。”

“好吧,明天见面细聊!”我跟闺蜜也有好长时间没见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

次日,我带着淘气姐去闺蜜家做客,我发现她儿子也没有像她说的那么不听话,只是在我闺蜜面前比较叛逆,而闺蜜对待儿子极没有耐心。

她儿子比淘气姐小半岁,闺蜜对她儿子说话总是呼来喝去,惯用命令的口气,看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她的话了。

简单来说,是“两字之差”,就是因为这“两字之差”,将她和孩子越推越远。

这两个字就是:“平等”。

在我们国家,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自己理应掌握孩子的所有权,很多父母还会对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爸爸,你必须听我的,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甚至还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提出“霸王条款”,并不能做到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或许与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关,我们历史上有三纲五常,其中就有一条“父为子纲”,也就是说作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很多欧美国家,他们国家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当平等,尤其是在法国,接下来,就听海小唠跟你们唠唠法国的育儿观。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他们从来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更不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

就算有时候孩子吵闹,他们也不会呵斥孩子,而是选择用一种很平等的口吻说:“你应该安静一点。”而且他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蹲下身,不会居高临下的和孩子说话。

他们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亲子,不如说是朋友。

对于海外的育儿观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平等对待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挺好的,如果家长想要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明白,孩子的人格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尊心,有羞耻心。

孩子叛逆不听话是怎么回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不听话甚至叛逆的情况。那么孩子叛逆不听话是怎么回事?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几件事是禁忌。父母做的不好,很可能就会把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尽量避免这几种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只有如此,教育孩子时才会更有成效,孩子也才会不叛逆。

教育孩子时,父母意见不统一

教育孩子时,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妈妈说不可以,爸爸说可以。如果宝妈宝爸总是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统一,不仅很难教育好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很叛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聪明的做法是事先先统一好战线,教育孩子时意见一致,这样孩子就会乖乖的听话。有些孩子调皮,甚至故意利用爸妈的意见分歧为自己的贪玩找借口。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

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孩子时观点不一致,还会彼此抱怨争吵,这些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父母太强势,不给孩子一点自由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松弛有度。有的父母太强势,教育孩子时过于严格,有时候也会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还让孩子更加叛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做到给孩子“监督下的自由”。父母不能用自己的强势,单方面强迫孩子。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孩子今后的性格出现叛逆或者过于软弱时,你可别后悔。父母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在孩子身上收获什么样的果。这一点为人父母的一定要清楚。

那些太强势的家长要反思,看看自己教育孩子时有没有哪些过激的行为,尽早制止才是对孩子好。

父母不尊重孩子

一件事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能这种想法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心心念念的,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时候家长如果不顾孩子感受,直接拒绝,一点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叛逆。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是孩子的事,还是家里的事,如果可以,家长都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尊重孩子,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说法不太合理,家长也不要直接拒绝,而是好好的和孩子沟通。

只有这样,家长做到了尊重孩子,孩子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才能够更健康的成长,也不至于太叛逆,处处和家长对着干。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注意这几点,就别怪孩子难带不听话。要知道,孩子的一切行为其实在家长这里都可以找到根源。

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


不管走到哪,总能碰到几个熊孩子。而把孩子变成熊孩子的,往往就是父母们自己。那么问题来了,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逛超市遇到一个“熊孩子”。当天超市人很多,那个小男孩子因为好奇心比较重,在超市像撒了欢儿一样,跑个不停。

他的家长在他身后追赶他。然后,警告他不可以这样,还告诉孩子“要听话”。但是,好像完全没有用。孩子照样我行我素,甚至还想和家长玩躲猫猫,可把家长气得不行。

而且家长好像是碍于在公众场合,也不好教育孩子。孩子顽皮不听话,你还在告诉他“要听话”?一流的父母这样做。

教育孩子,要提早做准备

如果家里的孩子比较顽皮,家长就应该提前教育孩子。就拿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来说,家长在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就要告诉孩子不要做哪些事。提前一对一地告诫孩子,也是让孩子有一点心理和时间上的准备,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真的等到孩子犯了错误,才去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聪明的家长教育孩子是防范于未然,而不是在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那样只会措手不及。

教育孩子,神情、语气都要到位

就拿上面的“熊孩子”来说,他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呢?首先,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视了在语言上提要求,并没有通过神情告诉孩子“不可以”。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通过语言。有些家长就想了,是不是还要通过打呢?其实不对。

虽然,打孩子很容易警告他违背父母的后果,但是并没有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后果。教育孩子,神情、语言都要到位。让孩子知道“不可以”,很多时候只用语言力度是不够的。

