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性伤害会造成终生的心魔

当孩子被性伤害后,父母给孩子带来的“次生灾难”对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如果创伤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修复,会成为受害者一生的梦魇,一直困扰着这些已经成年的他们。

1.梦里倒塌的围墙

L是一位30岁的已婚漂亮女人,近来经常做这样的梦:“我梦见自己在一个荒凉的山村,在一处残垣断壁的破院子里,我蹲在一面倒塌的墙角解小便,四周没有房子也没有人。当我正在解便时就会有很多人从破墙处走过,我害怕这些人看到我,就急忙穿上裤子,然后就被吓醒过来了。每次都是这样,我反复做这样的梦。”L与丈夫的性生活很和谐,家庭关系也很好。我问L童年有没有什么她记忆很清楚的事情,她说起了她童年时期被性伤害的事:“在我小时候,大概6岁,我家隔壁有个叔叔常逗我玩,有几次他将我带到他的家里,摸我的下身,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事,记不清楚妈妈是怎么知道的了,我现在只是清楚记得妈妈带上我一起到那个男人的家里,妈妈和他吵架,周围围着很多人看,妈妈向周围人说男人摸了我的下身,羞得我当时都恨不得钻到地底下去,吵架的情景我至今难忘记啊!”

妈妈当众诉说L被摸下身给L带来的心理创伤甚至比性侵害者给她带来的创伤更大。当年母亲处理事件的方式给L带来的耻辱感让20年后的L噩梦连连。

2.想死的念头挥之不去

50岁的H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但常常会有想死的念头,H常梦到自己坐的汽车翻下悬崖。一次H出门旅行,乘坐的大巴车出了事故,差点翻下山崖,车里的游客都吓呆了,H说她那一刻很兴奋,觉得终于可以达成愿望了,结果车被一棵大树挡住没有翻下山崖。

H告诉我:“我7岁那年,邻居的叔叔把我带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他将生殖器露出来让我摸,我当时的心理是好奇,没有见过男人的生殖器,后来他让我也脱了裤子,我照办了,心里好奇紧张等什么因素都有,他用生殖器接触了我的阴部。晚上妈妈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一早妈妈就带着我找到这个男人的单位领导,每见到一位领导,妈妈都会脱下我的裤子给领导看我的阴部,当时我恨不得有个地洞让我能够逃脱,后来就有了想死的念头,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死。”

H妈妈多次向各级领导展示H的阴部是对H最大的伤害,几乎摧毁了H的自尊和自己已经构建的正面身体意象。

3.害怕爱

40多岁的女人K有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业,虽然与先生恩爱有加,但性生活却不美满。K觉得夫妻生活是“下流”的事情,所以夫妻生活时有性唤起困难。K告诉我:“在我10岁的时候,我与几个同龄男孩和女孩在一个同伴家里玩,后来我们做了个游戏,男孩女孩脱光衣服和裤子躺在床上,也没有做什么事情,当时我们感到很刺激,也很兴奋,虽然我当时有些感觉这个游戏不太好,不应该把衣服脱光,但我还是参与其中。后来被我父母知道了,他们大发雷霆,暴打我并让我跪在地上,反复问我事情经过,记得当时已经夜里12点了,父母恶狠狠地对我说:你做了这样的坏事,今晚不许睡觉,跪在这里一晚上!我一夜没有睡觉,感觉自己不如死掉算了!”

K的这些创伤从来没有被修复,在潜意识里埋伏下了未解决的愤怒、错置的罪恶感和厌恶感,结婚后与丈夫身体的亲密接触唤醒了潜意识中的羞耻感、厌恶感、罪恶感,导致K出现性唤起障碍。

延伸阅读

切勿忽略隐性性伤害


将女孩打扮成小男孩的形象;帮6岁的儿子洗澡;当着小孩子的面谈论性话题或者和异性亲吻、拥抱……在父母看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殊不知,家人的这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轨迹,长此以往,将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性伤害,影响他们以后的正常生活。

广州市教育科研所副研究员李麦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几种常见的“隐性”性伤害情况作了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将女孩当男孩养

