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你是好榜样吗?

对于孩子们而言,父母应该是对他们最有影响力的行为模范。那么,父母对孩子是否有正确的引导呢?作为父母,你正在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还是个坏榜样呢?做个小测试就略知一二了。如果你只答对一个,那么你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你对孩子说的话非常好,但是你的行为却没有使孩子学到你想教给他的那些道理。即便这样也不必着急和担心,下面也有一些好的建议。

1.你和妻子都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去参加期待已久的老同学聚会晚餐。但是原本答应来家照顾孩子的姑姑却在这个时候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你挂断电话的时候,孩子和妻子就在你身边。你向他们宣布了这个消息,并且说道:

A姑姑说话太没谱了!以后再不找她帮忙了。

B真急人!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C又不是非去不可的聚会。以后再找机会吧。

正确答案B:

老同学聚会对你而言肯定很重要的,但是放弃这次机会对你和你的家庭都没有任何的伤害。责备和埋怨姑姑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你肯定希望孩子把失望和挫折看作一种挑战,而不是失败。所以,你应该在自己面对失望和挫折的时候采取一种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看看大家是不是能一起想出一个办法来:找另外一个亲戚或者妻子留下照看儿子等等。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失望的事情,这恰恰都是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失望的良好时机。

2.几个家庭约好一起去爬山野餐,但是临行前下起了大雨。面对着头天晚上准备好的物品和野餐食物,你的做法是:

A吃完饭和你的孩子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蜗牛或者蚯蚓,像是雨中探险的游戏。

B带孩子去看电影。

C正好有时间在家里来个大扫除,整理房间。

正确答案A:

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够学会自己玩,自己找到生活中的乐趣。但是如果小孩子没有个小伙伴或者没有个孩子头儿领着他玩,他就不知道该怎么玩。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休息在家没有外人打扰,只和家人在一起,这有多难得呀!另外,这也是一个父母教导孩子该如何享受生活乐趣的大好时机。父母应该把所有的家务事都放在一边,毕竟你不想让孩子觉得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总让孩子看到自己在休息日还学习或者干活儿。

3.在超市里,你和你的孩子排着长队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进排队的人群里,站在了你的前面。你告诉她请她不要加塞儿,并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却置之不理。然后你的反应是:

A提高你的嗓门儿,与加塞儿的人理论一番。

B找来值班经理,请他介入并解决问题。

C就让她站在那儿,顺其自然吧。

正确答案C:

要让孩子知道争吵也是该有所选择的,不是遇到不高兴的事就与别人大吵一气。显然,这位妇女做的不对,甚至可以说有些过分。一开始,你已经指责了她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虽然这样做没有效果,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值得你和她大吵一顿。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将来像你一样,每次都因为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那么你最好在孩子面前做个好的表率。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行为反应是让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随它去吧。

4.你受老师之托,帮助写几篇板报上的文章。最后期限要到了,你还没写呢。交稿前一天,你加班后回到家里,稿子还是没有写,你会……

A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人来写吧。

B决定只写一篇文章,认为稍微长一些就足够填充这期栏目了。然后再准备一些粘贴画就完事大吉了。

C熬夜写完了这几篇文章。第二天还帮助栏目的排版和张贴。

正确答案C: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明智和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时间,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有时候最后的期限能把我们逼得喘不过气来,但是最为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表现出即使时间紧迫也要想办法应付它的姿态。父母肯定不想让孩子也学会靠说谎而使自己推脱。而且,即便已经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了,父母也不应该没有尝试就先退缩了。另外,如果双方事先没有商定好有任何的变化,最好不要擅自做主,把自己的许诺抛之脑后。即便需要熬上一整夜也最好完成你所允诺的事情,说到做到,决不食言。这样,父母的行为将在孩子的脑海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孩子们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使要非常辛苦地工作才能完成,为了信守诺言也应在所不惜。

相关知识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三)


场景4:你教导孩子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你却总是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导孩子不要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理由,应该勇于认错。父母的用意无非是想让孩子们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敢承认,然后努力去改正。

