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认为孩子常在外面不安全,也怕天气冷孩子出门容易生病。这种做法虽然能使家长少操心,但孩子的身心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1、影响孩子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形成。

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因其对环境非常熟悉,失去了新鲜感,便会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容易变得孤独、任性和迟钝,还易形成惟我独尊等坏毛病。而经常性地参加同龄人的户外活动,能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团结精神和勇敢顽强的品质。

2、不利于孩子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长期关在家里的孩子,对熟悉的环境没有了兴趣,也很少接触新鲜事物。致使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失去了基础。而丰富多彩的外部环境会使孩子眼界大开,兴趣大增。在和同龄儿童共同的游戏和学习中,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能加速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锻炼其克服困难的意志。

3、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游戏和交际活动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它为其日后具备进入社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奠定基础。长期关在家里的孩子,远离群体活动,是无法具备这种基本能力的。

延伸阅读

宝宝在家穿拖鞋不利运动和发育


现在不少家庭都铺木地板,进门后大人孩子都换上拖鞋,既舒适,又可保持清洁。可处于1~3岁幼儿期的孩子,就不太适合穿拖鞋了。

拖鞋没有后跟,也没有鞋带,鞋子很不容易跟脚。再加上宝宝天性活泼,还没有走稳就想跑,穿拖鞋势必增加跌跤的危险。

从行走步态美观和促进孩子运动能力的角度出发,幼小的孩子穿拖鞋也不适宜。孩子穿拖鞋无法提起脚走路,只能“拖”着走,行走姿势不太美观。另外,拖鞋相对孩子的脚来说一般偏大,穿不跟脚的拖鞋也不利于走、跑、跳等大运动能力的发育。

所以,不如给孩子专门备一双在家里穿的便鞋,可以是运动鞋或布鞋。合脚的鞋会使孩子便于活动、有利于发育,也减少发生伤害的危险。

还有些家庭不习惯在家穿鞋,干脆只穿着袜子走,这也不适合孩子。因为袜子和地板间摩擦系数小,孩子穿袜子在地板或瓷砖上行走容易摔跤。在日本,孩子们到了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脱鞋脱袜子,天冷的时候也是。所以,如果孩子不愿意穿鞋,在室内温度不是很寒冷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光着脚,他们可能更喜欢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蒋竞雄

早教知识:警惕电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现有愈来愈多的权威专家把新闻媒体一些对孩子的不好危害称之为“隐暴力行为”,她们觉得,新闻媒体对孩子的危害并不是立即见效,只是耳濡目染的。对于此事,父母需有保持清醒的了解。电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难题1:把孩子交到“电视家庭保姆”

实例:针对工作的可乐果妈妈而言,最需的便是時间了。尽管她很不愿意把孩子交到“电视家庭保姆”,但他说仅有当孩子坐着电视机前时,自身才可以做些事儿。现实生活中沒有充足的時间来守候孩子,让她觉得很无奈。电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评价:“电视家庭保姆”是当代日常生活最划算和最有效的家庭保姆。“电视家庭保姆”带孩子,会对孩子的快乐成长造成哪些危害?美国电视台以前进行过争执:假如妈妈没有时间照料孩子,是不是应当生孩子?一样的争执在丹麦也产生过,在家里照料孩子是家中工作中還是社工:結果是社工。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另外又期待孩子被照顾好,是当代人的分歧,必须父母做痛楚的挑选。

提醒:一个简易的方式 是把电视机和光碟机请出卧房,此刻孩子会缠着父母玩,又哭又闹几日便会忘掉电视。要是没有時间和孩子玩,你能在刚开始的情况下陪孩子玩,当孩子玩到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你也就能够做好自己要做的事儿。实际上,一些家务活能够让孩子和你一起做,进而让孩子逐渐学会生活。

难题2:孩子总效仿广告宣传內容

实例:4岁的悦悦经常喜爱效仿电视里的广告宣传,有一次对妈妈说:“有斑的妈妈不好看!”讲完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去摸妈妈的脸,让妈妈觉得很惊讶。悦悦妈妈焦虑地说:“孩子还小,还不可以彻底分辨什么是美。但新闻媒体的能量仿佛早已将我这一妈妈彻底精准定位了。”

评价:孩子的学习培训是以效仿刚开始的。实际上,这条广告宣传的下半一部分也有孩子关注妈妈的重大意义。妈妈何不扩大这些方面的內容,能够那样对孩子说:“这一广告宣传还另外讲过小孩子要关注妈妈,你关注妈妈了没有?”

提醒:实际上新闻媒体是把双刃刀,父母应依据孩子会效仿的特性,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公益广告视频,如孩子给妈妈冼脚等,守候孩子一起收看。

难题3:没法挑选电视內容

实例:妈妈大白天工作后,文文去姥姥家。姥姥喜爱看电视,因此电视大部分24小时对外开放。有一天文文妈妈去接孩子,文文要和妈妈亲吻,这让文文妈妈不由自主担忧起來,怕电视带来孩子坏危害。

评价:的确电视中有许多 內容是不宜孩子看的,针对一些不适合孩子太早见到或与他了解有误差的內容,应当和老年人开展沟通交流。

当父母在和孩子交谈时,最好是也让老年人参加,使她们也可以渐渐地了解什么综艺节目或內容是孩子最好是不必收看的。

提醒:每日能够给孩子分配一些要进行的事儿,例如绘画、拼装玩具这些,还可以让老年人和孩子一同进行,而且要按进行状况开展评分、奖赏。那样最少就可以确保在一定的時间里孩子已不坐着电视机前。电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难题4:动画片也不太好

实例:“让你看一下老妈的厉害!”那一天听见美美哒讲出那样的话,让妈妈觉得很诧异。一问才知道,是闺女看过动画片学好的。

美美哒妈妈很疑惑,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如何也会出現那样的难题?另外她也担忧,有一些动画片在孩子的圈子很时兴,如果不给孩看,是否会使闺女与别的孩子生疏?

