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很多大人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宝宝的一些“坏习惯”,并试图去阻止和改掉。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罗晓明认为,宝宝的这些举动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呢!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宝宝怕生很正常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了: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延伸阅读

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


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会说:“我从来不吃虾…….”;“我不喜欢胡萝卜……”;“我讨厌画画儿”;“我不会……”小小的人其实只不过三四岁年纪,但是却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所谓“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还会产生负面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改变这样的习惯,变“我不能”为“我能够”、“我可以”呢?

Part1:

菲儿不爱吃虾。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所有的虾都挑了出来。更夸张的是在喝紫菜虾皮汤的时候居然还把所有的小虾皮挑出来,最后因为虾皮太多实在不好挑,干脆连汤都不喝了。

与菲儿对话后了解到菲儿不吃虾的原因是她害怕虾,觉得虾长的怪怪的像虫子,虽然妈妈讲了很多虾有营养的道理,但菲儿还是缺少勇气不敢尝试。

弄清原因之后我们可以“鼓励”的方式,当着菲儿面让她看到妈妈手里拿着活虾,都没有被虾咬到,告诉她虾并不可怕,然后妈妈握着菲儿的小手让她去摸摸虾。接着当妈妈将虾做熟以后,让她闻一闻虾香喷喷的味道,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当着菲儿的面来吃虾,一边吃一边说虾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很好。鼓励菲儿和妈妈一起分吃一只虾,渐渐地增加数量。

通过不断的鼓励以及有步骤的尝试以后,菲儿现在很喜欢吃虾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打破了所谓的“从来不吃虾”的习惯,体会到了“我可以”“我能够”心理成长。

Part2:

游戏教室里,小朋友们都在玩给小熊穿新衣服的游戏,游戏盒里有很多木质的服装卡片,小朋友要挑出来镶嵌在小熊的身体上,所以不仅要挑漂亮的图案,还要选择判断服装的形状与小熊的身体是否对应。这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乐挑了一件蓝色的水手服和背带裤给小熊穿,却发现对应不上,按了几次还是不能放在空缺处,于是“叭”地一声,把手里的卡片远远地扔了出去,还大声说道:“哼,我不玩了。”又把桌子上的游戏材料全都扔到了地上,一个人气呼呼地跑到窗子边趴着栏杆向外看。

乐乐的问题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在失败中坚持。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乐乐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小熊的胳膊提着水桶呢,所以我们要帮他找一件短袖的衣服,这样就能直接穿进去了,对吗?”“你仔细看看小熊的腿有多长?你找的裤子也要这么长才行。”

重要的是告诉乐乐“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方法就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和失败其实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不能轻易放弃。

Part3:

天月是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男孩子,路路是比较内敛喜欢思考的女孩子,两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表现则大不相同。有一次,我在游戏室陪他们玩一个训练小朋友判断力的闯关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从多个图形组合关系中发现规律并推衍出符合条件的空缺图形。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对天月和路路就更有挑战了。天月初时兴趣很高、积极响应,随着游戏难度逐渐加深遇到了困难便发起了脾气。路路虽然也不能一下子找出答案,但是她总在尝试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观察并寻找图形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而天月则选择了大声哭喊来表示不满,“太难了,我不玩了!”“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陪在天月身边,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边哭边说:“这游戏太难了,我不会。”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告诉他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又指了指路路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并把他搂在怀里,“其实这个游戏我也不会。”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你也不会呢?”我趴在他耳边说:“因为在游戏开始前我没有仔细听安妮姐姐讲游戏规则,所以现在我不会。”天月安静了,想了想:“我刚刚也没有认真听,所以我也不会。”我说:“那咱们请路路再给咱们讲一讲?”他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于是我请路路来给天月讲解并做示范。两个小朋友,一个认真学,一个仔细教。这便是孩子们之间的“生生互动”。果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天月特别认真,积极的向路路询问不清楚的地方,顺利进入到后面的环节。

当孩子遇到难题失去耐心发脾气的时候,很有可能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而采取的偏激的解决方式。这时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单纯地讲道理,要让他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他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的有利益于帮助他进步。

——摘自《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

早教:怎样改变孩子马虎的坏习惯


如何更改孩子马虎的坏习惯:把做功课的時间化为课程量

怎样改变孩子马虎的坏习惯?喜欢玩是孩子的本性,许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情况下一直惦记着玩手机、看电视剧。有的家长以便让孩子进行工作,便要求做1小时工作,才可以去看电视剧。孩子在写作业的全过程中一直不耐烦。假如家长把催促孩子学习培训的标准改成“再做对5个题才可以玩”,結果将会他5个题做得有质卖量。

因而,家长协助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方式 是:化时为量,即把“再做三十分钟”,改成“再做5个题”。那样,孩子的劲头就来了,从“务必忍受三十分钟”的消沉情况,变化为“赶紧训练做了”的积极主动情况。这类积极主动情况能协助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经意间中摆脱了粗心大意的问题。怎样改变孩子马虎的坏习惯?