阿纹生了个女儿,全家在欢喜之外有些遗憾,尤其是婆婆的传宗接代思想很严重,总希望阿纹能生个儿子。

婆婆和老公的封建思想时不时地流露出来。比如,婆婆总把孙女打扮成个假小子,老公则给3岁的女儿买玩具手枪和篮球。婆婆经常会感叹:“你看人家男孩多好,养女孩太操心。”有时甚至会当着孙女的面说:“宝贝长得真像个男孩。”

看着这些场景,阿纹几次旁敲侧击地提醒婆婆不应该这样,可婆婆依然我行我素,改变不了。

专家分析:

阿纹的婆婆和老公的做法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家长就负有培养孩子“性角色”的责任。比如,女孩就应该让她进入女孩子的天地。

如果不能从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别,会使孩子对自己性别有错误理解,因而产生对自己的不信任,更严重的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厌恶感,拒绝或不愿意做适合自己性别角色的事情。

因此,家长不要总当着女儿面说一些喜欢男孩,讨厌女孩的话,不能将“我想要儿子”的情绪带入与女儿的交往中。

案例二:妈妈帮大男孩洗澡

“蓬蓬,快来,妈妈帮你洗澡。”妈妈在浴室里喊6岁的儿子来洗澡,儿子却有些别别扭扭地说道:“老师说,我是小男子汉了,这些事情应该自己做。”

妈妈完全没注意到蓬蓬害羞的神情,仍旧将蓬蓬拉进浴室,并很快脱掉了他的衣服,蓬蓬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手捂住他的隐私部位。“你在妈妈面前还害羞?你是我生的,还怕我看你呀?”一直以来,妈妈都是帮蓬蓬洗澡的,晚上睡觉她还喜欢将儿子搂在怀里。可最近,上了小学的蓬蓬对妈妈这些特别亲密的行为有些抗拒。

专家分析:

母亲帮大男孩洗澡或与之同睡的现象绝非个别,但这些都会对孩子正确性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五六岁的孩子已经对能体现自己性别特征的部位有一定认识,当关键部位暴露在别人面前时会产生羞涩感。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洗澡。当然,前提是要早点教会孩子自己洗澡的程序。在孩子洗澡时,把卫生间的门虚掩,家长在门外用语言提示孩子如何洗澡,孩子很快就能学会了。

其次,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最好不要与父母同睡一张床,大人跟孩子玩耍、亲热时不要碰他的关键部位,以免孩子产生敏感,大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换内衣,谈性话题。

这种玩笑会伤害了孩子的心(本网站编辑)


前言:宝宝在成长中不断的摸索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有的父母也把孩子的糗事当成了笑料,动不动就拿出来说说,有时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讲给别人听。其实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羞耻感和自尊心也在增强,这种行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危害。

打趣孩子的不利影响:

1.让孩子不敢正确面对错误

孩子一时犯错遭到大人的经常嘲笑,会让孩子不敢正确面对错误,要么想方设法推诿,要么害怕错误,不敢尝试,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前者会使孩子不敢担当,后者会使孩子自尊心过强,过于追求完美,一旦有错,情绪低落,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2.伤害孩子自尊心

大人经常拿孩子的糗事打趣,不但伤害孩子自尊,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

3.影响人际关系发展

小伙伴相互开玩笑而发生的糗事,如果常被家长提起,孩子就会对骗人的伙伴产生怨恨,还可能会觉得好朋友都骗他,从而缺少安全感,对别人不信任,妨碍人际关系的发展。

4.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其实有些糗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孩子自己孵鸡蛋,也想孵出小鸡。这表明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敢于探索,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果大人常嘲笑他们幼稚可笑,就会挫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网站小编总结:在宝宝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又玄幻其妙的,让他们更享受生活是父母的责任,在成长中所犯的小错误都是这个家庭的美好回忆,看着孩子一步一步的探索和成长都让让我们感到欣慰。

