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的宝宝还不会翻身的时候,就很喜欢踢被子。有的宝宝一觉醒来,头和脚的位置已经倒了个个儿。这在天气暖和的季节没什么大问题,可是,天气凉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冒,妈妈可以给宝宝缝制一个睡袋。

方法是:把适合宝宝身长的小被子和小垫被铺好,脚和身体一侧的地方缝起来,身体另一侧的地方装上拉链。有的妈妈在被子的三面都装上拉链也可以。让宝宝的爬行区安全又干净。

让你好动的宝宝尝试各种安静的游戏,比如:看图画书、听轻音乐、听故事、用彩色的笔画画等。找出一种他很喜欢的安静的游戏,不要小看这一个游戏,它能在你疲劳的时候帮你一把,你也可以在哄孩子上床前让他玩。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

为了对付好动的宝宝,你也得有充沛的精力,特别是他会走路以后,你要时时防止他的突然消失。如果家住一楼或靠近马路的地方,要记得把门反锁好,有许多客人来访或是出去做客时更要注意。

有个妈妈带着刚会走路又极为好动的儿子去喝喜酒,她在儿子腰上系一条带子,另一头系在自己手腕上,儿子跑远了马上就可以把他拉回来。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好动宝宝,就别让他离开你的视线。

zj09.com编辑推荐

新生小宝宝的精典淘气瞬间


新生儿经典的“淘气”动作:咬住了,小拳头、小脚丫!

2~3个月大时,宝宝会把手放在眼前晃动着玩。不久,他开始观察自己摆动的脚,甚至试图用手去抓住它。接着,他开始把所有到手的东西都放进嘴里:妈妈的乳房、奶嘴、自己的手指头、拳头、小脚丫,并为此发出的声音着迷。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学到了:

●出生时,婴儿的视觉还没有完善,6个月后才逐渐成熟,这个阶段他的视野尚有局限。当他把手拿在眼前晃的时候,他也在练习目光追随,这样能拓展他的视野。

●通过用嘴巴吸吮自己的小手和小脚丫,来认识自己的身体。

经典的“淘气”:玩转摇铃!

虽然还处于被动状态,但他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一个挂在婴儿车上的小铃铛就可以让他注视很久。虽然还不能主动去拿,但如果有人塞到他手上,他马上就开始“钻研”:这个东西怎么玩?摇一摇会不会发出声音?不经意间摇动胳膊,真的响了!于是,他开始不停地晃动胳膊……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学到了:

●在一次次尝试中,他知道晃动胳膊时,会制造出声音,了解了最直接的因果关系。

●观察摇铃时,他也在进行区分物体的形状、色彩和边界的练习。

●通过用手触摸,发展了他的触觉,摇铃会发出声音,训练了他的听力。

●“咦,我摸摇铃和摸自己胳膊的感觉不一样!”虽然他还不会进行这样的推理,但是,这可以帮助他确认模糊的感觉:我的身体是不同的,并不是融合在周围环境里的。因此,在玩耍中他加强了自我意识。

●形状、颜色、气味、质地、重量等感知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大脑的概括,他建立了对摇铃的图式,并储存在记忆中。这就是为什么下次再见到这个玩具时,他可以认出来。

●手眼协调能力也同时在玩中得到发展。他努力地抓住手上的摇铃,把摇铃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或者放到嘴里,实际上是训练他手势的准确性。

陪他更好地“淘”:

准备各种色彩、形状、材质及能出声的玩具,让他看一看,给他听一听。当然,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另外,他一定喜欢用嘴探索这些玩具,保证小嘴可以碰到的玩具都是干净和安全的。

了解更多科学早教知识,请登录早教频道

开发小宝宝智力的手部游戏


小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

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对宝宝的手部的益智开发,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

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手部游戏可以开发小宝宝的智力


小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不要简单地认为,玩手不过是宝宝自己取乐的一种方式,而应积极地引导他,只有“手巧”才能真正的“心灵”。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人类绝大多数智力作业,如写字、画画、弹琴、绣花、编结、雕刻,都是通过手指的活动来实现的。人们常说“心灵则手巧”。这里所说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大脑。“心灵手巧”与“手巧心灵”是辨证的关系,手脚灵了,头脑才会聪明,笨手笨脚必然笨头笨脑。训练孩子的手脚,等于给孩子做“大脑体操”。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因为大脑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运动占的比例最大。大脑有许多细胞专门处理手指、手心、手背、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所以手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宝宝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

