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胎教
2021-05-27 怎么胎教 胎教仪怎么样 怎么进行胎教孩子爱管事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潜力,关键是父母和教师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双手。早教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孩子爱管事怎么办”,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友:我女儿三岁岁半了,在托儿所,特爱管闲事,凡是爱到她认为不对的事,不等老师说,她就管别的小朋友了,比如上舞蹈课谁做的不对了,平时玩,谁有错误了,连老师做的不好她也说,老师很不高兴,禁止她说话,让她出去站着体罚她,做妈妈的心里很不好受,不知她这么做对不对,用不用扳过来?如何去引导?老师这么做对孩子身心有没有影响?我应如何与老师沟通?请一定给我回信。
茅于燕:孩子爱管事,是她动脑筋、爱观察、爱判断的表现。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能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比如你说她:“上舞蹈课谁做的不对了;平时玩,谁有错误了,连老师做的不好,她也说”。这说明她观察事情很仔细、判断事情也准确。她没有乱说、乱批评。但,如果不懂得“分寸”,不懂得说话的语气、态度,就会得到不好的结果,比如老师就很不高兴。
你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表扬她关心周围的事,对人家做得不好的地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希望对方能改,这是好的;另一方面也要对她帮助别人改掉毛病时,态度比较差提出一点批评,要求她对小朋友讲话要和气。对老师做的不好,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因为老师是大人,又在教你,而且她也未见得看得全面。老师一般是不会做得不好的,很可能是她看到一面,没看到全部。即使老师有某个小地方做得不那么好,也要温和地、有礼貌地和老师个别地说,不要让老师生气。另外,你也要对孩子说她也可能把事情看错了,当然就说错了,所以要她很小心,不要乱说。她已经三岁半了,可以懂这个道理了。
至于老师因为孩子说了她,她很不高兴,禁止她说话,让她站着,体罚她。这样做是完全不对的,你可以婉转地对老师讲,教育者不可以对受教育者施以体罚,这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都有影响。教师要为人师表,要为孩子们做榜样。
为了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和教师的威严,你和教师的谈话应该在幼儿园以外进行,避免小朋友看见。最好是在街心花园、林荫路,一边散步,一边谈,尽量放松,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孩子不爱听故事怎么办
好奇是入门的钥匙,兴趣是求知的开始。为了婴幼儿智利的开发,许多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教。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技能。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孩子不爱听故事怎么办》,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键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听、说、读的家庭环境,孩子天性爱听故事、看图画,只要创造好环境,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难培养起来的。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为孩子买书必须认真选择,书中的内容必须是与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要符合其年龄特点。对孩子图书的一般要求是:装帧结实,不易撕开,画面清晰,色彩艳丽,主题突出,形象鲜明、逼真,内容生动、活泼有趣。
二、多带孩子逛书店,观赏书架上五颜六色的图书,告诉孩子书里有许多不知道的事情,读了它可以使人变聪明。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有时也可以顺便买一两本图书。
三、要启发引导,帮助孩子阅读。成人看书是识字,孩子看书则是什么都看。由于不懂文字,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书看懂,翻来翻去看不懂,没意思了,就把书扔在一边,玩别的去了,或撕书玩。因此,家长要拿出一定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阅读图书,一边讲一边看,适当的提些问题,从学翻页面开始,直到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地看和讲。孩子能看懂画面了,切身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就会对书产生感情,逐渐培养阅读图书的兴趣。
四、平时可以给孩子讲一些他们能听懂,而且有趣的故事,只要孩子喜爱听,不妨多讲几遍,告诉孩子这有趣的故事是从图书中看来的。
五、每次阅读时间不能太长,以半小时以内为宜。孩子天性好动,看书时间一长,注意力就要转移,而且看久了还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家长经常看书、读报,对孩子阅读图书的兴趣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爱猜疑怎么办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我们可以通过以辅助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早教。早教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后,轻松的应对各种学习压力。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爱猜疑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孩子爱猜疑是对周围世界不信任度较高的一种心理表现,体现在孩子对周围事物显得极为敏感,并且易从消极方面去思维。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妨碍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那么,孩子爱猜疑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么办?
