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机遇。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下,考试,哪怕是平时的小型考试,都是鉴定和评定我们学习水平最重要的参考标准,你聪明不聪明,用功没用功,知识掌握了没有,谁说了也不算,拿考试成绩说话,考试也因此被赋予了许多额外的意义和附加的价值。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某些考试常常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某一次考试考好了,常常给自己巨大的鼓舞和信心,过去对学习的恐惧和失败的阴影可能一扫而光,学习也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因此奠定了他们在班里乃至年级的地位,这对许多人后来的人生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些重要的考试经历和业绩也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因此,考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把握它,驾御它,让它带着我们走向成功1

2.重视考试,把考试当作一次能给我们带来最大收益的特殊作业和训练过程。虽然考试也是一些测试性的习题,但这些习题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这些典型的习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有关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尤其是这些习题是在考试中出现,比在其他场合出现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关注,具有更鲜明的印象,因而也更容易记忆和保持,这对知识的熟练把握是有积极作用的。再加上考试中暴露出的各种错误和问题,更具有特殊的警醒作用,因为许多情况下,缺陷和问题是被遮蔽着的,只有犯了错误才能真正发现知识理解上不足,尤其是考试中的错误对我们的触动更是深刻,它所产生的效能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有时甚至使我们受益终身。

3.客观地看待考试的作用,正确地对待考试的成败得失。考试虽然具有许多积极的作用,但是,其消极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应过分夸大考试的意义,正确地对待其中的成败得失。这是因为,考试中的习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毕竟不能代表全部的知识,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它只是众多习题中极少的一部分,围绕着这部分知识还可以出许多类似的试卷。假如我们考坏了,也不能说明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就一定是失败的,不能说明我们对该部分知识完全没有学好。例如:(1)可能考的这部分恰巧是我们的缺陷和不足o(2)可能我们是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不是理解上的问题o(3)可能是我们以往知识的欠账造成的,并不是眼下这部分内容没有学好o(4)可能整个试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出问题,只是在局部小环节上出了问题,如计算,结果导致整个题丢分(5)可能我们粗心大意或忙中出错,没有把题看全、看清而曲解了题意,实际上如果仔细些这道题是能够拿下的,等等。相反,假如我们考好了,也不能说明我们完全掌握了内容。例如:(1)我们正好复习得对路,正好考了我们会的部分o(2)可能试题不太难,再出的难一些我们也许就不会了o(3)有些试题答的并不顺利,掌握的还不熟,即使勉强答出来,也不能说我们已经掌握到位o(4)有些试题的答案是猜对的,把握性并不大o(5)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超常发挥,是一种偶然,并不代表我们平常的水平o(6)有时候,考好了只是一种相对的,是因为同样水平的其他同学发挥失常了,才导致我们侥幸的取胜,等等。总之,考试的失利容易使我们的自信心受到过大的打击,超越了问题和错误本身的意义,甚至可以产生泛化作用和连锁反应,带来学习整体的滑坡;同样,考试的成功容易遮蔽许多问题,使我们产生盲目的自信,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是不利的。因此,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努力强化其积极的作用,淡化其消极的影响,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

4.不要把考试当作学习的中心。鉴于考试在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特殊意义,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对考试成绩予以了过分的关注,这就使得整个的教学安排、整个的学习过程都始终围绕着考试来进行,许多学生虽然有着自己特殊的情况和个人安排,但是,为了应对哪怕是一些小型的考试、测验,也不得不打破或改变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来被迫迎合这些功利性的考试,打乱了整体的学习部署,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计划的贯彻执行,相应的也会对整体的学习效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重视考试是必要的,但过分地关注考试所带来的短期的胜败得失,而影响到整体学习的效能,是划不来的。但是,这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与学习的最终目的和宗旨相违背的做法,却影响着许多人正常的学习,所以,必须坚决予以纠正oWwW.zJ09.coM

总之,对待考试,我们要尽量发挥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积极效能,弱化其对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多关注考试的直接内容对学习的意义,少关注考试所携带的附加价值和功利意义,这才是我们对待考试应该采取的态度。

延伸阅读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给孩子讲道理家长要摆正心态

长久以来一直发现父母总喜欢跟孩子说教,从人生大道理讲到生活小细节。我相信也肯定孩子成长中需要父母的教导,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唠叨不断地希望孩子从自己的长篇道理中,学习如何安身立命、做人处世,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效果不彰,甚至孩子会反其道而行之,令父母伤心、痛心不已。