坏的榜样你的儿子和亲戚家的孩子周末在家玩的时候,几乎一整天都在为争夺玩具而吵闹。当客人离去后,你对儿子严肃地说:“一星期不许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许玩。”几天过后,你意识到自己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并不正确,而且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也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因为,通过你以往学到的育儿知识,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后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没有坚持,你的孩子就会感到很奇怪,就很有可能认为你屈服了,投降了。

好的做法如果你纠正了自己的做法,并且告诉孩子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的孩子就不会认为父母因为软弱才屈服的。你可以对孩子说:“我那天真的很生气,没有冷静地想清楚该如何处置。现在我知道让你一个星期不玩玩具的惩罚有点重了,我这么做是不对的。好吧,我会想出一个更好的处置办法的。”你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做了些什么,如果做错了就承认,然后再去改正。相反,你的孩子并不会因此而把你看扁的,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没有降低。

场景5:你劝说孩子要冷静下来,但是在孩子面前却从来没有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该如何去做

“不发脾气,不打人,不哭闹……”父母在说这些话时都是煞费苦心呀。所有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们生气了,就该先冷静下来,然后用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也有些父母在教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会问孩子:“下一次如果让你用其他方法你会怎么做呢?”

坏的榜样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让他上楼回家的时候把报箱里的报纸拿上来,可他总是忘了;饭馆里的服务生态度非常无礼;你骑车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有个年轻人骑车超过你蹩了你一下……。生活当中你会遇到许多令你恼火的事情。有时候简直把你的肺都气炸了,但是你绝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发雷霆,有失态的一些言行吧。你会咬紧后槽牙,一句话也不说,然后慢慢地使自己冷静下来。显然,这种做法比较可取,比你责备丈夫、与服务生争吵或者骑车与人斗气都要好的多。但是,你错过一个良好的时机,你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以自己为实例去教导你的孩子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

好的做法孩子们常常是通过亲眼目睹一些父母处理问题的做法而学会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你让孩子听见你是如何宽慰自己的是一个明智之举。比如,在饭馆,如果服务生表现无礼,你可以安慰自己说:“好吧,服务生虽然没有做到他应该做的,但是他看起来的确很累了,所以,让不愉快的事情就过去吧。”当你带着孩子骑车有人把你蹩下车的时候,你宽慰自己说:“我真想骑快点儿让他也尝尝被蹩下来的滋味,但是我不能干这种傻事儿。我该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有些人认为,这是自欺欺人,阿Q的精神胜利法。其实不然,父母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强有力的好模范,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让孩子明白父母在气头上是如何应付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另外,通过生活中的这些具体事例,孩子能够真正意识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接下文)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二)


场景2:你把电视关了,但是你的心思却还没有完全回到家里和家人的身上。

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有多少,这是对的。一是因为孩子还太小,有些电视内容并不适合他们;另外,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在电视上,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的时间就少,也就不容易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和温暖。很多好心的父母会有意地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只是做到限制时间这一步还远远不够。

坏的榜样电视虽然关上了,但是孩子仍然能感觉到父母显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家里,而是在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爸爸刚坐下手机就响了;晚上妈妈总是打开电脑上网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一家人刚要坐下聊天,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实际上,父母们都知道孩子现在过于痴迷电视了,但是却没有注意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过于贫乏了。父母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你就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干活儿。

好的做法每天父母都腾出一个小时和孩子聚在一起,没有电视、没有音响,没有任何音像设备的打扰,把电脑关上,也不要急忙去接听电话。事实上,多数父母都很少有需要立刻解决的紧急情况,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是有片刻的时间与他们在一起。如果父母腾出了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而且又没有让任何事情打扰了家庭小团聚,那么这样的父母就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好榜样,使孩子明白爸爸妈妈在闲暇时间里愿意与他一起度过,如果没有外界无休止的打扰,家庭生活是非常快乐和美好的。

场景3:你鼓励孩子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然而你却从来没有想过让孩子感谢你

每次你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听到孩子告诉你老师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或者聪聪的妈妈邀请你的孩子到他家去玩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你都很可能重复一个你已经说过无数次的话题:“你有没有说声‘谢谢’呀?”。而且,你也会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主动向帮助你的人表示感谢:从出租车下来的时候,你会对司机说声谢谢;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你会对服务生说声谢谢;去存包处领取包裹的时候,你也会对服务人员说声谢谢。