进度一:出生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口中吮吸,津津有味,感到极大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当他小手可以握物后,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游戏:当宝宝把小手伸出来时,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练习抓握,这时他的手握得很紧。

进度二: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抚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小床的边缘。

游戏:2个月以后要把玩具放在宝宝手里练习抓。要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进度三:4个月的小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也会将手放在小桌边上做弹琴动作,手指灵活但还抓不住玩具。

游戏:把东西放在宝宝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进度四:5个月就可以伸手抓住东西了。

游戏:让宝宝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动。

进度五:6个月后的婴儿会坐了,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将玩具倒手。他的手已经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游戏:能坐起时,引导宝宝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宝宝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宝宝前面可吸引他去爬。玩“欢迎,欢迎”,练习拍手。

进度六:9个月后的婴儿会同时屈伸五个手指,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并且已经从满把抓发展到拇指和食指对捏了,到10个月时还能够准确有目的地松手,手已经成为宝宝认识世界的工具。

游戏:玩“抓抓挠挠”的动作,把“小馍头”、钙片等较安全的小颗粒状物品或玩具从小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多做捡和扔的动作。

手是认识物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触觉的主要器官。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远比死记硬背更能增强大脑的活力,并可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这对人类智力的开发尤其对宝宝的智力开发十分重要。

对宝宝的手部的益智开发,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锻炼手的皮肤感觉。经常给予孩子手部皮肤以有力的刺激,如把手交替伸进冷、热水中(温度要适宜);或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性质的物品,如玩沙子,玩石子,玩豆豆等。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手的神经反射,促进大脑的发育。

2、增强手指的柔韧性。如让孩子经常伸、屈手指,闭上眼扣扣,练习写字绘画,这些锻炼有利于提高孩子大脑的活动效率。

3、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的手指做一些比较精细的活动,如摆弄智力玩具、拍球投篮、学打算盘、做手指操等;要手脑并用,边做边思考,以增强大脑和手指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健脑效果。

4、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为孩子选择玩具时,要从培养孩子自己动手习惯出发,比如高级自动化玩具就不如积木、橡皮泥或能拆能拼的玩具更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5、交替使用左、右手。左手受右侧大脑支配,右手受左侧大脑支配;交替使用和锻炼左、右手,可以更好地开发大脑两半球的智力。

九个月小宝宝的游戏和玩具


给妈妈的提示

1、爬能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为迈步走路打基础

美国有一位人类智力潜能开发研究专家说,“若只用三个字来说明怎样才能开发你孩子的智力潜能,那就是——让他爬。”

从腹部爬行学会四肢爬行,宝宝进入重要的爬行期了。不少父母很重视训练宝宝站立、走路而忽视爬行,其实,爬是锻炼宝宝体力和训练走步等运动能力的基础。如果居住的房子不那么宽敞,可设法收起一些家具,腾出空间让宝宝爬。经过练习,宝宝至少能爬出半米远。

学会了爬行,宝宝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屋子里四处活动,主动探索,好奇心和自信心得到满足。

宝宝能爬着去把自己放置的玩具找回来,说明他的记忆力发展良好,也象征着他开始了解“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连性。

2、让宝宝了解“看不见的东西仍然存在”

玩具被布盖住了,但只要让宝宝看到玩具的一小角,宝宝便会知道玩具就在布的下面。如果整个玩具正如他所料出现在眼前,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快感。这是宝宝喜欢玩此类游戏的原因。

大人和他重复玩这种游戏,可使9个月大的宝宝了解——即使玩具完全被盖住了,但仍然在布的下面——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特别提醒——干预和强迫,反而会降低宝宝游戏的意愿。

这个时期,对宝宝来说,最大的忌讳是妈妈过多的干预和强迫。当宝宝以自己的方式玩游戏的时候,可能会显得“手脚笨笨”,“脑子转不过来”,妈妈很想插上一手。千万不要,这样反而会使宝宝玩兴大减,甚至恼怒。