并非父母不能讲道理,但得运用恰当,包括时机、地点等。最重要的是心态问题,如果父母始终抱着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训孩子心理,反而会使孩子不愿接受,甚至抗拒父母所说的道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

在有些演讲场合,当父母提出不少自己孩子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时,十之八九都是用说服、提醒、告诫的方式,少有人用平等沟通的心态和方法。因而,我常建议父母对待孩子宜多用“动之以情”,少用“训之以理”。这也许是因为父母原本说的太多的一个反向建议,但并不意味父母不该说理教是非。

面对孩子问题时,不妨先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分享、倾吐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亦不须加以批判),道理自然会进入孩子的耳里、心底。这种做法好比一个杯子盛满了水是很难加进新水的,只有让它先倒出来再装入。

对于孩子求知解惑的理性问题,当然可以讲道理,如孩子对学问知识提出的“为什么”,教导孩子处理事物的方法等。但是,对于孩子有情绪涉入、感到心理困扰的行为,父母且按住性子去同理孩子。

盼望父母想一想以下这一句话,“进入孩子的心中,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想通了便去试试看,假以时日会发觉亲子的心理距离更近了。

教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拒绝


下面是幼儿园老师撰写的关于宝宝心理引导方面的教学文章。这对于父母的启发是:宝宝的心理抗压力、挫折耐受力与看护人的引导关系莫大,应捕捉宝宝的心理、倾诉变化信号,采取或者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圆圆一脸委屈地坐在楼梯口,我看了他一会儿,他也看到了我,两眼对视时,我对他说:“宝贝,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助吗?”他说:“刚才我想和何晗他们一起玩,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何晗还推了我,我很生气。”正在这时何晗过来了,我对何晗说:“宝贝,你和罗江和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何晗:“我已经向他道歉了呀,他也已经原谅我了。”“是这样吗?”我问罗江和。“是的,我已经原谅他了,可是我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那你需要我的帮助吗?”“不需要,我只是想自己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可以自己调整的,你离开吧。”听他这样说,我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在楼梯的拐角处悄悄地观察他。只见他两只胳膊撑着脸,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将胳膊放下,伸开两条腿,伸展一下,又叹了了两口气。两分钟左右,站了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猪B跑了过来,对猪B说:“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猪B说“愿意啊。”罗江和的脸上顿时一片灿烂,拉着猪B的手跑去滑滑梯了。

看到这些,我的心被触动了,因为我看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所展现出来的成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别人的拒绝,准确地区分事情与情绪,清晰地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不就是一个成熟的人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几个人有这样能力,这确实让我汗颜,让我惊讶,也让我自豪,让我对“爱和自由”这条路更加坚定。

点评:事情是互动的,情绪是自己的。按相互尊重的社会交往规则来处理事情,以独自承受、自我调解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儿童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展出这些可贵的品质。(点评人:刘静芳 

督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态度的作用往往是最关键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态度左右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如果一个人学习态度端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地做好预习、听课、做作业和复习等各具体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究学习方法,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如果一个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就会表现出懈怠、缺乏动力或是得过且过等现象。所以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

阳阳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但学习态度却不够端正,学习过程中难以脚踏实地,成绩也是忽好忽坏。

初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的前一夜,阳阳自觉最近学习不认真,且复习的时间都被她玩过去了,因此对考试没有一点信心,但是又怕成绩不好被父母责怪,便把温度计放入热水里,并用毛巾把额头捂热,然后对妈妈谎称发烧了,不想去考试了。妈妈观察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对劲,经过再三追问,终于揭穿了阳阳装病的把戏,妈妈气得把杯子摔到了地上,并把阳阳的爸爸一起叫过来,斥责阳阳学习态度不端正,并勒令阳阳第二天准时参加考试。

阳阳低头不语,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态度决定成败,你这种骗爸爸妈妈的态度最终欺骗和坑害的还是你自己。阳阳听后,羞得脸都红了。第二天考试回来,她发现妈妈在她书房的墙上贴上了态度决定成败的标语,她明白妈妈为了激励她才这么做的。

她正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时,妈妈走过来对她说:孩子,不管你天资如何,能力高低,爸妈都希望你能以端正的态度去学习和做人,无论做人做事,只有先把态度摆正了,你才能有成功的一天。阳阳知道了态度的重要性,从此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

的确,人生立于世,态度当第一。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态度可能与自身以及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有时候她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甚至有可能把浮夸的学习态度当成一种风尚。父母首先应该关注和纠正的,便是女孩的学习态度,只有态度端正了,孩子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孩子考试不复习 英语阅读满分有秘密