评价:因为动画片的制做成本费十分高,一些企业以便赢利,会胡编乱造一些动画片,里边将会会出現搏斗、情色等场景。因此并不是全部的动画片都合适孩子看。

假如把给大孩子或成人看的动画片物送至孩子眼下,便会对孩子导致负面影响。

提醒:不许孩子看这种动画片,是不是会给孩子的沟通交流导致阻碍和工作压力?回答肯定是:不容易的。可是前提条件是孩子自身沒有社交障碍。事实上,看电视越多,和别的孩子玩的時间越少,就越有可能造成社交障碍。

英国电视对孩子的危害

英国一项数据调查报告,英国孩子在念书前早已看过5000~8000钟头的电视。到普通高中时,一生看出电视的時间已超出课堂教学学习时间。

电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英国教育培训机构发觉,如今的孩子们把玩乐的時间所有奉献给了电视,导致的結果是,35%的少年儿童不具有上幼稚园的标准。这种五岁的少年儿童不知道自身的全称,不清楚自身住在哪里,不容易识别颜色,不容易用签字笔,专注力很短,沒有表述自身的自信心,不习惯服从命令……她们智商一切正常,仅仅缺乏日常生活感受。相近难题应造成我国父母的重视。

家里的小宝爱发火


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未满3岁,做父母的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为了一点点小事情或者根本不为什么,小家伙就大哭大闹,不可开交,直到全家人仰马翻,精疲力竭而止。2岁左右的小家伙尤其如此,真让做父母的觉得自己付出的所有的爱都化作泡影,从而对小家伙的“任性”大感失望——白疼他了。

事实上,这和宝宝的“任性”丝毫无关,小宝宝们正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用“我哭故我在”来告诉你他不满意。当然这种方式是孩子式的难以自控的(这么小的孩子,你还想他能怎样)。这样的感情宣泄帮助他们摆脱紧张和烦躁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益处。

那么,宝宝们究竟为什么会发火呢?

原因一:他们毕竟太小,还不会长篇大论,更不会用言语把感情上受到的所有伤害表达出来;但同时,他们却很明白自己的喜恶。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有了很强大的“自我”观念,却苦于无法表达。这让他们像一颗随时都会引爆的炸弹,让父母防不胜防。

比如,在超市里,本来好好的,要结账的时候小家伙被一件你认为丑得要死的玩具迷上了,你当然不会掏钱买这样的东西,可他开始大哭起来,说自己感觉不好,要找爸爸(妈妈)……于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们,你觉得脸上发烧。公共场合的这种发作是最要命的,父母很难在众人责难的目光下坚守阵线,但是,难道不该发作吗?他想要一样东西,可你不给他买,他发火了,并且明确地表现了出来。他接受了限制却不放弃告诉别人自己的存在。

这样的行为使父母对自己的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尽管小家伙们也不愿这样。毕竟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再多一件玩具,而是时时刻刻拥有父母的爱。不论自己高兴还是忧伤,不论自己像个天使还是魔鬼,虽然又哭又闹,可妈妈还是那么爱我。这种想法是很让人开心甚至是有快感的。所以发火不仅有发泄和释放作用,正确处理,还会使宝宝们增强自信。正因为确信自己被父母宠爱,宝宝发完火后才又放松又高兴,像平时一样安静自然了。

原因二: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希望对事物有所控制,但他们看到的仍然是自己的“无能”。在看到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控制的事物时,小家伙们除了叫喊和眼泪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有一位母亲,她2岁半的儿子经常在吃饭的时候拒绝妈妈用勺子喂他,并把盘子打翻在地。于是,哭、闹、打屁股,但无论怎样,他还是经常这样闹。直到有一天,她的儿子可以自己使用小勺吃饭了,这种情况才逐渐宣告结束。

像这位母亲的儿子一样,1-3岁的宝宝们觉得自己足够自立也足够长大了,可以不再被父母看做小孩子了,这也正是他们想说的,尽管只能用身体语言表达。他们小脸儿憋得通红,大光其火,往往是冲着自己而非冲着外界。

原因三:正像水开后被放了气的高压锅一样,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孩子突然为了一件小事发火,那也是对长时间积聚的紧张情绪的释放。父母可千万别搞错了,这不是什么任性,任何一次发作总是要传递一个这样那样的信息,而且是不那么容易解读的信息。

妮娜3岁了,本来一直很得意地背着漂亮的小书包上幼儿园,前两个星期她简直像坐在云彩里一样。可突然有一天,她不干了,嚷嚷着自己宁愿呆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说学校里老师太凶、别的孩子欺负她、学校根本什么都不是……其实在妮娜平时对学校的激情背后,是强烈的不安,她需要整整两个星期才敢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并承认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

所有的人,大人或小孩,时不时地都会感到压力,并不只有大人才有权力发火。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小家伙晚上从幼儿园回家后哭哭啼啼,看什么都不顺眼,只是因为他们太累了。

最后,别忘了大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爸爸下班回来怒气冲冲,或妈妈稍微有些沮丧,或者夫妻之间气氛紧张,这些都足以演变成一场风暴。小家伙这时会把大人极力控制的情绪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大喊大叫,把父母不敢对对方说的全嚷嚷了出来。这种情形,你怎么可以批评小家伙不自制?他们只不过想被倾听,被安慰。

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又保证尊重他们的感情,不至于鼓励他们不停地发火?要记住,小孩子发火时身上充满着他们也不知所措的力量,这时候,身边如果没有一个既温柔又坚定的大人来迫使他们安静下来,他们自己也会被这种力量吓倒的。

以下八种做法不妨借鉴:

1.小家伙火最盛的时候不要企图不计代价地让他安静下来。他要表达自己的苦闷,要脱离它,随他去。

2.深呼吸,集中全力尽量弄清楚他身上到底出了什么事。别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不出来。他如果赌气,帮助他摆脱出来,跟他说:“我知道我不给你冰淇淋吃你很生气,真的。”诸如此类的话。说话要充满底气让他信服。

3.如果他敲东西还想打人,抓住他,别太用力,但一定要坚决,同时和他说话帮助他自制。他有侵略性是因为他渴望接触,害怕分离。

4.年龄稍大一点的,可以让他一个人到另一个房间发泄完了为止。平静下来,他自会和往常一样。

5.如果你也被气得难以自制,最好还是离开一下,让你的妻子(或丈夫)接着帮他摆脱坏情绪。

6.有时候,发火、哭闹是为了向大人们施加压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父母绝不能屈服,保持冷静,不要管周围的人怎样看你。

7.职业女性下班后经常要面临宝宝无休止的哭泣和其他要求,这是宝宝在表达:我需要妈妈的爱。妈妈不要因为自己无法经常照看宝宝而有犯罪感,否则,他们会不停地利用这一点。到家后,多亲亲他、抱抱他通常会缓解宝宝的坏情绪。

8.不要被宝宝“你真坏,我不爱你了”这样的话弄乱了阵脚,要轻松地对待这样的要挟。

好在这样的情形不会持续太长时间,3岁这个坎儿一过,小家伙就开始用词句来表达很细微的情感变化,你们之间的交流翻开了新的一页——讨论与协商。他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又包罗万象,还要求回答得精确又易懂,他会缠着你讲故事并要求你发表看法……总之,最后你会怀念“美好的旧时光”,那时他的火去得就和来时一样快。

