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让我们听听专家、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说

“究竟应该教会孩子们什么”?一直是学前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迄今为止,仍然有多种声音存在。在不同价值观指导下,人们会有不同的追求。为了孩子能够立足于未来充满竞争的社会,许多家长都纷纷行动起来,对孩子进行越来越正规的“早期智力开发”,一系列的“课程训练”越来越早地走进孩子的生活。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精心为他们设计着各种特长的“培养方案”,使一些孩子不堪重负,过早地出现“厌学情绪”。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孩子最基础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过早地失去了平衡,使孩子的发展缺乏后劲儿。今天我们共同来反思我们的教育,越来越体会到,学前教育的价值是为孩子走向成功人生奠定基础的。在“人之初”的这一阶段,究竟什么是孩子的“必修课”?什么样的能力是能够支持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孩子受益终身。

迈好人生第一步,是所有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期望。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试想,如果没有健康作保障,那么人的一切能力都将归为零。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注意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要营造科学的生活环境,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需求。包括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科学搭配孩子的饮食,避免孩子偏食、挑食,倡导喝白开水,禁止吃滋补品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积极的锻炼与合理的膳食是孩子健康的物质保障。家长要避免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从小就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这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生存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做事专心,有始有终……

未来社会需要高质量的人才。良好行为习惯是高质量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研究和事实都表明,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如做事有条不紊、诚实守信、细心、耐心、恒心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都源于最初步的习惯的养成。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成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在生活实践中建立和养成的。坚持严格要求、始终如一是十分必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基石,喜欢探索、勤于思考的习惯是他们未来创新的基本素养。从孩子长久发展的利益考虑,我们不可忽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有控制自己的能力、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喜欢探索、关注周围生活的变化……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从表面上看,它不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那样立竿见影,但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有好的环境。孩子爱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小看家庭教育的力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必须从家长做起。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就要做到专心做事;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除了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还要身体力行,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家长做事就不能轻易放弃,虎头蛇尾。总之,家长是孩子的一面旗帜,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成人必须要“从我做起”。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这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人的发展是受限制的。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十分重要。要让孩子在祥和的人际环境下大胆地与人交往;成人要积极鼓励孩子,为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避免空洞的说教或越俎代庖;建立孩子的自信,教会幼儿简单的交往技巧……

学前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父母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入手,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一旦被忽略,不良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克服不良习惯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养成良好习惯应该成为孩子“基础教育”的重要一课。

事实证明,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养成。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家长说

夏盈母亲32岁教师女儿20个月上海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当这些行为慢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所以我们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细节决定着成败。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加加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原来只是个替补。在几位候选宇航员参观飞船时,只有加加林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最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便力推加加林。可以说,就是因为这个细节,使他获得了成功。

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生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小事做起,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一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

汪梅蓉母亲30岁办公室文秘儿子18个月宁波

先哲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很重要的。

我的孩子现在快一岁半了。我从他出生开始就很注重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睡觉。一开始他喜欢含着奶嘴入睡,拿出奶嘴就会哭闹。我觉得这样不好,决定帮他纠正过来。我先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他,然后放一些轻快的音乐,用手轻轻地安抚他。等他情绪安定下来了,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如催眠曲之类的。这样前几次会比较累,孩子也不一定能够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这样入睡。等孩子大点了,我就陪他念唐诗,讲童话故事,唱儿歌,说说白天的见闻,让他在安静的状态下静静地入睡。现在,孩子困了,就会要求“睡小床”,然后只要我跟他说说话,就会慢慢入睡了。还有吃饭。我看到很多大人为了哄孩子吃饭,吃几口换一个地方,有时甚至跑到街上去吃。我觉得这样很不雅观。我特意为他买了一个儿童椅,告诉他吃饭时就要坐到饭桌边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现在我一说吃饭了,他就会要求妈妈把他抱到宝宝椅上去。

刘莹母亲41岁幼儿教师女儿18岁哈尔滨

我是这样培养女儿的良好习惯的:

1、故事熏陶

由于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为此我经常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对她进行教育。如《手捧花盆的孩子》、《孔融让梨》、《七色花》等等经典故事,还教她一些儿歌、歌曲,如《互相帮助》、《有玩具大家玩》、《弟弟摔倒我扶起》,《让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2、身体力行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品质的形成、行为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们3口人去动物园。坐车的时候,我抱着孩子坐一个座位,她爸爸坐一个座位。车到了某站上来一位老人,她爸爸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人。我利用这个好时机给孩子讲:“要照顾老人,因为她年岁大了,站着累,车晃也容易摔倒。你今后看到有老人没有座位也要象爸爸一样啊!”后来在我们又出去的时候,她会主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和抱小孩子的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我都会及时表扬她是最棒的!

3、从点滴小事做起

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孩子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记置之不理。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教师说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和其他的两位老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吃完饭擦桌子、漱口;他人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户外活动回来小便洗手后,有的幼儿进教室时总是跑跳打闹,我就会在教室门口轻轻地对他说:“请你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坐得多好!他们安静地等待吃饭呢!”吃饭的时候,第3组的小朋友爱讲话,我就会说:“第1、2组的小朋友吃饭安静,是文明小餐桌。”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角区活动结束后,我会对收玩具好、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谦让协作的幼儿提出表扬,也让幼儿互相说说,他们认为哪些小朋友做得好。总之,用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去影响、鼓励其他幼儿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幼儿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任务意识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比如卿卿上课时小动作太多,做值日时贪玩。龙龙倾听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午睡时影响别人。班级中这些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让老师格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经常犯错,挨批评次数多。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的方法,其教育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前一阶段,男孩站队时特别乱,爱吵闹。但有一次,我让全体幼儿在门口站队,发现龙龙很自觉地站好,动作迅速。我马上表扬了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向他学习。那天早操龙龙做操、站队都非常棒,我又表扬了他。那天上课时,龙龙也格外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及时地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要更加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卿卿有一段时间特别散漫,各项活动总落在别人后面,经常与同伴争抢玩具、打闹。老师总说这不好,那不对,时间长了,他好像也充耳不闻了。有一次午睡,卿卿很快就脱完衣服躺好了。我马上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起床穿衣服时,我又到他跟前悄悄说:“今天午睡真棒,我相信你今天穿衣服也会很快的!”这次,卿卿没有故意在寝室里磨蹭。我认为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更加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以幼儿的某一“闪光点”,带动整体行为的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逐步改正。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问题。如,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还有的是吃饭挑食……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尧尧对老师讲话有时会不加称呼,经常是“你帮我看看我的画”,“你要带小朋友出去玩了”等。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对尧尧的话不予理睬,使他没有礼貌的话得不到老师的回应,让他得到不讲礼貌的“惩罚”,以此提醒他改正。阳阳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做事总爱磨蹭,拖拉。个别交流中,我给她指出:“你上课回答问题很好,也很守纪律,如果做事再快一点,那就更好了。”

此外,只有让幼儿做到在家与在园一个样,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要引导、发动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要求,做到家园教育的同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乔欣[北京]

相关链接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开始于父母,养成开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思想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的好习惯就是在银行里存入了一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象欠了别人的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是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这个比喻非常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父母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

延伸阅读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大家都知道,母乳对孩子的意义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婴儿紧贴母亲乳房吃奶,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母乳是最好的镇定剂、止痛剂,妈妈们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婴儿烦躁、害怕、痛苦的时候,只要含住奶头就会安静下来。

断奶是宝宝生活中的一大转折,不仅仅关系到食物品种、喂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断奶,老一辈人的做法是把宝宝和妈妈隔离,宝宝看不见妈妈,就没办法吃奶,强行被断掉。

前面说过,我妈说我小时候断奶是强行“打”断的。我的小侄女晓晓也是这样断奶的,她哭了好几天,尤其是在夜里,烦躁不安,嘴巴到处拱,找奶,找妈妈。隔离了一个星期,被强行断掉。晓晓也缺乏安全感,她经常担心妈妈是不是会扔下她。一次从外婆家回来,晚上,晓晓一遍遍地问妈妈:“妈妈,你明天会带我一起走吧?妈妈,你不会把我留在这里吧?妈妈,你一定要带我一起上车……”

关于断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弱小的婴儿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奶,又找不到妈妈,她不知道她的妈妈去了哪里,她不知妈妈为何要如此对她,她感到痛苦、恐惧和不安,她多么想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是不管她怎么哭、怎么闹、怎么伤心、怎么痛苦,她也拗不过大人,这对小小的婴儿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灵伤害啊!

