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话题是我发到我们妈妈宝宝小组里的,在这里也给大家提出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与建议。

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如何让孩子性格开朗。我家小虎子两岁半了。他的性格比较内向。比如我们带他参加一些宝宝聚会或是活动,他都不爱凑热闹,而是拿个玩具自己在一边玩或自己在一边看书。他已经会很多儿歌和歌曲了,可当老师让会说儿歌和会唱歌曲的小朋友上台表演时,人家只会一点儿或者根本不会的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跑上台去表演,而在家里说得头头是道的小虎子却说什么也不肯上台。妈妈在一边鼓励他,让他上去,可他就是不肯,宁可在底下自己悄悄说也不当众表演。再比如我们前两天去当当妈那儿参加奥尔夫班,老师在上面唱:“谁有红颜色的纸?”其他有红颜色的纸的小朋友都用同样的音调回唱:“我有红颜色的纸。”可小虎子就是不回唱,其实他早就认得红颜色了。等回到家中,妈妈没让他唱,他倒自己在那儿唱上了:“我有红颜色的纸。”说明其实他都知道,可是在大家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时他都不积极做出反应,不积极回应老师的要求。可能是由于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可是妈妈还是希望他能够活泼大方。想请问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改变这种状况?谢谢了。

第二个话题是关于孩子的测评。我家小虎子两岁半了,我买了《中国儿童智力方程》一书,每个月都对照一下,只是作为参考。小虎子的发展有的项目比较超前,有的项目就落后一些,但都差不多,比如这个月不会的项目下个月就会了。我觉得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是完全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要自己和自己比,而不是用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我从来没给小虎子做什么测评,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没什么用,只要他是在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我听了一个朋友的经历后更坚定了我不做任何测评的看法。

我的这个朋友已经移民加拿大,她的儿子是98年12月份出生的,十分聪明可爱。她有一次花了100多元到北京的一家婴幼儿服务机构给她儿子做测评,做了半个小时的测评,得出的结果是29分,据这家机构说70分以下的就是智能落后。好在我这位朋友是个很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说这样的结果根本就不对,哪儿能根据半个小时的测评就得出这样的分数呢?而且孩子是有情绪高低,心情好坏的,怎么能这么判断呢?这位朋友以后再也不做此类测评,孩子现在两岁多,发育得很好。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你是否给孩子做过测评呢?经过是怎样的呢?请提出你对这方面的看法,好吗?

第三个话题是上班族爸妈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已经有妈妈提过这个话题,想再提出来和大家讨论。我是上班族妈妈,在外企上班,平时很忙,连上网都没有时间。常常是忙了一天后回到家连话都懒得讲。可是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但是如何合理地运用时间,先自己系统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再运用这些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请有这方面经验的妈妈多多指教。

谢谢大家!

性格、智力测评及其他(下)

相关推荐

儿童的不良习惯及其教养(上)


下面是悄悄收集的有关儿童不良习惯的部分资料,这部分主要是来自茅于燕教授的育儿讲座,因为比较实用,所以摘录下来供各位妈妈参考。分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养不当的问题两大方面,今天先贴出第一部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I、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哭闹:哭闹是语言前期特有的言语方式,有时宝宝会无缘无故哭闹1~2小时,令大人疲惫不堪。这种哭闹在出生3周左右到3~4个月达到顶峰,常常在傍晚时分发作。过了这段时间,这种定时哭闹的现象就逐渐消失了。医学上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多样,有些译作称它为“黄昏性腹痛”。根据茅教授的解释,这是因为新生儿或婴儿时期,每天要接受大量的外界刺激,每到傍晚,这些刺激会超过婴儿大脑的负荷,引发婴儿哭闹。过了一段时间,婴儿逐渐适应了外界的刺激,脑和神经也进一步发育,所以这种哭闹的情况就会自动好转。对于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要:

A、观察孩子的情况,首先排除因身体不适产生的哭闹。

B、想办法安抚婴儿,如在相应时间为宝宝洗热水澡,做婴儿抚触和按摩;

C、家长自己不要紧张,哪怕是新生儿,都可以准确地感受到家长的紧张情绪,并很容易受到情绪暗示。

2、吃手指头:孩子拿到东西先放在嘴里舔舔,是小婴儿认识世界的必经阶段。随着宝宝的成长,多数孩子会选择其他的认知方式,但少部分孩子会养成吮手指的习惯,该习惯在孩子18个月~21个月时达到高峰。据统计,80%的孩子会在5岁前自动放弃,但由于吮手指会造成手指和牙齿的变形,所以尽早改掉这个习惯对孩子很有好处。专家建议从3岁左右开始纠正,因为此时的孩子开始懂得道理,而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有助于克服不良习惯。其方法有:

