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2021-05-08 怎样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大班幼儿入学准备的措施帮孩子脱离腼腆的9项措施。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力普·G.津巴多在《腼腆:事实与对策》一书中提出: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腼腆,父母却漠不关心,那么,这种状况就可能持续终身。
腼腆者大多收入低,无法担任责任重大的工作,即使身怀绝技也可能因社交障碍而难以谋到好职。
极少数腼腆者孤僻成性,需要找专家给予特殊治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父母满怀爱心的帮助足以使他们度过困难期。以下是专家们推荐的克服腼腆的九项措施。
①细心观察、聆听
津巴多到一所小学听课调查时,老师告诉他,每个班“只有一两个腼腆学生”,但这位心理学家看出远远不止。
调查结果表明:5个小学生中就有2个腼腆的孩子,程度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别。至于在初中,50%的男生和60%的女生都是腼腆的。
这些孩子常以课堂讨论不发言、课外活动当观众、平时大家都笑了他才笑等等方式把自己这种特点掩饰起来。津巴多说:“腼腆者竭力把自己变成贴墙纸,使人觉察不到他们的存在。”
不过,津巴多也指出:有时,腼腆者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恃强凌弱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事实上是很腼腆的。有个幼儿园的男孩成天傻里傻气说个不停,一旦停下来便对同学拳打脚踢。直到他12岁时,他的父母才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腼腆,他的攻击行为不过是一种掩饰。
②不要贴“标签”
父亲如果说“我儿子腼腆”或“她是我们家脸皮最薄的”都会产生消极作用,人们可能会对孩子另眼相看,结果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
③体贴而勿指责
腼腆的孩子总是听到指责──即使别人不指责,他们也会自责。
对于这样的孩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要给予鼓励。一位母亲关切地问9岁的女儿:“腼腆是什么滋味?”她答:“就像被咒语镇住了,手脚都发僵。”
她母亲则说:“我们坚信不管它多么严重,在我们的帮助下你都能克服!”女孩听到这种鼓励后说道:“就像白马王子飘然而至,魔咒被解除了。”
④提高自我评价
腼腆的孩子往往自我感觉差,在社会活动中有一种“被抛弃”感。因此,父母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
一位女士曾对12岁的女儿很担忧──这孩子不爱与同龄人交往,没有知心朋友。不过,她对年龄小的孩子很热情而且满怀爱心,同时学习也好。
于是这位母亲安排女儿辅导一个邻居小孩学习,以使她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很快,其他小孩也来找她帮助。她的成功以及孩子们的“崇敬”大大增加了她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⑤寻找校方帮助
学校常常是孩子最先表现出腼腆的地方,也是纠正这种弱点的重要阵地。然而,老师们很可能因忙于应付那些“调皮鬼”。而忽视了沉默内向的孩子。因此,家长要主动争取教师的帮助,以把孩子拉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请老师设法让你的孩子尽量轻松地参与讨论问题。告诉老师,孩子可能想问有特殊兴趣的话题,请老师对他的书面作业给予特别注意──在这个领域里腼腆不会构成障碍。
⑥利用家庭优势
让孩子把伙伴带到家里来,而不要强迫他“到约翰尼家去玩!”训练孩子接电话、代传电话留言──可使他在不面对面的情况下与陌生人打交道。
为孩子选择年龄小些的伙伴,这样,怯场的孩子有机会成为受人敬仰的“头领”。或者,如一位研究腼腆的专家建议的,为他找一个心肠好、有正义感而又不太颐指气使的孩子当“大哥”,让他把腼腆“小弟”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⑦进行“色色”演练
腼腆孩子常常诉苦:“我从不知道该说什么!”通过预先排练在不同交际场合怎样说话,就能有效地帮他打破这层“坚冰”。可以写出你建议的“开场白”,甚至把“正文”也打个提纲,要求他在镜子前反复练习,以习惯正眼盯着“另一个人”。
津巴多则安排腼腆孩子给陌生人打电话,以及搞电话社会调查,逐步引导他们脱离腼腆。这位心理学教授说:“当孩子认真承担起某个角色以后,他们便毫无羞怯之感了!”
⑧引导参加活动
让孩子参加他感兴趣的各种娱乐部和课外活动,由于各成员间被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因此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腼腆心理。非体育性活动中的艺术和手工、体育项目中的体操,都可以优先考虑。总之,要选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的活动,确保你的腼腆孩子不至被排在圈外。
⑨不可失去耐心
要帮助孩子克服腼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耐心──理解要耐心、支持也要耐心、在短期未见效时更要耐心,不要奢望一夜之间会出现奇迹。要相信,在你满怀爱心的帮助下,被腼腆困扰的孩子一定能从中摆脱出来,更完美地享有自己前程似锦的人生!
