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需要让孩子自主的去完成一些事情,孩子也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那么想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总有一些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上课总迟到;总有一些孩子丢三落四,书包收不好;总有一些孩子下课光顾着玩,上课再往厕所跑······

每年到了小学新生入学的报名时间,很多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找家教送学习班。但一项调查显示,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学不会知识,而是不适应学校的生活。

大约有70%的孩子因为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所以,在孩子上学以前,家长们应该先帮孩子做好自理能力上的培养,知识的储备倒是次要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在全部调查对象中,有52.5%的家长“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

在独生子女道德缺点的自我评价中,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孩子“做事依赖别人”;28.0%的孩子“很少帮助家长干活”;15.1%的孩子“缺少保护自己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学校没有生活老师,同时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不能总指望老师,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如,孩子吃饭不会像在幼儿园时有老师的照顾,更没有老师随时提醒去厕所或喝水,放学以后要自己收拾好书包等等。

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要提高,如果是迟到了,忘记带学习用品,在幼儿园时不是什么大事,可上了学以后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天的学习。

还有,孩子每天要记住老师留的作业,记住要转告家长的事情,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能力不强,就不能完成任务。

所以,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提前进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要慢慢地学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

当孩子的能力有所发挥时,他会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时,对他树立自信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操作能力

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

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培养孩子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

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等。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要求孩子做到:

1.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铁路、码头玩耍和追逐打闹;

2.防触电、防溺水、不玩火,不做危险游戏;

3.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礼物,不跟陌生人走;

4.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家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5.掌握基本的紧急情况的自救、求救方式;

6.知道常用的电话号码:110,119,120,知道什么时候打哪个电话。

训练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则是:

1.先训练进食、衣着,再训练睡眠、卫生,最后是个人生活及安全教育。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在成人的监护下,不断增加难度和危险项目的训练,如让孩子自己过马路、坐公共汽车、用刀子、使用煤气等。

2.做父母的态度应该是不管孩子在做事时看上去多么笨拙,多么可怜,都要沉住气让他自己去做,父母可在一旁保护和指导。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孩子就是从不断的错误中学习新的事物的。

3.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超越他们身体及心理发育水平,困难的工作可以将大目标分为小目标,分段来完成。

4.孩子有一点成绩,要鼓励、表扬;出了问题,不要指责,要耐心指导和帮助孩子。

5.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让他自己去做,大人不要包办代替。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自立、自信、热爱生命的人。

相关阅读

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岁的孩子要求穿脱衣服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如何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常有家长向幼儿园老师请教,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怎么才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教专家认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是当今幼儿领域的群体现象,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面对众多家长饱含焦虑的求助,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培养与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关键要素。

一般来说,孩子无论是学吃饭,还是学穿衣,都比成人替他做要麻烦的多.但是,孩子学习独立生活必须有一个过程,成人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或溺爱孩子,就什么都替孩子包办,这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而结合好育园网站上众多父母的育儿经验,允许孩子尝试,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是培养和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要素。

2、教育孩子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孩子最先学会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动作,然后才开始学较复杂的动作。如:孩子吃食物的动作的发展顺序一般是,先学会用手抓东西吃,接着学会用手捏东西吃,最后学会用勺舀东西吃。学习用勺时,孩子先学会用勺舀东西,然后学会把勺送进口里。因此,成人应该遵循孩子动作发展的规律,把握好训练的进程,只有这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3、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如:孩子不会使用勺子,就多让他练习拿小铲子将沙土装入桶中,等孩子的这一动作熟练后,学习使用勺子就方便了。在如玩替娃娃穿衣服的游戏,能帮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

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孩子的这一能力,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从系鞋带、用勺子吃饭、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儿童早教:怎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经常出现父母向幼儿园教师求教,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怎样才能塑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教育权威专家觉得,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是现如今儿童行业的人群状况,必须造成社会发展的关心。怎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应对诸多父母蕴含焦虑情绪的寻求帮助,小编觉得,必须从下列层面塑造与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1、以充足的细心正确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立是重要因素。

怎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一般来说,孩子不论是学用餐,還是学穿衣服,都比成人替他做要不便的多。可是,孩子学习培训单独生活务必有一个全过程,成人干万不可以由于嫌麻烦或娇惯孩子,就全都替孩子包办代替,这实际上是“夺走”了孩子自身锻练、自理能力提高的机遇。而融合好育园网址上诸多爸爸妈妈的育儿心得,容许孩子试着,以充足的细心正确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立是塑造和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教育孩子从最容易的事学起。

孩子最开始学会的通常是非常简单的姿势,随后才刚开始学较繁杂的姿势。如:孩子吃食材的姿势的发展趋势次序一般是,先学会用手抓东西吃,然后学会用力捏东西吃,最终学会用勺舀东西吃。怎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培训用勺时,孩子先学会用勺舀东西,随后学会把勺送進口里。因而,成人应当遵照孩子姿势发展趋势的规律性,掌握好训炼的过程,仅有那样,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才可以获得快速提高。

3、根据活动游戏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如:孩子不容易应用汤勺,就多使他训练拿小铲子将沙子装进桶中,等孩子的这一姿势娴熟后,学习培训应用汤勺就便捷了。在如玩替小孩穿着打扮的手机游戏,能协助孩子自身穿\脱光衣服。

怎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单独生活的工作能力是详细人格特质的关键构成部分,以便塑造孩子的这一工作能力,让孩子自身亲手做自身的事儿,从绑鞋带、用汤勺用餐、自身穿着打扮等琐事学起,仅有那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可以获得合理塑造和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

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照料生活;5、6岁的孩子要求穿脱衣服迅速、整齐,洗脸洗手要洗得很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