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医学日报》最近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进行的研究显示:拥挤、噪音和家庭事务缺乏条理性会导致3-5岁的儿童健康状况较差。

学龄前儿童(3-5岁)经历了他们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阶段,他们在此期间学会了玩耍、学习、说话、行为和运动。在童年早期阶段拥有坚实的健康基础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为独立自主。此外,父母的教导是学龄前儿童保持健康和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这个阶段,家庭环境混乱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有可能遭遇到不良的健康后果。

家庭环境的混乱状况通过拥挤程度(一个房间居住的人数超过一人)、电视背景噪音(每天开电视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和孩子就寝时间缺乏规律性等指标由访问员进行测定。在这项研究中,最常见的家庭环境混乱的来源就是电视噪音。有60%的母亲每天开电视的时间会超过5个小时,拥挤和杂乱不洁净的房间各占到15%和20%的比例。

母亲的工作混乱状况也被用来作为这项研究的测量维度之一,其中包括不稳定的工作时间安排对她们造成的压力、在工作期间很难处理孩子护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缺乏处理家庭需要的灵活性。在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母亲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够灵活,11%的母亲身兼多份工作。母亲的经济状况越为贫穷,其家庭环境的混乱程度就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环境的混乱程度与孩子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家庭环境混乱和母亲工作状况混乱程度较高与孩子5岁时的健康评级较低之间存在关联,即使在考虑了孩子的初始健康状况和其他影响因素后也是如此。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样本中,整洁和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起到保护作用。

其实不仅孩子的身体健康易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如此。最为典型的就是“孟母三迁”的典故。孩子的自我分辨能力不强,具有随众心理,周围的人和事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周围的人品行不端,就可能使孩子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样,容易养成不良品行。

外部环境无法改变,但是妈妈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家庭环境。妈妈应该提高这种认识,不断改进自己家庭的氛围,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一个孝敬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才会健康成长,懂得与人为善、追求知识、付出关爱、孝敬父母等。

帮助妈妈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的5点建议:

建议一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

中国家庭模式中,大多是女主内男主外,妈妈在家庭中的责任显得尤为突出。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大多取决于妈妈。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干净、整洁、有条理的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康。

妈妈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家里到处都很乱,孩子也会养成邋遢、做事没有条理的坏习惯,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等。乱糟糟的环境,也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妈妈应注意收拾家务,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

建议二夫妻之间要和睦

和睦温馨的家庭,会使孩子感觉到温暖,家对他有一种吸引力,让他愿意在家里待着。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心理发展会更健康。

有些父母爱吵架,都是意气用事,吵过就忘了。可是,父母无意的争吵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他们眼里,争吵意味着不再爱自己。家庭和睦美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在友爱和谐的环境中,孩子感觉幸福的同时,也能学会付出爱与和谐。

建议三营造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外在条件外,内在氛围也很重要。如果父母都爱玩,喜欢打牌,恐怕孩子很小也会成为打牌“高手”。如果父母都爱学习,经常与书籍为伴,孩子也会受到感染,愿意和书结缘。

明明的妈妈很喜欢读书,家里书柜就有两排,里面各种书籍都有。一有空,妈妈就会拿本书来看。明明3岁的时候,妈妈教会他识很多字。所以,在妈妈不能陪他玩的时候,他也会找几本小人书看。到5岁的时候,明明已经看了不少书,还经常提醒妈妈:我们该去看书了。

什么样的家庭气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一定会造就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好孩子。

建议四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安静的环境,才能使孩子的思绪不被干扰,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家庭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营地。孩子在课堂上接收了老师传授的知识,回到家进行消化和吸收。孩子在家里回味老师的讲课内容,在家里做练习巩固知识。只有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才能很好地去做这些事。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妈妈不要弄太大的声响,电视声音也不要让孩子听到,最好保证孩子的小屋与外界是隔音的,使孩子在思考时不受任何干扰。

建议五制订一个人人遵守的家庭规章

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维护。妈妈可以通过制订一个人人遵守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家庭秩序,约束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例如:当家里有人在休息的时候,其他人不要大声喧哗;当有人在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其他人不要打扰他等。

每个人都要遵守制度,父母、孩子都不例外。这样坚持下来,每个人都会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习惯养成以后,就算没有了规章,大家也能很好地维护家庭环境。

相关推荐

父母BB零交流 致孩子不会说话


1岁以内是学习语言、掌握词汇的重要时期。如果爸妈和宝宝交流得少,很可能会影响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但语言的储备是非常需要的。

家长容易错误地认为BB不会说话,所以没有必要和他交流。但科学家发现,宝宝在妈妈的子宫里面已经能够对妈妈的声音做出反应,从出生那一天起,听力正常的宝宝对周围的声音就很敏感了。所以即使宝宝不会回答你,你也不要懒得和宝宝沟通哦!

