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诺,高中入学刚刚三个月,对于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他发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不够全面,尤其是数学课,他认为的难点,重点也没有讲到,因此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生性腼腆的他又不好意思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加上平时课业繁重,等所有的作业做完了,就到了深夜,他感到力不从心,十分疲惫,压力很大,怕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心理负担很重,迫切希望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可以看出,李诺是一个对待学习非常认真、有进取心,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由于对新的教学方法还不太适应,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未能到达预期的目标,也未能克服学习障碍,导致他自信心受挫,因而产生了一种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同时,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大,引起他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感,以至于造成了轻微的学习焦虑和学习疲劳症。

家长面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帮助孩子:

1.消除孩子的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因为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强度过火而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劳累感,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针对孩子的情况,可以帮助他学习一些消除疲劳的方法。

(1)教孩子科学用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为了克服疲劳,就要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交替使用,成天埋头在数理化的抽象思维中,很容易产生疲劳。建议他交替学习所学科目,文理搭配,这样效果会更好。

(2)劳逸结合。学习要有间隙的休息,特别要注意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文娱体育活动结合交替进行,学习累了听听音乐,做做锻炼,这样有利于消除学习疲劳。

(3)顺应生物钟的规律。学习时间的安排应顺应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变化。按照人体生物活动的规律,上午7-10时机体的生物机能处于上升状态,10时左右精力最充沛,是学习与工作的最佳状态,此后逐渐下降,至下午5时后又再度上升,到晚上9时达到最佳状态。但这一变化规律会因地区与个人而有所不同,因此,应研究自己机能工作的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4)睡眠与营养。人脑消耗的能量为全身能量消耗的1/4,而且需要大量氧气的供给,因此必须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窜内空气的流通,以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同时,也要保证正常的睡眠。中学生至少要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才能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有利于学习。

2.帮孩子克服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指的是由于未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未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状态。针对轻微的学习焦虑症,有以下建议。

(1)让孩子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降低对学习成就的期望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学习焦虑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习目标和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过高,而本身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条件又不能保证其实现,这时由于害怕困难,害怕失败,使心理承受的压力加大而产生了焦虑情绪。这时,最直接的解脱办法自然是调整学习目标,降低对学习成就的期望值,使紧张情绪放松,焦虑也就消失了。

(2)教师和家长应帮助学生战胜困难。当学生因为种种困难无法克服而产生焦虑时,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实际措施帮助学生战胜困难。这种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能力,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也可能是由于缺乏自信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

(3)自我放松。指导学生对自我的情绪进行调整,并通过肌肉放松的练习,使自己的情绪也得到放松。此外,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谈心,也有利于调节紧张情绪。孩子感到学习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事情从熟悉到陌生都要有一个过程,人人都会有这种经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不要选择逃避,要努力去面对。如果学习中发现老师的问题不妨给老师提出来,不要害怕,也不要不好意思,只要态度诚恳,虚心求教,老师和同学都会帮助你解决的。只有心态放松,能够尽快适应环境,不被环境所左右的人,才会获得成功。

延伸阅读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适应怎么办


孩子上幼儿园后不适应怎么办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因而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常见的现象。孩子所表现的这种现象是由于与亲人暂时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造成的。

结合孩子的情况,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半个月不适应,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的哭闹只会是暂时的。

2、 暂时停送幼儿园并不是好办法,因为有过一段“哭闹可以不去”的经验,再送时,还会加长适应痛苦的时间。

3、 当然我说这话还要考虑他进的这个幼儿园,老师的爱心、教养能力是不是好。这一点很重要。如果认为很好,以后还是要把孩子送到他们这里来,那么,极有必要把你们对孩子的耽心和老师讲,希望得到他更多的照顾(孩子还不到三岁呢!),以使他更好地渡过第二次入园痛苦。

4、 家人要放松,不要紧张,不要他一回来,好像是从一个受委曲的地方好容易回来了,把他捧为太上皇。即使他发脾气(这应该看作是很自然的)也不要太迁就,要用平常心对待。

5、 千万不要当他的面谈论不送他去幼儿园的话,也不要在家里,把他发脾气的表现“硬”与入园连在一起。

6、 孩子每天回家后,多和他在一起玩玩,买几件新玩具,注意他的睡眠,假日要关心他的饮食营养。

7、 千万不要问他幼儿园的事,当然,如果他愿意说,你们一定要耐心听,而且要表示极大的兴趣。

8、 从你们写的问题看,为了孩子入园,你们的确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了,虽然效果不大(因为对两岁多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不过是看、是听,还没有和自己要去的环境联系起来),但可能还是有用的,也可能不看、不听,更难适应。

研究发现:

