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贪玩、忘记做作业,把你刚刚收拾好的房间折腾地一塌糊涂,早上换上的新衣服中午就污迹斑斑,诸多的原因,都会让你忍无可忍地批评孩子。批评,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情急之下,指责、谩骂、打骂、咆哮等太给力的批评往往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教育孩子常常出现情绪失调的现象

家长教育孩子常常出现情绪失调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一,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爱的方式不适当,从小就惯孩子,对孩子一味迁就、溺爱、过度保护,孩子在家里简直就成了王子、公主。当发现孩子宠坏了,管教不听,打骂无用时,情绪一下子急转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用尽各种手段后实在不行了,情绪一落千丈,失望、放弃教育,不闻不问,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老师,一推了之。

其二,有的家长老是出现逆反情绪,跟孩子对着干,孩子想怎样干,家长就偏不让他去做,和孩子经常拗着干,把孩子弄得敢怒不敢言,或让孩子急得哇哇叫,偏要孩子屈从才罢休,严重扭曲孩子的心灵。

其三,一些家长整天担心和忧虑孩子的分数、在班级的名次、在校的表现、将来的出路等等。由担心孩子在家能否认真做作业、在校能否认真上课、听老师的话、怕孩子放学后不回家打游戏机,一直到毕业、工作、结婚……大大小小全都担心。而且总怕孩子不说实话,总怕孩子交上坏朋友,总怕孩子不学好,总怕孩子出问题等等,恨不得整天能看着他。

其四,夫妻之间吵架,感情磨擦不和;单位里遇到不顺心之事;与左邻右舍发生矛盾;生活或工作压力大担子重;偶发事情的发生等等,引发家长情绪极大波动。这种情绪波动往往会转嫁到孩子身上,气撒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耍态度发脾气,使孩子莫明奇妙地受到冤屈,有时对孩子爱理不理,冷落疏远,甚至打骂孩子。

家长的情绪失调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手段不当,违背教育原则与规律,不仅收不到家长所预期的成效,反而易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使问题复杂化。由于对孩子的教养有分歧以及夫妻情绪的波动,形成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磨擦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这些都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走出情绪失调的心理误区,才能取得家教的成效。

唠叨不如让孩子来回答

重视情绪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绪使人生活愉快,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消极的情绪使人生活压抑,缺乏信心,心情沮丧。同样,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唠叨不如让孩子来回答►家长常唠叨会让孩子“失聪”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唠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所不愿听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当父母的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无休止地向孩子们陈述一个又一个道理,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唠叨的时候,不妨试用一个新办法:把唠叨变成提问题。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变成提一个问题,让孩子说说,也许孩子要比家长说得又好又生动。提问题时,不要摆家长架子,态度要诚恳、热情,要认真地倾听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说得不完全对时,你也不要急于唠叨,可以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权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问题暗示他的错误所在,让孩子再思考。

武力惩罚不如鼓励

教育孩子不是情绪发泄

对于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一些家长往往会怒火中烧,大喊大叫来表达愤怒。其实咆哮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教育不是情绪发泄,嗓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使孩子感觉你的没有修养和自己不被尊重。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武力惩罚不如鼓励►怎样才是正确的鼓励孩子?

当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从语言的批评升级到肢体的批评,武力惩罚出现了!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继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所以,妈妈想要武力惩罚时不如换成鼓励,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他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变本加厉更加叛逆。幼儿脆弱的内心其实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零吼叫”五招教出好孩子

“零吼叫”五招教出好孩子►教育好孩子父母必备8大智慧

“这里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到这半杯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说:渴死了!怎么只剩半杯水?而有的人却会说:渴死了,还好,还有半杯水。”为什么人的情绪差异会如此之大?老师指出:这是想法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当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合理的想法使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而不合理的想法则会导致消极情绪。生活中家长如果时常出现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控制好自我情绪是做到“零吼叫”教育孩子的第一步。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怎样做到“零吼叫”?

第一招:审视自己的情绪状态,莫让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当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并不好的时候可以先花一点时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等到情绪稳定时再和孩子们沟通。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就以为他们“读”不出家长的情绪,其实孩子们十分敏感。

第二招:为孩子创造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重视他们的观点。在这里林少恵老师着重强调给孩子空间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单独的寝室,给孩子们留下宽松的心理活动空间才是真正尊重孩子隐私。试问各位家长们在进孩子寝室的时候敲过门说“我可以进来吗”?