教育孩子,要向孩子展现顽皮的后果

听一位妈妈说,自己最开始一直避免儿子接触衣柜,因为怕衣柜夹到孩子的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是禁止孩子去碰,他就对衣柜越好奇。后来这位妈妈就自己向孩子展示一下,被衣柜夹住手的样子。并且还让孩子自己去试开一次衣柜。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动过衣柜的门。

家长教育孩子,可以提前向孩子演示顽皮的后果,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更深刻。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打一顿比较管用。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直接感受到了事情的后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也不一定非要打,多带孩子感受事情发生后的后果,对孩子就有警示意义。

冷处理孩子发脾气好吗


冷处理孩子发脾气好不好?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发脾气?孩子发脾气可以冷处理?冷处理孩子发脾气到底是否妥当吗?

这一次,丽萨来到了一个单亲妈妈的家里,她有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当天是大姐姐琳达的生日,单亲妈妈丹妮特意给孩子们买了一个蛋糕,蛋糕上有三个可爱的小芭比娃娃。三个小芭比娃娃分别身穿粉色、紫色、绿色的纱裙,头戴皇冠,像公主一样优雅美丽。

丹妮想的是三个芭比娃娃,三个女儿一人一个。没想到,三个女儿都是差不太多的年龄,都正是喜欢粉色的时候,三个孩子都抢着要身穿粉裙的那个芭比娃娃。三个孩子发生了争抢,大姐姐琳达不仅抢夺了粉色芭比,还推倒了二妹妹伦萨,小妹妹也哭起来了。丹妮妈妈很生气,就叫琳达去小黑房间关禁闭。

丽萨看到后叫妈妈丹妮去安慰查看二女儿和三女儿。自己去小黑房间找了琳达。丽萨打开小黑屋的灯,发现琳达抽动着肩膀,很不服气的样子。丽萨这时候叫琳达坐下来,轻轻拍打着她的背部,让她冷静下来。约莫十分钟后,琳达停止了抽动肩膀,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丽萨。

丽萨问她:“为什么要抢那个粉色纱裙的娃娃?”琳达说:“因为我最喜欢粉色!”丽萨又问她:“为什么要推倒伦萨?”“因为上次妈妈买了粉色的小裙子,是伦萨抢过去的!她抢了我的裙子!”丽萨温柔的和琳达说:“妈妈买的裙子、娃娃并不都是你的,还有妹妹们的。你可以喜欢粉色,但是妹妹们也可以喜欢粉色。”琳达听了没有再吭声。

丽萨告诉丹妮妈妈,对待孩子的错误,冷处理不代表不处理,不是把孩子隔离开来,让她关禁闭,或者不理她,她就会自己知道错了,而是要陪着她一起先冷静下来,把情绪先放下来,否则孩子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或者很气愤,妈妈不要她了,放弃她了,她是不受欢迎的那个孩子了。

孩子一旦觉得被孤立、遗弃,那么她的心理问题会更大。待孩子冷静下来后,妈妈应该询问孩子,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犯错误),心里是怎么想的。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家长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即使是错的行为。在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以后,还是应该要告诉孩子,她哪里做错了,应该如何做才是对的。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大人们不要以暴治暴,打骂一遍或者是不准她哭等都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的处理应该像丽萨一样做到先冷静,再分析,再教育,这样效果最好。

孩子不听话想要让孩子听话该怎么办


似乎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家家都会有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不听话想要让孩子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小嘟,听力出了问题。只要不是下饭店,出去玩这样的话,他基本上听不见。

问急了,就是嗯?干嘛?啊?

我说:你这个态度不对,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可你着什么态度?

小嘟:我一听见就立即回答了妈妈。

看着他一脸认真,我更生气:我叫你几声了,你才听见,耳朵有问题啊,要不要去医院?