最好让宝宝自己在玩耍中发现游戏的方式。万一宝宝对新玩具和新游戏不感兴趣时,妈妈可示范着玩给他看,激发他的兴趣。一定要避免强迫孩子去玩他不喜欢或不会玩的玩具。

玩的自主权属于宝宝。

游戏内容

小狗追大狗(练习爬,训练平衡能力,增进亲子情感)

1.大狗妈妈爬着追小狗宝宝,或者小狗追大狗。大狗可以假装爬得慢,或者中途突然加速,或者“汪汪”叫,可用各种变化增加游戏的气氛。

2.抓住宝宝,或者被宝宝抓住了,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大狗妈妈被抓住啦,小狗汪汪真厉害!”“宝宝爬得真快,妈妈好不容易才抓住宝宝呐!”

要点:爬行时,宝宝可以抬头转颈四处看,不仅颈部肌肉得到了锻炼,而且接受环境刺激的机会增多了,可促进大脑发育。

爬大山爬小山(同上)

1.(接着上面的游戏)妈妈搂着宝宝顺势平躺下来,让宝宝从一侧爬越妈妈的身体到另一侧,“宝宝爬山喽!”“宝宝好厉害!”

2.妈妈侧躺,增加山的高度和爬的难度,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

3.把卷紧的被子卷放在妈妈身体的一侧,约伸展一臂的距离,让宝宝在被卷上和妈妈的身体之间来回爬,上下爬。妈妈躺在一边保护宝宝,并为宝宝加油吆喝。

注意:a.选择在地毯上玩比较安全,宽敞,玩起来也更自在。b.鼓励能激发宝宝继续玩的意愿。

找爸爸或者妈妈(同上)

准备物:爸爸或者妈妈的照片。

1.和宝宝一起看照片,“这是爸爸呀!”

2.把照片放在地毯或床的对面,诱导宝宝朝照片爬,“过来找爸爸!”

3.移动照片,鼓励宝宝继续爬,夸张地给宝宝加油;

4.“找到啦,亲亲爸爸!”

要点:缺少爬行而直接学走路的孩子,迈步时脚会有点偏内,走得不那么稳当,主要原因是他的大脚趾缺乏锻炼和力量,脚跟先着地,步法就显得软弱无力了。

“马术表演”(训练动作的灵活性和平衡力,练胆量,增进亲子感情)

1.爸爸平躺在地毯或大床上,宝宝坐爸爸身上,大手握小手;

2.骑马奔跑“得儿得儿”——爸爸忽而上下颠动身体,忽而左右摇晃身体,嘴里发“得儿”声,感受着颠簸和晃动,宝宝的感觉很刺激哦!

3.站在马背上“得儿得儿”——爸爸先保持身体不动,让宝宝在爸爸的肚子上站一会儿;适应了再开始颠簸摇晃,由慢到快,由缓和到剧烈。

要点:a)爸爸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掌握调整动作幅度,自由发挥;b)尽量鼓励宝宝主动做动作,如伸曲膝盖、摇晃身体、爬上坐下;c)保持欢快的气氛,让孩子玩得开心。

小鸟倒飞(练习平衡,感受速度,锻炼胆量)

1.爸爸或妈妈双臂凌空托起宝宝,仰面朝天,或俯身面下;

2.前后、左右来回晃动宝宝,“小鸟飞得高高,小鸟飞得低低!”

3.“小鸟倒栽喽!”双手抓住宝宝的脚踝,让宝宝倒栽;宝宝习惯后,大人还可以提着他慢慢地上下摆动,宝宝会觉得很刺激!

要点:

a)摇晃感、速度感和倒立感都有助于训练孩子走路时所需要的平衡感。

b)做倒栽的动作,要循序渐进,确保安全。

捉迷藏(练习站和蹲,训练下蹲时的平衡感)

1.宝宝扶站桌子旁,妈妈站在桌子的对面或者侧面,“宝宝,看,妈妈在这里!”

2.妈妈躲入桌子下,“宝宝,妈妈在哪里?”诱导宝宝下蹲;然后母子在桌下对视,“妈妈在这里!”