第三招:无论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她的。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负担,而且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尽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但是不要让孩子们每一次成绩的好坏成为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第四招:为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有的在家长们看来不值一提,或者家长根本没有关注到。这十分挫伤孩子们再接再厉的积极性。要体会到孩子们在取得进步过程中的艰辛,当然更需要关注到孩子们的进步。

第五招:制定家规,事前就与孩子约法三章。所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律性的时候,家长们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孩子“约法三章”是许多成功家庭所走过的路。

与此同时,家长应注意的是:

第一、“零吼叫”不是放任不管。

第二、警惕因为“有求必应”和“不忍心”等而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说到就要做到。

入学准备编辑推荐

抓好孩子的零岁教育


宝宝,3岁定终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妈妈从怀孕到宝宝出生,都能接受一些正规的孕期、生育知识指导。而宝宝出生后,到进幼儿园这段时间,也就是0~3岁阶段,很多的妈妈、爸爸们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到系统的、正确的有关养育宝宝的知识、技能的指导,耽误了宝宝的发展。例如,年轻的爸爸、妈妈自己没有时间,只能让家里的老人隔代养育,后来却发现孩子特别任性;同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态度、方法不同,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宝宝变得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对宝宝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予纠正、指导,或者不知如何指导、纠正等,面对这些问题,毫无经验的年轻妈妈、爸爸们要么解决方法不正确,要么束手无策。

大量研究表明:按照人的发育成长规律,0~3岁的宝宝正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其影响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期。许多成人期的疾病和心理行为障碍,总能在婴幼儿期找到相关的因素和病因;另外,儿童的早期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会同时受到环境中正面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而且,每月、每周,甚至每日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快速变化的过程,增加了宝宝早期对内在的和外部的环境因素的敏感。因此,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有变化,都可能对宝宝今后的健康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宝宝的第一份人生财富

0~3岁宝宝早期的发展指导建立在对宝宝各方面的科学测评和分析的基础上,而这些分析、指导的过程都将详细地记录在宝宝的健康档案当中。在国外,健康档案非常普及,因为它可以让人们随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疾病预防。因此,父母会从孩子0岁开始就替孩子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孩子都会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记录在档案里。这种全面的健康检查不仅能培养孩子预防疾病的正确方法,还能教他们认识到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这份健康档案将伴随孩子成长,成为您为孩子准备的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之一!

所以,建议培养孩子养成每年定期体检1~2次的良好习惯,并通过专业的妇婴医院给孩子建立一份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档案,通过动态地观察儿童生长发育趋势,早期发现并消除不利因素,早期进行干预,指导科学育儿及疾病防治,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聪明宝贝,怎样炼就?

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是从宝宝出生开始为宝宝建立健康档案,对宝宝进行月月跟踪——阶段评估——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再评估——再干预等早期教育指导模式。其中,跟踪的内容覆盖了喂养护理、体格测评、健康检查、心理行为发育跟踪、运动发育跟踪等等;评估包括量表评估,如智力测评、社会生活能力测评等;另外还有观察性评估如宝宝和父母的沟通、在和宝宝做游戏时的观察等。这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系统的测评、干预、指导模式,能让新手妈妈、爸爸及时掌握宝贝的各种变化,发现问题的缘由所在。这些方式包括:

1.健康检查: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查体,防疾病于未然;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使宝宝健康成长。

2.体格测评:生长发育曲线图,动态记录宝宝生长发育情况;利用身长体重比的数据,能衡量宝宝的生长是否均衡,指导父母及时调整喂养,及早预防肥胖及营养不良。

3.行为心理:观察游戏中的宝宝,发现他的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表现,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做综合评价,并指导家长随时调整自身及和宝宝的交往方式,顺应宝宝心理发育需要,使宝宝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强。

4.运动发育:通过运动中宝宝的反射、姿势以及不同体位,手及手眼协调的表现,发现是否有环境剥夺了宝宝的正常运动能力。

5.发育评估:通过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量表评估,及时发现宝宝发育是否均衡,并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干预措施,使宝宝平衡发展。