坏的榜样一天你带着孩子到百货商场给他买运动鞋。买完鞋以后,你还带他去了他最喜欢的快餐店给他买了可口的午饭,然后又给他换了一堆硬币让他打游戏机。你希望他过得愉快,但是他对你所给予他的每一件东西都没有说一句感谢的话,你也没有想过应该要求孩子这样做。

好的做法大多数父母都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对其他人说声“谢谢”,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鼓励孩子对父母表示谢意也是同样的重要。毕竟,这是父母应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数父母的观点是,他们认为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们的责任。这种观点和态度将使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给予很重要,但是却不知道他们向父母表示感谢同样的重要。

当然,父母不必每次给孩子准备了晚饭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说声谢谢。但是,如果父母经常带他去看电影或者给他买了他最爱吃的东西,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如果能听到你说‘谢谢’我会非常高兴。”父母之间也可以相互配合,当妈妈给孩子准备好了他最爱吃的饭菜时,爸爸就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做了这么多好吃的饭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应该谢谢妈妈。”这时候最为重要的是妈妈的反应。因为当孩子看到他的感谢每次都能使妈妈开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会从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兴,也使其他人感觉不错。(接下文)

四大技巧面对宝宝坏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宝宝会生气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有些宝宝表达的方式比较温和、有的比较强烈。爸妈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将满载的情绪,找到合宜的出口。你懂得如何正确“对付”你的野蛮宝宝吗?千万不要自己先变成野蛮爸妈啰!

宝宝的坏情绪从哪来?

你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吗?

人都有情绪,宝宝有情绪当然也是正常的。对宝宝来说,情绪、语言、生理需求都在发展中,三者也交错影响宝宝与人的反应和表现。想知道宝宝的坏情绪从哪里来,就要先了解宝宝的情绪发展的过程。3个月大时,宝宝就开始有情绪,其中以开心和愤怒最常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频率和持续度日益增加。1岁半左右,宝宝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便发展完备,加上心智和动作发展愈发成熟,情绪表现也就更加强烈。

宝宝为什么会有坏情绪?

宝宝在半岁之前,情绪反应和生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息息相关。然而,随着身体机能的发展,半岁以后的宝宝,支配自我行动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增加,当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会感到失落和愤怒。刚开始,因为能力上的限制,负面情绪会随注意力的转移而很快就消失。到宝宝九个月大左右,情况就会有些改变。这时,宝宝会因不顺意而发脾气,并会对着大人用敲东西甚至打人的方式表达愤怒。宝宝从1岁半开始自我意识增加,处于发展自主性的阶段,开始有自主的能力,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完成的事情。但是能力又不足,表达能力又有限,还不知如何处理情绪,所以透过行为表达他的受挫折和不满,反应和方式都是很直接的。

坏情绪是因宝宝有话要说!

可言心理咨商所主任梁仲怡表示,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又加上人我概念还不清楚,是宝宝发脾气最主要的原因。而情绪表达能力有限,动作比语言发展快,则是造成宝宝用“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的因素。咬人、打人、不讲理……种种反应,其实宝宝都是在表达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也就是在告诉爹地妈咪“我有话要说”喔!所以爸妈反而要在这时候多给予宝宝关心和同理。

4大技巧面对宝宝坏情绪

1)给予宝宝适当的规范,心平气和的制止

三岁以前的宝宝没有自行分辨对错的能力。针对宝宝的不良行为,从小爸妈就要制止并建立适应的规范,避免日后养成习惯。例如:当宝宝出手打人的时候,父母可以抓住他的手制止,然后说:“不准”。每次宝宝出现不良行为时,如果大人能够肢体和语言一致果断的表示:“不准”,宝宝天生有一种不需要理解的吸收能力,能够了解“不准”的意思,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梁仲怡表示,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立即制止,甚至暂时将宝贝抱离战场。但记得要心平气和,为宝宝做一次高EQ的示范。