近日,继高、中考之后,各校的期末考试也纷纷落下了帷幕,然而家长和孩子的愁云并未消退,源于孩子考试不轻松,英语成为绊脚石,学生普遍抱怨英语考试时间太仓促,阅读理解过长,看不完,看不懂。然而,就有这样一些考生考试不复习,英语阅读照样得满分。

满分:学生怎么学

纵观近年的“小升初”、“中考”英语试卷,题目类型主要集中在听力、语法、阅读、写作几项,这几项在考试中的占分比重大致为20分:20分:40分:20分。显然,阅读理解在整个试卷中占得比重较大,阅读理解得满分,的确不容小视。阅读满分,学生怎么学,记者采访到一个冠有阅读理解满分“大户“的学生,现就读于北京第四中学,英文名字叫Trudy,是瑞思S4的学员,当记者问及阅读满分技巧时,Trudy很自信的回答,“我们在瑞思课上学的都是近千字的长文章,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课后我最喜欢的就是去瑞思图书馆借英文原版小说。所以在面对英语试卷时,我从没觉得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有多难。每次考试,我的英语从来不需要专门去复习,阅读理解题一向都是满分。”

满分:老师怎么教

阅读理解得满分,学生羡慕,家长期待。阅读满分,老师教学高招在哪里,为此,记者专程来到Trudy所在的瑞思积水潭中心,采访到了S4的Justin老师。Justin老师在瑞思任教三年有余,阅读满分“大户“Trudy正是她班上的学生,在谈到满分阅读如何教时,Justin老师说,“事实上,班上英语阅读理解满分的学生很多,已经不是一个奇事了。学生阅读理解得满分与瑞思日常教学是分不开的,孩子们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阅读题材广、长度长、词量大、程度高,而且瑞思2年级开始后教学中非常重视对专项阅读技巧和策略的教授,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在日常的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有了这些基础,瑞思的孩子面对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时当然觉得是强项了。”

满分:专家怎么评

满分阅读,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纸耀眼成绩还是别有意义,记者再度采访到少儿英语教育专家,瑞思学科英语学术总监Sally女士,Sally女士指出,“瑞思的孩子阅读得满分,是意料中的事情,但是瑞思阅读课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完全适应英语国家大学学习以及未来职场应用的。所以,瑞思的阅读相较国内传统阅读题材而言,种类繁多又贴近孩子最近发展区,经常有家长说2年级以上的课文家长都看不懂了,孩子们讨论起来却津津有味。同时瑞思在课件、教辅产品设计方面,采用互动的形式,不但大大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增进了孩子的阅读技能。这样的阅读程度,不止让孩子面对小升初、中考时游刃有余。将来应对高考、出国,甚至步入职场,都大有裨益。

父母应有健康的育儿心态


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存有不正常心理,这些不正常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攀比心理。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乃正常之事,所谓不正常是指有些家长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辄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比别人的孩子强。家长的这种不正常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2、补偿心理。这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做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个是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3、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4、“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的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其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要下降。

为了教育好孩子,家长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是夫妻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而父母无原则、无休止的吵闹,极大地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严重地削弱了对孩子的影响力,同时也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地提高家长自身的修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当出现不可避免的争论时,也要避开孩子,在孩子心目中始终保持美好的形象。

其次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这层关系主要指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孩子接受方式之间的关系,例如说理和奖惩的灵活运用。这层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最后是家长的工作和教育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家长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快节奏和提高竞争能力,在时间和精力上难免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但家长必须明白,出外工作和教育孩子同样是为了下一代美好的未来,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将是家长的严重失职,后果不堪设想。

学会培养宝宝阳光心态


教育一个成功的孩子,不仅仅是让其有高的智商,更加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有一种阳光般的心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生活,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如可才能够培养出阳光心态的宝宝吧!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留学美国的第一个暑假,我曾在麦当劳做前台出纳员。每天,工作人员要忙碌服务,打卡记录时间,还要提醒自己努力参加麦当劳的“微笑服务”竞赛。当人们微笑的时候,人们说话的语气、服务的态度也变得和善起来。就如人们穿上高雅的时装时,他们的举止神态上也随之协调起来。当人们真诚微笑的时候,紧绷的面部肌肉就得到了有益的放松:笑一笑,十年少,人们就不用自打耳光,给脸部寻找锻炼机会了。

美国人在孩子进行夏令营活动或开始课程前,经常让孩子们各讲一个笑话。在我所处的房地产公司每星期销售会议上,无论当时房子在升值还是在掉价,经理首先带头讲一个笑话以调动大家一天的工作情绪。

