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胎教
2019-12-30 正确的胎教 正确胎教 怎么正确胎教正确把握宝宝的动作敏感期。
教你捕捉0-6岁宝宝的敏感期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也要注意小肌肉练习,即手眼协调细微动作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时间:动作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领域,一个是身体运动,如走路;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岁,手的动作敏感期是1.5岁~3岁。
动作敏感期表现:孩子在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宫外孕 湿疹 怀孕的表现 手足口病症状 宝宝感冒流鼻涕怎么办 孕中期注意事项 怀孕吃什么好 盆腔炎有什么症状 怀孕三个月胎儿图
动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手连着大脑,手的活动又受到大脑的支配。宝宝出生后,妈妈就可经常给宝宝捏一捏手指脚趾,这样能刺激大脑的发育。随着宝宝的长大,尽量多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如木质、塑料、布等)、不同形状(圆形、长形)、不同温度(凉水、温水)的物品。
1岁的宝宝喜欢自己用他的小手来感知世界。这时你不仅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数数手指头,还可以让他的手上下舞动,这时你的口令要配合上:一二三四,上下左右。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他会越来越喜欢自己握住汤匙和怀子,把东西往嘴里填,别急着阻止他。让孩子的手充分动起来,对他的大脑发育会很有好处。
延伸阅读
早教知识干货:正确的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适当的对幼儿进行早教。正确的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德、体、美的到全面发展,对于早期教育,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教知识干货:正确的把握孩子的敏感期”,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敏感期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于某些特定的能力和技能特别敏感,容易吸收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家长应该正确地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来了解一下敏感期的概念。敏感期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孩子对某个能力、技能或者知识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易学性。这个时间段通常是有限的,错过了就很难再以同样的效果去学习。所以,家长们要注意捕捉这个时期,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与环境。
如何正确把握孩子的敏感期?需要观察和倾听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家长应该留心观察他们对某项能力或者知识的兴趣,并对此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比如,如果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么家长可以鼓励他们接触音乐,提供乐器学习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了解和掌握敏感期的特点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敏感期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分为感官敏感期、精细运动敏感期和认知敏感期等。在感官敏感期,孩子对于感官刺激特别敏感,比如美感、视觉、听觉等;在精细运动敏感期,孩子对于手指协调和精细运动的能力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在认知敏感期,孩子对于语言、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也非常敏感。家长们要根据这些特点,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另外,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机会。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可以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比如搭建一个音乐角落,提供多样化的乐器与音乐素材;或者设置一个动手实验区,让孩子亲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与他们一同探索、发现、思考,给予鼓励和支持,会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记住敏感期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就要停止。敏感期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学习过程是需要持续的。家长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持续关注和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
正确把握孩子的敏感期内容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家长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和倾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并持续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在成长中收获自信、智慧和快乐。
宝宝爱撕纸——正确对待手的敏感期
父母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尽快自主自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一定要遵循其内心的发展规律。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拥有生活的智慧,我们该如何正确的为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宝宝爱撕纸——正确对待手的敏感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宝宝眨眼之间就到了6、7个月,你是不是发现这段时间宝宝尤其喜欢撕纸?家里的纸巾、卫生纸、甚至买给TA的图画书,无一不惨遭毒手?别发火,这只是到了手的敏感期。小七说早教第3期总第3期作者/小七嘉宾/王本冶
现象描述“乐乐”妈妈最近很苦恼,6个月大的“乐乐”一有时间就会撕纸,卫生纸撕得到处都是,沙发上、地上还有“乐乐”身上,有时候“乐乐”还会往嘴里塞,同样,纸巾、图画书也不能幸免。“乐乐”妈每次看到一地狼藉都会心情不好,忍不住阻止宝宝。这样做究竟对不对呢?
小七解读0-3岁是宝宝触觉、前庭运动觉和本体感觉发育的黄金时期,而出生第一年是整个黄金时期的基础。6-7个月的宝宝,手眼动作已经协调,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点,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并会用指尖取物。
这个时期的宝宝普遍会出现撕纸现象,这是因为TA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当TA们发现可以通过自己的小手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的声响时,会感到惊喜和快乐,乐此不疲!