家庭中存在的隐性性伤害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恰当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隐性性伤害。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谈儿童不宜的性话题、父母不教导孩子适宜的性知识、父母或家人当着孩子的面评论孩子的性器官、父母不锁门而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孩子洗澡或睡觉的时候擅自闯入、父母与孩子一起看色情电影、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超过了与配偶的关系、父母给4岁以上的孩子清洗生殖器,或者当孩子已经拒绝父母为自己清洗生殖器,父母仍然坚持为孩子清洗等。性伤害可能会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通常同年龄孩子间的性游戏或探索不算是性伤害,但是,如果孩子被一个比他年长三四岁的人做性方面的利用时,就存在性伤害了,这是区别孩子间性游戏与性伤害的基本原则。

当家人的行为破坏了孩子性心理的正常发展轨迹,使孩子出现了不适合其年龄的性探索活动时,性伤害就发生了。对于受到家庭性伤害的孩子,父母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了解了来自家庭的隐性性伤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尽量避免这样的行为,孩子将不会遭受到来自家庭的隐性性伤害。

1.孩子之间的性伤害

儿子九岁,比同龄孩子早熟。最近这个把月,儿子4岁半的表妹早上起床的时候都大哭,我刚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有一天她说尿尿的地方痛,我才发现她的阴部红肿,问她,她说是表哥的鸡鸡和手弄她的尿尿的地方,还学了我儿子爬到她身上的动作。天啊,儿子还这么小,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我该怎么来教育他?!

性侵害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之间,如果孩子被一个比他年长三四岁的人做性方面的利用时,性侵害就发生了。这两个孩子间的性活动已经不属于性游戏的范围。

2.色情影片、视频对孩子的性伤害

女儿三岁多,上周末,丈夫的朋友带着5岁的儿子来我们家作客,他的父母常跟他一起看黄色色情电影。中午时候我有要事外出,丈夫和朋友们在打麻将,两个小时以后我回家了,不见了两个小孩。后来发现客房的门锁上了,用钥匙打开了房门,两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从被窝里跳了出来。我努力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想吓坏小孩。

冷静下来以后,我支开了朋友的孩子,心平气和地问女儿刚才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女儿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并且说“我怕说了后你会骂我。”问是问不出结果,我只能把事情搁置。两天后,我和女儿在做游戏,我对她说:你把那天你和哥哥做的游戏教给妈妈,让妈妈以跟你一起玩。女儿高兴的答应了,她让我躺下,她自己坐到我的肚子上,她告诉我,生小孩是这样子的,接着做出的动作让我难堪极了……也许是女儿发现了我的不悦,很快就停止了,女儿突然说要跟我玩母鸡孵鸡蛋的游戏,我答应了她,她还是让我趴下,没有想到的是她把我的裤子拉了下来,然后她竟舔我的屁股…….天啊!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跟她说了。

色情影片或视频夸张地表现两性性器官或性器官交媾的活动。孩子看了到色情电影或视频,唤醒了孩子对两性性活动的关注,5岁男孩的性活动已经超越了这个年龄孩子的性探索范围,他模仿成年人的性活动方式是性心理早熟的表现。年龄外在的影响和刺激引发的孩子这类早熟的性活动,都将减低孩子的可教育性。这类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可能更早地进行性活动,与异性发生性关系。

在我们平时看到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中,有很多电影中都有描写男女间的亲昵的场面,比如牵手、拥抱、接吻等,与色情电影是不同的是这样的电影突出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人文。孩子与父母一起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父母常常在电影出现表达爱情的镜头时(拥抱、接吻),就很不自然地立即换频道。其实,孩子在此时能够感觉到父母的紧张,父母的行为反而唤醒了孩子对此类镜头的关注。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心领神会,为了迎合父母的心思,看到这样的镜头时就用手遮挡眼睛,却留个指缝往外看,还大叫一声“少儿不宜”。父母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其实更加刺激孩子对两性接触的关注,同时让孩子认为男女相爱,肌肤之亲是“不好的,羞耻的”事情,让孩子误解爱情,影响孩子情感的发育。当电影中出现男女想爱的画面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告诉孩子:当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就需要通过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这种情感,比如他们会接吻、拥抱、身体亲密接触等等,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幸福。我们应该给孩子传递这样的观念:人类有爱情,相爱的男女之间有肌肤之亲,这种情感的交流能够给相爱的人带来幸福的感觉,这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3.父母做爱不回避孩子