在周周面临断奶的时候,我妈也要我这样强行断奶。她答应把周周带回老家一个星期,她说只要周周看不见我,没法吃母乳,自然就断掉了。她还说她做好了心理准备,让周周吵几个晚上。我不同意,我妈训斥我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断奶的,只有你,这么舍不得!我并不是舍不得,而是希望在我的耐心准备之下,周周能够无痛苦地断奶。

生周周的时候,我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长期严重失眠导致有些抑郁。由于身体和心理状况都非常糟糕,我的奶水一直不那么充足,到周周7个月的时候,基本上每次只能供应她吃几口的量了。原本想喂母乳到1岁以后的,由于母乳严重不足,在周周7个多月的时候,我便开始实施我的断奶计划。

第一步,先让周周接受奶粉。吃母乳的孩子几乎都排斥奶粉,周周也是这样,只要嘴巴沾到牛奶,她就把头别开,更不要说用奶瓶给她吃了。周周喜欢吃蛋黄,我就把一勺奶粉冲兑上适当比例的水,再和蛋黄搅拌在一起,调成“蛋黄奶”,用小勺喂。花了3个月时间,周周适应了奶粉,可以不加蛋黄喝牛奶了。

第二步,用逐步递减的方法,减少哺乳次数。周周7个月的时候,每天要哺乳4次,夜里不需要吃。由于奶水少,周周又能吃辅食,我特意把吃辅食放在哺乳之前,她吃过辅食再来吃母乳,咂巴几口就饱了。我先减掉中午那一餐,慢慢地,中午她不需要吃母乳了,然后再减早晨那一餐,然后再减下午那一餐。到了9个多月的时候,周周只要吃睡前那一餐了,白天不需要吃母乳了。那时,她已经不靠母乳填肚子了,每次都是叼着奶头吸一吸,象征性地吃两口,母乳对她来说,仅仅是心理上的依恋。

第三步,给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和心理上的抚慰。说实话,当时能不能无痛苦地断掉奶,我自己也没什么把握。我想,对于孩子来说,生理上的需求容易满足,不吃母乳,有其他的东西代替。而心理上的需求是需要妈妈细心观察才能做到的,任何一丝简单粗暴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所以,我关注周周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去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内心需要,并且及时满足她。我和她寸步不离开,让她和我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

第四步,无痛苦断奶成功。2007年“五一”节的时候,我妈回了老家,原本她计划“五一”节带周周回老家断奶,在我的坚持下,她没有带周周走。断奶的“艰巨任务”就留给了我和她爸爸。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断奶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2007年5月1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晚上,每次都要叼着奶头睡觉的周周居然在她爸爸的怀抱里睡着了。我们顺势而为,当晚便由她爸爸带周周睡。那晚我睡得不踏实,担心周周可能会哭闹,随时准备起来去安抚她。没想到一整个晚上,周周都没有哭闹,安然睡到天亮。第二天早晨,周周睁开眼睛便看到了我,她高兴极了。我抱着她又亲又啃的,心想3个月的工夫没有白费啊。接下来的两天延续了之前的方式:白天我带周周,晚上继续由她爸爸带着睡。周周睡得很好,没有任何痛苦和不安,白天也玩得很开心。就这样,我成功地给周周断了奶,整个断奶过程没有一点痛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妈妈有心,做好前期的准备,孩子断奶不必强行,也不是难事。无痛苦断奶对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意义。

重点提示:

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婴儿紧贴母亲乳房吃奶,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断奶对宝宝的心理发育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孩子不吃母乳,有其他的东西代替,这是生理需求;而心理上的需求是需要父母细心观察。

亲子早教: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亲子“孩子要上幼稚园了”,它是一件让一家人都开心的事儿,可来到幼稚园,父母会担忧“孩子不容易用餐该怎么办”、“不喜欢去该怎么办”、“小孩子是否会欺负人的孩子”这些,如何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怎么才能协助孩子迈好人生道路第一步呢?