6.社会成熟度:通过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及自我管理的量表评估,及时了解宝宝的社会生活能力,尊重宝宝个性发展的同时,使得宝宝获得更强的社会生存能力。

7.妈妈沙龙:别人的优秀宝宝是怎么教的?自己的宝宝应该怎么管?听更多妈妈讲育儿经验,听儿科专家的科学育儿知识,针对妈妈们关注的话题及育儿过程中的疑惑开展讲座及交流,帮助父母更好地读懂宝宝,并通过专家现场答疑解惑,给予专业指导。

8.亲子活动:儿童早期发展并非单纯知识、技能的教育,重要的是宝宝的能力培养和性格引导。让孩子多和其他宝宝交往接触,能培养宝宝对外在事物的感触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类似“宝宝交友会”这类的亲子活动,能为同龄宝宝的交流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环境。

从这些方式来看,年轻的妈妈不难发现,其实0~3岁宝宝的早期发展指导不仅仅只针对宝宝,另外一个指导的对象就是父母自身,而且这里涉及的不仅仅是宝宝的健康问题,还有宝宝的心理、性格、交往能力、与父母及外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种母婴指导模式通过妇婴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孩子的同时,也为父母提供具体、精准、个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新手家长们对于遇到有关宝宝成长的头疼问题可以向经验的妈妈及专业的人士进行咨询。其实0~3岁宝宝早期发展同样具有规律可循的。

零吼叫教养 让儿子化险为夷


买第一栋房子的时候,我们的女儿汉娜四岁,儿子布兰登刚满两岁。孩子们很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迷上了新房间、后院的新操场,但最吸引他们的,是门厅里那道有两层楼高、很陡的楼梯。楼梯的一边靠着墙壁,另一边围着长长的栏杆,下面就是硬梆梆的木地板。

汉娜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发现爬楼梯栏杆外侧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悬出的部分刚好够她站立,还有很多柱子可以抓着,所以这个栏杆正好可以让她进行室内攀爬。幸好,在她惹祸之前就被我撞见了。我把她叫下来,然后再三强调禁止在楼梯外侧攀爬。

然而,我没有注意到,布兰登目睹了他姐姐的一举一动。

两个星期后,我走出卧室,走到楼梯口时,令我恐惧的是我看见我那个笑眯眯的可爱的儿子正爬在栏杆外侧,努力保持着平衡,他已经爬上楼梯的三分之二了。

“嗨,爸爸。”

我竟然还能听见他在喊我,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他离下面的硬地板有两米高。

这时你会怎么做?请坐在沙发上,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这个场景,你的孩子灿烂的笑脸摇摇欲坠,一场大灾难迫在眉睫。你有什么感觉?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感觉?肚子正中央?还是两块肩胛骨的正中间?总之就是焦虑、担忧、紧张。

无论你怎么描述它,你都知道这种感觉是真实的、正常的,其实是可以帮助我们的。我们所有的感觉,没有一种可以比这种焦虑更能让我们对自己产生领悟,更能唤醒我们的成长。

生命的关系似乎就是这么设计的,注定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跟某个人越亲近,焦虑就会越频繁地发生,也会越强烈。亲近的关系不仅不会让我们感到舒服自在,反而可能让我们经历深深的痛苦。最亲近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事实上还会增加我们生活上的焦虑。是不是为此感到很失望?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的成长能够达到一个高度,就可以把这些焦虑当做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体验,那你就不会感到失望了。

与其任由焦虑驱使我们纠正别人,不如利用这些感觉来检视自己,找出焦虑的源头。这些不断升高的焦虑会带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为关爱的人心生焦虑,并不表示你是一个爱自寻烦恼、紧张兮兮的人,那表示你对那个人有深厚的感情,深切的关心。如果你看着所爱的人做出危险的决定却不感到焦虑,那么你倒是应该担心自己是不是出问题了。你的焦虑,特别是在面对孩子时的焦虑,就是衡量你究竟有多在乎他们、多希望他们好,多热爱生命的一种指标。

你要选择成长,这样你才会成长。

每经历一次这类焦虑,都会促进你自身的成长。这是一个特别的机会,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成长的机会。这也许不是出自你的本意,你也可以选择不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成长。成长永远是个选择,你要选择成长,这样你才会成长。你可以选择向焦虑屈服,不过那会付出代价。

