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导宝宝吃饭的好方法

吃饭原本是一种享受,可对有些孩子来说,吃饭就像灾难降临。许多父母为孩子不爱吃饭而伤透脑筋。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欲望,以达到让孩子吃饭的目的,却忽视小孩子的正确教育。要使孩子安静地吃顿好饭,得有个正常的吃饭时间,形成规律,并可通过以下方法使孩子安静下来。

1.一个孩子不想吃饭,总是有些原因,或是病了、或是吃多了零食、或是心里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影响食欲。假使孩子一时不想吃,你就不要苦苦哀求,否则,等于给孩子机会进行要挟。对撒耍赖不吃饭的孩子,饿他一顿半餐,下次他就会体验到饿肚子的滋味。饿一天半日,对孩子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事后要向孩子讲清道理。

2.对孩子说"不要再吵了"、或者"不要再磨蹭了"的话,不宜超过两次。如果孩子不能控制自己,你就得让孩子离开餐桌直到他愿意试着好好吃饭为止。

3.等上大约五分钟,然后问孩子(无论孩子在他的房间或是别的地方)是否想好好吃饭。如果说:"是的,"才能允许孩子回到餐桌旁。有时,孩子可能会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告诉孩子:"我想你还是管不着自己,那么,你现在必须离开这间屋子直到我们吃完饭为止。无论孩子在不在餐桌旁,要记住经过观察该知道哪种方法对你的孩子更为有效。

4.有的孩子吃饭时坐不住,满屋子跑,主要是有别的事情吸引着他。这时,切忌强迫孩子老老实实坐下吃饭。而应用"转移视线"法,把孩子的兴趣吸引到饭桌上来。最好能给孩子讲解一些科学常识,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饭?吃下去的东西都跑到哪里去了?一方面使孩子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兴趣而增强食欲。

5.饭桌上不要用:你喜欢吃这个吗?这样会助长孩子挑食个性。孩子吃什么菜式,你应该心中有数,有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

6.当孩子闹得太过分时,你要孩子好好想想,并非常肯定地对孩子说:"我确实希望你能记住我们所制定的这些规则,这样就不会把你从餐桌旁赶走,或者你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奖品。我相信你能学会遵守这些规则。"

如果这些方法有效的话,你只需努力坚持做几次就可以完全控制孩子就餐时的行为了。

相关推荐

正确培养宝宝创造力的好方法


正确培养宝宝创造力的好方法

据说,在孩子出生后半年之中,我们给予他什么程度的感觉性刺激,将决定他今后对学习抱什么态度。是培养出热爱学习且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呢,还是培养出没有学习热情、不具备创造力的乏味的孩子其基调早已确定了。

幼儿图书作家贺古觉在他的著作《孩子的快乐游戏种种》中写道:过去,有关教育或育儿的书里,几乎无一例外地写着‘孩子的生活就是玩耍’、‘玩耍的天才’之类的语句。可是,现在日本的孩子已经变得不玩了,不仅没有了时间和场所,而且游戏的伙伴也没有了。由于失去了游戏的基本条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把时间糊里糊涂地消磨掉,玩耍的热情、愿望和魅力也渐渐失去。这种不玩、不会玩、不想玩的倾向,使孩子无法产生自发性的行为,不去自主地思考、判断、处理事物,因为他们已经不会这样做了。仅仅培养一个智力型的聪明孩子,这不是教育的目的。在学校是第一名,全部课程都是优等,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孩子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没有必要因为孩子的成绩时好时坏而忽喜忽忧。真正重要的是,必须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出色个性的人,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四岁正是这种创造力达到高峰的时期。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必须把创造力作为培养的首要目标。父母稍不留神,就会培养出一个仅仅记性好的孩子。

历来的日本教育都是这一类型:充斥着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学习的形式一律以记忆为中心。比如,为了进入重点学校的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以及以死记硬背为主的乏味的学习等这些就是强加在日本孩子身上的所谓学习任务。