小七支招宝宝撕纸是一个好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到一岁以后(不同宝宝存在个体差异)。家长应当给与鼓励。
建议家长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增加触觉敏感性;通过“撕、抓、揉、拉、放”等动作,锻炼手指的协作能力以及指关节的灵活性;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可以找一些带有图画的纸张,按图画边缘撕纸,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宝宝撕出不同形状,开发想象力。
Tips:家长应注意避免给宝宝报纸之类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纸张,因为这类纸张有很多铅成分,对宝宝健康不利;注意看护宝宝,撕纸的同时不要误食;不要给宝宝太过锋利的纸张,避免划伤;撕纸之后及时给宝宝洗手。
小七家的宝宝开始撕纸是在7个月的时候,由于宝宝的爸爸有洁癖,对宝宝撕纸一度试图强烈制止,小七讲了很多道理才捍卫了宝宝的“撕纸权”。除了撕纸以外,小七还准备了不同材质的球类玩具、以及玩沙、玩水的玩具等等。现在宝宝手很灵活,可以做很多剪纸形状,很庆幸没有错过宝宝手的敏感期。
嘉宾支招
王本冶:宝宝撕纸是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表现,也反映了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相关脑区的发展。双手抓握撕纸、单手抓握玩具、食指拇指可以捏起葡萄干等小东西、使用筷子等等,每一次手部精细动作的进步,都反映了宝宝大脑功能的飞跃。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宝宝提供更多的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机会,这样宝宝会越来越聪明的,正所谓“心灵手更巧,手巧心更灵”。
(本期嘉宾:成长阶梯教育内容总监)
小七早教方案撕纸小专家
1.准备卫生纸、纸巾、A4纸、杂志纸各一张。
2.向宝宝示范:先其中一张纸撕成条状,边撕边说“我是撕纸小专家,宝宝也来做做看!”。然后示意宝宝自己做同样的动作。
3.每种类型的纸张分别体验一次。
4.撕成条状的纸张可以揉成团,扔进纸篓。随着宝宝手指灵活度的增加,也可以逐渐撕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小七早教关键词:触觉敏感期(0-2岁)自从宝宝知道自己的小手有很大的能力后,他们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了用手摸索了解世界的过程,尽管有时会受到组织,还是执着的坚持着。
当触觉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孩子们非常喜欢触碰物体,他们几乎是见圆的就拧,见方的就按,见线就拽,见孔就插。喜欢当把东西打开,然后又关上,不厌其烦地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这个时期,为了向大人显示自己的力量,孩子经常会破坏东西,以引起关注。
妈妈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大的空间,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准许孩子手里去抓他认为喜欢的东西,准许孩子去捏他认为合适的东西,只要没有危险就可以。
拓展阅读:
小七说早教第1期:宝宝乱吃手、啃玩具?——触觉敏感期
小七说早教第2期:宝宝的辅食添加——别错过味觉敏感期
家长要把握孩子的音乐敏感期!
每位父母看到孩子在某一方面有崭露头角的端倪时,总是迫切地想要让孩子通过专业地培养。当孩子随着音乐蹦蹦跳跳时,爸爸妈妈就想让宝宝学跳舞、学音乐……还是先读懂音乐敏感期再说吧!
妈妈困惑:听见音乐就跳舞,宝宝你是天才吗?
宝宝随着音乐蹦蹦跳跳需要认真培养吗?
网友summerice:宝宝两岁多,听音乐自已跳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宝宝点名让我放《拍手游戏歌》给他听,他一边听一边拍手跳舞,小家伙跳得还不错。一会让我放《我要洗澡澡》、《生日歌》、《小星星》……还让我一起跳,后来我们两个跳的满身汗。发现宝宝很喜欢音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是这样,还是宝宝有这个爱好?
咖啡和牛奶:儿子一岁多,爸爸买了个小鼓送给他。小家伙立马就爱不释手了,咚咚咚地敲起来没完,虽然有点儿不着调但是好像很感兴趣啊!大家说该把儿子培养成鼓手吗?
网友有儿有女:家里的宝宝一岁多了,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广场上的大妈跳广场舞给她碰上了也会跟着音乐扭呀扭呀的,特别有意思。该不该给宝宝进行专门的培训呢?
宝宝解惑:我是小小音乐家
当音乐声传到我的小耳朵里时我会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当我哭闹的时候音乐声能让我一秒钟变安静;当我看到小鼓、电子琴等乐器的时候会兴奋地敲出不着调的音乐;当我走在路上的时候会把听过的歌曲哼唱出来……
随着音乐蹦蹦跳跳你注意到孩子的音乐敏感期了吗?
