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抚宝宝的怒气

把宝宝紧紧抱在怀里,一边摇晃一边哼些歌使他平静,然后打些比方来表示你有多么喜欢他,例如说:"我好喜欢你哦,我的喜欢有花那么大……有房子那么大……有天空那么大……"你要越说越大,还要孩子一起帮忙想出更大的东西。

对着宝宝的耳朵说悄悄话,通常可使他停止哭叫;若你能想出一些更好的话来,说不定孩子听了心情会变得很愉快。告诉宝宝,他肚子里面装有一个叫做"笑"的东西,如果让它跑出来就会转变成格格的笑。这招通常会使他忘了发怒,真的格格地笑出声来。

帮宝宝发泄怒气

我们可以为宝宝设计个沙袋或者大沙包,让他用来发泄自己的怒气。等宝宝发泄完后再询问他发怒的原因。

可以让宝宝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比如说让他很大声的数数,或者播放段节奏比较快的舞曲让宝宝在随着节奏舞动的过程中发泄怒气。或者让宝宝自己画张画来表现心中的不满等等。

和宝宝讨论他为何生气的原因,若只是因为不能称心如意而生气,就要劝他忍耐,要宽宏大量,肯为别人着想。家长还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宝宝沟通,设法让宝宝说出使他生气的事情,并建议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鼓励宝宝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愤怒,譬如教他说一些你认为可以接受的表示愤怒的字眼。

如何平息争吵局面

让争吵的宝宝们做深呼吸,并让每个宝宝心平气和地说明争吵的理由,然后请他们提出解决方法,他们会很乐于接受这个建议。

让两个打架的宝宝相互拥抱对方。这样他们再想打架时就会多考虑一下,因为没有人喜欢去抱住正在跟他呕气的人。宝宝打架时,你可以走出屋子,或到浴室去避开一下,跟处理发脾气的宝宝一样,没有观众往往就没有劲再打下去。

要宝宝自己说说有什么解决纷争的办法,即使他们的办法行不通,也可以缓和一下局面,让他们去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要两个吵架的宝宝,面对面地坐在房间相对的两个角落里,让他们互相商量,通常能使他们讲和。或要每个宝宝说出一项他认为对方具有的长处,互相称赞一番便能结束争吵。把引起争执的东西拿走或把宝宝分开,也能促使他们和解。

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宝宝平稳度过反抗期

家庭环境是宝宝个性产生、发展和形成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家庭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宝宝的精神进行熏陶。和谐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气氛是宝宝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宝宝的世界应当由爱、温存、体贴关怀和欢乐组成。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要求一定要保持一致。尤其是老人们跟年轻的父母之间的教育观要协调一致,由于老人们的"隔辈疼"往往使我们的宝宝容易钻空子,在父母和爷爷奶奶面前的表现不一致,而导致反抗期的表现更加突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教育观点要保持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生活理念、态度以及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反抗期并不可怕,只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引导方法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一定会使您的宝宝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相关知识

帮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


刚过完三岁生日,爸爸让贝贝识字,贝贝不听爸爸的,自个拿着毛毛熊玩。爸爸教她学画画,她却吵着要写字,爸爸说她,她就跟爸爸顶嘴。爸爸叫她不要乱丢小人书,不要把房间弄乱了,她却说就要弄乱,边说边把手上的书往地板上丢,爸爸多说了几句,她就哭闹起来。爸爸百思不得其解,这孩子怎么啦,这么不听话.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三岁的兵兵常惹妈妈生气。天凉了,妈妈叫他穿外套,他小干,硬要把妈妈给他穿上的外套脱下来;吃东西前,妈妈让他先洗手,他高兴就去洗,不高兴就小洗,伸出脏兮兮的手就去拿东西吃;客人来了,妈妈叫他给客人让座,他就是不让;妈妈上班前,让他同妈妈说再见,他却故意把头扭到一边。

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人生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_二岁左右幼儿期的“第一反抗期”;二是11.15岁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这时候心理状态发展得怎样,往往会影响将来性格的形成及健康发展。

