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敏感期”可能因为几个因素导致提早结束或者没有办法出现:

1.环境里没有足够的刺激

假如把孩子关在一个四方的盒子里没有各种感官刺激的话,表明了我们要让他当白痴。

摇篮小编:这给与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感官刺激,比如视觉上色彩、形状、大小,触觉上的质感、质地、冷暖、粗糙细腻,听觉上的各种音乐、声音。

2.当孩子敏感期出现的时候,环境里出现过度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压抑

每个敏感期,都要得到家长或成人的配合与引导,包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东西配合孩子,让他充分学习练习。

秩序感的敏感期到了四岁半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如果到四岁,四岁半才来教孩子纪律是非常难的,因为已经错过了机会。

摇篮小编:我们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对宝宝的“敏感期”敏感起来,及时发现并满足宝宝的需求。过时不候。

主持人:幼儿园里面实际早期的时候给他一个这样的概念,给他一个训练的环境。

苏小妹:对。蒙台梭利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精神胚胎,她认为每个人出生的时除了拥有一个肉体,还有精神体,也就是说用教育学的语言就是一个生理跟心理,身心合一。可是一般的人关心生理多过关心心理,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证明了其实心理健康生理一定会健康,可是心理不健康,生理很难健康。所谓精神胚胎是指什么呢?她认为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已经有心理的感受力,现在B超证明都小小的胎儿会躲避东西,会选择性的做一些事情,甚至艾利克森说胎儿会自己决定我不要活了,选择不活了,它完全有感觉。精神胚胎的理论加强了人类应该从生命一开始的时候就必须要理解他的需要,满足他的需要,不要做太多无畏的干扰,太多无谓的干扰会干扰生命的成长。她强调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帮助生命的发展,应该让生命正常的发展。(来源:搜狐)

相关知识

如何把握宝宝动作的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时间:

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动作敏感期表现:

孩子在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动作敏感期作用:

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

宝宝出生后,妈妈就可经常给宝宝捏一捏手指脚趾,这样能刺激大脑的发育。随着宝宝的长大,尽量多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如木质、塑料、布等)、不同形状(圆形、长形)、不同温度(凉水、温水)的物品。

1岁的宝宝喜欢自己用他的小手来感知世界。这时你不仅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数数手指头,还可以让他的手上下舞动,这时你的口令要配合上:“一二三四,上下左右”。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他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握住汤匙和怀子,把东西往嘴里填,别急着阻止他。让孩子的手充分动起来,对他的大脑发育会很有好处。

宝宝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科学家发现,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存在某些“敏感时期”,此时大脑特别地想接收和学习某种信息。在这些敏感时期,支持特殊活动的神经联系可以非常容易和有效地创造出来。换句话说,当大脑为诸如语言、运动和阅读等活动发育时,存在“机会的窗口”。机会的窗口是会关闭的。对于一小部分活动,一旦敏感时期过去,就没有更多的神经接点出现,机会的窗口将会完全关闭。然而对于大多数活动,学习仍然能够发生。虽然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较大困难,但这种能力仍可以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如果儿童处在适当的环境中,便可以在无意识中自然地掌握某种能力;错过了敏感期,则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发展比较缓慢。

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6岁前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观察与研究表明,学龄前的敏感期主要有亲子依恋敏感期、动作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细微事物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书写敏感期和阅读敏感期。

上述各种敏感期的出现,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脑的每一种系统(视觉、听觉、语言、情感和运动)都有自己的机会窗口。大脑以波浪式发育,对一个儿童发育的每一项技能,窗口出现的时间都不同,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具体儿童,敏感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绝对化。了解了各种敏感期,家长就可以观察宝宝的行为,了解宝宝的需求,解释宝宝的行为,适时适当地助宝宝一臂之力。

不可错过宝宝的绘画敏感期


宝宝学习绘画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才艺,而且能陶冶性情,帮助人们从纷扰的世界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对宝宝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发挥想象力、增强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同时锻炼手臂肌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所以,家长们一定不可错过宝宝的绘画敏感期,培养宝宝学习绘画的能力。

2岁以后是宝宝绘画敏感期

婴儿从出生后下半年开始,学会了用拇指与食指拿东西,这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非常关键的一步,为书写、绘画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一般地讲,儿童过了周岁就能够画画了。幼儿2岁以后就开始会使用铅笔或蜡笔,画一些圆圈或直线,并试图用自己所画的简单线条来表示周围的事物。此时儿童就进入了发展书写、绘画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只要给儿童铅笔或蜡笔,儿童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纸上画出线条和写出"字"来。当孩子自己发现胳膊一动就能画出线条时,就会高高兴兴地反复画,而且往往沉浸其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要给与保护和引导,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弄脏衣服就阻止孩子写写画画。

