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胎教
2021-06-16 怎么胎教 胎教仪怎么样 怎么进行胎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他在成长,父母请放手!听话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评价,也是对一个孩子极高的伤害,对于他的成长,不应该只是听话。
我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对母女在柜台挑小金鱼,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妈妈说:宝贝你自己来挑一条吧,挑一条漂亮的。
小姑娘拿起抄子左看看右看看,刚刚选中要捞出水的时候,妈妈说:“你怎么挑了条尾巴这么短的啊,多难看啊。”
小姑娘放弃了短尾巴,又开始搜索,第二条落网,妈妈说:“这条眼睛一大一小啊,你没看到么?”
小姑娘又重新来过,第三条鳞片不全,第四条鱼鳍不整……
最后小姑娘谨慎的选中一条,怯生生的望着妈妈的脸,这一回她得到了妈妈的赞许,才成功的选好了本该由她自己挑选的小金鱼。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别让孩子最宝贵的童年都浪费在揣测大人心情上。
妈妈们总是振振有词的解释:我是为你着想啊,你以为我爱管你啊,我不管谁管啊?妈妈们太操心了,其实答案只有一个,你给孩子自由,孩子就会自己管自己。控制欲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通过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来弥补对孩子牺牲过多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不认同感。越是控制感强烈的妈妈就越会感觉到孩子的“不听话”,放大这种叛逆在自己心中的伤害。
当孩子渐渐成长,变得不那么听话,你让他快点回家,他偏要多跟伙伴玩一会儿,你担心他玩耍中受伤,他却对你的告诫置之不理。你苦恼的声讨孩子开始叛逆了,孩子面无表情地看着你。
这究竟是怎么了呢?
原因很简单:孩子长大了啊
孩子长大了,不再是跟在你身后的小尾巴,不再对你的话奉若圣旨,不再因为你的生气吓得痛哭流涕。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
这个时候的孩子,对自己的朋友格外重视,希望得到同龄人的承认,更害怕遭到同龄人的拒绝。可能他们会做很多傻事,在朋友身上花掉很多时间,但这其实是个很正常的事情。
可父母责备他,训斥他,甚至有时会禁止他跟小伙伴来往,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
而父母们,你们在担心什么?是在担心孩子的安全和品德,还是在担心孩子离你越来越远了,渐渐脱离了你的掌控?
有一句话这样说:你的孩子,其实并不属于你。它告诉我们,孩子不是我们的所有物,无论他曾经多么的依赖我们,总有一天,他会渐渐远离,飞向辽阔的天地,而我们要做的,是为他插上强健的翅膀,让他飞得更高更远更平稳。
这是每个父母都要接受的现实。请学会放手。
1、把责任还给孩子
孩子大了,会学习怎样穿衣服、脱衣服和叠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应该怎样洗等,渐渐地他们会学会自立,学会适应课堂,适应生活。
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就一味地替孩子包办代替。也许,正是因为家长的包办代替,才让孩子在各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请家长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尝试,不断积累经验。
2、不要一味责备孩子
孩子在尝试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家长的责骂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家长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孩子完全能感受得到,它会让孩子在面对错误的时候选择逃避,甚至有些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不敢承认。
当孩子出现错误和失败时,家长需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只有家长对孩子有了信心,那么孩子才可以做得更好。
3、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确认没有危险的活动让孩子尝试去做,相信孩子一定行,鼓励孩子尝试他没做过的事,比如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宫和走吊桥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方法,容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和新奇的想法。
在给孩子自由的时候,还要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到家中重要决定的讨论。因为他也是家里的一份子,当孩子觉得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孩子将会带给您不一样的惊喜,放手让孩子去学习!
4、尊重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快慢之分,家长要对孩子的短处减少关注度,重点关注孩子的长处,借这个优势引导,鼓励孩子弥补短处,增强孩子的信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要想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家长除了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
很多时候是你不能接受孩子成长,不能接受孩子将要离开你这些现实。但是,请放手,这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应该做的。
编辑推荐
孩子太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最大的原因是是什么?有的宝妈抱怨大一点的孩子真的一点都不好带,太调皮捣蛋,管不着,但是又非常担心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九点钟,淘气姐(我四岁的女儿)就睡着了,这个时间对我来说,睡觉还有点早,闲来无事打开手机,这刚打开,闺蜜就有一条信息发过来了:“明天有时间吗?带淘气姐来我家玩吧。”
我给她回:“你是打算请我们娘俩吃大餐吗?”
