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姿势是练功者在练功时所采取的体位形态。气功中的静功姿势主要有坐、卧、站、行等,是气功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姿势对机体有不同的影响,如站式、行式对骨骼肌肉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可增强体质,静坐、静卧可充分使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入静养神。

练功姿势与疾病关系密切,如胃下垂或胃肠功能迟缓的患者,采取仰卧或臀高式,可加强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心肺疾患,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通畅,并能减轻心慌气短等症状。高血压病人宜练站式或坐式,以利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但不论采取何种姿势,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即舒适自然,全身放松,重心要稳,适合病情。综合其要领:坐站姿势,要求头微前倾,颈不着力,两眼轻闭,以鼻呼吸,含胸拔背,腰部伸直,松肩垂肘,下肢松弛,两足平行,与肩同宽。

卧式的头颈躯干要求和坐站相同,四肢放松舒展,两眼轻闭,微露一丝光线。仰卧时,过去都要求两足奂垂直向上,这样小腿肌必须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现在要求,两足尖稍向外,以利于小腿肌的放松。

总之气功的姿势要根据体质、病情、习惯等灵活掌握,所谓法无定法要因人因病而宜,不可拘于姿势,关键是适应自然,适合人体的生理特点,便于练功入静,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小编推荐

修炼气功的“三关”修炼法


练周天功时,要使任督二脉交流,当真气沿督脉运行时,有三处较难通过的地方,这三处称为三关。第一关在肛门后上方的长强穴内,称为尾闾关;第二关在脊背部,俯卧时,相当于肘尖连线的中点,约在命门穴附近,称为夹脊关;第三关在头后正中枕骨粗隆处,玉枕穴稍下方,称为玉枕关。此三处在真气运行的初期,似有不畅之感,或不易通过,故有闯三关之说。在练功中,有的人此三关较难通过,不要过于追求,强行以意领气通关,以免造成偏差。

另外在气功锻炼中,也有人把气功的姿势、呼吸、意念总称为三关,要求逐一掌握,一关一关地练习通过。如三者在练功初期同时进行,则称为三关共渡,易造成偏差。

还有人把练功中的三步火候,即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称作三关。

谈谈意与气的关系

意和气是气功锻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为了排除杂念和调整呼吸,达到入静,意气必须密切配合,古人称之为心息相依。

以意领气,就是用意念来诱导气的运行。、如在锻炼气贯丹田时,要微微用意引导,以促进气下行,当练大小周天功时,内气循任督二脉或全经脉运行时,也需要以意来引导,以保证气的正常运行。以意领气,意在前,气在后,多用于练功的初期阶段。

以气领意,气在前,意在后,意念伴随呼吸而出入,伴随着真气运行而转动。以气领意多在练功有了一定的功夫之后,才可能掌握。

谈到意气合一,就是以意领气,以气领意,意到气行,气行意随。说明练功到此,功夫又深入一步。

三、常用功法简介(着重内养功)

内养功的特点

内养功属静功,要求练功前及练功过程中,精神与机体保持松弛状态。

宝宝的能力练习并非越早越好


宝宝和成人一样勤加练习能够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但是宝宝学会肌肉运动的过程和成人有一点不同:只有在脑、身体机能发育到适当成熟的时候练习才有效。也就是说练习是必要的,但要在适当的时间。如果练习太早,对这项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大,可能反而有害。

孩子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有的孩子对文字非常敏感,一教就会;有的孩子对文字不感兴趣,但动作能力发育得好。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的特长和个性,为他创造活动机会。别总热衷于用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往往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他造成伤害,或者使其自信心受到影响。明智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并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试验,研究双胞胎在不同时间开始学习爬楼梯的效果。他选择了一对双胞胎,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弟弟从52周开始同样的练习强度和内容,结果他们都是在54周时学会独立爬楼梯。而且弟弟的学习时间虽然短,但效果不差,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的兴趣。

格赛尔又反复地做了上百对双胞胎的对比试验,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因此,格塞尔认为,当孩子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也就是说对于坐、爬、走这些运动能力的练习并不是越早越好,而且有些运动技能如果练习太早反而有害。例如:6个月以内的宝宝长时间坐着,可能会引起脊柱变形;9个月前,如果让宝宝长时间扶物走,会增加扁平足、“X”形腿、“O”形腿的发生几率。所以说,成长阶梯的教育课程及亲子游戏体系都是遵循每个孩子的具体发育速度不同,针对不同时期因材施教,家长只需要顺其自然,在宝宝成熟到一定程度,就给他创造环境帮助他顺利发展这项技能。