学生时代被这样教育过来的日本人,在进入社会之后,虽然会很成功地模仿他人,但想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创造出新的东西,却显得相当笨拙。日本很少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看来也与这种教育有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不模仿他人、具有独创性思维的人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幼儿时期让孩子掌握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EP托拉斯博士说:创造力在孩子三岁时突然开始发展,四岁至四岁半达到最高峰,五岁时开始急速衰退。因此,三岁至四岁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引导得当,将可以培养出极富创造力的孩子。

什么是独创性思维那么,什么是创造性和创造力呢?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它的内涵。所谓创造性,就是能够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添加新东西、新想法的智能;而创造力,则是能胜任这种卓越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创造力并不绝对与智商的高低成正比。因为,创造必须拿出新的想法,拿出至今为止还未被认可的答案。要培养出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孩子很难吗?不,这绝对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管哪一个婴儿,都是带着非凡的创造性降临人间的。

帮宝宝提高识字能力的教导方法


教宝宝识字的3种方法

三岁前的宝宝智力发育已经相当于成人的70%,因此妈妈们不要误以为宝宝还小,记不住汉字很正常,或者该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可能是您选择的识字方法太过于传统和古板了。

个案

小当当,今年4岁了。从2岁起,小当当就在当过大学教授的爷爷的指导下,开始识字,现在已经认识2000多个汉字。她和爸爸妈妈逛超市,能认识商品标签和价钱;在地铁里,能看着指示牌带领大家走出地铁站。父母带她测智商,竟然高达140多分。主试告诉小当当的父母,这个孩子是个小小的天才。

识字多,让小当当早慧。与同年龄的儿童相比,小当当有着广泛的阅读量,对事物的理解也超出寻常孩子。

在羡慕不已的时候,人们也有疑惑——那么小就开始识字,是不是太早了?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识字教育?

识字的最佳年龄

几岁开始教孩子识字是最适合?相信这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

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3岁是自然记忆能力和整体模式识别能力的最高峰,孩子能像认识其它物品一样自然接触和认识汉字;4~5岁的孩子普遍可以学认字,而且识字速度不比6~7岁的孩子慢。研究还表明,5岁多的孩子能学会汉字的大部分笔画,并且能运用笔划分析字形和书写。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从孩子有图案识别能力开始,就可以教他们识字了。也就是说,识字教育,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教识字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有认字需要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是好奇的。他看见了环境中的字,想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需要认识这些字。在孩子有自己的需要时,他心情舒畅,学习效果也比较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想要识字的时机,“趁机而教”。

教宝宝识字的方法

1)为孩子创造一个识字的环境

环境对于孩子认识字是第一重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书面文字:电视里的广告文字、食品包装袋上的彩色文字、快餐店的店招、路边的路牌……这些,都构成了孩子识字现成而良好的环境。

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看到什么就让孩子学什么,如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就学“车”(汽车、火车、卡车、警车……);看到树就学“树”(杨树、柳树、松树、大树……)。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汉字的环境效应,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一方面,还能培养孩子爱观察、爱提问的好习惯。

此外,父母也可以自己在创造出适合孩子认字的环境,如在冰箱上、电视上贴上写着“冰箱”、“电视”这些汉语和拼音的纸片等。这些有意识的动作会让孩子对每天接触到的东西产生字面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印象。

2)利用图画故事书来教宝宝识字

不放过每一个给孩子读故事书、看图画书的机会。妈妈可以边点着书边给宝宝念;也可以把图画上、书本上的故事情节讲给孩子听,同时出示字卡,让他们在理解情节的同时记住汉字。

有时,也可以采取先背书后认字的方法。先给孩子反复说他喜欢听的故事,直到宝宝能够独立复述出来。这时再一起来看书,对号入座,找到字音所对应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文字的顺序,手指指准那个字,眼睛就要看那个字,并且此时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集中。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爸爸妈妈也可以用提字的办法。如,故事书中说到了小牛,就把“牛”拿出来,问宝宝牛吃什么呀?宝宝说:“吃草!”那就再让宝宝认识“草”这个字。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3)识字卡片很重要