这些表现让妈妈又惊喜又困惑,惊喜的是妈妈发现我居然如此有天赋;而困惑的恰恰也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天赋,该怎么让我的天赋发扬光大。
其实,这些表现都因为我的音乐敏感期到了。在音乐敏感期,当我听到音乐,我会感到快乐;当我听到音乐,我会感到兴奋……我想参与音乐,我想融入音乐,我想理解音乐,我想掌握音乐,我想操纵音乐,我想做一个小小的音乐家。妈妈,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天赋哦,每个到了音乐敏感期的小朋友都会这样呢!
不过妈妈,我还想告诉你,当你发现我随着音乐乱蹦乱跳或是不着调地敲着小鼓时,千万别用那些标准来纠正我,这样会把我热爱音乐的苗头给摁灭的!至于要不要培养我嘛,我自己说不清楚,还是听听专家的解释吧!
把握孩子的音乐敏感期
正如上文中宝宝独白中所说的一样,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定的音乐天赋,这种天赋让他们在婴儿期就能随着音乐“跳舞”,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反应,不需要大人过多的启发。而在4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这种反应就会变得更强烈。这就是音乐敏感期,善于发现孩子的敏感期,并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会有很大的收获。
把握孩子的音乐敏感期,并且分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
一般认为,孩子的音乐敏感期在1岁到5岁之间,时间跨度较大,培养的方式要更有针对性,并且注重分阶段进行。
0-2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2岁前的宝宝,他的音乐天赋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敏感性上。例如在他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他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那方面去。
2-3岁培养宝宝的节奏感。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听到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妈妈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3-4岁进行正规音乐学习。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渡,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
上文宝宝的独白中也提到,不可以用所谓的条条框框去现在孩子自由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孩子不等于强迫孩子,让孩子能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你还得选对方法。
敏感型宝宝的正确教养方式
护孩子天才,培人才博才。想要给宝宝的将来打好基础,有些家长会选择早期教育宝宝。早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你们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敏感型宝宝的正确教养方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敏感的孩子有很多优点,比如他们体贴人,富有同情心,乖巧可爱,但这样的孩子,因为善于观察,感受也比别人多,情感丰富,心理脆弱,就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家长们就得有加倍的耐心。
很早以前我就发现,桐这孩子心思细腻,会察言观色,有时我们还没有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明白你要干什么。这样的孩子,往往自尊心特强,如果对他打骂,可能会让他严重受挫,进而引起不良的心理反应。
上周日带桐在金宝贝上音乐课,原本好好的,他突然哭了,抱出来哄一会儿再带他进去,又好了。当时我非常生气,心想这孩子咋这样啊,别人都在好好上课,他为什么莫名地哭,搞得我这么难堪。
回家,过了一段时间,看他玩得比较高兴的时候,我问他,上音乐课时为什么哭啊,桐说:“宝宝睡觉了,我不想睡觉,一下就哭了。”明白了,原来是那天中午为了让他睡觉,外婆态度凶了一点,上课时,老师恰好又做了一段哄宝宝睡觉的手势,这孩子一下想到自己,难过了。
我慢慢给他解释,卸掉他心里的包袱,他也逐渐理解了那只是游戏。然后我又告诉他:“宝贝,上课的时候,我们哭好像有点打扰别人。就像你在讲话时,妈妈都一直在听,没有打扰你,不然你会不高兴的,对吧。”桐点头应允,答应我以后上课遇到问题,会先问问我,不再哭了。
非常感谢我大度的儿子,没有怨恨妈妈在金宝贝里不好的态度,愿意让妈妈分享他的不安。虽然他说以后上课不哭,但真的会不会哭,我不确定,毕竟他是孩子,不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我呢,必须做到,下次他再哭,不可盲目训他。
了解儿子的性格特点后,我特意买了一些儿童情感教育绘本给他,通过书中的故事告诉他如何处理情绪,在平时与他的交谈中,我也会给他强化一个观点,高兴、不高兴或者害怕,都可以告诉妈妈,妈妈是他的好朋友,会帮他的。目前看来,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桐正从一味地哭,转变为正确表述自己的情绪,有人分享,心里没有包袱了,他就快乐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