1、 影响儿童入园适应程度的因素有:

a、过去有无入托经验、寄托经验。

b、亲子联结(Parent—child bonding),即亲子依恋程度,是否紧密。

c、年龄。也就是说没有与亲人分离过的、亲子联结紧密的、年龄愈小的儿童,入园适应愈差。

2、 入园痛苦的程度在一个月内比较明显,特别是头两周。

3、 儿童入园与家长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痛苦,与他一日在园的情绪表现,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也就是说离开亲人那一会儿表现很痛苦的孩子,一天在幼儿园,也可能生活得很好,也可能仍然不高兴。所以不要以为他离开你哭得厉害,就一定一天都不痛快(有时也许不高兴)。

4、 幼儿园老师的教养能力也重要。

入园不适应不是小问题


多数家长希望,能让宝宝在正式入园前,到幼儿园里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渡期,以解决每年开学时的“入园不适应”问题。届时,宝宝不必再为初入园所不适应而大哭大闹,不能马上适应集体生活而产生负面影响。

在宝宝上幼儿园的前期,家长最好提前给孩子进行预热。以免宝宝上幼儿园之后出现很不适应的情况。家长可以带宝宝参观幼儿园,可以让老师进行家访等等。专家分析:“孩子往往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哭。一般而言,一个班级里大约有20多个孩子、3位老师,如果初入园班里有不少孩子不适应的话,老师将无法周到地照顾好每个孩子。”

“入园不适应”不是小问题

“每年9月开学,都会有宝宝出现‘入园不适应症’。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专家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不利于孩子本身的健康发展,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抗拒心理;而另一方面,孩子的家长看着也会比较心疼,甚至产生转园想法,使得一些幼儿园的正常运作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大老师的工作难度。”

专家分析:“孩子往往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哭。一般而言,一个班级里大约有20多个孩子、3位老师,如果初入园班里有不少孩子不适应的话,老师将无法周到地照顾好每个孩子。”

特殊阶段有特殊安排

在实行春季入园的幼儿园中,不少幼儿园安排了老师家访、宝宝和家长提前入园做半日亲子活动等适应课程。“家访是幼教工作最重要的一步。宝宝在自己的家中初次见到老师,会感觉老师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比较容易产生亲切感,容易和老师熟悉、沟通。之后,家长还可以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在这样的三四天‘游玩’后,幼儿园还可以安排宝宝在园内吃完午饭以后再回家,借此让宝宝熟悉幼儿园的杯子、碟子等个人用具的位置,适应幼儿园内的集体生活规律,并且看懂幼儿园里的各类标记。”专家介绍。

除了家访和适应性的亲子活动外,也可以把宝宝喜欢的智能游戏、户外活动和互动交流穿插安排在整个适应阶段的课程中。不少园长还建议,初入幼儿园的宝宝可以先在园内每天呆半天,并让宝宝在幼儿园里睡午觉,培养他在新环境里独自睡觉的胆量;等到逐步适应后,就可安排在幼儿园里度过一整天。在渐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再不会发生哭闹的现象了。

提前分批入园效果好

提前分批入园,对宝宝适应新环境确实有效。有些家长一开始不放心孩子,但不少幼儿园还每天用数码照片、录像拍摄,在放学时播放给家长看;或通过幼儿园监控系统,让家长也能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段时间后,孩子情绪正常了,家长也更安心了。

“去年暑假,幼儿园开始对孩子分批提前入园,事实证明,不仅宝宝喜欢,而且家长放心。据统计,小班和托班总共100多名宝宝,从7月开始就六七个孩子为一批,分批入园,每个老师负责两三个孩子。”北京某幼儿园园长表示,“适应期为一周;每过一周后,就安排另一批孩子进园,同时让已经适应的孩子起带头作用,“大带小”让更多孩子适应初入园。一整套新方法试行下来,往年大哭大闹的情况明显减少,孩子也就容易安静。今年,我们将按计划继续进行。”

如何尽快缓解宝宝入园不适应


如何尽快缓解宝宝入园不适应

入园不适征候群

从出生起,宝宝就一直生活在家庭中。进入幼儿园,则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宝宝必须建立新的生活习惯,以及培养与陌生人(小朋友、老师)的交往。由于年龄幼小,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又离开熟悉的家人,孩子会对种种变化心存恐惧,精神紧张,具体表现为哭闹、拒食、拒睡,甚至本已能控制的大小便又拉在裤子上。

此外,由于情绪的巨大变化,宝宝不吃或者吃得很少,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平衡、免疫力下降。加上第一次过集体生活,孩子们游戏、作息同处一室,增加了孩子受病原体侵袭的几率,一旦个别幼儿得病,抵抗力较差的同伴必然首当其冲被传染。

