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爱读书,有的家长天天为孩子数学学不好而犯愁,有的家长为孩子拖拉作业而愁眉不展……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让家长们始料未及。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机,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呢?这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更需要家长的帮助。

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监督

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与平时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而孩子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又少不了家长的监督。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学习的事情家长帮不上忙,家长只要负责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殊不知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与平时好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而孩子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又少不了家长的监督。由此可见,家长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

子晓和西木从小就是邻居,并且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同班同学。刚入小学时,子晓与西木成绩不相上下。子晓喜欢阅读,妈妈总是给她许多课外读物,让她自己阅读。每读完一本书,妈妈都会让子晓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者写一篇读后感。

西木的妈妈却不这么认为。每当两位妈妈碰到的时候,话题总是离不开孩子的学习。西木妈妈总是对子晓妈妈说:“你让孩子看那些没用的书多浪费时间呀,考试又不考这些,不如让他多学点要考的东西。”西木从来不看课外书,因为妈妈说那些书没用。他每次都会在寒暑假参加辅导班,把开学要学的新内容事先学习一遍,他凭着自己的一些小聪明和运气,在小学里每次考试都在班级中上水平。而子晓的妈妈依然坚持让她阅读那些闲书。

上了中学之后,子晓由于妈妈从小引导她看课外书,平时有了丰富的积累,良好地阅读习惯,厚积薄发成绩逐渐开始显山露水,渐入佳境。考试总是名列前茅,老师也夸她学习有条理性,课外积累丰富。而西木凭借小聪明的学习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由于小时候经常靠提前学习新课、投机取巧来取得好成绩到了中学之后行不通了。因为没有很好地积累和基础,西木的成绩总是徘徊在班级中下游。西木的妈妈却还是执着于给他补课。

有些好的学习习惯看起来似乎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并不起眼,但是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小学的孩子正是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并且自律性比较差,许多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做好。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

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教会孩子守信,先从守时开始吧!具有时间观念不仅是良好地学习习惯,也是很好地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相信以后即使踏上社会,也不会有老板会雇用一个三天两头迟到或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员工吧。例如早上固定的时间起床,上学不能迟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等等。同时也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让孩子明确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而不是每天浑浑噩噩地过着。

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孩子每天完成作业之后,家长要检查一下孩子的作业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且督促孩子预习新课。课前预习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地方法之一。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且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第二天就可以带着问题去上课,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学习过程之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一般能记住一堂课中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但是如果不及时复习,则会随着时间的流失,学过的东西也会渐渐遗忘。只有在课后不断复习巩固,记忆会慢慢加深,才能把新的知识彻底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不会忘记。

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作业有错误是很正常的,作业正是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是否完全掌握。如果有作业有错误说明还没有完全掌握所学内容。因此,订正错误正是在此学习掌握的过程。有的孩子不够自觉,每次作业发下之后对老师批的错视而不见,总是不订正。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多监督,每天在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完成的同时也检查一下作业上的错误是否订正。

在对待错题方面,我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让孩子把错题以及错误的解题法记录下来,并写下错误的原因,看孩子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还是解题方法不对,或者仅仅是粗心导致的错误。记录下错题的日期,过半个月后再让孩子在下面的空白处重做一遍,检查孩子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积累,孩子对知识点的了解就会越来越透彻。今日事今日毕,如果发现孩子没有订正错误,督促孩子先订正原有的错误,然后再开始做新的作业。

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如开头提到的那个例子中,很多家长对于课外阅读非常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就万事大吉了。课外阅读考试又补考,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提高成绩。

我在这里告诉有这样想法的家长们:你们大错特错了!课外阅读是一个积累积淀的过程,对于拓宽视野,提高理解能力、逻辑思维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确阅读课外书并不能对提高成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学习并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家长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成绩上。由于小学学习的内容比较简单,都是记忆性的基础知识,很多同学只要死记硬背或者耍点小聪明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这样的孩子学习没有“后劲”,因为缺少积累。

课外阅读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发掘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感想,就然孩子写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做读书笔记。等到逐渐长大,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外阅读积累的优势就会逐步显露出来。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让孩子养成每天晚上整理好东西的习惯。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连理书包这件事儿都由家长代劳。很多孩子晚上做完作业,就把书本、笔一扔去看电视或者睡觉了,把理书包这项任务交给了家长。或者还有的孩子晚上不整理好第二天上学要用的东西,到了第二天早晨才手忙脚乱的开始整理,常常丢三落四。