3.妈妈站立,“宝宝,妈妈在哪里?”逗引宝宝站立。

要点:a)此游戏适合已经会扶站的宝宝;b)除了站立和下蹲,还应该逗引宝宝扶桌子做弯腰、伸腿等动作,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为独立站立和走路打好基础。

装进去,哗啦啦倒出来(练习坐和手的动作,了解“里面”和“外面”简单的空间概念)

准备物:一只大小适合的纸盒或塑料筐,质地较轻,光洁不毛糙。

1.宝宝坐,纸盒或者塑料筐放在宝宝面前;

2.确认宝宝正注意妈妈的动作,妈妈把玩具、积木等各种东西一一放入盒子里,“小汽车放在盒子里”;

3.把着宝宝的手,“哗啦啦”倒空盒子或塑料筐!

4.诱导宝宝反复做填装倒空的动作。

要点:反复做放入、倒空的动作,直到宝宝也跃跃欲试。宝宝不会,别勉强,很快他就会热衷于玩“填装倒空”的游戏;“纸袋填满倒空”他也一样喜欢。

模仿游戏(学习交往,发展良好的情感)

1.妈妈先做“再见”、“谢谢”、“好呀”等动作给宝宝看,然后,把着宝宝的手让他模仿;

2.妈妈抱娃娃,亲娃娃,对宝宝说,“宝宝也抱抱娃娃!”“哦,娃娃喜欢宝宝抱!”

3.妈妈把苹果递给爸爸,爸爸说“谢谢”;爸爸把饼干递给妈妈,妈妈说“谢谢你”;

“宝宝把苹果给妈妈,好吗”,若宝宝不会,妈妈轻轻取过来,然后说,“谢谢,宝宝真乖!”

要点:对婴儿来说,把东西交给别人,就像东西被抢一样。本游戏让宝宝知道“把东西交给别人,别人会很高兴;而交出去的东西又会回到自己手里”。如果宝宝不愿意交出东西,也不用勉强。

与小宝宝一起做身体游戏


经过新生儿期的反复练习,相信妈妈和宝宝都已喜欢上了每日必做的抚触。妈妈和宝宝说话时他会发出声音来应答;做按摩手心时他会张开小手等待你去做;从仰卧变为俯卧时他会主动抬头。那么1~3个月又增加了什么新内容呢?

1个月

A.手抓握。

该练习和新生儿期一样。

B.屈肘。在手抓握练习之后,母亲用手握住孩子手及腕部,然后分别将孩子左、右手依次向宝宝上臂或肩的方向屈曲,共4~6拍。

C.扩胸。两臂胸前平举为预备姿势,第1拍两臂侧平举,也就是将两臂向左右分开至身体两侧,掌心向上;第2拍两臂收至胸前;第3拍同第1拍;第4拍还原。共4~8拍。

D.屈腿。下肢第四节后,手握孩子足踝部,将左、右腿分别做屈膝,屈胯动作,共4~6拍。

E.抬头。翻身呈俯卧位后可做半分钟抬头训练。注意把孩子双手分别放在头两侧起支撑作用,同时用你的声音和笑脸去孩子头前方逗引他抬头。1个月的宝宝颈肌、背肌力量均不强,不要试图让他抬头很长时间,以免造成疲劳。

2个月

A、B.同1个月,练习次数可达8拍。

C.扩胸交叉双臂上举。两臂胸前平举预备,第1拍,两臂侧平举;第2拍,两臂收至胸前交叉;第3拍,两臂侧平举;第4拍,两臂放置身体两侧;第5~8拍重复两臂上举和还原至第4拍的姿势2次,即上举-还原-上举-还原。共8拍。

D.屈腿上举。在1个月的屈腿动作之后,手握孩子膝关节使腿伸直并上举45度,共8拍。

E.抬头,呈45度,共练习1分钟。

3个月

A.扩胸交叉双臂上举,同2个月。

B.手碰手。A.8拍完成之后,握着小儿腕部让其两手相碰4~6拍。这时母亲一定要和宝宝说话。你可以告诉他:“宝宝看看这是你的小手,多可爱呀。”一边碰手一边说:“原来小手可以挨在一起呀,宝宝试一试!‘这一节为促进2~3个月孩子看手、玩手、吸吮手的能力发展创造了条件。

