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长大,父母一直以保护、照顾的心态培育孩子,往往适得其反,导致有的孩子任性、自私、不会关心他人等。而有时候,父母把自己当作“小孩”,说不定与孩子的沟通会很好哦。

我们一直都把小孩当作是弱小的,需要我们保护的个体,需要我们大人的照顾和疼爱。但随着孩子长大,一直以这种保护照顾的心态培育孩子,往往适得其反。相反,有时候,我们把自己当作小孩,然后与孩子沟通,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案例一:

妈妈带着儿子逛商场,在儿童玩具专卖柜前,他坐在地上,尖叫:“我要电话机,我要那个电话机。”他这么撒泼地一嚷,周围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只见他的妈妈平静地说:“贝基,你最好给我起来,我数一……二……三。”他才不怕,继续嚷着。

这时,妈妈一屁股坐到他旁边。像他那样踢着脚:“我要一部车,我要房子,还要珠宝。我还要……”他吓得立刻站起来,他眼泪汪汪请求:“妈妈,妈妈你起来啊!”周围愣住的人,开始噼里啪啦地鼓掌并小声地夸赞,“这真是个聪明的妈妈”。

分析:

依我看,这真是个懂得示弱的妈妈。是的,孩子以为,他们要什么,我们就能弄出什么来。他要电话机玩具,就得给他买下来。他要真的电话机,就得递给他样式新颖、功能强大的名牌手机。哪天,他们想要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星星,我们也得学那一帮猴子,费劲劳神倒挂身子,伸井里捞去。可是我们能捞起的,不过是一手冷肌凉肤的井水罢了。总有一天,他们要的,我们给不了。不妨从现在开始让他们知道我们并没有那么强大。偶尔示示我们的弱。也许,这也是很管用的教育方法呢。

案例二:

家有小女,三周岁,领着她去城里的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看见新鲜的景,她兴奋得一把撒开我的手,像不受控制的火车头,在大马路上横冲直撞。我急忙去捉她,她的小手像滑溜的鳝鱼一下子逃开我!这路上车来车往,多危险。我一把抓住她,像摁一只小鸟在怀里,小鸟扑腾腾挣开我的怀抱,又飞了出去。

这大街上总不能揍她一顿让大家看我们娘俩的笑话吧!我灵机一动,说:“宝宝,看妈妈不会走路,大车都要撞上妈妈啦!你快拉着我走!”这么一说,她立即跑过来说:“我拉着你走吧!”我终于拉着她的手走在宽敞的马路上。

走了一小段路,她偷懒怕吃苦的毛病上来了。她说:“妈妈,抱抱!”我说:“宝宝可能干啦,会自己走路呢!”此策略系教育之“葵花宝典”。

她丝毫都没被我打动,像一只树獭赖在我身上。我只得示弱,我哎哟一声,“宝宝长这么大了,妈妈老了,抱不动!”小家伙一听,下来走路,说:“以前,我小时候,妈妈抱得动我!现在我长大了,抱不动,我自己走!”

分析:

结局很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我们一弱,小小的他们就会强大起来。

相关阅读

宝宝怯生,如何强大宝宝胆量?


专家点评

“怕生”是宝宝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它是宝宝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得发展的体现。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3-4个月时已能对妈妈做出反应,只要妈妈走近宝宝,他就会冲妈妈乐,以此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当妈妈在屋里走动时,宝宝的目光就会追随妈妈的身影移动,并表现出明显的想要得到妈妈关注的表情。一旦妈妈不予理睬,宝宝就会哭闹。如果发现妈妈不在视线内,宝宝也会以大声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

5个月的时候,随着宝宝自我认识能力的发展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宝宝的识别能力不断增强,已能区别父母和其他人。

6个月的宝宝已开始有了依恋、害怕、认生、厌恶、爱好等情绪,对熟人表现出明显的好感,并且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亲近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个阶段的宝宝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就会表现出过敏反应,对妈妈则最为依恋。

8、9个月的宝宝认生的现象更为常见。1岁多的宝宝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对什么都好奇,再加上活动范围的扩大,就使得他们有了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父母和亲人仍然非常依恋,一旦遇到他从未见到过的人和物体,就可能表现出胆怯的样子。因此,这一时期的宝宝是独立性和依恋性并存。