小嘟:妈妈,我在看书,你一声我就听见了,这不是怎么我不专注嘛。

哪喊你出去滑雪,你咋答应的那么快呢?我已经崩溃的喊起来。

“那都是偶然事件,别磨叽了你去忙,别打扰我看书”

面对他的装傻和回答,我早已无话可说,只想一巴掌打过去,可小嘟大了再打怕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

带着烦恼和焦虑,我只能求助老朋友一位相当有名气的儿童教育专家。可她却淡定的只给了我一个“处方”。---讲故事。

同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讲故事的题材不一定要依照书本,可以自己编写。目的只有一个,要和儿子犯得错误相对应。

2.故事要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讲,一方面促进了亲子关系,他们会从你哪里等到更多爱的体验,另一方面睡觉前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更好,有助于他自己结合一天的自己的表现来分析妈妈将这个故事和我有什么关系。而且通过一夜的发酵,他不太会忘记。

3.故事要讲的即让孩子听懂,又不涉及到孩子的名字,让他在听别人的故事,却能反思自己。

4.要给孩子留下一些问题,比如,小林白天偷偷拿了妈妈一元钱,妈妈没懂声色,晚上他照例给女儿讲故事,这天讲的是“列宁”。

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里玩,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姑妈问,这是谁打碎的,列宁躲在兄弟姐妹的身后不敢承认,后来大家就将错误归罪与家里的小花猫。

晚上妈妈接列宁回家,他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后和妈妈主动聊了这件事,妈妈建议他像个好办法,把可怜的小花猫给解救出来,要不小花猫太委屈了,列宁下了决心,主动承认错误,于是给姑妈写了一封道歉信。

妈妈在故事的结尾问小林,你觉得列宁的做法对吗?如果你也做错了事情,也会像列宁那样有勇气吗?

按照老友的办法,我一改自己喜欢说教的习惯,而是改成了给儿子小嘟讲故事,结果儿子充耳不闻的习惯很快就改正了。

后来我也问过,这是什么原理,老友说,这是人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更用心,如果你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他们自然就有一套自己的手段来对付你,可你成了你在乎的对象,那你就成了榜样,成了他的积极应对的对象。

看来,想要让孩子听话,只要了解孩子心理,一招就能搞定,而且此法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百试百灵。

对面孩子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


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孩子的叛逆期,最早时候是两岁。那么对面孩子叛逆不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在和我沟通的父母中,几乎没有一个妈妈,不抱怨自己孩子叛逆的。有位妈妈说:“无论让女儿做什么事,她都拒绝合作。她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固执的孩子——违抗、不听话和叛逆,我也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就是不管用。”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小曼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这个问题上,她很有自信。女儿小的时候还蛮听话的,但是4年级以后,小曼叫孩子好好学习,她就喜欢玩,让她去学学画画,女儿上课不认真就算了,还在偷偷玩吉他。

古代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

到底孩子叛逆的原因在哪呢,是他们成长发育的必然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呢,应该说二者都有,首先,从身心发展规律上来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心理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TerribleTwo阶段)

第二个叛逆期:7-9岁(儿童叛逆期)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青春叛逆期)

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甚至会故意和家长唱反调,并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但这也意味着,你家孩子顶嘴、任性、不听话,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也会。

从这个角度而言,为人父母应该明白: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完全不叛逆的孩子。

而处在心理叛逆期的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尊重、沟通和包容,也正是我们“不该管太多”的时候。

只是,中国教育最可悲的是,有些家长在该管的时候舍不得管,有些家长却在不该管的时候管得太严太多。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明理、辨是非的好孩子,也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叛逆、任性、自私的坏孩子...

区别只在于,父母后天的引导与教育。

那到底应该怎样才算好的教育和引导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面对孩子的叛逆,你该怎么做

1.你首先要做的是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违抗、不听话和叛逆,往往是孩子对过度控制型或过度保抑型父母的一种直接回应。

2.如果你的孩子好争辩,他身边或许有一个让他经常争辩的人。如果这个人是你,要练习让孩子说最后一句话。

3.要进人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作一些猜测,以了解不听话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你生气是因为你认为我总是指使你吗?”“你感到伤心是因为小宝宝得到了太多关注吗?”

你通常能够猜出孩子的生活中发生的哪些事可能激起了他们的违抗。如果你猜对了,孩子会感觉得到了认可和理解。如果你猜错了,可以再试一次。

4.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通过为你的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他做主。比如,要问孩子:“你认为自己准备好自己过马路了吗,还是愿意让我牵着你的手?”“你愿意让我扶着自行车的后面

帮你练习,还是能自己骑?”“当你用车的时候,你是愿意还回来时至少有半箱油,还是你想失去用汽车的权利?