了解自然环境

如何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明确好幼稚园后,父母能够 带孩子到幼稚园玩一玩,看一看,让宝宝自身去发觉有那么多小孩子游戏中,跑呀、跳呀、笑呀,内心有添加这一团体的心愿,让孩子感觉幼稚园是一个开心的地区,有好看的自然环境,新奇的玩具,也有比家中多很多的小伙伴们。亲子

塑造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实际上像入睡、用餐、穿鞋子、如厕等细微阶段必须让孩子自身试一试,激励孩子独自一人进行。如何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比如入睡,妈妈能够 跟宝宝讲,妈妈父亲有床,宝宝也是有床,宝宝睡在自身的床边会出现很多小礼品等你,宝宝就会赶快在床上老老实实地入睡,宝宝睡觉了,妈妈悄悄往枕芯下发一块曲奇饼干、一个玩具、一本好看的书……每一次的礼品要不一样,宝宝遭受激励,时间长了就会培养独自一人入睡的良好的习惯。亲子

坚持不懈送孩子

三岁上下的孩子离去妈妈,离去了解的家中,应对一个新的团体和生疏的教师,必定会造成又哭又闹、焦虑不安等状况,一定要坚持不懈送孩子,能让孩子迅速融入这一团体,假如送二天歇三天,或是半途到园巡查孩子,就会得不偿失。

勤沟通交流

如何帮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两三岁的孩子还不能用详细的语句表述事情,“在幼稚园一天吃完是多少、与小伙伴们打游戏了没有、排便了沒有、喝水好吗”等全是父母最关注的,但是又不可以从孩子嘴中获得回答,这就必须父母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立即获得孩子的信息内容。

情绪管理 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现代父母难为』,这是很多父母亲共同的心声。一天,有个妈妈跟我说:『黄老师,我是不是有毛病啊!上班的时候,很想孩子;可是回到家里,只要孩子稍微不听话,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破口大骂,事后想想,又觉得孩子很无辜。尤其是每次当孩子哭完,跑来抱我的时候,心里就觉得很愧疚。我也常告诉自己不可以随便发脾气,但还是无法控制,怎么办…..。』

我曾看到一个非常经典的对话,有一天,一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妳今天好漂亮。』妈妈说:为什么?因为妈妈今天都没有生气。原来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从这个对话当中,我们听到孩子在告诉我们什么呢?原来将情绪管理好,就是成为优质父母的第一个歩骤。那么要如何管理情绪呢?而当情绪没有管理好的时候,对家庭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由于现今社会及经济结构面的改变,大部份都是双薪家庭,父母亲白天在职场上忙碌的工作,晚上回去可能大多还要煮饭、烧菜、照顾孩子,从早到晚都处于上班的状态,而且晚上的班比白天的班还要累,最后好不容易将孩子摆平,自己也累倒了,第二天早上大人赶着上班,孩子赶着送保母家或学校,在鸡飞狗跳中又开始忙碌的一天………。好不容易等到放假日,又要忙着打扫家里、买菜、带孩子上补习班、才艺课…..等等;好像永远有忙不完的事,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一个人这样长期处于紧张忙碌的状态时,容易造成慢性疲劳症候群,而引发身体上的不适,进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因此只要稍不如意,就会显得不耐烦。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的行为往往只是一个引暴点,不是真正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那什么又是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呢?