“对对对,来我就请,我儿子天天不听话,让你家淘气姐来给他做做榜样。”
“好吧,明天见面细聊!”我跟闺蜜也有好长时间没见了,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
次日,我带着淘气姐去闺蜜家做客,我发现她儿子也没有像她说的那么不听话,只是在我闺蜜面前比较叛逆,而闺蜜对待儿子极没有耐心。
她儿子比淘气姐小半岁,闺蜜对她儿子说话总是呼来喝去,惯用命令的口气,看了他们的相处模式,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她的话了。
简单来说,是“两字之差”,就是因为这“两字之差”,将她和孩子越推越远。
这两个字就是:“平等”。
在我们国家,父母往往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自己理应掌握孩子的所有权,很多父母还会对孩子说:“我是你妈妈/爸爸,你必须听我的,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甚至还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提出“霸王条款”,并不能做到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或许与我们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关,我们历史上有三纲五常,其中就有一条“父为子纲”,也就是说作为孩子,要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父母。
但是在很多欧美国家,他们国家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相当平等,尤其是在法国,接下来,就听海小唠跟你们唠唠法国的育儿观。
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他们从来不会对孩子大吼大叫,也不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更不会很严厉的批评孩子。
就算有时候孩子吵闹,他们也不会呵斥孩子,而是选择用一种很平等的口吻说:“你应该安静一点。”而且他们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蹲下身,不会居高临下的和孩子说话。
他们和孩子之间的这种关系,与其说是亲子,不如说是朋友。
对于海外的育儿观念,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平等对待孩子的这个观念就挺好的,如果家长想要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要明白,孩子的人格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尊心,有羞耻心。
孩子不听话想要让孩子听话该怎么办
似乎存在这么一个现象,家家都会有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来了,孩子不听话想要让孩子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小嘟,听力出了问题。只要不是下饭店,出去玩这样的话,他基本上听不见。
问急了,就是嗯?干嘛?啊?
我说:你这个态度不对,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可你着什么态度?
小嘟:我一听见就立即回答了妈妈。
看着他一脸认真,我更生气:我叫你几声了,你才听见,耳朵有问题啊,要不要去医院?
小嘟:妈妈,我在看书,你一声我就听见了,这不是怎么我不专注嘛。
哪喊你出去滑雪,你咋答应的那么快呢?我已经崩溃的喊起来。
“那都是偶然事件,别磨叽了你去忙,别打扰我看书”
面对他的装傻和回答,我早已无话可说,只想一巴掌打过去,可小嘟大了再打怕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
带着烦恼和焦虑,我只能求助老朋友一位相当有名气的儿童教育专家。可她却淡定的只给了我一个“处方”。---讲故事。
同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讲故事的题材不一定要依照书本,可以自己编写。目的只有一个,要和儿子犯得错误相对应。
2.故事要在孩子睡觉的时候讲,一方面促进了亲子关系,他们会从你哪里等到更多爱的体验,另一方面睡觉前的记忆力和注意力也更好,有助于他自己结合一天的自己的表现来分析妈妈将这个故事和我有什么关系。而且通过一夜的发酵,他不太会忘记。
3.故事要讲的即让孩子听懂,又不涉及到孩子的名字,让他在听别人的故事,却能反思自己。
4.要给孩子留下一些问题,比如,小林白天偷偷拿了妈妈一元钱,妈妈没懂声色,晚上他照例给女儿讲故事,这天讲的是“列宁”。
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里玩,可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姑妈问,这是谁打碎的,列宁躲在兄弟姐妹的身后不敢承认,后来大家就将错误归罪与家里的小花猫。
晚上妈妈接列宁回家,他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最后和妈妈主动聊了这件事,妈妈建议他像个好办法,把可怜的小花猫给解救出来,要不小花猫太委屈了,列宁下了决心,主动承认错误,于是给姑妈写了一封道歉信。
妈妈在故事的结尾问小林,你觉得列宁的做法对吗?如果你也做错了事情,也会像列宁那样有勇气吗?