环境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著名美裔华人赵小兰,多次在各种场合感谢她的父母,她说,他们早就给我准备了最好的。其实,所有传统的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但是,什么是最好的,怎样才是最好,让非常多的家长困惑。

做父母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任务,不管你事先做了多少准备,看了多少书,不管你多么的充满自信,可是成长中的孩子,仍然会经常让你抓狂。世界上没有一本万能的育儿圣经,每个孩子也是各有各的不同,别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可能效果就不是那么好。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们都有很多的困惑、苦恼、教训和经验,但是,我们几乎没有机会再有一个孩子来弥补我们曾经的失误。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终生的组合,而人品、心理素质、情商等都要靠家庭教育来完成,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足以渗透进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成年以后的性格同命运,都与童年时的生活状况息息相关。童年时,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会笼罩孩子的一生。但是,年轻的父母经常面临着困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性格迥异的孩子。随时更新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心智健康、品学兼优的人才。

教育是要持之以恒的,是一项陪伴着爱心、决心、耐心的系统工程,教育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实际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实践性,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进行。

现代教育认为:家长的教育素质由五个元素构成——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教育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归根结底,家庭教育主要是三个作用:环境影响、能力的培养和父母的引导。

环境——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提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

----心理学家诺尔蒂

教育从来都是在点点滴滴中,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就是环境的产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的谚语说:环境比遗传更重要。而在儿童时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孩子出生后,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周围的这个小小的空间,这个空间由他经常接触的最亲近的人组成,他在这个空间里成长发育,象海绵一样吸取着这个空间环境所能给他的一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幼儿感受到的东西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现实,现实最后演变为经验,儿童渐渐学会从经验中产生自我。在同别人的接触中,他会反复应用中他的经验,排斥同他的经验想悖的东西。儿童时期是决定人一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如何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生活环境,将是我们必须研究,也必须完成的功课。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看护人等等各方面。

一、成长的环境

小涛的妈妈是医生,平时工作忙,早出晚归的,还要经常值夜班。小涛的爸爸工作也忙,几乎不怎么带孩子。所以,小涛差不多一出生就由保姆全天候的照顾。这个保姆是小涛的妈妈在老家找来的,是妈妈的一个拐弯抹角的亲戚,17岁,老实,不爱说话,性格不活跃。妈妈对这个保姆非常满意,是自己的亲戚,对小涛不会不好的,再说,知根知底的,这姑娘让人放心。

小涛两岁时,长成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浓眉大眼,帅气十足。但是,他从来不叫人,不同除了父母家人外的任何人打招呼。如果有院子里的阿姨拉着他要逗他玩,他就打对方的手,然后骑着自己的小车去轧人家,最后扬长而去。几次下来,院子里就没人搭理他了。小涛的妈妈对这个情况一无所知。她细心地发现,小涛很依恋保姆,在家里只有保姆能管住小涛,保姆一板脸,小涛就主动说:阿姨你别生气了,我错了。然后凑过去,非让阿姨笑。看着小涛和阿姨之间的这种依恋,妈妈就更放心地把小涛托付给保姆了。

小涛的妈妈是我的朋友。有一天,我去看小涛,小涛还没回来,正同保姆在外面玩,同住的小涛的奶奶先诉苦了,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她说她好怕这个保姆呀,经常就不高兴了,总在家里发脾气。儿子儿媳在家的时间不多,平时大部分时间就她们三人在一起,她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保姆做,要小心地看她的脸色。保姆不高兴了,就一直沉着脸,谁跟她说话,她都不理,还使小性子,干什么事情必须按照她的意思办,否则也不高兴。我问,“你儿子知道吗?”她说不敢告诉儿子,儿子媳妇工作忙,自己不能给他们帮忙,还要他们照顾,不能再这样那样地给他们添烦恼,保姆能带好小涛就好了。正说着话,保姆回来了。奶奶马上就换上笑脸问小涛:今天有没有听阿姨的话呀,把阿姨累坏了吧……

小涛对我不怎么搭理,不过,我很小心地哄着他,请他带我去看他的动物王国,对他所有的不友好,我都不在意,他让我怎么陪他玩,我就怎么做。半个小时以后,我成了他最喜欢的阿姨。一个小时以后,我要离开时,他在门边嚎啕大哭,拉着门,不让我走,要走也行,带上他一起走。最后,我许诺很快再来看他,再陪他一起玩。我同小涛在一起一共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前半个小时,我在讨好他,后半个小时,我能感受到他的开心,还有十五分钟,他在用哭泣挽留一个他很难得到的玩伴。

你知道小涛是那里出了问题吗,小涛的问题就是成长环境不好。对于小涛来说,他的环境就是每天24小时陪伴他的保姆。

从小涛奶奶的抱怨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保姆脾气不好,她经常会生气,生气后不能自我控制,会把怒火发泄给周围的人,或者是周围弱势的人。由于相对强势的小涛的父母不经常在家,所以深受其害的就是小涛和他的奶奶。而小涛的父母对这个家庭中弱势群体的处境几乎不了解。小涛父母看到的,小涛对保姆的依恋,其实是因为在小涛的环境中,他经常处于保姆的高压下,保姆心情不好时,会殃及到小涛,为了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小涛会讨好保姆,以免自己受到更大的麻烦。同时,保姆又成了小涛的榜样,他通过他能看到的,学习如何同别人相处。所以,他会对别人的招呼反映冷淡,他会有些许的暴力倾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渴望爱,在有人能温柔的陪伴他,对他百依百顺时,他那么的希望这样的时间能长久一点。

心理学认为,如果看护人的情绪不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反复无常,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般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察看护人的态度,来讨好看护人,减轻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久而久之,孩子会努力隐藏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下意识的讨好所有的人。这些孩子成年后,总是不自觉地看别人的脸色,揣摩别人的心思,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放弃自我。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同别人相处,情商不高,最终,他们会敏感、胆小、不信任别人,做任何事情都难以坚持。

