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什么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任性?任性妄为的孩子都是什么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吗?其实,孩子任性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任性。

任性源于过于民主

父母过于民主,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你什么都和孩子商量,问他的意见,你会发现,最后的麻烦处理不完。

我曾和一位家长聊过这件事,她就是典型的民主型家长,做任何决定之前,都会询问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看电视,她就会苦口婆心地劝:“一直看电视,眼睛会坏掉,关掉好吗?”

结果孩子却把话当成耳旁风,不理睬妈妈话。

孩子常常用任性观察父母的反应,试探父母的底线在哪,沉默或者哭闹,他觉得自己这样做,你迟早会妥协。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光要民主还不够,还要有权威,民主和权威不是对立面。

这种权威不是劝你做个专制霸道、刚愎自用的暴君,而是让你的话语对孩子有力量。

比如看电视,如果你说关就关,说下次不给看就不给看,一直这样言而有信,下次所说的话,孩子都会认真对待,他知道,原则问题,爸爸妈妈说不行,就不行,没得商量。

任性源于太多唠叨

唠叨的父母,往往也教不好孩子。

相反,它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一开始,让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疲惫感,进而是厌倦感,再然后,就是大人口中的任性:你只管唠叨,反正我也不听。

我曾在老家的饭局上亲眼目睹过一位妈妈是怎么用唠叨来激怒孩子的:

吃饭的时候坐正了,像个什么样子!

吃多少夹多少,别浪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这些多好吃的......

吃饭别看手机,眼睛都坏了!

.......

孩子受不了,放下饭筷离开饭桌,从我身边经过时,就听见他嗔怪地说:“真是吵死了,就你话多!”然后紧锁房门,妈妈无奈地对大家说:“这孩子,太任性,不听话!”

这就是唠叨的吊诡之处:说得越多,孩子越不把你的话当回事,甚至表现出对父母的顶撞、愤怒、不尊重。

那些无效又重复的话,实则是在逼着孩子唱反调。

任性源于教育意见不统一

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这也是教育最忌讳的事情之一。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门的词语叫做“诈尸式育儿”,意思是有的父亲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孩子和妈妈。

特点之一,就是爸爸常常在妈妈教育孩子时,不合时宜地插手。

有个同事这几天就在吐槽自己的老公,缘由就是因为“拆台”。

她的老公因为工作,很少参与育儿,但心血来潮时就会插手孩子的教育,而且还是唱反调那种。

比如女儿想吃冰淇淋,同事严肃地告诉孩子不行,谁知老公立马拿了一根给女儿,边拿边说:“谁家孩子不吃零食,小孩不就这点乐趣嘛!凶什么?”

相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每次定下的规矩,都因为老公最后不了了之。两个人时常为了孩子的教育吵得面红耳赤。

结果女儿现在很任性,谁的话都不愿意听了,妈妈一凶,她就去找爸爸,甚至觉得妈妈很凶,爸爸更爱自己。

对于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来说,如果大人们同时告诉他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任性就有了选择的机会,而且总是偏向那个溺爱自己的人。

这就是很多孩子会在孩子为什么喜欢在慈爱的老人面前任性的原因之一。

所以,不想养出任性的孩子,一致的教育态度很重要。

任性源于父母不懂拒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经提到:

“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知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

“父母要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3岁前的孩子,父母怎么爱都不过分,但是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任性、耍赖、受委屈,所以一开始,拒绝孩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

然而,我们无法满足孩子一辈子,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心理上的一种克制和痛苦,否则,孩子会越来越任性,也越来越“玻璃心。”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有句歌词:“这个世界充满假象,唯有痛苦从不说谎。”

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正确的行为说“不”,是父母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帮助孩子克制任性的关键。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任性妄为的苗头了,不要怕,不必过于焦虑和惊慌。

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任性撒泼,要么选择默默迁就孩子,要么就是和孩子“硬碰硬”。

其实,每个孩子,在最不可爱、最任性的时候,往往也是也最需要爱的时候。

顾城曾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幻想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没有哪个孩子故意想要做一个“坏”小孩。很多时候,当家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他的感受,就能看到孩子任性背后的需求。

看到孩子胡闹,别总是急着推开孩子,你可以试着这样做: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用规则代替无用的唠叨;

让孩子看到你在原则性问题上坚持;

.......