按照老友的办法,我一改自己喜欢说教的习惯,而是改成了给儿子小嘟讲故事,结果儿子充耳不闻的习惯很快就改正了。
后来我也问过,这是什么原理,老友说,这是人性,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更用心,如果你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他们自然就有一套自己的手段来对付你,可你成了你在乎的对象,那你就成了榜样,成了他的积极应对的对象。
看来,想要让孩子听话,只要了解孩子心理,一招就能搞定,而且此法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百试百灵。
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
不管走到哪,总能碰到几个熊孩子。而把孩子变成熊孩子的,往往就是父母们自己。那么问题来了,孩子顽皮不听话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逛超市遇到一个“熊孩子”。当天超市人很多,那个小男孩子因为好奇心比较重,在超市像撒了欢儿一样,跑个不停。
他的家长在他身后追赶他。然后,警告他不可以这样,还告诉孩子“要听话”。但是,好像完全没有用。孩子照样我行我素,甚至还想和家长玩躲猫猫,可把家长气得不行。
而且家长好像是碍于在公众场合,也不好教育孩子。孩子顽皮不听话,你还在告诉他“要听话”?一流的父母这样做。
教育孩子,要提早做准备
如果家里的孩子比较顽皮,家长就应该提前教育孩子。就拿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来说,家长在带孩子去超市之前,就要告诉孩子不要做哪些事。提前一对一地告诫孩子,也是让孩子有一点心理和时间上的准备,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长真的等到孩子犯了错误,才去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聪明的家长教育孩子是防范于未然,而不是在孩子顽皮不听话的时候,那样只会措手不及。
教育孩子,神情、语气都要到位
就拿上面的“熊孩子”来说,他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呢?首先,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重视了在语言上提要求,并没有通过神情告诉孩子“不可以”。
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通过语言。有些家长就想了,是不是还要通过打呢?其实不对。
虽然,打孩子很容易警告他违背父母的后果,但是并没有让他知道,事情的严重后果。教育孩子,神情、语言都要到位。让孩子知道“不可以”,很多时候只用语言力度是不够的。
教育孩子,要向孩子展现顽皮的后果
听一位妈妈说,自己最开始一直避免儿子接触衣柜,因为怕衣柜夹到孩子的手。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是禁止孩子去碰,他就对衣柜越好奇。后来这位妈妈就自己向孩子展示一下,被衣柜夹住手的样子。并且还让孩子自己去试开一次衣柜。之后孩子再也没有动过衣柜的门。
家长教育孩子,可以提前向孩子演示顽皮的后果,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更深刻。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打一顿比较管用。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直接感受到了事情的后果。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也不一定非要打,多带孩子感受事情发生后的后果,对孩子就有警示意义。
越听越聪明的胎教故事是什么
做父母的都希望有一个健康聪明,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宝宝,所以他们会为宝宝准备胎教,一般医生会建议准妈妈保持良好的习惯进行正确的胎教,良好的胎教能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你看过哪些关于胎教的资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越听越聪明的胎教故事是什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现在女性朋友在怀孕之后都是非常重视胎教的,会听一些胎教的音乐,也会听一些胎教故事,在做这些的时候胎儿也是会聆听到的,比没有做胎教的胎儿会更加的聪明一些,不过对于故事与音乐要选择有利于胎儿的,那么越听越聪明的胎教故事是什么呢?
其实有很多的胎教故事都是非常多的,其中有个故事是老虎的猫亲戚,从字面上看我们就知道猫与老虎本身是亲戚,而当猫听到自己与老虎是亲戚的时候,就急急忙忙的跑去老虎那里了,不过城里的人到处都在驱赶着它们,并且也发明出了各种各样捕捉老鼠的东西,已经不再需要猫帮着捉捕了,而猫也只好回归到森林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依靠。
猫到了森林后就去找了老虎,当见到老虎的时候就大吐苦水,老虎听了之后对猫是非常的同情,并且同意让猫留了下来,猫非常高兴的住下来了,可是没过几天猫就感觉森林里面太沉闷了,没有城市里面的繁华,吃的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总之各个方面都不如从前,猫就想着在城里的日子再不好过,也比现在要吃的没吃的,要喝的没喝的要好一些吧,就这样猫开始慢慢的厌恶森林里面的生活了,对于森林里的一切都表示嫌弃,大家的相处也是越来越不友好了,不过碍于猫是老虎的亲戚,其他的动物们也不敢招惹它,只好选择了忍耐。
猫终于忍不了森林里面的生活而返回了城市,动物们对此也表示非常的高兴,正在欢呼雀跃的时候老虎来了,大家很快就安静了下来,老虎说其实我也早就看不贯这个亲戚了,动物们继续欢呼了起来。
越听越聪明的胎教帮事是什么呢?有很多的胎教故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以上为大家讲述了猫和老师是亲戚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一个人被大家所讨厌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所以说大家要懂得知足,对别人要友好,大家才会更加的喜欢你。
胎宝宝的“胆子”越来越大!
为了让孩子能健康顺利的出生,父母越来越重视胎教,最常见的得胎教方式有听音乐和为宝宝讲故事等,好的胎教有利于提高宝宝智商,促进胎儿大脑发育,你收藏过哪些关于胎教的小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胎宝宝的“胆子”越来越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胎儿大约3个月左右就有了感觉,还有记忆力,所以他们会对父母的胎教作出相应反应。这个时候,准爸妈们选对胎教方式,不然宝宝就会做出抗议哦!
