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松和妈妈一起到真真家去做客,刚开始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不知道怎么回事,松松用力把真真推倒在地,抢了真真手里的玩具,就跑到另一个房间去玩了。而真真一个人坐在地上伤心地大哭起来。

很明显,松松为了得到真真手里的玩具采取了“暴力”手段,对同伴实施了攻击行为。而对待孩子的攻击行为,父母应该既保持理智平静的态度,又千万不能纵容和忽视。攻击性是幼儿的一种天性,在环境的刺激下孩子有时难免产生攻击性行为,它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应该平静地看待它。但是攻击性又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国外有心理学家曾进行一项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70%的包里少年犯在13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行为,48%的暴力少年犯在9岁时就被定为有攻击行为。也就是说,儿童期的攻击行为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儿童攻击行为也是以后各种行为问题的先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防患于未然,父母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儿童攻击性的差异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是后天环境与教育仍然是制约攻击性的决定性因素。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攻击行为错的原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打骂他人等,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责备、惩罚来处理,要和孩子及时沟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孩子的感受、愿望和担忧,尽量不打断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感受到被尊重。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下,父母再说明攻击行为不对的原因,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移情能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即移情能力越高,攻击性越低。一般情况下移情能力高的人由于能较好理解他人的意图,因而曲解他人行为原因的可能性就小,也就不容易被激怒而出现攻击行为。

还要教给孩子一些合理发泄情绪的方法,这样也可以减弱孩子攻击行为的次数和强度。比如,当看到孩子有消极情绪时可以及时地和孩子聊聊,和他一起做些有趣的游戏。相反过分压抑幼儿的攻击性情感不但有害其身心健康,而且过分压抑的结果有时会以更猛烈的攻击行为发泄出来。

父母还可以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进行奖励,对严重的攻击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还要让孩子明白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具体原因。一般情况下口头表扬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给予儿童所喜欢的物质上的奖励。而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比较严重时,必要时可以给予惩罚,比如暂时不允许孩子玩玩具,不让他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等,以期改变他的攻击行为。

此外,要让孩子远离一些暴力和不良行为的诱因,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观察学习、潜移默化、相互模仿是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而暴力游戏和暴力影视作品不仅为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而暴力影视作品不仅为儿童提供攻击榜样,而且还为儿童提供演练攻击行为的场所。父母应该对儿童所看电视节目、玩的游戏加以甄别和控制,避免儿童遭受暴力、凶杀和色情画面的毒害,从而净化孩子成长的环境。

延伸阅读

暑假,让宝宝养成6个好习惯


1.做计划的习惯

幼儿园高年龄段或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需要培养这个习惯。规划好假期时间,安排具体的学习时段。比如,外出旅行期间读什么书,大概读多少。在家时每天做多少暑假作业、具体做什么,列出学习计划表。每天要做的事情可以分为必须要做的、机动完成的,完成的事件可以用“√”标记,激励自己。如果当天因有重要的事情没完成必须要做的,就顺延到第二天补上,机动事件可以酌情完成。

计划要留出足够的余地,孩子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难度不要太高。没有顺利完成计划时,不要过多指责孩子。制定计划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强化行为效率,如果成为一个印证失败的例子,打击孩子做事情的信心和积极性,就得不偿失了。家长也不要过分监管孩子的一举一动,像个考官一样检查所谓的计划完成情况。

2.专注的习惯

许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么事情都是3分钟热度。这是因为没有培养起专注的好习惯。提醒家长,孩子学习时,最好不要去打扰,比如送杯水、看看学习情况、说句话等要少做。另外,书房要布置得简单有序,不要放摆件、玩偶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孩子的学习桌上,最好视线之内不要有太多杂物,或者在开始学习之前收拾好。也可以定个闹钟,15分钟之内专心学习,不说话、不喝水或吃东西、不乱动,时间结束后才可以随意活动。