我差点忘了,有个小男孩还挂在楼梯边呢!我的焦虑一发不可收拾,这显然是我的成长机会,所以让我花点时间来考虑一下我的选择(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权)。

当然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继续去做我自己的事。向焦虑屈服(“吼叫”)有几种表现方式,包括逃开。天知道如果当时我那样做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最糟糕的后果就是他爬上了顶端,然后试图爬过栏杆,结果往后一个倒栽葱,一头撞在地板上。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成长的可能吗?没有,所以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我还可以选择向焦虑屈服,冲动地反应,吼叫或冲上去。这么做有错吗?我儿子正在生死关头,我必须拯救他呀。可是仔细想想看,如果我这样反应的话会发生什么事?事实上可能会把他吓得掉下去。

这是我们每次跟孩子互动时都会面对的两难处境。不是非要面临生死关头,才能发现自己有成长的机会;每一次跟孩子互动、每一次简单的谈话,还有每一次的争执,都潜藏着让人成长的机会。稍后我们将在书中讨论那些互动,不过现在先回到楼梯上。

我问自己:“好,零吼叫先生,现在你究竟要怎么做?”这是我责无旁贷、无法逃避的状况,这个状况让我在面对儿子安危时借机成长。儿子需要我同时进行两件事,冷静面对和处理危机。

我做到了我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叫了一个暂停,我知道首先需要冷静下来才能抓住成长的契机。而且我知道只要盯着我儿子、看着他有多危险,我是无法冷静的,所以我真的闭上双眼。暂停之后,我再度睁开双眼,然后装作不太理会他,说:“嗨,小子。”然后我慢慢地、轻轻地走下楼梯,一面看着脚下,一面注意盯着他,他还在继续爬。像过了一辈子那么久,我终于来到了楼梯下,然后走到他下方,伸长手臂抓住他的双脚,然后轻轻地稳稳地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然后我对他吼叫,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再做这种事了!(哦,开玩笑式的。)

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就这样避免了。我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一种冷静处理事情的从容。我迎接了机会,抓住了机会,而且在这次经历中得以成长。

早教的五招识字方法,招招对症下药


学识字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必经之路,也是孩子学习和理解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石!早教识字基础没打好,将来会在作业一箩筐的小学阶段给孩子和家长埋下作业题目都看不懂的世纪难题!然而学识字真的有这么难吗?其实早教识字有其道!光妈来谈谈早教识字的好方法~

先给宝妈们科普下孩子学识字的重要阶段,教育大战也得知己知彼!

在宝宝2-3岁时期,是孩子对图形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就不要着急把复杂的文字搬上台面了,应该先教孩子认识简单的图形,而文字用另一种角度看就是各种图形的组合。所以这个时期,就想尽办法让孩子学会判断简单的图形吧!

等到四岁,终于到了宝宝对文字的敏感时期,此刻请大胆地帮孩子打开文字的新世界!以下总结五招,总有一招能攻克你家孩子的识字难题!

第一招:图形联想法

适合年龄:3-4岁

这一种适合刚开始学文字的宝宝,这个时期的宝宝从形状的敏感期过渡到文字敏感期,适合用图形的方法去认字。可以学习比较容易联想的文字,比如“田”“虫”等简单文字,宝妈宝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图或借助图片卡等工具来帮助孩子初步认识文字。

第二招:绘本故事法

适合年龄:3-6岁

绘本,就是画出来的书,赏心悦目的图画下有着一两行简单生动的文字,通过有趣而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故事,激发孩子对图文的兴趣。如果孩子养成了看绘本的习惯和爱好,那孩子对文字的学习将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在初期培养孩子的绘本阅读习惯,还是需要父母陪读的坚持。所以,使用此方法的父母请在每个夜晚入睡前都能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沉浸在故事中。

第三招:游戏复习法

适合年龄:3-6岁

有一类宝宝,学起字来非常容易接受,但忘得也不是一般的快!游戏识字法就是用来帮助孩子巩固旧字,不做健忘小宝宝~其实,在日常的亲子游戏中,宝妈都可以加入文字的元素。

比如“贴五官”的玩法:将宝宝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摘下眼罩,然后让孩子快速按照父母命令拾起写有五官的字条贴在一幅面部图上。以此类推还可以把各种亲子游戏演变为孩子的识字游戏。