2)同理与接受宝宝负向情绪

既然喜怒哀乐是天生的,就没必要强迫宝宝压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坏脾气”之前,应该先为宝宝的情绪找到出口,譬如给他一个厚宽的拥抱平抚心情,然后试着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珲想继续玩。”或“你害怕别人来抢,所以才推开他,是吗?”,而不要马上就叫他:“不准哭”、不准生气”。梁仲怡提出,爸妈可先带开、抱抱安抚孩子,而不用急着处理事情。孩子有情绪,应先让他情绪安静焉;而当孩子有被了解的感觉,情绪也容易被安抚下来。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很着急,亲子之间就容易杠上。

3)鼓励宝宝以替代方式处理冲突

待宝宝情绪平衡些,爸妈可试着向他解释:“那个小朋友和你一样都很想玩,你愿意跟他轮流还是一起玩吗?”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爸爸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用说的好吗?”虽然宝宝年纪还小似懂非懂,但不讲他就永远不懂。梁仲怡说如果是两个宝宝的冲突,孩子情绪起伏很快,应同理他的心理和立场,并且用中立的语词来跟他说,例如: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要说抢。也让他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并且教他可以用替代的方式处理冲突,例如告诉宝宝:你可以跟弟弟说,等一下借我玩好吗?

4)教导宝宝用语言表达怒气

研究证明,语言发展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较少,因为他们懂得以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于是容易被满足;而且当他们说出自己生气难过的原因时,不仅有助于情绪宣泄,也能获得他人的了解和安慰。宝宝1岁半起不仅口齿逐渐清晰,而且使用的词汇与日递增。趁着这股学说话的热忱,爸妈可以在宝宝挫折、生气、难过的时候,教导他们用语言而非肢体表达怒气。

如果小宝宝懂的语汇少,可以教导一些缓兵之计与动作,譬如摇头表示拒绝,或赶快拿着玩具离开;但2岁以上的孩子,就要尽量鼓励他使用简单语言表达,像是:“我的”、“轮流”或“你等一下”、“我还想玩”等,端视宝宝的语言能力而定。由于小宝宝的表达和理解都比较简略,约3岁左右才能彼此沟通,彼此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帮忙答腔。

爹地妈咪不野蛮的修养功课

预留准备时间,避免自己发脾气

不知道爸妈有没有以下类似经验:催了老天要宝宝收玩具、准备穿鞋出门,他还是没有收,一直在玩他的小火车?时间急迫了,爸妈忍不住一把抓起宝宝的小火车,却换得宝宝当场飙泪大哭,还躺在地上耍赖,忍着性子弯身拉他时还乱挥拳闹脾气,这时候爸妈的耐心也用尽了,谁来当和事佬呢?谁来同理宝宝的情绪?太紧迫的时间总是容易造成双方压力,所以爸妈可以预留时间,把这些需要和宝宝沟通磨蹭的时间都算进去,也避免自己发脾气。

此外,梁仲怡还强调,大人忍不住一把抓起宝宝的玩具,这对宝宝来说是无形的暴力,建议可以跟宝宝说明确的时间,时间一到,清楚的告诉他现在就是要收玩具,而他是要自己收还是一起收,让宝宝选择,不要用急迫的态度对待宝宝。

不过度宠爱,也避免使用暴力带来反效果

有些宝宝蛮横不讲理,是因为宝宝在成长阶段本来就比较自我中心,但是现在孩子生得少,家长又太过宠爱,宝宝霸道是想当然尔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宝宝适定的规范和标准,太宠爱宝宝,只是害了宝宝又害了自己,还赔上未来良好的亲子关系。

此外,梁仲怡建议,尽量不以打宝宝来解决问题,而是给予规范。她强调,很多时候其实是大人要学习和调整,会打孩子,也许是自己很无力,觉得没有办法管好宝宝的时候。所以可以想想自己订的规则清不清楚?坚持度够不够?符不符合宝宝的能力?然后尽量和宝宝讲理。可以采用禁止他或拿走他的权利,暂停、罚站的方式来规范他。因为宝宝被打通常只是惊到、痛过就忘,无法达到管教效果。如果要打,轻轻的打,而且一定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被打。否则宝宝在被打中只会学习到:没办法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暴力,反而变得更加野蛮。