3.朗读的习惯

一日之计在于晨。带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不仅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还可以锻炼口部肌肉及大脑协调性,训练了演讲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低龄儿童可以每天早晨读读拼音、词语,认识汉字的可以读简单的文章。大些的孩子可以读小说、诗歌等,内容选自己感兴趣的。朗读时,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声音适当放大,字正腔圆,注意断句重音等,带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的意境来。注意朗读时间不要太长,以孩子喜欢的程度为准。

4.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会写字的孩子,可有意识地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讨论读后的感受,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独立思考,真实表达的习惯。比如,小朋友读的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他喜欢的特质和不喜欢的特质,如果他就是主人公,在某些场景下会怎么做等。家长平时也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些内容。

5.写日记或总结的习惯

竹子是中空的,却可以长得很高,那是因为它每成长一步就“做一个小结”,每一个竹节可以很好地承上启下支撑起竹子的高度。人也一样,那些善于总结的人,总能从自己的言行中,找出闪光点和需要修正的地方,让第二天更从容。晚上写日记或总结也是对事件的梳理和情绪的宣泄,能减少负面情绪。

6.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回归到书本知识,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习,对相关内容进行浏览和略读,并分享具体的心得、感受。对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如果有新的感受也要记下来。

宝贝应该从小养成的6个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使孩子受益终生。每个妈咪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干净整洁、人见人爱。训练宝贝的卫生习惯,也是妈咪需要认真完成的功课。可让妈咪烦恼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宝贝应该从小养成的6个卫生习惯

1.勤清洗

洗脸、洗澡、洗屁股、洗脚,勤换洗衣服等,要教宝贝知道什么是肮脏和干净。

2.饭前便后洗手

这是防止病从口入的关键环节,父母应加强督促,让宝贝做到习惯成自然。

3.吃饭用餐具

初学吃饭的宝贝,要教会他用勺等餐具取食,杜绝用手抓饭菜。

4.每天刷牙漱口

3岁开始给宝贝准备儿童牙刷、牙膏,训练宝贝早晨起床后和睡前刷牙、漱口。

5.用具专用

手帕、毛巾、牙具、食具和水杯等,要个人专用,不随便乱用其他人的东西。

6.大、小便要用盆

1岁以后即训练宝贝大、小便用盆,不能随地大小便。

培养宝贝良好卫生习惯5原则

1.多鼓励、多奖励

适当的奖励会使宝贝更有学习的热情,当尝到奖励带来的愉快体验时,下次就会表现得更好。

2.强化习惯

发现宝贝能自觉遵守卫生规则的行为要立即给予强化,直至形成习惯。

3.父母必须做好表率

如果父母或宝贝周围的成人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培养宝贝有好习惯就非常困难了。

4.创造方便条件

卫生设施对卫生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水龙头太高宝贝就可能为了省事而不去洗手。

5.坚持一致一贯的要求

如果家里有人要求严,有人要求松,或者忽严忽松,都会增加好习惯养成的难度。

相关新闻:

怎么样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专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要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1.养成洗手的卫生习惯

训练宝贝洗手可以从1岁半左右开始。在吃东西之前,上厕所后,一定要让宝贝养成洗手的习惯。刚开始宝贝还不能自己洗手,可以扶着宝贝的手,用毛巾反复擦洗,让他慢慢地养成洗手的习惯。

教会宝贝正确的洗手方法:

和宝贝一起洗,示范给他看,并告诉他不仅是手掌,指甲和指尖也要仔细清洗,还要抹上香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干净。宝贝自己打香皂或用洗手液可能有困难,父母可以帮助他完成这一步骤,把香皂或洗手液直接涂在宝贝的小手上。

每次洗完检查宝贝的双手,适时鼓励,使宝贝更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动力。

爱心提示:

*洗手台的高度如果不符合宝贝的身高,就准备一个稳定性比较好的小凳子,方便宝贝站高清洗;或者把小盆放在宝贝够得到的地方。

*为宝贝准备一条可爱的专用毛巾,可吸引他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妈咪难题:宝贝洗手时爱玩水,根本就不是在洗手

妈咪出招:用好吃的转移兴趣点(乐乐妈)

宝贝天生爱玩水,此时无须过于追究而责骂宝贝。但是,得让宝贝明白玩水和洗手并不是一回事。可以用宝贝喜爱的点心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而停止玩水的动作。我就经常对乐乐说:“快把小手洗干净,小熊饼干在等你呢!”如此一来,宝贝自然顾不上玩儿了。乐乐2岁半左右就养成了自己洗手的好习惯。

2.养成良好的大小便卫生习惯

宝贝出生后就要开始进行清洁习惯的培养。及时给宝贝换尿布,是进行清洁教育的第一步。第二步应进行定时小便的培养,逐渐建立条件反射,比如吃奶、喝水后10分钟左右抱起宝贝,打开尿布,宝贝可能就会小便了。但每个宝贝的情况不一样,需要妈咪细心摸索出自家宝贝的生活规律。

训练宝贝定时大便,需要留意宝贝每天大便的时间,定时诱导。慢慢的,宝贝就能在一定的时间大便了。但是,每次诱导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免得宝贝过于劳累,引起反感。只要妈妈耐心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宝贝就能养成定时大便的好习惯。定时大便安排在清晨比较理想。

1岁半左右可以训练宝贝用便盆了。从宝贝出生就开始,每次大小便后用湿纸巾清洁小屁屁,一定记住是从前往后擦,尤其是女孩。3岁以后,再训练宝贝自己擦屁屁。

爱心提示:

*要考虑宝贝的发展情况

不要急着去训练,也不要完全放任不管。应顺着宝贝的发展情况,以免宝贝紧张或痛苦。

*把清洁习惯的训练看成是一种学习

要耐心地给宝贝时间,不要认为练习一两次,他就应该学会,中间偶尔失败弄湿了裤子,也不要发脾气。

*父母对于排泄物不要太敏感

若小便的习惯没养成,以至弄湿了衣裤,父母不要急得大叫“脏死了”,大人的着急或厌恶,反而会影响宝贝的学习。

妈咪难题:宝贝对小便盆根本没有兴趣

妈咪出招:

利用放洗澡水的水流声(悠然妈咪)

我儿子快1岁半的时候,每天晚上给他洗完澡、放掉洗澡水,我会把小家伙放在尿盆上。水流的声音似乎能够刺激他。几个晚上之后,宝贝就可以用尿盆小便了。我好好庆祝了一下宝贝取得的成功,而且,我让宝贝在每天晚上相同时间、相同情况下都这样做。慢慢地,一天当中,我才让他更多地使用尿盆。

集中训练法(粉色心情)

不间断地集中训练孩子上厕所,坚持这样做上3天。我是这样教女儿上厕所的,每过1小时我就把小家伙放在小便盆上。为了让她乖乖地待在小便盆上,我就给她读故事。同时,我会注意她什么时间需要上厕所,而且还做好记录,这样能避免宝贝意外地大小便。

3.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宝贝养成爱护牙齿的习惯也很重要,因为这对他一生中的口腔卫生状态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长第一颗牙开始,父母就可用棉签或消毒纱布蘸温水擦洗牙齿;当宝贝能漱口以后,每天可用淡盐水、淡茶水漱口1次。1岁左右的宝贝应该由父母戴着指刷为他刷牙;乳牙出齐后,可以先让宝贝拿着小牙刷放在嘴里当棒棒糖玩,在宝宝有兴致时,妈咪借机赶紧刷牙;3岁以后可考虑教宝贝用幼儿牙刷刷牙,每日最少2次,且饭后或食用甜食后应及时漱口。持之以恒才能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教给宝贝正确的刷牙方法:

