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才艺培养
2021-06-02 孩子才艺培养 幼儿能力培养 做事慢的童话故事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满足强烈的知识欲,大多数孩子可能成为英才和天才。为了开发宝宝的潜能,我们要给宝宝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们知道早期教育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前,许多孩子都存在着做事有始无终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做孩子的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连任的教师,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神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模仿着、学习着,往往在你还没有觉察的时候,你的言行举止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那么“上梁必须正”,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处理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从严要求。坏的习惯,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的行为,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巩固。有的家长兴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坚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后,当孩子不肯做时又轻率迁就,这些做法都不可取。
3、坚持鼓励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缩,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唠叨个没完,或者张口就骂,动手就打,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以致伤害其自尊心。而应细心观察,对于他们产生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予以鼓励、表扬,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孩子树立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4、应重视对孩子自制能力的培养。自制力就是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动的能力。它表现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项任务,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要根据以上特点,从孩子生活习惯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让其通过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地学会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让孩子负一点责任。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成人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相关知识
早教相关知识:怎样教会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想要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正确的早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学习兴趣,早教最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教相关知识:怎样教会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细心的妈妈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做事时会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刚开始的时候还认真做事,但是时间一长就会变得不耐烦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东西都是新奇的,孩子容易缺乏坚持,所以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做事情持之以恒是很重要的。
1、做孩子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孩子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着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你的举止就已经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想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做事的习惯,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圆满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从严要求
坏的习惯不严格不能够矫正,好的习惯不严格也不能形成。有的家长在兴趣正浓时,要求孩子去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还能够督促孩子去完成,当孩子不肯做时却又草率迁就,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坚持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中途退缩,父母不要唠叨个没完,更不要讽刺挖苦,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当孩子有困难时,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产生自信心,树立他们坚持完成任务的决心。
亲子早教网早教中心提醒您:父母要渐渐的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责任,也增加了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也能够逐渐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了解加盟信息尽请关注亲子早教网早教加盟网。
培养孩子耐心 这样做更加有效
耐心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有耐心的人做起事来有始有终,相对认真细腻。与之相比,没耐心的人做起事来常常半途而废、马虎了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耐心需要后天来加强培养,父母需要用到一些好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急于求成,对孩子的成长过于急切,甚至会做出许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举动。家长这种缺乏耐心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感与隔离感。还会对学习产生逃避和厌倦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要对孩子充满耐心。
怎样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深深的印在这张“白纸”上。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作为一个有涵养的家长,因具备自控能力的条件。不把负面的情绪到孩子面前。学会尊重、诚信、宽容。与孩子多沟通,和孩子建立一套大家必需互相遵守的规则。
其次,对孩子有耐心。作为孩子的榜样,连自己都耐心都不足又如何教育好孩子?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与犯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孩子,应该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错误的根源。一起面对并且作以改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愉快成长,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2、有意识地延缓
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孩子要求什么,家长能办到的,都会尽量去满足,但是无限制满足孩子需要并不是什么好事。在这种“立即满足”下孩子性格会变得急躁、任性、缺乏耐心,容易自我中心,无法感受别人的辛苦,理解别人的付出。日后做事情容易只凭兴趣,有始无终。
其实,父母需要学会延迟满足: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不要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以渐进的方式或有条件地让孩子学习等待与接受。