C.屈腿90度。双下肢交叉屈腿后放平,双手握住膝关节,伸直下肢后上举90度。共8拍。

D.侧身翻。从仰卧位变为俯卧位时不是把孩子抱起来再趴下,而是将一侧下肢放在另一侧下肢之上,然后轻轻推后背帮孩子翻身。左右侧身翻各练2次。

E.俯卧抬头90度。练习可达2分钟。作法同2个月。

用有声音的游戏来训练小宝宝的听觉


游戏1:响盒也音乐

妈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所有的道具,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为小宝宝制作音乐效果。比如,干豆、米粒、苞米花、小铃铛、石子等。

方法是:把能哗哗作响的小东西放到一个小盒里,单放混放都可以,妈妈在哄小宝宝玩时,给他摇晃声音听,可以先放一种物品摇给他听,然后再多放几种物品摇给他听,同时也可以给小宝宝哼唱一段旋律或一首歌曲,也可边跳舞边摇。这样一定能让小宝宝开心大笑。

这个游戏不但可以给小宝宝创作不同的声音效果,以此丰富他的听觉,并能帮助他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游戏2:铃铛镯

方法是:妈妈给小宝宝套上铃铛手镯和脚镯,然后播放音乐,帮助宝宝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抖动手脚,并和小宝宝一同说唱欢笑。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小宝宝创造另一种声音效果,以此刺激他的听觉发展,还可以提高他对声音的想像力。

游戏3:锅碗瓢盆也音乐

方法是:妈妈可以利用锅、勺子、盖子等能发声的物体作伴奏用,放一首音乐,抱着小宝宝随着音乐一同舞蹈,小铃铛在旋转中也丁东丁东地响个不听,这种自创的音乐对他太有刺激了,小宝宝对此一定开怀大笑。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不仅可以帮助小宝宝丰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帮助他在倾听各种各样声音的同时刺激他的听觉发展。

小宝宝跟大孩子玩好不好


刚刚满周岁的贝贝很爱跟其他孩子打堆,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呆在一起。妈妈发现,当宝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2-3周岁的大孩子们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他真的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称做“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爸爸妈妈,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周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们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们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们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们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们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龄稍小的婴幼儿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妈妈应该作的判断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死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自尊心无疑会受到损害,这对他们的未来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即便他们仅仅只是一半参与一半旁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从中也学不到任何正面的东西。

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身体或情感上受到伤害之前就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予以干预了。其实,要求年龄稍小的婴幼儿在遭到大孩子的“拥抱”(其实完全是“攻击行为”而非“温情好意”)时尽量“忍耐”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同样,要求他们顺从地忍受自尊心被剥夺也是荒谬的。

教会宝宝说:“不”

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当自己的身体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时,便理应退出游戏,或主动寻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帮助。

小宝宝户外活动应注意事项


小宝宝户外活动应注意事项

满两个月之后,孩子的抬头能力明显地进步了。出去玩的时候,孩子也会头直立地呆上20~30分钟。这时,孩子眼睛看东西的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从孩子一出屋就兴奋不已的表现,我们可以判断出他已看清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户外活动让孩子充分地享受了新鲜空气和温暖的阳光,进而达到锻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可是,作为父母和养护人在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带3个月孩子外出不要让婴儿乘坐坐式婴儿车;即便选择卧式婴儿车,当道路不平时也要把孩子抱出来,以免躺着颠簸,震伤大脑。

2、孩子的头的直立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要超过30分钟。较适宜的姿势是让孩子面朝前,背靠母亲胸腹部;母亲一手托臀部,另一手环绕孩子腰部。这是一种既安全,孩子视野又开阔,且累了还可以把头靠在母亲身上的姿势。注意:每过20~30分钟就应该给婴儿变换体位,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也有利于肢体的运动。

3、我国南方有背孩子的习俗,但3个月的孩子还不适宜较长时间地被背着。这和我们不主张给新生儿打蜡烛包是一个原理。长时间被包裹着并被捆绑在母亲的背上,对孩子是一种束缚,不利于孩子的生长。

4、外出活动不要到人口聚集处,比如商场、电影院等地。这些地方通风不好,人流复杂,难免有病人或带菌者,而孩子抵抗力低,容易被感染。

5、夏天天气炎热,户外活动要给孩子戴帽子,抹防晒霜;同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地抱着孩子,因为长时间地抱着孩子不利于散热,会造成孩子体温过高。

6、外出活动后要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培养孩子喝凉白开水最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