但是,在小涛的事情中,我并不认为整个过程,小涛的保姆有什么错误,出了错误的是他的父母和奶奶。对于一个17岁的保姆来说,她自己几乎也就是一个孩子,她不具有我们身为父母所具有的母性,她非常可能十分不喜欢小孩,做保姆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工作。她的成长经历告诉她,看孩子无非就是看着他,别让他出事,而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对她来说,是完全没必要的。她的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不如意,有很多的失落,她对人没耐心,没礼貌,这一切都反映在她平时同小涛的接触中。但是,看到这所有的一切,小涛的家人没有任何声音告诉过她,她应该怎么对待小涛。比如请她对待小涛要有耐心,请她在小涛面前要克制等等。没人教她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等有一天一直对此置若罔闻的小涛妈妈,突然张开茫然的眼睛,看到事实时,她又非常气愤,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保姆身上,认为保姆很不合格。问题在于,她事先有告诉过保姆什么才是合格标准了吗?小涛的奶奶对保姆的一些缺点深有体会,但是她怕打破生活中已有的平衡,所以她小心翼翼地讨好保姆,这无形中是在纵容保姆的坏行为。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可以亲自看护孩子长大,必须要请保姆的家长,应该事先对保姆做好岗前培训,至少给保姆列出一个工作准则,告诉他们那些是家长不希望看到的,那些是保姆要努力做到的。有很多妈妈认为请保姆就是把孩子无保障的交到保姆手里,所以一定要对他们好,否则保姆会在背地里欺负孩子。这种心情,我真是很能理解,因为我也曾经对家里的保姆百般顺从,生怕让她记恨,报复在我孩子身上。可是我发现,我越这样,保姆越是难以管理,她可以毫无愧色地跟我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如果我拒绝,她就会非常不高兴。我希望她能有的自觉自率,根本就在她身上看不到。我觉得她既然出来工作了,就是职业妇女,至少应该遵守基本的职业规范,可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这个想法分明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大多数的妈妈都只敢要求保姆尽心看护好孩子,别出意外,对孩子要好,要温柔,要体贴,要让我们的心肝宝贝健康愉快的生活。如果万一有几个保姆具有一点育儿知识,能按照孩子的心理来对待孩子,那妈妈们真是觉得自己什么时候烧了高香了,睡觉都能笑出声来。但是,问题在于,每个人对好的标准是不同的,保姆会说,我对孩子够好了,不打不骂,你还要怎么样;家长会说,你对孩子不理不睬,这不就是冷暴力吗!保姆会说,什么冷暴力,就你们事多,我连听都没听过。家长想,我对你这么好,就是要让你对孩子好,让你自觉,替你解决后顾之忧,专心照顾孩子。可是你怎么就利用我的善良,不好好做你的工作呢!保姆心里还嘀咕呢,这些事情不是你应该给我解决的吗,以前你就给我办了,怎么现在就不管了呢,再说邻居家的小芳,同样是保姆,人家享受的待遇比我好多了……

其实,大多数的妈妈都希望能把保姆从雇佣关系,转化到亲情关系的轨道上来,这样似乎就非常安心。但是你找保姆,就是希望她在你们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标准内,部分的替代你,完成你在家庭中的工作,而不是给自己找个亲戚。如果能做到双赢,她的工作让你满意,你们的关系也处理的非常好,那是最好不多的事情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你还是要想明白你最想要什么,应该事先把相处关系和工作约定清楚。请千万不要指望别人去体会你的心意,然后自动做到最好,这种可能性很小,难度也太大了。

在整个事情中,大家有听到小涛爸爸的声音吗?如果大家注意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爸爸跟以前的爸爸真是非常的不一样,爸爸们比以前任何一代的爸爸都更爱孩子,他们对孩子充满了柔情,他们喜欢孩子绕膝玩耍的感觉,他们喜欢听到一个小东西满怀爱的感情叫他们爸爸。我一直在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个孩子,孩子比较宝贵了,爸爸们对这唯一的后代的感情也会增加;还有就是现代社会压力过大,男人们回家后在孩子身上可以感到压力减轻的满足;第三个,我认为是现在的爸爸们对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父爱的渴望,影射到自己做父亲以后,他会把这种遗憾在自己孩子面前加倍弥补,以补偿自己儿童时感情的缺失。

可是,有一点,他们并没有同自己的父辈有什么大的不同,就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角色基本还是隐藏在母亲之后的。这个可能同家庭的分工有很大的关系,母亲负责照料孩子的全部,父亲渐渐的就丧失了话语权。你看,在交流孩子教育问题的,几乎都是母亲,偶尔有几个父亲的身影,还被大家嘲笑,说他们是混在女人堆里的男人,没出息。其实,有很多时候,父亲看待问题比母亲更直接,父亲解决问题也比母亲更有效。如果父亲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效果会更好。

中国的家庭一向讲究明确的分工,女主内,男主外,教育孩子就是母亲的责任,而父亲的责任就是挣钱养家。其实,父亲在家庭中子女成长中的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一般来说,父亲往往会在自信独立、大胆果断、坚韧豪爽等方面给予子女更多的影响,而母亲则更具有细致耐心、温柔体贴、关爱有加的特点,父亲和母亲的不同特性,平衡了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所以父亲的教育和母亲的教育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只能是互相弥补。同样,父亲对孩子未来的性别意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父亲的形象是否良好,会影响女孩子未来对异性的认识,进而影响女孩子未来的择偶观,以及她的婚姻状况;而对于男孩子,父亲的形象,会深刻影响他未来对同性的认知和认同,这会男孩子一样非常重要。

根据小涛的情况,我建议他的妈妈减少小涛同保姆的接触,尽快把小涛送到正规的公立幼儿园。之所以选正规的公立的幼儿园,是因为这样的幼儿园老师流动性不大,能让孩子尽快适应。而且,老师一般都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需要在专业的老师和同龄的小朋友中,学会如何同人相处。

半年后,小涛全家到我家来玩。小涛同我女儿在一起,不知道两个人在玩什么,反正嘀嘀咕咕的,自有自的乐趣。我还是担心小涛会有暴力倾向,所以很小心的观察他们的游戏。但是,小涛表现非常好,我看到玩耍过程中有商量,有分享。小涛的妈妈对小涛的现状非常满意,她说,我们小涛也得叫你妈妈呀,因为听了你的话,我们才知道小涛的问题……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赞美。

儿童时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小涛的成长环境几乎就是保姆,保姆的选择会影响孩子,但是,我们很多家庭是年轻的父母自己带孩子,他们一样会面对孩子的成长环境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对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父母都说,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愿望,不过,什么样的快乐健康才是真正的快乐健康呢,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想明白。

马昆是妈妈卧床10个月,小心地保胎,才生下的心肝宝贝,在这之前,马昆的妈妈已经经历了四次流产。从小,马昆就独享全家所有人的爱。马昆真的就像全家人的心尖尖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马昆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一天工作时,突然发作癫痫病,经过一番努力,劳动仲裁认定,马昆爸爸的发病诱因应该是不正常的工作环境,因此,算做工伤。马昆的爸爸从此没有了下岗裁员的风险,但是企业不景气,收入当然也高不到那去。马昆的妈妈是一个出纳,在单位应付各种压力,也比较辛苦。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心有不甘,但是又没能力改变。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能过上高阶层的生活,摆脱他们这样困窘的日子。马昆从小就显得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马昆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或说了一句什么不好的话,马昆会毫不犹豫地打回去或骂还人家。马昆四岁时,跟妈妈去单位玩,有一个阿姨逗马昆,把桔子皮托在手上,问马昆吃不吃,马昆拿起桔子皮,就朝阿姨扔去,嘴里还骂:去你妈的。