三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发育,大脑也急剧发育起来,思维活动有了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并发展,能把自已与别人分开,显示出独立操作的积极性。

这时候的孩子足精力充沛的“探险家”,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自由行动的能力,他们可以搜寻每个角落,打开小橱柜的门,触摸和掏出每件够得着的东西,摆满在自己的面前;他们能从书架上把书一本本拿下来,翻翻又扔掉,或者撕着玩;只要心血来潮,他们会吃下所有的东西,尤其是甜的药片和药水,或是细小的纽扣、钱币等物件。

他们容易记住那些印象强烈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他们有了一定的想象力,比如看到妈妈给自己穿衣服,也学着给布娃娃“穿”衣服。他们开始思考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萌芽:凭兴趣行事.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反对和制止,就会闹别扭。

然而,许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要求,总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谈不上有自我思想和自我要求,总想使孩子变“乖”,结果常常适得其反。

巧安抚.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对待这一特殊时期的孩子,如果一味宽容,听之任之,就会使他们分不清对与错,错把胡闹当武器,在大人面前撒娇和耍赖。如果一味拒绝,又会使孩子觉得大人太霸道,就会加重“逆反”心理。如何才能有效地安抚孩子呢

因势利导

当孩子正玩得高兴时,家长不要打断孩子的兴趣,不要破坏孩子的情绪。不要马上让孩子去做其他事情,否则他们会同你顶嘴对抗。待他们玩了一阵且兴趣减退后,便可安排他们做其他事情,并与他们讲清道理,此时孩子一般都会听话的,会高兴地做你安排的作业,

巧搭梯子

孩子有时是为了逞能耍犟而不听话或做错了事,家长千万不能对他嘲笑讽刺或是责骂,孩子也有爱面子的心理,此时要帮他“搭梯子”,让他体面地下台。比如,当孩子吃饭前不愿意洗手时,你可拉着孩子的小手对孩子说:“你看,宝宝的小手有多脏,上面有好多好多看不见的细菌,吃到小肚子里会生病,要打针的。”孩子怕生病,怕打针.就会顺从地去洗手了。

甜言蜜语

当孩子不听话或有逆反情绪的倾向时,家长可故作神秘地问:“宝宝,你知道妈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孩子马上就会静下来认真地听你讲.你可接着继续说:“妈妈喜欢听话的孩子,喜欢爱干净的孩子,喜欢讲礼貌的孩子。”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孩子渴望被家长认可的心理,适时地对他们说些“甜言蜜语”。

皆大欢喜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做某种事时,家长可以把自己企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做法摆在一起,让他们自己选择,这样既让孩子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又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如安排孩子写字或画画时,可让孩子自己选择任何一种,孩子就会很高兴地选了去做,,戴“高帽子”小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当孩子闹别扭时,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给他戴戴“高帽子”,如“贝贝最能干,会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兵兵最听话,最懂礼貌,最会给客人让座”。这样,既给孩子讲清道理,又让孩子心里舒服,孩子就会听话了。

早教启蒙: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这名妈妈基本上是噙着泪水向我述说的:自小她就非常重视对女儿的塑造,不但教女儿如何认真学习,亦教女儿怎样做人。女儿一直很聪明,朋友和后妈都称她听话、有礼貌。校园内,每年是三好生、学生干部,考试成绩遥遥领先,她也一直引认为自豪。令她出乎意料的是,初一下学期至今,女儿仿佛忽然越来越不懂事了,显著爱顶嘴,你觉得那样,她硬要那般,常与父母唱反调。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有时候,还神经兮兮地心神不安,晚上晚上不睡觉,性子超大,无缘无故就痛哭大吵大闹、闹脾气。因此,她常常禁不住动手能力打女儿,母女关系愈来愈僵。这几个月来,母女一直在“冷暴力”。更令她不可以接纳的是,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她总担忧女儿学生谈恋爱,严苛要求和限定她与男生相处,可女儿却悄悄地学生谈恋爱了。結果,这学年的考试分数过去几位降至了一百名以外。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而后,她又取出一封女儿写給一位男生的信,要我觉得。尽管这封信并不是表白信,信中女儿问哪个同学们为何要与女友提出分手,但一字一句显示信息,她亦与某一男生密切相关。他说要与女儿沟通交流,要把她当盆友,女儿便是不听,不与她沟通交流。想到自身对女儿努力了这么多,結果确是那样,她确实吃不消,跟我说有什么办法能帮她。