即便到了2、3岁,宝宝仍然会对陌生人和陌生情景感到恐惧,这是宝宝发展的共性。此外,由于遗传因素的差异,宝宝出生以后所处的家庭教养环境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宝宝认生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怕生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然发展,那么将来就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会化进程。

让宝宝胆子大起来的八秘诀

1、提前预防

在宝宝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多接触其他人。比如,让家里其他人员帮着给宝宝喂奶、喝水、换尿布、逗着说话、抱着玩、做简单的游戏,让宝宝不太熟悉的人逗宝宝玩等,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帮助宝宝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

2、逐步扩大交往范围

对于认生的宝宝,妈妈可以从宝宝比较熟悉的人开始,让宝宝习惯跟妈妈或者抚育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后让宝宝逐渐接触“熟悉的人比较多,而陌生人比较少”的环境,在熟悉了有少数陌生人在场的环境之后,再扩大他的接触范围,让宝宝一点点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以及提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

3、别强迫宝宝和陌生人交往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决宝宝怕生问题时绝不能一厢情愿勉强宝宝和谁亲近,这样只会进一步加深宝宝的排外心理。当陌生人到来时,如果宝宝怕生,可以允许他熟悉情况后再逐渐和陌生人接近。如果宝宝不愿意跟陌生人亲近,不要强迫他,更不要让他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此外,在遇见宝宝不认识的人时,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绍宝宝,并且不管宝宝多认生,都以轻松愉快的态度面对陌生人,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很快消除顾虑。与陌生人磨合的机会多了,宝宝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并最终得到克服。

4、尝试投宝宝所好

一般宝宝比较喜欢年轻女性和小宝宝,因此,让宝宝接触陌生人可从这些人群入手。当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去亲友家或有友人来自己的家中做客时,父母可抱着宝宝先与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讲几句话,让宝宝逐渐意识到除了家里人外,周围还有许多别的人,他们也都是和蔼可亲的,用不着害怕。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这些特点,尽量围绕宝宝的喜好来扩展宝宝的社交圈子。

5、找机会发挥宝宝强势

平时多观察宝宝,看他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培养宝宝特长,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这样可以增强宝宝自信心。宝宝的自信心增强了,怯生的心里也就会逐渐减弱。

6、培养宝宝安全感

父母对宝宝的态度、情感要稳定,不要忽冷忽热。照料宝宝、与宝宝接触的时间最好固定,尽可能避免宝宝长时间见不到妈妈,尤其不能以“再怎样,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给谁谁”之类的语言威吓宝宝。

7、切忌溺爱宝宝

被溺爱的宝宝很多会胆小。比如看见宝宝正爬向床边,不要表现得过于吃惊;宝宝磕碰了一下,不必过分安抚;宝宝要自己拿杯喝水,就让宝宝自己拿等等。多数宝宝对成人的态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对宝宝总是很担心、很焦虑,宝宝多半就会变得比较胆小。过分认生就是这种养育方式造成的后果之一。

8、交往的方式要得当

宝宝在跟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喜欢离对方有一定的距离,不喜欢陌生人触及自己的身体。因此,当你抱着宝宝遇到熟人时,可先自然地与对方打个招呼,谈谈话,待宝宝习惯后再告诉宝宝对方是谁。等到宝宝与陌生人熟悉之后,才可以让他们摸摸宝宝甚至抱抱宝宝,千万不能很突然地将宝宝交给“陌生人”抱,以免强化他的戒备和紧张心理,反而让他更为害怕。

软弱宝宝的强大训练法


儿子软弱妈妈心急

大家都说培培特别省心、好带,可培培妈有一点很揪心:培培在外面总是受欺负。两岁半就上幼儿园的培培每天回家后都忧心忡忡地说,哪个小朋友打他了,哪个小朋友推他了。妈妈开始时将信将疑,后来特意到幼儿园去了一趟,发现问题:培培一个人嘟着嘴,一声不响抱着一个玩具,别的小朋友却三五个的在一起玩游戏。不一会儿,一个壮实的男孩子向培培走过去。妈妈起初以为他要和培培一起玩,紧接着看到的一幕让人揪心:培培一言不发,默默地把手里的玩具送到对方手里。对于培培的懦弱表现,妈妈心里难受极了。