也可能是粗心的原因没检查门锁,听到4岁半的小儿进房的脚步声时,我俩还继续自己的快乐,小儿扭开门的那刹,我们俩意识到坏事了,赶紧分开,但已来不及,赶忙拿被子把自己的身子遮掩,小儿一边进来一边说:妈妈,我的杯子在这里,我进来喝水“。我直直的看着他,不敢出声,小儿喝口完水,走出门口时,回头问:妈妈,你光着身子在干什么?我只好回答:妈妈觉得太热了,所以把衣服脱光了,就象你平时那样光身子呀,你不是也说光身子很凉爽吗?听完我的回答,小儿也不再问,就出去了。

我赶紧穿好衣服,下楼看到小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小儿看到我过来,又问:妈妈,你刚才在干什么?我很平静地对他解释:爸爸与妈妈在斗牛(注这是他父子俩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有点象摔跤),小儿也没再说什么,可从他的神态上看,就知道对于这个答案不太满意。在以后的这段时间里,只要我俩任何一个人关门休息,他都要时不时开门进来瞧瞧,或者出去时,总不把门关上了。

孩子目睹父母的性生活,心理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首先,孩子会认为这是父亲对母亲施暴的行为。一些孩子在幼年时期看到父母做爱的场景被吓得大哭,这会直接摧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神圣可亲的形象,产生厌恶父母的心理感受。其次,孩子目睹父母做爱的情景唤起了孩子对成人性活动的关注,这是不适合孩子年龄的性探索,破坏了孩子性心理正常发展轨迹。孩子在发现父母做爱后,会不露声色,经常在夜间偷偷地观看并体验着性刺激带来的兴奋,有的孩子就此加重手淫,一些孩子模仿父母的性活动与小朋友玩“做爱”的游戏,一些孩子会将父母做爱的情景向小朋友们宣讲。我曾经到一个幼儿园讲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5岁的男孩到幼儿园后,迫不及待地将昨天晚上看到的事情告诉小朋友:我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有穿衣服,爸爸压在妈妈身上,还把尿尿在妈妈的屁股里了……如果7岁以后的孩子看到父母做爱,个体性发展所经历的潜伏期将中断,孩子还没有发展好控制性冲动的精神力量,就提前进入青春期性活动阶段,导致孩子性早熟。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表达爱,但不可以表达“性”。如果父母在亲昵的时候有“性”的情绪和性冲动,这样的时候就应该回避孩子。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因素,父母与孩子“同床共枕”一直是我们的传统,夫妻做爱对孩子的“回避”也仅仅限于“孩子睡着了,他看不到也听不到”,“孩子还小,他不懂得什么!”,这样的回避是成年人的一厢情愿。我进行的调查中,有24.68%的父母做爱从来不回避孩子,5.94%的孩子看到过父母的性生活,“回避”是指父母做爱不在有孩子的房间,完全避开孩子的情况。

孩子出生后就应该睡自己的小床,为了便于父母夜间照顾婴儿,可以将小床放在父母的房间,但夫妻做爱的时候,要离开有孩子的房间,这样有利于维系亲子界限,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儿童的自主需求在一岁半就出现了,父母可以尝试与2岁的孩子分房间睡觉,与孩子分房间睡觉是很多父母都感到困难的事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寻找各种理由不愿意离开父母的房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分床还是分房间睡觉,陪伴孩子睡前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讲睡前故事,与孩子道晚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如果孩子一出生就与父母分房间睡觉,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对于部分孩子来说,目睹父母做爱的影响将持续到成年。这是一个成年人的自述: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大概在上幼儿园的年龄,就经常听到爸爸妈妈做爱的呻吟声,也看见爸爸和妈妈光着身子(我们睡同一张床)扭动的情景,不止一次看到,记得一开始看到这样的情况我还以为是爸爸在打妈妈,恨害怕,吓得出了大汗,后来才知道不是打架,我感觉很羞耻(当时所受的教育就是这样,认为男人女人不穿衣服在一起就恨羞耻),鄙视父母,觉得他们怎么能够做这样羞耻的事情,自此就恨母亲和父亲。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假装睡着,偷听和偷看他们做爱,虽然恨他们这样做,但很刺激我。后来上小学了,我与父母分开了房间,但我还是会对父母的性生活好奇,经常偷偷跑到他们的房间看床单上有没有什么痕迹,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的男女的性生活。现在我自己结婚了,有了女儿,但我每次与老公做爱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父母当时的情景,我会认为老公在欺负我,在我的意识里做爱是羞耻的事情,虽然我也知道这种想法不利于我们夫妻生活,我努力让自己不这样想,但每当与老公做爱的时候,这样的念头就会冒出来,让我没有了“性”趣,我在性爱中也没有高潮,我不知道该如何调整自己。