有这样一个极端例子:一对父母认为宝宝会自然而然地说话,因为一直与宝宝零交流,等待宝宝能够说话那一天。但是这对糊涂的父母却一直到了宝宝两三岁的时候才醒悟,自己的宝宝“不会说话、不会交流”……

1、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

像这样极端糊涂的爸妈确实比较少,但很多父母在宝宝说话的早教上仍然存在误区。语言不是与生俱来的,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虽是因人而异,但会说话的快慢和宝宝成长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宝宝在1个月时就已经开始模仿大人说话的样子,只是宝宝各种器官还未发育成熟,所以只能通过哭来与外界沟通。宝宝虽然不懂得回应你,甚至有可能不懂得你在说什么,但是他却像个小雷达一样,不断地接收着你给他的语音讯息,储备语言,等到发育成熟,便会在你不经意之间,蹦出一两个“爸”“妈”的发音。

因此父母积极创造语言环境,和孩子日复一日的语言“交流”,是孩子学习语言基础的重要条件。

2、8-9个月宝宝:父母与BB多交流

5个月左右,宝宝就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了,喜欢尖叫、大笑、大声地叫。比如说:爸爸妈妈看着宝宝说话时,宝宝通常以:阿-咕,阿-咕回应。到了8-9个月,婴儿仍然未能用语言表达意思,但他们有些已经能发出不清晰的“爸爸”“妈妈”的喃喃复音。

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与宝宝多交流,在给他换尿布时、喂奶时、穿衣服时,你都可以用用最轻柔的声音和他对话“来,伸开小手”“张张嘴”虽然你只是在自言自语,但是你会看到宝宝专注的眼神,他的小雷达已经开动了呢!

宫外孕湿疹怀孕的表现手足口病症状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孕中期注意事项怀孕吃什么好盆腔炎有什么症状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和宝宝的交流绝不限于语言,身体的语言交流也是父母该多多注意的。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但通过特定的动作表示自己的愿望,妈妈从中可以看出婴儿在想什么,要做什么。

宝宝躺够了,就会一边挺肚子,一边“哼,哼”地表示不满,这时如果妈妈能抱起婴儿,婴儿会很高兴。如果婴儿想让妈妈抱,就会把双手伸向妈妈,脸上露出着急的神情。读懂宝宝的身体语言,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理解,你会发现你和宝宝会变得更亲密无间呢。

3、父母是孩子第一语言老师

孩子最初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父母作为宝宝语言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交流中要尽量用清晰、标准的发音和宝宝对话。说话时讲语速放慢些,让宝宝看着你的口型。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多听广播、看电视来让孩子有更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但其实这些媒介手段反而会阻碍亲子之间的交流,让宝宝很难听清你的话。

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她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极为重要,给孩子提供的语言刺激,除了规范的日常对话之外,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讲述一些适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建立链接。比如,当孩子对盘子里的苹果感兴趣时,就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那是“苹果”等。

哺育生活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朕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别人听起來没有任何意义的音节,父母和宝宝都能准确理解,逬行融洽互动的交流,这是婴儿学习语言无法代替的亲情环境。

4、贴士:1岁宝宝说话的几个阶段

9个月:说话已有语气和音调

9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发出许多听起来好象完整的发音,并且带有语气和音调,你和宝宝之间的交流似乎更来电了。

1岁:每天都有新惊喜

当宝宝快一岁时,每天都会增加新的词汇,爸妈如果想知道宝宝是否已经了解某个字词,可以问宝宝:“宝宝,东西在哪里呀?可不可以指给我看看?宝宝就会用手去指或者直接去拿爸妈所说的东西了。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拭目以待事情不断地讲给孩子听,让孩子的头脑中将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将生活变成语言学习的教室。

1岁半—2岁:词汇爆发期

1岁半的宝宝语言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说话的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那是因为宝宝已经进入了词汇爆炸期。宝宝前一个月只能说出10个词左右,后一个月就能说30个词左右,突然有一个月能说出将近100个词!这个阶段你不妨多带宝宝外出,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坐公交车,接触不同的人与事,你会发现宝宝在新的环境中自然而然会说出很多新的词汇,对宝宝的语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混乱的道理


混乱?……也许自有道理他看着自己制造的混乱笑,你看了却直想哭!但是……这些“混乱”,也许自有它们存在的道理哦!