在我从事咨询辅导的过程中,有个案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个母亲为了他双胞胎儿子,将一份很好的工作辞掉,全心全意的照顾他们,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上幼儿园、小学、到现在已是国中二年级的孩子了。一直以来,因为这两个孩子很好动,下了课总喜欢和同学一起打球,小学功课还维持在中上,母亲倒也没有特别限制他们打球的时间。

上国中以后,课业压力越来越大,母亲总希望孩子下课以后能够赶快回家,吃完饭复习功课,将来能顺利考上理想的高中,为大学铺路。我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这位妈妈一样有着相同的期许,难道家长这样想孩子就一定会这样做吗?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这两个孩子明知道妈妈的想法,但还是照打不误。每天下课回家把书包一扔,转身就跑去打球了。等他们回来吃饭的时候,妈妈逮到机会就开始说教,刚开始用柔性劝说,接着呢恐吓利诱,最后一召就是苦肉计,母亲于是在他门面前细数他这十几年来的委屈跟牺牲。通常是这两个孩子边吃饭,母亲就在旁边碎碎念:﹝早知道你们这么不听话,我当初就不应该放弃一份这么好的工作、我为了你们牺牲我自己的梦想、为了你们,朋友都很少联络了,连娘家都很少回…….﹞孩子对于妈妈这样的抱怨,早就习以为常,也通常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一回事,吃完饭兄弟俩进房间就将门反锁,留下焦虑的母亲一个人静静的等待着父亲下班回来。

所以呢,只要爸爸一进门,妈妈就开始抱怨孩子的不是,妈妈哪里知道自己的先生也是为了逃避妈妈的啰唆,而越来越晚下班了。想想这个家庭有个焦虑的母亲、逃避的父亲、加上两个不听话的孩子,气氛一直是相当沉闷的。

母亲在跟我对谈的过程中,情绪是很沮丧的。他觉得自己那么用心,为了这个家庭无私的牺牲奉献,为什么孩子都不能体会,也没有感受到先生的支持。于是我反问这位妈妈,可曾和孩子一起订定过读书与运动计划?妈妈说有,可是都只有三分钟热度。各位亲爱的父母亲们,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经验→计划归计划,做是另一回事。

但如果这个计划是由孩子们自己订定的,执行的可能性就会高出许多。于是呀我就跟妈妈说:你今天改变个方式,就是当孩子们今天回来把书包丢进门的时候,你不要阻止,反而要鼓励孩子说『你们两个好好玩喔!』。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通常一个人玩的有质量,读书才会有质量﹞

后来妈妈告诉我,他为了要说这句话,练习了一个下午,因为这和他平常的表达是很不一样的,所以当天下午当孩子开门把书包放进门时,妈妈就对着这对双胞胎说『好好玩喔!』。没想到,话说完不到半个钟头,两个双胞胎兄弟和爸爸都一起回来了。原来是妈妈这个不寻常的举动,吓到了孩子,以为他们把妈妈气疯了,连忙打电话给爸爸,叫爸爸赶快回来。

妈妈看到这个场景,终于忍不住的哭了出来。于是那个晚上他们就在饭桌上做了深层的沟通。妈妈也才了解到原来自己常常在饭桌上抱怨也是促成爸爸常加班的原因之一。而在沟通的过程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跟爸爸也才了解到妈妈长期以来的担心跟委屈。

就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下,这家人达成了协议与共识。就是孩子下课后可以安心的打一个小时的篮球,先生呢!也尽可能的准时下班回家吃晚饭,协助妈妈共同教育孩子,后来孩子也因为被理解而功课进步许多,家庭关系也因此获得改善。

因此,在这儿我要提醒各位父母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当然,要将情绪管理好就要先懂得爱自己。想想看,如果我们常常觉得为家人牺牲,而没有得到适度的回馈时,就容易因牺牲而引发抱怨,其实我们来个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发牢骚、碎碎念、抱怨东抱怨西的,那时候就算是山珍海味也会难以下咽,当每一盘菜的菜名都变成『啰唆』的时候,要你吃饭配啰唆,你吃得下去吗?