十多年前,女儿在我体内无聊得没有玩具玩的时候,我让她听美妙的古典音乐、儿歌。我临摹丰子恺的幽默漫画。我从朋友那里借来连续剧《我爱我家》。我看该情景喜剧第一遍的时候,经常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在海外几年辛苦留学、打工的紧张中,我很少这样“放肆”地大笑了。在此连续剧之前,我看过电视连续剧《围城》、《编辑部的故事》,及美国卓别林的一些喜剧电影。此后,我看过美国电视连续剧《家庭建设》《新王子》和每周电视上的“美国最有趣录像”。英国的一些喜剧电影曾经让我有机会大笑几次,但是,《我爱我家》最让我开心。亲子网

几年后,我又托朋友买来了一百多集《我爱我家》的多媒体光盘,也向周围的华人朋友推荐《我爱我家》。我看了其他一些中国式喜剧,发现“效(笑)应”不如我初看《我爱我家》时。女儿长大后,在美国学了几年中文的她又无数次重温《我爱我家》。她“胎教”时的“中文课本”又多次在她的记忆里活灵活现。她在课后、饭前、饭后、节假日,至少又看了50遍。每一遍她都能随着剧里的笑声而笑。她练了中文听力,甚至把一些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我爱我家》的胎教笑声效果显著。女儿一岁多时,坐在餐馆的高脚凳上,她总要对周围的吃客往左倾下她的娃娃头,确证左边的吃客笑了;然后向右,倾下她的娃娃头,确证右边的吃客也笑了,如此劳心地“左顾右盼”后,她这才放心地用胖嘟嘟的小手吃起美食来。她确信周围环境有笑声或大家脸上有笑容之时,一切才是熟悉、安全和正常的。

在朋友家一次聚会上,女儿和其他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在另一间小房间里,我们能听到小孩子在一起玩耍发出的声响。后来,一位音乐家新客听到一阵很爽朗的笑声传来,赞赏地问:“哪家小孩发出这么好听的笑声?”我正和别人谈论一个话题,另一个妈妈帮助我做了回答。

女儿自小喜爱收集报纸上的漫画,尤其是动物漫画。女儿也喜欢所有的“五颜六色”。我去幼儿园、学校接送她时,如果有一张不写名字,却画得像彩虹一样鲜艳的图画让大家认领,我知道那一定是女儿画的。

在和女儿一起阅读、欣赏这些漫画、卡通后,我也分享着儿童世界中的美国式幽默。久而久之,我逐渐忘了亚洲家长式的威严。是呀,我们许多大人自己也有很多可作笑料的言行,有什么可“假正经”的?这些画漫画的人有着无限的智慧。

例如,在丰子恺的漫画《取苹果》里:写字台上放着红绿鲜亮的苹果,两岁的小女孩看到身边没有其他可攀援的椅子,就把写字台左边的三个抽屉全打开,这就构成了一个梯子。她借用这“梯子”上去取苹果!这一招令大人都自叹不如。

后来,在为女儿买来的名叫《Garfield猫》的幽默画集里,“Garfield”猫“正襟危坐”地坐在公交车上,司机对猫的女主人重申“宠物不得入内”的原则。女主人从容地说:“这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只是患了一种‘皮毛病’而已。”

在美国书店、图书馆等旧书大甩卖中,我经常发现有此类大小适合放在口袋里的小书。它们通常是有关某个主题的名言、警句或幽默对话,其文句富有悟性和哲理,有些还被配上漫画插图。它们比长篇巨著更吸引我去阅读。在这些“红宝书”中,我总能读到几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幽默语录:

“在美国,受中央空调控制的大办公楼全部关闭着窗户,只有比尔·盖茨的‘窗户’开着。”

“女人若要一生稳固的婚姻,其丈夫最好是考古学家,这样的话,女人越老,越有价值。”

……

我从别人那里经常听到对女儿的如下评语:“很阳光”有“一种好的幽默感”。这些评语听上去比说“你孩子的数学得了100分”还令我们高兴。因为个人的荣辱富贵、功成名就都是暂时现象,而开朗、“阳光”的性格和态度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美国人把幽默感作为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指标。人们在评价一个人、一节课、一个讲座、一个“脱口秀”的质量时,总会说:“‘他(她)’很风趣!”“此‘讲座’很有意思!”“此‘脱口秀’很好笑!”