第四招:甲骨文渊源法

适合年龄:6岁+

这一类属于图形联想的升级版,针对有一定文字基础的孩子。甲骨文除了可以展现一个文字的象形的一面,同时还能借助一系列的演变帮助孩子理解文字的历史变迁及文化背景。尽管这种认字方法比较复杂,对家长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但如果长期坚持,即便获得知识过程缓慢,但孩子一定会对文字充满兴趣!另外还能激发孩子对中华历史的兴趣~

第五招:生活随记法

适合年龄:4-8岁

带孩子出门请随身多准备一个小本本,当发现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可以将相关的文字写下来,借着孩子的兴致教孩子学习文字。愉快地心情及高度关联的生活场景让孩子学习文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宝宝走到哪学到哪,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

其实,放出这五种大招,其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能积极正面看待文字的学习。千万不要在孩子的小小年纪就施加强硬的学习压力,这样不但效率低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厌恶的学习心理。方法要用巧,识字不会少!

宝妈们,以上是我教孩子识字的小方法,你们家的娃,爱学认字吗?都来吼一声~

你家娃会交朋友吗?五招教你打造社交小达人


孩子之间纯纯的友情,家长看在眼里也是暖暖的。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有个好人缘,会交朋友,会处朋友呢。在幼儿园、学校有几个可心的好闺蜜、铁哥们,不光孩子愉快,我们大人多少也能放心点啊。

还不止这些,最好再找些特别优秀的朋友,正直善良,聪明博学,幽默有趣,还忠诚友爱。嗯,我想说这样的朋友给我也来一沓吧。且不说有没有,就算有也不见得是好事,周围都是一群高人、牛人,自惭形秽啊,有木有?!

孩子之所以爱找同龄朋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猪队友没有落差啊,大人总是比我们高明太多,和与自己同段位的人在一起的那种自在,那种快乐,你们大人不懂。

孩子爱交朋友了,标志着他开始走向成熟、独立,要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友情。可是这时候,小朋友的自我大都还不健全,往往无法很好地掌控朋友关系,需要成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

那么,孩子朋友圈的事儿,我们都该做些什么?

交朋友,玩的来,彼此喜欢就好

孩子交朋友一方面是他开始有社会性了,除了父母之外,还需要有几个伴儿;

另一方面呢,孩子们可以通过交友来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这也是他们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讲,乐于交往的对象,才更容易深入交往,从而会遇到更多问题,得到更多宝贵的经验,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尽量以孩子的选择为主,只要是他喜欢的,玩的尽兴的伙伴,都应该鼓励孩子握住友谊的橄榄枝,当然对方基本的教养得有。

有画风不同的朋友也是极好的

米粒的伙伴当中,既有个性相近的,可以在一起安安静静翻翻书、玩一下午棋的“文化人儿”;也有一群画风豪放,整天打打杀杀的英雄好汉们。原来我以为孩子只会愿意和性情相近的交朋友,可是我发现那些与他反差很大的,他也喜欢,甚至可能更喜欢。

可能是对方身上那种强悍的气质是米粒缺少的,所以对他特别有吸引力。我觉得能多接触点不同类型的孩子也挺好的,取长补短嘛,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朋友圏其实也是一个生态圏,对孩子来说,参差有别的一群朋友比同质化相似化更为健康,更有利于成长。

被朋友带出坏毛病怎么办?

既然是猪队友怎么可能没毛病呢?米粒就从达达那儿get到了一项神技——挖鼻孔,刚学会时还特得意,随时随地给我们展示一番。我跟他说,太恶心了,别挖鼻孔了。米粒却说,幼儿园里还有小朋友吃鼻屎呢,听得我都老泪纵横了。

真是的,把我儿子带的都会挖鼻孔了!想想心里就堵的慌。我曾经“善意”地提醒过达达妈,达达挖鼻孔的事,没想到达达妈却回敬我,达达自从认识了米粒已经成了抠脚大汉!