营养保障最重要

作为幼儿正常的心理表现,妈妈们不要过分担心,应该坚信适应集体生活后,宝宝会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新入园的宝宝来说,营养保障最重要,这样才能帮助从容渡过这段“焦虑时光”。一方面,下课后可以为又累又饿的宝宝准备一顿加餐;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孩子补充一些儿童专用的营养素,如雅培金装小安素,既为幼儿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又不会“占”住孩子的胃口、影响食欲,还能提高抵抗力。对于初入园的宝宝来说,可以同时拥有营养和抵抗力的双重保障。

快速适应三步曲

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入园适应期有长有短。三个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快速适应新生活。

入园前期:培养宝宝定时定点用勺吃饭、用杯喝水、用便盆大小便并会叫、按时自己睡午觉、用语言表达需求等习惯。

入园临近:入园前两个月左右,让宝宝逐步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经常带宝宝去幼儿园散步,以熟悉环境。

入园以后:不可因宝宝哭闹就不去幼儿园(这点对家中老人尤其重要)。可以和宝宝多聊聊幼儿园里的趣事,对他(她)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增强宝宝去幼儿园的兴趣

16招安抚孩子节后入园不适应


长假刚过,幼儿开始重返校园。有些孩子还没有从长假里缓过来,孩子早上迟到、中午不睡觉、不好好吃饭、乱丢玩具等现象时有出现,入园问题又成了幼儿教师们的工作重点。面对孩子节后入园问题,幼儿教师如何安抚孩子,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呢?

老师是怎样把孩子哄听话的?

我们提倡老师用敞开的怀抱和温柔的坚持来赢得孩子的心。

1。真诚的理解——倾听孩子的哭诉,表示老师非常了解宝宝想回家的想法。让宝宝相信老师会帮助他,从而建立对老师的依赖感。

2。积极的暗示——用小鸡小鸭们上幼儿园互相快乐问好的故事,暗示孩子别人上幼儿园的时候是高高兴兴的,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模仿这样的行为模式。

3。哭闹的安抚——对于那些哭闹不止而哄劝又不起作用的孩子,教师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一阵,这样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平静下来。

4。需求的满足——对于那些极度思恋亲人无心活动的幼儿,教师不妨给他们提供一些和亲人有关的东西,比如美貌的照片。手帕等,满足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5。温暖的触摸——老师和孩子说话的时候,用手轻轻抚摩孩子的脸、手、头发等,通过肢体的接触让孩子感觉老师的善意,从而接受老师的关心。

还有让孩子带一张照片,大家的照片贴在一起,组成一个“全家福”;允许孩子里带一样安慰物品来园,比如毛绒玩具等…方法太多了。

老师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他们的?

我们提倡用爱心、耐心温暖每位孩子,让他们感到老师和妈妈一样亲!

6。亲切的态度——教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如果宝宝不愿意叫老师、打招呼,别强求,还要经常抱抱、亲亲他们,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

7。用心的关爱——孩子吃饭时要多鼓励,不会自理的幼儿老师可以喂他,让幼儿感知老师对他的关爱。

8。热心的帮忙——幼儿口渴了及时给幼儿喝水;幼儿不小心尿裤子了,我们应该说:“没关系,老师帮你洗洗,给你换下来”。让幼儿切身的感知老师像妈妈一样亲!

9。亲切的迎接——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和笑脸迎接孩子,亲切地摸摸孩子的头、脸或者抱在怀里亲亲等,都可以使孩子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

10。适时的夸奖——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夸夸孩子。如:“看,你的衣服多漂亮”,“声音真响亮”,“自己走着进来,真棒”等,这些都会让幼儿感觉到老师亲切、慈爱、喜欢他,不安全感就会消除许多,心情也会逐渐平静下来。

11。及时的表扬——幼儿有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如:对入园不哭不闹的孩子说:“真是好样的,并奖励给他一个小五星”;对自己吃饭、收拾玩具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并竖起大拇指……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小朋友接纳他。

老师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活动?

我们坚信,适合孩子的游戏活动,能增强他们来幼儿园的欲望。

12。紧凑的活动——给孩子安排紧凑的活动,减少孩子想妈妈的时间,从而有更多时间玩游戏,享受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渐渐地喜欢与幼儿园小朋友游戏,更想上幼儿园。

13。有趣的游戏——教师可以给他们讲好听的故事,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带他们到户外玩大型玩具,组织他们玩有趣的“开火车”、“拍皮球”等游戏,这些都可以吸引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在活动中,忘掉心中不愉快的事情。

14。积极的游戏——节后孩子入园,心里想的最多的还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组织教学时避免提到家里人,不要玩扮家家之类的游戏,以免引发幼儿恋家的情绪。

老师是如何与家长沟通的?