延迟满足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着良好的帮助。不少测验表示,孩子能够放弃眼前的诱惑,有较强“忍耐”力的孩子比难以抵挡诱惑的孩子更容易成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学会如何去体谅父母。
延迟满足的好习惯应从小培养。作为家长需要做到这两点:
首先,应该持有坚定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满足孩子的愿望,更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其次,要学会向孩子提出要求,适当的以条件作为交换。当孩子有需求时,妈妈们也可以跟孩子提出要求。比如,今天妈妈需要你认真的读一个小故事、妈妈需要你帮忙把地板打扫干净、或者乖乖的自己坐着吃饭之类的条件。只要孩子完成了,就能满足孩子的一个要求。但要对孩子说明不能马虎应对,更不能中途放弃。要教会孩子坚持到底,努力付出才有收获。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却急于求成,对孩子的成长过于急切,甚至会做出许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举动。家长这种缺乏耐心的行为。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感与隔离感。还会对学习产生逃避和厌倦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必须要对孩子充满耐心。
怎样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呢?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如同一张白纸,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会深深的印在这张“白纸”上。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有涵养的人。
作为一个有涵养的家长,因具备自控能力的条件。不把负面的情绪到孩子面前。学会尊重、诚信、宽容。与孩子多沟通,和孩子建立一套大家必需互相遵守的规则。
3、给孩子设置障碍
由于父母的保护,不少孩子从小就走得一帆风顺,但一遇到困难,就变得不知所措,经不起风浪考验。父母应该意识到有必要给孩子设置一些“风浪”,让孩子在困境中变得更加勇于进取。但这里的风浪,并不是指那些孩子通过努力都不能完成的任务,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障碍”,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
周末,不少家长会选择带孩子去登山、郊外游玩,这就是施教的好时机。当孩子在登山途中感到疲累,闹着不肯走的时候,父母一方面要学着拒绝宝宝,另外要鼓励宝宝“你是可以的”“你很棒,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到目的地”。只有在孩子自己坚持下去,才能提高他们的耐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障碍,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的被子叠好,或者吃完饭让孩子学着清洗餐具,也可以在与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比如下跳棋,更改一下游戏规则,给孩子设置一点难题,让他学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安排孩子读一些伟人传记,对孩子的成长也别有裨益。通过阅读伟人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到面对苦难和挫折时,我们需要有怎样的心态,需要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4、有意识的耐心训练
耐心需要从小就培养,许多妈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就是不知道具体需要如何去训练孩子的耐性。心急的妈妈们,请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孩子变得更有耐心,不仅需要调节自己的耐心,还需要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
单是口头的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并不大,对于智商迅速发育的孩子来讲,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入手,比如摆积木,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如今不少积木玩具都会附加造型图纸。爸爸可以先从最简单的造型开始训练,与孩子分析如何看搭建的步骤。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按着图纸一步步搭建。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要急着伸手帮忙完成。而是在旁边搭建一个模型,让孩子知晓摆出这步的步骤,让孩子自己亲手完成。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耐心,还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当然,一开始训练的时候,孩子难免会因为小困难而闹脾气,想中途放弃等。家长应该多给予鼓励、赞扬的语言。
对于开始认字和学习阶段的孩子,看书也是个很好的训练方式。起初不需要强迫孩子一下子就阅读多篇,过多的阅读任务会让孩子从最初就丧失耐心。最好从开始的一篇,再慢慢地叠加,培养孩子慢慢阅读的耐心、并逐渐让孩子理解其中的道理。之后,可以鼓励孩子讲故事进行演讲。
孩子的耐心、性格与父母息息相关。父母不但要训练孩子的耐心,更需要的是多给点耐心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多给予鼓励与欣赏孩子。
培养彬彬有礼的孩子,要这样做!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开朗外向的性格,让宝宝有自信的与别人交往。早期教育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培养彬彬有礼的孩子,要这样做!”,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今天我们到宝宝吉祥的家里,看一看吉祥的妈妈是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注意对宝宝日常社交礼仪还有礼貌习惯的培养。同时呢也要教给妈妈们一些基本的简单的教育方法。
情景一:宝宝要出门
妈妈带宝宝上幼儿园,出门前,宝宝要和爸爸说再见。
提示: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千万不要因为是自家人就忽略了这些日常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如果宝宝忘记了,妈妈要用温和轻快的语气来提醒他。
情景二:宝宝在路上
宝宝在路上主动地与认识的人打招呼。
提示:宝宝在心情好的时候呢,会主动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妈妈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向生人打招呼会觉得很尴尬。那在这时候,应该对他进行鼓励,这样呢宝宝会知道这是一种受人欢迎的行为。以后宝宝见到生人的时候,就乐于向他们打招呼。宝贝就会变得人见人爱。
情景三:来到幼儿园
小朋友们到了幼儿园,向老师打招呼,并相互打招呼。
提示: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给宝宝作好榜样。这样呢比单纯地要求宝宝效果要好很多。宝宝在这种融洽轻松的环境当中,会更乐于向别人表示友好。
情景四:宝宝也要玩
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发生争执,经老师教导后,孩子们和好如初,并一起玩。
提示:孩子在一起游戏的时候,免不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争执。妈妈们最好在轻松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可以呢让宝宝试着相互商量一下,如果不行也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这样不但可以让宝宝学习一些交往的方法,时间长了,妈妈会发现,宝宝的性格会变得温和,而且人缘也会越变越好。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妈妈无论用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宝宝了解一些和小朋友交往当中的基本的交往规则。象不能抢别人的玩具、伤害到别人要去道歉等等。掌握了这些原则呢,宝宝在交往的时候会觉得很轻松自如。
怎样培养孩子有主见
听话又有主见的孩子,聪明的父母都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当前阶段,不听话意味着更多的独立思考,我们应该要更加正确的面对孩子。
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你还用“Baby,你今天回家要慢慢地喝水(语速慢)”这样语气的说话,我猜你们家孩子会想:“妈妈今天怎么了,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和我说话呢?”