听完她的述说,在与她商议了有关难题后,我规定她就考试成绩剧降难题与女儿谈一谈,并带女儿一起来做心理辅导。

女儿的憋屈:母亲来到女性更年期

她尽管还不上十四岁,但已看起来婷婷玉立,是个大众都喜爱的豆蔻少女。迅速,大家就获得了信赖,进到交谈的主题风格。她对考试成绩剧降伤心欲绝,刚谈起就泪眼汪汪,说自身遭受过多的刺激性,主要是母亲来到女性更年期,一天到晚烦着她,一天到晚絮叨个不停,不是说便是骂,要是她一回家了,就需要挨批,还挨了许多打。也有便是一点也不重视她,常常私下里翻她的背包,偷窥她的随笔,被她发觉后,还蛮横无理不愿认可。最令她难过的是,无缘无故地污辱她的人格特质,硬把她与好多个玩得好的男生称作是学生谈恋爱,骂她是“自作多情”、“骚货”这些,不好听无比……

更可怜的是,每个月都是在经前和生理期的生活里,出現疲倦、烦躁不安、好闹脾气、记性不好、专注力不集中化等难题,及其比较严重的失眠症、头晕脑胀、头疼等不适感,没法开展一切正常的学习培训。她是想努力学习的,母亲带她到复旦参观考察过2次,她期待未来考入复旦。但如今变成这一模样,有没有什么期待呢……

成才中的反抗期

为何她的女儿越大越不懂事?实际上,它是青少年成长全过程中的一种必定主要表现:第二反抗期。在孩子的成长全过程中,有两个反抗期,一是三四岁时的第一反抗期,也有是进到中学,约十二三岁时的第二反抗期。处在第二反抗期的小孩,因为生理学、心理状态上面拥有“成人感”,自以为是早已成人,规定具备与成人非常的地位和决定权,抵制依附影响力,更抵制权威性式的干预。

而很多父母并没意识到青少年儿童的这一转变,依然依照以往的方法教导她们,結果就非常容易产生猛烈的亲子游矛盾,给父母的觉得是小孩发生变化,大部分父母只从小孩的身上找缘故,觉得小孩受到影响了。因此,小孩第二反抗期的具体表现是,把反抗的导火索立即偏向父母。

怎样渡过反抗期

反抗期的出現,是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一切正常状况,也是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的必由之路。做为父母,对这一状况,务必有客观性的正确对待,协助她们圆满渡过这一人生道路的独特转折点阶段。

最先,父母要改变现状的意识。

少年儿童第二反抗其中的矛盾聚焦点取决于:成才者对自身的发展趋势了解超前的,父母对她们的发展趋势了解落后。青少年儿童的了解超前的就是指,她们只了解到自身已具备成人观念,而沒有了解到自身还不具有完善的心理状态标准;父母的了解落后,具体表现在她们忽略儿女逐渐成人这一毫无疑问的发展趋势客观事实。

因此,当小孩进到青春发育期后,父母就不可以只把她们当小孩看,想要用辨证的目光,既见到她们并未完善的一面,又见到她们完善的一面,了解和考虑她们憧憬单独、期盼完善的心理需求,把她们当做“小大人”,不可以再把她们作为依靠和受自身操纵的目标。使自身对小孩的了解紧跟孩子的成长的脚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

次之,要更改教育理念。

明显的成人观念,促使青少年儿童常期待他人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她们不肯按他人的用意做事,欲按自身的念头做,非常容易造成 她们与父母或政委产生立即抵抗。因此,父母要掌握小孩的这一心理需求,在教导中指引为具体指导,把父母作主、斩获包办代替变成在父母具体指导下由他们自己作主,让她们学好解决自身的事,为实践活动与感受成人感发挥特长。那样,不但能够 减轻亲子游矛盾,亦有益于青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尤应强调的是,第二反抗期主要是偏向父母,即便父母提心吊胆,亦很容易产生亲子游矛盾。