事实上,牺牲不是个好词,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牺牲的背后往往是代表着一股傲慢→因为我认为我可以做得比你好,我才能为你牺牲。根据心理学家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的生命是一种追求自尊的过程』,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常会渴望被他人认同及需要,因此就会想办法多付出,希望得到回馈的满足,无意间去到了牺牲的位子。

时间久了,内心的不平就会慢慢累积成一种负面能量,导致情绪一来的时候,容易口无遮拦,而迁怒到身边的人事物→为了一点小事夫妻就开始争吵,结果呢!就容易演变成一种场景:爸爸骂妈妈,妈妈打小孩,小孩打小狗,小狗追小猫,小猫在情急之下跑到床上撒泡尿。这样的家庭,每天都处于战争状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我们希望孩子将来具有竞争力,父母必须随时保持一颗愉快的心,因为快乐自信的父母,才能教养出快乐又自信的孩子。

和孩子看电影,一起解读人生


小编推荐的下面这几部电影,都不在一般儿童电影榜单中。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有点不同寻常,触及人生中的一些难题,意境深刻。到底怎样?看看你就知道了。

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观赏这些电影,共同经历故事的起伏跌宕与论述思辨。不要担心孩子看不懂故事,因为你可以适当加以解说;当故事人物遭遇道德困境左右为难时,也不要急于替孩子界定是非善恶。先听听孩子怎么看、怎么想,或许孩子比我们大人更能解读片中的意涵与道德启示,更能“用幽默感来描绘出严肃的事情”呢!

每部电影介绍之后,会有几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家长、孩子一起讨论辨证。或许我们希望培养下一代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想象,就会在如此愉悦的亲子电影院中,慢慢发酵……

《触不可及Untouchables》

2011法国片,OlivierNakache导演。获得2011年东京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两位男主角同获)。

故事简介:《触不可及》是阶级殊异但灵魂互补的忘年之交,他们彼此最疯狂热血的友谊故事。四肢瘫痪的超级富豪与流浪街头的黑人混混,两人从僵化的主雇关系演变成莫逆的灵魂伴侣,他们打破了阶级社会中身分、地位、种族、文化、个性上的歧异,合奏出了各自生命中一段最动人精采的乐章,也让我们看见所有对人的偏见歧视,才是阻挡幸福人生的枷锁。

告诉孩子:信任、平等、热情和对人的尊重,是人与人相处的普世价值。本片提醒我们人先是人,才是主人、仆人;人先是人,才是富人、穷人;人先是人,才是白人、黑人。

小编说:你觉得他们一开始谁比较可怜?富人还是穷人?后来他们还会可怜吗?为什么?

《一次别离NaderandSimin:ASeparation》

2011伊朗片,AsgharFarhadi导演。获得201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柏林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男女主角奖。

故事简介:《一次别离》是讲一对伊朗夫妻纳德和希敏,希敏希望女儿能移民到更好环境就学,纳德则必须留在伊朗照料患有阿兹海默症的父亲,两人只得协议分居。纳德于是找来一名女佣罗芝照顾其父,有天返家却发现女佣外出,其父遭到捆绑并摔落床下。纳德盛怒之下与刚回来的罗芝发生了争执,并意外将她推落楼梯,导致事后罗芝向法庭控诉因纳德的暴力而流产,双方互控并引发了一连串的道德危机。

告诉孩子:导演说:“古典悲剧往往侧重善与恶的战争,我们总希望良善胜利,邪恶挫败;但是现代社会的悲剧却是善与善的战争,不论那一方得胜,都是令人碎心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私心或偏袒而说谎,但更重要的是背后所维护的价值是什么?是宗教的禁忌?还是个人的贪念与尊严?若仅为了这些却丧失了善意、纯真和家庭的幸福,值得吗?其实,真相与正义有时也是相当残忍的。

小编说:纳德为什么要在女儿和法官面前,辩称自己并不知道女佣罗芝怀有身孕?后来女儿被法官传唤,为什么也说了谎?女佣承认她可能在前一天车祸就已经流产了,可是她为何不愿意先生拿钱和解?请问电影中的人物有绝对的坏人吗?有完全诚实的人吗?试着讲述一个你不得不说谎的经验。