但是马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的,她有一个同龄的小朋友不具备的本领:在一群人中,她能准确分清谁是领导,谁的官更大些。有一次马昆的妈妈带她参加单位的聚餐,饭吃到一半,马昆突然举杯站起来,大声提议,要祝焦大大万寿无疆,焦大大是妈妈的顶头上司。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后,笑倒了所有聚餐的人,马昆非常得意。还有一次,是妈妈单位组织游园,那天焦大大没去,另外一个女领导带队。马昆剥好荔枝,很殷勤地送过去,让这个阿姨吃。别的阿姨逗马昆,说,这个阿姨不喜欢吃荔枝,你给我剥吧,我爱吃。马昆看着阿姨,很认真地说:滚。

马昆毕竟还是孩子,童言无忌,经常说一些让别人吃惊的话。她说:我以后要嫁有钱人,不能找象我爸爸这样的人,我爸爸就是一个没本事的小男人。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妈妈就在一旁微笑地听着。马昆上学后,学习比较吃力,她妈妈非常着急,她说马昆不笨呀,所有的老师都喜欢马昆,可是为什么学习这么让人不省心。马昆确实不笨,要不然,她也分不清谁的官衔高,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注意力都放在领会老师意图上,她还有多少精力来学习!

马昆的父母同样没给马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就足够了的。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带来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昆的父母同别的父母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渴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他们希望女儿不象他们这样活得窝囊,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才对女儿是最好的。马昆的妈妈继续对女儿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马昆小升初时,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好一点的中学,求人为女儿写了人、事、景作文各一篇,让女儿背熟应考。以后呢?以后妈妈的势力范围达不到时,妈妈还怎么帮助马昆呢!

家庭是孩子的最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孩子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熟长大。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同金钱和权势无关,但对父母或者看护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约束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早期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念等都是首先通过父母的过滤,有选择的形式传递给孩子的。父母本身的个性特征、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宗教信仰、成就动机、性别的价值标准等都会强烈地影响他们的后代。

成长的环境对孩子至关重要,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成长环境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就越来越明显,而这烙印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一生的喜怒哀乐和幸福。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组成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道路包括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等多方面,所以成长环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选择。

对任何孩子,都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条主线,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做父母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不断检查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真的担当起为孩子把关的重任。

二、性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家族延续性

很多父母还发现性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家族延续性,整个家庭的问题,同样会在孩子身上有所表现。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说,我们家的小孩随根,跟某某一模一样。孩子的问题,永远都是大人的问题。还是要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谓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会在家族中遗传延续,是指,由于孩子在某种性格和行为方式中浸泡长大,尽管他可能非常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儿童时成长的环境会给他造成终身的烙印,成年后,他会不知不觉的延续这种方式和性格。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这个人生于六十年代,有五个姐姐,三个哥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家里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人,所以父亲在家里是独一无二的权威,母亲要负责家里的一切,包括做父亲的出气桶,甚至在哥哥们长大后,母亲还要承受哥哥们的指责。母亲觉得自己活着真是非常的辛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下辈子能做个男人。随着家里女儿渐渐长大,面对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妈妈非常担心自己的命运会在女儿们身上重演,每天她都会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晚上,她忙完了所有的事情后,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女儿们睡觉的炕前,一边依次抚摩女儿们的头发脸庞,一边流着泪喃喃自语,说以后你们都出嫁了,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日子了。于是女儿们就都不嫁人,如果有谁在谈恋爱,家里的姐妹们会联合起来,一定要把事情搅黄,他们会把出现在家里的追求者轰出去,一次次,一年年。母亲去世后,大姐代替母亲坐在炕前那个板凳上,六个女儿就这样相续年华老去。她们同哥哥们相处不好,断绝了来往,家里变成了老年女生宿舍,姐妹几人就这样相守着度日。她们顺从了母亲的意志,一辈子都在对男人的戒备和敌意中过日子。

心理学认为,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而这种深刻的无意识,可能就是从你童年时就开始在你生活中存在的,而且,它也将继续以这样方式存在于你的孩子身上。

姗姗的姥姥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有很多年,我一直试图分析她的心理,追述她童年时期心理的起源。由于对她家祖孙三代非常熟悉,我也目睹了性格和行为方式,是怎样从姥姥,通过妈妈,最终遗传到姗姗。姗姗的姥姥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她需要掌控一切,所有不合她心意的人,都是她的敌人。在她的生活中,只有顺从和背叛两个概念。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她会经常以死相威胁。她对自己的女儿照顾周到,管束严格,不容许女儿有一点点自己的主张。从姗姗姥姥的角度来看,她自己是一个尽职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经验和阅历,练就了一双慧眼,为女儿密密地织了一道防护网。她决定女儿的前程,决定女儿的婚姻,决定女儿的衣物增减……姗姗的妈妈对姗姗姥姥唯命是从,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姗姗姥姥的脸色,在她自己的生活中,似乎没有主见,如果姗姗姥姥不发话,很难见她有什么行动。但是,她对待自己的女儿却一改温吞的脾气,雷厉风行,说一不二。姗姗性格懦弱,如同妈妈,问她什么问题,她都会回答说要回家问妈妈。姗姗不自信,虽然她成绩很好。姗姗胆怯,不越雷池半步。

姗姗的姥姥有一个极具权威的父亲,在大家族中,甚至在整个村子中,都有威信,他可掌控一切,包括姗姗姥姥的一生,当然也包括她的婚姻。婚前,她就认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哪个人,她不喜欢,但是,父母认定了就是这个人,她无力改变父母的决定。而且,由于父母对她的忽视,她非常渴望父母的爱,尤其崇拜父亲,答应结婚也就可以让父母满意,可以获得爱。于是,怀着委屈和无奈,姗姗姥姥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当然在她的新的家庭中,她不由自主的开始扮演起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的样子,她强势地主导自己的生活。强势的人,渴望能控制所有可能影响自己生活的人,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富有进攻性,即便在他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通过施加压力来实现;他们常常把事物极端化,要么是好,要么是坏,没有中间状态。

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她的性格,父母尤其是父亲对她只有威信,没有父爱的慈祥,但在她的内心,强烈的渴望被爱。如果结婚后,丈夫是一个人格成熟健全、体贴妻子的人,她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但是,姗姗姥姥没有遇到自己满意的丈夫,她只能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孩子。对她来说,孩子就是她一生的寄托,也是她未来的保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姗姗姥姥是把内心理想的自我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她给孩子爱,她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实际上是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爱,她不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孩子的成长到底都需要什么,她只要塑造出自己理想的孩子。她认为孩子并不了解他们自己,也不需要什么感受,只有她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只有她才是最能为孩子承担责任的人。

