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期的宝宝要多鼓励少制止

宝宝快1岁了,他已经学会爬,并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你会发现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凡是手可以够得着的东西,他都要拿过来,能拧的拧,能撕的撕,还要放到嘴里尝一尝。他会把餐巾纸一张一张地抽出来,把花掐断,把鱼缸的小鱼捞出来,把书撕坏,按电视机的按钮,牵拉电话线,捅电源插孔……家长越是阻拦,他越要去试。宝宝喜欢探索的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他不停地触摸各种东西,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懂得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促进了记忆的发展。因此,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正面教宝宝认知事物,多鼓励,尽量避免使用禁止语。

调查显示,亚洲的父母最多每天会对孩子说数百个“不”(不要动、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调皮等)。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但是这些不绝于耳的“不、不、不”,会切断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会使孩子变得呆头呆脑。在这个应该获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时期里,“不行”、“不能”这样的话,比任何东西更能毁坏孩子的素质,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识中的一部分,对孩子产生长久的抑制作用。这类词的使用,应该仅限于孩子的行为会给他自己带来危险或者会对他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游戏。

一个安全又可以让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是很必要的。当孩子想用剪刀时,父母应该一边教他,一边在旁边看护;对于有危险的事情,可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如当孩子去动热水瓶时,家长可溅一点点热水在他手上,给他一些感性认识,或用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诫宝宝;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将剪刀、热水瓶、药品等放在孩子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宝宝误服的东西锁起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让宝宝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思考的本领,发展他的认知能力。

相关阅读

早教好不好?孩子帮倒忙:多鼓励少训斥


经常出现妈妈又气又恼地埋怨:小宝贝今日又帮倒忙了!帮着清扫,碰翻了大花瓶;帮着洗碗,粉碎了菜盘;帮着洗衣服,打湿了靴子……总而言之越帮越忙!孩子帮倒忙怎么办?

孩子帮倒忙怎么办?也怪不得,3~六岁的孩子正处在热衷于“帮忙”的阶段,她们勇于探索,想要参加,期盼帮助别人并获得毫无疑问。但因为社会经验和具体能力不足,经常“善心”办了“错事”,“帮忙”变成了“帮倒忙”。当孩子仰着小脸蛋,扑闪着清亮光亮的大眼,兴高采烈地乞求你“妈妈,我帮帮你吧”时,到底是厌烦地回绝他,還是接纳他的帮忙,另外激励他?看一下下边几个妈妈的作法:

妈妈A:给孩子充足的時间

每日早晨醒来,孩子必须抢着帮忙梳理被子。但是,叠出的被子形态各异不用说,孩子的毛手毛脚令人看得心急火燎,孩子上幼稚园倒不慌,但是他叠被子耽误的十多分钟就变成妈妈迟到的元凶。

防范措施:夜里尽可能分配孩子早睡早起,和孩子商议好,假如要梳理被子,就需要比原先提早十分钟醒来。

妈妈B:给孩子单独的室内空间

妈妈洗床单,孩子不肯闲下来,你洗的情况下他也洗,漂的情况下,他还往洗衣盆中放肥皂粉。洗一次衣服裤子,屋子里就狼籍一次,地面上四处是洗衣服水和肥皂粉。孩子帮倒忙怎么办?不仅要手足无措地劝阻他,洗好衣服裤子后也要清理屋子。

防范措施:提前准备一个小盆,盛上小半盆水,把孩子的毛巾这类放进在其中,交给孩子洗。并给他们区划一小块地区做为“独立王国”,随后互相影响,各司其职。

妈妈C:给孩子适合的专用工具

清理的情况下,孩子最喜欢参加。可矮块头的他还不如扫把高。看他摇摇摆摆费劲地拿这些专用工具打扫,真为他的安全性捏把汗,可千万不要摔倒呀!

防范措施:去超市挑选一些小的塑胶清洁工具,轻便且色调艳丽,让孩子看起来喜爱,用起來随手,另外对孩子开展一些安全防范意识文化教育。

编写得话:孩子帮倒忙怎么办?孩子帮忙,是贴心爸爸妈妈,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主要表现,尽管結果通常不尽人意,但是孩子从“帮倒忙”直到“帮上忙”,终究还必须一个全过程,这就是她们学习培训和发展的一个全过程。妈妈们要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细心!易云燕

叛逆期其实是宝宝自己的探索期


“宝宝,穿衣服。”

“我不穿衣服。”

“不穿衣服会感冒。”

“我就要感冒。”

“感冒要打针。”

“我就要打针。”

“打针会很疼。”

“我就要疼。”

这是在我们上周日的“全民早教·父母训练营”活动中,一爷爷在互动环节中跟专家交流的问题,但爷爷一说完,在场的不少家长哄堂大笑的同时,也表示,自己的宝宝也正是如此。不少爷爷奶奶很困惑,为什么宝宝会说会走会听懂话了,反而更难带了,宝宝简直就从天使变成一个专折腾人的小魔鬼。

现场,母婴专家先恭喜了这位爷爷,表示,这个刚满两周岁的宝宝正进入他的“第一个叛逆期”,这种现象正是表明,宝宝发育很正常。

不过,调查显示,近90%的父母不了解“第一个叛逆期”或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60%以上的家长会对孩子采用专制性教育态度或过度限制和保护。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该如何处理“无理取闹”的孩子?

