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延伸阅读

孩子做错事,如何惩罚?


到朋友家去玩,主人家的小男孩很是可爱,四岁多了,有礼貌,也很泼辣。

结果在吃饭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孩子的母亲端着饭,来到客厅,一一把饭放在茶几上,接着打开电视,调好频道,然后才把孩子叫了过来。家长解释说,孩子必须一边看着电视,才能吃进饭去,而且还要大人喂,天天都要这样。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喂饭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要看着电视吃饭,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像这个孩子那样如此有规律的。大人无可奈何,没办法,总得让孩子吃进饭去,快让他看吧!

我有点愕然,很显然,家长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在这里,不谈什么溺爱了,因为孩子已经出现了坏习惯。毋庸置疑,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家长没有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

我想,问题的根本在于家长没有进行适当的惩罚,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甚至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慢慢地,他就会好的。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一次一次的谅解,可能会使这些小毛病,逐渐发展成不良习惯,甚至大的错误,其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建议家长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就是说,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制止或者警戒,让孩子引起注意和警惕,从而避免错误行为的重复发生。

现在家长的行为,往往较为极端,就是把对孩子的惩罚当成了体罚,这样做,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说,运用惩罚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

惩罚不能走极端

比如有的小朋友痴迷于动画片,这种诱惑是很难控制的,可能演三个小时,孩子也会看完。可家长的态度大体是这样的,可以看,但不能过长,这是无可非议的。有的家长的方式显然过于极端,发现孩子看得时间长了,一怒之下,关掉电视,乱骂一通,甚至罚孩子几天不准看电视,孩子的心情很不好。

其实这种问题很好解决,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频道,规定看完了就结束,这样可以天天看,只要家长坚守规定,慢慢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怕就怕家长没有章法,高兴了让孩子看一晚上,不高兴一点也不让看,如此变化无常,孩子是不会掌握要领的。一旦家长实施惩罚,孩子坚决不会领情。

惩罚要迅速及时

现在的小朋友有许多“偷盗”行为,这种现象大都是好奇心理引起的,比如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他也想有,于是就可能拿来玩玩;家里有好吃的,自己会控制不住,会偷偷拿来吃,甚至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统统吃掉了。其实,孩子大都经不起诱惑,他们的经历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在占有欲的驱使下,他就会开动小脑筋,想起小办法。

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家长的惩罚一定要及时果断,马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比如责令孩子归还,一周不准吃零食等等,目的就是让孩子产生震撼作用。如果说,过了一段时间,再跟孩子谈论此事,再去讲道理,孩子忘得也差不多了,很可能,孩子嬉皮笑脸,跟没事一样。说实话,这时候,家长再怎么动粗动怒,只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

惩罚要顺其自然

有的小朋友坏毛病很多,比如睡懒觉、不会穿衣服,甚至偏食等,大人要掌握基本要领,不能一味地打骂,因为这些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里面有家长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打和骂,孩子也不一定会马上变个样,所以家长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出错,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说,顺其自然。比如说孩子睡懒觉,可以有意识地让他迟到几次,这样孩子自己就着急了,比你一遍一遍叫他起床,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孩子愿意吃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不炒肉,孩子不愿意吃别的饭不要紧,家长的心要狠一点,孩子饿不死,过几天,我想连豆腐他也会吃得很香。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在减少溺爱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刚柔结合,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吸取教训,从而改正错误,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健康成长。

我的孩子做错事后不肯道歉


问题:

我的孩子做错事后不肯道歉。

思考:

孩子不是生来就会道歉,他需要学习。大多数孩子事后都知道自己错了,也感到懊悔,但是很多孩子都觉得开口道歉很难。



解决方法:

1、家长要教孩子学会道歉。比如,当孩子把球丢到另一个孩子身上时,你可以小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最好对他说‘对不起,你没事吧?’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

2、告诉孩子表示歉意的行动和言语同样重要。如果孩子做错事后只是耸耸肩,没有任何道歉,家长要告诉他:“弟弟在哭,你最好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对他说对不起。”

3、教孩子在道歉后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帮助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或者买一个新的赔给人家。

4、如果孩子坚持不肯道歉,你可以用迂回的办法。“卡娅,什么时候塔莎不哭了,你才能出去玩,在此之前,你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你的房间里。”

5、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知错认错,为孩子做出表率。

早教咨询:孩子做错事惩罚之后要有沟通


不管是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今后的工作生涯,还是整个人生来说,父母对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跟孩子做好沟通工作,孩子很容易会陷入思维和情绪的混乱中。当孩子犯错时惩罚不是最好的方式,在惩罚之后有沟通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错误。

近日,辣椒爸的教儿方式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他的儿子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又不遵守课堂纪律,在反复教育无果后,这位爸爸罚孩子吃朝天椒。这种方式非常极端,让孩子吃辣椒本身就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在家长面前就成了一个弱势群体。

用强硬的方式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错误,反而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影响亲子感情。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对孩子实行科学正确的教育才能引导他们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要想把孩子教育成才,不仅需要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帮助他们纠正,还要与他们经常做好沟通。在教育过程中,体罚孩子是教育中的下下策,用暴力只能让孩子承受无谓的身体疼痛,而不能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惩罚用的不好,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内心,甚至促使孩子对家长的反感态度越来越强烈。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提倡家长朋友们尽可能多鼓励、多引导,惩罚也可以用,偶尔的,在恰当的条件下使用恰当的惩罚方式。

对于如何去掌握惩罚的度,原则上是不能超越孩子承受的范围,以理服人是最恰当的方式。孩子小时候的性格是自信或是自卑,这跟他们受到的早期教育有关,家长可以使孩子成为一个人人欣羡的天才,也可以让孩子变得碌碌无为。后者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父母要在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总结:与其一味参考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还不如多花点心思去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只有先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才能真正的与他们做好沟通,才能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希望每一位家长,在承担好父母的责任外,还能与孩子成为好朋友。

宝宝做错事可以“逍遥法外”?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对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原因,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教育。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

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

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