提供正向环境,给宝宝EQ好榜样

梁仲怡指出,成长环境带给宝宝的影响最大,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提供他安全信任有爱的环境,让他有被爱的感觉,就有安全感,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宝宝透过模仿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果家长情绪化,宝宝也会情绪化,所以父母亲本身情绪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如何给予宝宝一个正向积极的环境,让他学会情绪管理呢?有以下几个建议:

1帮助宝宝成功、不怕犯错,建立自信心:

宝宝很想自己做又做不完美时易产生挫折感,其实就算是他只穿好一双裤子也可以赞美他,帮助宝宝制造很多的成功机会。也要允许孩子犯错,告诉宝宝做错没有关系,可以重来。爹地妈咪要知道宝宝能力到哪里,也鼓励他尝试,就算没有成功也给予他尝试和努力的肯定。有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宝宝,挫折容忍度也比较高。

2容许宝宝表达他的情绪

让宝宝可以哭、也可以生气,而不是不能有这样情绪,应该是在他表达这些情绪的时候可以告诉他,什么是别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和方式。例如:不能哭太久,对身体不好;而生气的时候可以槌抱枕,但不要用打人的方式表达。

3透过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冲突解决方式:

平常可以透过游戏、角色扮演来模拟冲突发生的情况,让定宝练习;而看绘本上解决冲突的故事也是很好的方式,透过这些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学会同理他人。

了解宝宝气质,给予正确的期望

梁仲怡也说明:所谓比较凶的宝宝,其实是气质较活泼、动作激烈一点、反应强度高、活动量大、声音大一点、容易兴奋、情绪反应比较快、坚持也高的宝宝,所以也容易闯祸。这些宝宝的特质,都是一体两面,例如坚持高度的宝宝可能比较霸道不讲理,但是长大后学习坚持度反而比较好。所以她强调: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宝宝的特性,不是像别人家安静、说话小声的就是乖宝宝。对于“比较凶”的宝宝,限制不能给的太多。每个孩子不同,这样的宝宝需要发泄,要给他更多更大的空间,不能禁止太多,给他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满足他的情绪和生理需要。

其实宝宝都不是故意找麻烦,爹地妈咪要接纳宝宝原本的样子,也需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盲点和弱点,检视自己对宝宝的期望是否合理。接纳宝宝的特质,顺着他的需要去满足他,加以适当的引导,而非改变他的气质来符合自己的期望。家长要适时放下自己的期待,不合理的期望,只会为双方带来更多挫折。

宝宝玩具控 是好还是坏?


“玩具控”的原因

有的宝宝常常是一个新玩具到手后,玩不到几分钟就将其打入“冷宫”,不予理睬了。家里数不清的玩具几乎成了一个负担,可是宝宝还是会嚷嚷着要买新的玩具。宝宝贪求玩具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让人烦恼不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喜欢新奇事物是宝宝的天性。

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是人的天性。对宝宝来说,由于集中注意的时间本来就比较短,所以一个新玩具到他手里,玩不了多久,他就会被别的事物吸引,进而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宝宝喜欢新玩具,喜欢花样翻新的游戏,这是他的天性。

2、父母过于依赖玩具来安慰宝宝。

当爸爸妈妈工作繁忙,特别是一边工作一边进修的时候,常常没有时间和宝宝玩耍。不少父母为了让宝宝安安静静待上一会儿,给自己腾出点时间,可能会更多地依赖玩具来承担本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这样也会导致宝宝对玩具产生依赖感,从而提出更多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3、宝宝不会玩或者缺乏创造性的玩法。

一个玩具拿到手,宝宝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玩。尤其那些不适龄适性的玩具,宝宝更是难以驾驭,这样就会降低他对玩具的兴趣。另外,即便宝宝掌握了某个玩具的玩法,但是因为无法创造性地寻觅到一些新的玩法,或者父母提供的玩具不符合宝宝的性格年龄特征,他也会很快就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进而提出购买新玩具的要求。