Pad会造成孩子学习障碍?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大潮,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iPad、iPhone这些已经成为了孩子的新宠。一部分爸妈认为电子产品造成的视觉刺激远远大于文字,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会给以后的文字学习造成障碍,必须坚决摒弃;另一部分爸妈认为时代在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早点接触电子产品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满足孩子好奇心,早些接触电子产品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在走向科技世界的起点上抢先一步。那么究竟电子产品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学习障碍呢?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吧。

1.变傻还是变聪明

生活在一个电子技术发达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看着孩子们无师自通,熟练娴熟的使用电子产品时,孩子是变得越来越聪明还是变笨了?

首先来说,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长时间关注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造成肌性视疲劳。近距离、长时间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视力发育不利。孩子眼球长时间不断地注视、追随、快速不断地调整,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肌性视疲劳,导致近视。有时还会出现刺激性症状,如长时间盯屏幕对孩子眼睛泪膜不利,导致干眼症发生;

孩童的骨骼、肌肉每天都在成长,帮助孩子发育的最好方式就是运动。而沉迷于ipad,电子产品可影响骨骼,不利于脊椎发育;

长期对着冰冷的电子产品,进行人机对话,阻碍了亲子之间、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容易形成单向思维模式,使孩子的交际能力落后,性格的成熟缓慢。

至于通过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可以提高孩子智商的说法则没有明确的数据可以说明。中国有关早教专家表示:孩子过早专注电子产品,零碎的符号式机器思维,将代替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注意力很难得到锻炼。过度迷恋电子产品,对儿童的认知和感情发展会产生不良心理影响。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安德森则认为,传递给孩子们的信息内容很重要,“当务之急是,我们需要了解在婴幼儿早期就接触多媒体内容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弊端不容忽视,但是在现在的环境下,对电子产品的接触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合理利用,以及控制时间,关键如丹尼尔·安德森所说,我们要找到哪些内容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

2.堵不如疏合理看待电子产品

身处信息化社会,电子浪潮难以抵挡。让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不要沉迷,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负面影响是我们每位家长应尽的责任,如何才能做到呢?小编给您支支招。

1.孩子在两岁前尽量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

2.每天玩电脑、手机的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最好分为两次,上下午各15分钟。

3.尽量减少家里的电子产品数量,或很好地将它们隐藏起来。

4.自己不当着孩子的面玩电子产品,因为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榜样。

5.不把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筹码”,比如“好好吃饭就给你玩”之类的。

6.找一个比电子产品更好的东西推荐给孩子,比如玩具、手工、亲自活动等。

7.陪伴和引导孩子玩电子产品,增强亲自互动也能掌握孩子玩的时间。鼓励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以增强写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8.增加和孩子的互动活动,多抽时间陪孩子聊天、运动,带孩子去户外走走,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慢慢转移。

9.给孩子所以用的电子产品必须经过筛选。建议家长多使用音频,而少使用视频,最好不要让年幼的孩子提前接触到游戏类的电子产品。

10.家长要学会利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思考问题。比如,陪宝宝认字,听各种乐器弹奏出的声音、和孩子一起画画等。