姗姗姥姥的强势,影响了姗姗妈妈一生,她无力摆脱这种强势,索性就依靠在这强势上,逐渐弱化自己的性格,以适应强势的妈妈。但是,在姗姗妈妈的骨子里,她认为强势的母亲是正常的模式,尽管她在生活中很弱势,但她当了妈妈后,她会不由自主地努力扮演强势妈妈的角色。她从没发现,她对自己的生活的诸多不满意都来源于她的性格,而她又强迫她的女儿有一个同她一样的童年,最终形成同她一样的性格。

关于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家族遗传延续性,如果仔细观察,在我们周围就有非常多的案例。很多家长过于轻率地把这种现象归结于遗传基因,遗传基因只是非常浅层的一个方面,对孩子来说,后天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潜移默化,才是最主要的成长养分。好的孩子,从来不是大道理教育出来的,而是训练引导出来的。作为父母,你的行动,永远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磨蹭、不专心、贪玩等等等等,孩子身上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家长在抱怨孩子的时候,有没有好好审视自己呢!

乐乐三岁,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但是,最近,他的妈妈发现他有很多问题,比如倔强,顶嘴,大发脾气,经常会打妈妈。他妈妈以为他到了逆反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如果你听到乐乐的妈妈描述她们家一天的情景,你也会非常郁闷的。

乐乐的妈妈对乐乐的要求比较严格,她说好的习惯是要小时候培养的,她要把乐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所以如果乐乐做的不好,她会训斥乐乐,会惩罚孩子。比如,乐乐与同学一起下楼,他的妈妈就会跟乐乐说,一个有礼貌的男孩子,应该走在女孩子的后面,并且要本来同小朋友并肩走的乐乐错后一步。乐乐不乐意,她就直接把乐乐拉下来。乐乐的玩具把家里堆的很乱,乐乐的妈妈让他自己收拾,乐乐说,妈妈你给我收拾吧。乐乐的妈妈很严肃的告诉乐乐,我是你妈,不是你老妈子。然后留下乐乐一个人哭泣,发脾气,乐乐的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生气。乐乐中午同表哥玩的很开心,不想午睡,妈妈说好吧,今天你自己安排时间。乐乐玩到四点钟,终于困了,可他五点钟还有英语课,刚迷糊了一会的乐乐被妈妈揪起来去上课,乐乐大哭,他要睡觉。乐乐妈妈一边数落乐乐,一边拉着使劲挣扎的乐乐要出门。乐乐就不出门,他不要上课了。母子间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小时,英语课快结束时,乐乐终于到了教室。乐乐母子之间每天冲突不断。乐乐的妈妈说,她要求乐乐对自己所有的事情负责,但是乐乐的不懂事,让她非常苦恼。

乐乐妈妈可能忘了,法律上认为小孩子是无行为能力责任人。把孩子看做正常的家庭中的一员是没错的,但是,为什么孩子要用比我们小的碗吃饭,为什么小孩子睡的床比我们的短,为什么孩子要先上幼儿园,上小学,而不是一下子就让他们独立。因为孩子还没长大,他还在体会学习中,他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全部行为负责呢。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实际都是心理问题。乐乐妈妈严格要求孩子,在我们周围非常有代表性,我发现现在两个极端的家长非常多,一边是严格要求的,说要让孩子优秀;一边是放任的,说要让孩子快乐成长。一般严格要求的家长有自己的背景,我自己觉得,家长体会到生活压力大的,期望值比较高,她通常会严格要求孩子,希望孩子从小努力,等长大了,能比自己如今过得轻松;而如果家长生活比较安逸,压力相对不大,期望值也比较低,她会选择让孩子自由成长,不会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倾注非常多的心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同家长的经历和教育背景等有很大的关系。

乐乐妈妈对待乐乐的方式让乐乐的外婆非常看不过,冲突扩大到了整个家庭。2007年冬天,南方大雪,气温比以往要低。乐乐妈妈带乐乐去外婆家,一路上乐乐都在说手冷,要带手套,乐乐妈妈说,小男孩要经得起风雨,这点冷怕什么,忍着。乐乐的外婆知道后,对妈妈说,这么冷的天,你怎么忍心这么对孩子,你一点都不象亲妈……乐乐的妈妈在同外婆大吵一架后,带着乐乐愤然离去,乐乐因为刚才有外婆撑腰,一路上哭闹着要带手套。乐乐的妈妈心里这个气,自己教育孩子,别人怎么能说三道四。她控制着自己最后的一丝理智,严厉的告诉乐乐:如果你想做温室里的花朵,你就带手套,不过那你就不要做我的儿子了。然后扔下乐乐就走,乐乐哭哭啼啼的在后面追妈妈。

你看到了吗,乐乐妈妈同乐乐外婆的关系也很不同一般呢。乐乐妈妈小时候是她的爷爷带大的,一直不在父母身边,直到上学。回到父母家里后,乐乐外婆对乐乐妈妈比较严厉,总觉得她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母女之间的陌生感,使乐乐外婆没办法给乐乐妈妈足够的母爱。乐乐的外婆经常对乐乐妈妈大叫,频繁的训斥她,态度很不耐烦,气极了会动手教训她。乐乐妈妈也没有体会到温柔的妈妈一般都是怎么样对待孩子的。他们之间的这种不亲密持续了他们一生。这让乐乐妈妈非常苦恼,所以,虽然乐乐出生时,正值乐乐爸妈最艰苦的时候,但是乐乐妈妈发誓,自己不管多苦多累,一定要自己亲自抚养乐乐长大。

尽管乐乐的妈妈对外婆对待自己的方式有很多的不认同,但是,一旦她自己有了孩子,她会不由自主的按照乐乐外婆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是她见过的唯一的母子关系模式。她对乐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但是,似乎缺少一点母亲的柔情,缺少一点母亲的拥抱,缺少一点爱和鼓励,多了一点严厉。她总希望乐乐能象个小大人一样,做好自己所有的事情。她习惯性的对乐乐大叫,训斥乐乐。而乐乐对妈妈说话时,经常发脾气,顶嘴,倔强,都是因为在家庭中,妈妈就是这样对他的,他从妈妈那里学到了说话方式,发泄自己愤怒的方式。在妈妈看来,乐乐的所作所为是不能容忍的,是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反抗。但对于乐乐来说,世界很简单,妈妈教他什么,他就能学会什么,可能除此他根本没有别的想法。所有的一切,就象乐乐妈妈童年时所经历的一样,只不过,主角换人了而已。