新生儿的亲子游戏:踏步反射练习


踏步反射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反射,又称迈步反射,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踏步反射,一般6-10周时会自然消失。为了让宝宝在新生儿期也能得到足够的刺激,为宝宝日后的爬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新手爸爸妈妈们介绍如何给1个月宝宝做踏步反射训练。

训练方法:

1、宝宝仰卧在床上或沙发上。

2、大人把手伸到宝宝后背,并将手放在宝宝的双侧腋下,用拇指扶住宝宝的头部背侧。

3、大人把宝宝竖立抱起,使宝宝呈站里姿势,双脚接触地面,让宝宝做出迈步动作。

4、大人轻缓的向前移动宝宝,使宝宝迈步向前走。

训练目的:

1、锻炼宝宝腿部大肌肉的力量,为宝宝日后的爬行和行走打下基础。

2、有利于宝宝抬头练习,锻炼宝宝颈部和脊柱的力量,促进宝宝身体的身体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

1、训练时,不要让宝宝的足部向足底弯曲。

2、要让宝宝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脚踩住地面。

3、要用手扶住宝宝的头部。

4、结束训练后,要让宝宝放松,可帮宝宝揉揉脚。

5、训练时,大人可以播放愉快的轻音乐,让宝宝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

6、大人的动作要轻缓,以免使宝宝受伤。

爱心提示:

1、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踏步反射不同。其中,早产儿往往是脚尖着床,而足月儿是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床。

2、臀位生产的新生儿和患有轻瘫的新生儿,没有踏步反射。

3、如果8个月以后的宝宝仍有踏步反射,则可能患有脑性疾病,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治疗。

重复练习开发儿童智力


“重复做事”是儿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训练活动,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幼儿特有的“常同行为”,蒙台梭利将其称为“重复练习”现象,同时,她也通过实践研究得出了儿童重复做事的必然性——为了意志力的形成。

意志力来源于选择有智力目的的活动,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即经历专注、兴趣、意志、顺从四个环节。儿童的意志力并非成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通过后天强化训练出来。实际上,儿童的意志力形成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它是儿童自然成长的法则。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意志力形成的第三个环节,即意志的发展,总要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其中最常见也是首要的阶段便是“重复练习”。

“反复操作是儿童的智力体操。”蒙台梭利用这个比较恰当的比喻说明了重复和智力的关系。儿童在玩耍一样东西时总是重复进行,在读一本书时总是重复听,在操作一样教具时总是重复几十次,这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成人认为这是由于儿童的幼稚而导致的,但是这样的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并使儿童达到极度的满足。实际上,如果儿童能达到重复一种活动的时候,那是因为儿童已经能够相当程度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控制到一点上。这种状态我们才把他称为注意力集中。这种集中的注意力在重复中,儿童的内心就获得了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解释为控制的力量,儿童既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又能控制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

许多父母都不难发现儿童重复练习的现象,要么是在学校,要么是在家里。但是,他们多数会表现出茫然的表情,并不知道这就是孩子意志力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正是基于“重复练习”的起点,儿童才慢慢形成了自制和自觉的能力,为进入第二个阶段打下了基础,即自由地选择自我训练的生活方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手和语言是人类智力的两种外部表现,所以重复地听、说、读、画,以及所有重复性的劳动都是促进心智发展的运动。儿童喜欢用双手去重复做事正是他工作本能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对一些“基本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可以自主阅读之前,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重复听故事的阶段。重复听故事,能使儿童逐渐地掌握故事中的词句,使一些好词好句在记忆中得到反复强化,并积累一定的语言经验,从而使孩子在自编故事时,把那些储存在脑海中的语词语句,迁移运用到新的故事情景中。所以,让孩子重复听故事,不但令孩子获得了有关知识信息,学习了一些语词语句,懂得了相关的道理,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为孩子提供了创造性言语表达的素材,开发了孩子的语言潜能。

让儿童为之着迷的“基本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把瓶盖拧下来再盖上;把玩具反复地拆开、重装;打开房门再关上等。类似的重复行为都是儿童的基本行为,不具备任何目的性,它们对儿童来说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也是儿童进行的不够成熟的努力。“重复练习”的行为能够满足儿童特定时期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独立感。另外,驾轻就熟的工作内容更容易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点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这些看似枯燥、简单、浪费时间的重复练习,却容易使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冲突。成年人的思想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障碍,即“最大效益法则”。当他们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或者一直在从事浪费时间却毫无收获的劳动时,就会忍不住想去干涉或帮助他们。