孩子任性不可怕,父母不接纳才可怕。

扩展阅读

妈妈生活方式会影响胎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准妈妈亦如此,而且她们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胎儿的情况。

怀孕期间准妈妈们务必找一些可以稍微活动身体的事情来做。活动既可以刺激胎儿的皮肤感觉,也能帮助脑部的发育。而母亲每天的生活方式的确对胎儿有着一定的影响。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胎教,不好的生活方式却带来不良的效果。

由于知识的欠缺,很多母亲在怀孕时都以为要将胎儿的那份食物一起吃下肚,结果导致出现吃得过饱、过量的情形。因为吃得很饱,又怕动到胎气,所以尽量保持不动的姿势。加上现代家庭设备齐全,做家务事所消耗的热量愈来愈少于是不知不觉地胖起来。

其实,母亲完全没有必要吃那么多,只要你吃的舒服就可以了。厨房的擦拭清洁可以每天进行。床单也可以常常更换。天气好的话,每天散步1次,将氧气送抵胎儿的脑部。这样不仅可以稳定自己的情绪,亦可借机对胎儿说话。

生命的存在与孕育是大自然运转的一种方式。最好是能配合户外的运动来孕育生命。

温馨提醒:怀孕时期的生活方式,可以决定胎宝宝是否成为聪明的孩子。胎教并非教导胎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或算术。如何在怀孕期间保持稳定的身心状态,降低胎儿的压力,尽量启发胎儿的潜能,为了这个愿望实现,母体的环境应保持良好状态。

抚摸胎教别随意,过多抚摸可能会导致流产


抚摸胎教是准父母与胎宝宝之间最早的触觉交流,通过抚摸准妈妈的腹部,使腹中的宝宝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并做出反应。

在怀孕时抚摸胎儿,是不少孕妇的习惯性动作,对于抚摸胎儿,有的人认为对胎儿的发育有好处,也有的人认为,过多的抚摸胎儿会容易引起流产,那么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对于一些胎盘前置或是有早产迹象出现,以及胎动比较频繁的胎儿来说,最好是不要过多的抚摸刺激胎儿,这样才不会对宫缩刺激,引起早产。不过只要掌握到正确的抚摸方法,对于胎儿的发育也是有着良好的帮助的。

抚摸胎儿时可以让胎儿与父母产生一种触觉上的交流,而且胎儿还会因为感觉到抚摸而作出反应。而在对胎儿进行抚摸胎教时,不但是可以让胎儿对父母的关爱得到感知,而且还可以让孕妇的心情也因此而变得放松,而且情绪愉快,对于家人的感情也有增进的作用,所以在抚摸胎教时,准爸爸也要参与到其中去。

当为胎儿进行抚摸胎教时,可以让准爸爸轻轻地抚摸着孕妇的肚子,让胎儿通过自己的触觉感受到来自于体外的刺激,这样对于胎儿的大脑细胞发育有着促进作用,而且不可能让胎儿的智力发展加速,而这样的抚摸胎教也能让胎儿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可以让运动神经的发育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在孕期时经常得到抚摸胎教的宝宝,对于外界环境的反应也会显得比较的机敏,而且在出生之后,他们在翻身还有抓握以及爬行还有走路等运动方面的发育能力都会明显的提前。

不过也要注意,在进行抚摸胎教时,孕妇要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平和,这样的心态下进行抚摸胎教,再配合上对话或是音乐,会让效果更加的明显。

什么样的“胎教”会伤害孩子


给胎儿听的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界优生学会审定的胎教音乐,声音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宝宝,一些家庭在女性怀孕时就开始实施“胎教”,但“胎教”的方式千奇百怪,如家住上海昆山路的王女士就采用让胎儿听麻将声的“胎教”方法,使得一些心理专家对此担忧不已,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据介绍,现已怀孕半年多的王女士酷爱打麻将,一有空闲就和人一起搓上几局,“哗哗”的麻将声在其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时间长了,她似乎摸出点“门道”,只要一响起“哗哗”的麻将声,腹中的胎儿就安静起来,似乎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一旦停止打麻将,胎儿就会在肚子里“拳打脚踢”,这正中王女士的下怀,她索性天天坐在麻将桌边进行“胎教”。

无独有偶,还有一些孕妇(孕妇食品)自己喜欢忧伤或者喧嚣的音乐,于是也将其作为胎教的磁带,结果,腹中的胎儿听了以后,感觉压抑烦躁。有的甚至破坏了孩子的耳蜗和听觉神经,致使宝宝刚出生就出现听力受损或耳聋。

对此,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杜亚松博士认为,孕妇在保证充足营养(营养食品)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缓、轻柔、欢快的部分就适合胎教。但悲壮、激烈、亢奋的音乐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婴儿(婴儿食品)畸形或闭锁心理。像听麻将声那样的“胎教”只能把孕妇打麻将的紧张情绪传给胎儿,严重危害胎儿健康(健康食品)。