《黄昏清兵卫TwilightSamurai》

2002日本片,山田洋次导演。本片改编自著名小说家藤泽周平的短篇小说,获得日本奥斯卡12项大奖、柏林影展竞赛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故事简介:德川幕末时期,顾家的下阶武士清兵卫总在黄昏时分匆匆返家,因此被同事们戏称为「黄昏清兵卫」。妻子久病已逝,清兵卫收入拮据,还要奉养老母和两名幼女,一直不敢续弦;直到有一天,已离婚的青梅竹马朋江出现在清兵卫家中帮忙,两人互有好感,但清兵卫却因家贫而婉拒续弦。此时,藩主间常为利益争斗,剑术精益的清兵卫被迫派去刺杀敌人。临行前,清兵卫向朋江表白爱意,无奈朋江已接受了另门亲事,他只得黯然出发,迈向生死未卜的决斗命运……

告诉孩子:很少武侠片如此完整的呈现一位中年单亲爸爸的生活困顿,不但如此,我们还看到他如何教养女儿读论语,殷殷告诫女儿,读书看似无用,却可在困境时找出活路。虽然官僚腐败、世道艰难,清兵卫见证了一个人还是可以忠实、善良、勇敢且有尊严、有承担的活着,古今皆然。

小编说:为什么清兵卫的武功高强却要如此低调的过日子?为什么一开始清兵卫不愿意娶朋江为妻?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做不一样的选择吗?

《巧克力情缘MaryandMax》

2009澳洲片,AdamElliot导演。获得法国安锡动画影展最佳影片。

故事简介:本片描写两位距离遥远但同样孤单的人,一位是居住在墨尔本旁小镇的8岁小女孩玛丽,一位是居住在纽约44岁的自闭症患者麦斯。玛丽在小镇没有朋友,某天从邮局的电话簿撕了一角,随机找出一个陌生人的地址,然后寄出一封封包着巧克力的信给麦斯,开展了一段奇妙的笔友情缘,也改变了两个寂寞心灵的一生。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死,而且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完美的,这是上帝的两大发明。即使是本片男女主角的自闭心灵与外在残缺,他们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上帝不完美的作品,正如你、我也是不完美的。当我们自认为正常而歧视所谓的“异类”时,其实是既无知且欠缺同理心的。每个人都有不被了解、孤单脆弱的一刻,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珍惜有限的生命,珍惜多样且不完美的生命型态。

小编说:你写过信吗?你有交过笔友吗?交朋友要做什么?你有不完美的朋友吗?你自己完美吗?如果你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地方在哪里?

《午夜巴黎MidnightinParis》

2011美国片,WoodyAllen导演。获金球奖最佳剧本奖,戛纳影展开幕影片。

故事简介:好莱坞二流编剧吉尔与未婚妻一家人前往法国巴黎度假,一同游览风光明媚的花都。然而在旅途中,两人才逐渐发现彼此在感情、人生观的微妙分歧。最特别的是,向往巴黎作家生活的吉尔居然穿梭时光,回到1920和1890年代。吉尔不但亲炙流动飨宴中的作家们,更和印象派画家们共聚一堂,最后还爱上跟他一样沉迷于GoldenAge的美女。不过毕竟没有不散的宴席,回到现实,吉尔选择离开和他格格不入的未婚妻,留在巴黎追寻他向往的爱情与作家生活……

告诉孩子:《午夜巴黎》拍出巴黎的迷人浪漫风情,令人感受到艺术、城市的今昔之美。虚构穿梭时光的情节,也让书本里的海明威、毕加索、达利、费兹杰罗夫妇粉墨登场,解放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小编说:你觉得巴黎美吗?美在哪里?片中的海明威、毕加索、达利、费兹杰罗夫妇,这些人你认识吗?如果认识的话,他们和你想象的一不一样?你会羡慕生活在古时候的人吗?会的话,是哪一个年代的古时候?为什么?如果你真活在古时候,你会遭遇什么好事和坏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