3.做好亲子教育让孩子感受家庭关爱

家庭中亲子教育具有强烈的驱动力,能激发孩子追求真理克服苦难,调节着个人言行,指导道德行为方向。良好的亲子教育和家庭关系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前提。

1.营造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

温暖民主的家庭氛围是预防和矫正孩子不良心理的必要措施,也是戒除孩子以后对电子产品成瘾的前提和内因。

2.正确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必须尊重和了解孩子,加强沟通;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同时站在家长的肩膀上前进。

专家支招:现代科技发展必然丰富早期教育的手段,像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也成为早教的补充工具。电子产品真的是用好了非常好,而用不好也是后患,所谓双刃剑嘛。用得好宝宝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都会获得长进,比如宝宝模仿动画片上的动物角色习得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玩数学小游戏学会了小数量集合以内的加减运算,等等,对情商智商开发都有好处,加上宝宝玩电子产品时能较长时间地安静专注,所以老人、保姆,还有在一起聊天的妈妈们也乐得让宝宝经常看个动画片或玩个ipad之类的。但是凡事要有度,宝宝天生喜欢看变化快的视频,年龄越小越易形成依赖,从而形成“缺乏活力”的大脑活动模式,同时对母亲的声音也缺少积极的反应,这样对亲子依恋关系、书本阅读、安静游戏、更广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人际交往和户外活动等诸多方面都会形成抑制,不利于全脑发展,更严重的是3岁前如果宝宝过度看电视还容易引起自闭症。最后要说的是,电子产品不是早教神器,适度二字是必须的,2岁前少接触,2岁后有节制,要与宝宝建立使用规则。(杨霞)

看到父母做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幼儿健康指导)


前言:做爱是夫妻之间正常的一种行为,也是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一旦有了孩子之后家长们做爱的时候就要多注意了,尤其是当孩子们懂事的时候,若是一不小心被孩子看到说不定会留下其一辈子的阴影!

父母的性爱造就孩子的生命,父母做爱对孩子来说是绝对隐私,但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父母做爱的场面可能在孩子面前曝光。孩子也许正是性心理萌动、似懂又非懂的时候,不应看见的场面也许对他们性心理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性学专业人士提示,看和被看对大人小孩均有伤害,一旦发生,父母要妥善处理。

案例A:恶心到成年后无法恋爱

小昭已经二十好几,早到了适婚年龄。父母频频催促她早些定下来,她却不为所动。以前也谈过恋爱,可是当男友想有更亲密的举动时,小昭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恶心,进而抗拒他的接近。后来自然分了手。面对父母的询问,小昭只是淡淡地表示没感觉,不来电。其实,她心里有着埋藏十多年的秘密。小昭还清晰地记得,那年的夏夜,自己半夜醒来喝水,听见母亲的呻吟,看见父母滚在一起的情景……小昭当时木在了地上,后来才懂得缩回床上拿衣服包住头,紧紧堵住耳朵。幼儿疾病

这段经历从此深刻地印在小昭的脑海中,难以忘怀。而她谈朋友也非常挑剔,只能进行柏拉图式的精神交流,一旦亲密,就会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就难以忍受。

案例B:从此迷恋上母亲

他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过。不久母亲有了情人,经常带回家过夜。每次都是蹑手蹑脚进入卧室,生怕惊醒了他。然后,母亲的卧室中便传来压抑的呻吟和喘息声。

他起来,光着脚走到门边,将门推开一条缝,小心看着。等到他们结束,他才重新回到自己床上,假装甜睡。母亲过来摸摸他的额头,他感觉得到母亲手的炙热,那种湿黏黏的汗意,成年后的他懂得了那是激情的产物。后来母亲不再往家里带情人。母子俩的生活很平静。母亲爱干净,经常冲凉。母亲怕闷,冲凉的时候门从来不关紧。一旦哗哗的水声响起,他就站到门后,偷看母亲洗澡。母亲偶尔发现了,也没有呵斥过他,只是用衣服挡住他的视线,继续洗。