“第一个叛逆期”出现在2-3岁

说反话、顶嘴、反抗是正常现象

母婴专家陈晓青说宝宝从一岁多开始就会变得有“脾气”,在两岁时会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将延续到3岁左右,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敏感期,家长需要的是无限的耐心与忍耐力。

这一时期的宝宝活动能力开始变强,活动范围开始变大,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好奇心强。一方面,他们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可另一方面,他们尚未成熟的身体无法满足他们动作的需要,有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无法清楚地告诉大人他们到底想要怎样。所以,一旦遭到父母的干涉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反抗等现象。

婴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婴幼儿“叛逆”并非坏事,而是开窍的可喜表现。“婴幼儿开心才会开口,开口才能开窍。现在小孩子不仅开口早,而且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逆来顺受’,这是智力发展的表现。”

叛逆期其实是宝宝自己的探索期

处理方法不同铸就宝宝不同的性格

福建省情商研究会潜能开发工作委员会主任陈明兴表示,让婴幼儿多体验,是早期教育的方法之一。家长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陈明兴建议面对幼儿的“反抗”,家长要放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多年后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所以,对于两三岁至六岁的孩子,反抗不是什么坏毛病。如果家长能突破传统的束缚,认清孩子的反抗并不是在挑战你的威严,抓住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引导孩子从叛逆走向独立,相信一定能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宝宝叛逆期不听话

家长应该不妥协、不粗暴

“第一个叛逆期”是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小宝宝不知道如何把握,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陪着宝宝走好这第一步,在面对宝宝不乖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尊重理解孩子,不能粗暴处理也不能过于溺爱妥协处理。以下方法从各早教中心的专家处收集,正一筹莫展的大家不妨试试。

多项选择法。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

反行其道法。当宝宝针对你说的话总是反行其道的时候,家长也可以效仿,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如家长想先带宝宝去动物园再去游乐场,担心宝宝唱反调,就可假装说,先去游乐场,大部分叛逆宝宝会上当,会反对说要去动物园。

约法三章法。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订,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

自然后果处罚法。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饭,那我们就可以应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他不吃过会儿肯定会肚子饿,当他饿了时你不喂他,他肯定也会自己吃了。

宝宝爱玩“脏东西”,爸妈要鼓励


绘画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就是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的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

这种“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幼儿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他们的游戏也是以此为中心的。比如,玩沙子、和泥巴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用手拢起沙子,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沙子中加入水,拍成个球,就完全改变了沙子以前的形状。绘画,就是用蜡笔或马克笔把白色的画纸弄脏。把干净的纸弄脏,让纸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和和泥巴的游戏是一样的。而且,这样的活动,自己身上、周围环境都会不可避免地被弄脏。手插入沙子里,手上就会沾满沙子;摸一下黏土,就会变得黏兮兮的;如果玩和泥巴,手上、脚上,甚至衣服上都会沾满泥巴。

孩子本身,对这种破坏性的活动非常喜欢,并欣然接受。但事实上,看到孩子玩泥巴时把衣服弄得一团脏,在墙壁上随意乱画等等行为,基本上没有一个妈妈不去斥责孩子的。因为妈妈们满脑子考虑的不是接受孩子们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扫卫生。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妈妈一见到孩子的手脚脏了,就用手帕一点一点地擦干净。对于这样的妈妈,我非常想大声疾呼:“你们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剥夺孩子们作为人的发自内心的喜悦!”恐怕,这些妈妈是在不知道这种活动的深层意义的情况下,做出了以上的行为。所以,无论是多么有洁癖的妈妈,在养育孩子期间,都需要宽容地想:“脏点儿,没什么的。”

与水和沙子相伴成长

日本古代有句谚语:不给小孩玩水和土,就会生出虫子来。这一方面可能是古人的经验,也可能是部分事实。但是,从孩子1岁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玩沙子和水,这的确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沙子(土)和水是小小孩最好的玩具。为什么水和沙子令孩子如此热爱呢?恐怕是因为大地和大海对于所有的生命就像母亲一样,所有的生命都是从水里诞生,扎根于大地而成长。所以,人的幼小生命大概是出于本能,需要沙子和水。人类的文化、文明也都是扎根于大地,发源于水边的。我觉得,孩子的文化活动也与此同出一辙,也是从水边开始的。

另外,人类用解放出来的双手,对大自然进行加工,使大自然发生变化,人类的文化、文明由此而被创造出来。作为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就能使之形状发生变化的自然素材——水和沙子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因此,特别是对于那些住在远离泥土的都市高层公寓里的孩子,我希望做妈妈的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公园,给他们创造机会去玩水和沙子,这和早中晚的一日三餐同样重要。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活动是给他们提供精神上的营养。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脏东西,就给他们规定一个随便画的场所,穿上不怕弄脏的工作服,并且告诫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脏。

要鼓励宝宝的好奇心


宝宝快1岁了,他已经学会爬,并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他对身边的任何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你会发现宝宝的好奇心非常强。有的宝宝对电话里的声音感兴趣,常常牵拉电话线;有的宝宝对墙上的电源插孔感兴趣,常用小手指去捅,家长越是阻拦,他越要去试,小宝宝变得调皮、不听话了。

宝宝喜欢探索的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他不停地触摸各种东西,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懂得了事物的因果关系,也促进了记忆的发展。但宝宝的好奇心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伤害。因此家长应正确对待宝宝的好奇心,注意以下几点:

1、正面教宝宝认知事物,多鼓励,少说“不”。过份限制宝宝的行为,会使他失去许多学习的机会。

2、可给予适当的负面刺激,当小儿不知深浅去拧动热水龙头时,家长可溅一点点热水在他手上,给他一些感性认识,或用略加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告诫宝宝。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将刀剪、热水瓶、药品等物放在小儿不容易触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宝宝误解的东西锁起来,如:象糖果的蟑脑丸,装在饮料瓶里的洗涤液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