曾听到周围有同事教育儿女:“别人打你时,你给他打回去!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打他!”培培妈想想觉得不妥,以暴制暴太野蛮了,只会养成培培不文明的习惯,但面对常受欺负的儿子,培培妈心里很受煎熬,不知该如何教儿子是好。

培培有话说

我今天不想叫电梯里的阿姨,还有爷爷奶奶,我也不想叫,因为我今天一点都不开心:我的天线宝宝被欣欣抢了,她还抓我的脸!她抢玩具的样子真吓人啊,像一只大灰狼,我就是一只小白兔。妈咪来接我,我就讲了这件事,妈咪仔细看了我脸上的伤,亲了我,没说什么,我还想算了,忘了这件事吧,反正看见妈咪我就开心,回家还可以看动画片,玩玩具。可是,回家路上她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皱着眉头,问她话也不回答,要不就不耐烦。唉,本来我的心情就不太好,现在开始觉得脸上很疼了。

我都睡着了,什么声音这么大?不好!妈妈在跟爸爸吵架,他们打架的样子好可怕啊。我今天真倒霉,接连不断遇到糟糕的事情……有种好难过的感觉流过……哎呀!你们不要大声喊了啦,我害怕,我好怕呀,呜呜呜~~~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

通常总受欺负的宝宝先天气质类型较弱,神经受不了太激烈的刺激,因此在遇到竞争和压力大的情况时,往往采取退缩的方式,保护脆弱的神经系统。但两三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于是,这些气质弱的宝宝在“谦让”性退缩之后会感到恼怒,甚至屈辱,对于自尊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如果不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得不到安慰,学习不到自我保护的方式,长大后宝宝或者会退化自我意识任人欺辱,或者对人感觉冷漠、麻木。受欺负的情况可能比其他因素更可能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培培妈与人接触较少,本身接受外界刺激和意见都较少,这样看外界就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宝宝受欺负后又替他“延伸想象”难受的程度,并做出软弱的反应——沮丧和恼怒,这样反倒加剧了培培的难过,像培培这样的宝宝是承受不了妈妈太多的失望的,他需要更多的是安慰、鼓励和训练。

帮助胆小受欺的宝宝强大起来

•抢玩具训练

如果宝宝身体瘦弱,性格偏内向,不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在争执中总受欺负,说明宝宝缺少应付受欺负的经验和技能,妈妈就该在家里传授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你手持玩具让他抢,或他手持玩具你来抢,最好让爸爸一起参与游戏,爸爸的力量传递给宝宝的程度是妈妈无法取代的。

•大声呵斥训练

教给宝宝在被抢东西时要大喝一声,不仅能震慑对方,还能及时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因为熟悉宝宝的有经验的老师会马上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会秉公处理。经过多次演练,宝宝学会了这些步骤和技能后,就能在真实的情景中自如运用了。

•唤醒宝宝的自尊心

家有常受欺负的宝宝,你既不能反应太敏感,更不能对宝宝过于淡漠,不顾他的感受,宝宝这时需要唤醒的是自尊心,有尊严的人是不允许别人侵犯他的身心的,即使是身体没有力量,他也会不怒自威。

蛋壳宝宝,内心如何变强大?


蛋壳宝宝,就是指像鸡蛋一样脆弱的孩子,这种孩子都有一种很深的“蛋壳心理”。所谓“蛋壳心理”指的就是一触即破的脆弱心理,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往往一点小事情也能把孩子击垮。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关注和重视对蛋壳宝宝们的“蛋壳心理”的教育,尤其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增加和提升心理抗压能力。

挫折,成长路上必不可缺,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要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那么如何培养抗挫能力,远离蛋壳心理,跟小编来看看都有哪些小技巧:

吃点苦受点累

在生活中适当地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比如,在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孩子到乡村去亲自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学着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懂得一个人要学会一样东西,就是要受累,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给孩子一定难度的任务

父母要排除“怕”的干扰,敢于放手,不怕孩子碰壁、撞钉子,经常交给孩子一些完成起来有必定艰难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必定失败,也应该鼓励孩子。当孩子需要帮助时,父母要积极增援孩子,并和孩子一起找出题目所在,再重新开始。

比如,让孩子学洗小衣服,一开始孩子不一定愿意听父母说怎么洗才能干净,父母这时候要大胆放手去让孩子洗。往往洗了两三次后,孩子就会变得沮丧:“爸爸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这衣服怎么总洗不干净?”这时候,家长应该笑着鼓励孩子:“你不是笨,而是没有经验,洗衣服也要掌握一些技巧,才能洗得干净的。”然后,父母手把手教孩子怎么放洗衣粉,怎么搓洗,在父母的不断鼓励和手把手示范下,孩子增强了信心,衣服渐渐也能洗干净了。这时候孩子的心理会特棒,觉得在任何困难面前,只要坚持不懈,我一定能行!