有心的父母可以自己制作许多图文并茂的识字卡片,或收集一些教孩子识字的图片。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通过卡片,以游戏的方法来教孩子认识汉字。孩子学得轻松,父母教得也轻松,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孩子对汉字的印象。

4)“动作”法

父母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让孩子认识字。父母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写着“穿”字的卡片,然后做“穿”的动作,并让孩子也来做做“穿”的动作,达到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的效果。

5)儿歌学汉字

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歌,是孩子喜欢并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儿歌,让孩子把他喜欢的儿歌背出来,再慢慢地一个一个把儿歌里的汉字教给宝宝。

6)“找朋友”法

这是个利用认识的字来认识字的办法,适合于已经认识不少汉字的孩子。如果孩子认识了“青草”的“青”,再遇到“清水”的“清”,也许就能很容易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父母接着让他理解“清”是什么意思,是用在哪里的等等,就比较容易了。

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正确纠正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学会使用眼神

在很多时候,你其实不用开口说话就可以纠正孩子的行为。我注意到,那些调教孩子的高手们用一个不满意的眼神就能制止孩子的行为,同时又不损害孩子的自我形象。这种眼神向他表示:“我是认真的。”在调教了八个孩子之后,玛莎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眼神:头稍稍侧过来,露出探究的眼神,加上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语气,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但我内心仍然和你亲近。我知道你比我更清楚该怎么做。”你应该记住,你的眼神会向孩子透露出你的真正想法和感觉。如果你对孩子感到气愤或轻蔑,孩子会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如果你们夫妻俩或者其中一方意识到发生了这种情况,那么你就必须为你这种用眼神传递给孩子尖刻表情的做法向孩子道歉。你应该确保你对孩子发出的制止信号、制止声音阻止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自尊心的增长。你的孩子应该懂得,你不满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在使用眼神制止他之后,应该给他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或一个直率的解释:“我不喜欢你刚才干的事情,但我还是喜欢你。”

使用特殊的语调

除了要掌握“眼神”之外,在你必须用口头的方式向孩子表达观点的场合,你还应该专门采用一种特殊的语调。一位在调教孩子方面经验丰富的母亲告诉我们她的秘诀:“我是一个随和的母亲,但是我的孩子们能通过我的语调来判断他们的行为是否越界了。一天,我们2岁大的宝宝正在调皮捣蛋,我们4岁的孩子对他说:‘妈咪说话的声音已经都那样了,你就别再给她捣乱了!’”

“不”是很容易说出口的,它不需要费神思考,像条件反射一样自发地产生,然而又令人痛苦得难以忍受。而对孩子说“不能做”会让孩子知道更多的道理,而且你也需要进行一番思考才能这么说,因此你会把它用在真正不能让宝宝再继续下去的场合。你使他的身体受到了保护,同时又尊重了他的想法。就我们的经验来说,孩子对“停下来”的回应比“不行”要好一些,“停下来”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的行为停止足够长的时间,让你能够想出其他的对策。“停下来”是保护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不行”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即使是十分倔强的孩子通常也会在听到“停下来”的命令后马上停下来,对这个命令进行一番估量,就好像意识到前面有危险一样。如果先前已经听大人说过千百遍的“不行”,那么倔强的孩子常常会把它当作耳旁风。即使是“停下来”这个很管用的命令,如果用滥了,也会失去效力。

提供正面的建议。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的同时,你应该向他提出正面的建议:“你不能拿那把小刀,但是可以去玩皮球。”你应该用有说服力的表达来让孩子接受你“可以做”的建议,从而缓解“不能做”的命令所带来的紧张。你用平常的口气对他说“你不能横穿马路”,然后再耐心地说明“你可以帮妈妈来打扫人行道”。每个妈妈都会掌握一些有创意的办法来说服孩子。