我们成为父母后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是我们的父母曾经怎样对待我们的经历的照搬。我们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是根植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的。当我们的孩子出生后,我们童年的心理会浮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有个不愉快,不被尊重的童年,以后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就会暴躁。孩童时期的经历将影响几代人。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乐乐的爸爸非常爱乐乐,他脾气也很好,总是和声细雨的,虽然乐乐犯错误他会严厉惩罚,但是只要有时间,他都愿意陪着乐乐。乐乐非常不愿意在爸爸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爸爸对他说话,稍有一点点批评的意思,他都会哭。乐乐对爸爸说话,也很少顶嘴,发脾气。乐乐同爸爸的相处关系反映了,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乐乐的爸爸平时就给了乐乐足够的尊重,乐乐愿意在尊重自己的人面前,维护一个好的形象。尊重和平等是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和珍视的。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要尊重孩子。任何孩子,不管他是多么的幼小,他都是有尊严的,家长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符合家长心中的形象。为此,孩子愿意付出很多的努力。

乐乐爸爸和妈妈的教育在他身上拉锯,对待不同的人,乐乐也回报不同的态度,由于妈妈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渐渐地,妈妈的性格和方式对乐乐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乐乐在更大程度上遗传了妈妈的脾气和秉性。

一旦乐乐妈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很多了。虽然世上没有能改变一切的灵丹妙药,但是一个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做一切。现在乐乐妈妈在努力改变自己,她会在接乐乐时,蹲下身子,给乐乐一个亲热的拥抱;在乐乐发脾气时,她会劝慰乐乐,等着他自己平复;在乐乐要求她陪同做什么时,她也不会象以前一样一走了之了,她比以前好象多了很多耐心,她在尽量控制自己。乐乐的改变要比妈妈的改变慢一点,但是只要妈妈在变,乐乐一定也会改变。乐乐不经常发脾气了,他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你经常抱着我。他开始跟妈妈撒娇了……对乐乐来说,妈妈是一个可爱的妈妈,而他自己也努力可爱起来。

我不禁想起,中国的古人,真是非常的有智慧,很早以前就总结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可能让很多的妈妈不服气,我不是龙凤,但我不信不能把我的孩子培养成龙凤。为什么龙能生龙,凤能生凤,因为龙会按照龙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幼子,凤会按凤的风格影响孩子,老鼠呢,他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自己的孩子怎样打洞。如果你想培养出龙凤来,请你一定要先把自己变成龙凤,至少在孩子面前,请你一定要是龙凤。

三、婚姻的环境(有孩子的婚姻,离还是不离?)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以前的家庭结构要脆弱很多,现在的父母面临的诱惑也比以前的父母更多,家庭似乎随时都会受到别人的侵扰。面对困境,大多数的家庭里,弱者就是母亲和孩子。通常来说,孩子小的时候,对家庭的依恋和变化会更敏感。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都有一种自我保护,他们会在不友好安全的环境中,把自己包裹起来,使自己适应这个环境,以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而这种自我保护,会对他们的性格造成终生的影响,会决定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很多父母面对婚姻中的孩子,非常痛苦,他们不知道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正确,还是给自己一个正常的生活正确。孩子使婚姻变得难以选择。其实,不管大人怎么处理自己的关系,身为父母的角色并不因为婚姻的改变而受到任何影响,只要能认真做好父母,不管是离还是不离,都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减低到最小。

桥桥,是个聪明伶俐的5岁男孩。他同妈妈一起生活,他的爸爸在国外留学。桥桥很想爸爸,他小时候,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陪伴,他会呆呆的看上好久。难得他爸爸从国外回来休假,桥桥一定会要求爸爸也带他去楼下玩,然后桥桥会非常骄傲的向他的每一个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爸爸。那些天,桥桥一定要等到院子里再也看不到一个人,他才能回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是有爸爸爱他的。

桥桥的爸爸终于结束学习回来了,但是,人回来了,心却没回来,桥桥的妈妈敏感的发现了丈夫的变化,从此家里就开始了争吵,谈判,泪水,犹豫,愤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背着桥桥进行的,桥桥的爸爸妈妈都不希望孩子过早的介入这一切。桥桥好像也不知道家里的变化,他还是象以前一样,缠着爸爸,要爸爸这样,要爸爸那样。命运似乎嫌给这个家庭的打击还不够,桥桥病了,是恶性母细胞瘤。大夫说,桥桥还能活3个月。在医院里,桥桥异常高兴,他对来看他的幼儿园老师说,生病真好,爸爸妈妈不吵架了,爸爸也不会离开我和妈妈了,我真希望我能一直生病。桥桥的妈妈听到桥桥的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医院的走廊痛哭失声。可怜的孩子,原来他什么都感觉到了。桥桥最后的日子来得很快,那天,妈妈让桥桥吃药,药很苦,桥桥不愿意吃,妈妈说,你乖乖吃药,我就亲你一下。桥桥骨碌碌转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说:爸爸亲妈妈,我就乖乖吃药。爸爸亲了妈妈一下,桥桥咯咯笑着,想要把他不愿意吃的苦药一口吞下去,药还没送到嘴边,桥桥就不行了。一个月后,桥桥的爸爸还是转身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家。桥桥曾经试图用他的生命来挽救的家,最终还是破裂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所以这个世界里一点点微妙的变化,孩子都是能体会出来的。幼小的儿童会在这种变化中手足无措,由于无力改变家庭中的纠纷,他们会把矛盾的起源归结于自己,所以他们会小心讨好父母,希望能有所改变。当情况没有变化时,他们会非常愤怒,从而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曾经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他说: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

当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家庭选择为了孩子,维持着。也许相比夫妻间横眉冷对,形同陌路来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暂时小些。但是,夫妻之间的冷漠,更让孩子伤心,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更永久。心理学认为,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变得冷漠,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胆小,渴望拥有爱,但又害怕爱会伤害自己。成年以后,他们更容易具有抑郁的倾向。所以对于孩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常看到很多妈妈倾诉说,丈夫背叛了我,是精神背叛,或者仅是身体背叛,或者精神身体都背叛了,我该怎么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家庭出现问题,而人这一生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听到我们家庭中的是非纷争,会安慰我们,提供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案。但是,毕竟,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家庭也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痛要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独自忍受,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我认为父母们应该让自己聪明,睿智,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真正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姗姗的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但是姗姗不太了解详细的情况,因为她爸爸是军官,在外地当兵,本来就很少有机会回家。离婚后,姗姗的爸爸只要有假期,还是会去看望姗姗。有一次,姗姗的爸爸看望过姗姗后,准备走了。姗姗大哭,要求爸爸留下来。爸爸说,我要上班给你挣钱呀,我不走,怎么给你买好东西呢。姗姗哭着求爸爸,我什么都不要,不要你挣钱,你留下来陪我和妈妈,妈妈会挣钱养你的。姗姗的爸爸妈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则问题,是两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缺少磨合的机会。两人离婚,赌气的成分更多些。姗姗的爸爸还是走了,留下大哭的姗姗。那一刻,姗姗的妈妈特别恨姗姗爸爸,很久以后,她讲起来,还是在指责姗姗爸爸不负责任,对孩子不够好。她说,让姗姗爸爸最后放弃姗姗的最大原因是姗姗爸爸骨子里的重男轻女,如果姗姗是男孩子,姗姗爸爸就不会这样对待她们母女。