高级搞笑是评定标准之一。不同于低等搞笑的恶作剧,这种好的幽默感是从知识渊博、经历丰富、人情练达的“后现实主义”发展而来的智慧或美德。人们在“笑”中体谅了别人,更洞察了“自以为是”的武断、荒唐,更容易在娱乐中反省和提高。这大概是美国式的幽默对全球性格的一大贡献。

前几年,亲朋好友说:“你们回国探亲,啥都不用带,电器、光盘、人参、美酒等等在国内应有尽有。你们只要捎带一包正宗美国产的‘开心果’即可!”我想美国式高级幽默是否也应该借此文充当一下书面“开心果”呢?

据一些报道说:“亚裔孩子比其他族裔的孩子笑得少。”这是严厉父母的威逼教育使然,还是升学,一年一次的高考压力使然?不笑的童年和少年如同只有冰冷的冬雪压抑、残酷的秋季萧条,而失去了春鸟啁啾,而失去了火热的夏季轻灵……

前几天,在一家办公文具店内,我看到一对华裔夫妻在和美国店员核对账单时,大声用中文争吵着……当时,店内顾客没有多少,而我是另一个黑眼睛、黑头发的人,我感觉到其他美国店员和顾客好像也在注视着我!几十美元的账单“纠纷”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它完全可以用另一种幽默的方式化解,同样得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虽然美国店员听不懂中文,但他们读得懂神态。

我十分欣赏梁左的剧作《我爱我家》。他的幽默之作是他在简陋的斗室没日没夜地辛勤耕耘出来的。这个剧作家带给特定历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以“文革”、改革开放后人性的洞察和反省。他给我们带来了与“高大全”虚伪主张相悖的诚实幽默。作家们需要把他未尽的幽默事业进行到底,这样才能看到他“在天堂里的微笑”(剧作家的母亲谌容所言)。

笑!笑!笑!笑给全球带来健康、和平、安全。早期教育

我又想起了另一句英文表达:“Live,Love,Laugh。”3个以“L”开头的阳光般灿烂的生活哲学:“活着,爱着,笑着。”在这无常的人生里,“暴躁的人跳着叫,有智的人坐着笑”。人生何其短暂,彼此相识的机遇又是那么有限。所有的相逢应该都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让我们就这样活着,爱着,笑着……

本网站小编总结:想要孩子有一个阳光般的心态,首先父母就应摆正自己的态度,毕竟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的性格心态等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希望以上的文章也能够感染劳累的父母拥有一个阳光般的心境!

家长情绪和心态决定孩子焦虑程度


家长情绪和心态 决定孩子焦虑程度

开学季,“入园焦虑”的各种表现将会在各个幼儿园门口大肆上演。“我要回家”、“我要妈妈”……各种无法停止的哭闹声,此起彼伏。正所谓是,幼儿园门口,听取“哇”声一片。

众所周知,“入园焦虑”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他们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面对陌生的园所环境,面临亲人的分离,情绪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然而,这个过程的长短、快慢以及适应过程中不良情绪反应的大小、强弱,都与家长的处理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因为,孩子的入园也伴随着父母的心理适应。从孩子入园的那一刻起,与其说是孩子的适应,还不如说是家长各种担心的开始。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家长的情绪和心态,直接决定了孩子的焦虑程度。

家长的担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担心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后,不会表达需求,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二是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安全问题,如会不会受小朋友欺负,会不会生病等。

而事实上,任何人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生活方式进入到另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对即将入园的孩子和父母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因此,家长们一定程度的担心是人之常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家长在孩子入园前做好各种心理和物质上的准备。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情绪控制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总没有成人那样成熟。面对孩子的不安,看着孩子的哭闹,只有家长的坚决果断,才有孩子的接受适应。家长们若是守在门外,坐立不安、心绪不宁、六神无主、魂不守舍,还伴随不安、抱歉等一系列复杂表情,迟迟不肯离去,这就大可不必。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迟疑,让孩子多了一次哭的机会;也许,就是你的不舍,让孩子多了一次闹的理由。他们的情绪,因为你们的种种牵挂,成了“焦虑“的砝码。但可能,只要你的一个勇敢转身,就会换回孩子的此刻的安静。

我们总希望孩子在未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前提是自己首先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孩子不适应,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去适应,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焦虑。因为,适应环境本来就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家长只有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闯一闯,自己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才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克服焦虑,更有可能在未来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有一个好“底子”。

因此,知道克服“入园焦虑”的方法和建议再多,也不如家长拥有一种好心态,一颗强大的内心。用正确的心理与孩子一起接受开学的分离,我们相信“九月的哭潮”一定就会很快过去,你家的孩子,一定不是“九月的哭宝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