好吧,这就是朋友,得到一份友谊的同时还会互赠一点小惊喜。

好在,这些毛病都是一时的,我们别大惊小怪的,注意提醒孩子讲文明,注意场合,过段时间就消失了。相比较,米粒跟达达在一起变得更粗犷,更像男孩,达达也比以前能坐的住了,我和达达妈都觉得还是值得的。

孩子们在一起除了吸收对方的优点以外,难免也会互相传染一些小毛病。人生病了复原以后,就能提高的免疫力。被朋友带“坏了”其实没有那么糟,如果改掉了也是脱敏的过程,孩子就更加懂事了,不会再犯类似的毛病。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纠错不断刷新自己的过程。

朋友间争吵要不要管?

别看小朋友们好起来跟一个人儿似的,可是说变就变,哪怕就为了一块泡泡糖,一个玩具也会立刻变得苦大仇深起来。男孩往往比较笨,急了就会抡拳头,女孩则更有策略,她们一天之中可以和对方绝交好几回。

据我观察,两人之间越是势均力敌就越容易起争执。因为孩子都比较自我中心,都想自己占优势,两个人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谁也不肯让谁,马上就会争起来。如果一方明显强于另一方,这种情况,弱的那方能够接受一定的让步,所以反而显得更加和平一些。

米粒和隔壁的琪琪就是一对儿亦敌亦友的伙伴,经常玩着玩着,两人就为抢什么东西吵起来了。一开始,我还尽量帮他们调解一下,和个稀泥什么的,朋友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嘛。可是这活儿真心不好干,反而越弄越麻烦,因为我的参与小朋友们还有可能争锋吃醋起来。

有一次米粒和琪琪因为帐篷里一次睡不下两个人又争了起来,都想第一个进去睡。“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可不想再帮谁铲事了,躲进了另一间屋。过一会儿,争吵声没有了,还传来了孩子们的嘻笑。我进去一看,两人都在帐篷里呢,原来他们在里面弄了个上下铺,两个都挤进去了,虽然特别不舒服,可是别提多开心了。真是两个蛇精病!

但是,有时候你想躲也躲不掉,两个小人还会找上门来,讨说法。“妈妈,琪琪他什么事都要我听他的,我不愿意。”米粒委屈地说。

“不是这样的,刚才有好几件事都听你的了,现在该听我的了!”琪琪大声抗议。

然后,两人就开始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喊的我头都大了。

“好了,不要吵了,什么这次上次的,完了还有上上次,你们两个总是这样,我从来就没搞清楚过。我觉得你们需要定一个规则,比如什么样的事儿由谁来决定,或者按时间来定,一人做一天主,或者干脆扔硬币,反正商量个规则出来,以后就按这个办。要不然,时间都用来吵架了。”

他们俩只好撅着嘴回去了,这回还真的商量出一个他们自己觉得“很公平”的办法来,就是在谁家玩就听谁的。好嘛,谁的地盘谁做主。

当两个孩子强弱对等时,有了争执,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你会发现他们常常处理的非常巧妙。当他们向大人求援时,我们也尽量不要扮演裁判员,而是引导他们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当友谊难以维系下去时怎么办?

米粒和小六儿有几个月感情特别好,之后就开始闹一些小矛盾,放了学有时也不一路走了。米粒经常跟我抱怨,他的好朋友怎么小气,怎么爱生气,动不动就说“我不跟你当好朋友了!”

这句话让米粒又生气又伤心。

有一天,和小六儿再见后,米粒突然对我说:“我不想和他当好朋友了。“

“为什么,你决定了吗?“我有点意外,觉得他可能只是说说而已。

”今天,我把他的皮球踢跑了,他就说,不跟我当好朋友了。他老说这种话,还什么都要我听他的。“米粒生气地说着。

”那怎么办呢?“我说:“没有好朋友了,不孤单吗?“

唉,米粒也叹了口气,显然,这一点他也同意。

过一会他又说:”如果我又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就把他淘汰了。“

”淘汰,你从哪儿学来的词儿?“我吃了一惊,哇,这小子好冷酷啊!