1、孩子爱猜疑与其个性心理特点有关。一般来说,具有抑郁型气质的孩子比较郁闷、爱猜疑,他们行为孤僻,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对于这类孩子,成人应细心照顾和关心爱护,用真挚的爱心去化解孩子心中的疑虑,让他们逐渐变得活泼起来。
2、孩子爱猜疑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关。即是非观念模糊容易产生多疑,辨别是非能力强则不易多疑。因此,家长应该注意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品质,如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报道的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分清什么行为是好的、可行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不可取的,努力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3、误会和隔阂也是孩子产生爱猜疑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孩子与成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误会和隔阂是猜疑的温床,消除它的方法是:积极做好情感交流工作。家长平时要注意让孩子多与自己和他人接触交往,通过谈话、共同游戏等活动帮助孩子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信任情感。
孩子爱咬人怎么办?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早教是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教育,早教可以让孩子的大脑的以开发,从而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早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爱咬人怎么办?”,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友:我的宝宝从6个月开始特别爱咬妈妈,无论在高兴还是在烦躁的时候,现在他9个月了,6颗牙,我已经被咬的遍体鳞伤,而且他只咬我,不咬爸爸或其他人。据我观察,似乎在他看来咬妈妈是一种亲热的表示,我试着咬他,他很高兴很主动的让你咬,看着他一边咬一边撒娇的样子,又不舍得打他,可他越咬越疼了,该怎么办呢?
茅于燕:正如你所说,他咬妈妈是一种亲热的表示。但是,如果把你咬得遍体鳞伤,那就成了问题了。
想纠正他这个行为,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思想上要有决心纠正他这个毛病,当然要让他受一点“罪”,也就是不大舒服。如果现在舍不得,等到一两岁时,就难以纠正了。
2、把自己暴露在外的身体部分(如胳膊、腿)遮盖下来,也就是穿上长袖衣和长腿裤,让他咬不着。一开始他当然不肯,就会哭闹,这时也不能退步,让他哭闹一会(不要打他),再转移注意,给他玩他喜欢的玩具。
3、他咬你时,要表现出非常痛苦的样子,把咬的地方给他看,激发起他的同情(或者叫做骇怕),多重复几次,也许有用。
4、你故意咬他玩的时候,把咬的“力度”加大一点,大到让他有一点疼(当然不能很疼),使他明白“咬”这个事对他不好。你再对他说:“妈妈咬你,你疼,你咬妈妈,妈妈也疼,不要咬了。”如他不懂话,你可以用手势比划给他看。
5、给他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占住”他的时间,使他忘记咬人这个事。
6、可以离开他两三天,让爸爸或其他人带他。开始可能反抗,但如爸爸或其他人待他很好,会陪他玩,也许一天就改过来了。我前面说过,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要让他受点“罪”,早点纠正,受的罪会少得多,家长要有这种思想准备和决心。
孩子爱咬人怎么办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离不开的就是教育。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早教的这个环节,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开发,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爱咬人怎么办”,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孩子在哪些情况下爱咬人,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1、宝宝很小的时候,乳牙萌出,牙根发痒,常常表现出咬奶头、咬手指、咬衣服等行为,有些宝宝也会咬妈妈的脸。家长可利用音乐、图画、玩具等吸引宝宝,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从而克服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要让宝宝咬嚼硬东西,以免损坏他们的牙床。
2、孩子到了七八岁,乳牙换恒牙的时候,牙齿松动牙根发痒,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咬人的行为,家长除了教育孩子自我克制、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外,可让孩子服一些维生素C会有所改善。
3、家庭教育不当而养成咬人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争吵时不能示弱,有的孩子在争吵中偶然采取咬人手段而“获胜”,因此得到了家长的赞许,促使孩子以后用咬人欺负、吓唬别人,逐步形成咬人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端正态度,改进教育方法。如果自己孩子咬了人,要给予批评,并向人家检讨认错,同时进行必要物质和精神补偿,让孩子在实际行动中受到教育,从而改掉其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