“已经造了一天反的可可——我可爱的18个月的宝贝儿子,终于被我用尽母亲之能事使他得以安静下来,并送他进了的小床。直到我认为他已经睡着了,才终于和老公有一会儿看球赛的时间。一个半小时之后,忽然卧室传来笑的声音,我们悄悄推门进去……顿时,我理解了‘瞠目结舌’表情在脸上的感觉:

可可站在他的小床上,小床周围的墙——凡是他能够到的地方——上面可爱的维尼墙纸已经被撕成一条一条,倒垂下来!还有地上那些细碎的纸片,简直像刚刚举行过婚礼的现场!可可站在小床上,手里还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笑着对我们说:‘好看!’我哭……不过还好,可可没有把他撕下来的墙纸在我们进来之前吃到肚子里!这是我觉得唯一庆幸的事。

“我真是弄不明白,他有那么多玩具可以玩儿,为什么偏偏要去跟那墙纸过不去?为什么在这最近的一段日子(不知要继续到什么时候),他走到哪儿都要制造出一些有‘纪念性’的‘不朽’的破坏和混乱来?一时的生气还在其次,我真是想知道他哪儿来的这股破坏欲?他为什么喜欢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制造混乱”是各种能力组合的结果

可可妈妈的心情不难理解。只是事实上,1岁左右的孩子自己也无法对自己制造的“创造”做出什么解释。这一切在他们来讲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宝贝制造混乱的行为,是他们所有力量集合在一起的完美并且健康的结果,包括他身体能为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他对可被接受行为理解到什么程度了,以及他们不断增长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

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逐渐清晰。他总是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但因为他们的行为能力,并没有意识发展得那么快,笨拙的小家伙们做什么事情总是要用上像吃奶一样的力气。于是,即便他们目的明确地努力,也会常常导致混乱的结果。就像把杯子放下这样一个动作,在大人来看简直不能再轻而易举了,可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却要求了很高的动作精准度。他们可能要两岁之后才能逐渐准确地完成类似这样的动作。

而进入了1岁,“好戏”还在后头呢!在两岁半之前,孩子还要学习走、跳、攀爬等许多身体大动作。这些小可爱们,还会由于他们“大马力”的行为而制造出不少混乱的。

“制造混乱”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开始和成果

可可就是爱把他的小熊饼干扔在地上,然后用脚踏上去,把它们踩碎,嘴里还学那“喀嚓、喀嚓”的声音。

这时的孩子,他们制造混乱和制造出的混乱,事实上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开始和成就——学步期的孩子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习这个世界的基本的运转规则。为此,他们必需把所有的感官和肢体都用上;为此,他们只能不得已地“不破不立”。

“1岁的孩子,难道我们能要求他就在坐在那儿,给他一本百科全书或者只是靠跟他说话、给他讲课,他就能了解和学习周围的世界了吗?”美国加州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LindaAcredolo博士说,“他们只有自己用手抓了碗里的土豆泥,才能弄明白土豆泥与苹果酱至少在质地上的区别——当然,嘴的检验是更少不了的。对于他们来说,嘴和手是最灵敏的检验器。所以,让父母们最烦恼的就是,那些吃的东西,他们一定要摸摸;那些不能吃的东西,他们也一定要用嘴尝尝。”而这一切给予感官的直接冲击,都对于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制造混乱”制造大脑神经的活跃发展

根据大脑科学的研究显示,感官的经验能够促进和加强神经系统之间的反应和联系,从而促进大脑发展。而在孩子游戏、捣乱、胡闹甚至“制造混乱”的时候,这种神经之间的联系就正在活跃地进行着。发展心理学家MaureenO'Brien博士说,比如一个孩子把积木扔得满屋都是,在他制造这些在大人眼里看起来的乱七八糟的同时,他们其实正在用手感觉积木的质感,他们正在认识不同积木的形状和颜色,甚至在扔的过程中,他在记住哪一块积木扔在了哪里。在亲身体验、亲手实践中,孩子能学习和探索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孩子面对的“规矩”太多的话,他就不可能有这些去发现新奇的机会,同时,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会减弱。孩子通过这些感官的经验,同时会接触到很多概念的第一手的信息,最直接地去感受例如重力、物质的恒定性和因果关系这样的抽象概念。