避免让孩子起念头。当你带着你的孩子去一个玩具商店买一份礼物时,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你正在使自己置身于一场冲突当中,你的孩子很可能想要买店内的每一样东西。为了避免不得已地对他说“不行,你不能要那个玩具”,在你们进店之前,你就应该让他明白你们来这里是为了买礼物送给朋友,而不是为了给他买玩具,这样就能让他不动想要买玩具的念头。

用尊重的态度说“不”

在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相应地存在着一些可以让孩子做的事,同样也相应地存在着对孩子的限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作出的限制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学会如何对别人说“不”以及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说的“不”,这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养的一部分。

幽默地说“不”

一天下午,玛莎走进看电视的房间,看到马修和他的小朋友正在看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大孩子们前一天借回来看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俩在大孩子看的时候也都一起看了)。她看了一眼影片的内容,认为她应该要求马修关掉电视。再说那时正是中午,男孩们应该到户外去玩耍。她在那儿站了一小会儿,边看电视边考虑她的行动步骤。玛莎感悟到了影片中角色的情调,突然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对马修说“不”。她一边把电视机关掉,一边在原地用脚后跟转着圈子,开始用影片中角色的面部表情、腔调和手势说起了台词。她一定是把那个演员模仿得惟妙惟肖,因为两个男孩都坐在那里瞪大了眼睛盯着她,好像他们不相信一个妈妈会做出这种即兴的疯狂行为。当妈妈用那个角色的声音告诉他们去找些更好的事情做时,他们俩便一起跳了起来冲出房门,一边还在不住地大笑。

“不”也是孩子的语言。作为父母,你要有面对孩子向你说“不”的心理准备。你2岁大的小家伙刚跑出门口,你叫她回来,她大叫道“不”,你的第一反应很可能是:“这个小家伙不该用这种方式与我顶嘴,我会让她知道到底是谁说了算……。”(在我们家,对别人不尊重是真正要说“不”的事情,是不能被允许的)。弄明白2岁的孩子到底想干什么以及她说的“不”的背后的真正含义,将有助于你接受这种学步期孩子的正常行为。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不”感到气愤。孩子说“不”,这对于他的成长、对于他建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并不是对你的权威的公然藐视或否定(参见54页有关公然违抗的含义)。有些父母感到他们不能容忍孩子说的任何“不”字,认为任由孩子说“不”会对他们的权威造成损害。他们最终会使孩子形成自我的重要成长进程受到缩减,而对孩子们而言,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妈妈会在什么地方停止对他们的监管、他们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始自己进行尝试。父母可以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同时仍然对他进行监管、继续对他作出限制。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锻炼的话,那么他就不会个性鲜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场合(比如偷窃、欺骗、吸毒等等),她与同伴相处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她说“不”的能力。

到18个月大的时候,劳琳已经知道我们对她说“不”的意思是想要她停止她正在做的事情。一天她在厨房的水池边欢快地玩着水,她看我走到近前,估计到我要阻止她玩水,于是不假思索地大声叫道:“不,爸爸!”劳琳已经划出了她自己的领地,并且坚决地认为她有权这样做。她说的“不”意味着她在守卫自己的空间。我向她说明了我认为她说的“不”是什么意思:“你不想要我阻止你。你要玩水,你就继续玩吧,那看起来好像很有趣。”如果我当时想要她真的停下来,那么我可能就要这样说:“对不起,现在可不行。拿个喷水瓶,里面装好水让你去玩,好不好?”