东东每天早上总是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起床,然后急匆匆吃早饭,收拾书包。刚要出门,妈妈发现东东的水壶还在桌上,赶紧叫住他带上水壶。东东刚下楼,妈妈又在他桌上发现了一本英语作业没带,于是妈妈急忙拿起作业下楼追赶他,把作业给东东之后,妈妈回到家,继续收拾房间,然后急急忙忙上班去。

东东每天早上总是拿了这样丢了那样,时常走到半路又想起来有东西忘记带了,于是又折回家。卡着时间到学校,然后开始交作业,常常连作业有没有塞进书包都要找上半天。就这样开始了忙乱的一天,周而复始。

所以让孩子养成每天睡觉前把东西都整理好的习惯很重要,这样避免了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并且在整理的同时,也可以回顾一天都做了些什么。也许一开始孩子不够自觉,但是家长需要督促孩子,必要时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例如在睡觉前不整理好书包不可以睡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自己的时间自己安排,有条理的生活,不仅有利于学习,对将来的工作也大有益处。

曾老师的贴心小叮咛: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让孩子养成每天晚上整理好东西的习惯。

延伸阅读

学习习惯:养成还是维护(上)


作者:悄悄

在中国,可能很少有什么词汇比“学习”两个字更牵动年轻父母的神经,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几乎是每位爸爸妈妈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家长常常热衷于各类的学习班、兴趣班,也会注意培养宝宝的各项学习能力,还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并为之担忧不已。其实,您可知道,学习正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保护这种天性,保存他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并使之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婴儿是天生就会学习的。出生婴儿除了吃奶排泄和睡眠以外,几乎事事要感知,事事要学习。这时候的学习是一种多方位的感官学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反应来认知所处的环境,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他们的内心在成长的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象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一切,这就是人求知的本能。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通过学习和掌握技能,他们认知了外界,建立了自我,感觉到了学习本身的快感。

这个阶段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受过程,运用了身体的所有感觉器官,并不是我们成人概念里好好坐在桌旁,认认真真看书的学习,甚至不是我们理解的,注意力集中关注学习对象的“学习过程”。而很多父母或祖父母根据传统的教育理论,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发育过程而不是学习过程,因此提出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这一说法。其实,如果家长可以巧妙地对孩子的认知过程加以引导,就可以极大地维护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带来的心理快感,学习习惯和兴趣也就无需刻意培养,只要精心维护。

在保护婴幼儿的学习热望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以符合他们天性和心理发育阶段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思索的乐趣、动手的乐趣,而不是冷冰冰地“建立学习的习惯”。前文所述,婴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多感官的运用,我们在帮助他充分发挥求知欲望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这种现象,因势利导。比如很多家长从宝宝几个月开始就培养他爱读书的习惯,这是“培养孩子爱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家长在做法上却是事倍功半,甚至常常会造成孩子对书本的反感。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主要通过舔和咀嚼、手的触摸、鼻的嗅觉、眼的观察、耳的倾听等方式。这里面,除了眼的观察是我们成人习惯的对书本的认知方式外,其余的都是我们认为“错误”的至少是“不必要”的认知行为。特别是当孩子去舔书甚至“吃”书的时候,当孩子任意撕书的时候,很多家长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爱惜书本的坏毛病,必须加以制止。实际上,1岁的宝宝并不懂得“不爱惜”和“浪费”等概念,他们的所作所为通常只是想通过一切手段知道你给他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家长实在不能接受这些行为,只要轻轻拿开这些书就行了,但很多家长不但将书本很粗暴地赶快拿开,甚至会严厉地“教育”宝宝其“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宝宝不一定能听明白你的话语含义,但是你的语气和对待他的态度可能会让他把“这个东西”和一种恐惧、被拒绝、不愉快的情绪和经历联系起来,在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书本和不愉快的情绪可能建立起某种心理反应。而如果这种经历频繁发生,宝宝恐怕就会放弃对书本的认知,对书本的兴趣了。所以,在宝宝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正是他心中的求知欲最强的时候,这时的家长,应该尽量鼓励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来探知这个世界,在妈妈爸爸的理解下,孩子可以充分享受到探索和学习的乐趣。(转下文)