A、带孩子看牙医,排除孩子口腔部可能出现的问题。

B、转移注意力。比如,多让他进行动手游戏,当他双手都攥有东西时,他就暂时无法吃手了。

C、不要在孩子面前“提醒”他。如“真棒,你一下午都没吃手了!”或不要经常说“别吃手!!”,每一次提示都会提醒他牢记吃手的习惯。

D、对于3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讲道理。

E、提供奖励。设计奖励制度,把改正坏毛病变成一种游戏。

F、有些妈妈建议在手指上涂上“味儿”,比如辣椒、苦味等等。但有些专家反对这一方案。

G、多表扬他的其他行为,突出“你长大了,是个大孩子啦”等,多树立他的自信心,有助于从心理上戒掉“吃手瘾”。

H、限制他吮指的时间和地点,然后逐渐缩短时间,减少地点,直至戒掉。对于3岁后的孩子,要增强他的参与意识,可和他一起商量上述限制的时间和地点。

I、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并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可以教育他身边的小朋友都不吃手,吃手是小小宝宝的行为。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特别怕自己被同龄人小看和讥笑,这样可以促进他向同班小朋友学习,改掉坏习惯。

J、让医生告诉孩子吃手的危害性,比妈妈爸爸告诉他管用的多。

(转下文)

儿童的不良习惯及其教养(中)

智力,在宝宝的指尖上跳舞


科学研究发现,手指与大脑之间存在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如果将大脑皮层管辖躯体的范围用拟人形的图形绘出,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在感觉方面还是在运动方面,手在画面上都是巨大的。与这张伸展开来的大大的“手”相比,大腿和胳膊就显得十分“纤细”了。仅仅是管辖大拇指运动的区域,就几乎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所以十指会那么灵巧,怪不得我们说双手创造了世界。是啊,如果孩子的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孩子就一定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刺激他的小手。两个月时,孩子会出现吮手动作,这时不要强行干预。当孩子3个月时,他就会抓玩具了,此时需要训练抓握能力,给他多种质感和形状的物体让他体验。在孩子半岁后,教孩子做简单的手指操,让孩子将手的动作与声音刺激联系起来。如让孩子“抓挠”;伸出食指表示“1”;双手鼓掌做“欢迎欢迎”;等等。

10个月时,可以训练孩子捡拾物体。1岁以后,让他学做“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做飞机……”的拍手游戏。在孩子1岁左右,可以让孩子做旋瓶盖、解钮扣等动作,让他拿起小积木,将两块叠在一起。1岁半时,让孩子拿勺吃饭并训练孩子自己端碗、端小杯子。在孩子2岁之后,就要训练他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

当妈妈做事时,可让孩子“帮忙”,妈妈理床,宝宝拉床单;妈妈摆碗,宝宝放筷子;妈妈剥豆择菜,孩子去倒豆荚;妈妈包饺子,给宝宝一小块面,让他尝尝自己包出的面疙瘩。每个孩子都会兴致勃勃地“参加劳动”的,在活动中,孩子会感受成功,得到乐趣。

许多智力玩具都具有训练手的精巧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和激发孩子想像力的作用。最传统的搭积木、捏橡皮泥和新开发的各种变形玩具、插拼玩具都有上述功能,家长可先给孩子示范一下,然后就让孩子尽情去想,不必按说明书的要求去玩。

在孩子两岁后,妈妈还应该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搞一些小制作,这对促进孩子手的灵巧性进而促进孩子智力发育都大有益处。

1.折纸

拿一张稍厚的纸,妈妈先折成一条小船(也可以是小狗、小鹤、小衣服等),让孩子看怎么折,然后让宝宝涂上颜色。宝宝在学折时,开始会动作笨拙,妈妈不要着急,当孩子对折纸时,两边不对称,妈妈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妈妈可帮他压压平。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2.制作

在孩子两岁半时,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用小剪刀了。买一把圆头、塑料柄的小剪刀,让孩子先学剪直线,然后同妈妈一起搞一些小制作。在妈妈指导下,粘一粘,剪一剪,孩子一定会倍感快乐。

3.用筷子

让孩子用筷子也是训练孩子用手的方式。在孩子3岁时,可以让他学用筷子了,孩子在使用了筷子后,小手会更加灵活。

许多游戏,如拍手歌、夹豆子、穿线、套圈、拍球都会提高孩子手的协调与运动能力,学绘画、学乐器也能大大提高手的灵巧性,为了让孩子心灵手巧,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记住,多训练孩子的双手。正如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的那样:“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让智力在BB的指尖上跳舞


仅仅是管辖大拇指运动的区域,就几乎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所以十指会那么灵巧,怪不得我们说双手创造了世界。是啊,如果孩子的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孩子就一定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孩子出生后,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刺激他的小手。两个月时,孩子会出现吮手动作,这时不要强行干预。当孩子3个月时,他就会抓玩具了,此时需要训练抓握能力,给他多种质感和形状的物体让他体验。在孩子半岁后,教孩子做简单的手指操,让孩子将手的动作与声音刺激联系起来。如让孩子抓挠;伸出食指表示1;双手鼓掌做欢迎欢迎;等等。

10个月时,可以训练孩子捡拾物体。1岁以后,让他学做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做飞机的拍手游戏。在孩子1岁左右,可以让孩子做旋瓶盖、解钮扣等动作,让他拿起小积木,将两块叠在一起。1岁半时,让孩子拿勺吃饭并训练孩子自己端碗、端小杯子。在孩子2岁之后,就要训练他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