因此,给胎儿听的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界优生学会审定的胎教音乐,声音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影响。

胎教音乐不当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轮流对胎宝宝进行音乐熏陶,希望孩子生下来能够既聪明又健康。殊不知,音乐胎教也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

如果进行音乐胎教时方法不当,会造成以下危害:

1、孕妇切忌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这时进行胎教,确实能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成长。但许多孕妇进行胎教时,却是直接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伤害胎儿的听力。

4~6个月胎儿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当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轻者,婴儿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者将会给小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因此,孕妇千万不能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情绪胎教的注意事项>>

2、婴儿常听音乐可致性格孤僻

大多数父母以为让婴儿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安抚婴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儿温和的个性。但婴儿如果常听音乐,却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婴儿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3、立体声音乐危害更大

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婴儿的听力受影响。调查发现,经常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婴儿,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损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婴儿用耳机听,以防对婴儿听力造成危害。

看来音乐胎教也不能随便使用才行,为了宝宝的健康多听听医生咨询,进行有选择的音乐胎教。

不当胎教可导致孩子神经质


1、忌不良情绪:孕妇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孕妇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有利于胎儿出生后良好性情的形成。而孕妇在麻将桌前往往精神紧张,大喜大悲,情绪不定,使母体内的激素分泌异常,造成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危害。因此,孕妇要格外注意精神卫生,使自己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对生活充满希望。

2、忌不合理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时,孕妇可用中度音量向腹内的胎儿亲切授话,或吟读诗歌,或哼唱小调,或计算数字。如此都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切忌大声粗暴地训话,这样会造成胎儿烦躁不安。等胎儿生下来以后,会变得十分神经质,以至对语言有一种反感和敌视态度。

3、忌不合理的运动教育:运动是很有效的一种胎教方式方法,但是不合理的运动就是胎教中的大忌了。与胎儿做运动联络时,要轻轻抚摩胎儿,每天2~4次为宜,有时胎儿也会不遵母命,此时就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做运动胎教时,动作不宜过猛。

4、忌噪声:噪音能使孕妇内分泌腺体的功能紊乱,从而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激素过剩,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噪音对胎儿有如此严重影响,因此,孕妇要警惕身边的噪音,不要受噪音影响,更不要收听震耳欲聋的刺激性音响。

摇篮温馨提醒:在实施胎教过程中,严格按胎教的方法去做,不要认为什么方法比规定的多做一些,就会更有效。孕妇生活要有规律,这既是胎教的一项内容,也是对每位孕妇的起码要求。每项胎教内容,需按一定规律去做方能成功。

音乐胎教可能导致的危害


1.孕妇切忌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这时进行胎教,确实能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成长。但许多孕妇进行胎教时,却是直接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伤害胎儿的听力。

4~6个月胎儿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当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轻者,婴儿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者将会给小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因此,孕妇千万不能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2.婴儿常听音乐可致性格孤僻

大多数父母以为让婴儿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安抚婴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儿温和的个性。但婴儿如果常听音乐,却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婴儿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3.立体声音乐危害更大

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婴儿的听力受影响。调查发现,经常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婴儿,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损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婴儿用耳机听,以防对婴儿听力造成危害。

性格孤僻:音乐胎教不当导致


很多的父母对当下非常流行的音乐胎教很感兴趣,很多的父母都认为这种方法好处多多。其实,不正确的音乐胎教也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会造成他们性格上的孤僻。

如果进行音乐胎教时方法不当,会造成以下危害:

1、孕妇切忌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亲肚子里长到4个月大时就有了听力;长到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就发育得接近成人了。这时进行胎教,确实能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成长。但许多孕妇进行胎教时,却是直接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伤害胎儿的听力。

4~6个月胎儿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当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轻者,婴儿出生后可能听到说话声,却听不见高频的声音;重者将会给小宝宝造成一生无法挽回的听力损害。因此,孕妇千万不能将传声器贴在腹部进行胎教。

2、婴儿常听音乐可致性格孤僻

大多数父母以为让婴儿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安抚婴儿,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婴儿温和的个性。但婴儿如果常听音乐,却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婴儿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兴趣,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

3、立体声音乐危害更大

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性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婴儿的听力受影响。调查发现,经常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婴儿,年龄越小,听觉器官受损程度也就越严重。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更不要让婴儿用耳机听,以防对婴儿听力造成危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