下一篇:学习习惯:养成还是维护(下)

学习习惯:养成还是维护(下)


孩子在认知环境与社会的同时,还逐步学习很多知识。在我们传统的概念里,学习知识是真正的学习。知识学的越多,懂的越多,就是学习好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知识是学不完的,知识自身也在不断地高速发展着,更新着,与其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不如让孩子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对于孩子来讲,早一天会从1数到100不如早一天建立一一对应的数量概念更重要。而让孩子自觉地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孩子喜欢的活动――游戏来完成,也就是常常提到的寓教于乐,从游戏中学习。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游戏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主要的方式,也是最自然、最快乐的方式。游戏就是孩子的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使得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学习也就成为了生活的习惯,生活的组成部分。

如果静下心来思考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其实很容易发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很容易地学习到深奥的知识,也锻炼了各种能力。例如通过一些配对游戏、分类游戏,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概念,积木的搭建拓展了孩子的空间感,排序游戏锻炼了孩子的秩序感,拼图游戏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等等。人的逻辑分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语言技巧能力、音乐能力、空间位置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甚至认识自己的能力等被现代教育界公认的这些多元能力,都显而易见地能够在孩子们的各种游戏过程中得到提高。而我们所熟悉并重视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跟学习有关的基本素质,也无一不是通过游戏这一形式体现在孩子身上,同时也不断地被锻炼、被强化着。

在游戏中的孩子是快乐的,自足的,也是无时无刻不经历着挑战,不断战胜着自己,并体验着困难和克服,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一个富有挑战也拥有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正面的、肯定的刺激,这种肯定的、积极的刺激与学习的成就感结合在一起,与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获得结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对学习的过程产生快感,对学习的成绩产生追求。这样的学习兴趣才是真正的发在内心的,自觉的,不会因为家长是否督促,是否存在其他压力而随意改变的。当孩子通过一次次生活――游戏――学习的过程,把学习与快乐愉悦的心理体验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对学习的情感认知的时候,这个孩子就成为了学习的自觉者,就会终身以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自我完善为目的,学习也就真正地成为了他的生活习惯,这也许正是我们做父母最盼望达到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首先正确认识学习的本质:学习是每个人,无论是婴儿还是老人的内心需要,学习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习的人,是快乐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开始


课堂上,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小青蛙的折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折一折。可佳佳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做。”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得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他动手了,可还是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相信,大家看了以上案例后很有同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做事不专心几分钟热度;有的孩子不肯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常想依靠别人的帮助,长时间的如此,孩子各方面能力明显下降,老师和家长为此也苦恼、牵挂着。

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

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地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有目的地通过多种方法,有效地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作为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首先好的学习氛围能起到润物细声的作用。其次爱学习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再次培养孩子各种兴趣,如有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有的孩子爱听故事,睡觉前,家长都会给他讲故事等。

在对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与幼儿平等,尊重幼儿,蹲下来跟孩子讲话,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眼睛里看到的世界是和大人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只强调幼儿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对自己也要提高上去,这样才能起到以身示范的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那么孩子长大后会有很多障碍,这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在宝贝幼年阶段,就要注意宝贝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宝贝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宝贝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

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宝贝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宝贝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那么在宝贝0至2岁这个阶段,家长应注意发展宝贝的那么能力呢?

第一阶段:零至六周。这个阶段的宝贝需要身体的接触,需要爱和温暖。如果母亲能在这个时候喂养母乳,对宝贝笑、说话、唱歌,目光要有接触,更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继续给婴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用几种颜色的球体组成,或用不同颜色的做成各种动物,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多带宝贝接触世界,并和宝贝交流心得;帮助宝贝社交,联系其他宝贝的父母,让宝贝一起玩,也鼓励其他宝贝和成年人交谈。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宝贝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的家长认为,培养宝贝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宝贝认字开始。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宝贝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宝贝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咪带着“读”书。妈咪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宝贝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宝贝一岁前开始。

另外随着宝贝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宝贝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咪和宝贝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宝贝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宝贝“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宝贝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宝贝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儿时期培养宝贝爱读书的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宝贝一生都会有影响。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宝贝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孩子能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跟父母关系非常密切,家长一定要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