一旦产生亲子游矛盾,父母应留意冷暴力,不能加重矛盾。由于,在反抗期环节亲子沟通解决得好与不太好,其实际意义至关重要。解决得好,使青少年儿童对家中造成浓厚的情感和需有的义务,促进她们产生积极主动的单独心态,比较稳定地渡过“心理断乳期”,顺利地进到成人社会发展。

解决得不太好,会使矛盾恶化,刺激性儿女反抗期心态,甚至危害她们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使她们长期性深陷压抑感和孤单中,不能自拔,危害家庭观念的产生。因而,父母也会丧失小孩对自身的尊重和拥戴,有的乃至错失文化教育的权利。

再者,要正确对待和有效考虑青少年儿童的“异中”心理需求。

青少年儿童第二反抗期的出現,代表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她们会由以往的抵触异性朋友,变成憧憬、眷念、想念异性朋友,与异性朋友创建友情的“异中”心理状态。当小朋友们从中小学进到中学,从儿时进到青少年儿童后,父母最担忧的便是学生谈恋爱,因此,大部分父母都是想方设法地阻拦青少年儿童间的异性交往。

在心理过程上,被严禁的物品某种事物,通常会造成大家的留意与好奇心,造成吸引力,激发大家无法抑制的获得冲动。因此,父母这类“不能”生产制造出的“偷尝”,更提升了异性朋友对她们的吸引力,总是使她们更想与异性交往,更想试着学生谈恋爱的味道,更为与父母抵抗。

心理学专家小结出父母看待青少年儿童异性交往的因果关系规律性:拉一把是友谊,推一把是感情。因此,父母应当了解到,青少年儿童这类“异中”心理状态,是她们在成长阶段中的一切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成才的必然选择,不可阻拦,而应给他发挥特长,给予有效地考虑,并在有效考虑的另外,正确引导她们自重自爱,掌握并遵循异性交往中的社会规则。

反抗其中的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

在第二反抗其中,女生还有一个与男孩儿不一样的转变:月经初潮。因而,许多女生会得了一种叫“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的心身阻碍,具体表现为,在经前及月经期,出現心烦、爱生气、失眠症、疲倦、抑郁症、头疼、乳房疼痛、腰腹胀痛、水肿等一系列的心身病症。大部分是由身体雌激素均衡失衡及心理状态负担重等要素造成。调研发觉,有40%上下的女中学生觉得月经期没办法静下心学习培训,90%女孩觉得,经期对学习培训存有不一样水平的危害。上海市对女大学生调查后,亦发觉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的发病率达到82.95%。有13.70%的调查对象,一年中有1/3的時间处在低生活品质情况,在抑郁症、心烦、涨痛、不适中渡过。

这是由于,美少女们除开内分泌失调作用并未健全外,还对“月经初潮”这忽然到来的生理现象觉得无缘无故,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有一种害怕和无助感,再加月经期人体不一样水平的不适感,亦加剧了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又加剧生理期人体的不适感。一次围生理期的痛楚感受,危害下一次生理周期,二者因果性,相互之间危害,使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最后造成 苦恼、腼腆、害怕躁动不安、专注力不集中化、失眠症,乃至消沉悲观厌世等负性信心或心理问题,学业成绩也随着降低。