再后来事情有些失控。晚上母亲睡下后,他着魔般溜到母亲床边,抚摸过母亲的乳房。母亲气息依然均匀,只是双手微微抖动。他知道母亲知道,只是不说。

案例C:成年性冷淡导致离婚

他和她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结婚了,亲朋好友都称赞,他们俩真是一对。但是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尤其是过性生活的时候,她总是很羞涩,两人难以协调。而两人并没有好好利用还是两人世界的时间来磨合,很快就有了小孩。有了小孩后,她更加不愿意和他亲热,一点都放不开了。问她,她说觉得好像被小孩盯着一样,很羞耻。长此以往,他的失望变成了绝望。两人的感情终至于无,于是分手了。分手后,他问她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婚姻的不幸?她讲了一个下午,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候看见父母做爱,从此一世羞耻。”

对孩子性心理发育影响大

以上的病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康乐心理热线主持人詹春云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还有比这更极端的情况。儿童疾病预防

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性爱场面被孩子看到,基本上都会导致负面的后果:一是启动了孩子对性的好奇,甚至起到点燃性欲的效应。性的神秘感会吸引他自己去探索,要么找有关的书籍来看,要么自己找要好的小朋友进行模仿;二是不理解。有些父母做爱时动作粗暴,加上呻吟声,对小孩子是很深的刺激。长大之后,他或她会反复想起这些情景,对今后的生活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三是有可能造就性变态者。据统计,有些性变态病人如漏私秘处癖者的童年或者青少年都曾有过类似的看到成年人性爱场面的经历。

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找孩子谈谈,试探孩子的反应。并可以对孩子进行生殖知识的教育,降低性爱的神秘感。

如果这件事对孩子的困扰已经过去,那就让它平淡过去,如孩子困扰情绪明显,建议带孩子一块到心理医生处咨询。

本网站小编总结:育儿专家指出,父母做爱若是被孩子撞见,轻则会影响他们的性观念,重则影响他们的恋爱不婚姻观,因此提醒父母,在亲密的时候请做好良好的隐藏措施,我们要学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负责任!

全托是否会造成心理障碍


友:我的侄儿3岁了,去年9月被送到全托幼儿园,连续一个月的时间,一直不适应。总是在回到家中到夜间哭闹不止,白天会发泄哭闹。请问他是否不适宜送全托,这是否会对他心理造成伤害,我门全家都很着急,希望您能尽快帮助我们。

茅于燕:一般来说是不会的。

孩子在全托环境中是否能很快适应,取决于许多条件:

1、性格是否开朗?

2、有没有比较长时间和小朋友一块玩、爸爸妈妈不在旁边的经验?

3、平时到陌生环境是不是很容易习惯?

4、平时见到陌生人是不是很骇怕?

5、平时家里来往的人是不是比较多?

6、孩子自我服务(如自己吃饭、自己会去大小便、自己会穿鞋袜、外衣等)能力是不是好?

7、家长对孩子是否放手,是不是鼓励他的独立性?

等等。

如果对以上的条件都具备的话,孩子全托就不会有很大问题。

你侄子的情况如何?如果已具备了这些条件,则再等待一个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两个月基本可以了)看一看。

如果两个月下来,他还不适应,最好送他去日托两个月,再逐步改全托。先每周三接一次,慢慢到周末再接,让他慢慢适应新环境。当然,如果家里有条件,并不一定要送孩子全托。

你侄儿回到家里就哭闹,要更关心他,让他感到你们是爱他的,不是把他送出去就不管了。但是,这种爱要有分寸,不要给他一个印象,就是家里好,幼儿园不好。

要有平常心,不要太紧张。

另外,要和幼儿园老师、保育员保持联系,把侄儿在家的表现告诉他们,也要请老师和保育员把侄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家里,共同把孩子带好,让哥哥放心。

警惕!会伤害孩子的四种“爱”


如果您的爱属于如下几种父母,那就请您可以停止继续这样做了!