在成人看来,类似于反复把彩色玻璃球放进瓶子里的游戏是一种琐碎而毫无用处的工作,他们不能理解儿童为何对此那么热衷而痴迷。实际上,成人不理解儿童“重复”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行动的节奏。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去医院探望患病的父亲,老人中风了。当她看到父亲倔强地用颤抖的双手异常缓慢地把水杯举到唇边的时候,那种抖动的动作与父亲昔日行动自如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位母亲因为看到了这种反差,所以十分痛苦。于是,她产生了一种冲动,即帮助父亲喝水。实际上,她想设法用自己的行动节奏去代替老人的节奏,以此缓解心中的不适。但是,当她3岁的儿子充当这个角色的时候,就变得十分耐心,刚好符合老人需要的节奏。但是,一旁的母亲又产生了上面的那种冲动,因为她早已习惯了那种敏感而迅速的节奏。

当儿童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时,成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件事,会产生一种干预儿童的欲望。然而,这么做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但毫无帮助,还破坏了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阻挠了他们自由地行动。自由选择与纪律三自由选择与纪律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方法中有一种建立在儿童自由之上的教育法——观察教学法。“儿童之家”的所有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观察儿童,避免违反了他们的自然成长法则。这一点不但是教师的职责,更应该成为家长的习惯和本能。

6个月亲子游戏:爬行模拟练习


宝宝6个月大时,双臂更有力量了,不仅能伸开双臂,还可以用两只手支撑起身体了,并保持躯干伸直与平面呈45度以上。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适当的训练宝宝手臂的力量,为宝宝以后的爬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接下来,为新手爸爸妈妈们介绍一个训练宝宝手臂力量的亲子游戏——爬行模拟练习,供大家参考。

训练方法:

1、宝宝趴在床上或地板上。

2、大人在宝宝身体的一侧蹲着。

3、大人把双手从宝宝身后的一侧伸到另一侧,让宝宝趴在大人的双手手臂上。

4、大人轻缓的将宝宝的腹部抬起,并使宝宝的臀部抬起,双手着地,让宝宝用双手支撑整个身体。

5、大人轻缓的向前移动宝宝,促使宝宝交替双手向前移动,模拟用手爬行。

训练目的:

1、锻炼宝宝双手手臂交替向前移动的能力。

2、增强宝宝手臂的支撑力量,为以后爬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意事项:

1、大人要抱紧宝宝,以免宝宝跌落摔伤或撞伤。

2、尽量让宝宝的双脚离地,等宝宝有匍匐爬行的欲望时,可让宝宝双脚着向前爬行。

3、训练时,可播放愉快的轻音乐,爸爸有时间的话,要在宝宝前方用玩具逗引其爬行。

爱心提示:

1、如果宝宝有了爬行的欲望,却不能向前爬时,大人要用双手顶住宝宝的足底,给宝宝一个支撑力,帮助宝宝顺利向前爬行。

2、如果宝宝学会了匍匐爬,可小肚皮总是贴着床面时,大人可用毛巾托起宝宝的腹部,训练宝宝肚皮离地爬行。

锻炼宝宝协调能力的游戏


游戏目的:

让宝宝感觉到前行后退的身体变化,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和协调性。

游戏步骤:

1、妈妈将宝宝的两只小脚放在自己的两只脚背上,让宝宝背对着自己,扶着宝宝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向前走”。

2、妈妈将宝宝的两只小脚放在自己的两只脚背上,和宝宝面对面,扶着宝宝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向后退”。

3、坚持10分钟左右。

(插入踩在大脚上行走)

游戏互动:

宝宝感到自己抬腿迈步,眼前的景物变化,这一切都让宝宝感到了行走的喜悦。大人这个时候随着口令前进后退,更是让宝宝理解语言和走路的相关联系,他(她)会明白什么口令要伴着什么动作。

妈妈须知:

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一个人的性格、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通过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游戏来实现的。

温馨提示:

妈妈的步子要小,脚不要离地太高,向前向后多走几步。注意宝宝安全,把所有的障碍物都移走,避免发生身体不平衡等状况。

小提示:生活中的父母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来为宝宝合理的创设更多的锻炼游戏哦。

儿童加强体格锻炼的好处


体格锻炼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积极措施。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阳光、空气、水),配以适合于幼儿的各种体操等,使幼儿体质得以增强。