当孕妇对腹中的胎儿实施胎教时,常常会想:我的孩子有感觉吗?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胎儿不仅有感觉,而且还有记忆力,能够接受父母的教育。
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从胎儿时期开始的,胎儿大约3个月左右就有了感觉。起初,当胎儿碰到宫中的一些软组织,如子宫壁、脐带或胎盘时,会像胆小的兔子一样立即避开。但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特别是到了孕中后期,胎儿变得"胆大"起来,不但不避开,反而会对一定反应,如有时母亲抚摸腹壁时,胎儿会用脚踢作为回报。
胎儿在4个半月时,就能辩出甜和苦的味道,孕期快结束时,胎儿的味蕾已经发育的很好,而且喜甘甜味.胎儿在6个多月时就有了开闭眼睑的动作,特别是在孕期最后几周,胎儿已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了。当一束光照在母亲的腹部时,睁开双眼的胎儿会将脸转向亮处,他看见的是一片红红的光晕,就像用手电筒照手心时手背所见到的红光一样。
研究发现,4个月的胎儿即可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而且胎儿得到的声音特别丰富,凡是能透过身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知到.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大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并促进其发育,听觉在人体的智力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胎儿发育到五、六个月时,其大脑皮质结构已经形成,此时胎儿已经有了能够接受外界刺激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胎儿尤其是妊娠中后期的胎儿,其触、视、听、味觉等都发育到了相当的程度,能够感受到一些外界活动,这时以一定方式进行胎教,可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一生下来就聪明过人,而人才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所完成的,必须从胎儿做起,而胎教的选择也是一大课题,准爸妈们要正确掌握胎教的时间段,才能更有力的激发宝宝的潜能。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叛逆不听话的情况,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面对孩子胡闹、讲也不听的情况,总令许多家长很头痛,为什么孩子这么不听话?其实问这句之前,家长应该先扪心自问,是否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真的懂你们说的话吗?
怎么让小孩听话?
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如何让自己的话能装进小小脑袋里,总是让大人觉得十分困难。而要学习如何和幼儿对话,需要先理清我们对于听话这件事的理解和期待。
有没有乖很难定义,如果好好跟小孩讲话,他们通常会听话;至少有努力在学习听懂大人讲的话!那所谓的听话是什么意思?
听不听话,和安全感有关
解释这件事之前,要先绕开主题,谈谈小孩安全感的由来(听不听话,真的和安全感有关)。
“让小孩决定所有的事情、不给小孩任何限制、完全让他们依自己喜好去做任何事”等这样的教育,能不能养出冒险犯难、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实际上的结果:不会!
首先,就算大人理念上想给予小孩完全自由,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实现。大人不能放着两岁大的孩子自己玩热水、不可能让九岁小孩把家里的车子开出去。如果大人真的放手让小孩做这些事,这不是给小孩自由,而是怠忽监护人的职责!
再者,给予孩子超过他们心智年龄可以负担的自由和责任,通常小孩的反应不是高兴欢喜,反而是退缩害怕,他们没有判淮的能力,容易无所适从。
所以,通过良好的对话与说明,给予小孩明确而适合身心发展的界限,可以提供小孩很大的安全感包括1、大人持续一致的态度;2、及时确切地回应小孩需求(包括心理与生理需求);3、适合小孩的自理能力与作息时间。
小孩在三岁前,对于抽象的道德概念并没有理解能力,在行为淮则上,只能了解什么是被允许、什么是被禁止,无法了解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此,大人对小孩行为的反应一致性及是否以身作则,绝对会影响小孩对特定行为的理解和反应。例如:父母一天到晚说吃糖不好,甚至用了负面字眼责骂想买糖的孩子,却在隔天买一包软糖来奖赏小孩的行为。这会让小孩无所适从,也更弄不清楚父母的期许。在缺乏安全感的状况下,容易表现出不听话的行为。
而当小孩太累或身体不舒服时,父母对于常规要求太过严格,一样会造成不听话的小孩。试想,身为大人的我们,偶尔会在身体状况不好时,先把常规事项丢在一旁(今天人太累了,先去睡觉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因此,若父母无法察觉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孩子不见得有能力说明清楚自己的状况),硬是在孩子状况不好时要求完成常规,就会出现许多误解和不听话的状况。
当然,相反过来,如果幼儿从小开始,就有很明确的常规和生活作息,我们反而会觉得幼儿好听话,这是为什么呢?