一、“填鸭式”的爱

典型表现:

在孩子根本没有食欲或已经明确表达出拒绝的信号时,仍然担心孩子吃的太少、营养不良,连哄带骗、软硬兼施试图多喂进去一点,正餐“塞饱”还不算,还随时准备了零食或其他营养品伺候。

恐怕这是我们这些新手父母,特别是老年人最常犯的错误,即使明明知道此举不受孩子欢迎、弊大于利且收效甚微还是屡败屡战,因为爱的本能让我们身不由己。

危害:1、试想,当我们本来没有进食的意愿时,被强迫吃一些难以下咽的东西,是什么感觉呢?我想这不仅仅关乎肠胃健康,而是关乎我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严肃问题,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连吃饭的基本自由都要由大人主宰,日积月累,那他的心理发展将会被导向何方?

2、根据老卡尔威特的提法,孩子吃的过多了,体内的供血就容易被肠胃所占据或消耗,大脑的供血就相对不足了,对自身的思考能力甚至智力都会发生影响。(科学性有待验证)

3、无助于孩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饱了也要吃,零食不断,只会干扰孩子的肠胃功能,无助于孩子规律进食。

修正建议:

不要低估孩子辨别饥饱的能力,放心,孩子不会亏待自己的,饿了自然要吃,如果他不饿,就随他去吧,天不会因此塌下来,即使“常带三分饥和寒”,又有什么不好?

二、“杞人忧天”的爱

典型表现:

当我们的宝贝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和行为方式去尝试做一件不合成人行为规范或生活阅历、但又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妨碍的事(比如学说话时总是说“叠词”、画了一只蓝苹果、从边缘向中心扫地等等)时,把我们常常由于担心他们误入歧途、出格或犯错误而及时地予以指导,并暗自庆幸自己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个谬误……

危害:

1、在孩子眼里,父母总是能力更强的权威人物,我们那些所谓指导行为的频繁出现,往往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便是不自信感的源头。

2、有时候,孩子做出了“出格”的行为,比如画了一个绿太阳等等,是因为他们眼睛里的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而这恰恰是我们成人缺少的一种发散、创新思维,难能可贵,本来应该受到保护的,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以成人的姿态去给予指导,则可能日渐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

3、根据李跃儿老师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中的提法,这等于成人试图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规范孩子的发展的行为,其实有着更为恶劣的影响:那就是,窒息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并剥夺了他们成长的快乐,因为孩子本来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的,如果让其相对自由地发展,也许不会发展到成人期望的样子,但在这个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她体验到的是快乐,成长的是“她自己”,相反,如果要按照成人的规范去发展,则可能以压抑某种个性倾向为代价,从而使成长成为一个痛苦的过程。

修正建议:

只要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没有道德角度的危害或原则性的错误,就让他们继续吧,她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

三、“大包大揽”的爱

典型表现:

出于对孩子的怜惜和保护,不敢或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去独立行动,比如:怕孩子摔着碰着,迟迟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孩子好奇地左看作看的时候,不时地在旁边提醒:“危险!”、“不要动!”;怕孩子累着,能代劳的就代劳……

危害:

1、我们小心翼翼的呵护,无形中等于提醒孩子:这个世界很危险!在这个危险世界成长的孩子,怎么会有安全感?

2、我们事无巨细地代劳,等于用行动告诉孩子:你不行,这件事需要我们帮你做!长期这样下去,孩子还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吗?

3、懒惰是人的天性,一旦孩子发现不必动手就可以丰衣足食,还有动力去独立生活吗?

修正建议:

该放手时就放手,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让孩子经历风雨,他怎么会体验到彩虹的美丽?

四、“望子成龙”的爱

典型表现:

为了让孩子获得所谓的“成功”,在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潜力和意愿的前提下,不惜投入很多精力和钱财去开发孩子的智力甚至制订宏伟的“成龙”、“成凤”计划,甚至因此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如果遭到孩子的反抗,还误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明白父母的苦心……

危害:

1、学习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自然过程,是我们生活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必要手段,如果孩子因为这个被折腾的苦不堪言,他的生命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呢?

2、如果父母的教育计划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则可能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甚至因为逆反而故意反向发展。

修正建议:

努力引导孩子的发展是对的,但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潜力和兴趣,一旦孩子丧失了某个领域的学习动力,在补救无效的情况下一定要果断放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