大家知道运动员的身材比普通人高大,肌肉也比普通人结实,而且不易伤风感冒,这就是体格锻炼的结果。因此,体格锻炼有很多好处。

1.提高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锻炼后新陈代谢速度增快,呼吸加深加快,使幼儿的肺活量和通气量增加,从而增强呼吸功能。此外,锻炼后可使心率缓慢而有力,心输出量增加,使心脏功能得以增强。通过锻炼,肌肉及骨骼也相应发达。

2.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经常锻炼的幼儿,机体的血管调节功能协调,遇到气温变化时,机体能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因而平时不易伤风感冒,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下降。

3.预防佝偻病。经常户外活动或日光浴时,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可使皮肤中的麦角醇转为维生素D,对预防佝偻病有一定作用。

4.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通过集体进行锻炼可培养幼儿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水温、气温较低或有风的环境中锻炼,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为了能得到体格锻炼更好效果,在锻炼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锻炼应从小开始,持之以恒,应该坚持每天锻炼。

②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由简单到复杂,时间逐渐延长,强度亦逐渐增强。

③因地制宜,注意个体特点。如有无户外活动场地,人员编制情况,幼儿的体质等来考虑锻炼的项目及强度。

④锻炼与幼儿生活制度结合起来。体格锻炼为幼儿生活日程中的一个内容。

⑤控制锻炼的时间。每项锻炼的内容及每次锻炼的时间要适合于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而提出的,所以要严格控制时间。在锻炼过程中家长及保教人员应加强观察,发现幼儿有不正常的反应时立刻终止,并采取相应措施。

亲子玩具锻炼“玩商”


前几天一位父亲向徐汇区某幼儿园老师请教,家里的玩具已经花了好几万元,为何儿子还总是要买新玩具?而往年唱主角的电动玩具、毛绒玩具悄悄退场,而不少捏橡皮泥、折纸、积木、玩沙子之类看似原始的亲子游戏玩具受追捧。老师们表示,对孩子来说,玩具没有贵与不贵之分,亲子、动手、动脑的玩具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玩商”。

动手动脑的亲子玩具最“红”

今年最“红”的就是各种动手动脑的亲子玩具,比如需要父母帮忙才可能完成的创意粘土、折纸,甚至用积木搭成的中国馆。这些在前几年许多父母不屑一顾的“原始玩具”越来越受欢迎,而且被开发出各种新玩法。此外,围绕孩子爱玩水、沙子的天性,一些玩具也大做文章。可以反复画画的水毯、来自韩国的介于面粉、沙子、粘土之间的新型材料等,吸引了大批孩子和家长。

上万元玩具不如自己组装的

4岁的范范(化名)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玩具屋,光大型的滑滑梯、荡秋千、六辆大型电动轿车和摩托车就花了一两万元。然而,这么多高档玩具,却拴不住范范的心。他反而喜欢幼儿园老师自制的玩具。

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60周年庆典之“创意无限玩具秀”上,这里的玩具几乎都是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组装而成。老师们把纸盒做成了一个热闹的“羊村”,有喜羊羊、美羊羊、灰太狼等各种逼真的动画形象,孩子们可以进入羊村参观做游戏;KT板系列的玩猫捉老鼠更是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还有轮胎系列、奶粉罐系列等。都是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材料,但经过老师们灵巧的手,神奇地幻化出新的生命力,深得孩子们喜爱。

老师们展出的玩具一方面用于同行切磋,另一方面希望给家长启示,家长们如果愿意做有心父母,其实身边有很多简单、方便、低碳的‘玩材’可以利用。

玩具无贵贱之分关键是玩法不能单一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在孩子的眼睛里,玩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好玩与不好玩之分。而再好玩的玩具,如果玩法单一,那过了新鲜劲以后,孩子必然产生厌倦心理,不再喜欢。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永远乐于追求新奇的东西,对那些没有创造性环境的孩子来说,购买新玩具就是追求新奇的表达方式。购买玩具并非不好,而是不要无节制,玩腻的玩具如果能够开发出新的玩法,同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不妨鼓励孩子成为生活中的小玩家。比如在透明空瓶子里装上黄豆、扁豆、赤豆、石头、大米,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看到不同的颜色、摇一摇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拿一拿会感觉到不同的重量。这种鼓励孩子探索世界的做法对启迪他们的智慧很有用。

而鼓励孩子从家务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也是很好的玩法。不少幼儿在两三岁时特别喜欢模仿成人洗衣服、晾衣服、扫地等,而一些家长觉得这是添乱。但其实,给孩子洗洗小手帕不仅能满足他们亲近水的天性,而且搓、揉、拧、晾等动作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也非常好,扫地则有利于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记者肖波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