从宝宝六个月大开始,宝宝渐渐知道什么时候要吃、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可以玩。比如孩子小,不到3岁(幼儿园的年龄),送到小托班。孩子不需要老师特意交代,知道饭前洗手,知道下午睡醒吃完点心,玩一会,父母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小孩对生活有预期,且预期总是实现之时,会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浩瀚无垠的世界,有一些控制的能力,这会带给他们自信和安全感,也会较愿意配合大人的期许。
不听话是理解孩子的良机
在与小孩对话的过程中,小孩如何回应大人的话语,可以作为大人了解小孩处在哪个发展位置、该给小孩什么样界限的最佳判断点。若今天大人说了一句话,听力没问题的小孩,却做了相反或不完全一样的事,例如:你要小孩把房间收拾好,小孩却没有把不同的玩具分别收好,而是把全部玩具往同一个箱子倒。
这种不听话,有可能是来自于听不懂,小孩不了解大人话中确切的意思或是没有能力做到;也有可能有听懂但不想照着做,像是小孩知道要分别收好,却因为没心情/没时间而采取了其他做法。
大人搞清楚这几种不听话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是因为听不懂,大人必须改变说话方式,例如说:把房间收拾好的意思,是玩具要收到红色箱子,拼图要收到盒子里并放到第二个抽屉……。
若是有听懂却不想照着做,那就该进一步跟小孩讨论他的想法跟心情,如: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在生气?是不是觉得现在不是收房间的时机?……虽然孩子不听话,常让大人很火大,却是了解孩子身心发展,向小孩进一步对话的最好契机。
要小孩听话,大人该怎么说才对?
话说回来,所谓的听话,意指把别人(包括小孩、大人)的话听懂、听进去,要做到这点对大人都不简单了,对于理解力和行为能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说,更是不容易。
要在一个小孩可以专注听话的环境,要了解对话的目的,对话内容要能符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要能帮小孩归纳以及扩展理解能力,要能提升小孩的自我能力感。整体对大人的训练,都是为了帮助大人和小孩,听得懂彼此的语言。
而学会听话这件事,是沟通协调、团队合作、解决冲突与问题的基石。孩子如果能在入小学之前学会,对于未来的各种学习都是受益无穷。
听懂?还是乖乖听话?
可惜的是,我与许多朋友谈到听话这件事时。大部分人都只把小孩划分为“我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的听话孩子”,以及“我说什么、他就不做什么的不听话孩子两种”。听话的意义被简化为“小孩听从指示,并照着指示做”。而小孩懂不懂“为什么指示是那样?”、“为什么要那样做?”或“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对大人似乎一点都不重要。
听话就是照着我的话做就对了。背后的逻辑清楚地教育小孩“服从权威”比“学习”和“理解”更重要。若大人以教出按照指示做事的小孩为荣,也就难免错过利用小孩“不听话”的时刻,理解小孩的身心发展状况,给予小孩适当行为界限的机会。这样一来,自然无法养得出有安全感、有判断能力、能听懂别人话语、能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的孩子。
胎宝宝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会给自己的孩子做胎教,一般胎教要选择少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需要持之以恒,良好的胎教可以为宝宝建立良好的生长发育氛围,还有哪些让你觉得学到了的胎教小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胎宝宝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当孕妇对腹中的胎儿实施胎教时,常常会想:我的孩子有感觉吗?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胎儿不仅有感觉,而且还有记忆力,能够接受父母的教育。
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从胎儿时期开始的,胎儿大约3个月左右就有了感觉.起初,当胎儿碰到宫中的一些软组织,如子宫壁、脐带或胎盘时,会像胆小的兔子一样立即避开.但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特别是到了孕中后期,胎儿变得"胆大"起来,不但不避开,反而会对一定反应,如有时母亲抚摸腹壁时,胎儿会用脚踢作为回报。
胎儿在4个半月时,就能辩出甜和苦的味道,孕期快结束时,胎儿的味蕾已经发育的很好,而且喜甘甜味.胎儿在6个多月时就有了开闭眼睑的动作,特别是在孕期最后几周,胎儿已能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了。当一束光照在母亲的腹部时,睁开双眼的胎儿会将脸转向亮处,他看见的是一片红红的光晕,就像用手电筒照手心时手背所见到的红光一样。
研究发现,4个月的胎儿即可对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而且胎儿得到的声音特别丰富,凡是能透过身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知到.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大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并促进其发育,听觉在人体的智力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胎儿发育到五、六个月时,其大脑皮质结构已经形成,此时胎儿已经有了能够接受外界刺激的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胎儿尤其是妊娠中后期的胎儿,其触、视、听、味觉等都发育到了相当的程度,能够感受到一些外界活动,这时以一定方式进行胎教,可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