4、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求。

有的父母娇惯宝宝,只要宝宝一提要求,马上就满足,结果宝宝就会养成总是提要求的习惯。

5、父母过低地估计了宝宝的承受能力。

不能拒绝宝宝,有时并非宝宝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自己受不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玩玩具时的可怜模样。实际上,宝宝的适应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好,虽然他前一秒还在为获得某个玩具而哭闹,但后一秒,他可能就被别的事物所吸引,很快忘了自己的欲望。真正适应不了的往往是父母自己,正是父母纵容宝宝养成了这样“贪婪”的习惯。

宝宝是个玩具控,爸妈可以这样做:

1、让宝宝和小朋友分享玩具。

动员宝宝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宝宝平时不在意的玩具,在别的小朋友眼里常常是“宝贝”,看到别人玩得开心,或者玩出了新花样,宝宝可能会发现旧玩具的新价值。同时,有了小朋友一起玩,宝宝不觉得孤单,也会减少对玩具的依赖。爸爸妈妈也要多和宝宝玩,使宝宝觉得生活丰富充实,不再过多地依赖玩具。

2、丰富宝宝的生活。

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宝宝玩耍,或者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丰富宝宝的生活。如果父母实在抽不出时间,也要请宝宝的其他抚养人为宝宝组织一些别的活动,避免宝宝一天到晚与玩具为伍,从而过分依赖玩具。

3、让宝宝自己挑选玩具。

宝宝对玩具的喜好常常与成人的想法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给宝宝自己挑选玩具的机会,就可以避免父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他,让他买到真正心仪的玩具。

4、让宝宝玩出更多花样。

宝宝玩玩具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小怪人,经常会寻摸出一些新的套路,仿佛不把玩具玩坏决不罢休似的。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好心地去指导他、提醒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玩,他就会玩出更多的趣味。如果宝宝对现有的玩具失去兴趣,父母可以和宝宝一道想出更多新的玩法,或者将多种玩具组合到一起玩出更多的花样,这样也是提高旧玩具对宝宝吸引力的好办法之一。

5、和宝宝一起制作玩具。

对宝宝来说,玩具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他觉得有趣,那就是非常好的玩具。自己制作的玩具以及宝宝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享受到的快乐几乎无法估量。

6、给宝宝制定买玩具的计划。

宝宝没完没了地索要玩具,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没有培养他懂得规矩的习惯,每次他要什么,就满足他什么,父母可以和宝宝讨论,在多少时间内他可以计划买多少钱的玩具,遇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可以奖励他玩具,什么样的情况取消他买玩具的计划等等。这样,父母就可以让宝宝明白买玩具并非可以毫无节制去做的事情,同时也让宝宝明白这个世界还会有很多规矩给予他约束,而他必须遵守规矩。

7、按照缓急程度满足需求。

对于大点的宝宝,他已经懂一些道理了,可以让他想想他最需要哪些玩具,并按照他喜爱的程度给他想要的这些玩具排排序,先买他特别渴望要的,以后再买他渴望程度小一点的玩具。由于这种方式给了宝宝选择的余地,他会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帮助宝宝摆脱诱惑。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一方面是因为周围小朋友拥有这样的玩具,导致他眼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广告。当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中或者广告上面的玩具的时候,父母可以经常和宝宝来讨论与这些玩具有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宝宝对现有的玩具产生更多的幻想与好感,并学会珍惜自己的旧玩具。

9、适当的时候坚决说“不”。

当宝宝提出过分的购买要求时,如果确实不符合规矩,并且父母也没有要给他购买玩具的打算,那就应该坚决地说“不”,尤其不要在说过之后,又禁不住宝宝的纠缠而妥协,这样会滋长他闹腾的习惯。只要坚持住了第一次,以后的一切就会变得更容易掌控。

玩具对于宝宝来说,可以开发智力、发展触觉、增强安全感,但是如果过分地贪恋玩具,那就不利于宝宝的成长了。爸妈一定要把握好尺度,让玩具在宝宝的手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