当妈妈做事时,可让孩子帮忙,妈妈理床,宝宝拉床单;妈妈摆碗,宝宝放筷子;妈妈剥豆择菜,孩子去倒豆荚;妈妈包饺子,给宝宝一小块面,让他尝尝自己包出的面疙瘩。每个孩子都会兴致勃勃地参加劳动的,在活动中,孩子会感受成功,得到乐趣。

许多智力玩具都具有训练手的精巧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和激发孩子想像力的作用。最传统的搭积木、捏橡皮泥和新开发的各种变形玩具、插拼玩具都有上述功能,家长可先给孩子示范一下,然后就让孩子尽情去想,不必按说明书的要求去玩。

在孩子两岁后,妈妈还应该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搞一些小制作,这对促进孩子手的灵巧性进而促进孩子智力发育都大有益处。

1.折纸

拿一张稍厚的纸,妈妈先折成一条小船(也可以是小狗、小鹤、小衣服等),让孩子看怎么折,然后让宝宝涂上颜色。宝宝在学折时,开始会动作笨拙,妈妈不要着急,当孩子对折纸时,两边不对称,妈妈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妈妈可帮他压压平。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2.制作

在孩子两岁半时,可以让孩子在父母的看护下用小剪刀了。买一把圆头、塑料柄的小剪刀,让孩子先学剪直线,然后同妈妈一起搞一些小制作。在妈妈指导下,粘一粘,剪一剪,孩子一定会倍感快乐。

3.用筷子

让孩子用筷子也是训练孩子用手的方式。在孩子3岁时,可以让他学用筷子了,孩子在使用了筷子后,小手会更加灵活。

许多游戏,如拍手歌、夹豆子、穿线、套圈、拍球都会提高孩子手的协调与运动能力,学绘画、学乐器也能大大提高手的灵巧性,为了让孩子心灵手巧,年轻的父母一定要记住,多训练孩子的双手。正如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的那样: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

幼儿期智力发展的意义(上)


我们说人一生基础智力的80%是在六岁前奠定。首先我们讲什么是基础智力。有一种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分为一般智力(或称基础智力)和特殊智力。特殊智力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儿童计数、说话、绘画、音乐,长大以后的数学、语文、物理,各种技能等。什么什么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我们讲通俗一些,我们常说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有灵气,资质很好。无论学什么,一学就会,学得又快又好。而那些资质差的人,学什么都慢,并且可能学得差,有的人学习某些技能就很困难,我们就说这人苯、资质差,没有灵气,学什么都差,只有干体力劳动。“精明、灵气、资质好”,就是我们讲的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

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包括那些内容,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复杂,很专业。我只能简单的给大家讲讲。如推理能力、语词理解能力、空间能力、数字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以后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包括监控、注意、理解、知觉综合、编码、比较、共同表征形式、共同表征检索、转化、反应执行等。总之在智力方面有多种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主要关心的以下三个问题:

1、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关注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还是主要关注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2、儿童智力发展的有它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如何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也就是我们讲的智力开发)。3、为什么说有“关键期”教育。

一、儿童时期的智力发展主要是一般智力因素或基础智力的发展

在儿童出生后到小学毕业这一段时间,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主要是促进儿童的一般智力因素、基础智力的发展。在六岁前,应该完全是促进基础智力发展,上学以后,虽然也是以促进儿童基础智力发展为主,对特殊智力因素的发展也逐渐增多。在六岁前既是帮助儿童学习特殊的能力,也是以发展儿童一般智力因素为目的。我尽力给大家通俗一点讲这段话的意思。

我们都希望孩子从小都很有灵气、精明。学什么都很快,学得很好。就是说有很好的基础智力,孩子的推理能力、言语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空间能力等发展的比较好。那么如何在能使儿童的基础智力有很好的发展,能很好的开发儿童基础智力。我们看父母是如何孩子进行教育。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识字,很多幼儿院把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搬到幼儿院教学里。父母教孩子背唐诗,有的孩子能识一千多字,能背几十首唐诗等等。这样能提高孩子语言能力、语词的流畅能力,推理能力吗?不可能,因为孩子是死记硬背,不理解其中的意义,字就是符号,不能成为语言。不能成为语言能力的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个孩子很小就和周围的大人、孩子天天在一块玩,有人逗他,给他说话。这个孩子的小嘴可是会说,我们说他伶牙俐齿。很喜欢听故事,也非常喜欢给别人讲故事。这个孩子不识多少字,但她的语言能力、词汇的流畅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甚至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发展。过去的孩子,很小就跟着大人一块去听戏、听曲子,听说书。晚上老人总是给孩子们讲各种故事,不讲小红帽,讲月宫的玉兔。春节晚会看天津的小女孩子唱刁得一,北京的小男孩子唱包公。这样的孩子语言能力、推理能力能不好吗?(转下文)

幼儿时期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