我们深信,家园共育是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最佳途径。

15。情况的反馈——在下午离园时,老师用简短的话语向家长介绍幼儿一天在园的情况,需要家长配合的及时介绍通知家长。如:幼儿一天在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幼儿该天的作业,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等等。

16。家园的合作——节后,孩子上幼儿园,午睡是入园不适应的难题之一。老师要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在家里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尽可能的按时起床、睡觉,让孩子在家里就适应上幼儿园的作息时间。

入园不适应家园配合很重要


入园不适应家园配合很重要

一些父母给入园不适的宝宝转园、退学,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配合老师,帮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一般,入园不适的孩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大哭大闹型;

2、沉默不语型;

3、特殊癖好型。

让一个3岁的宝宝离开父母,和老师、小伙伴一起相处,去适应新生活,这总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孩子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应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只要能顺利度过这段这段适应期,以后的生活对他们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专家告诫,父母应努力做好孩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宜过长;父母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宜当孩子的面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一些缺点;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回家后父母还应进行巩固,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低龄儿童不宜过早上幼儿园,因为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比他年龄大的存在一定差距,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性格特别胆小、内向、怕生的孩子,还可能被同伴轻视、排斥,甚至欺侮,这些托班的孩子都可以考虑暂缓入园,而不必勉强。

宝宝入园不适应 妈妈10大策略


预防入园焦虑的小测试

宝宝即将入园,他是否会很好地适应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呢?通过这个反应小测试,便可知晓。

小测试:将宝宝带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观察他的反应,每个场景持续3分钟。(本测试最适用于12~18个月的宝宝)

·妈妈在旁边看宝宝玩。

·陌生人来了,并和妈妈说话。

·妈妈离开房间,陌生人安慰宝宝,并和宝宝玩。

·妈妈回来,安慰宝宝,陌生人离开。

·妈妈再次离开。

·陌生人回来,抚慰逗弄宝宝。

·妈妈再次回来,逗宝宝玩,陌生人离开。

宝宝的表现:

A、只要妈妈在场,他就能安心地玩。不排斥陌生人。一旦妈妈离开,他就显得不安,可能会哭泣,而当妈妈回来时,他很兴奋,立即亲近妈妈。

B、当与妈妈分开时,他没有明显的焦虑不安,而妈妈回来时,他也不太积极。不论妈妈在不在场,陌生人都可以轻易地带他出去玩,而且他们玩得很开心。

C、面对陌生的环境,他很苦恼。当妈妈离开时,他会大喊大叫表示不满。当与妈妈重聚时,哭闹有所好转,但同时会对妈妈很生气,甚至推开妈妈,不愿亲近。

选A的宝宝属于安全型依恋。他们在幼儿期会很热情地探索世界,想象力更丰富,更有耐心地解决问题,比较灵活。进入幼儿园后,更能够与他人相处合作,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

选B的宝宝属于焦虑—回避型依恋。他们比较孤立,不擅长与人合作。

选C的宝宝属于焦虑—矛盾型依恋。今后可能会有攻击性,会抢夺其他宝宝的玩具,适应幼儿园有困难。

孩子初入幼儿园阶段4个常见问题

1、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

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2、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

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

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

3、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

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简单交流孩子的情况,例如:饭吃得如何?有无大便?午睡了么?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这种交流有助于理解孩子的情绪,并由此安排孩子的晚间生活。饭吃得少的晚间补充营养,没有午睡的孩子晚上早点睡等等。

即使没有特殊的事件发生,也应每隔1~2周同老师沟通孩子的成长状况。既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同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状态。沟通的时候家长的态度要积极,以老师觉得最方便的方式沟通。

4、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

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

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

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

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

10妙招让孩子轻松适应入园生活

“五要”: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

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宝宝上幼儿园不适应是正常现象


一些父母给入园不适的宝宝转园、退学。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孩子不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完全属于正常现象,转园、退学未必能解决问题,父母应配合老师,帮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

一般,入园不适的孩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大哭大闹型;2、沉默不语型;3、特殊癖好型。

让一个3岁的宝宝离开父母,和老师、小伙伴一起相处,去适应新生活,这总需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孩子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就应学习不断适应新环境。只要能顺利度过这段这段适应期,以后的生活对他们就变得容易许多了。

专家告诫,父母应努力做好孩子和家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宜过长;父母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宜当孩子的面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一些缺点;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幼儿园中改正,回家后父母还应进行巩固,保持家园教育一致。

另外,浦东新区学前教育培训中心宋月莉老师表示,低龄儿童不宜过早上幼儿园,因为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比他年龄大的存在一定差距,也更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性格特别胆小、内向、怕生的孩子,还可能被同伴轻视、排斥,甚至欺侮,这些托班的孩子都可以考虑暂缓入园,而不必勉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