5.不要告诉你的孩子去做什么,而要试着问孩子需要怎么做。“在你过过马路之前,你需要怎么做?”“我们是如何约定你还车的时间的?”这通常会让孩子思考,并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违抗你的直接命令。

6.要让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帮助,并对孩子说:“我会很感激你帮助做的任何事情。”这往往能够让孩子合作,而不是违抗。

7.诚实的表达你的感受,也是一种有益的方法。可以使用“我觉得——因为——我希望——”的句式。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他在成长,父母请放手!听话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评价,也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伤害,对于他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听话。

我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母女在柜台挑小金鱼,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妈妈说:宝贝你自己来挑一条吧,挑一条漂亮的。

小姑娘拿起抄子左看看右看看,刚刚选中要捞出水的时候,妈妈说:“你怎么挑了条尾巴这么短的啊,多难看啊。”

小姑娘放弃了短尾巴,又开始搜索,第二条落网,妈妈说:“这条眼睛一大一小啊,你没看到么?”

小姑娘又重新来过,第三条鳞片不全,第四条鱼鳍不整……

最后小姑娘谨慎的选中一条,怯生生的望着妈妈的脸,这一回她得到了妈妈的赞许,才成功的选好了本该由她自己挑选的小金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别让孩子最宝贵的童年都浪费在揣测大人心情上。

妈妈们总是振振有词的解释:我是为你着想啊,你以为我爱管你啊,我不管谁管啊?妈妈们太操心了,其实答案只有一个,你给孩子自由,孩子就会自己管自己。控制欲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来弥补对孩子牺牲过多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不认同感。越是控制感强烈的妈妈就越会感觉到孩子的“不听话”,放大这种叛逆在自己心中的伤害。

当孩子渐渐成长,变得不那么听话,你让他快点回家,他偏要多跟伙伴玩一会儿,你担心他玩耍中受伤,他却对你的告诫置之不理。你苦恼的声讨孩子开始叛逆了,孩子面无表情地看着你。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原因很简单:孩子长大了啊

孩子长大了,不再是跟在你身后的小尾巴,不再对你的话奉若圣旨,不再因为你的生气吓得痛哭流涕。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个时候的孩子,对自己的朋友格外重视,希望得到同龄人的承认,更害怕遭到同龄人的拒绝。可能他们会做很多傻事,在朋友身上花掉很多时间,但这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可父母责备他,训斥他,甚至有时会禁止他跟小伙伴来往,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

而父母们,你们在担心什么?是在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品德,还是在担心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了,渐渐脱离了你的掌控?

有一句话这样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属于你。它告诉我们,孩子不是我们的所有物,无论他曾经多么的依赖我们,总有一天,他会渐渐远离,飞向辽阔的天地,而我们要做的,是为他插上强健的翅膀,让他飞得更高更远更平稳。

这是每个父母都要接受的现实。请学会放手。

1、把责任还给孩子

孩子大了,会学习怎样穿衣服、脱衣服和叠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应该怎样洗等,渐渐地他们会学会自立,学会适应课堂,适应生活。

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就一味地替孩子包办代替。也许,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代替,才让孩子在各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请家长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不断积累经验。

2、不要一味责备孩子

孩子在尝试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家长的责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家长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它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选择逃避,甚至有些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不敢承认。

当孩子出现错误和失败时,家长需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只有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那么孩子才可以做得更好。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确认没有危险的活动让孩子尝试去做,相信孩子一定行,鼓励孩子尝试他没做过的事,比如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宫和走吊桥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方法,容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和新奇的想法。

在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还要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家中重要决定的讨论。因为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当孩子觉得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孩子将会带给您不一样的惊喜,放手让孩子去学习!

4、尊重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快慢之分,家长要对孩子的短处减少关注度,重点关注孩子的长处,借这个优势引导,鼓励孩子弥补短处,增强孩子的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要想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家长除了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

很多时候是你不能接受孩子成长,不能接受孩子将要离开你这些现实。但是,请放手,这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应该做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叛逆不听话的情况,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孩子胡闹、讲也不听的情况,总令许多家长很头痛,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其实问这句之前,家长应该先扪心自问,是否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真的懂你们说的话吗?

怎么让小孩听话?

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话能装进小小脑袋里,总是让大人觉得十分困难。而要学习如何和幼儿对话,需要先理清我们对于听话这件事的理解和期待。

有没有乖很难定义,如果好好跟小孩讲话,他们通常会听话;至少有努力在学习听懂大人讲的话!那所谓的听话是什么意思?

听不听话,和安全感有关

解释这件事之前,要先绕开主题,谈谈小孩安全感的由来(听不听话,真的和安全感有关)。

“让小孩决定所有的事情、不给小孩任何限制、完全让他们依自己喜好去做任何事”等这样的教育,能不能养出冒险犯难、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实际上的结果:不会!