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需要提高沟通能力与语言技巧。否则,无论父母如何正确,孩子也接收不到它。
孩子到6岁以后,开始了更广泛的探索。他们进入了学校环境后,接收信息的渠道会更多,自己的想法会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还有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渠道。
这时,会发生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他们开始和你辩论或争论。
我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说这样一句话:“我说了上句,他下面有五句话等着我。”其实你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说了上句,你的孩子有五句话等着你,那证明什么?
第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他知道怎么和你辩论了。
第二,如果他讲的都有道理,那说明他的思考能力也很强。这个角度去想,也许能对“自己说不过孩子”这件事进行心态上的自我安慰。
在这个阶段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当孩子们进入学校群体时,他们的世界变大了,他们开始不听话。但是,这样的“不听话”代表着他们开始有了自己更加独立的想法。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要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想法,去思考:“他为什么不听话呢,他为什么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呢,我们需要去做点什么?”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告诉大家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其实最后大家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想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让我的孩子听我的话,但是,我为什么要强调“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去研究孩子,我们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孩子“不听话”原因
孩子在行为上没有按照你说的去做,其实有如下几个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是他没有理解你的要求。第二个原因,你的要求本身对于他来说是不合理的。第三个原因,他在执行当中遇到了困难,而这个困难是你没有察觉的。第四个原因,他可能做到了,但他并不想展示给你看。
以上是一个粗略的分析,我们都已经看到有四个原因,那么针对这四个不同的原因,我们解决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原因,孩子没有理解你的话。那么,要解决它的方法是,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能够让孩子明白我们的要求是什么。
第二个原因,你的要求本身对于他来说是不合理的。这很常见,孩子认为你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这时候我们应反思的是,我们的要求真的是合理的吗?我怎么能够让孩子认为,他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第三个原因,孩子在执行要求时遇到了困难,但是我没有发现。这时,并不是孩子在反抗,也不是他不想听我们的话,而是他需要帮助。这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去做到。
最后一个原因,孩子做到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那么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让他说出他做到了。
所以,我还是强调那个观点: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有原因找对了,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父母该如何做
我们先把刚刚以上的四个原因记录下来,请大家做一件事情:整理一下你认为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然后去看看属于哪一种。
第一,孩子没有理解你的要求,请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什么?是指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是需要是一致的。
第二,我们要给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第三,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需要去观察,他到底什么地方有困难。
比如,你给一个8岁孩子提一个要求:“你上课要认真听讲”。他也明白了你说的这个认真,是拿笔写字要很整齐很怎么样,他都知道了,但是他可能做不到。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肌肉并没有发育好,他的力量不够,所以他写着写着就会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帮助他提高肌肉的力量,然后慢慢地去练习,让他的笔触更有力量,他才能够去坚持。
还有一个可能是什么呢?这个孩子他速度慢,他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自己熟练起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提高他的速度。
这个例子在生活当中经常出现。不是孩子们不想做,而是他在做的时候有困难,所以,孩子需要的是帮助。
这个时候,你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获得这些能力,你就会发现孩子能和你真正地站在一起,这个是特别重要的。
第四,就是孩子他实际上已经做到了,不过你不知道。
不同年龄的孩子表达情感不一样。孩子在面对家人的时候,年龄越大,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越含蓄。6岁以前,你可以让他亲亲你,没有任何问题。到了七八岁这也能实现。可到了青春期,如果你还想在街上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走路,可能成功率就很低。他们会在一边说:“不要不要,妈妈不要,不要这样。”
很多孩子表达情感的特点,会随着不同的年龄段而改变。
如果孩子还在小学时期到青春期之前这个年龄阶段,我给父母几个建议:爸爸妈妈要记住我们的身份不是老师,是父母。我们要更去理解孩子们遇到的困难。我们要问孩子为什么。
当他的行为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时,或者孩子没有实现自己的承诺时,这些答应了你却没有做到的孩子,是更值得关注的,因为他很需要帮助。
在这个年龄阶段,需要爸爸妈妈们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