面对“混乱”,父母最好……

1.不要责备孩子,尽管你已经很累了,你已经跟在他的屁股后头收拾了一天了,尽管你明知他是那么的可爱,可还是看见“一塌糊涂”的时候“怒火中烧”。

最好这时候你能也回应给他的这一堆混乱一点儿鼓励!——是真心的,而不是假装的,尽管你依然有权保持你心底的“愤怒”!因为这时候的孩子,无论

你如何生气和跳脚,他总是对自己的“成果”很满意并且很骄傲的。其实你真的无法要求孩子在玩儿的时候那么整洁、那么守“规矩”。对于一个1岁的孩子来说,用笔画在纸上也很好玩儿,画在床单上也很好玩儿,他们并不知道什么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用的。那么,这时你就教给他一个更好选择:“宝宝,以后我们还是在纸上画吧,床单是用来铺在床上睡觉的,纸是用来画画的。”

2.索性,接受吧!既然你也已经很累了、无可奈何了、“欲哭无泪”了!不要每次都给他严厉的拘束和管教,不太重要的混乱就随他去吧。坐在他身边,给他一块小熊饼干,让他放松些。你的这种态度,会给孩子一种很好的放松的心态,这种没有紧张感的心态会对他将来的创造潜能给予很大的帮助。如果孩子看到你那么紧张于撒出来的果汁,然后带着责备地拼命擦地,不会说话的他的内心一定很沮丧。

Tips:

绝大多数的孩子在4岁左右就不会再制造什么的大的混乱了。面对现在的“遭遇”,父母要告诉自己,这其实是成长中也算“珍贵”的一段无知又可爱的时间呢!

*有一次贝贝拿着彩笔在冰箱上画起来,我刚要发火,可看着他那么开心,还拉着我画,我索性再拿一支笔,跟他一起大画开来!我们俩玩儿得可开心了。大不了,擦两天冰箱呗~孩子的笑不比什么都让妈妈高兴!——贝贝妈妈

*那天牙仔穿着开裆裤站在那儿,看见自己尿尿出来了,拿着杯子的手就去接,还把杯子里的尿洒在沙发上。其实孩子真的是挺无辜的,他怎么知道你们用杯子只是喝水而不能接尿尿?!哈哈,唉,想到这个也就没气了!——牙仔爸爸

健康·养生:初生BB 性格见微知著


我在儿科的专业范畴上,选了儿童发展(ChildDevelopment)。日积月累的接触不同小朋友和家长,让我肯定,愈早了解小朋友的独特性格,配合他在各阶段的发展需要,顺性培育,对整个家庭便愈好。父母早已知道,小朋友最初数年很关键。但我看见很多父母,都未有用对方法,协助孩子在人生头几年尽力发展。如何帮助小朋友成长?经过三十多年来在儿科的经验,加上医学及心理学的知识,我认为关键是必须顺孩子的性格而行。

父母首先需要理解的是: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没有一种特定的培育方法,有些小孩需要很多外来的刺激,有些小孩非常独立,喜欢安静。

测试评估婴儿性格很多父母问,怎样才知道孩子是什么性格呢?其实美国早在三十多年前,已发展出一套很有趣的婴儿行為测试评估,名为BrazeltonNeonatalBehaviorAssessment,两个月内的初生婴儿就可做。原来话也不懂说的婴儿,已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个测试可以将婴儿独特的个性、能力、反应等表露出来。

我认为这个测试很好,因为从婴儿出生开始,父母就能了解小朋友的行为模式,例如有些婴儿,需要父母多点在身边,给很多很多的关怀和注意,哭的时候要抱他、哄他,才会静下来。另外有些婴儿哭了一会,动了一会,就会自己安静下来,不一定需要人呵护。有些小朋友喜欢用眼睛,看多於听声音,有些喜欢听声音多於看,有些两者并存更加好。可惜的是,香港暂时还没有很多合适又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专门做这类评估。