老师和父母通常难以理解这一点,常指责他们“懒”、“不用心”、“倒退”,或哀叹“来到这一年纪,女生一直读不上来”,这无形之中更为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防止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最先,父母和政委应了解和尊重美少女的这种生理学心理状态转变及从而导致的考试成绩降低,与他们交心,给与心理指导,缓解心理负担;另外,要向他们详细介绍一些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健康专业知识,协助他们消除恐惧和无奈,切断负性情绪反映循环系统链;再者,要他们适当地开展锻炼身体。有研究表明,同处在围生理期的2组女士,一组开展适当锻练,另一组不参加锻炼,前组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的发病率显著小于后组,这提醒适当锻练,可减少围生理期心身综合症的产生。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权威专家剖析,它是旧思想太过注重行生理期运动量降低到最少程度,“太过注重”造成 “太过关心”的负面效应,易造成比较敏感、焦虑不安、抑郁症、心烦及不适。对病症较为情况严重,应带他们去看医生,本病治疗效果优良。一般都是根据调节雌性激素与雌激素的均衡,服食抗焦虑药物改进心态,再多方面心理指导和心理调整来痊愈。

宝宝进入了“反抗期”


当宝宝接近3岁时,父母会发现,从前听话的孩子突然间不乖了。他可能变得很固执,甚至有些自以为是。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加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在这期间的孩子,特别喜欢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他如果在试着用积木搭一个楼,尽管搭不好,却不让大人插手,有时会因大人的“好心”帮忙而变得急躁起来,或干脆一把将积木推倒。让大人气得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可理喻。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当然,孩子小,他们的行为有时难免有偏差,父母不可能不去纠正和指导。对他们,讲道理依然是有效的,不过要注意方式。针对他们动不动就说“不”,而且说了后又要坚持的特点,家长可采用迂回策略,有时不妨耍耍“小花招”。

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给他说“不”的机会。比如,你若想带孩子出去玩,而孩子也喜欢室外活动,你不要问他“咱们出去玩吗?”而是给他一个选择,以防孩子脱口而出“不”字。既打乱了你的计划,又使孩子为了坚持他自己的意志而“忍痛割爱”。选择题一般是在孩子目前不大愿意做的事和你打算让孩子做的事之间进行。例如,孩子已经看了一会书了,你就问:“是出去玩,还是在家看书?”既然孩子已经看了半天书了,那么答应只有一个玩喽。孩子在做了选择后,会很满意地、高高兴兴地出门的。

一般说来,经过一两个月时间,孩子就不再那么倔了,他开始愿意父母用商量的口气直接问他“做……吗?”

宝宝“反抗期”家长重引导


前面提到的两种年龄层次,就是所谓的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邹小兵教授指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他们的反抗期,正确地引导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正确人格的形成等。

第一反抗期:1-3岁

孩子总在说NO

邹小兵表示,当孩子学会走路后,大概1-3岁,家长面临的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是很多家长都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多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出现,他想要尝试更多他觉得有趣的事情,想要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放开家长紧抓他们的手。

这个时期,家长应该怎么办呢?真正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又怕他们伤害自己,强硬地阻止,他们又会哭闹不安。

对此,邹小兵教授说,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强硬地去以一个标准要求他们,会使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充当保护者的角色,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相当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想要知道的世界。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做得好的时候,表扬他;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让孩子慢慢地了解到自己行动自由的限制在哪里,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孩子就能够顺利地度过第一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12岁-17岁

心理反抗

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后,接下来就是青春期。邹小兵表示,第二反抗期是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自我同一感”的形成。所谓“自我同一感”,通俗地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将来应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例一:小A,就读高二,成绩很好,他知道将来要上大学,之后要当律师,成为一个很好的律师。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他有认识自我的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将来要做什么、我是谁,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的例子,他的自我同一感也非常有利于以后的人格形成。

例二:小B,小A的同班同学,成绩很差,也从来不努力,但是他很有理想,将来的梦想是做联合国秘书长。

分析:对于这个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他想不到通过努力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给自己的目标又过于高、过于盲目,这个孩子缺乏“自我同一感”。

例三:小C,本身成绩也还好,同学关系各方面也不错,但是总是自信心不足,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方方面面都比不过别人。

分析:这个孩子也属于缺乏“自我同一感”的类型,极度缺乏自信,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无法判断自己的价值,对他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会有消极的影响。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形成“自我同一感”,多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树立自信,尊重并且相信孩子。邹小兵教授指出,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第二反抗期到青春期的这段时间,形成一个很好的“自我同一感”,对他的一辈子都是非常有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