全国牙病预防指导小组推荐一种竖刷法――将牙刷头平行于牙面,并与牙面成45度角,然后顺着牙的长轴刷;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刷后牙咀嚼面时,前后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每次3分钟。

爱心提示:

*何时开始使用牙刷刷牙并无一定的准则,通常是在幼儿长出较多牙齿,且已习惯每天清洁口腔的行为时间始。

*选择儿童保健牙刷,刷柄扁宽,直长。毛软有弹性,刷头小而薄,刷毛丝端圆钝。使用前用清水洗净,淡盐水浸泡10-20分钟。每次刷牙后用温水洗净,刷头朝上放于杯中,放在通风处以免潮湿生细菌。如刷毛分叉、外翻应及时更换,以免损伤孩子的齿龈。牙刷每3个月换一次新的。

*牙膏要用儿童牙膏,不应含有任何药物。5-6岁以后,可以选用含氟儿童牙膏,每次挤出量要黄豆大小,不可多用。牙膏的出厂日期不要超出一年。

妈咪难题:宝贝看见牙刷伸进小嘴就害怕

妈咪出招:你刷刷,我刷刷(妈咪乐天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女儿很小开始,每天早晚我刷牙的时候,都“邀请”她参观。看见从我嘴角溢出的白沫,女儿经常咯咯地笑。刷牙对于她来说,最初的印象就是快乐的,哪里谈得上害怕?

等到该教她自己刷牙时,我都会和她一起刷。看着我一副认真的样子,她也煞有介事地刷开了。女儿还从幼儿园里学来了“刷牙歌”,有了老师的引导和鼓励,她更把会刷牙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了!

6个妙招帮宝贝养成独睡好习惯


1.一开始就要跟宝贝解释清楚

刚刚要求宝贝独睡时,宝贝通常会有这样的想法:爸妈不再爱我了,不要我了。因此,父母一开始就要跟宝贝解释清楚:分开睡是一个人成熟、长大的标志,是勇敢的象征,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这是很自然的。

2.布置一个宝贝喜欢的睡眠环境

父母可以发挥宝贝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和宝贝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或者小床铺,要尽可能地满足宝贝的愿望。这样,宝贝会感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说了算了。这首先是从心理上满足了宝贝独立的需要,同时又为宝贝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3.让宝贝在睡前保持愉快心情

父母与宝贝分床睡时,要给宝贝创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宝贝讲点小笑话或故事;可以给他放段舒缓的音乐,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宝贝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但不要讲鬼怪故事或者听节奏过快的音乐。

4.用规律的作息增强宝贝安全感

如果在布置好了安全的环境、讲了很多故事、与宝贝做了多次独睡的抗争之后,还是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这时,父母也许需要从宝贝的安全感上去找找原因。宝贝之所以不愿意一个人睡,主要还是心理因素在作怪。他总是感觉不安全,所以才想依靠在父母身边。

增强宝贝的安全感,建立起规律的作息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宝贝日后发展稳定的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当然,规律的生活作息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让宝贝的吃、睡、玩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就能让宝贝感觉安心、愉快,而这正是为宝贝建立安全感的关键。(设计一下)

5.给宝贝找个替代物

如果宝贝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比如,让他抱着妈咪的枕头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宝贝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就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6.打开房门保持与宝贝的交流空间

如果宝贝开始独睡时感到害怕,父母不妨打开他房间的门,也打开自己的房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宝贝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宝宝好习惯的五个养成妙招


1、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养成妙招

说给孩子听: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2、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养成妙招

尊重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轮流等待: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3、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养成妙招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4、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养成妙招

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耐心和鼓励: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5、阅读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养成妙招

带着孩子一起看: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过绘本思考: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固定的阅读时间:虽然要培养阅读习惯,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触电子媒体,家长应每天抽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论是带着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书的能力后,让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机看看自己的书。时间一久,自然就养成阅读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