“妈妈,淘汰就是出局的意思,我们玩游戏时,老师总说你淘汰了,然后就不带你玩了。”他有点得意地说。

虽然听起来挺绝情的,可是也是在小六儿多次提出“我不跟你玩了,不跟你当好朋友”的情况下,米粒已经为此事苦恼了一段时间了,这我很清楚。一个才刚五岁的儿童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既感到吃惊,也有些佩服。

当一段友情很难维持下去时,选择放弃,去交一个新的朋友,这是非常理智和勇敢的决定。与其依赖一段不怎么愉快的友情,不如酷一点,豁达一点,重新选择呗。没有朋友是会很孤单,但过分依赖友情,为了维持关系而牺牲自我不是更加痛苦吗?一个自我健全的孩子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友情的。

“哦,那你打算再跟谁成为好朋友呢?”我问

米粒想了想,说:“天天吧。”

“好吧,妈妈祝你好运。”我牵着米粒的小手,觉得他比那些狗血电视剧里的男女聪明多了。

孩子经过认真考虑,说出“我不想和他当好朋友了!”,不一定是坏事儿,自我足够强大的孩子才说得出口。

好朋友终于出现了,可这不是什么幸福的大结局,孩子虽小也会经受友情的考验,在尝到友情的甜美之后,也许还要咽下失落的果子。

当孩子经过考虑,打算结束朋友关系时,只要是合乎情理的,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他的决定。

如果孩子深陷其中难以选择,家长就应当适度地引导小朋友。帮他分析可能的结果,让小朋友自己去衡量取舍。对于过度依赖型的小朋友,我们可以提醒他:你可以重新选择朋友,孤单只是暂时的。

作为家长,我们不是去帮孩子一键定制朋友圈,而是帮助他建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友谊观。

有一句话,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好到没朋友,可现实是,孩子越出色朋友越多。所有人都希望和优秀的人做朋友,不是吗?所以,好好培养孩子,让他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最佳人选吧。到时候,想和你家娃交朋友的都得排到五环外头去啦!

父母为什么会吼叫


我们都知道,沟通不只是靠嘴,话语只占实际达成沟通的一小部分,任何话语的内容都比不上事情的原委来得重要。

当我们对孩子吼叫、反应变得情绪化时,透露的只有一个信息,那就是让我平静下来!无论我们说了什么,无论我们的激烈争吵持续了多久,无论我们的孩子多大,当我们怒吼时,唯一透露的信息都是——让我平静下来!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以吼叫来回应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在乞求他们帮忙平息我们的焦虑!

我们传达的信息就是我们没办法应付他们不顺从、不听话、不安静,因为我们不能应付这种种状况,所以就抓狂了。

“我不敢相信你竟然这么做!”

“天啊!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跟你说话时请你看着我!”

无论你在引号中填入什么内容,透露的信息永远都是相同的:“我需要你服从我,否则我就会失控;当我失控时,我需要你服从我,这样我才能恢复平静。我所有的情绪反应都取决于你。”

一个四岁或十四岁的孩子怎么能应付这么大的压力?对,压力。当我们将情绪的控制权交给孩子时,我们就会把焦点完全都放在他们身上。我们已经开始慢慢围着他们转了,他们在学校表现如何、是不是守规矩,他们今天做了什么事,全都会引起我们情绪化的反应。于是,孩子们不成熟的怪念头,自制力不足,以及他们成长的困惑,操控了整个家庭的情绪。

“让我平静下来,孩子,因为我没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听起来很像《绿巨人》里的布鲁斯?班纳的话。

“不要惹我生气,你不会喜欢我生气的样子。”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

你可以取回你的摇控器,首先,你必须掌控好你自己的情绪。

28个教育好孩子的法宝


1.从小培养孩子与人平和相处和体贴别人的情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佳的瑰宝。

2.给孩子吃大量白果更不要吃发芽的马铃薯,否则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3.孩子的护牙习惯应从小培养,如每天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等。