相关知识
有益宝宝智力发育的10项措施
1、吃母乳
吃母乳长大的宝宝智商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宝宝高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一种益于宝宝智力发育的名叫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母乳比牛乳含量高出10倍多。
2、保证大脑发育
一要保证大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二要让宝宝多接触外部事物,多些感官方面的刺激;三要让宝宝多听音乐,因为音乐可提高大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吃出”高智商
有许多食物与营养素在适量摄取之后,能使宝宝变得聪明。例如:深海鱼类、贝类、海带、亚麻子油、特级橄榄油、洋葱、姜等食物,都对宝宝大脑有好处。
又如:黄豆、红萝卜、菠菜、茼蒿、蒜头、薏米、芦荟等,也对大脑发育有益。
4、保证睡眠
所谓睡眠适度,一般地说,新生宝宝每天应睡18~22小时;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应睡14~18小时;1~2岁的宝宝每天应睡13~14小时;2~4岁每天应睡12小时,4~7岁每天应睡11小时。
5、创造良好环境
环境良好,主要指环境安静。安谧宁静的环境,可使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处于最佳“受激”状态。相反,高强度的噪音环境,则使宝宝产生畏惧、急躁、恐慌的心理。
良好环境,还指家庭和睦、夫妻融洽,有益增强宝宝的智力发育。同时,爸妈和宝宝交流得越多,则宝宝越聪明。
10项有益宝宝智力发育的措施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早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0项有益宝宝智力发育的措施,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文/计才芳我们在文内所提出的十项措施,都可以用来提升宝宝智力,快来看一看吧。
1、吃母乳
吃母乳长大的宝宝智商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宝宝高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是一种益于宝宝智力发育的名叫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母乳比牛乳含量高出10倍多。
2、保证大脑发育
一要保证大脑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二要让宝宝多接触外部事物,多些感官方面的刺激;三要让宝宝多听音乐,因为音乐可提高大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吃出”高智商
有许多食物与营养素在适量摄取之后,能使宝宝变得聪明。例如:深海鱼类、贝类、海带、亚麻子油、特级橄榄油、洋葱、姜等食物,都对宝宝大脑有好处。
又如:黄豆、红萝卜、菠菜、茼蒿、蒜头、薏米、芦荟等,也对大脑发育有益。
4、保证睡眠
所谓睡眠适度,一般地说,新生宝宝每天应睡18~22小时;1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应睡14~18小时;1~2岁的宝宝每天应睡13~14小时;2~4岁每天应睡12小时,4~7岁每天应睡11小时。
5、创造良好环境
环境良好,主要指环境安静。安谧宁静的环境,可使大脑皮层及中枢神经处于最佳“受激”状态。相反,高强度的噪音环境,则使宝宝产生畏惧、急躁、恐慌的心理。
良好环境,还指家庭和睦、夫妻融洽,有益增强宝宝的智力发育。同时,爸妈和宝宝交流得越多,则宝宝越聪明。
6、让宝宝双手并用
每天使用筷子,就好比在做“头脑体操”,有益宝宝大脑发育。但应同时注意刺激左右两个大脑半球。方法是采用多种方式让宝宝多动双手。
7、多运动
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和脑组织的新陈代谢。而且,体育活动还能开发右脑的潜在功能。因此,应多让宝宝运动运动,锻炼钻、爬、滚、跳及双手的动作。
8、鼓励探索
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宝宝智力开发的内在动力,应注意保护、引导和鼓励。
9、培养观察力
爸妈带宝宝到大千世界中看山水、识飞禽、认走兽,到博物馆、画展厅、名胜建筑、科技展览等处去见识,引导他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使他在观察中学会思考。
10、培养多种兴趣
一个人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自然会全神贯注地钻研、探索,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个过程也在开发智力。不过,由于宝宝兴趣还不稳定,爸妈不宜过早对他进行定向培养,应在支持他某一兴趣的同时,引导他全面发展,使他既有特长,也不偏狭。
五大措施培养孩子艺术潜能
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宝宝的早教是每一位家长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早教最适合的年龄是多大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大措施培养孩子艺术潜能》,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采取哪些措施训练孩子口语
儿童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得真知识。早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你都知道哪些早教知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取哪些措施训练孩子口语”,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岁半以后孩子的说话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父母在口语训练中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结合具体事物训练语言能力
父母在家中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用品、食物等名称,如用毛巾给孩子洗脸的时候说:“这是宝宝的毛巾,毛巾可以用来洗脸。”同时让孩子抓握毛巾,加深对“毛巾”这个词汇的理解。拿一个苹果,让孩子闻、摸、看,告诉他“这是苹果,又香又甜又好吃”,同样也可告诉孩子其他水果的名称,孩子对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会较快学会它的名称。在孩子学会了一些名词之后,让孩子在多种水果中挑出苹果,进一步验证孩子是否区分出苹果与其他水果的不同。另外,还可以购买一些画册,让孩子结合图片或卡片了解各种东西。其实,父母可以自己按照需要进行制作,可找些大型超市或商场广告,将其中的图片剪下,然后将它们贴在卡片上,按照玩具、食物、电器、服装等不同类别将它们装订成册,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的东西。
二、结合具体动作训练语言能力
具体的动作可以穿插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如让孩子了解“拍”这个动词,父母先拍手,告诉孩子“这是拍手”,然后抓住孩子的小手让他学习,最后说“我们来拍手”,父母重复动作,让孩子自己拍手。还可以一边唱歌或播放音乐,一边拍手,这样可以在学习动词的同时又能进行乐感方面的训练,同样也能达到渲染学习氛围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还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学习挥手、握手、点头、摇头、抱等动词。
三、及时给予强化与鼓励
当孩子发出正确的语音后,父母要及时鼓励,抱抱孩子,或给他一个甜甜的吻。这些强化会促使孩子下一次继续发出正确的语音。若孩子发音模糊、错误,也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错误的发音定型后,纠正是比较困难的,但切忌指责、取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