一个聪明人应该是知道怎样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的,单纯在对方身上找原因,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被家庭的纷争所折磨,我们都有责任学习处理婚姻家庭中的麻烦。而且我们怎么处理家庭问题,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一直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可能都会受到童年时家庭模式的干扰。所以,我们对家庭中麻烦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对我们的孩子至关重要。

姗姗妈妈无意识的把离婚的原因归结于女儿,这会让姗姗内心里很不自信,她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婚姻失败的根源。对于孩子,这个压力太沉重了,在孩子无可承受的时候,她就会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性别。在生活中,我曾经见过好几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中的男孩子很女性化,女孩子则男性化,最严重则是具有同性恋倾向。任何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诸多的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我见过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家庭的状态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及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社会学家发现,离婚也具有遗传性,这个问题曾令很多人不解。把几代人生活中的共性,简单地归结于遗传,都是很轻率的结论。还是我们曾经说过的话题,生活环境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继续影响到下一代,甚至更远,直到有一天,生活环境从此改变,性格的影响才从此消失。所以,婚姻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在他们童年是否快乐,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性格是否阳光,而是会影响孩子最终的婚姻家庭观,会决定孩子最终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姗姗的姥姥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会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来决定如何同别人相处,包括丈夫及丈夫的家人,而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她同丈夫很早以前就开始分居,渐渐适应了丈夫不在身边的生活。姗姗妈妈结婚后,在婚姻中,完全是沿袭父母的关系模式,在家庭中要求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但是,姗姗的爸爸同姗姗的姥爷不是同类型的人,两人对生活的反应也不同。所以,婚姻最终难以维持。当然,婚姻是很多因素在维持,也因为很多因素而解体,但我们剖析婚姻的表层,就会发现,父母亲的婚姻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婚姻。

由于姗姗姥姥婚姻的不幸福,她把重心放到孩子身上,她依恋孩子,珍惜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为此,她不希望女儿有一天独立而离开她,姗姗的妈妈顺应了母亲的这种心理,她一辈子都依恋母亲。在她的生活中,永远都是母亲是最亲密的人,丈夫靠后。当矛盾发生时,她本能的要放弃丈夫的利益,满足母亲的愿望。因此,不管她与谁结婚,最终都会以不幸收场。同样,在同样环境中长大成人的姗姗,以后也会照搬同样的模式对待她的孩子。

如果家庭中,有性格平和的父亲一直在发挥作用,可以弱化母亲的强势作用,同样,一个温和成熟的丈夫,也可以综合妻子的强势性格。不幸的是,不论是姗姗的妈妈,还是姗姗,生活中,都缺少父亲的角色。

孩子的性格很多时候是我们父母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现有我们父母的影子,因为,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受我们成长的家庭的影响,会把我们成长的环境复制过来。同样,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抛却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性格的影响,单单就是为了我们孩子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让他们不会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而烦恼,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迪是我的大学同学,她父母关系非常不好,虽然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基本互相不接触,不见面,也许是为了迪,他们一直这样过,没有分手。其实对迪,他们也没尽什么责任,迪一直由大她几岁的姐姐照顾。姐姐对妹妹的所有事情都事无巨细,全权代理,但是,姐姐性格不好,经常会责骂妹妹,也会动手教训妹妹。迪很小就知道,不能得罪姐姐,她非常害怕姐姐生气,如果姐姐再不高兴,就根本没人好好对待迪了,迪会千方百计地讨好姐姐。她也很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看姐姐不高兴,要动手教训她了,迪马上就钻进姐姐怀里,像螃蟹一样,紧紧攀着姐姐的手臂不松手,让姐姐没办法打到她。迪终于上中学了,她选择了住校,每学期回家一次。等上了大学,就更不原意回家了。毕业那年,迪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因为姐姐难产去世了,留下刚出生的孩子。在迪心里,姐姐已经取代了母亲的地位,姐姐的离去,让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迪不原意再走进任何人的心中,她也不原意让任何人走进她的心里。迪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留下的孩子的责任,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这么多年过去了,迪一直就这样生活,对她来说,生活就是一潭死水,不再有波澜,不再有激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看着姐姐的孩子早日长大成人。

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而失去亲情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期盼的呢。这样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最痛苦的,他要面对生活中的无奈、冷酷及折磨,而所有这些负面的影响,都将深入他的骨髓,伴随他一生。

童年的不愉快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中的纷争,尤其是父母间频繁的争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孩子在恐惧、绝望、无奈中封闭自己,缺乏自信和信任。成年后,这些孩子非常有可能沉溺于自己的臆想来弥补自己的缺失。问题少年多数来源于童年时期的不快乐及缺少安全感。

孩子在婚姻中是弱者,有父母,有人疼爱的家就是他们的堡垒。把这个孩子赖以生活的堡垒,从他们的生活中剥开,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如既往的爱,孩子们就可以顺利渡过家庭的难关。有很多父母不明智的把对对方的恨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者希望孩子能为自己主持公道,不停地追问,爸爸或妈妈对不起我们,抛弃我们了,你还爱他(她)吗,你最爱谁?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从孩子那里获得支持,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会让孩子从此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美好的感情。

婚姻本身没有对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婚姻本身并不能给孩子造成伤害,伤害孩子的是态度,夫妻之间的态度及对待孩子的态度。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的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

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其实,不止是婚姻中有问题的家庭,所有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前面提到的马昆,由于她的妈妈对她爸爸很失望,言谈举止中会暴露出对丈夫的藐视,造成了马昆瞧不起爸爸。未来马昆成年后,马昆会习惯性地如此这般的对待自己的丈夫,不管她的丈夫是富翁还是乞丐。

不管婚姻中有什么样的矛盾,为了我们孩子的顺利成长,面对幼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克制,而且父母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有关心和爱护子女的责任,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