如何更改孩子马虎的坏习惯:为孩子提前准备一本错题本

当孩子因粗心大意而犯错工作时,何不让孩子在错题集集中化把不正确记下来,同他一起剖析犯错的缘故,并找出规律。这类方式 针对提升孩子了解丢三落四的伤害,提升纠正粗心大意缺陷的主动性很有益处。

如何更改孩子马虎的坏习惯:要防止写作业疲惫

很多孩子工作上半部分性价比高,后半一部分字迹潦草,错字许多,大部分家长要说孩子粗心大意,实际上它是疲惫引发。心理学专家觉得,疲惫是因为长期不断主题活动,造成 自学能力变弱、高效率减少、差错率提升的心态。疲惫不可以修复,粗心大意难题就无法改正。若适度歇息,疲惫足以消除,学习培训“模块”再一次起动修复高效率,粗心大意难题便能处理。

如何更改孩子马虎的坏习惯:用总体目标鼓励孩子勤奋

家长能够 和孩子一起制订降低“?”的最近总体目标,并辅之以奖赏对策。如:这周或今日练习本上带五个“?”,下星期或明日规定降低一个“?”,直到杀死“?”。每到一个总体目标就给与精神实质或物质鼓励。这类用总体目标来鼓励孩子勤奋的方式 ,也可以协助孩子逐渐甚至最后杀死因粗心大意导致的不正确,进而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的习惯。

更改孩子坏习惯的常见问题

1、要从塑造好的生活方式做起

大家发觉,假如一个孩子的屋子里一团糟,靴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工作通常字迹潦草、网页页面不齐,办事丢三落四、凭劲头所至,观查沒有次序、思索欠缺逻辑性,那麼他早已主要表现出典型性的马虎粗心大意的特性。因而,从日常生活琐事做起,塑造孩子优良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孩子的马虎粗心大意难题。怎样改变孩子马虎的坏习惯?

2、要从塑造孩子的责任心做起

孩子的马虎粗心大意,最直接原因是欠缺责任心引发。一个有很强责任心的人(也包含孩子),做一切事儿都不太可能马虎、不太可能粗心大意。因此要改正孩子马虎粗心大意的习惯性,最先要从责任心的塑造做起。拥有责任心,他当然可以谨小慎微地看待每一件事情,进而防止马虎。

3、要从家庭氛围和家长本身找缘故

针对学习培训粗心大意的孩子,家长应防止在孩子学习培训的情况下,把电视机响声开的过大,也不必玩牌或玩牌。由于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容易遭受影响的,你的这种作法让孩子没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此以往,孩子便培养了一心二用、马虎粗心大意的坏习惯。

4、要从孩子的工作量中找缘故

怎样改变孩子马虎的坏习惯?有时孩子课程过多,紧跟着慢赶,通常就丢三落四,忙中出错,主要表现出马虎粗心大意。对于这类状况,家长就需要与老师沟通交流,适度降低孩子工作量,以专而精的训练,摆脱由于着急赶时间的忙中出错。

怎样看待双语教育


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时期,家长如果能在此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极大的好处。此期孩子学习外语不必像成人一样要经过用母语思维再转换成外语的过程,此时的孩子语感特别好,你教他双语,他就能用双语表达意思。这在成人往往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现在,不少家长及幼儿教育机构都已注意利用这一时期在教孩子母语的同时,再教孩子一门外语,也说是所谓的双语教育。应该说这是一种育儿的好方式。但是,还要注意的是,正由于此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所以,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不确切的语法或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孩子也会“全盘接受”,并可能影响到他日后的学习。所以,如果要教,一定要准确,这应该是双语教育的一项原则。

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只有少数高收费的幼儿园中聘请有“外籍教师”,大多数的双语教育还是由家长和学过外语的教师担任的,不准确也就难免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既学好双语,又掌握准确呢?有一个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为孩子选一套适合儿童收看的录像教材。最初,家长或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将之生活化。比如,要教孩子学习苹果,家长就可以拿一个苹果递给孩子,对孩子说:“给你一个(苹果),这苹果就用外语单词。然后,家长可就此词多方面提问,如(苹果)好吃吗?(苹果)核扔到哪儿呀?等等,如此有意地让孩子在无意中学习,效果往往不错。当孩子对教材中某一课的内容不再陌生时,就可以让孩子看电视了。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地边看边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家长就不必再在母语中夹外语单词而是直接用外语短句与孩子交流了。此时,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外语动画片以提高孩子的学习乐趣。采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可使孩子学习双语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也会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语法。

当然,如果连这些条件也不具备,就不必急于让孩子学习双语。

这几个小习惯不是宝宝坏习惯


宝宝的小习惯,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坏,这些习惯都向您展示着宝宝个人情感意识的发展呢!

让宝宝尽情地咬

1岁以内的宝宝都喜欢把能够抓到的东西放到嘴里“尝尝”,大人觉得很不卫生,通常都要把东西从宝宝嘴边拿掉,甚至还会喝斥“不许吃,脏”!其实错的是大人,而不是宝宝。12个月以前,宝宝感知世界的开始就是他们的小嘴,大人千万不要强行阻止。

正确做法:找一些干净、柔软、安全的东西让宝宝尽情地咬,适当给点磨牙饼,宝宝会很开心的!

宝宝怕生很正常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6个月以前谁抱都高兴,可是六个月以后却越来越怕生。家里来了客人或换个环境就不开心,甚至大哭大闹,这让爸爸妈妈很是尴尬:“怎么宝宝越大越没出息了呢?”事实上,“怕生”是一种成长现象。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已经开始会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了,如果宝宝在脑子里检索不到眼前这个陌生人的形象,就会感到不安:“这个家伙是谁?”

正确的做法:一开始,让陌生人和宝宝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宝宝受到惊吓,然后让宝宝逐渐去适应。

“乐此不疲”搬运工

宝宝长到一岁多时,可以满地乱爬乱走,不少爸爸妈妈开始头疼:小家伙特喜欢搬东西,只要能拖得动的东西,就会从这头搬到那头,又从那头搬到这头,忙得满头大汗却乐此不疲。其实,爸爸妈妈完全不必为此烦恼,当宝宝发现许多东西会因他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时,就会很有成就感。

正确的做法:要多鼓励宝宝,在他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些容易搬运但不会让孩子受伤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