4.冲突是孩子必要的体验,孩子可在冲突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

5.给孩子吃鸡蛋,一定要煮熟,勿给孩子吃生鸡蛋。

6.多吃烧烤肉食容易影响视力,促成近视,儿童应以尽量不吃为好。

7.早餐吃一定量的蔬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对儿童健康发育十分有益。

8.不能让孩子吃腐烂的水果,吃水果也不宜过量,以免影响肠胃健康。

9.孩子换牙时,家长发现恒牙不正要及时拨去活动的乳牙,以免恒牙错位。

10.香菇能够抑制口腔内致病菌的生长,阻止牙菌斑的形成,防止儿童龋齿。

11.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是冷处理。

12.家长不要拿孩子跟别人比,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个性。

13.儿童发烧时,应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不宜吃荤腥食物。

14.给孩子选用品应从性格出发,性格用品对性格塑造有辅助作用。

15.不要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

16.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章程的好习惯。

17.学会接受和拒绝是教孩子社交的重要一课。

18.冬季坚持体育煅炼可以磨练孩子的坚强意志。

19.常生病的孩子要多吃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性食品。

20.保护孩子的嗓子,避免孩子大声嚎叫,以免声带受伤。

21.儿童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孩子踏出家庭保护网的第一步。

22.警惕儿童衣着生活成人化,有助于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23.玩耍有助于儿童大脑智力开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

24.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成为责任感,肯热心助人的人。

25.冬天开窗户睡觉有益孩子健康更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26.儿童应该适量补充动物脂肪,有助于视觉的健康发育。

27.要求孩子“多问几个什么”可以促使孩子思维活动,使脑子灵活。

28.培养孩子早睡早起不赖床的好习惯重在坚持。

好孩子 都是家长“夸”出来的


孩子并不只需要父母供应物质上的一切,他还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心灵的沟通,需要周围人的鼓励,而爸爸妈妈的鼓励更是孩子最在意的。

一个合格的母亲,必须学会夸奖你的孩子。你也许会说:“夸孩子谁不会啊,拣好听的说呗!”其实还真有的母亲不会夸孩子。她们更多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毛病,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我认为再不好的孩子也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候,学会夸奖你的孩子是母亲的必修课。

一、家长常批评孩子,导致孩子没信心

有的父母喜欢埋怨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对孩子说:“你什么都不行!你怎么那么笨?”之类的话。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后,会情绪低沉,长久下去,容易失去自信,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孩子,甚至会靠攻击他人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

既然经常批评孩子如此多危害,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孩子呢?有心理学家指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1、增强孩子自信心

家长对孩子经常表示夸奖、赞美,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表示肯定,可以强化儿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

并能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激发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以求获得更大的成就,维持这种夸奖、赞美或再度获得这种“殊荣”。

2、增强孩子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孩子会认为家长不信任自己,这样的孩子对家长也不会信任。

父母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经常予以夸奖、赞美,家庭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气氛,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积极的关系,使彼此之间更接近,并产生信任感。

3、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儿童道德品质形成的最初阶段,是非观念模糊,自制能力差。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奖励与夸奖、赞美至关重要。夸奖、赞美幼儿,能激发他正确的外在动机,产生好的行为,并能强化儿童所完成的这一行为。

孩子经常得到夸奖、赞美,以后当他碰到类似事情时,便知道该怎样去做,怎样才会让长辈满意,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定势,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家长应该怎么夸孩子

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批评孩子的危害,但要他们夸奖孩子,却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正懂得如何夸奖孩子。下面这些技巧,推荐给各位家长学学。

1、就事论事地夸奖

夸孩子的时候,你要懂得就事论事地夸,要学会将孩子做事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孩子的努力,孩子就会知道,通过努力可以做出改变,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得到长辈的肯定和赞美。

例如,5岁的孩子开始懂得帮助妈妈做简单的家务,家长就应该就事论事地说“帮忙做家务的孩子真棒”之类,而不要觉得孩子到了该帮忙做家务的年龄。

2、大力夸奖孩子的第一次

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夸奖,要着重第一次大力夸奖。例如,孩子第一次自己会穿衣服,家长就要适当进行表扬,希望孩子以后都能够更多独立,可以有更多事情学会自己动手。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当其取得一定的进步时,父母要及时地给予赞扬,这可以传递给孩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孩子更加在自信和努力。

3、有所夸有所不夸

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

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有所夸有所不夸。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当上幼儿园了,要准时看书做功课是孩子应该做好的,家长就要灌输孩子“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种意识。

4、夸得具体而适度

我们如果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年龄尚小,可能不知道你为何夸奖她。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如果家长有针对性地、具体而适度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这样夸得具体而适度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

小编结语:总之,家长对孩子夸奖,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方式和方法。要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夸奖孩子要及时。学会聆听孩子说的话,也要学会让自己说的话被孩子接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