首先,就算大人理念上想给予小孩完全自由,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大人不能放着两岁大的孩子自己玩热水、不可能让九岁小孩把家里的车子开出去。如果大人真的放手让小孩做这些事,这不是给小孩自由,而是怠忽监护人的职责!

再者,给予孩子超过他们心智年龄可以负担的自由和责任,通常小孩的反应不是高兴欢喜,反而是退缩害怕,他们没有判淮的能力,容易无所适从。

所以,通过良好的对话与说明,给予小孩明确而适合身心发展的界限,可以提供小孩很大的安全感包括1、大人持续一致的态度;2、及时确切地回应小孩需求(包括心理与生理需求);3、适合小孩的自理能力与作息时间。

小孩在三岁前,对于抽象的道德概念并没有理解能力,在行为淮则上,只能了解什么是被允许、什么是被禁止,无法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大人对小孩行为的反应一致性及是否以身作则,绝对会影响小孩对特定行为的理解和反应。例如:父母一天到晚说吃糖不好,甚至用了负面字眼责骂想买糖的孩子,却在隔天买一包软糖来奖赏小孩的行为。这会让小孩无所适从,也更弄不清楚父母的期许。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容易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

而当小孩太累或身体不舒服时,父母对于常规要求太过严格,一样会造成不听话的小孩。试想,身为大人的我们,偶尔会在身体状况不好时,先把常规事项丢在一旁(今天人太累了,先去睡觉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因此,若父母无法察觉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孩子不见得有能力说明清楚自己的状况),硬是在孩子状况不好时要求完成常规,就会出现许多误解和不听话的状况。

当然,相反过来,如果幼儿从小开始,就有很明确的常规和生活作息,我们反而会觉得幼儿好听话,这是为什么呢?

从宝宝六个月大开始,宝宝渐渐知道什么时候要吃、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可以玩。比如孩子小,不到3岁(幼儿园的年龄),送到小托班。孩子不需要老师特意交代,知道饭前洗手,知道下午睡醒吃完点心,玩一会,父母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小孩对生活有预期,且预期总是实现之时,会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浩瀚无垠的世界,有一些控制的能力,这会带给他们自信和安全感,也会较愿意配合大人的期许。

不听话是理解孩子的良机

在与小孩对话的过程中,小孩如何回应大人的话语,可以作为大人了解小孩处在哪个发展位置、该给小孩什么样界限的最佳判断点。若今天大人说了一句话,听力没问题的小孩,却做了相反或不完全一样的事,例如:你要小孩把房间收拾好,小孩却没有把不同的玩具分别收好,而是把全部玩具往同一个箱子倒。

这种不听话,有可能是来自于听不懂,小孩不了解大人话中确切的意思或是没有能力做到;也有可能有听懂但不想照着做,像是小孩知道要分别收好,却因为没心情/没时间而采取了其他做法。

大人搞清楚这几种不听话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是因为听不懂,大人必须改变说话方式,例如说:把房间收拾好的意思,是玩具要收到红色箱子,拼图要收到盒子里并放到第二个抽屉……。

若是有听懂却不想照着做,那就该进一步跟小孩讨论他的想法跟心情,如: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觉得现在不是收房间的时机?……虽然孩子不听话,常让大人很火大,却是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向小孩进一步对话的最好契机。

要小孩听话,大人该怎么说才对?

话说回来,所谓的听话,意指把别人(包括小孩、大人)的话听懂、听进去,要做到这点对大人都不简单了,对于理解力和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说,更是不容易。

要在一个小孩可以专注听话的环境,要了解对话的目的,对话内容要能符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要能帮小孩归纳以及扩展理解能力,要能提升小孩的自我能力感。整体对大人的训练,都是为了帮助大人和小孩,听得懂彼此的语言。

而学会听话这件事,是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解决冲突与问题的基石。孩子如果能在入小学之前学会,对于未来的各种学习都是受益无穷。

听懂?还是乖乖听话?

可惜的是,我与许多朋友谈到听话这件事时。大部分人都只把小孩划分为“我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的听话孩子”,以及“我说什么、他就不做什么的不听话孩子两种”。听话的意义被简化为“小孩听从指示,并照着指示做”。而小孩懂不懂“为什么指示是那样?”、“为什么要那样做?”或“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对大人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听话就是照着我的话做就对了。背后的逻辑清楚地教育小孩“服从权威”比“学习”和“理解”更重要。若大人以教出按照指示做事的小孩为荣,也就难免错过利用小孩“不听话”的时刻,理解小孩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小孩适当行为界限的机会。这样一来,自然无法养得出有安全感、有判断能力、能听懂别人话语、能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孩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