4、5岁是绘画的最佳年龄

4岁的孩子思想还比较模糊,也没有耐心坐下来听老师讲课。这个时候家长只需要保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就可以了,不需要专门去学习。等到了4、5岁,小孩一般已上了幼儿园,从心理上已经认同了集体授课的方式,而且也对事物的形状、特点有一个比较主观的把握。也就是说,等孩子差不多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就可以去报个书画班学习绘画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学画画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美术才能时应注意以下方面:遵照以练为主的原则,发展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初步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熟练美术工具和材?料的运用。让孩子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和眼、脑、手的综合训练,发展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孩子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技巧。让孩子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有更多创作的。

自由和表达的机会,引导孩子大胆想象、大胆绘画和创作,鼓励孩子突破模式,充分发挥创作才能。

当孩子自发作画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成人的要求去画。当孩子画得恰到好处时,成人可以从旁叫声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以建议启发的口吻给予指点,绝对不能取而代之。

揭密宝宝神奇的敏感期行为


当然,这种敏感期还会不断出现。也就是说,在前一种激情完结之后,另一种激情自然会随之燃起。在这种不断更替的节奏感刺激之下,孩子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新奇感去征服周围的世界,而这个过程会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和满足。跟我们成人一样,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正是通过内心的热情和实践使其精神世界趋向于完美和谐的。

等到敏感期过去之后,孩子会感到繁重的压力让他们心生厌倦,甚至产生憎恶的情绪。这时候孩子心智上的进步,就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观的努力和不断的研究才能取得。这也是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成人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区别。孩子们总是有一种成人们无法想象的特殊活力,它会不断驱使孩子们以热情去征服周围的事物,进而完成既定的目标。

仔细想一下,平时当孩子们正满怀热情打算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却受到了父母的干扰和阻碍,他们往往会以哭喊或愤怒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而父母们一般都不知道真正原因,他们误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归罪于孩子还不懂事或太任性的缘故。

其实,孩子的哭闹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为大人所知的真正原因,他们渴望大人能给予理解和配合。孩子发脾气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这期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的敏感性受到了干扰,他们闹情绪也是表达了对妨碍他们的事物的反感,所以只要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他们自然会平静下来。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孩子会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这很有可能就是大人们错误对待他的敏感性的结果。孩子的敏感期虽然短暂,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这种错误日积月累,必然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影响,从而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这种敏感性,保证了他们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东西,可以说这就是他们所赖以生存的秘密武器。孩子的这种敏感性就像阳光照亮了某一些事物,却无法照亮另一些事物。孩子的这种敏感性,充分体现了自身发展的独特潜能,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敏感,能让他每天轻松、快乐而且充分激情地到处活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孩子学习说话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声音飘进他们的耳中。这么多声音,他们是怎样分辨和接受的呢?按理说,这么多的声音该会把孩子搞得头晕脑涨才是。然而事实上,他们总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一种自己需要的声音。这是因为孩子内在的敏感性能让他们在众多声音里选中那种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信息,并加以吸取。对于还不具有说话能力的孩子来说,也许这些声音就像外星人不知所云的怪语一样难懂,然而他们依然听得兴致盎然,因为孩子把它当作一种靠感觉来欣赏的独特音乐。

当这种有趣的声音传到他那只有通过大声召唤才能被引起震动的神经中枢时,神经中枢会受到激发,开始有规律地震动,并按照某种命令改变它们的传播或者接受方式。这一瞬间,标志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经过一段适应和训练,我们再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已能辨别不同的声音,每当听人说话时,他就蜷起四肢,握紧拳头把注意力转向说话的人,此刻他充满惊喜和快乐!

正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成长和创作之中。他们的内心里正紧锣密鼓地上演着一场戏剧。可能父母会对此现象无所察觉,然而却真实存在着。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这种力量在不断地生长,有时会充满孩子的整个生命。

孩子的发脾气,本身就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动和无目的的行为,这实际就是孩子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急切需要大人的理解和关爱。第一次发脾气可以说就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发作,此时正如一台机器处于一种故障和失灵的状态,这绝对不是正常的现象。这是他们在拼命地保护自己生命的创造力的举动。孩子如果不发脾气,大人将更容易将他们的敏感性摧残殆尽。

正如某句箴言所说:“不要让你的右手知道你的左手在帮它。”这个时候,父母不仅应该准确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而且要不动声色地给予孩子想要的东西,而不要仅仅认为孩子的这种异常表现只是发烧感冒那样简单。要意识到,孩子此时正在为自己的心理发展做强烈斗争和挣扎,如果父母的误解和强制力量过大,他们就会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一旦失败,就会导致孩子心灵上的残疾。在现实中,处处可见心理扭曲的情况,比如抑郁、贪婪、好斗、易怒、胆怯等。

在敏感期阶段,孩子内心时刻都在发生奇迹。这时,我们要尊重孩子内心的创造工作。虽然一个孩子在不适合心灵成长的地方也能艰难地长大,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究竟会有怎样的性格和未来呢?须知道,对孩子最初教育的毫厘之差能导致将来的谬之千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