胜败乃兵家常事

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做非常不好。因为蛋壳宝宝,本来不仅心理脆弱,却还会经常“不知天高地厚”,处处争第一,太在乎输赢,更容易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因此,面对“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家长应当适当地泼些冷水,打击一下孩子的过分骄傲心态。

比如,和孩子下棋的时候,别老让着孩子,可以赢孩子一两盘;就算故意输给孩子,也可以表示一下自己也有不高兴的心态,但一转身就对孩子说:“这回我输了,但只要努力,下回一定能赢你。”慢慢地多玩几次,孩子和父母有输有赢,这样孩子就不会对输赢那么计较了。如此,也能让孩子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并懂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才是最大的收获。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很多人认为孩子一旦有了“蛋壳心理”,就完全不好,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只是成长的问题,小时候的性格特征并不能够决定孩子的一生。只要我们家长自己能够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采取合适的家庭教育,不千方百计地替代孩子成长,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舍得批评和管教。那么,心理脆弱的孩子就要少很多。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永远也不会长大;孩子偎在父母的怀里,永远也不会坚强。所以,请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聪明家长懂得向孩子示弱


看到一则故事,场景是商场儿童玩具专卖柜前。他坐在地上,尖叫:“我要电话机,我要那个电话机。”他这么撒泼地一嚷,周围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只见他的妈妈平静地说:“贝基,你最好给我起来,我数一……二……三。”他才不怕,继续嚷着。

这时,妈妈一屁股坐到他旁边。像他那样踢着脚:“我要一部车,我要房子,还有珠宝。我还要……”他吓得立刻站起来,他眼泪汪汪请求:“妈妈,妈妈你起来啊!”周围愣住的人,开始噼里啪啦地鼓掌并小声地夸赞,“这真是个聪明的妈妈”。

依我看,这真是个懂得示弱的妈妈。是的,孩子以为,他们要什么,我们就能弄出什么来。他要电话机玩具,就得给他买下来。他要真的电话机,就得递给他样式新颖、功能强大的名牌手机。哪天,他们想要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星星,我们也得学那一帮猴子,费劲劳神倒挂身子,伸井里捞去。可是我们能捞起的,不过是一手冷肌凉肤的井水罢了。总有一天,他们要的,我们给不了。不妨从现在开始让他们知道我们并没有那么强大。偶尔示示我们的弱。也许,这也是很管用的教育方法呢。

家有小女,三周岁,领着她去城里的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看见新鲜的景,她兴奋得一把撒开我的手,像不受控制的火车头,在大马路上横冲直撞。我急忙去捉她,她的小手像滑溜的鳝鱼一下子逃开我!这路上车来车往,多危险。我一把抓住她,像摁一只小鸟在怀里,小鸟扑腾腾挣开我的怀抱,又飞了出去。

这大街上总不能揍她一顿让大家看我们娘俩的笑话吧!我灵机一动,说:“宝宝,看妈妈不会走路,大车都要撞上妈妈啦!你快拉着我走!”这么一说,她立即跑过来说:“我拉着你走吧!”我终于拉着她的手走在宽敞的马路上。

走了一小段路,她偷懒怕吃苦的毛病上来了。她说:“妈妈,抱抱!”我说:“宝宝可能干啦,会自己走路呢!”此策略系教育之“葵花宝典”——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她丝毫都没被我打动,像一只树獭赖在我身上。我只得示弱,我哎哟一声,“宝宝长这么大了,妈妈老了,抱不动!”小家伙一听,下来走路,说:“以前,我小时候,妈妈抱得动我!现在我长大了,抱不动,我自己走!”

结局很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我们一弱,小小的他们就会强大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