我年轻的时候就在波士顿,跟随哈佛医学院的教授,学过这个测试,还做过对中国婴儿和美国婴儿比较的研究。在波士顿医院实习时,给我遇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家庭,我们中国的婴儿懂得哭后自己“收声”,自制力较强,而且观察力十分厉害,头脑很灵活,但肌肉的张力较外国的儿童弱;意大利的婴儿,哭起来翻天覆地,一定要大人“哄”才行。最特别的是一个越南船民生的婴儿,经常都哭得肝肠寸断,结果有些项目测试完成不到。后来我想,这越南母亲怀孕时压力很大,婴儿在母体内也受了很多压力,所以一出生的模式已反映了很多不确定和恐惧,很难静下来。这些发现真的非常有趣。

测试项目包含多个范畴,例如看他们是否懂得保护自己:BB睡觉的时候,发出“沙沙”的声音,或用光来刺激他们。有些小朋友稍有骚扰,就会惊醒。但有趣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婴儿,有较高忍耐力和适应力,很多声都吵不醒,或者醒一醒又睡过去了,或许在妈妈肚内时已习惯嘈吵吧;像日本婴儿,一出生就很有纪律,规律性强;非洲的婴儿,一出生肌肉状态好得不得了。

如果父母明白小朋友多一点,顺着他的特性来培育,成长的过程一定比较畅顺。当明白小孩的行为特性时,孩子感觉舒服,大家的相处定会倍感开心。但若母亲怀孕期间压力很大,或BB在母体内已不被接受,抗拒孩子,小孩出生后也会一辈子带著这种感觉,甚至拒绝接受自己,影响深远。观察、接纳、欣赏孩子即使不做这些人工测试,父母也可以靠自己了解婴儿性格。要培育小孩子,我认为第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观察和了解。不要太急指使他这样做、那样做,因為未清楚他的为人个性,你认为好的做法未必配合小朋友的性格及喜好。花时间和心思观察,十分重要。其实我们做评估,最紧要的也是观察,不要动,静看小朋友的表现和反应。其次是接纳和尊重。你要接纳小朋友的独特个性,无论怎样,他有自己的长处、优点和弱点。每个人都不同,父母要尊重他,即使只是婴儿阶段。

每事也从好的角度看,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兴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轻易地从初生开始建立起来。当了这么多年儿科医生,我感觉到医生要做的,不只是看病症,而是要以“身心灵全人发展”的观点出发。一个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是谁培养小孩子长大呢?医生只是他患病时要见的人,但日常上学读书,是在学校;衣食住行在家庭,靠的是父母和长辈;长大后,有社交朋辈。这些所有的因素,都在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看的是一个“全人健康”,不是说他没有病,就是健康。我很喜欢圣经裡的一句话:“儿女是上帝赐给父母的产业。”诚然,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是一个美好的创造,一个奇迹。

家庭环境影响宝宝健康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进行的研究显示:拥挤、噪音和家庭事务缺乏条理性会导致3-5岁的儿童健康状况较差。

家庭环境的混乱程度与孩子的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家庭环境混乱和母亲工作状况混乱程度较高与孩子5岁时的健康评级较低之间存在关联,即使在考虑了孩子的初始健康状况和其他影响因素后也是如此。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中产阶级家庭的样本中,整洁和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能够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起到保护作用。

学龄前儿童(3-5岁)经历了他们人生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阶段,他们在此期间学会了玩耍、学习、说话、行为和运动。在童年早期阶段拥有坚实的健康基础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为独立自主。此外,父母的教导是学龄前儿童保持健康和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这个阶段,家庭环境混乱的孩子比同龄人更有可能遭遇到不良的健康后果。

家庭环境的混乱状况通过拥挤程度(一个房间居住的人数超过一人)、电视背景噪音(每天开电视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和孩子就寝时间缺乏规律性等指标由访问员进行测定。在这项研究中,最常见的家庭环境混乱的来源就是电视噪音。有60%的母亲每天开电视的时间会超过5个小时,拥挤和杂乱不洁净的房间各占到15%和20%的比例。母亲的工作混乱状况也被用来作为这项研究的测量维度之一,其中包括不稳定的工作时间安排对她们造成的压力、在工作期间很难处理孩子护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缺乏处理家庭需要的灵活性。在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母亲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够灵活,11%的母亲身兼多份工作。母亲的经济状况越为贫穷,其家庭环境的混乱程度就越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