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祭拜先祖,家族团聚。所谓的孝道以及血脉相连和民族文化,就在这种仪式感和传统习俗中传承。所以一定不要忘了给咱家的宝宝补上这一课。

清明来历小知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满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传统习俗知多少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代以后的事。到唐代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zJ09.cOM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的清明节习俗。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以树桠枝为架,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存在3种说法。一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一说清明节既为鬼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的介子推。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代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后,以鸽子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扩展阅读

【儿歌改编大赛】去踏青


原儿歌:《捉泥鳅》

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

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小牛的哥哥带着他捉泥鳅

大哥哥好不好咱们去捉泥鳅

改编儿歌:《去踏青》

春天的花开了燕儿也来了

乡间的小路边处处是花草

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去踏青

好爸爸好不好咱们去踏青

小牛的爸爸带着他去踏青

好爸爸好不好咱们去踏青

小牛的爸爸带着他去踏青

好爸爸好不好咱们去踏青

作品简单介绍:2011年的春天终于来了,我家的宝贝也长大了。已经和宝爸商量好了,今年的春天,决定要带宝贝去踏青,让她去感受大自然美丽。恰好赶上这个活动,突发奇想,就编写了这个歌词。

参加儿歌改编达人赛赢花园宝宝!

给孩子讲讲春节的习俗


中国人自古重时节,世代盛行。人们把对“家”、“人”的爱意倾注于许多礼节、仪式上的表达,春节更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节日。现在,我们虽然保留着许多春节的风俗习惯,但是其背后的含义和渊源却常常被忽略或淡忘。春节到了,我们不应该只是继承传统行为,更应该把春节的习俗背后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春节的习俗一: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春节的习俗二: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春节的习俗三:腊月二十七,赶大集、洗浴

这一天,家家户户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春节的习俗四: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说的是开始准备主食了。旧俗认为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是因为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所以人们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虽说这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

“丢女教育”不可取


为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母亲故意将其丢弃,使得小孩号啕大哭满街找妈10多分钟——前日,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上演了这一幕,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纷纷。

一个5岁孩子突然被母亲抛弃在街头,其恐惧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她除了号啕大哭,似乎也不能一下子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对于这位母亲为了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而故意将其丢弃的做法,我很不赞同。

对于5岁孩子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考验”,而是培养。如果没有培养,如何考验?这只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给她的一生都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从这个孩子的表现看,可能这位母亲事先根本就没有对女儿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

教育孩子,除了让他们学到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困难的能力,应该说,在街头与母亲走失,也是其中的一种教育内容。但这种教育不能仅凭心血来潮,突然想到考验就进行考验,而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来,先让孩子懂得相关的知识,比如打报警电话,在她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考验孩子。

还有,考验孩子也要注意安全。把孩子丢在街头,万一孩子在慌乱之中出了车祸或是遇到其它的意外,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诚然,这位母亲会说,她在暗中看着,但这也未必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对于众人的好心,这位母亲却是气急败坏,认为大家破坏了她考验孩子应变能力的计划。这让人觉得可笑。这位母亲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至少说明了重庆的市民是热心肠的。如果大家都对她的女儿很冷漠,这才是让人揪心的事情啊。

我不知道,她们回去以后,这位母亲如何向自己的女儿解释,是说自己是故意骗孩子的,还是另外说谎找一个理由?无论如何,这个孩子的心里可能会觉得,母亲也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能消除女儿的这种担忧,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母女之间关系的和谐。

教育孩子,不能自以为是,不能心血来潮,教育孩子是门科学。但愿每一个母亲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要再出现如此的“丢女教育”。

涨姿势:男孩节的习俗你造吗?


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这些节日大家都不再陌生,但是还有专门给男孩子准备的男孩节哦。妈妈你们都知道男孩节有哪些习俗么?

男孩节的由来

日本男孩节,为每年公历5月5日,由端午节发展而来。日本引入中国农历“端午节”后,将日期改为公历5月5日,由于端午节习俗与菖蒲有关,而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谐音,因此日本的端午节逐渐变成象征武士与勇敢的男孩子的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因5月份是害虫破坏农作物的时期,农民们往往要扎一些形象凶猛的稻草人,插在田埂地头,以消除虫害,到江户时代,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5月5日的男孩节。人们制作一些大鲤鱼,高悬于立在屋前的长竿上,迎风飘扬,意在保佑男孩们健康成长。又因鲤鱼逆水而上,象征着勇猛顽强,激励男孩子们在人生的征途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在房间的壁龛内,家长还为男孩子们准备了盔甲、精致的小军旗、弓箭和装饰讲究的军刀之类的东西。传统的家庭还会在这一天吃年糕和粽子,全家用菖蒲水洗澡,祛灾除病。

男孩节的习俗

男孩节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这天有很多传统习俗需要大家遵守。

柏饼和粽子

柏饼是用柏树叶子包裹的豆沙馅的米饼,因为柏树的叶子不但有淡淡的清香,而且老叶直到春天新叶长出后才会落下,意味着子孙绵绵不绝,所以用盐腌过后用来制作柏饼。而粽子与平时吃的中国粽子不同,无馅无味。

除此之外按传统习惯,家家户户门上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并在室内摆设现示出英武气概的娃娃(如歌舞伎中常出现的古代的英雄好汉),在室外挂鲤鱼旗和七色彩旗等。

鲤鱼旗

挂“鲤鱼旗”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原是农历端午节的风俗。那时候中国“鲤鱼跳龙门”的说法传入日本,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和勇气的象征。通常有男孩的家庭会用竹竿挑起“鲤鱼旗”立在自家庭院里。

鲤鱼旗分为几个部分,最上面的风车(或者其他装饰),流苏,黑鲤鱼(爸爸),红鲤鱼(妈妈)以及小鲤鱼(孩子们)。讲究一些的家庭会在鲤鱼旗上印上家纹以及孩子的名字,按照家里的人数来决定鲤鱼的数量。

日本乡下的家庭会在院子里搭起高达十几米的旗台,让威风的鲤鱼旗在五月的春风中哗啦啦的飘展。大城市里的家庭地方狭窄,就只能在阳台上伸出一根短短的旗杆,让几条小鲤鱼在风中游泳。

鲤鱼型风筝

男孩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这个习俗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

相关推荐