说“不”时带上个人称谓。我们确信劳琳命中注定会是一个搞公共关系的人。她对我说“不,爸爸”,是用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方法来说“不”。在“不”后面加上“爸爸”,她就使自己的话带上了个人感情色彩。我们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加上孩子的名字,这是比专横地说“不”更为适当的办法。如果你常常会对人大声呵斥,加上个性化的称呼至少可以使你的声音听起来不那么刺耳,也可以显示出你对听者的尊重。有些父母将尊重孩子与给予孩子平等权力混为一谈,其实这并不是权力的问题。有权力的人应该尊重受支配者,这个论点在对子女的教养中是成立的,在其他关系当中也成立。

采取体谅的态度。当你不得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阻止时,你没有任何理由采取粗鲁的态度。例如,你的宝宝发现了别人遗落的一卷胶带,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玩具,你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和他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玩意儿,而不是突然站到他的面前,一把从他手中夺过来,让他可怜巴巴地哭着被你强行拉走。玩弄一阵之后,你们可以对这卷胶带说“再见”,然后你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其他可能不那么有趣然而却更为适当的活动上去,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从令他着迷的胶带上取下长短合适的一段递给他,作为他没有得到整卷胶带的补偿。

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你必须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坚持贯彻到底。在好几个月里,我们都告诉劳琳,为了能在睡觉前躺在床上听故事,她必须先刷一刷牙齿。在几个月里她都做到了这一点,有时很容易,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要连哄带骗,还要对她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了…”一天晚上,她决定试探一下玛莎,她拉长下巴,紧闭双唇,表示她终于向我们挑战了,看看我们会不会向她摊牌。玛莎没有像以往那样哄着她、迁就她,而是平静地说:“好吧,那就不讲故事!”然后把灯关掉,带她上床。玛莎跟她一起躺在那儿,她有点紧张,因为她知道妈妈是认真的,已经和她摊牌了,而且已经关了灯——没办法改变了,接下来只能睡觉。从那以后,她就乖乖地刷牙,又像以前那样有故事听了。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孩子正确学习围棋的好方法

从小学围棋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智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接受挫折教育,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等一些终身受益的品质。

教孩子学围棋,首先是培养孩子对围棋的兴趣是关键。常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在4周至7周岁之间天生是好动的,难以长时间坐下来去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甚至连坐下来没几分钟小屁股就难以坐住了,心里就想去玩其它方面的东西。这时,老师、父母不用着急,可用引导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一般孩子在家看动画片时对士兵打仗的事都比较感兴趣,可叫孩子把围棋中的黑白子当作小士兵去加以爱护,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是我们要爱护的士兵,把它放在围棋盘上,赢了就当将军了。如围棋中的“扭羊头”,老师、父母做“羊头”,小朋友去扭,如果扭到了,就是杀死了羊。如果扭不到,就是扭到了羊尾巴上了,那这头羊就变成狼了。这样一步步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的乐趣和有意思,用乐趣来提高孩子对围棋的兴趣。

其次,父母应成为孩子学围棋的启蒙老师。围棋是二个人的对弈,围棋变化多端,几乎没有二盘同样的棋。围棋有的父母会下,有的父母不一定会,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没有系统地下过围棋,这时候,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到围棋学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理解能力要比孩子强,回来后,练习围棋中的基本定式与棋谱,让孩子感觉围棋、认识围棋、锻炼智力,去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第三点:要正确培育孩子对围棋的乐趣,找到对围棋的感悟能力。对幼儿围棋入门,讲解什么是围棋的气,围棋怎样去连接、怎样去断,做眼与破眼以及围棋对杀等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要在实践中用有趣的笑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听,以便于孩子在学围棋中掌握和理解,使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对围棋的感悟能力,认知能力。

第四点:让孩子在学围棋中找到快乐。对于孩子学围棋,不但要让孩子在快乐地学围棋,而且要孩子在学围棋中间找到下围棋的快乐。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学围棋是一种负担,这在学围棋中很重要,学棋的过程有时是枯燥无味的,长久以后,有的孩子坚持不下来,只要在下围棋中找到了快乐,孩子在围棋中才肯去思维、思考,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要孩子在磨练中掌握。

总之,孩子在学围棋的过程中,孩子对围棋产生了灵性和悟性后,父母督促孩子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